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笔尘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现代社会依然受到人们的热爱和关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庆祝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一

今天是正月十五,我和妈妈吃完元宵就一路小跑到了广场准备看灯会和烟花。

广场上人山人海,烟花还没有开始,我就先参观了灯会。哇!好壮观呀!我的一次看见这么漂亮的灯,有孔雀摇尾的,有老虎打滚的,还有好多奇形怪状的动物,这些灯里边有音乐播放器,里面播放的有一些古老的音乐,还有的一些里边播放的是一些流行音乐。旁边还有一些霓虹灯。

该会家了,我仍然呆呆的望着天空,还在回想刚才的烟花和花灯,妈妈叫我回家了,我才依依不舍的回了家。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二

元宵节参加猜灯谜的活动,更多是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传统食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不过,元宵是北方食品,它是将做好的馅料切成块,沾上水,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滚出来的,与南方的汤圆有一定的区别。

2、汤圆。

南汤圆,北元宵。与北方不同,南方人过元宵节是要吃汤圆的,寓意团团圆圆。

3、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4、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5、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6、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7、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8、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9、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

10、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11、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12、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油锤。

13、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14、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河里放花灯。

5、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6、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相互关系的意义。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1、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2、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

3、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4、元宵节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5、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6、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7、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被搅热。

1.喜庆的灯笼高高挂,欢聚一堂话团圆,汤圆黏甜味道香,吃上一碗笑哈哈,男女老少猜灯谜,头脑灵活永不老,元宵节祝你越活越年轻。

2.明月霞光耀九州,星星点点缀银河;花灯祥光添喜庆,汤圆翻滚庆团圆;烟花璀璨增福气,短信传情增友谊;祝元宵节快乐!

3.月圆人团圆,灯美人更美!吃汤圆乐团圆,赏花灯合家欢!

4.你是馅我是面,不如做个大元宵;你是灯我是纸,不如做个大灯笼;你情我愿庆佳节!欢欢喜喜闹花灯!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

5.送你一杯清新的绿茶,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温柔的叮咛做花,再用沸腾的热情为水,宽厚的包容当杯,喝出你一年的好心情和一生的幸福。元宵节快乐!

6.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缘梦圆!

7.盛一碗滚烫元宵,香气扑鼻,闻盛世之芬芳;口感滑腻,品亲情之幽香;形似珍珠,若爱情之浪漫;美味可口,享幸福之时光。元宵佳节,赏花灯,吃汤圆,快乐走过幸福生活!

8.元宵到,猜灯谜:白白嫩嫩小媳妇,水中爱跳芭蕾舞;红红舌头往外吐,人人垂涎犯咕噜;唇齿缠绵真舒服,甜到五脏和六腑。答案:元宵。在此佳节将它送给你,祝你元宵节快乐!

9.传说元宵夜,只要对着月亮许愿,愿望就会实现,我希望看祝福语的人能幸福快乐,元宵节不用工作,玩得开开心心,不过请先请假!

10.月亮圆圆,庭院赏月人欢喜;风儿柔柔,掳走忧伤烦恼消;灯笼闪烁,点亮前程恰似锦;短信问候,爱意绵绵暖心房;汤圆甜甜,甜你今生永美满。元宵佳节祝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11.赏圆月,闹元宵,花灯亮彩快乐挑,舞龙灯,敲锣鼓,幸福为你在做主,放烟花,吃汤圆,祈福祝愿家团圆,诉真情,发短信,愿你快乐行大运。

12.一帆风顺,两情相悦,三生幸福,四季平安,五体康健,六合太平,七彩生活,八方来财,九九幸福,十分如意。祝元霄节快乐!

13.冬天淡淡的远去,变幻多变的此时的天气,渐渐加浓的是思念的情意,祝福给你是我最深的惦记,有句话代表我的真心意,衷心祝愿你元宵快乐。

14.在元宵节来临之际,祝你平安,快乐,幸福。万事圆。

15.闹元宵,庆佳节,元宵佳节已来到!短信一条送达到,元宵粘粘粘住你的好运;元宵甜甜甜带来你的甜蜜,元宵圆圆圆出万事顺心。祝元宵节快乐!

