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紫薇儿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

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一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和学科需求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启发。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一

教学目标: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词作学习的兴趣性,为进一步学习词作兴趣铺垫。

一、词的产生和发展。

1、词的一般定义。

词是一种合乐歌唱得新体诗。它的名称很多,因它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唐代也被称为“曲子词”,又因为它和乐府一样可以配乐歌唱,所以又称它为“乐府”,因它的句式参差,故又称之为“长短句”,另外还有“诗余”“琴趣”“歌曲”“乐章”等名称。

2、词的一般特点:词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的,它与近体诗在形式上有五点不同:

其一,词调。也就是大家能看见的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沁园春》等,成为词调。词调依曲为名,而不根据词意另立词题篇名。每个词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各各不同,这也是因所有曲调的节奏旋律各不相同而来的。

其二,分片/阙。一首词大都分为两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上下两片为多。“片”,就是“遍”,乃音乐名词,乐曲一段称为一遍。一首词分为几段,就是由几段音乐组合成完整的一曲。

其三,押韵的位置各不相同。每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其四,句式长短不一。作词大用长短句式是为了切合乐调的曲度。

第五.字音配合更严整。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求音律和谐。

3、产生。

词最初产生于唐代初期,它开始是民间传唱的一种曲子词,后经文人模仿创作,逐渐变成了一种新体诗。

它的产生与唐代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

一方面唐朝政治统一,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再者地主豪门士大夫夜夜笙歌,阁楼酒馆林立,歌姬乐工甚多,他们大传燕乐,歌唱词曲,促进了词的产生与发展。

再者燕乐流行,广为传唱。

第三就是诗体发展的结果。

4÷词的类型。

来源:民间曲子词诗客曲子词。

字数: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风格:婉约豪放。

5、词的发展。

发展道路:主要依据词语音乐的关系如何,贯穿了两宋300多年的历史,成为影响词风的因素之一。表现有二,一是创制新调,要求歌词与音乐密切配合,二是恢张词体,革新歌词书写的内容。

发展脉络:

唐五代和北宋初年--令词发展极盛时期李煜宴殊父子欧阳修。

北宋中期到南渡--词风大变革时期苏东坡开境/柳永创制长调/周邦彦融合。

南宋前期的壮怀高唱--慷慨偾世辛弃疾陆游陈亮。

晚宋的哀感低吟--感喟哀时姜夔吴文英等。

二、各时期词简述。

(一)敦煌曲子词。

词最在产生于民间,大量无名氏之作保留了词德原是面貌。其题材广泛,写战争、恢复失地、爱国情操、黄巢起义、男女爱情、商人落魄等。

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秤锤浮,(且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观,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其内容颇似乐府《上耶》,表现得是女主人公情爱决不罢休的誓言,表明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二)早期文人词。

到中唐一些诗人在学习民间词的基础上,开始了词的创作,出现了较多的文人词。著名诗人有张志和、张九龄、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和刘禹锡等。

张志和的《渔父词》(五首其一)均言其隐居生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寄托了自己热爱自然,不慕荣华。希图脱俗出世的思想,写得情景相应,格调清新,很有影响。

白居易是中唐作词较多的诗人。他的《忆江南》一如其诗,用语通俗,白描手法,写出了江南胜景并以清丽的色彩和鲜明的形象渲染了忆江南的情怀,抒发了对江南美好的湖光山色的热爱之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此词前二句写湘妃无力追回帝舜的亡灵,只能泪洒斑竹,寄托哀思,其专一之情,贞洁之志借泣竹而明。“楚客”语出《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泛指沅湘逐客,包括作者自己。“瑶”乃是对“瑟”的美称。“湘灵鼓瑟”哀伤至极。当明月高照夜深人静之时,楚客独自徘徊潇湘之滨,想听从茫茫水上传来的琴声,乃发古之幽思,那痴情怨思的声音正是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愤懑。历史传说与现实高度结合,主观与客观浑然一体。

早期文人此中还有风格苍劲、富于现实意义的边塞词。如韦应物德《调笑令》。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此词曲折地传达出了征人远戍时常含有的孤独、迷茫、痛苦、烦忧和急躁的心情。

相传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菩萨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高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参照。汉家陵阙。

(二)晚唐五代词。

1、晚唐词。

是词的发展时期。此时依声填词的风气已经形成,词作者众多,词集问世,已用词调比过去增多,题材却因政治因素而变得狭窄,多反映男女爱情。艺术水平大为提高,但苍劲雄浑之作日少,清新质朴之作也不多,而柔靡绮丽之风逐渐成为词的主要特色。著名词人有温庭筠,皇甫松、司空图、李晔(唐昭宗,开南唐词风)等人。

温庭筠(812?-870?)字飞卿,太原人。为人放荡不羁为世所鄙,又因恃才傲物,终生困顿。才思敏捷,长于音乐,诗词兼工。乃晚唐第一位大量写词之人。今存词76首。

温词格调境界不高,内容也狭窄,但艺术可圈可点,在词史上地位突出。从他开始,词律开始趋于严整,文采声情、修辞意境等均有新的突破,词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与诗并列的文学样式,对五代词和两宋婉约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

(课本有其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此词清丽自然,情真意挚,情致悠远,不事雕琢,意境开阔。乃写闺中少妇思念在外经商的丈夫而柔肠寸断的情景。

2、五代词。

五代战乱频仍,半个世纪内在中国北方接连换了5个朝代。距离中原较远的一些地区又有10个证券,所以政局混乱。但西蜀与南唐偏安一隅维持着安定的局面。城市繁荣,生活安定,再加上统治者享乐之需和对词的偏好与提倡,故而在西蜀和南唐各自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形成了词史上两个著名的词坛--西蜀和南唐词坛。

西蜀词坛以《花间集》为代表,南唐词坛以李z父子、冯延巳为代表。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岛煨尤铩。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菡萏香消碎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二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文学经典《声声慢》(板书)。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的代表之一。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专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过片“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直承上文。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让人心不宁,景亦冷,情凄苦,种种情绪弥漫开来。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今天的我们抓住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蕭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滿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

