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

时间:2023-10-29 作者:BW笔侠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

向优秀范文学习,可以让我们的写作更具有说服力和引人入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单元第7课《插入表格》,本节课主要是学生学会在word中,对文字设置、另存文件、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的基础上,学习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操作方法,但本节和前面内容相比,内容较新,联系性相对较小,因此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网络广播教学、任务驱动、合作、练习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条件所限,两人一台计算机,因此教学中设计任务练习时,任务量较轻,尽量避免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伙伴互助、合作练习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教学目标:

1、学习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操作方法,能够按要求在word中制作表格。

2、通过美化表格,大显身手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处理能力及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注意交通安全,时刻提主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在word插入表格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完成表2-0-1的调查。

二、引入课题,激发兴趣:(播放幻灯片1)(5分钟)。

1、课下,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完成交通状况调查表2-0-1,你们完成了吗?

2、在本单元中,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交通安全”这个主题,你们觉得我们这个地区交通拥挤吗?(请学生回答)你们能说出哪些关于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标语呢?(请学生回答)请同学们一定牢记这些标语,注意交通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3、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交通状况调查表”(播放幻灯片2)这个调查表是一个表格,word中提供了比较强大的制表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制作表格,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在word中插入表格。(播放幻灯片3)。

三、教师网络广播教学,示范讲解:(5分钟)。

(一)完成《交通状况调查表》。

1、启动word,建立一个新文档。

第一步:在文档第一行输入表格标题“交通状况调查表”。第二步:换行后,依次单击“表格”“插入”“表格”,出现表格对话框。

第三步:在“插入表格”对话框中,填写表格所需列数和行数,其他项目保留默认设置,单击“确定”按钮。

第四步:在光标处出现一个你想要的表格。

3、调整表格的列宽。

填写表格内容时,会发现有些单元格的宽度或大或小,需要调整列的宽度与表格内文字相适应。方法:将鼠标指针指向列的右边线,当指针变为后,按下鼠标向左或向右拖动,可以使这一列的宽度缩小或扩大。

4、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填写表格。第一步:在表格中填写各项内容。

第二步: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表格上,此时左上角出现,右下角出现,单击,选中整个表格,然后使用“居中”按钮,或其他按钮,可以设置文字内容格式。

第三步:突出标题。

第四步:保存文件,题目自定。

(二)请2名学生演示插入表格方法,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解说。

(三)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插入表格”的操作方法。(播放幻灯片4)。

四、任务驱动,伙伴互助,分层练习:(20分钟)。

1、表2为文件名保存。

2、提示(播放幻灯片6)。

3、伙伴互助,合作练习,完成任务。

4、教师给与个别指导。

5、教师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五、美化表格,大显身手:(6分钟)。

1、刚才同学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好,下面就给你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播放幻灯片7)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利用学过的知识美化你们的表格,比比看,谁是我们班最棒的表格设计师!

2、小组合作,美化表格,开展竞赛。

六、评价总结,作品欣赏,体验创作的快乐:(3分钟)。

1、小组间相互欣赏,评选优秀作品。

2、屏幕转播,师生共同欣赏优秀作品。

3、评选表格设计师,给予表扬。

七、总结:(1分钟)。

1、同学们表现非常好,但是老师更希望你们在学会了插入美化表格的同时,一定提高每个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2、填写上机记录。(播放幻灯片8)教学反思:

1、针对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和实践强的特点以及本课内容,教学中采用的网络教学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

2、面对现在教学条件以及学生间存在差异的情况、设计任务练习内容尽量较轻,积极鼓励他们伙伴互助、合作练习。

3、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时教学中也关注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二

教学周期:第四周——第六周(1——3周为新生军训)。

表演教学就是要求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就是要求像生活中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一样,去对待一切舞台虚构。因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使的,但训练有素的演员就能快速的,以假乱真,获得像人在生活中那样的一种自我感觉。真正地相信所有的假定,从而身临其境。

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对一切虚构的舞台态度准确,舞台感觉真实,能平静自如的、内外统一的、身心一致的,紧张和松弛能像生活中那样的适度,在完成舞台任务的行动过程中,细琐感情也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表达和流露。

这些要求是生活中人的一种本能,当已进入虚构的情境,演员就必须有能力以假乱真,这种信念感,能创造出像真实生活那样的一种艺术真实感,从而才能获得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木等教具为诱饵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训练,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以下几点:

1、迅速地相信假使,从真实的现实生活立刻进入到虚构的舞台生活。

2、迅速地抓住各种诱饵,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3、迅速地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具体对象上,排除杂念和干扰,解放思想和机体。

4、发挥学生特长,从局部带动整体,较快地建立了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教学内容:基本功素质训练。

1、静坐收心练习。

2、肌肉松弛练习。

3、注意力集中练习。

4、感知自我练习。

5、发展想象练习。

6、即兴适应练习。

7、节奏变化练习。

8、信念感练习。

9、真实感练习。

10、五觉训练。

11、感受力训练。

12、情绪记忆练习。

13、激情反应练习。

14、爆发力练习教学要求:

表演训练不只是理解讲解,而是要通过一系列表演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状态。这些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集中,肌肉放松,信念增强,进入到一个想象的艺术创作天地之中去。让学生思想解放,想象活跃,信念增强,反应灵敏,激情奔放,整个集体从内到外都变得自由可塑,演员的“天真”、“童心”

要获得释放,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使他们对假定的规定情境产生信念,养成习惯,按生活逻辑自觉地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素质训练方面,引进西方训练方法,这对于解放演员创作天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练习做的太多,似走马灯,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并没有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是嘻嘻哈哈,我们在教学中也很容易搞花架子,不讲实效。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度量。

(3)观察生活、情绪记忆,这里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生活,组织小品练习有所区别,这里是指要让学生从进入这一专业课程时,就要他们养成随时观察四周生活,观察自我的习惯,要记住自身和四周所发生的事,这种练习在素质训练时就要进行,让学生讲述一件高兴的事,一件伤心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入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今天有什么发现等等,情绪记忆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的财富,要天天积累。教学进度安排:

全班大课,理论辅导。

元素训练,无实物训练。

教学周期:第七周——第十一周教学目的:

当我们明确了行动之后,就知道一个演员为了完成舞台任务,必须通过许多的、不断的行动,当然这些行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合情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组合成一条积极的行动线,直到舞台任务的完成,或是不能完成而改变任务在继续完成。这条行动线是根据人物的身份,规定情境和舞台任务以及演员对生活的理解组成的。观众是通过演员的行动过程明确他的任务和规定情境的。当演员有了活生生的、有机的行动过程,他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活人来。

如何才能使行动过程真实有机呢?我们还是先从生活中来认识,在生活中人总是要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和影响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人们每分钟都在产生愿望,有了愿望才有了行动。因此,首先是真正感受到客观刺激和影响,然后通过思考判断,判明情况才做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也是客观规律,无可变更。

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舞台上也必须遵循生活中反映论这一科学规律,重视感受——思考判断——行动,这三个基本的环节。思考判断非常重要,它是无声的语言,我们称内心独白,伴随出现的是内心视象。行动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如果漏掉,或是不真实,都会在舞台上出现那种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虚假表演。因此,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认同感的训练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假定的舞台环境中真实的生活。