16.月到十五分外圆,元霄佳节盼团圆。爱人温柔把你粘,朋友心中常挂牵。家人呵护亲情暖,儿女可爱让人怜。心情愉悦乐相伴,贵人相助福无边。

17.额圆面嫩外表白皙,多情含蓄心甜如蜜,肤靓美体蕊红艳绿,温柔甘饴令我痴迷,十五灯夜吻你吃你!别紧张,我说的是元宵!元宵节快乐哦!

18.和煦的春风,吹动快乐的激情跟踪,明媚的月光,照耀幸福的深情流淌,怡人的花香,洋溢吉祥的煽情徜徉,元宵送你最圆的月亮,祝愿万事如意闯四方。

19.转眼元宵到,短信冒个泡。眉毛往上翘,心情就变好。微笑挂嘴角,幸福多一秒。做人走正道,自有福星照。得失别烦恼,生活更美妙。祝新年一切安好!

20.万家灯火,好运与你携手,快乐伴你永久;十五月圆,吉祥为你蜜甜,如意陪你永远;元宵佳节,幸福源泉不竭,成功之榜等你揭。祝你元宵快乐。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三

元宵节爸爸带我去豫园看灯会,晚上6点钟我们到了豫园。

豫园入口处,一幅用彩灯装饰的“20xx年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会标展现在我的眼帘,真是宏伟又气派。进入园内,我目不转睛地观赏着各种各样造型的、五彩五彩缤纷的彩灯,让我眼花缭乱!

从灯会入口处开始,总共100只造型各异的“老虎”让人目不暇接,或憨态可掬,或雄壮威严,恭迎八方游客的到来。

接着我又看到一组灯竟然是:世博会的吉祥物——可爱的“海宝”灯展,形态可爱、各种姿态的“海宝灯”,向我频频招手!我也情不自禁地举起手,向它们招手,心里激动地说:“小海宝们我喜欢你们!我想和你们一起跳个舞……。”爸爸看透了我的心思,举起手机给我照几张了相,我可高兴了。

最后,我们来到豫园广场,看到一盏由几千只易拉罐组成的`巨型虎灯,那一盏盏彩灯与易拉罐组合成威猛的老虎灯,别具一格、造型别致,赏灯的游客纷纷留影合照。

今晚的豫园,百虎迷人眼,海宝大拜年,彩灯如昼,烟火生辉,灯会里处处都是美景;古色古香的豫园商城今晚华灯高照,迎接着四面八方赏灯的游客,预示着虎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

我家的元宵节传统在马年的新春为你带来祝福的希翼,希望马年的你得到大大的幸福,大大的快乐!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四

才饮春节粮液,又食十五汤圆。

朗朗上元夜,月笑挂九天。小巷火树银花,长亭灯彩纷繁。千家流星花雨,撒花天女颜色秀;万户焰火迸射,引爆千秋红牡丹。满街灯笼高挂,游人趣味盎然。游走百病,登岗攀山,各个心旷神怡,人人喜笑欢颜。

光辐辏,霓虹闪,辽阔疆天狂披云锦;灯千柱,夜不眠,万人空巷盛宴排天。倩男靓女,相约成对,灯前树后,情意绵绵;老妪少妇,携手并肩,商场超市,喜地欢天;少小顽童,手舞足蹈,俏言娇笑,嗲声嗔言;成年男女,笑语翩翩,满面春风,各有洞天。皞月当空,人间睆然。美景良辰,阖家团圆。

鞭炮鸣,腾霞烟,火树银花浑如昼,回廊曲径飘金钱;起祥瑞,灯耀炫,飞珠溅玉龙送福,流光溢彩凤赐安。灯月交辉游人挤,焰火腾空趣欣然。彩袖舞,梅香含,风送陶然解春意,花落烟台醉红颜;红烛烁,盛世欢,十里长街灯似火,一轮明月秀芳年。