师:让我来给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大家最好是半闭着眼去到李清照那个凄凉的感受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悲凉。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注意“愁”的细腻勾画)。

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一个女词人,经历了战乱离散,终于因着诗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她作为女词人的代表,给森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以其特有的女性气息感染着无数后人。让我们记住这位个性鲜明、超越尘俗的女性,记信这位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作家----李清照。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赏析《鹊桥仙》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鹊桥仙》缠绵悱恻的情愫,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词。

教学难点:感受《鹊桥仙》缠绵悱恻的情愫,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蝶恋花。

【译文】。

栏杆边的秋菊笼罩着烟气,似是含愁,兰草沾上露水,有如饮泣,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明月不了解离恨的痛苦,月光(一直从昨晚)到今晨穿过红色大门斜照到屋里。昨夜的秋风使绿树的叶子凋落了很多。今晨,独自登上高楼,远望天边,直望到路的尽头(也不见离人归来)。想要给他寄去诗笺和书信,但是山长水远,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鹊桥仙。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由于这些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名篇佳作不少,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秦观十分推崇苏轼,也颇得苏轼的赏识,他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当时人称为“苏门四学士”。秦观的诗词都很有名,但诗的成就远不如词。他的词长于写景抒情。音律谐美,语言雅淡,委婉含蓄,饶有馀味。秦观词的内容,局限于歌唱男女间的爱情和抒写个人的愁怨。他的.词风,远袭温庭筠,近效柳永。“将身世之感,打并入恋情”,是秦词的又一显著特色。秦观很善于将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感慨融会到离情别恨的描写中去。秦观因与苏轼的关系,一进入仕途,就被视为旧党的成员,在新党执政期间,一贬再贬,最后远谪郴州(今湖南)、雷州(今广东),一生坎坷不平,潦倒失意。这种身世飘零落拓的感慨,常常流露在爱情描写之中。

【译文】。

绚丽的细云是织女的巧手绣出来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传递着离愁别恨,他们悄悄地度过了遥远的银河。秋风白露之夜一年一度的相逢,便胜过了人间情侣间无数次的相逢。两人间温柔的情意就像流水一样缠绵,相会的日期短暂而美好,就像做了一场梦一般,怎么忍心回头看那又要分离归去的鹊桥路呢?两个人的感情倘若是天长地久的,又何必在于朝夕相伴。

【内容解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纤云弄巧,为二星的相见设置了一个美好的环境。暗度,悄悄度过,含有彼此无言却情深意长的默契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玉露,既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即初秋的夜晚,又含有褒扬、赞美的色彩。胜却,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爱情理想:理想圣洁永恒的爱胜过尘世间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描摹缠绵缱绻的神态。佳期如梦,相会的日子短暂而美好,像做梦一般,描摹心理。忍顾鹊桥归路,描摹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爱情所追求的是心灵上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

青玉案。

【译文】。

那个美女不到横塘路来,我只能目送她的芳踪远去而已。她的青春年华要和谁一起度过呢?(她住在)月亮桥边一座花院之中,(她闺房的)窗子上雕刻着美丽的花纹,门是红色的,(这地方)只有春天才知道。(我伫立在那儿,直到)天边的彩云飞走,长满芳草的水边暮霭渐生,(我只能)用我的如同江淹的彩笔写出令我断肠的相思诗句。如果要问我的闲愁共有多少?它就像平原上如烟般广阔无边的青草,满城中随风飞扬的柳絮和江南的梅雨一样多。

课后练习:第一种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

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做学问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

作业布置:预习《关汉卿散曲二首》。

板书设计: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四

偌大的庭院里,只有我一人,环顾四周,想要寻找,寻找。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房内别无长物,室外万木萧条。剩我一人独自徘徊,凄惨至极。深秋了,时而寒冷,时而温暖,却是最难养息了。忧愁再次涌上心头,喝下几杯淡酒,却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我正在伤心之时,仰望天空,忽而大雁南飞而过,我却发现,它正是以前替我和他传递书信的那一只。

初二:代晶。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五

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

能力目标: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词人的忧愁的。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

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愁的丰富内涵(感受词的意境)。

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一种深深的愁思。

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

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雁过也,正伤心。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探讨研究这些句子。

(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词人早起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可是四周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单的身影。

补充: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如今沦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其凄惨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伤之心情,在叠词的回环往复中传到读者心中。让我们再齐读这句来感受一下吧。(语速缓慢低沉)。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该如何理解?

——表面埋怨天气冷暖不定,令人身体不适,实际上实在说生活的变故际遇令人沉沉浮浮,忧喜不定。想想夫唱妇随、共赏拓片的欢乐时光犹在眼前,顷刻之间却剩自己一个承受生活的风风雨雨。

(3)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

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

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

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板书意象雁)。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分析意象。

淡酒: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

黄花:

指菊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这种感情与刘夷希《代悲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

梧桐:

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来看这句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离愁别绪,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

再看这一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写出了杨贵妃去世之后唐玄宗心中的悲凉以及对佳人的苦苦思念。

再看词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这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不开。

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

就让我们闭上双眼,随着音乐把自己化身为李清照,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画境,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然后,请你用诗化的语言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我们。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总结。要点:抓住词的语言,可作适当联想。

确实,李清照在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却比一愁深的效果,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也能深切感受到“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词人内心深处的痛。

分析完了这首词,体会了词人的情感,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此词。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六

教学设想:

首先,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以往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比较单一,常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很难让学生得到细腻的情感体验,而多媒体的使用使教学情景的创设由语言讲述的苍白与单薄,情境设置的抽象、静止、平面化,优化为具体、形象、多维化,渲染出浓重的情感氛围,真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自然而然的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过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以及他的思想感情,做到知人论世;品味意境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万物皆着我之色”,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欣赏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最后,在拥有细腻情感与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整体按照读、品、背、写四步进行。

新课标要求: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了解词的表现手法,体会艺术表现力。

3、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赏读:

