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ZS文王

优秀作文的背后往往有作者在观察、思考和经历上的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作品的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启发。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体裁的作文,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相信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写出更加出色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秀的作文吧!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一

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腊八粥材料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经典传说故事。

一、道教传说。

相传腊月初八这一天是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为校定生人受禄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获得福禄无量。

二、佛教传说。

在佛教便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一说,相传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释迦牟尼为求正法在金刚莲台之上,由于时日良久致使自己骨瘦如柴,幸得难陀与波罗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为继,终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彻大悟。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腊八便成为了佛教的一个重大纪念之日。

三、秦始皇修长城传说。

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但是却经常无粮继日,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劳工家人也无法将粮食及时送到,所以众劳工便将仅剩的少许粮食凑在一起,熬成一锅杂粮粥用以渡过难关。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腊八粥来纪念此日。

四、岳飞传说。

腊八节的由来源于对大宋忠臣的怀念。相传岳飞在率领部下抗金之时,有一日兵至朱仙镇,兵将由于缺衣少食致使挨饿受冻,但四方百姓听闻是岳飞抗金兵将到此,便家家户户煮粥相济,如此岳飞才得以大胜金军。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以示纪念。

五、朱元璋传说。

朱元璋当年还未成为皇帝之时,曾经落魄至极,被元军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饥肠辘辘的他从老鼠洞中扒出许多粮豆,他便将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锅豆粮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再后来朱元璋荣登大宝成为大明皇帝还对此事念念不忘,遍将每年的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

六、民间传说。

相传有老夫妇二人娶一儿媳,但此媳却终日好吃懒做,终于时至年粮食空瘪关无以为继,幸得邻里周济,家家户户送来杂粮,这家人将此杂粮熬制成粥才得以度过难关。而也正因此事令媳妇改掉恶习,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从此在此日熬制腊八粥来纪念,有谚语云“吃顿杂粮粥,教训记心头”

七、上古传说。

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三子,此三子死后却变为厉鬼专吓孩童,令许多孩童惊吓致病,而百姓得知赤豆能驱鬼,遍将赤豆等豆物混在一起煮粥,吃下此粥的孩童便可百邪不侵,祛病祛灾。而此日正是腊月初八,遂将此日定为“腊八节”,在此日家家便会煮“腊八粥”来纪念。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二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三

农历十二月初八,元月27日释迦摩尼佛成道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典故:在殊胜吉日:祈愿佛日增辉,正法久驻,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众生解脱!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四

由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腊八粥的故事。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各地腊八粥的做法。

【天津】: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菜,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五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历史简介。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六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道教说法。

据《云笈七笺》记载,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腊,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

据《赤松子章历》记载:

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益添年命。求祷子孕,祭祀先亡,升达玄祖。其日不可壅滞沟涧,用力色欲。可吟咏歌赞,导引神气。

五月初二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损树木、血食,可服气,消息四大。

七月初二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树碎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料、官爵、算尽、疾病轻重。其日可谢罪、请添算寿、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礼拜、旋逵庭坛。

腊月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贫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此日不得聚会饮乐。可清净经行山林有坛庭之处,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经营俗事,逢腊日即是。

据以上,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月初五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十二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五腊日,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获福无量。

三元节三官大帝赐福赦罪解厄,五腊日便是五帝校定生人延益的良日。《赤松子章历·卷二》有:

王长谓赵升真人曰:子知五腊日乎?

