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份教学反思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一场深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中,既有很多有益的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切入,多角度、多层面剖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新课程的整合内涵,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中学历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师生的交流工具及评价工具。从而对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产生变革,促进教学效率和课程质量的提高。

从内涵来看,与新课程的主要思想是一致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而这种革命,不是仅仅指形式上的,更是一种理念上的变革,它包含了国内流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小整合论”及“大整合论”。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使教学的各要素、各环节实现重组和优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主体意识。

1.片面重视设计技巧,忽视师生互动作用。许多课堂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的作用只是切换那些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历史图片,播放那些高亢的音响与唯美的动画,如此师者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学生也不再是课堂思考的主体,历史课堂的主角由人变成了机器,这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改条件下历史教学的宗旨。

2.片面追求音响、动画效果,忽视历史学科的内在特点与熏陶。多媒体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片面追求课件中的听觉与视觉效果,在一个课件里设置了大量的、无关紧要的音响与动画。想通过这种求新、求异、求奇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如有的老师在一些超级链接处设置怪异的“咔,嚓”等声音,引得学生一片哄笑,还纷纷跟着学腔拿调。对中学生来讲,这种设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极不利于课堂教学。学生从中并不能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感受到历史情感的熏陶。所以这种脱离历史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生动性、形象性功效的做法是亟须纠正的。

3.片面罗列知识,忽视课堂信息质量反馈。通过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地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粘贴给学生,将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缺乏对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工作也没有进行编辑,实际上这样的资源就是披着计算机外套的厚本教科书,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既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1.实现教学流程的互动性。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作用。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材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流程作精心设计,对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课件运行、设疑、学生的反馈等细节教师要心中有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2.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环境。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环境就是要打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可在校园网上利用自己设计的“历史e课堂”网页把大量的所需的资源整理出来,课堂上学生通过访问该网页来选择有用信息;另一种学习方式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或介绍一些网址,由学生自己通过搜集相关素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注重教学资源的实用性、科学性。遵循课件内在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技术性。避免在应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向学生罗列太多的知识资料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选材时一定要谨慎。首先要确认材料的真实性;其次要精于取舍,选取最典型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再次要有针对性围绕突破重点、浅化难点、趣化枯燥点这一目的,选择教学资源。

4.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要充分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互动技术、网络技术,学会自主学习,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探究的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探索,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二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理论水平、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现就这一次培训学习的认识、体会做一总结。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其中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多媒体资源的建设。

多媒体教学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能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用于教与学活动的信息材料。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目标。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他们,利用良好的多媒体资源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人文、自然的图片与声音素材、剪贴画、图形符号、示意图、文字材料、软件等,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在其他的学科中也应该涉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2.各种软件的实际应用。

在这次培训中,我会应用了几个基本的软件进行教学。利用adobepremiere、dreamweaver、autodesk3dmaxv9.0等进行图像、动画的处理。为以后的教学更能顺利进行提供了方便。尤其是dreamweaver的应用,为以后的网站建设建立了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于软件的应用不多,大部分都是基础性的应用,所以对于各种软件的基础知识都应有所涉猎,培养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软件的教学能力,同时他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

3.校园网络的的建设与规划。

校园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础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使师生的校园生活、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必须强调的是:校园信息化首先是一个教育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

校园网络的建立对于小学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有很大的好处。无论是什么样的网络,对于一个小学的整体教学、师资的培训、学科的整合都有着很大的用途。

4.培训的感受。

通过本次十天的培训,使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有了很大的信心。我从刚毕业走上了信息技术的工作岗位,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无从下手,仍然按照老教师的方法教学,使效果不明显,很多东西只是在学,并没有在实际中应用。书上有的就学习,没有的我也不会。培训完了之后,对于网络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有了大致的方向。会使用了部分教学的软件,对于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争取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达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三

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他们几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或信心,其中特别是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加上高中课程难度较大,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难以在高中英语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与教师或同班同学保持步调一致,从而给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求证,我们就很难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运用合作式手段进行教学,如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等问题,如果能得以解决,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它应有的目的。

1.1从学习的内涵来看,应该转变“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学英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和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语言强调“communicationandconversation”,因此,我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即英语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变传统中“单一的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灵活学英语、用英语”。