(2)学生集体随读;。

(3)女生诵读,男生和读。

二、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情感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词风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但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充满了浓重的哀愁。

概括板书: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

三、《声声慢》赏析:

品味意境,鉴赏佳妙,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教师预设的问题如下:

问题一、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教师引导:“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

学生自由回答然后确定——“愁”字。

问题二、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学生自由选取诗句赏析,自由讨论,自由回答。名句做重点鉴赏,其余简略分析)。

明确:

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何?(选取此句鉴赏的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以下词句鉴赏方法相同。)。

教师引导:挖掘“寻寻觅觅”这四字后面隐含的信息;。

挖掘“冷……”后面隐含的丰富情感。

这14个叠字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14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重复累赘之感,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你能感觉到她心中塞满了愁苦,她需要发泄,需要倾诉,她想一口气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来。

细细地体味,开篇的“寻寻觅觅”是寻找的动作,词人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是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闲适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还是心爱的金石拓片?词人“寻寻觅觅”地找,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这反映词人内心空荡,无可排遣寄托。然而寻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包围。“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教师引导: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为何已是暮春还会感觉“寒”?

这两句,要说的是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看到写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说的是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用意含蓄,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以至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比较少女时的醉酒)。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该绿肥红瘦。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引导:古诗词“雁”意象的固定内涵。

借“雁”之意象来传达内心的愁苦。

雁到秋天,由北向南,词人亦是北方人,避难南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古有雁足传书之说,而此时见雁,却无亲人的音讯,那份思乡之愁绪怎能不油然而生。真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词人自己因忧伤而憔悴,非指菊花枯萎凋谢。古人有九九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但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欣赏金石拓片。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渗透着深刻的生命悲哀。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日长难熬,度日如年,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极写愁苦已极,寂寞难耐的痛苦。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试描绘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试分析结句之妙。

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即是收,又是放;即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四、师生共同归结鉴赏方法。

1、知人论世。

2、找词眼,悟主旨。

3、赏析意象。

4、联想想象。

5、缘境明情。

具体分析:

1、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以及他的思想感情,这对我们很好地赏析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杜甫,知道安史之乱后他过着颠沛流离、贫困潦倒的生活,就会明白他为什么把自己比做远浮天边的一片孤云,悬挂于长夜中的一轮孤月——“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也就理解了当他在浣花溪搭建起一座简陋的茅屋时他何以会如此欣喜。当秋风卷走屋上的茅草,雨水漏湿了屋内的地面,作者彻夜难眠,面对艰苦的处境,杜甫发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历史上多少豪宅大院比起杜甫的茅屋,不知坚固豪华多少倍,可早已湮没于历史中。而杜甫的茅屋,却得到世人的敬重,被一代代保存下来,成为一处陶冶人们情操的著名旅游景点——杜甫草堂。那是人格的坚固、精神的坚固,穿越时空,胜过单纯的物质的坚固。

比喻说王维,知道他的诗中有画,知道他晚年信佛,求静。这反映在诗中:往往描绘一种静谧的意境,多使用“空”字,“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而“空”并非是“无”,而是表达一种宁静、清冷、空明的意韵,且多以声衬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这对我们赏析其诗作,会有很大得帮助。

诗词下的注释。

2、诗的题目《送元二使安西》苦喜孤客。

“词眼”是一首中最精练传神、最表情达意的一个字。抓住了“词眼”,领悟了主旨,也就掌握了作者的情感脉搏。

3、4、意境是由意象及意象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组成的,品味意境要从意象上入手。有些意象本身就有某些比较稳定的含义。柳——惜别之情,明月——寄托相思,雁——雁足托书,盼望亲人的消息,鹤——君子的象征,蜜蜂——勤劳,菊花——恬淡自然的胸襟,梅花——孤傲,绝不同流合污。

描写这些意象用了什么样的字眼,从这些用语中再体味作者的情感。明月——寒月,春风——秋风——寒风。

5、中国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讲究意境,披文入境,是很重要的鉴赏方法。但文学作品中,从来就没有单纯写景的,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服务,入境并非最终的目的,入境是为了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怀。

五、引导学生对全词的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进行归结:

1、此词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声声慢》写的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纵观全篇,“乍暖还寒”的天气,晚来的急风,南去的大雁,满地的菊花,梧桐细雨,句句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韵致。

2、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

六、结语。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七、背诵全词。

八、练笔: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一幅绝美的黄昏雨意图,试把这幅画面用自己带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出来。(30--50字)。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所用的铺叙手法。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2、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投影器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辛弃疾而李清照,由李清照而课文。

二、初步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1、回顾作者及作品。

2、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词的大体意思。

三、分析理解。

品读全词,回答问题。

上片(写自己的孤独和凄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哪三种不同的境界?(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大意?

2、“最难将息”的.原因是什么?(不仅仅是由于乍暖还寒的天气,更重要的是内心无边的孤独和寂寞。)。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大意?

2、这几句主要写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主要写作者借酒浇愁,想抵抗悲哀的侵袭,但无济无事。这样写既可以表现作者那一颗坚强心灵的忧郁,又可以表现悲哀和愁苦的深重)。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大意?

2、这几句有什么作用?(这几句进一步写悲哀的深重、难以抵御;同时,写出了作者悲哀寂寞的根源。)。

下片(主要写作者忧伤不安的心境和渲泄内心的愁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大意?

2、这几句是怎样来写作者内心的愁苦的?(由眼前零落满地的黄花,作者想到时光易老,欢乐不再。因而顿生感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大意?

2、这两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主要写作者在无边的寂寞中度日如年,自觉难以挨到天黑。用以写表现作者内心难耐的寂寞和无边的愁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大意?

2、这几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孤独和寂寞。)。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句虽是问句,却用感叹号收束,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内心难以言尽的哀愁。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

2、朗读背诵课文。

五、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做好练习册。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一、背景材料。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落职闲置几十年,晚年被复用时借怀古咏史而言现实的一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本报讯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用人才的愤懑。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缕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继承了苏轼的开拓、革新精神,其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意境深沉。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风格。有《嫁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

二、谋篇立意。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求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进用人才的愤懑。

三、层次结构。

上阕,即景生情,追怀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下阕,陈古警今,借刘义隆失败的历史教训,警告韩拓胄不应草率对敌用兵;借廉颇自况,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四、写作特点。

1、围绕作品思想内容而多用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由于这首词用典恰切,感慨深邃,“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2、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重点难点解析。

1上阕用了两个典故,其作用是什么?