赵升真人曰:吾于鹤呜洞侍右,闻先师与郁华真人论之,五腊日者,五行旬尽,新旧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气,添神请算之良日也。此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传妙旨,可宜勤行之。”

五腊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是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日子。

佛教说法。

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发出妙响,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我国自汉朝起,每年农历十二月要举行年终腊祭,故此农历十二月叫做腊月,十二月初八又叫腊八。也许还因为腊月初五才煮了“五豆粥”,初八又煮便显得重复,为调节、变换口味,农历腊月八这天,关中地区尤其是陕西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一带,都要在早上吃一顿面条,俗称“腊八面”。

每天总吃粗粮“忆苦思甜”也不是办法,借给佛献礼,自己也跟着吃点好的,也算沾了佛的光吧。因为关中人一向认为豆类、包谷均是粗粮杂粮、而小麦面粉是细粮,营养高、且好吃,村人向往的好日子也就是“白面馍馍干捞面,油泼辣子调一碗”。

据说,人吃了“腊八面”,福寿、康乐,平安;鸡吃了,爱下蛋;羊吃了,爱下羔;牛吃了,一胎能生两个牛犊子……因而,庄稼人特别敬重腊八节的“腊八面”。

腊八节养生注意事项。

在民间人们常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就是说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所以冬季养生注重扶阳补气。

在熬腊八粥的时候不同的地方放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都会选择糯米、红豆、桂圆、红枣、花生、薏米、红枣、枸杞等具有滋补作用的食材。这些食材都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腊八粥中因为有含油量丰富的粗粮和豆类,所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具有保健的作用。所以,在腊八节喝一碗腊八粥,不仅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还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

由于冬季寒冷干燥,有的人嘴唇会出现干裂,严重者可发生口角炎、唇炎等,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维生素b2,故应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2的食物。维生素b2亦称核黄素,它参与人体内生物氧化酶的催化过程。缺乏维生素b2会影响生物氧化,还会得舌炎、眼结膜炎、角膜炎及脂溢性皮炎等疾病。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七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八

腊的本义指干肉,读作(xi一声),也是另一种读作(la四声)的字的简化字,本义指一种祭礼的名称,开始于春秋时期。秦代以后均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于是称十二月为腊月。汉代以后又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腊祭,遂又称此日为腊日,后来固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叫腊八。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叫腊八的人,他自幼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习惯。后来他成家娶了媳妇,这媳妇和腊八一样好吃懒做。腊八的父母去世时,教育他们要辛勤劳动,勤俭度日。可是他们没听父母的话。这样坐吃山空,没多久就把父母留下来的粮食吃光了。到了腊月初八这天,锅里没米,灶下无柴,腊八两口儿只好把囤底扫了扫,凑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粮食,煮了一锅粥。在这寒冬腊月,他们后悔没听父母的话。为了记取腊八的教训,以后人们每逢这天就煮杂粮粥,以勉励自己勤劳俭朴过日子。腊八的来历(3)腊八,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要喝腊八粥,人们喝了腊八粥以后暖和和地很自然地意识到“过年”就在眼前了。腊八是春节的序幕,元宵则是它的尾声。

腊八节日,在南北朝以前不一定准在十二月初八。东汉时,“腊日”节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而这一天不一定准在腊月初人“腊日”节固定在腊月初八,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古代过“腊日”节的主要行事(典礼、仪式)是打鬼。古人把打鬼的仪式叫做“傩”。这个字,据徐锴《说文系传》说是“见鬼惊词”。在举行打鬼仪式的时候,大家一面拿着打鬼的东西打鬼,一面喊“傩、傩”!古人为什么要打鬼呢?大概古人以为一切灾难、贫困、疾病、不幸的遭遇,都是由于鬼在作祟,只要把鬼驱逐跑了,就可以安享太平,人寿年丰了。含有这种目的的打鬼仪式,顶晚顶晚从商朝就已经有了。我们在甲骨文中确实找到了打鬼仪式的记载,不过不叫做“傩”,而叫做“究”。春秋时代,孔子就曾经参与这种典礼。《论语》说:“乡人傩,于朝服而立于昨(东阶)。”古代宫廷打鬼仪式,在腊日一大早进行,东汉时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东京赋》里,曾对东汉时代宫廷打鬼仪式——大傩,有着很翔实的描述。而民间的大傩,亦十分热闹,越到后来,娱乐成份越浓厚。腊八节的中心内容是打鬼,腊八粥自然也与打鬼有关。原来,古代“腊日”大傩时,是要用豆打鬼的。《礼纬》及《汉旧仪》说:“以桃弧(桃核)、苇矢(苇子杆儿作的箭)、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攘疫(即打鬼)。”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喝红小豆粥可以避鬼。古人在“腊日”一面用豆打鬼,一面喝豆粥防疫,这就是喝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九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大家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前一天,大家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