1.2从学习的形式上来看,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英语知识的消化,讲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重视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视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这种传统的灌输式使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现。在听、说、读、写、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力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一律放手,使学生能自学、自答、自测、自做、自评;凡是学生能够参与活动的,学生必须参与,如:对话训练、短剧表演等,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英语,培养学生和老师互动式学习,这是当今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方法。

2.1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

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确定好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还必须了解对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单一不变的灌输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不使基础差的学生因为活动难度太大不能完成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为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应当说,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

2.2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演者、参与者、创造者”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比作演员,教师比作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学习活动。在宏观上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进行正确的导向;在微观上要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上进行演示,保证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那么,下面谈一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具体可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确立新型的师生观,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创设“我要学”的课堂环境。

要发挥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生活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体验、领会、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语言强调“languageimmersion”,让学生在参与、交流、合作中学习和使用。可以是显而易见,教学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了欢快愉悦、情意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浓烈欲望。

在英语课中如何实现“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这种优化形式呢?合作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形式。合作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恰当运用合作的心理承受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1师生合作。

跨世纪的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学生在某些领域拥有的信息量,极有可能超过教师,因此,师生合作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更是对古训“教学相长”的新发展。例如教一个新单词或新句子前,有些学生己通过其它途径提前接触到,我就先请学生读,当确认他的发音准确无误后,他就可模仿我平日新授方法,使其它学生学会这个单词或句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能开拓教师的思路。

3.2生生合作。

在进行英语授课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座位重新布局,组为单位,每组六人,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某些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合作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间的练习机会,增大密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促进小组组员间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且在合作中面向了全体学生,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别,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

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4.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

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带到课堂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2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课本量大面广,灵活性强。要求师生的配合性强,以单元为单位,听、说、读、写较以往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若按以往教法是很难在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二是难度增大,生词量,阅读量增加近一倍。针对这一新变化,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需有新举措。须将其内容活化,按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师生互动,共同投入。

4.3教无定法,活化教学手段。

学知识,如登山,越往上,越困难。降低学习坡度,化难为易,需活化教学手段,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贯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践表明:可采用探究性学习,因为疑问最容易引发探究反映,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热情,不会提出问题,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

4.4扩大知识面,使知识融汇贯通。

面对教材中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这新要求,教师应适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得适当的查找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材料,可称之为收集资料。当然,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资料,通过收集资料以求得问题的完满解决,并将之与己有的知识进行联系,锻炼学生探求新知识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细心地教学生学会学习,激励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努力、语言表达努力、互助合作努力等诸多努力。让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塑造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打造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美好的未来。

文档为doc格式。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四

在本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我只为学生在需要帮助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或做画龙点睛式的讲解、演示,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和师生对话、讨论,加上总结来得出结论。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学生基本处在兴趣状态下。

我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控,根据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等进行适当调整,较恰当地处理好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对教育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绘画,不仅解决了难点,更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操作,而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并将美术、思想等内容融会到信息技术当中。

不足之处及今后设想:

1、本课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学生思路还不够放开,今后应更加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尝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培养其创新意识。

2、备课时,可考虑单元的整体性,适当把某些内容进行整合,既可以节省课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又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水平。

3、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分层次布置练习任务,使每个学生在保证完成最低学习要求的时候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教师不要过多的干扰,同时加强对学生辅导的力度。

4、一定要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展示学生成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其积极性;

5、在成果展示完后,教师可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讲评,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起到“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五

通过九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慨良多,其中一点就是在多数学生眼中电脑就等同于聊天和游戏,因此上课时学生总会在下面交头接耳,甚至还有同学偷偷的玩游戏。课堂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对于这样的课堂现象,我们该去如何处理呢?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还要首先维持好课堂纪律。怎样认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现象,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对此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好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此外,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师生互动,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要得到体现。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改善课堂纪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作为一个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纪律与显著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六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提升;有效的促进学生真实的成长和进步。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认识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的基础上。作为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容易再提高输入速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建议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尤其喜欢“警察抓小偷”练习指法,通过几次游戏比赛,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极域广播软件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被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我感到,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比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powerpoint中动画效果的设置。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两张生动新颖的贺卡,一张是静态的另一张是带有动画效果的,问学生们更喜欢哪一张?接着我这么说:要想给对象添加动画效果那得先找到有关动画的命令吧,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找找看吧。学生们首先找到预设动画,我就趁机提出简单要求让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接着提出较为复杂的要求引入自定义动画,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老师讲解的时候,学生感觉都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真的放开让他们自己做,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他们只是在课堂上依葫芦画瓢没有理解其操作的真正意义。后来我试着让学生当老师到教师机上边操作边讲解其操作含义,没想到学生的语言比我讲的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为他鼓掌。这说明大家很欢迎这样的小老师。我想,孩子们之间比我们与他们更便于沟通,不妨多给孩子们这样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解问题。