央视灯谜最娴,究句析字,条幅翩翩;古风时尚,人情使然。弘扬中华文明,不忘华夏祖先。乐融融举家欢愉,喜滋滋群书博览;更比元宵甜口,天天可以品味,日日都能尝鲜。

水饺汤圆红酒,九霄明月满昼。今宵天下共此时,一樽水酒伴汤圆。雪映流光美,人俦皓月欢;欢聚声绕亲情,流连岁月长相伴。刘伶与我同饮,把酒邀月卧荒丘,清辉满地火树妍,花灯通宵霓光耀,人间天上共团圆;太白流连迟步,宝马雕车香满路,莲花美鹿乐翩跹,温杯绿蚁笺边醉,自叹枉称是酒仙。迷玉月,会婵娟,几曲衷肠东坡调,一腔豪情河汉间;春枝绰,祥瑞添,天伦之乐升平夜,神州万里喜空前。抬望眼,电光射碧树,烟花耀满天。明月皎洁如昼,金蟾欢跳苍穹,玉兔轻歌游月面,嫦娥漫舞闹上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间。千门灯火夜如昼,一曲笙歌春满园。

趁东风得意,临屏诗赋这篇。诚祝愿:大中国,天人同乐,万民愉欢!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五

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格外得热闹,街上人山人海,成群结队的人来来往往,多么隆重的元宵节呀!有许多人在街上摆摊,有的在买东西,有的走着去朋友家走亲,还有的在打电话说回家吃元宵……街上人头攒动,各干各的事。

与此同时,街上一辆车也没有,这天的天气也特别地好,过往的人群一拨接一拨,他们的动作显得那么协调有序。还有很多的孩子在街上蹦蹦跳跳。我看到一个套圈的游戏,于是就跑了过去,拿了几个圈就去套,竟然套到了一条小金鱼。

白天的元宵节热闹,晚上的元宵节更美。街边摆满了小吃,卖玩具的,套圈的,投球的……不计其数,他们在路灯和霓虹灯的照耀下别有一番景色。

过了一会儿,我们去姥姥家吃元宵,元宵既甜又好吃,让人吃了还想吃,妈妈说:“赶快吃,吃完了带你们去放孔明灯。”于是我加快了速度,为了充分感受灯节的氛围。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六

元宵。

3

生菜。

4

元宵茶。

5

油茶。

6

油锤。

7

饺子。

8

枣糕。

9

粘糕。

10。

面灯。

1、汤圆。

在元宵节的时候,南方的人吃的是汤圆,台湾的民歌《卖汤圆》中有一句歌词是:“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天上月圆,碗里汤圆,意味着家庭团圆,阖家幸福。

汤圆是糯米粉加水调和成糯米皮,然后放入事先做好的各种馅料,一般都是干果和水果加上植物油,例如花生,芝麻,核桃等等,最后把糯米皮包好,形成一个圆球就可以了,汤圆是包出来的。

2、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4、元宵茶。

陕西等地方在元宵节的时候有食用元宵茶的习俗,虽然叫做元宵茶,但是和元宵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元宵茶是在热汤面中加入各种的水果和蔬菜烹饪而成的,在过年期间食用了大鱼大肉之类油腻的食物之后,正月十五的时候食用这种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元宵茶,能够缓解油腻感。

5、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6、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7、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8、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9、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10、面灯。

从汉朝的时候就流传下来一个习俗点面灯,面灯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其实就是面粉做的灯,也叫做面盏,主要是北方地区的习俗。面灯的形状有很多种,一般会做灯盏十二个,闰年的时候做十三个,在灯盏里面放食用油,然后点燃,这样就是面灯了,元宵节的时候的灯光是有着吉祥的寓意,并且能够祛病辟邪的。而面灯是因为古代科学不发达,就用面灯灭了之后里面剩下的食用油的多少来预测接下来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水、旱的情况,等正月十六的时候,把面灯蒸熟了食用。而有的地方则是把面灯放在锅里蒸,蒸熟之后,面灯里面残留的水分的多少来预测。

11、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12、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13、糟羹。

浙江台州附近地区的人有在正月十四的时候食用咸的糟羹,正月食物的时候吃甜的糟羹,糟羹又叫做山粉糊,是台州的元宵节食品,属于传统小吃之一,在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用糟羹。糟羹分为咸的和甜的,主要是用藕粉,米粉或者薯粉作为主料,然后添加自己喜欢的配料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口味。