腊八蒜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您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您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大家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1、“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3、“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传说一。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五。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1、养生。

华夏饮食文化中有秋冬进补的风俗,秋冬季节的节日食品,很多都与养生和滋补有关。中国人认为,粥是第一养人之物,以粥养生已经成为民族的重要饮食传统。腊八节正值数九寒冬,食粥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节日饮食方式。腊八粥的由来传说众多,但老百姓是最实际的,不管哪种传说,都不过是给人们一个以粥滋补养生的理由罢了。岁着文化的变迁,传说淡去了,但粥还是同样滚烫香甜。这其中折射出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华夏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腊八节的复兴,或者说,这种节日文化记忆的唤起,将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理念,重营养、重健康、以食养生、强健身体,这是腊八节很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健康生活精神。

2、节俭。

腊八节成为一个“节俭日”,这是一种很好的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设为节俭日。首先,腊八节的所有传说,都反映一个问题,不要小看一碗粥的作用,在关键时刻,能够救人一命或成全大事,可见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其次,从做腊八粥习俗本身,也是让人节俭生活,清理仓库里的谷子,煮到一起吃,不浪费一粒粮食,避免大吃大喝;再次,只有节俭,才能减少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保护大自然,继承我国传统的生态保护理念。可以说,节俭是孝敬人类母亲地球一个最好的方式。将腊八设为节俭日,可使腊八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腊八距春节不远,在这个时候强调节俭,对防止人们春节期间浪费很有必要。让人们不要忘记,我国还有生活贫困的群众,还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特别是还有一些遭受灾害身处困厄中的人们。

一碗粥虽“小”,但“小粥”也可以“大作”,提炼出既尊重文化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节日文化要素。

3、傩文化。

腊八前一日或当日举行驱傩仪式,这就给傩文化这一华夏多元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契机。利用腊八节保存和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傩文化,对这一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效存续是很有益的。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傩文化活动种类繁多,伴随着傩文化的申遗,在腊八节开展各种傩文化的表演和欣赏活动不失为一种极好的节日文化活动。

4、宗教文化。

腊八节最著名的传说,联系着佛这一宗教文化现象。因此,腊八节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的感受日。忙碌疲惫的人们可以在节日食粥之余,借此参观各种宗教文化场所,感受和体验宗教文化历史的久远和内涵的丰富。

旧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人们总爱煮上一锅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这个风俗已和元宵吃圆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沿袭至今。

腊八粥,是由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而得名。“腊”本是古代的一个祭器名。早在《史记·秦本纪》中,就有“惠文君十二年初腊”的记载。因古代常在十二月间进行“腊祭”,十二月便叫“腊月”了。

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开山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因此,古代各寺院在“腊八”这天,用蔬果和米煮粥,供奉神佛,并被尊为“佛粥”,供佛之后,再将粥分施给贫民。随着佛教的流传,吃腊八粥就慢慢地成了民间的一种习俗。到了南宋,“腊八粥”除了供佛外,它又是民间一种盛行的食品,作为相互馈赠的礼物。大诗人陆游的诗句:“今朝佛粥便相陵,更觉江村节物新”授是一个佐证。

腊八粥究竟由哪些材料煮成的呢?