以上是我个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教学,它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教育理论来指导,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七

反思本学期的教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急需改进的地方尽管通用技术课上起来并不难,但要想上好就不容易了,因为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知识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少之又少,又没有相应的设备,制作材料,所以这都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用技术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看似简单,但如何将这些零散、常见、简单的现象或知识用技术专业的语言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是难点。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枯燥无味起来,学生将慢慢失去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加强对专业各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动手能力,尽可能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新的理念为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5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传授生动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即符合新课改的目标的。又能上好课,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熟悉教材,依据学生特点来精心设计这节课,知识点和学习活动相渗透,达到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是能力。《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在备课、教学过程和反思时总是不停的问自己是不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备课和教学,有没有达到了教学目的。

上个星期上《发现问题》这节课,引题时为了激发同学对这节课的兴趣和创新、创业精神,以美国刀片大王吉列依靠发明安全刀片发家致富为例子来作为开头,我感觉这个例子不错,但是同学反应并不是很好,一是故事没讲好,还有就是剃须刀离高一的学生还是比较远的。要是有更为贴近同学的案例就好了。

接下来就要求同学分组(3个桌子一组)讨论,提出问题,收集上来后把问题抄到黑板加以评论。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提出了不少很有意思和价值的问题,比如汽车轮胎为什么是黑的?黑的在阳光下吸热过强是不是不好?书架的使用问题,不稳,价格,等等。在评价和说明中同学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虽然由于见识关系提出不少已经解决的问题,但是整体来说反应相当不错。不过有相当部分同学在这段时间里只是坐着发呆,所谓的讨论根本没有实行。下节课我就改变了方法,是要求每个同学都根据生活提出一至二个问题,没有思路可以参考边上同学的问题。要求每个同学都至少提出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效果比上次要好的多。看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合适讨论解决的。

我认为培养同学观察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兴趣,是这课的重点。第一次课说明加活动就占了大半节课,结果后面结束的极为匆忙。课后我想培养兴趣,学会观察生活才是最重要,而后面的内容同学完全可以自学,并不需要我再唠叨,发现问题的活动和展示完全可以更多的占用一些时间。

中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效果会更好。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八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一概而论,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如暂无多媒体教室也可用教师机和大屏幕彩电替代)对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那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赶潮流,只要教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可以”的想法不可取。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应让学生适当参与。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

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如创作美术作品;普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像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学校在保证教学课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时间。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完成部分课外实践,弥补学校课时的不足。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九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将信息技术考试改为网上统一考试,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挑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别。从对高一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得多。但无论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学生都不太满意,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很不理想。一是教学内容上,众口难调,二是教学方法上,感受不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参差不齐,使教学内容难以适合每一位学生;学生喜欢操作性强的东西,而对教师教授的理论性内容不大感兴趣;学生喜欢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游戏,对于教师安排的任务缺乏完成动力等等。如何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能力以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呢?这需要我们教师花更大的努力,不断探索,找到一套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一个学期的教学以来,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而对于像《计算机的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等简单的知识内容我则采取了自学和学生独立制作的方法,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学生讲,辅助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在最后的作品展示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能通过观看其他优秀作品找到完善之法。对学生作品,应多鼓励、欣赏、赞扬学,让学生体验成功感。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完时就会操作了,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动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据学生实际,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基础好的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计算机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学习excel软件时,我用到了数据搜集的方法。在有了两节课的学习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消费统计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花消的,然后计算出总开支。在这个数据的搜集过程当中,同学们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关注自身的生活消费支出,从文具、伙食、交通、其他方面的费用入手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制作了《每周个人消费统计表》。完成了表格的数据计算,并且有的同学主动算出各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教材上的知识的到充分的发挥,还有的同学给表格加上了生动的图片或者是美丽的背景图片,从而结合了前面所学的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了表格中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数据出来后,课堂上同学们还互相比较谁花的多、谁最节省,认真分析那里的是该花的、那里是该省的,然后制定出一份《日后花费计划清单》。从这样的一节课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简单的“excel制作表格”,还包括了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涉及到一个操作技巧在多个软件中的不同使用,达到共同的目的(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修饰美化版面。他们不仅深入地掌握了该项操作的技巧,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教会了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并给出分析结果的能力,可谓收获颇丰。