孙权是当年西破黄祖,北败曹操,与曹刘鼎足之势的英雄,作者登上北固楼,首先想到闭门思过以京口为都城,后迁都南京的英雄。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与向往,只是像孙促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已无处可寻了。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随时光而流逝了。作者对孙权的追慕和钦羡,实际上就是对南宋腐败无能的讽刺和嘲笑。

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在那里居住的刘裕,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能有刘裕这样创大业的盖世英雄和英明国君,作者的正确战略意图就以被采用。

这两个典故,写法虽异而用意却相同,作者对能承父兄基业而有所作为的孙权和创建大业的刘裕进行歌颂,就是对南宋当局不知自振的针砭;作者怀念古代英雄,正是慨叹南宋没有英雄。

2、作者写佛狸祠下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贺向辉。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八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叠字精妙。

到无法可想,唯有吟哦而已。

以奇横字浅俗语,写尽万种情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九

1、 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与哼唱,感受乐曲的民族风。引导同学对旋律的想象,激发意境的感受。

2、 通过乐句的对比,感受相似乐句的`不同点,认识“b”记号,通过模唱练习掌握其音高、音准。

1、舞蹈、哼唱感受歌曲意境。

1、认识降记号。

教师准备光盘、电脑、投影。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哟”的练习演唱。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通过同学的理解来感受音高位置的声音。

2、听唱

结束句的听唱,复习装饰音中的前倚音。

二、教学过程

1、音乐欣赏

欣赏乐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意境。

生说感受,请同学猜一猜具有哪个民族的味道。

问:通过乐曲你会联想到什么?

2、旋律哼唱

用 la 哼唱歌曲局部旋律。

拍手感受旋律节奏,教师哼唱。

出示歌谱,尝试视唱旋律。

听琴感受音高,师生合作接唱旋律。

3、歌曲欣赏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会与大自然中的什么相联系呢?

竹叶、娃娃、溪水、小鸟,问:一想到竹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舞蹈感受乐曲。

演唱歌曲的前半局部。

4、乐句对比

听唱对比,找一找不一样在哪里?

出示乐谱,视唱旋律。

认识“b”记号,板书说明 3 2 全音关系 3 4 半音关系。

5、歌曲演唱

个别字纠错。

朗读与演唱方法的对比,口形的夸张。

三、结尾

1、请个别同学演唱

2、总结

歌曲都有它的地方性,中国歌曲有中国歌曲的特点,美国歌曲有美国歌曲的味道,而今天我们演唱的歌曲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它融入了傣族音乐元素,总之,音乐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美好的向往!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力和表达力。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读读,议议,品品。

2、让学生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理解李清照心中的国愁、家愁、情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方法。

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品读法,讨论法,教师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发言作好点拨、补充和总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幻灯一:出示画面“宋词鉴赏”和《声声慢》音乐。)欣赏音乐,预习课文。

一、回忆旧课导入新课。

(3分钟)。

师: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女词人的情感世界。而这位女词人,就是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幻灯二:出示李清照的画像。)关于李清照,其实,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她的作品。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能猜出是哪首词的画面吗?(幻灯三:出示“鸥鹭惊飞”图。)。

师:是呀,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丛中,看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词人心中洋溢着的那种愉悦,体会到她开朗、活泼的少女情怀。然而,斗转星移,经历了一些人事变迁后的李清照,又给我们娓娓道来怎样的心情呢?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幻灯四:出示课题和图片。)。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回忆初中学的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齐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对比感知把握情感。

明确——《如梦令》欢愉、轻松、高兴……。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词眼,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呢?明确——“愁”。(幻灯五:出示“愁”。)很好!情感基调的把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而大家对《声声慢》这首词的情感把握得非常准确。对,就是一个愁字!

师:不仅我们读出了李清照的愁,就连一位法国诗人克洛岱也读出了李清照词中的愁,并且还把《声声慢》改写成了一首法国诗。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这首《绝望》。(幻灯六:出示《绝望》。)。

师:这首诗翻译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绝望》:改写的诗,简直就是一种发泄。只有一些声嘶力竭的吼叫,情感的表露太直白,太浅露,甚至有些“泛滥成灾”了。虽然也表达了一种绝望、痛苦,但是只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没有意象,没有意境,毫无美感可言。

《声声慢》: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含蓄的,更多的是借助一些意象来传递愁情,有一种含蓄、蕴藉的美。即便是直接抒情的句子,也不像克洛岱那样直白浅露。

师:大家找找李清照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体会一下。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小小一个愁字,又如何道得尽女词人的痛苦和哀伤呢?一个反问加感叹句,加重了语气,也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可见愁绪深远无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环境——心理,用了十四个叠字,由外到内、层次鲜明地写出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上形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节奏和旋律,刻画了一个面容憔悴,晚景凄凉的形象,奠定了全词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注意对这两句的诵读指导。)。

(注意读完后的及时鼓励。)学生区别两首词的不同情感,并寻找《声声慢》的词眼。

学生齐读法国诗《绝望》,并将其和《声声慢》进行比较,看看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

学生寻找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仔细品读,体会写法上的不同。

学生在分析这两处直接抒情的句子时,让全班齐读品味,特别是叠词的句子,要读出一种缓慢、低沉。

学生听录音,跟读。然后全班齐读课文。

三、品读意象赏析意境。

(幻灯八:出示问题。)。

师:大屏幕上有六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代表着一种意象,请大家把词中的主要意象找出来。(幻灯九:出示叶子。)。

明确——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师: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呢?它们营造了怎样一种画面和意境呢?又是如何表达愁情的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对其中任两个意象的赏析。(注意诵读贯穿始终。)。