这在各地并不一样。有的用青菜、芋艿、蚕豆,荸荠、白果、果子,黄豆等七种菜蔬干果,掺入桂皮,茴香等调味品和以大米煮成。因而,它又有“五香七宝粥”的别名。这大概和江南名点“八宝饭”的来历是一样道理。但是,许多地方并不拘泥于七种蔬果,而是多多益善,随各人所好。

腊八粥有甜有咸。通常,北方人爱用糯米(或小米),赤豆,蜜枣、米仁,黄豆、桂圆、莲子、胡桃、松子等煮成甜味的;而南方人则喜以大米加入各种时令蔬果煨成成味的。

腊八粥煮起来方便,材料也比较好买,甜咸皆宜,色香俱全,而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不愧为冬令应时佳品。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一

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二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三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古称“腊日”,从先秦起,都是当作“年节”来过的。

我国传统的“腊八节”是怎样来的呢?

原来,“腊八”起源于“措八”,这是古代的措祭。措祭,在夏代称为“清祀”,殷商曰“嘉平”,周代称“措”,秦代改称“腊”。古时候,每年农事完毕,人们就举行措祭,所祭祀的对象是:农神、百谷种子、田间道路与草棚、猫、虎、堤坝、水沟、昆虫。因为它们一年中对农事耕耘尽了力,如猫、虎吃了田鼠,保护了庄稼;堤坝、水沟保住田地不渍水;等等。祭祀时,女巫化装成猫、虎、虫、农神等,居于主位享受祭祀。因为措祭共祭八位神祗,故名“措八”。到了秦代改“措”为“腊”,“措八”就成为“腊八”。又因为秦代当时以十二月为“腊月”,于是确定“腊八节”为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的正式固定?则是在南北朝。

我国民间过腊八节,差不多都是将古睹日和佛祖成道日融合在一起。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腊八”这天,也是佛祖成道之日。在前面的浴佛节一章中,我们已谈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情况,这里,再谈谈他修炼成道的情形。却说释迦牟尼出生后,见到众生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所煎熬逼迫,于是在他29岁那年,毅然舍弃王位而独坐菩提树下,潜心修炼,寻求人生的真谛。他还游遍了印度的名川大山。一天,他来到比哈乐邦的尼连河附近,因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看见了,便把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这粥后,顿觉精神振奋,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从此以后,每到这天,寺院的僧侣都取清新谷果,涤净器皿,熬成熟粥,用以供奉佛祖并群僧集会,喝“腊八粥”,以示纪念。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在我国某些地区,还流传着另一个关于“腊八粥”的故事。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放牛,经常挨饿。一天,他在一间小屋里发现了一个老鼠洞,想从中找点什么充饥,便伸手掏了下去,挖到深处,发现里面竟是一个“小粮仓”,有大米、芋艿、玉米、豆子等东西。于是,他把这些粮食煮成一锅粥,吃时感到十分香甜。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吃得厌极了。在腊月初八这天,他忽然想起旧事,于是传命御厨以各色玉米杂粮煮粥进食,吃后大悦,因此将这粥赐名为“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东京梦华录》卷10“十二月”条中云:“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周密的《武林旧事诤中谈得更具体:“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今人杨永生先生的《中外民间节日》一书中,讲到腊八粥的传统制法是:先将大麦米、白云豆、赤小豆、绿豆等拣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加进稻米、小米、黄米,先用旺火,再用文火熬,使粥稀稠适中,吃时加糖,并拌和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更讲究的,粥里还有莲子、薏米、菱角米、白果、桂圆等,做到了集豆米果晶之大成,别具风味,“腊八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人们颇为喜食。

粥,是我国人民的一道主食。宋代诗人陆游写有一首《食粥》诗说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将吃粥作为益寿延年之法,实为经验之谈。一般说来,粥稀软柔和,有利于消化,有和胃、补脾、通便之功效。

古人腊八除了吃粥外,还有戴假面具巡行逐疫的活动。《荆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看来,祛邪逐疫,是我国传统节日活动的重头戏。

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过年。

文档为doc格式。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四

《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在早期,中国人在腊月初八这天过的是“腊日”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腊日是祭祀的节日,在先秦时已形成。《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的说法:“十二年,初腊。”意思是秦惠文君十二年,位于西部的秦国仿效中原地区风俗,第一次举行了腊祭。