14、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元夕。

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代把这一天叫“上元节”,“宵”是夜晚的意思,于是就有了“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惯。民间俗语说:“三十儿的火,十五的灯”“正月十五闹元宵”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

元宵节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这个节日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元宵节赏灯开始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从此元宵节就有了赏灯活动。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据记载有的灯轮高20丈,上面挂着5万盏灯。唐代赏灯活动要进行3天。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

自古至今,每到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就纷纷走上街头赏灯、猜灯谜、放焰火、放鞭炮,尽情欢乐。街上的彩灯多极了,有宫灯、走马灯、花卉灯、飞禽走兽灯、历史人物灯、神话故事灯……彩灯群集,争奇斗艳,非常好看,近年来东北等寒冷地区出现了一种冰灯,每逢元宵节都要举行冰制作比赛。

元宵节,中国很多地方有耍龙灯的习俗。龙灯又叫龙舞,是中辚传统的民间舞蹈。玩耍时,许多人手举一条纸龙或布龙,在锣鼓乐曲中集体起舞。在这欢乐的夜晚,民间还常常有耍狮子、踩高跷、跑早船、扭秧歌等娱乐活动。

元宵节,家家户户要吃“元宵”。元宵是一种外面是米粉,里面夹有糖馅儿或肉馅儿的圆形食物,可以用水煮,也可以用油炸。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台湾民歌《卖汤圆》唱道:“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汤圆是在元宵吃,所以以后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了。现在,“元宵”这个词有两个意思,它既是一个节目名称,又是一种食物的名称。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身边洋溢着热闹的节日气氛,随处都能听见礼花炮竹声。

夜幕降临了,礼花炮竹声便炸开了元宵之夜看花观灯的景象,迎来了一片繁华的夜景。

突然,我的爸爸跑过来催促着我赶快下楼放烟花。听见这话,我便来了劲,赶快“飞奔”下了楼。只见我的爸爸妈妈接二连三地从车库里搬出许多烟花,还不时在车库里察看还有没有剩余的。天,这可是把咱家的“财产”全部都“扛”出来了呀!这时,我的爸爸拿出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起了火,还用手在边上为打火机“掩护”着。“点着了!”我的爸爸在远处朝我们大喊着。我与妈妈此时都不约而同地仰望着天空。天空不时出现一个大礼花;不时出现红色、黄色、蓝色的流星雨;不时出现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小飞碟;不时又出现了一条条小鱼在天空中自由地遨游、玩耍……这些烟花使我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这些美妙的景色是已经不能再用语言来形容了。

不一会儿,我上了楼,仔细欣赏cctv元宵晚会的经典节目。这些节目中,小沈阳唱的《大海》令我开怀大笑;刘谦表演的魔术让我为他鼓掌,竖起了大拇指;他们都获得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一等奖,让我也为他们而高兴与自豪吧!

将近十点时,我爬在窗台上欣赏那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虽然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我却明白了什么。

夜深了,我久久不愿离开那窗台,因为我想起了已经过世的太我的婆婆……。

文档为doc格式。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八

我不说,你们也一定知道,那就是元宵节。

看花灯,猜灯谜可是元宵节中最常见的民风民俗了。大家早早布置好灯展与灯谜。夜幕降临,广场上、桥面等挂着花灯的地方可真是焕然一新,光彩夺目呀!花灯各式各样,有十二生肖灯、有莲花灯、有孙悟空、猪八戒、有福娃,还有好多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呢。今年是兔年,所以小兔子是主角,有的仰起头,有的摇起长耳朵,有的还露出超大的兔牙呢!真是人见人爱,惹人喜欢。还有一只巨大的金兔,咧着嘴,正在给人们拜年哩!猜灯谜也是必不可少的,灯谜卡随风飘荡,千百条谜语通俗易懂,猜灯谜不是为了比赛领奖品,而是为了在其中寻找快乐和获得更多的知识。