师:在作者笔下,淡酒无味,急风欺人,过雁旧识,黄花堆积,梧桐叶落,细雨霏霏,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意境,传递出孤寂和愁苦。而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有深刻文化意蕴的意象把愁情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了,与《绝望》的声嘶力竭相比,更多了一些让人想象的空间,意蕴更加丰富,也更耐人寻味。而这也恰恰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幻灯十:出示意象的小结。)学生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并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意象的分析鉴赏,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教师作相机指导。

四、知人论世解读愁情。

(5分钟)师:有人说《声声慢》是浓缩了李清照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而李清照也被称为“写愁第一高手”,那么,李清照的愁,究竟是什么呢?她又为何而愁呢?大家能不能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呢?(幻灯十一:出示为何愁?)。

(注意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补充。)(幻灯十二:出示作者介绍。)。

明确——情愁--独居之苦。

家愁--丧夫之痛。

国愁--亡国之恨。

师:李清照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她曾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曾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是金人的铁锤砸烂了她所深爱着的国家,也砸烂了她公主般幸福的生活。于是她开始了后半生的磨难。在磨难中她体味情愁,咀嚼家愁,品味国愁。“愁”成了她诗歌创作的主题。(幻灯十三:出示情愁、家愁、国愁。)。

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明确鉴赏诗词不能孤立地解读文本,要联系李清照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五、小结诗词鉴赏方法。

(2分钟)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幻灯十四:出示诗词鉴赏方法。)。

明确——找词眼,把握情感基调。

抓意象,赏画面,品意境。

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学会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这是一种知识的迁移能力。一名学生回答不全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回答。

六、文本对话。

拓展提高。

(6分钟)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李清照这个经历坎坷的女子,体会了她笔下别样的愁情。那么,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不是有一些话想对李清照说呢?让我们欣赏一首由《声声慢》改编的歌曲,在歌声中,请大家敞开心扉,走进女词人的内心深处,和她进行一次情感的交流,把你想对她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诗,可以是歌,可以寥寥数语,也可以文采飞扬!(幻灯十五:出示《声声慢》歌曲。)。

师:雁过南窗月满楼,梧桐细雨点离愁。

秋风落叶寄情思,自是写愁第一流。

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悟,走进女词人内心,进行交流,以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情感。

七、课后作业。

(1分钟)1、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愁”。

2、推荐阅读李清照另两首写愁的名作《武陵春》《一剪梅》,用所学方法鉴赏评析。(幻灯十六、十七:出示作业。)。

结语:现实生活中,但愿快乐幸福与我们永远相伴;阅读世界里,希望大家能走近李清照,真正体会到那份美丽的忧伤与忧伤的美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十一

作者及作品(2分)。

课前:由李清照词《一剪梅》改编、苏越作曲、童丽演唱的歌曲《月满西楼》。渲染课堂气氛。(课件1)。

教师:一曲《一剪梅》道出了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无限愁情,这“愁”情使她的词在宋代,攀上了“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的顶峰。后人怎样评价她词作的艺术成就的呢?请看屏幕。

整体感知李清照的艺术成就(课件2)。

教师:后人曾这样评价李清照词作的成就:“易安词在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李易安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称她为“乱世中的美神”。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确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中地位的奠基作品《声声慢》,让我们走近其人,品味其词、感悟其情。

课件3展示课题教者:姜紫波。

通过这一阶段宋词的欣赏学习,我们概括了宋词的一般鉴赏方法六步骤欣赏法。

课件4:“知人世—品音韵赏画面品意象鉴手法悟情感”六个步骤鉴赏诗歌。

知人论世:李清照及其作品。(课件5):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的词作多抒写思夫、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过渡:李清照的词就是她的人生,她的人生就是她的词。

展示学生课外研究成果:请结合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词作佳句,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概括李清照人生经历。(课件6)。

师生互动,教师下水:(课件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豪放之作。记下她沉沉的亡国之痛。

她的人生经历了这样几个重要阶段:欢乐闺中;甜蜜新婚;凝重相思;凄苦暮年。

李清照写作《声声慢》时,已是人生暮年,回首往事,几多欢愉、几多希冀、几多离索、几多悲戚,如今这一切都已化作她一生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整体感知。

1、课前背诵:

《如梦令》。

《武陵春》。

《醉花阴》。

研究成果:

步骤一:知人论世。

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事其词其情。

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课外隐性互动与课内的显性互动相结合。

师生互动,教师下水:(课件7)。

展示成果:课件8品音韵。

大家推荐2名同学进行朗读学习。

学生朗读(要求配乐:自选配曲、图片制作成ppt课件)。

鼓励学生倾注感情来读,达到美读的境界。

师生互动生与教材互动。

鉴手法(3)。

结句欣赏。

3)教师: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既是一首绝好的词,又是一幅幅优美的画。让我们进入欣赏第三步赏画面。第四步品意象。

8、请学生展示课外研究成果画面描述(2组)并进行评价。

教师设计(可做点评):

第一幅:秋寒风急图(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课件9)。

提示学生把握“风”、“酒”两个意象。

介绍这个意象在古诗的作用:

“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结论:风渲染愁情凄凉氛围。

教师点评:这天气变得忽暖忽冷,我怎么调养自己呢。听着窗外瑟瑟地秋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刮着,哦,好冷啊,我伸出冷冷地手端起酒杯,想驱走这寒冷,可是感觉这酒淡淡地,怎么也抵挡不住这秋风带来的寒冷。哦,我知道,这心里的冷,是酒趋不走的。

第二幅:雁过心伤图(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课件10)。

我抬头望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当年我和明城分别时的情景是多么相似啊。但是雁儿再也不会给我捎来锦书了,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叫人“欲语泪先流”?当年的雁儿带给我的是甜蜜的爱情,而今天这大雁却带给我哀愁,啊,怎不叫我茫然心伤。

大雁意象:象征离愁。

第三幅:满地黄花图(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是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那一朵值得摘取呢?当年仅仅是相思之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今人已去,而我也青春不再,年华已老,空留伤心处。

点评: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落花之中了。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第四幅:梧桐细雨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亮啊!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树上,倒一声声打在我的心上。这情景,哪里是一个愁字说的出呢。

点评:意象:梧桐: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秋思的象征。

教师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萧瑟的秋风、堆积的黄花、回归的大雁、雨中的梧桐、点滴的细雨这一组包含愁情的意象,词人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到了一起,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把词人的愁情,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我们可以从视觉角度感受词人融入其中的凄凉哀婉。

教师:提出问题讨论:首句有没有形象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里有画面吗?(课件11)。

不成声。这是一幅以人物形象为主的画面。前人对这句词推崇备至。

过渡:这一句运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意境呢?