教学内容: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

1、想象实物动作(无实物练习)。

2、不同物体的态度变化。

3、不同环境的态度变化。

4、不同人物的态度变化。

5、规定情境不断复杂化。

6、任务小品。

7、动词小品。

8、主题小品。

9、物件小品。

10、音响小品。

11、音乐小品。

12、节奏小品。

13、激情小品。

14、判断小品。

教学要求:

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关键的阶段,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有顺序而有逻辑的舞台行动,要学会掌握舞台行动诸要素“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你要做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在行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适应、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逐步掌握构思单人小品的技巧和方法。

训练要领:

(1)发展动作性联想力《行动与想象》。

(2)抓住小品中心任务《行动与任务》。

(3)明确规定情境《行动与规定情境》。

(4)掌握行动中的思考判断过程《行动与判断》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无实物练习是“动作性想象”和“有机行动”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认真、扎实。要用实物来检查,迫使学生认真地抓住无实物练习的行动顺序、行为逻辑、质感、量感、体积大小、空间、部位、速度、节奏,不漏掉任何环节,“下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一练习的科学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乎逻辑行动的习惯。会不知不觉的引导学生进入“下意识的创造”。

授课地点:艺术楼308授课班级:11级影视表演班。

授课教师:牛红涛。

学生人数:4人。

教学周期:18周第一阶段:(基本素质训练)。

时间:第一周---------第六周教学目的:

表演教学就是要求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就是要求像生活中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一样,去对待一切舞台虚构。因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使的,但训练有素的演员就能快速的,以假乱真,获得像人在生活中那样的一种自我感觉。真正地相信所有的假定,从而身临其境。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对一切虚构的舞台态度准确,舞台感觉真实,能平静自如的、内外统一的、身心一致的,紧张和松弛能像生活中那样的适度,在完成舞台任务的行动过程中,细琐感情也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表达和流露。

这些要求是生活中人的一种本能,当已进入虚构的情境,演员就必须有能力以假乱真,这种信念感,能创造出像真实生活那样的一种艺术真实感,从而才能获得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本单元是通过无实物练习和代用实物练习,进行舞台态度和舞台感觉的训练,对事物练习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纯技术的练,另一方面要求在简单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运用,同时还采用大量的音乐、美术、音响效果和各种物品、积木等教具为诱饵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训练,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以下几点:

1、迅速地相信假使,从真实的现实生活立刻进入到虚构的舞台生活。

2、迅速地抓住各种诱饵,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3、迅速地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具体对象上,排除杂念和干扰,解放思想和机体。

4、发挥学生特长,从局部带动整体,较快地建立了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教学内容:基本功素质训练。

1、静坐收心练习。

2、肌肉松弛练习。

3、注意力集中练习。

4、感知自我练习。

5、发展想象练习。

6、即兴适应练习。

7、节奏变化练习。

8、信念感练习。

9、真实感练习。

10、五觉训练。

11、感受力训练。

12、情绪记忆练习。

13、激情反应练习。

14、爆发力练习。

教学要求:

表演训练不只是理解讲解,而是要通过一系列表演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状态。这些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集中,肌肉放松,信念增强,进入到一个想象的艺术创作天地之中去。让学生思想解放,想象活跃,信念增强,反应灵敏,激情奔放,整个集体从内到外都变得自由可塑,演员的“天真”、“童心”要获得释放,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使他们对假定的规定情境产生信念,养成习惯,按生活逻辑自觉地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素质训练方面,引进西方训练方法,这对于解放演员创作天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练习做的太多,似走马灯,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并没有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是嘻嘻哈哈,我们在教学中也很容易搞花架子,不讲实效。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度量。

(2)五觉训练不可忽视,一个演员如果连酸、甜、苦、辣的味觉都感觉不到,连困、饿、痛、冷、热都不能唤起生理、心理、形体的自我感觉,还能谈到复杂的规定情境的感受吗?所以要强化学生的五觉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感觉记忆的习惯,而且要把五觉训练伸延到感受力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感受力已不是一种单一的感觉,而是心理、形体、生理综合整体的感觉,如对物、对人、对环境、对事件等等都应产生相应的形体心理感觉。“演员的艺术就是感受的艺术”。

(3)观察生活、情绪记忆,这里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生活,组织小品练习有所区别,这里是指要让学生从进入这一专业课程时,就要他们养成随时观察四周生活,观察自我的习惯,要记住自身和四周所发生的事,这种练习在素质训练时就要进行,让学生讲述一件高兴的事,一件伤心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入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今天有什么发现等等,情绪记忆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的财富,要天天积累。教学进度安排:

全班大课,理论辅导。

元素训练,无实物训练。

第二阶段(无实物练习)。

时间:第七周----第十一周教学目的:

当我们明确了行动之后,就知道一个演员为了完成舞台任务,必须通过许多的、不断的行动,当然这些行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合情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组合成一条积极的行动线,直到舞台任务的完成,或是不能完成而改变任务在继续完成。这条行动线是根据人物的身份,规定情境和舞台任务以及演员对生活的理解组成的。观众是通过演员的行动过程明确他的任务和规定情境的。当演员有了活生生的、有机的行动过程,他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活人来。

在产生愿望,有了愿望才有了行动。因此,首先是真正感受到客观刺激和影响,然后通过思考判断,判明情况才做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也是客观规律,无可变更。

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舞台上也必须遵循生活中反映论这一科学规律,重视感受——思考判断——行动,这三个基本的环节。思考判断非常重要,它是无声的语言,我们称内心独白,伴随出现的是内心视象。行动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如果漏掉,或是不真实,都会在舞台上出现那种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虚假表演。因此,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认同感的训练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假定的舞台环境中真实的生活。

教学内容: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

1、想象实物动作(无实物练习)。

2、不同物体的态度变化。

3、不同环境的态度变化。

4、不同人物的态度变化。

5、规定情境不断复杂化。

6、任务小品。

7、动词小品。

8、主题小品。

9、物件小品。

10、音响小品。

11、音乐小品。

12、节奏小品。

13、激情小品。

14、判断小品。

教学要求:

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关键的阶段,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有顺序而有逻辑的舞台行动,要学会掌握舞台行动诸要素“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你要做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在行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适应、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逐步掌握构思单人小品的技巧和方法。训练要领:

(1)发展动作性联想力《行动与想象》。

(2)抓住小品中心任务《行动与任务》。

(3)明确规定情境《行动与规定情境》。

(4)掌握行动中的思考判断过程《行动与判断》教学重点和难点:(1)无实物练习是“动作性想象”和“有机行动”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认真、扎实。要用实物来检查,迫使学生认真地抓住无实物练习的行动顺序、行为逻辑、质感、量感、体积大小、空间、部位、速度、节奏,不漏掉任何环节,“下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一练习的科学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乎逻辑行动的习惯。会不知不觉的引导学生进入“下意识的创造”。这一练习又是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目的、任务、思考、判断等等元素的综合训练。无实物练习可以从简入繁,可以逐步加进规定情境,变化节奏,强化职业特殊性等等,甚至可以过渡到单人小品、交流小品。