迎板凳龙,名负其实,就是用一条条板凳接成一条龙,每节灯板的两头各有一个洞,两节灯板用木桩栓在一起,灯板中间装上有手工作成各种各样的灯,灯内还有蜡烛。龙头非常漂亮,龙的额头上有一个金光闪闪的“王”字,龙的两只角顶着一颗火红的龙珠。有的人拿着灯,有的人敲着钵,有的人放鞭炮。龙头起驾了,整条龙都点亮了蜡烛,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在空中盘旋翻滚。锣鼓声、喧闹声、鞭炮声和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真是一派希奇洋洋的闹元宵景象。

回到家里,佳人们聚在一起,一家人团团圆圆,有说有笑。我嚼着绵绵软软的黑芝麻汤圆,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九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thelanternfestival),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1、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2、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3、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4、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5、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6、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7、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8、“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9、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10、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从传统观念上看元宵节是不宜回娘家的。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圆。初一十五不能回娘家,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神鬼,但是仍然比较严格的遵守着。从现代观念上看元宵节是可以回娘家的`。其实在哪里过都可以,现在大部分都是双独子女,没有分那么清楚,想在哪边过元宵都可以的。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十

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美好愿望。

故事一:传说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开门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乾隆爷吃了大加赞赏,问这是啥好吃呀?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圆圆,就顺口说这是“汤圆”。第二年元宵节,乾隆爷在宫里想念汤圆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后来“汤圆”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一道著名小吃。这就是汤圆起源。

按:此故事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但有学者怀疑这是一本伪书,所以这个关于汤圆起源说法是不太可信。

故事二:传说春秋晚期楚昭王有一次经过长江,看到江里漂着很多白皮红瓤小球球,在水面上沉沉浮浮,捞起来尝着还挺好吃,就派人问孔子,这是啥东西呀?孔子说,这叫“浮果”,是复兴兆头啊。楚昭王很欢喜,就命令大家,每年元宵节都用米粉裹山楂煮成“浮果”。而“浮果”就是汤圆前身。这就是汤圆起源。

按:这个故事不见于六经、正史记载,估计是小说家言,不可信。况且春秋时期还没有“元宵节”一说,精细米粉也不普及。

故事三:传说汉武帝时候,宫中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于是大家就用她名字来称呼这种食品:“元宵”。这就是汤圆起源。

按:所谓“元宵”,元者,上元也,就是正月十五;宵者,夜也。“元宵”就是正月十五晚上,根本不是宫女名字。这个故事也是小说家言,不可信。

那么,排除了上面三种传说误导,“汤圆”到底起源于何时呢?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到底什么才算是“汤圆”?汤者,热水之谓也;圆者,囫囵之形也。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用水煮熟圆形食物,才算得上是“汤圆”。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类似“汤圆”食物,或有汤圆之形、而无汤圆之实,或有汤圆之实、而无汤圆之名。如果只论形似,“汤圆”可谓出现得非常之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真正汤圆。

汉唐之间,元宵节(上元节)是不吃汤圆。在魏晋南北朝时候,根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这天喝豆粥,吃“白粥泛糕”,丝毫没有提到有类似汤圆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元宵节其实是喝粥)。

唐代时候,据《太平广记·尚食令》记载,有一种点心,名叫“焦子”,以南枣面裹馅儿搓圆,放在麻油中炸。这种“焦子”很类似汤圆,不过是用面粉而非米粉,是炸而非煮。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姜夔诗中说“市中珍品”,就是上列好吃,其中有“圆子”,其实就相当于现在“汤圆”。除了圆子之外,还有,跟唐代“焦子”应该也是相似。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元宵节吃汤圆习俗是从宋代就开始了。

在宋代之前,有些食品或有汤圆之名,而无汤圆之实;或有汤圆之形,而无汤圆之实——这些都不是真正汤圆。

宋代以来,“汤圆”已有其实,但名字却很多变,或作“团子”,或作“圆子”,或作“糖圆”,或作“团员”,还有“粉果”、“浮子”、“浮圆”等名,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差不多。