教师:展示(ppt11)内容:(鉴赏手法运用叠字,创意出奇)。

南宋张端义称赞道: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俱无斧凿痕。

后人评价:首句连下七组叠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分析层次。

“寻寻觅觅”:行动。

“冷冷清清”:环境气氛。

“凄凄惨惨戚戚”:内心感受。

小结:三层由浅入深,把满怀的忧伤哀愁一股脑儿倾泻出来,沉重郁闷,如泣如诉,给全词定下了凄苦的基调。

著名作家梁衡在他的《乱世中的美神》一文中这样写到:“从李清照的身世和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在《减字木兰花》中这样写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她有过幸福美满的爱情,但转眼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的更惨,还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助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当我们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到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师:引导读出另一处运用叠字手法的句子。

词作中还有那一句运用了这种手法?

明确:“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则抑扬顿挫,以声衬情,表现词人的哀愁之深,之浓。

教师:欣赏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指导学生读这一句。读出不同的重音:“这”、“一个”、“愁”悟情感(课件13)。

说明:“这”有总括之意,概括前文。

点评:“一个”,是内容,指出“愁”的复杂,已经不是“一个”所能表明,愁境遇艰辛,愁物是人非,愁韶华已逝,愁度日如年———————真是说不尽、道不完。

“愁”,这里的“愁”愁的深沉,愁的浓烈,是心酸、是伤心、是哀怜、还是煎熬,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再读全词: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怎样的感情读出那凄凉的画面,那凄切的声音,请学生尝试着读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十二

2、朗读。

3、理解该词,体验情感。

理解本词;体验情感;品味语言。

导入:人字是一个象形字,演变到今天,你们猜想为什么会上尖下大?(学生言说)。

(学生言说)(教师总结)我们就围绕“天、地、人”三个字学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

感受;思悟;体验:

1、朗读词。

2、寻找与“天”有关的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风、细雨。

3、学生活动,交流。

4、教师指导,共同明确。

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窗儿。

1、人的活动: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2、人的所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正伤心、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人的性别、身份、经历?

联系背景资料。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触景生情)。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移情入景)。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寓情于景)。

参考:用酒消愁是不顶事的,只能更增愁苦。“雁过也"三句,是说南来秋雁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这信寄给谁?想想只有"伤心”。再一看,这只雁原来是曾经替她给丈夫带过信的"旧时相识",这就叫她更难过了。

“憔悴损”是指黄花而言,还是指人而言?正确的解释是指人。“黄花堆积”即菊花盛开,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极,比“寻寻觅觅”三句更深一层。“独自怎生得黑”,弦外之音好象老天有意不肯黑下来,使人更为熬煎、难过。特别是听到“点点滴滴”的梧桐雨,“这次第”即这一连串的情景(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只用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尽。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诗词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补充资料:

写完(金石录(三十卷)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一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今后,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

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

2、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十三

学习目标:

1、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2、了解词人生平,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赏析叠词等艺术手法,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会词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才情出众,一生写过无数美妙的词作,让我们铭记在心。据说李清照一生没有孩子,曾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赵明诚却说:“诗词就是我们的子女,《金石录》就是我们生命的结晶。”足见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也正因为此,在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一个人更觉孤苦,晚年生活凄凉无依。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晚期的作品《声声慢》。

二、明确目标:

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三、诵读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个别同学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提示从字音和节奏两个方面。)。

师: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情感基调是什么?

生:诗歌的情感集中在一个“愁”字,这也是这首词的词眼。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的、凄凉的、愁苦的。

师:应该怎么读呢?

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意。

3、自由诵读体会: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4、个别同学读:

师生共评,从语速、语调两方面评价。

四、品读赏析:

(一)、词人的”愁”表现在哪里?

1、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愁”的?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1)、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写出了词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侵袭。

师:为什么“淡酒”而不是“浓酒”?

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浓酒也成淡酒。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句子。可见,“西风”是秋风,有令人哀愁的意思。

板书:淡酒、急风。

(2)、鸿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师:“雁”在诗歌中有什么意义?

生:雁是候鸟,春来秋往,总能牵动游子的思归之情,代表了思乡和思人的意义。词人看到北雁南飞很伤心,因为它是从词人故乡来的,是“旧时相识”,不禁引起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师:为什么是“旧时相识”?

生:雁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如今曾经为她和丈夫传达相思的鸿雁还在,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了。《武陵春》中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板书:鸿雁。

(3)、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生:憔悴损,写出了内心的疲惫。由于心情不好,无心看花,虽值菊花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板书:黄花。

(4)、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落叶最早,梧桐叶一落,秋天就到了。“梧桐”在诗人的笔下,向来就有凄凉意。

而“细雨”的点点滴滴,是只有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得到的声音,这种点点滴滴的秋雨打在梧桐叶上,只能让词人更苦闷、更孤独、更凄凉。这些雨滴不是滴在树上,而是滴在了词人的心里。杜牧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句子,可见“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而在这里,此人却将“梧桐”和“细雨”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得哀伤凄凉意更浓。

板书:梧桐细雨。

2、词人除了通过这些意象含蓄委婉的抒发愁绪,词中还有哪些句子是直接抒发感情的?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十四个叠字的运用,被历代评论家称为妙句,到底妙在何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a、有音韵美:如果改成“寻觅,冷清,凄惨”行不行?为什么?