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笔者在交流时发现,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认为: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材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密切,许多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可是当课程进行了一半时,就我的见闻,一线教师普遍反映这个课更难把握。面对新课程我们该怎么办?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一步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在新课程开始前,我曾研读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学习指导纲要,并撰写了《试论信息技术课的技术定位》一文,对新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下面就以两个结论开始本文。

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定位: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分为学术性课程与技术性课程。技术在新课标八个学习领域中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而信息技术是其中最能反映先进科学技术的课程,这是信息技术课在新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定位。信息技术课的培养目标:信息技术课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课。高中技术性课程与学术性课程协调配合,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我认为认清本学科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本学科的培养目标非常重要。他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教研的根本指南。

根据以上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结合现阶段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谈谈反思。

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涉及内容多,如:程序设计、统计图表、视音频编辑、信息的集成、图像数字化加工、文本信息的加工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内容。涉及软件也非常多,如:word、excel、pointpower、visualbasic、acdsee、cooledit、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flashget等几十个软件。比如vb过去是用一个学年的2/3时间来学习的,word过去是用1/3学年学习。如果还用过去的方法,按照过去的难度一步步来教,其他不说,就时间上显然不够。如果简单降低难度,每个内容、每个软件,都走马观花一样,让学生随便用用,浅尝辄止,则显然实现不了教学目标。我认为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核心内容不降低难度,而把一些细节部分一笔带过,我称为“忽略技术细节”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发挥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尝试,多动手。不能以讲代思,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模仿层次。

举例:excle中的图表加工。这里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用直观的、形象的图表去表示数据。因此教学一定要围绕读懂图表,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图表去展示数据信息来开展。我认为这个图表应该先在头脑中建立,然后才是通过工具(计算机、excel软件)来帮助分析和表达某种信息。就要求教学中分析数据处理的需求,组织讨论,加强引导。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特别注意帮助系统的支持、小组协助的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习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帮助系统的支持,我认为在教师备课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新课程内容面广、难度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帮助机制,仅仅靠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必须跟教师走,那样的学习一定是低效率的。帮助系统可以是文档资料、网页链接、动画、录像、还有教材的使用等。检查自己有没有好的帮助系统,只要留心观察完成任务阶段,学生是不是一直举手询问就可以了。如果一堂课下来,自己累得疲于奔命,恨不得分成三头六臂去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简单问题,这不是学生笨,这是自己帮助系统没建好。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十

从教几年来,使我感觉到信息技术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插入自选图形》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插入自选图形和图形的组合,教学难点是图形的组合。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是老师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再上机操作。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老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设计了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除了基本操作的教学外,还应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审美的教育。由于学生的操作水平相差较多,所以在做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小组的作用,以点带面,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自始至终贯穿的教学思想是: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用好计算机。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出宽松和谐、合作学习的氛围。通过对课堂结构的探究,我觉得,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和限制,以使他们能大胆地实践、充分地联想,从而引发创造思维。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允许他们下座位向掌握较好的同学提问,这样做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生探究时,教师也不能完全甩手不管,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时要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重难点问题要统一讲解。

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在新授部分,我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问题,而且利用小老师,去教一些领会稍微慢的学生。在拓展练习部分,学生可在刚才基本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制作其它图形,可以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作品创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教师“要我做”的外在要求为“我要做”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目标驱动”的主人、“内容驱动”的主人和“方法驱动”的主人。

在评价学生作品环节上,老师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达到知识构建的目的。通过评价学生作品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也会发掘自己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毫无保留地对作品进行品头论足的平台,通过评价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堂课教师力求导得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使整个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创造想象的全过程,反思这个过程,我认为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要努力做到尊重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价值,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赏识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很欣赏他们,以增强自信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适时放开学生,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放飞想象,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有些地方还很肤浅,观点也不尽正确,就课堂教学而言也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提高的地方,今天拿出来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十一