(2)舞台真实是想象的真实、态度的真实,对物体、对环境、对人的态度变化、实质上是舞台行动的变化。这种练习也是舞台“假定性”最好的练习,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未来创作不同风格的现代派戏剧并不困难。

(3)单人小品不要求太复杂的心理生活,避免学生“演情绪”,“挤感情”而是更多一些有过生活体验或间接体验的生活小片断。

(5)要抓思考判断,在帮助学生完善合理舞台行为的时候,往往会帮助学生构思出许多有趣的行为,忽视思考判断过程,其实任何一个简单的舞台行动都有思考判断的过程,“不会思考就不会演戏”。

(6)不能忽视舞台空间的处理,这既是表演教师的任务,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不合逻辑的空间里无法有机的行动”。

(7)小品的思想性应给与恰当注意,我们防止左的教条主义倾向,但不能让不健康的现象在课堂上不受批判的呈现。

(8)帮助学生合理地组织小品的过程,但决不能用“我不包办代替”来草率从事。经过修正,学生才可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能学到东西,才可能有新的提高。“从一个达到完美程度的小品学到的东西,更比一个浮皮潦草的小品能学到的东西多的多”。期中考试形式:两组交流,用单人小品参加考试。第三阶段(双人小品训练)。

时间:第十二周------第十八周教学目的:

在一、二单元的学习基础上,学会相互行动。要求和同台演员,按不同的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运用动作和语言等表现手段,在相互行动的过程中产生活生生的真实有机的交流适应。

交流是一个人作用于周围的人,而他本身又感受周围人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然后通过行动,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深入到对方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碰撞。通过感受对方的行动了解到他心里到底想干什么,无论是说话或是沉默的时候,你都在不断地揣摩他人心里到底想什么。简而言之,即通过二个人之间的相互行动,将生活中活生生的有机思想感情进行传递。学会认真感受活的对象给与自己的刺激和影响,产生新的适应。相互动作必须要有对象、,要影响对方,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影响对方,例如用语言、动作、手势、情绪、感觉等。我们通过二人以上的交流练习和小品的形式贯彻教学内容,并用大量的即兴练习,训练同学的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有机交流,互相动作。

1、有机交流游戏。

2、真听、真看、真判断练习。

3、互相适应练习。

4、即兴适应情景联系。

5、即兴有机沉默交流。

6、一句话即兴交流。

7、给任务的即兴交流。

8、特定的规定情境的即兴交流。

9、毫无提示的即兴交流。

10、命题交流小品。

11、自由构思小品。

12、集体交流小品。

教学要求:

舞台交流是有机行动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有机行动的中心环节,是表演技巧训练中最为复杂,最难掌握的技巧。在现实生活中互相交流是自然而然的下意识中进行的。因为对手的话,对手的反应都是未知的,而是此时,此地发生的,所以演员必须真听、真看、真想,这是生活现象。但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事先知道的,因此表演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演员在舞台上不能和对手真实的有机交流,而只是机械地背台词、走地位。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在假定的规定情境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流练习中不要预先知道对手的反应,而能抓住真听、真看、真想、真思考、真判断、真正的感受对手这些环节,能注意力集中的不间断的接受对手的信息和刺激,同时产生恰如其分的适应,让有机交流在特定的舞台上也能自然而然的出现。

即兴交流要领:

(1)真实性:真听、真看、真思考、真判断。

(2)进攻性:牢牢地抓住任务,积极进攻毫不妥协。(3)感受性:接受对手提供的信息,冷静判断对手虚实,一环扣一环地有机地向前推进。

(4)有机性:千万不可脱离自己和对手的言行逻辑,而乱扯,失去有机性。

(5)有效性:机智灵活,善于找到有效的反击手段,说服、诱导、威胁、请求等等,可软硬兼施,不单会用语言,而且要用喜怒哀乐的表情、声调、形体动作、变化节奏用多种手段来影响对手,战胜对手。

(6)复杂性:要充分发挥联想,在相互动作中能不断的充实人物关系,深化规定情境,强化矛盾,揭示出人物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要让学生明白舞台交流的实质是舞台斗争冲突过程中对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会掌握动作和反动作。

(2)舞台有机交流的障碍是表演的重复性,不可能总是即兴创作,用大量的即兴练习进行训练,就是要养成学生具有良好的即兴适应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排练好的小品,不能随意改动,也同样有即兴的可能,那就是“今天、此时、此地”,即流水不腐。

教学周期:第四周——第六周(1——3周为新生军训)。

表演教学就是要求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就是要求像生活中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一样,去对待一切舞台虚构。因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使的,但训练有素的演员就能快速的,以假乱真,获得像人在生活中那样的一种自我感觉。真正地相信所有的假定,从而身临其境。

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对一切虚构的舞台态度准确,舞台感觉真实,能平静自如的、内外统一的、身心一致的,紧张和松弛能像生活中那样的适度,在完成舞台任务的行动过程中,细琐感情也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表达和流露。

这些要求是生活中人的一种本能,当已进入虚构的情境,演员就必须有能力以假乱真,这种信念感,能创造出像真实生活那样的一种艺术真实感,从而才能获得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本单元是通过无实物练习和代用实物练习,进行舞台态度和舞台感觉的训练,对事物练习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纯技术的练,另一方面要求在简单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运用,同时还采用大量的音乐、美术、音响效果和各种物品、积木等教具为诱饵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训练,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以下几点:

1、迅速地相信假使,从真实的现实生活立刻进入到虚构的舞台生活。

2、迅速地抓住各种诱饵,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3、迅速地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具体对象上,排除杂念和干扰,解放思想和机体。

4、发挥学生特长,从局部带动整体,较快地建立了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教学内容:基本功素质训练。

1、静坐收心练习。

2、肌肉松弛练习。

3、注意力集中练习。

4、感知自我练习。

5、发展想象练习。

6、即兴适应练习。

7、节奏变化练习。

8、信念感练习。

9、真实感练习。

10、五觉训练。

11、感受力训练。

12、情绪记忆练习。

13、激情反应练习。

14、爆发力练习。

教学要求:

表演训练不只是理解讲解,而是要通过一系列表演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状态。这些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集中,肌肉放松,信念增强,进入到一个想象的艺术创作天地之中去。让学生思想解放,想象活跃,信念增强,反应灵敏,激情奔放,整个集体从内到外都变得自由可塑,演员的“天真”、“童心”要获得释放,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使他们对假定的规定情境产生信念,养成习惯,按生活逻辑自觉地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素质训练方面,引进西方训练方法,这对于解放演员创作天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练习做的太多,似走马灯,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并没有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是嘻嘻哈哈,我们在教学中也很容易搞花架子,不讲实效。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度量。

(2)五觉训练不可忽视,一个演员如果连酸、甜、苦、辣的味觉都感觉不。

到,连困、饿、痛、冷、热都不能唤起生理、心理、形体的自我感觉,还能谈到复杂的规定情境的感受吗?所以要强化学生的五觉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感觉记忆的习惯,而且要把五觉训练伸延到感受力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感受力已不是一种单一的感觉,而是心理、形体、生理综合整体的感觉,如对物、对人、对环境、对事件等等都应产生相应的形体心理感觉。“演员的艺术就是感受的艺术”。