增加音韵的美感,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回忆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写愁层层递进:词语的叠加可以增加语义,加重情感的表达。“寻觅”只是一个寻找的动作,而“寻寻觅觅”则指的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寻找,不知道找了多少遍。把那种若有所失,又遍寻不到的失落、怅然深刻的表达出来了。“冷清“侧重的是环境的寂寥,而“冷冷清清”则不光写出了环境的冷清,还写出了内心的清苦,从而过渡到“凄凄惨惨戚戚”,内心的凄楚,凄苦,凄清,凄凉,凄惨,就入木三分,无以复加了。词人“愁”到了极点。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在这里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了。“愁”字之外到底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无法用语言说得清啊!

这种戛然而止的写法最妙,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二)、词人为什么而愁?根据了解的词人生平及写作背景分析。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1),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擅文。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知书达理,“善作文、工词翰”。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诗文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渡不久,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辗转逃亡时,她又丢失了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书画。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这种背景下,她写下此词。

李清照的的这首词与她早期的此作相比,在情感内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失去了丈夫,词人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亮色。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活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独居之愁丧夫之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

小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直接抒情的语句,字字深切,句句伤怀。而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又把词人的“愁”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了。咀嚼这些文字,体味词人情怀,打开你的心窗。伴着音乐,让我们一起诵读,感受这凄美的意境。(放音乐,音乐用林海的《琵琶语》)。

五、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一剪梅》,比较李清照南渡前后不同的愁思。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诵读,思考:两首词所写的愁有何不同?

前期:儿女情愁闲愁私愁清新明丽。

淡淡的愁相思之愁有盼头少妇时期细腻深婉闺情离愁清丽明快。

后期:亡国之痛深愁大爱沉郁感伤。

浓重的愁死别之愁没盼头万年寡居凄凉孤寂怀旧悼亡凄婉哀愁。

五、背诵。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通过自己独特而又细腻的感受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纯净、唯美的世界。

最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的享受齐声背诵《声声慢》。

六、结语。

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鸣,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运用多种意象,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错落和谐的韵律,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美,一种文学的美!

七、板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

意象。

淡酒哀婉凄凉叠词。

晚风愁音韵和谐。

归雁国破家亡层层递进。

黄花。

梧桐。

细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十四

作者及作品(2分)

课前:由李清照词《一剪梅》改编 、苏越作曲、童丽演唱的歌曲《月满西楼》。渲染课堂气氛。(课件1)

教师:一曲《一剪梅》道出了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无限愁情,这“愁”情使她的词在宋代,攀上了“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的顶峰。后人怎样评价她词作的艺术成就的呢?请看屏幕。

整体感知李清照的艺术成就(课件2)

教师:后人曾这样评价李清照词作的成就:“易安词在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李易安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称她为“乱世中的美神”。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确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中地位的奠基作品《声声慢》,让我们走近其人,品味其词、感悟其情。

课件3展示课题 教者 :姜紫波

通过这一阶段宋词的欣赏学习,我们概括了宋词的一般鉴赏方法六步骤欣赏法。

课件4:“知人世—品音韵赏画面品意象鉴手法悟情感”六个步骤鉴赏诗歌

知人论世:李清照及其作品。(课件5):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的词作多抒写思夫、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过渡:李清照的词就是她的人生,她的人生就是她的词。

展示学生课外研究成果:请结合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词作佳句,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概括李清照人生经历。(课件6)

师生互动,教师下水:(课件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豪放之作。记下她沉沉的亡国之痛。

她的人生经历了这样几个重要阶段:欢乐闺中;甜蜜新婚;凝重相思;凄苦暮年。

李清照写作《声声慢》时,已是人生暮年,回首往事,几多欢愉、几多希冀、几多离索、几多悲戚,如今这一切都已化作她一生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整体感知

1、课前背诵:

《如梦令》

《武陵春》

《醉花阴》

《声声慢》

研究成果:

步骤一:知人论世

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事其词其情。

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课外隐性互动与课内的显性互动相结合。

师生互动,教师下水:(课件7)

展示成果: 课件8品音韵

大家推荐2名同学进行朗读学习。

学生朗读(要求配乐:自选配曲、图片制作成ppt课件)

鼓励学生倾注感情来读,达到美读的境界。

师生互动 生与教材互动

鉴手法(3)

结句欣赏

3) 教师: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既是一首绝好的词,又是一幅幅优美的画。让我们进入欣赏第三步赏画面。第四步品意象。

8、请学生展示课外研究成果画面描述(2组)并进行评价。

教师设计(可做点评):

第一幅:秋寒风急图(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课件9)

提示学生把握“风”、“酒”两个意象。

介绍这个意象在古诗的作用:

“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结论:风渲染愁情 凄凉氛围。

教师点评: 这天气变得忽暖忽冷,我怎么调养自己呢。听着窗外瑟瑟地秋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刮着,哦,好冷啊,我伸出冷冷地手端起酒杯,想驱走这寒冷,可是感觉这酒淡淡地,怎么也抵挡不住这秋风带来的寒冷。哦,我知道,这心里的冷,是酒趋不走的。

第二幅:雁过心伤图(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课件10)

我抬头望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当年我和明城分别时的情景是多么相似啊。但是雁儿再也不会给我捎来锦书了,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叫人“欲语泪先流”?当年的雁儿带给我的是甜蜜的爱情,而今天这大雁却带给我哀愁,啊,怎不叫我茫然心伤。

大雁意象:象征离愁

第三幅:满地黄花图(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是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那一朵值得摘取呢?当年仅仅是相思之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今人已去,而我也青春不再,年华已老,空留伤心处。

点评: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落花之中了。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第四幅:梧桐细雨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亮啊!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树上,倒一声声打在我的心上。这情景,哪里是一个愁字说的出呢。

点评:意象:梧桐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秋思的象征。

教师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萧瑟的秋风、堆积的黄花、回归的大雁、雨中的梧桐、点滴的细雨这一组包含愁情的意象,词人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到了一起,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把词人的愁情,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我们可以从视觉角度感受词人融入其中的凄凉哀婉。

教师:提出问题讨论:首句有没有形象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里有画面吗?(课件11)

不成声。这是一幅以人物形象为主的画面。前人对这句词推崇备至。

过渡:这一句运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意境呢?