本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研室编五年级下册中难度比较大的一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对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利用书本上的一切可利用资源,从课堂实际出发,以学生能准确理解图层并能通过图层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加以修改。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在自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图层;为什么要使用图层;如何使用图层。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建立新图层;给图层命名;移动图层;删除多余图层;锁定及隐藏图层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当学生参照书本上的“做一做”完成了“植物开花”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后,教师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样设计使学生学习知识有了一定的递度。从而使分层教学达到了合理、完美的效果。

1、导课环节:从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目的教育为突破口,再用本节实例“植物开花”形状渐变动画的预设演示1(多图层动画)和预设演示2(单图层动画)的比较,使学生明白多图层动画能帮助我们实现一些单图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而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究竞什么是图层,为什么要使用图层,并使学生消除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对使用图层制作形状渐变动画的热情。

实际效果:学生能通过“植物开花”动画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创作多图层动画的热情,打消了他们对图层的恐惧感。

2、授新环节:以教材为范本,引导学生自学并尝试建立新图层的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层,学会建立新图层和给图层命名的方法。掌握如何使用图层的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建立图层操作这个书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外,补充进去了删除多余图层、给图层命名、插入、重排、隐藏、锁定图层的方法,这些对理解图层和更好地驾驭图层有帮助的操作,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好地驾驭图层,学生只有很好的驾驭图层了,才能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很好地使用图层。

实际效果:学生的确能很好地驾驭图层,并能利用图层制作“植物开花”的形状渐变动画。

3、课堂实践环节:考虑到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图层,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上节课制作的“植物生长”形状渐变动画,避免了学生因使用绘图工具绘图浪费时间。结合本课的“做一做”练习把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图层基本操作、形状渐变动画、插入延续帧等)融入多图层环境中,使其变成练习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综合的练习让学生的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图层概念,并增加了在复杂图层中制作“植物开花”形状渐变动画的实战能力。

实际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既定目标,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利用图层配合复杂动画的制作。同时学生也明白了图层的基本操作难度不是很大,难点在于什么时候使用图层以及怎样利用图层解决制作复杂动画中的实际问题。使用图层最终目的在于制作复杂动画,从而使动画效果更合理,更完美。

4、拓展延伸环节:在学生掌握了“植物开花fla”形状渐变动画制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建立新图层,给动画添加草地的背景,并对该层进行锁定。插入新图层并在图层上打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图层的方法,从而使知识得以升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不仅完成了“植物开花”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而且在动画中建立了“草地”背景层和动画名图层。使动画的播放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存在的不足:评价环节只注重了学生的自评,对于他评做得不够充分,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十二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此刻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到达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透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务必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简单自如了。这样,既持续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能够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能够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光,完全能够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十三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 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 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十四

时下,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信息技术如何去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为师生之间架好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传递出书本所不能表达的信息,促进学生建构学习社群或者学习共同体,在大量的信息中,去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去探究、交流、建构、表达,这应该是信息技术当前迫切学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却发现信息技术在与教育教学整合中出现了许多值得让人思考的现象。

现象:

许多老师马上要上公开课亦或是赛课了,随即就要为课件制作跑个不停了,集本校制作课件的能人奇士,打造一流的课件。有时为了显示更加真实的场景,更眩丽的画面,不惜重金聘请校园外的高手,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从而希望通过“课件秀”在上课时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并进一步期望自己的课件能给评委老师和听课老师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种“课件秀”在很多的时候往往确实能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于是乎,一批深得其要领的模仿者出现了,每逢上课,“课件秀”的展示成了许多行内行外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反思:

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课程中整合的体现应该是在每一节课上、在实实在在的教学和学习行为中、是紧密联系教学中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而生成的模式和方法,而非限于某一次精心的软件制作。

现象:

某次,笔者在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到我市上课的同时,听到了一番议论。由于于老师在教学时虽然没有利用课件,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最后出口成章,气氛热烈。于是有两位同行便议论起来。一位说:“于老师上课果然不同凡响,没用课件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的热情高涨。”另一位马上应道:“就是,什么课件,什么信息技术,有什么用啊!都是些花拳绣腿,没有什么价值,看看,于老师的课没有这些东西,多实在。”我听罢,一时无言。