轻圆绝胜鸡头肉,

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

已输汤饼试何郎。

所谓“鸡头肉”者,形容其嫩也。玄宗赞贵妃之乳为“新剥鸡头肉”。而“汤饼何郎”之说,则是钟繇发明一个典故。钟繇喜欢《左传》,讨厌《公羊传》,称《左传》相当于“大官厨”,而《公羊》为“卖饼家”。何休作《春秋公羊传解诂》,此即所谓“汤饼何郎”。朱淑真以汤圆轻圆滑腻,非常风流,却还比不上何休为“卖饼家”《公羊传》作注解,在比喻自己忧伤身世。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归味,灶婢诧新功。

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这首就很温暖了呢~。

元宵节吃汤圆故事是元宵节传说故事,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虽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在我国却很受重视。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十一

正月亦叫元月,十五之宵是月圆之夜,元宵就是元月月圆之宵,也是一年一度的首次月圆之夜,民俗中管它叫团圆节。

元宵节跟古代祭祀太乙神有关。太乙神就是天帝,主宰人间祸福,传说他指挥着16条龙替八方行云降雨。在农耕时代,雨水息息相关着作物命运,人们为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新年元月里首祭的就是太乙神。到了西汉武帝时,建《太初历》,在历法中正式规定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节日这天从朝廷到民间都要祭祀太乙神。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跟道教有关。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叫天师道,后世给他封号为张天师。道教尊奉“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生辰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生辰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生辰十月十五,称下元节。

天官最大,上元节又是传统的元宵节,道教又宣扬天官好乐,人们为求得“天官赐福”,就在这既是元宵节又是上元节的节日里大搞娱乐活动。元宵节大放花灯,迎神赛会,境庙上灯,演出百戏,因此元宵节又叫上灯节,直到二月初二上灯结束,叫落灯节。

元宵灯会当然是一大亮点。如走马灯,它按照某一戏剧情节制成角色,在灯中旋转,如同舞台演出一般。最吸引人的是舞龙灯,龙是中华民族威严和祥瑞的象征,宁海最常见的龙灯是布龙。布龙由单节构成,至少要有3节,多到有29节的。

舞龙的历史悠久,东汉张衡在他的《西京赋》里就有过描述。最雄健的是舞狮,宁海叫打狮子,舞狮在三国时就有,舞狮必须跟武术表演结合,用大锣大鼓配合,节奏感极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元宵还是一个美食节,北方叫吃“浮圆子”,南方人叫“汤圆”,宁波汤圆更是名闻中外。它的原型来自“嫦娥奔月”神话,说嫦娥偷吃了不死药,飞上了天,奔进了月宫,下不来了,她捎信给丈夫后羿,叫他在正月十五之夜月圆时,吃上糯米粉做的“元宵”,夫妻就可以在天上相会。于是,“元宵吃汤圆”就成了习俗。

在宁海,除了“元宵吃汤圆”之外,民俗有吃用粳米粉裹红豆馅的“团子”,俚语是:冬至日吃圆,正月十四吃团。

天下元宵在十五,宁海正月十四闹元宵。宁海古属章安,章安就是台州。传说元朝末年,南方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元朝的残酷统治,台州地区约定在正月十四杀胡人。为了庆祝起义胜利,便把元宵节提前一天,定在正月十四。

十四之夜,家家户户上境庙高烧红烛,礼拜境主爷爷(白鹤大帝赵炳),家里有纱灯的,点起纱灯,没纱灯的,点起大灯笼,至少一对,挂在自家堂前廊上,上灯应节。村里或近村有龙灯会、狮子会组织的,更热闹了,挨家挨户打龙灯,打狮子。大村落还举行盛大灯会。孩子也拖着家制的毛兔灯之类凑热闹。

狂欢之后,每户人家都得做两件事过节:燀址界与喝胡辣汤。

史载元朝灭了南宋后,把南方人民定名为“南人”,列为最低民族,实施残酷的民族压迫。为防止南人反抗,在南部地区编连设界管治,每五户南人编为一个连,每个连与连之间立一块址界牌,禁止互相往来。