更早的时候,腊日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即古人所说的“腊有常月而无常日”。汉朝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定为“腊日”,即《说文·肉部》所谓:“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从历书上查一下,即可知道“第三个戌日”是哪一天。以20_年来说,冬至是阴历十一月“壬申日”,冬至后第一个戌日是阴历十一月十四“甲戌日”(20_年12月24日),第二个戌日是阴历十一月二十六“丙戌日”(20_年1月5日),第三个戌日是阴历十二月初八“戊戌日”(20_年1月17日)。可见,“第三个戌日”即腊日,正好在腊月初八这天。

文档为doc格式。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五

怀念忠臣岳飞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的名称是建立在“腊月”这个称谓的基础上的,那么,农历的十二月为什么要叫腊月呢?腊是一种古老的岁末祭祀仪式,也叫蜡,而实际上,腊与蜡还是有所区别的。腊就是“猎”,猎取百兽来祀先,而蜡则是“索”,是聚集万物来敬神。“腊祀先祖,蜡报百神,同日而异祭也。”

古时腊日的习俗除祀神祭祖之外,还有“傩”。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我曾经在江西婺源看过民间傩舞表演,十分震撼。史料中记载,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这也叫做腊鼓驱疫,传说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后来在民间转换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无论豆、麦,要炒熟炒爆,然后让小孩吃一些,叫“咬鬼”。现在知道这些习俗的人已经很少了,对于腊八节,大多数人知道的就是要吃腊八粥。民间传说,腊八粥也叫“防风粥”,喝了这粥可以御寒。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也叫“佛粥”。关于腊八粥的配料、制作、食法的谈论很多,而最详尽的是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的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等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月初七,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而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地方做的腊八粥,无论食材或制作工序,都是百无禁忌,随意搭配,这些就是所谓的现代改良版了。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六

一说腊八节其实传自印度。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饥饿难忍,加上酷热难熬,便昏倒在地。这时,一位牧女用自己的午饭救了他,这午饭是用黏米糯米混合在一起,里面还加上了一些野果。后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了纪念这件事情,每年的腊月初八,佛教徒都要以米加果物煮粥敬佛,这种粥就是腊八粥。

还有一说是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牛,经常挨饿。有一年腊月初八,又冷又饿的朱元璋捉老鼠充饥,却从老鼠洞里刨出了一些红豆、花生、大米和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于是朱元璋把这些东西一起熬成了粥,竟然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以后,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粥命名为腊八粥。

不过,有关腊八节最权威的说法还是腊祭说。

据记载,腊八节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腊祭。每当大获丰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诸神保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大典,来祭祀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和自己的祖先,以示感谢,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又因为在农民的生活中,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冬藏之季比较空闲,所以,祭奠常于年底举行。这种祭奠被称为腊祭。腊祭结束后,人们就把新产的谷物合在一起煮粥,举行宴乡活动,大家一起享用。后来腊祭就发展成了祭祀祖先的节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已经有上千的历史。早在宋朝的时候,每到腊月初八这天,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就更盛行了。皇帝皇后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大寺院发米、果品等以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而且不仅要合家团聚一起吃,还要馈赠一些给亲朋好友。《红楼梦》中就有世上的人都熬腊八粥的记载。

腊八粥在古代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越来越多。《南京岁时记》记载腊八粥的煮法:用黄米、白米、粳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米、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可见其用料十分讲究。所以有人说,腊八粥是华夏先民聚万物而索飨的腊祭遗风在民间的传承。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

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七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古称“腊日”,从先秦起,都是当作“年节”来过的。

我国传统的“腊八节”是怎样来的呢?