反思:

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息技术到底在课堂上该扮演什么角色?这在许多老师心目中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必然要改变原先有的课程结构、形式、甚至内容,而这些将如何操作,确实是个很大的障碍摆在了面前,因此一部分老师为了适应潮流,便在上课的过程中牵强地加入了信息技术的成分,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还有部分老师便会很“自觉”的去逃避,有意识的抹杀信息技术的优势。由此,“花拳绣腿”论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识之士应当看到,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里,这种复古的观念必将阻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现象:

笔者曾经在执教《鲸》这篇文章时,曾经带领学生上网进行了一次网络学习,去浏览有关鲸的网站,查找有关鲸的分类、现状等信息。但无论是在“百度”里面搜索,还是在“google”里面查询,所得到的信息都是半鳞片爪,好不容易搜到一些内容,可是一打开确是由台湾地区的繁体网页,学生对信息的建构无从谈起。

广告泛滥成灾,大量网站内容粗糙,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网络,诸多严峻的事实逼迫老师不得不利用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海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搜寻有价值的信息。现在,信息技术从教育的角度看来,无疑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利于教育教学的同时,其实又在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和教学的效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悄然隐现。

反思:

当教育界都对信息技术大加褒奖,形成了信息技术会对教学带来新气象,新变化这些共识的同时,我们是否从根本上考虑了去建立一个支撑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平台。与美国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相比,我国网上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这种无须争辩的事实已经制约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而仅有的一些可用的信息资源,还不时受到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如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等等。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需要紧紧的依*国家的扶持,在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下,通过计算机技术人员、美工、媒体制作人员、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内容专家、教育心理学、教师、管理人员、评价人员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以此消除“无米之炊”的尴尬,从而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

现象:

a、网吧内,十余位初中男生一溜排开,精神亢奋,神情紧张正在热火朝天的玩游戏,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喝彩声。b、南京有一小学生暑假期间迷上了qq,结果得一怪病:生活中也处处模仿qq,别人和她说话,如果不发出提示音、晃动脑袋,像qq那样,她就听不见。c、两名小学生在国庆节期间,接待了一名特殊的客人,一位来与网上表现得风流倜傥,出口成章的男网友见面的女大学生。当然,当网络上的身份与现实中的身份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之后,我们不难想象那位女大学生的尴尬和无趣。

反思:

几则新闻无一不透视出,当在学生的心目中,微机对他们的吸引除了游戏或者聊天亦或是不健康的思想。我们信息技术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学生的创新到哪里去了?屡屡见诸报端的不是哪个孩子写出了什么程序,不是哪些学生创立了哪个网站,而是以上的那些让教育工作者一脸无奈的笑谈。而这些已经在众多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是*几十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选手所得到的金牌所能抵消和改变的。

在回归到信息技术教育本源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该如何去搞好信息技术的教育呢。作为本身创造性极强的信息技术,在让我们的学生学习的时候,也是应该通过教师有创造性的教学去让学生们喜欢并掌握这门技术的。当老师只是一味的按照教科书上生搬硬套,或者干脆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摸索时,孩子们的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求只能是浅尝辄止,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的注意力肯定会转移到如聊天、游戏这些更加简单,刺激耳目,麻痹精神的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走入了教育教学。但是,我们看到以上列举的几种值得发人深思的现象正在警示我们: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乃至于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既不能盲目跟风,又不故步自封,而是应该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去探求,去摸索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做出创造性的教育成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十五

通过改行两年多的教学和观摩市级优质课,我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从复习旧知识来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并且在发现新问题时就让学生明白要探究的目标。这种方式是很多老师常用的导入法,让学生自己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巩固了旧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明确了新受内容的重点和任务,从而学生们也会在懂与不懂之间积极寻找问题、探索答案,这种方式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运用了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就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引发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要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探究来让学生们交流和完善。利用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欲。

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解决怎样观察物体这一问题。

提问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通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有的教师就喜欢通过提出问题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就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怎么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利用故事或猜谜语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的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如在教学镜面对称时,我先让学生来猜谜语:你走他也走,你笑他也笑……猜猜看,这是什么?生抢答:是镜子。那么,镜子和数学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知识,由此引出新课。