元朝统治者意想不到,最先起来反抗“杀胡人”的竟是这些被贬入底层的“南人”。台州地区是在正月十四杀胡人的,杀了胡人,人们便把封锁他们的“址界牌”烧了。燀址界就是烧址界。在那时,燀址界是一场反压迫壮举,到后来渐渐地演化为人们祈求发家致富的意愿了。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十二

正月十五的晚上叫元宵节,古代称为上元,元宵节就是上元的晚上,含有本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汉朝时,朝廷在这一天祭祀道家的太乙天神,从黄昏直到天明,所以晚上能够破例不戒严,准许老百姓观看。张灯庆祝开始于唐朝,这是佛教徒从西方传来的习俗。

本来只是十五这一夜,以后增加十四、十六两夜。陈列的灯彩也越来越华巧,花样也越来越繁多。皇家办得更是豪华。唐睿宗时曾在长安宫城多架起一座高20丈得“灯轮”,上面缠着彩色丝绸,装饰金玉,悬挂5万盏灯。唐朝诗人苏味道曾作诗《正月十五夜》,描写当时灯烛通明的热闹场面: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宋代起人们把谜语写出来挂在灯上,猜中得奖。

元宵节的应食也叫“元宵”,或称“汤圆”。各地汤圆风味不同,但作为团员的象征却是一致的。正如台湾民谚所说:“吃了汤圆好团圆。”让我们期待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那一天早日来到!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十三

正月十五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去观灯。

正月十五花灯展,在我们的古城邯郸已经是第七届了。放眼望去,中华古街两旁灯火彩照,万紫千红。街中人流如潮,恍若梦幻中的古殿仙堂。我深深地被那千姿百态的彩灯吸引住了,有金猴出世、天天女散花、三打白骨精、山碧桃荭、猴子捞月……古城人民的智慧才华跃然灯上。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了人群。啊!我惊呆了,这是由一个个小药瓶组成的楼房模型,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小巧玲珑,真像是神话中小人国的楼房,把我带进神奇般的世界。突然楼房上面,各种颜色的灯亮起来,像天上的星星在闪烁,又像颗颗珍珠放着光芒。这一切给楼房增添了生趣,使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此时此刻,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陶醉在这春光里,陶醉在这灯光下。

这时,远处传来啼鸣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急忙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啊!原来是一只鸡灯。这只鸡做绝了:火的冠子高高耸立,鲜红的爪子格外耀眼,油光的羽毛洁白无瑕,灯泡制成的眼睛闪闪发光。公鸡一伸脖子就鸣啼起来,声音好像要驱散寒冬,唤来春天;又仿佛是吹响祖国发展的进军号,唤来人们新生活的开始。它美丽而又高傲的姿态,一阵阵引人入胜的啼鸣声就跟真的一样。这可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灯会上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长城灯周围了。在浩瀚的灯海里,长城组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长城灯的顶端是一个大圆盘,它放射着万丈光芒,让人眼花缭乱。大圆盘中间嵌着火箭与电子轨道,把人们推向一个新领域。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横幅大标语“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正是邯郸人奋发进取、努力向上精神的写照吗!这时,我从内心里感谢为赶制花灯而辛勤劳动的叔叔,感谢他们不但用灵巧的双手带来了五光十色的灯,还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自信和乐趣。

我们看着数不胜数的花灯,指点着,议论着,笑着,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

元宵节的传统食俗范文(14篇)篇十四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为我国的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较多,当然最有说服力的当属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他人的嫉妒,有人处处为难、刁难、陷害屈原。楚王逐渐疏远屈原,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向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另一个传说是唐朝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无数,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忙逃难。有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大嫂,你急急忙忙地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我们必须早些逃命”。黄巢听了,疑惑地问到:“那你为什么抱着大的男孩,而让小男孩自己走?”那位妇人说:“大男孩是别人的孩子,小男孩是我自己的孩子啊!”黄巢深深被这位妇人的做法感动!就对她说:“大嫂,你快快回去,你回去将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为了让更多人免受灾难,她回到城里还是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地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有学者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因为,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这些我们就不去考究了,还是来谈谈端午节的吃吧。端午节吃的东西不只有粽子,但是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虽然现在我们天天可以吃到粽子,但是端午节的粽子吃起来更有味道、更有感觉。