原来,“腊八”起源于“措八”,这是古代的措祭。措祭,在夏代称为“清祀”,殷商曰“嘉平”,周代称“措”,秦代改称“腊”。古时候,每年农事完毕,人们就举行措祭,所祭祀的对象是:农神、百谷种子、田间道路与草棚、猫、虎、堤坝、水沟、昆虫。因为它们一年中对农事耕耘尽了力,如猫、虎吃了田鼠,保护了庄稼;堤坝、水沟保住田地不渍水;等等。祭祀时,女巫化装成猫、虎、虫、农神等,居于主位享受祭祀。因为措祭共祭八位神祗,故名“措八”。到了秦代改“措”为“腊”,“措八”就成为“腊八”。又因为秦代当时以十二月为“腊月”,于是确定“腊八节”为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的正式固定?则是在南北朝。

我国民间过腊八节,差不多都是将古睹日和佛祖成道日融合在一起。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腊八”这天,也是佛祖成道之日。在前面的浴佛节一章中,我们已谈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情况,这里,再谈谈他修炼成道的情形。却说释迦牟尼出生后,见到众生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所煎熬逼迫,于是在他29岁那年,毅然舍弃王位而独坐菩提树下,潜心修炼,寻求人生的真谛。他还游遍了印度的名川大山。一天,他来到比哈乐邦的尼连河附近,因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看见了,便把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这粥后,顿觉精神振奋,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从此以后,每到这天,寺院的僧侣都取清新谷果,涤净器皿,熬成熟粥,用以供奉佛祖并群僧集会,喝“腊八粥”,以示纪念。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在我国某些地区,还流传着另一个关于“腊八粥”的故事。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放牛,经常挨饿。一天,他在一间小屋里发现了一个老鼠洞,想从中找点什么充饥,便伸手掏了下去,挖到深处,发现里面竟是一个“小粮仓”,有大米、芋艿、玉米、豆子等东西。于是,他把这些粮食煮成一锅粥,吃时感到十分香甜。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吃得厌极了。在腊月初八这天,他忽然想起旧事,于是传命御厨以各色玉米杂粮煮粥进食,吃后大悦,因此将这粥赐名为“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东京梦华录》卷10“十二月”条中云:“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周密的《武林旧事诤中谈得更具体:“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今人杨永生先生的《中外民间节日》一书中,讲到腊八粥的传统制法是:先将大麦米、白云豆、赤小豆、绿豆等拣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加进稻米、小米、黄米,先用旺火,再用文火熬,使粥稀稠适中,吃时加糖,并拌和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更讲究的,粥里还有莲子、薏米、菱角米、白果、桂圆等,做到了集豆米果晶之大成,别具风味,“腊八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人们颇为喜食。

粥,是我国人民的一道主食。宋代诗人陆游写有一首《食粥》诗说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将吃粥作为益寿延年之法,实为经验之谈。一般说来,粥稀软柔和,有利于消化,有和胃、补脾、通便之功效。

古人腊八除了吃粥外,还有戴假面具巡行逐疫的活动。《荆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看来,祛邪逐疫,是我国传统节日活动的重头戏。

2、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腊月,年终月,腊八,忙碌节。

4、腊八吃冰,吃不坏人。

6、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信,害怕鬼,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八

从古至今,腊八节这一天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其中所要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这一天人们会祈祷日子风平浪静、祈求丰收和吉祥。其中《礼记·郊特牲》记载着: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而在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同时也因为在十二月举行,所以又称为腊月,而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另外,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说文》记载着“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古印度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清代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最讲究的京津腊八粥。

在北京,腊八节时喝的腊八粥的食材绝对不仅仅是8种,而是不下20种,通常掺在白米里的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品种齐全。除此以外,这腊八粥讲究的还不止是食材,还有这做粥的工序,通常是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经过这样精心的选材和熬制,这腊八粥想不诱人都难了。

安徽黔县不吃粥吃豆腐。

可别以为只有西北用腊八面代替腊八粥是新奇,在安徽黔县却盛产着一种风味小吃,那就是“腊八豆腐”,每年的腊八节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先用上等小黄豆作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盐水,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这种自然晒制而成的豆腐就被称作“腊八豆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不仅仅是腊八时候的美味,也是黔县人们招待贵宾的美味佳肴。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