(3)观察生活、情绪记忆,这里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生活,组织小品练习有所区别,这里是指要让学生从进入这一专业课程时,就要他们养成随时观察四周生活,观察自我的习惯,要记住自身和四周所发生的事,这种练习在素质训练时就要进行,让学生讲述一件高兴的事,一件伤心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入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今天有什么发现等等,情绪记忆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的财富,要天天积累。

全班大课,理论辅导。

元素训练,无实物训练。

教学周期:第七周——第十一周教学目的:

组成的。观众是通过演员的行动过程明确他的任务和规定情境的。当演员有了活生生的、有机的行动过程,他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活人来。

如何才能使行动过程真实有机呢?我们还是先从生活中来认识,在生活中人总是要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和影响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人们每分钟都在产生愿望,有了愿望才有了行动。因此,首先是真正感受到客观刺激和影响,然后通过思考判断,判明情况才做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也是客观规律,无可变更。

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舞台上也必须遵循生活中反映论这一科学规律,重视感受——思考判断——行动,这三个基本的环节。思考判断非常重要,它是无声的语言,我们称内心独白,伴随出现的是内心视象。行动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如果漏掉,或是不真实,都会在舞台上出现那种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虚假表演。因此,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认同感的训练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假定的舞台环境中真实的生活。

教学内容: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

1、想象实物动作(无实物练习)。

2、不同物体的态度变化。

3、不同环境的态度变化。

4、不同人物的态度变化。

5、规定情境不断复杂化。

6、任务小品。

7、动词小品。

8、主题小品。

9、物件小品。

10、音响小品。

11、音乐小品。

12、节奏小品。

13、激情小品。

14、判断小品。

教学要求:

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关键的阶段,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有顺序而有逻辑的舞台行动,要学会掌握舞台行动诸要素“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你要做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在行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适应、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逐步掌握构思单人小品的技巧和方法。

训练要领:

(1)发展动作性联想力《行动与想象》。

(2)抓住小品中心任务《行动与任务》。

(3)明确规定情境《行动与规定情境》。

(4)掌握行动中的思考判断过程《行动与判断》教学重点和难点:(1)无实物练习是“动作性想象”和“有机行动”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认真、扎实。要用实物来检查,迫使学生认真地抓住无实物练习的行动顺序、行为逻辑、质感、量感、体积大小、空间、部位、速度、节奏,不漏掉任何环节,“下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一练习的科学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乎逻辑行动的习惯。会不知不觉的引导学生进入“下意识的创造”。这一练习又是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目的、任务、思考、判断等等元素的综合训练。无实物练习可以从简入繁,可以逐步加进规定情境,变化节奏,强化职业特殊性等等,甚至可以过渡到单人小品、交流小品。

(2)舞台真实是想象的真实、态度的真实,对物体、对环境、对人的态度变化、实质上是舞台行动的变化。这种练习也是舞台“假定性”最好的练习,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未来创作不同风格的现代派戏剧并不困难。

(3)单人小品不要求太复杂的心理生活,避免学生“演情绪”,“挤感情”而是更多一些有过生活体验或间接体验的生活小片断。

《表演基础训练》教案。

第一单元有机天性解析、创作天性与表演(40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学生有机天性的释放,激发出学生的原始创作天性,使学生在舞台上建立正确的自我感觉,自由、松驰的生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表演观。

一、理论讲述:

1、什么是天性?

“天性”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属性,人之初并无善恶这样的道德概念,也没有因道德、法律、约定俗成的禁忌。然而随着人逐步的自我认识与社会认识,自觉不自觉的受到各种束缚,使人不能在他人面前真实的表露自我。演员表演是“当众孤独”的,需要能够挣脱各种束缚真实、自如的表演,对人的天性的回归就将是摆在演员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2、什么是有机天性?

天性加上有机两字就使它变得不同,有机是指有意识的并赋有合理性与逻辑性的,因此这里的有机就带有技术技巧的色彩。有机天性就是合理的赋予逻辑的运用技术和技巧使演员的自然天性回归。

3、怎样有机的解放学生的天性?

解放学生的天性就是使学生在舞台上回归自然状态的“自我”。初上舞台的学生往往因为心有杂念而紧张,从而表现出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面红耳赤、呼吸困难、满头大汗等不正常的状态。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舞台上放松呢?上台以前必要的热身活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放松,适当的调整呼吸可以使心率趋于正常,心境趋于平静。上台以后注意力的集中可以排除心中的杂念,并使头脑清醒保障条理、逻辑的完成舞台任务。

注意力集中为什么能够排除杂念呢?据心理学家研究人在一个瞬间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个点上,人十分专注于一件事往往忽略身边发生的其他事情。因此如果把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个瞬间所需的注意力清晰合理的安排好并连接成不间断的线,那么演员的杂念将无隙而入,这就保障了演员始终处在表演状态而不会跳出。

到达注意力集中,需要上台以前保持心境的平静、头脑的清醒,并反复梳理默忆需要表演的每个环节乃至细节。熟练是增强自信的好方法。上台后认真执行每个表演环节乃至细节,并梳理默忆下一表演环节和细节。可逐步达到“目中无人”的境界。

二、课堂实践:

梳理练习——通过用意念带领肢体的方式,使学生注意力专注,并放松肌肉。破相练习——运用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将自认最丑陋的一面展示给众人,由于所有游戏参与者都会展示,以集体方式打破心中禁忌。

肌肉放松练习——通过寻找多余的紧张肌肉的方式,使学生提醒自己肌肉放松,找到合理的舞台姿态。

冥想练习——通过冥想使学生进入自我想象的催眠状态,放松自我。

三、

作业及习题:

1、天性和有机天性有什么异同?

2、为什么要解放天性?

3、注意理集中有什么作用?

4、每天早晚将梳理练习、冥想练习作各作一遍。

5、随时做肌肉放松练习。

第二单元舞台行动(56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舞台行动在戏剧中重要性及其基本原理,掌握组织舞台行动的基本能力,能够较好的运用舞台行动外化人物的内心活动。

一、理论讲述:

1、舞台行动的概念。

舞台行动:是在意志的支配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所采取的一切手段。这里面有几个要点,一是意志的支配,二是要有目的性,这两点很重要,这是区别于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行为。行为是人的行动的一个抽象和概括,他是对很多的行动的抽象和概括,然后。

总结。

出来的一个概括性的东西,比如说某某同学忠厚老实,怎么来说明他忠厚老实呢?因为是通过他一系列的活动,他在某个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是这样的,最后通过总结概括出来后,认为该同学在行为举止上比较忠厚老实。另一位同学比较圆滑事故,这都是经过了总结抽象概括以后得出的结论,那么我们说,日常生活中人每天都离不开动作,为什么单单说戏剧是一个行动的艺术,演员是一个动作大师,在舞台上演员都是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在进行着活动,去行动去动起来的,这是戏剧的一个特点,我们把这个动作,分一分类,那么我们刚才说亚里士多德说的它是对人物行动的模仿,方式是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是行动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动作是具体完成行动的手段和方法。