据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一种普通的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吃粽子是纪念屈原,也只是后人附会而形成,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吃粽子更早。至今,许多地方仍有清明前一天(即“寒食节”)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然而,现在的端午已经成了吃粽子的节日。

粽子古称:“角黍”,是由当初的竹筒米发展而来的。端午吃粽子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骛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节日的一种食品。粽子就品种来说有咸肉粽、鲜肉粽、火腿粽、枣肉淙、豆沙粽等;造型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包粽子。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包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包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粽子就口味而言,馅荤素兼有,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馅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粽子,嘉兴最为著名。嘉兴湖州的粽子,米质香软,主要分为咸、甜两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说到嘉兴的粽子,“五芳斋”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五芳斋”粽子的馅料都经过专人挑选,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制作精良,口味宜人。其长久的积淀让今天的“五芳斋”粽子香满神州,分店遍地开花。

江苏的粽子会包得比较紧,就算有馅,基本上也是淡味的。因此即使是甜粽子,还是可以蘸糖吃,最干净利落的是冻的白粽子,硬硬地去蘸白糖,很是清爽。如果放枣子,便会搅成枣泥。

广东粽子以咸味为主,最传统的是裹蒸粽,里面放鸭肉、栗子、干瑶柱和北菇,甜味的有金华火腿咸肉粽、绿豆碱水粽,是用来蘸白糖冷吃的。现在的馅经过了发扬光大,已经涉及各个价值领域,海鲜包进粽子尤来已久,就是见到鲍馅、鱼翅馅、燕窝馅,也不必太惊奇。肇庆的煎粽,是把裹蒸粽踏平了,鸡蛋打匀后,裹在外面,再放入油锅里煎。中山有一种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广西粽子的个头也很大,有一斤多,会让人联想到越南的又细又长,足够一家人食用的大粽子。

闽南的粽子分硷粽、肉粽和豆粽。硷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硷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河北的粽子里能见到整粒的红枣,也会放红豆、火腿,甜咸口味都有。

安徽的粽子里会有红豆、绿豆,还有不浸酱油的肉,再拌了猪油,搁上芝麻。

贵州的粽子很大,人称“枕头粽”,是咸的。里面放腊肉和香肠,慢慢蒸熟。这种粽子的特质在于,包的时候一定要有“鼻梁骨”,特别讲究造型。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后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无独有偶,外国也有各种粽子。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箸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越南阴历端午节也有吃粽子的习俗。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肉、红豆,在加半只咸鸭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数学教案和许多(专业18篇)

    幼儿园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可用于组织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幼儿园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小班孩子直觉行动思

    祝愿新年的致辞大全(20篇)

    致辞通常有开场白、主题表述、总结等部分,要注意结构合理,内容连贯。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致辞的英译本,可以学习其中的译文和表达方式。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医疗自查整改报告(热门15篇)

    自查报告是对自己学习进程的回顾,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我们可以找出学习的短板并加以改进。下面是一些优秀自查报告的实例,这些范文将帮助大家更

    借小草喻人的记叙(优质17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还能够传递正能量和积极的思想。通过欣赏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我随我父亲

    中班数学数守恒教案大全(22篇)

    中班教案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重要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活动目的:1、复习6以

    雨小班科学教案(通用17篇)

    教师制定小班教案可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和学习氛围的营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精心编写的小班教案案例,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吧!活动目标:1、巩

    小雪小班节气教案(热门18篇)

    在小班教案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便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小班教案的编写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让我们共同努力。1、能在游戏情景中

    教育局长教师节的致辞大全(17篇)

    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致辞都应该注重礼仪和仪容仪表的规范,以展示主持人的形象和风度。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致辞的例子,学习其中的精彩之处。

    四年级元宵灯景(精选17篇)

    优秀作文在丰富了自身的同时,也能够对读者带来启示和引导,让人产生共鸣和思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和借鉴。二月六号,早上还是下着小雨的天

    2023年金秋十月联欢会主持词(精选16篇)

    感谢大家的到来,我将以主持人的身份为大家带来一个精彩的活动。接下来,请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今天的特邀嘉宾上台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