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四、腊八节有哪些传统活动。

祭祖敬神。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八日,腊八节在古代属于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而且除了祭祖敬神外,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因此寺院都要举行纪念法会,并以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粥供佛,并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

喝腊八粥。

在古时候,每逢阴历十二月初八,中国间就流传着喝“腊八粥”,或者吃“腊八饭”的风俗。古文记载,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十九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其实这与佛教的经典故事有关,据说,当年释迦牟呢在成佛之前苦苦思考人生的真谛,为寻求人生解脱之道,他在恒河两岸的森林里苦思冥想,终日以野果为食,当他走出来的时候,已经瘦骨嶙嶙,可以说是皮包着骨头,他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苦苦支撑着他的身体,为了寻求佛法的真谛,为了未竟的事业,他接受了一位牧羊女提供的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出来的粥,这时释迦牟呢才恢复了一点气力。后来释迦牟呢在菩提树下苦思,终于在12月8日这一天得道成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佛祖在这一天成道,就家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这个粥就被称为腊八粥,而这一天也被称为腊八节。

1、腊八粥。

资料。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2、祭祖敬神。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这是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

3、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4、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腊八节的来历(汇总20篇)篇二十

腊八节是中国节日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节日,你知道腊八节的来历简介吗?今天本站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腊八节的来历简介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腊八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早在上古时期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后来随着佛家的传入,佛教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1“佛祖修行”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2“牧女乳糜救佛祖”说:

这是流传最广泛,也最被认可的一种说法。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离开宫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无所获,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将他拉上岸,并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此日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佛门弟子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腊八吃粥的习俗。

3“秦长城修筑”说:

传说秦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粮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遥远或贫穷,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有一年腊八这天,民工们断了粮,大家翻搜粮袋,将收集的豆、米等各种粮食会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吃了,但最终还是饿死了。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到腊八就吃腊八粥。

4“宝娃悔过”说:

传说有一个叫宝娃的人懒惰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完了。这年腊月初八,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望着满面泪水的媳妇腊花,宝娃羞愧难当。乡邻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腊花将乡亲们送来的粮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从此,宝娃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为了让宝娃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腊花每年腊八就熬腊八粥。人们为了用宝娃的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

腊八节是特指腊月初八这一天由于约定俗成的习俗而形成的节日。

腊月是指一年之中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的盛行离不开佛教的推广。传说,腊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而佛教中到了腊八节这一天,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演变到了今天,腊八节更多的是春节前祈福庆祝的节日。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相关范文推荐

    爸爸带我放风筝(热门21篇)

    作文是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写作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下文是一些备受推崇的优秀作文范文,它们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深入的思考赢得了读者的赞赏。

    家乡的树榕树(优质17篇)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感,使得文章的逻辑关系和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人们说杨柳妸娜多姿,

    小学生快乐的半日活动(模板19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表达,还要有独特的文采和巧妙的转折点。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不同写作者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生上台致辞(汇总19篇)

    毕业生是学校培养的一批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他们将投身于各行各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前方是一些毕业生总结的范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写作思路和结构。

    度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论文(模板20篇)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学习优秀的表达和结构。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可通过电脑软件或手绘法进行设计绘制,为了培

    班级班干演讲稿大全(20篇)

    演讲稿范文是为了在演讲活动中向听众传达特定信息或观点而准备的一种书面材料。小编精心挑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和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幼儿园的消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4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培训课程后的学习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经验。

    保洁部经理工作总结(热门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婚宴婚礼上的致辞大全(13篇)

    经历一次婚礼后,我们需要将这段美好的回忆以文字形式留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婚礼筹备指南,希望能对你的婚礼筹备有所帮助。亲戚朋友们:我25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

    丰富多彩的夏天(热门21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给予希望和梦想的力量,通过文字的启示能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一些优秀作文范文,感受其中的感情和思想的深度。今天,我早上起床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