教师:展示(ppt11)内容:(鉴赏手法运用叠字,创意出奇)

南宋张端义称赞道: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俱无斧凿痕。

后人评价:首句连下七组叠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分析层次

“寻寻觅觅”:行动

“冷冷清清”:环境气氛

“凄凄惨惨戚戚”:内心感受

小结:三层由浅入深,把满怀的忧伤哀愁一股脑儿倾泻出来,沉重郁闷,如泣如诉,给全词定下了凄苦的基调。

著名作家 梁衡在他的《乱世中的美神》一文中这样写到:“从李清照的身世和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在《减字木兰花》中这样写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她有过幸福美满的爱情,但转眼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的更惨,还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助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当我们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到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师:引导读出另一处运用叠字手法的句子。

词作中还有那一句运用了这种手法?

明确:“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一句则抑扬顿挫,以声衬情,表现词人的哀愁之深,之浓。

教师:欣赏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指导学生读这一句。读出不同的重音:“这”、“一个”、“愁”悟情感(课件13)

说明:“这”有总括之意,概括前文。

点评: “一个”,是内容,指出“愁”的复杂,已经不是“一个”所能表明,愁境遇艰辛,愁物是人非,愁韶华已逝,愁度日如年———————真是说不尽、道不完。

“愁”,这里的“愁”愁的深沉,愁的浓烈,是心酸、是伤心、是哀怜、还是煎熬,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再读全词: 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怎样的感情读出那凄凉的画面,那凄切的声音, 请学生尝试着读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声声慢教案设计大全(15篇)篇十五

1、学习作者所用的铺叙手法,‘教案’声声慢教案。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2、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朗读法+分析法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辛弃疾而李清照,由李清照而课文。

二、初步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1、回顾作者及作品。

2、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词的大体意思。

三、分析理解

品读全词,回答问题。

上片(写自己的孤独和凄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哪三种不同的境界?(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大意?

2、"最难将息"的原因是什么?(不仅仅是由于乍暖还寒的天气,更重要的是内心无边的孤独和寂寞。)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大意?

2、这几句主要写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主要写作者借酒浇愁,想抵抗悲哀的侵袭,但无济无事。这样写既可以表现作者那一颗坚强心灵的忧郁,又可以表现悲哀和愁苦的深重)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大意?

2、这几句有什么作用?(这几句进一步写悲哀的深重、难以抵御;同时,写出了作者悲哀寂寞的根源。)

下片(主要写作者忧伤不安的心境和渲泄内心的愁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大意?

2、这几句是怎样来写作者内心的愁苦的?(由眼前零落满地的黄花,作者想到时光易老,欢乐不再。因而顿生感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大意?

2、这两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主要写作者在无边的寂寞中度日如年,自觉难以挨到天黑。用以写表现作者内心难耐的寂寞和无边的愁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大意?

2、这几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孤独和寂寞。)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句虽是问句,却用感叹号收束,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内心难以言尽的哀愁,教案《‘教案’声声慢教案》。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

2、朗读背诵课文。

五、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做好练习册。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一、背景材料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落职闲置几十年,晚年被复用时借怀古咏史而言现实的一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本报讯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用人才的愤懑。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缕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继承了苏轼的开拓、革新精神,其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意境深沉。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风格。有《嫁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

二、谋篇立意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求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进用人才的愤懑。

三、层次结构

上阕,即景生情,追怀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下阕,陈古警今,借刘义隆失败的历史教训,警告韩拓胄不应草率对敌用兵;借廉颇自况,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四、写作特点

1、围绕作品思想内容而多用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由于这首词用典恰切,感慨深邃,"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2、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重点难点解析

1上阕用了两个典故,其作用是什么?

孙权是当年西破黄祖,北败曹操,与曹刘鼎足之势的英雄,作者登上北固楼,首先想到闭门思过以京口为都城,后迁都南京的英雄。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与向往,只是像孙促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已无处可寻了。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随时光而流逝了。作者对孙权的追慕和钦羡,实际上就是对南宋腐败无能的讽刺和嘲笑。

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在那里居住的刘裕,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能有刘裕这样创大业的盖世英雄和英明国君,作者的正确战略意图就以被采用。

这两个典故,写法虽异而用意却相同,作者对能承父兄基业而有所作为的孙权和创建大业的刘裕进行歌颂,就是对南宋当局不知自振的针砭;作者怀念古代英雄,正是慨叹南宋没有英雄。

2、作者写佛狸祠下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局专题讲座心得体会(专业13篇)

    心得体会是宝贵的经验积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我。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高。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

    护士下夜班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表现。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近年来,随着医疗技

    住宅房屋出租合同样本(模板16篇)

    合同样本是商业合作行为的法律依据,有助于避免纠纷并确保交易顺利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样本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甲方:乙方:本合同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

    养生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了某个事件、完成了某个任务、学习了某门课程等之后,对所取得的经验、感悟、收获等进行总结和体会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心得体会是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

    有趣的端午节四年级(优质23篇)

    优秀作文有着清晰的结构,合理的逻辑,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认同。对于写作有困惑的同学,不妨阅读以下优秀作文范文,或许能够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纪录片榜样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心得体会反映了一个人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思考和领悟。小编整理了一些富有感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第一段:引言(引入纪录片的主题和

    钢材购销合同简单(模板17篇)

    购销是指商品的买卖活动,它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之一。购销范文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提升购销能力和应对市场挑战。供方:(以下简称甲方)。需方:(以下简称乙方)。

    儿科护理自我鉴定范文(18篇)

    自我鉴定是一种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的过程,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自我鉴定范文,这些范文涵盖了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体验和收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汇总19篇)

    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方案,需要深入了解工作的目标和背景,同时结合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一些创新和独特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学校格式(优质14篇)

    通过写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成长。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认真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尽力达到了各项工作目标。在工作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