我们现在把动作进行一下分类:大的来说,动作分两类: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细分的话分为五类:一是纯粹的外部动作,就是你的肢体上的,如打个喷嚏,挠个痒痒,没有强烈的目的性;二是性格化的动作,这个人物身上所独有的,如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的某些习惯,拿手绢擦汗啊等,性格化的生活习惯所带出来的;三是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比较鲜明的是西方的戏剧或是中国戏剧里出现的小丑的角色,先上来一个小丑,先对剧情的背景进行一下介绍,他的动作完全就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还有一种是帮助剧情发展的,如雷雨里,有几次的铺垫,说花园里的电线走电,说家里的老黄狗给电死了,他这些都是后来剧情的发展进行铺垫,最后四凤和周冲触电身亡,为了这个大悲剧的结果进行的铺垫,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没有实在的意义;四是内心动作,也就是心理活动,心理动作分两种:一是心理自我的,也是我们常说的内心斗争,如我要不要去等?二是与他人的,这是一种判断的,如他这样说什么意思等?五是静止动作,静止的动作其实说是不存在的,他只是外部的静止,没有语言也没有动作的情况下,应该有内心活动的,纯属静止的动作如发呆,这种可能属于完全静止的动作。动作还可以分为外部形体动作,心理动作,语言动作,实际来说,不管是外部形体动作还是语言动作都是心理动作的一个外化。

2、舞台行动的三个特征:

一、直观性,它是活生生的展现在舞台上的,如走过去喝杯茶,具有一定的直观性的;

三、流动性或运动性,人的动作和行动不是割裂开的,都具有连续性,这个动作接上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又连接下一个动作,都是连续性的,没有一个动作可以是孤立的,以上就是舞台行动的特征。

3、行动的三要素。

行动的三要素可以分为做什么——任务为什么做——目的怎么做——适应。

表演游戏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结合动作表情进行表演,表现游戏角色特征。

2、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游戏。

3、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收悉故事内容《小熊请客》、《狼和小羊》。

2、物质准备:

《小熊请客》小熊、小花猫、小狗、小鸡、大狐狸等头饰三份、杖偶一份。《狼和小羊》小羊、大灰狼、小花猫、小黄狗、大象、白马头饰三份、杖偶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头饰引入,引出故事。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三)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1、你想和谁一起表演呢?

2、你想表演哪个故事呢?扮演故事里面的哪一个角色?

(四)提出游戏要求。

1、游戏时如果发现同一组的小朋友不会表演,可以帮助他教他如何表演。

2、游戏玩,要把玩具收好,放回原位。

(五)幼儿分组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协商分组,表现出所扮演的角色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情。指导部分能力差的幼儿大胆进行表演。

(六)游戏结束,评价游戏情况。

请每组幼儿派个小组长评价照片游戏情况,好在哪里不好再哪里,下次应注意的问题。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三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

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

友了呢?

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

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根一份,分成()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2.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四

32、33。

教材分析:

本节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借助点子图、列表等介质,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过程与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2、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

二、教学新课。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

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对应练习。

(一)。

《队列表演(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探索学习14×12的口算乘法。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与方法。第一个问题借助点子图探究14×12的直观运算,并用横式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第二个理解用点子图的乘法运算与列表的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内化了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我重点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拆分点子图的方法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进行正确计算。学习重点:化难为易。

学习难点:理解算理。通过“谈话导入”、“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达标反馈”四个环节来进行。

反思今天的这节课,有一些问题呈现了出来,特此记录。

一、学生自主探究后的交流和反思时间较短。

在这节课上,我虽然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但时间有限。特别是在让学生圈点子图,然后进行了简单的展示与交流,虽说学生能说清自己的方法,但是在倾听他人发言上做得不够,不能让多样化的算法祈祷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时刻,如果能点名安排学生说一说讲解同学的算理,吸收大家多样化的想法,提出质疑,既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也为教学引导提供了锲机。而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交流和反思的时间短,也就导致了部分同学受思维局限性的限制,学的过于呆板。

二、教师的讲解没有把握好契机。

课堂看起来进行的很顺畅,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班内展示,但是教师没有抓住学生展示的时机及时地进行质疑,或者引导学生质疑,没有在关键处进行讲解。比如第三种方法,将两个两位数都转化为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表格式计算,教师光进行了结果的获得过程,没有对表中数字的来源进行质疑,学生成了接受性学习,掩盖学生真实思维的缺陷。课堂表面看来很顺畅,其实暗藏危机。

三、重视了学习方法的交流,忽略了深层次的专项练习。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并不能表示学生已经接受。因而教师在课堂中要敢于放手,每种方法展示之后可以出示相关题目进行练习,既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学习的习惯,又可以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与提升,当发现学生有错误时,再给予学生充分反思的时间,进行自我分析并加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不光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每节课甚至整个数学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数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一、导入。

(1)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1/8是5/8,7/12里有()个1/12。

(3)3个1/5是(),4/7是4个()。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1.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思考并口答:1/8+3/8,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1/8是1个1/8,3/8是3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

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板书:1/8+3/8=(1+3)/8=4/8=1/2。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4/8,也就是1/2。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p105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3/4—1/4=(3—1)/4=2/4=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3/4,其中一个数是1/2,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4.小结:观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5.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和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3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7.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其中()一1/12=11/12。

7/5-()=3/5,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3/8+1/8=(3+1)/8=4/8=1/2。

例23/4—1/4=(3—1)/4=2/4=1/2。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困惑]“含义”与“意义”的区别,在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标高上该如何把握?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使用“含义”一词,而不是“意义”。如例1中,由小精灵明明发问:“想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例2中,由小精灵聪聪发问:“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有什么关系?”

“含义”与“意义”有什么不同呢?《教参》中指出,含义只要求领会就行,不需要刻板的记忆加减法的定义。在教学中,我请学生结合题意分析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时,他们只能回答到“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所以用加法”,“要求还剩多少,所以用减法”,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是否就是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了。

我是这样思考这样问题的。教材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螺旋式上升编排的,五年级再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够清晰地说明算理,所以写出思考的全过程就是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理解的过程。这样规范的书写在第一课时是有必要的,可强化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可有效避免将分母相加的和作分母的错误算法。到计算熟练后步环节可以省略。

[对练习的思考]。

1、建议在例题教学中补充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计算题,使学生明确如果将1转化成与减数相同的同分母分数。

2强调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对于7/7和0/7的结果如何化简也应进行相应指导。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六

知识与技能:学会插入规则表格,调整表格行高与列宽,插入或删除单元格,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讲解,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做到“从生活中来,服务生活中去”。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规则表格的插入,调整表格的大小,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插入或删除行或列。

教学难点: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插入或删除行或列。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姓孙,大家可以叫我孙老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分一下组,每四人为一组,首先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热热身,看你能不能快速的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这是第一行,这是第一列,当我说到哪一行或者哪一列的同学,那么请你马上站起来,然后指着自己说“我在这.”听懂了吗?我们试一试。刚才同学们的反应都特别快,我们配合的非常默契,我相信我们今天一定可以度过一个愉快而轻松的微机课。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开始准确上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背后藏着一件神秘的东西,你们来猜一猜,有三个提示:

1、它应用在我们的学校里。

2、上课之前,老师和同学们都要看一眼,以便做好课前准备。

3、它能引导我们每天什么时间上什么课?生:课程表。师:那你想不想制作一张课程表呢。制作课程表的方法很多,有一种简单、快速的办法那就是插入表格,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插入表格来制作我们班级的课程表。

(二)新知探究。

1、教师讲解行、列、单元格的概念。

师: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课程表,在表格的上方有三个字非常醒目,为什么要加上这三个字吗?不加行不行?生答。师:非常棒,它能说明这张表格是哪一类的,我们把它叫做表格的标题,制作表格的时候不能忘记输入标题。

接着我们再来观察表格,考一考大家的眼力怎么样?如果红色的部分代表行,那么这个表格中有多少行呢?这样的代表列,表格中有多少列呢?如果每一个小格是一个单元格,那么有多少单元格呢?你们真棒,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互相说一说表格的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

2、学生自主探究插入表格并调整表格的方法。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表格,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尝试插入一张表格。请同学们打开任务一,按照老师下发的“插入表格操作说明”,正面、反面两种方法,任选其一,仔细阅读文字,对照截图,自主完成插入表格。

(2)当把鼠标放到每一行或每一列的边缘,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调整表格的行高、列宽以及整个表格的大小。时间3分钟。

(2)教师指名学生教师机前操作演示。将鼠标放在单元格上,利用鼠标拖动就可以调整表格的行高与列宽。将鼠标放在表格的右下角,出现双十字箭头时按下左键拖动改变表格大小。

(3)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插入表格并调整表格在页面中的大小设置。

3、教师讲解“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

(1)师:这张表格我们设计完毕了,这张课程表上还缺了什么呢?生:文字。当老师输入文字后发现字体太小了,不能占据整个单元格,你能想办法让表格内的字大一点吗?同时让字体在整个表格的中间位置,而不是顶部吗?请同学们关闭任务一,打开任务二,调整字体的大小及在单元格中的居中位置。

(2)教师指名学生操作。

(3)教师讲解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提示:一定要选定文字,否则无法操作。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

4、教师讲解插入和删除行或列操作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顺利的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可有一位同学很粗心,他多添加了一列,又少添加了一行,你愿意帮助他吗?请同学们试着利用布局当中的,插入和删除,来帮一帮这位粗心的同学,好不好?请关闭任务二,打开任务三来操作。

(2)学生教师机操作演示。

教师温馨提示:在插入或删除行或列的时候,一定要定位光标。(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插入与删除。(4)教师随堂检测学生插入与删除操作。

三、作品创作(10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课程表。生活当中像课程表这种行列规则的表格你都见过哪些?刚才提到的表格大家都非常熟悉,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主题当中任选其一制作。

1、值日生表。

2、学生成绩表。

设计完成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你的作品:(1)表格是否有标题。

(2)表格的行高、列宽是否合适(3)文字的大小是否合理。

(4)表格在页面的布局是否合理、美观(5)表格的设计是否有创新之处。

四、评价与赏析。

师: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作品,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一下。请指出作品中的优点及需改进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你们小组得到小花的数量。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首先祝贺你们小组成员,通过你们的努力获得了今天的胜利,老师想送给你们小组一个特别的称号“团结智慧组”,我希望你们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能时刻牢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有更多的智慧。好,请回。

五、学生填写评价表。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插入表格的方法制作像课程表这一类规则的表格,不过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课程表总是有许多漂亮的图片和装饰,那这些操作是怎样实现的呢?如何美化我们的课程表,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同学们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请拿出信息技术学生评价表,针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

六、教师板书。

插入表格调整表格的大小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选定插入及删除单元格:定位光标。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七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八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格的组成元素行、列、单元格及如何绘制表格;(2)学会定制表格。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行、列、单元格及绘制表格;

1、导入新课。

师:今天同学们都很精神,老师非常高兴,我也有好消息要告诉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学生回答:想)我带了几个小客人、亲朋友给我们认识,看看他们是谁,好吧!(学生回答:好)请我们的客人隆重登场。

教师放映幻灯片(幻灯片有声音:大家好,我们是森林的保护者,今天很高心能和大家成为朋友),询问学生:我们要不要用掌声来欢迎他们的到来?(学生掌声)我替他们谢谢你们。那谁能来分别介绍一下他们都是谁呀!(学生起来介绍)表扬学生的回答,询问:你是如何知道的?(学生回答)。

你们喜不喜欢他们,(学生:喜欢)他们长得太可爱了,你们知不知道,他们不仅长得可爱,而其还很有爱心,乐于助人。那么老师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看一下下面这一张,你们就会知道了。

放映下一张幻灯片(声音:同学们好,我是熊大,虽说我们是森林的保护者,可我们不想只是当森林的保护者,这次我们还想多分担一些工作,比如说统计一些奖牌数目、成绩之类的工作,可是我连表格都不会使用,同学们你们能帮帮我吗?)。

师:它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呀?(学生回答问题:他需要我们帮他设置一个表格)(4分钟)。

2、讲授新课。

他就是希望我们为他做一个表格,今天这几课我们要先认真的学习这一课,叫什么名字呢?(幻灯片放映标题并板书:绘制表格)学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如何绘制表格(板书),真棒,这就是我们今天第一个要学的问题。

(幻灯片展示:如何在word里插入表格呢?)这是第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隐藏问题:想一想表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那么老师想让同学们打开书p61-67页,先自学一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边看书老师也把计算机操作的权利交给你们,一边打开word,然后在word里面找找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他的问题,怎么绘制表格呢?打开word找一找,同时把你找到的答案也就是步骤简单的写在桌面上的评价卡里,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评价卡,其中的第一项内容就是让大家来做记录的,看到了吗?(3分钟)。

巡视查看学生操作情况,并适时的指导、表扬学生。(大家都动动脑筋,看看有多少种方法来绘制表格,找到一种方法还不行,还要动脑筋找其它的方法,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分享自己的方法,看看你的方法和同桌的方法一不一样)。

把操作步骤简单的记录在评价卡上,我们不仅要会读书,还要把我们的实验记录记下来。记录的时候大家不用写得太详细,只要把简单的操作步骤写下来就可以了。(5分钟)。

(如果同学操作慢:熊大有点等急了,大家要抓紧时间了。再给大家一分钟)。

师:好了,哪位同学想做小老师呀,教教熊大,把你的方法分享给他。同学很踊跃,我们就找一个同学做一下(让同学操作),请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找到的方法是不是你找到的方法,请同学们暂停操作,让老师把这一个画面传到你们的计算上。请这位同学操作试一试,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评价学生的操作,询问学生: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他?(通过学生的问题来让这个同学解决,教师在一旁指导,若学生回答不出来:同学们问的问题我们以后慢慢解决)但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和大家描述一下。你和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判断这个格子多少的?(以此为行和列做准备)有多少同学用这种方法,找到这种方法的同学为自己加一颗心。询问其它方法并然学生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大家说一说他是怎么做的。(当学生做到用表格插入的时候就开始讲解行和列并请同学回答什么是行、什么是列,我们知道表格有行数、有列数)找到第二种方法的举手(统计),再个自己加一颗心,还有谁有第三种方法(难学生操作: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大家注意他的操作步骤,统计。还有没有第四种方法(绘制表格),还有什么方法,现在是越来越难了,越往高峰越难呀(电子表格)!(看同学情况而定)(10分钟)。