在我们所用的新教材中,大多数的内容与练习都体现了图文并茂的这一特点。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导入新课。如可根据插图做成动画课件,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对课件进行改动等,利用电视、幻灯与录音等手段加上老师的语言与生动的画面相结合,就会让学生走入情境中。简明的图画与逼真的形象,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灵活多样的导课方法,在我们小学数学中是不可缺少的,要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就要先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像我这种改行不久的年青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完善教法,才能不断的充实自我,用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十六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所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记录片让学生学习。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和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十七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上学期学科进行了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教学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保持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一新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很有兴趣,慢慢的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通过和学生沟通,我发现很多学生都通过计算机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转变学生的认识。根据学习的内容适当的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实现教学,选择性的安装一些电脑软件,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是教育的主题,只有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计算机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比较喜欢计算机,我们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上的一些操作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衔接,在学习到与以前信息课知识相似的内容时,不需要详细说明,教师只需要适当的提示。特别是讲到一些工具的使用,新教材提到了很多的类似工具,大部分工具的使用都大同小异,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看书,或上网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用超级解霸对视频进行剪辑时,就可以只讲其中的一部分操作,其他的操作可以由学生结合课本和老师的提示自学完成。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营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创作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师爱”激发学生情感,把“师爱”寓教于教学之中,通过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就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的有趣生动,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8篇)篇十八

“掌握知识获得实际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建构主义论指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实际证明,在导入环节,教师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情景,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更为有效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探求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实现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当学生探索欲望被激发后,老师相机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对于任务目标的设计尤其重要,任务目标应该尽可能与日常学习生活或其他学科内容密切联系,那些仅仅是为了训练某项操作而设计的任务,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大。提出任务后,再就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该任务展开思考,该任务主要讲的什么?完成该任务必须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自己准备从哪些途径来获得这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办?这样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学生弄清任务含义,并按照一条正确的思路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纠正错误的理解和思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坚持这样,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有很大的益处。

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学习一些单纯的知识,而是与其他学科相密切联系。无论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还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淡化学科性,强调综合性,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在信息技术课中word的教学中一定有语文学科的内容,在excel的教学中一定有数学的相关知识,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一定有美术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课可以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载体才能使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苍白枯燥。因此,学习时应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还应较多地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但应用了计算机、网络、课件或网络探究等新型教学模式,而且能够使教师、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科学地调整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务于促进学习,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质量。

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中心、是主体;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依赖于教师的安排,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一点创新意识。常此以往,养成了学生懒惰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性,缺乏创新性。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标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程中已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担当不同的角色。教师应该努力做到: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不能讲解得太多,而应让学生自主探究。

(3)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教学模式。

总之,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愉快情绪下,才能乐于接受教育,才能增添学好知识的信心。运用信息技术,把它作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充满情趣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苦学”、“懒学”、“厌学”引导到“趣学”、“乐学”的轨道上来,使教与学在轻松愉快的情调中进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镇人民武装部长述职报告(实用18篇)

    述职报告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阅读这些范文可以拓宽你的视野,了解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一年来,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三年级的安徒生读后感(模板20篇)

    读后感的撰写可以使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是一些优秀读者的读后感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借鉴和学习。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

    我的朋友教案(精选21篇)

    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了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这篇课文,生

    初中生升国旗的主持词(实用19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共同探讨这个重要议题。以上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的开场白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

    小学学习弟子规活动方案(通用18篇)

    活动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计划。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活动方案范文。墙报是学校、班级的宣传阵地,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

    实施顾问工作总结(专业18篇)

    在项目的过程中,我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顾问工作总结范文,从中学习如何写一篇有逻辑和可读性的总结。2012年9月13

    开幕式广播稿(热门13篇)

    广播稿应当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控制,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广播稿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看!_____班的运动员们走过来了

    公司中层干部应聘演讲稿(通用21篇)

    公司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通过实施有效的营销和管理来实现。这些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公司在不同行业和市场环境中的灵活应变和持续创新能力。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兔为来晚了(精选15篇)

    大班教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

    国庆中秋双节促销活动策划(优秀20篇)

    在活动策划中,需要考虑活动所需的资源、人力、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以下是一些活动策划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随着十一长假及中秋的即将到来,人们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