同学们真厉害呀,找到这么多种方法制作表格,那我们来总结一下,表格有哪些重要的元素构成呢?谁来总结一下,表格画出来的都一样,它们有什么特点?表格由什么组成?(学生回答:行、列)行和列交叉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格)专业的说法叫:单元格,所以表格的组成有这几部分,大家来说(学生齐读:单元格、行、列)(5分钟)。

师:好,看看熊大对我们的回答满不满意?(放映幻灯片声音:太好了,原来表格是这样绘制的,谢谢同学们,我现在有一份前几天我们参加运动会的奖牌统计,想请大家帮我设计一张表格,把这些文字统计进去,好吗?)。

哦,熊大又出现难题了,你们想不想帮帮他?(学生回答:想)你们很热情也很有爱心。就是这样的表格(幻灯片展示)。在做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老师要让你观察什么?请说说,为什么老师让你观察。(学生回答:固定行和列。找学生起来回答并表扬回答出来的同学)(提示:表格的组成)板书:如何定制表格。(解释:要定制表格就要先观察,然后确定表格的行和列)那同学们悄悄的数一数有几行有几列。同学们数好没有?数好以后就在word里插入表格,不用输入文字,只需要插入表格。(4分钟)。

把你的表格按照熊大的要求定制出来。(学生操作)怎么判断你绘制的表格对不对,就要看这些数据能不能全部都刚好放下,(同桌可以交流)绘制好的同学可以举手让老师看看。(教师巡视指导)(3分钟)。

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绘制的表格,看熊大满不满意。(观察几位同学的表格并请同学说一说怎么确定出来的)询问:谁有办法让表格变得更漂亮一点?(学生操作)。

讲了这么多看看熊大对我们的设计满不满意(幻灯片播放声音:同学们的设计太棒了,原来用表格形式展示的数据这么清晰易读,谢谢你们了,不过我的同伴吉吉还有问题请教大家)。

他的同伴吉吉还有问题请教大家,那吉吉会提什么问题呢?想不想再帮一帮吉吉呢?(幻灯片播放声音:大家好,我是吉吉,谢谢你们帮我的伙伴熊大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我看到同学们都有漂亮的学生证,所以也想请你们帮我们做一张这样的学生证,这样无论我到哪里人家都会知道我们,好吗?)有什么办法帮他解决(学生操作演示)(提示:观察表格:行和列;3行2列或者1行1列)。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他们要走了,同学们帮吉吉做了一张学生证,但其他小伙伴还没有,同学们课后任务就是帮其他小伙伴也做一张学生证。

我们的森林小伙伴现在要回家了,看看他们最后想和大家说什么?(放映幻灯片声音:谢谢同学们,今天我们跟你们学到很多计算机知识,在运动会上我们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同学们我们下次运动会在相见吧!)。

3、课后小结:表格的组成。

4、课后任务:为其他小伙伴做一张学生证。

一、如何绘制表格。

单元格。

三、如何灵活运用表格。

课后反思:

一、精心设计,巧妙导入。

本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在word文档中一些菜单操作与常用工具使用。学生对表格的作用及其制作有一定学习欲望,让学生体会到表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表格制作大有用处,并揭示以课程表为例学习制作,提出问题一气呵成。

二、指导自学,组织交流。

对于表格的制作,学生有着强烈的动手创作欲望,而对于制作的具体步骤,教材上有清楚的说明,也比较浅显易懂,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置身学生当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学生兴趣盎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如何插入表格知识点后,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让学生再现自学收获,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说,并且能有与众不同的方法。教师适时表扬与鼓励,更能激发学生在电脑操作中探索更多的操作及途径,达到熟练、全面地运用电脑。这样在学生的自学汇报讨论中,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制作表格的步骤,让学生掌握知识且清楚明了。

三、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在学习插入行、列和删除行、列的操作中,我设计出一些问题表格,比较少行或列,多行和列的表格,让学生与完整的表格相比较,看看这些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并如何解决。然后,运用打擂台比赛,选一名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当小组长,然后提出比赛要求:看哪个小组成员率先完成全部表格的修改,然后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操作步骤,学生好胜心强,自然学习效果比较浓厚,学习效果显著。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九

一、课件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在茫茫的大漠,当黄沙袭来时,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时,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堡也被掩埋了??然而,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争,与风暴搏斗,它就是——胡杨。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风胡杨》一课。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课文不仅写了胡杨树,还写了“我”,写了我的什么呢?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师板书(最美、最坚忍、最无私、最悲壮)。

指名由学生回答:我的祈求和我的坚信。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文本对话,走近胡杨。

(指着回答胡杨是最美的树那位学生)这是最美的胡杨树,你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好吗?

1、品读“只生在沙漠”的“只”字,体会胡杨的生存环境恶劣。

2、品读“一边是??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的塔里木胡杨林”。从面积上比较,大沙漠和胡杨林哪个大?谁来读大沙漠那一句?读出大沙漠的“大”。

师:在这么大的沙漠里,却生长着秋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胡杨林,这就是一种美,一种壮美!生读胡杨林的那一句。

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沙漠的大和胡杨的美。

(指着回答胡杨是最坚忍的树那位同学)这是最坚忍的胡杨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谁来读第一句?谁来读。

二、三句?

师:第一句是概括地写胡杨最坚忍的树,那二三句就是——具体地写胡杨的坚忍。这是一种概括与具体的段落写法。

指名,你来读第二句。你读出了什么?(胡杨的坚定)。

指名,你来读第三句。生读: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下耸立。这是胡杨耐热。生读: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这是胡杨——耐寒。??耐碱、耐旱。胡杨能耐热、耐寒、耐碱、耐旱,说明胡杨有极强的忍耐力。这就是胡杨的忍。现在你知道坚忍这个词的意思了吧?——解词:坚忍就是坚定而有忍耐力,不动摇。

品读“可它们不在乎,将??留给了自己”。

重点品“留”。留什么?摧肝裂胆的风沙、破坏力极强的风沙。这一留就留出了胡杨的最无私。再读这句话。

(走到回答胡杨是最悲壮的树的那位同学身边)这是——最悲壮的胡杨树。我想请你来读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好好读读这个自然段,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笔把它画出来。

品读: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胡杨生一千年,死后一千年,倒下一千年,一共是——三千年,时间长不长?生命力顽强不顽强?这就是最悲壮的树,再读这句话。

还有画其他句子的吗?品读:??死后仍枝丫奇曲地挺立着。看着那指向天空的枝丫,你想到了什么?(诉说、控诉、祈求??)诉说着什么?怎样诉说?看着那指向大地的枝丫,你又想到了什么?(问地)问什么?怎样问?这就是最悲壮的树,再读这句话。

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最悲壮的、可歌可泣的胡杨又是怎样过来的呢?

演示课件,师配乐旁白。听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1、胡杨的数量在骤减;。

2、战争毁灭了大量的胡杨树;。

3、楼兰文明、罗布泊消失;。

4、拦水造坝围垦开发等拓荒行为,使河流断流。

5、沙漠化越来越严重。

用课文中的一句来说,就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除了水和文明一同消失之外,消失的还有大片大片最美的、最坚忍的、最无私的、最悲壮的胡杨树。

是啊,人们拓荒一日不止,胡杨流泪就一日不停,后代噩梦就一日不醒。

于是,我想哭,为谁而哭?读——我想哭,想为那些??的精神而哭。重点指导“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个别读,男女读,齐读。

然而我不会哭,因为我坚信,读——“胡杨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呢?(板书:苍天的眼睛)。

因为有了坚信有了希望,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终有一天,我们又会看到大片大片的葱郁的生机勃勃的胡杨林。

想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吗?(播放课件)音乐起,师范读。你们读。音乐起,学生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主题。

师利用板书勾画出一棵树,这就是胡杨,(指着课题)这就是西风胡杨,这就是烈烈西风中的胡杨,是(最美的、最坚忍的、最无私的、最悲壮的,有死而不朽精神的胡杨,有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胡杨,有奋勇拼搏精神的胡杨)。

看着这样的胡杨,上苍也被感动了,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师: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生读: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指着板书)再问:你们是谁?生回答:“我是最美的胡杨!我是最坚忍的胡杨!我是最无私的胡杨!我是最悲壮的胡杨!”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十

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必须唱好它。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在欣赏和学唱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在教授这一课时,我先声情并茂的诵读了一段描写国歌的小诗。然后让学生回忆听到国歌时的情绪,激起孩子们的自豪感。而后让学生们了解国歌的由来,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加深他们对国歌深入的理解。接着对学生进行歌曲中难点节奏的训练,通过视听、哼唱让学生谈内心感受,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国歌,采用什么样的情感进行演唱,使学生明白作为一个中国的公民,每当听到我们的《国歌》奏响时,态度要庄严、肃穆。接着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奏响国歌时的情景,在领导人会晤访问时的奏起国歌的情景,奥运赛场上我国健儿夺冠是奏响国歌的情景,甚至在太空中也有我们的国歌响亮的回荡。升华同学们的爱国情感,直观的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最后在老师慷慨激昂的讲解中结束本课,激发学生为未来祖国的繁荣努力的信念。启发学生想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正以无比坚定的步伐阔步前进。通过一堂音乐课,学生们不仅受到音乐的熏陶,而且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的教育。

纵观本节课,本人能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有效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从歌曲的历史背景入手,引导学生体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体验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教学中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用想象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很好地把握歌曲节奏,掌握了“重音”、“渐强”等记号,从而帮助学生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效果也很好。

让孩子们学有所得,真正实现课堂教学高效。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3、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4、延伸拓展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cai课件深情导入。

二、读“悲”1、如果我们把本文也比作一首歌,那你认为这也是一曲赞歌吗?2、朗读指导:读“悲”的文章,我们该怎么读?你能选择其中的几段读一读吗?三、谈“悲”1、本文既然称之为一曲“悲歌”,那它“悲”在哪里呢?请结合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相互之间讨论交流。

2、“蚂蚁国”的叙述有什么好处?3、角色互换,说感想。

四、悟“悲”1、本文仅仅告诉我们这是一曲“树”的悲歌吗?2、托物寓意。

3、人类的这份良知是否已经完全泯灭?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全体代表为地球静默了两分钟。让我们全体起立,身边的绿色默哀吧!五、课堂小结人们一向歌颂大自然的赐予是无私的奉献,从来没想到过这是人类无意识地掩盖了对自然的掠夺。人们在城市中赶走了最古老也是最后一簇绿阴,那依靠绿色才得以繁衍人们离灾难还远吗?一条没有树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条没有树的路上的人是沧桑的。对着只剩年轮的树,我们这些文明的建设者恐怕得随时问一问,谁更不幸一点?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关注我们身边的绿色吧,从每一棵树苗,每一片绿阴开始。让我们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绿树葱茏的明天。希望“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的物我相亲,任运自在的和谐画卷不再仅仅只是出现在古人的诗中。

附:

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教授德斯先生对一棵树算了两笔账:“一颗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价值来计算,其价值却多得多。据粗略估算,一颗生长了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是165000美元了。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十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2、掌握旋律。

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唱好《国歌》。

教学难点:

重音符号及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效果。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琴。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二、音乐知识:“上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

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三、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聆听《歌唱祖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三、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十三

“国歌”原本是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书上的一首歌曲,由于每周一要进行升旗仪式,每一位小朋友要唱国歌,这也是做为一个中国人必学的歌曲。因此要教会刚入一年的小朋友这首曲歌曲。

“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一首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歌曲铿锵有力,运用符点节奏和三连音,成功的表现了当时人民要站起来战场冲锋的豪情,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以下几点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上课。

1.采用听唱法,以听为主,唱为辅的方法。小学生还有完全接受系统的歌谱练习,因此在学这首歌曲的时候还是有点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同学们先认真的`听伴奏带,随后小声的跟着旋律哼唱,这样就很轻松的了解旋律的走向为学生歌曲打好铺垫。

2.采用歌词接龙的方法进行演唱。由于这个歌曲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因此在解决这个难点上,我会请小朋友找出会唱的乐句,然后拼凑出征收歌曲,请小朋友跟着伴奏一起唱,这样不仅学会歌曲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3.采用鼓的伴奏方法演唱。在学生能够完整演唱的时候,我会采用鼓伴奏的方式伴奏,这样能够帮助小朋友更好的进行演唱和打好节拍。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发现很多问题和不足的地方。

1.在小声哼唱的时候,小朋友容易走神,有的就不会去唱,不能够积极的调动他们兴趣。

2.歌词接龙的环节,发现有些乐句有点小朋友,一个也不会唱因此就会出现整首曲子不能完整去唱。

3.学生跟着鼓可能打好节拍,但是跟着音乐总是会忽快忽慢,节奏不稳定。小朋友在个别乐句的唱的不扎实,个别字还是会有错误。

这些都是我以后要注意的问题,在音乐教学方面要不停地探索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教会小朋友,才有更大的进步。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十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重音符号及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效果。

视听结合教学法。

多媒体、琴。

两课时。

师生问好歌。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

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如:

师生问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优秀国歌教学设计表范文(15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雄壮有力的声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了解国歌的全称是《义勇军进行曲》。

3、了解《国歌》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情感。

4能理解附点、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号等音乐符号的音乐表现作用,并将其用歌声恰当表现。

教学重难点:附点、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号等音乐符号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1、导入:考一考。

我们的国旗是什么?

我们的国歌是什么?

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国家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都会集结很多市民,他们都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欣赏《升国旗》视频。

2、唱一唱。

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唱唱《国歌》。

那么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曲作者是谁吗?

1)重音记号“”“中华民族”聂耳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用带和不带记号来进行演唱对比,体会歌词及重音作用。

运用重音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聂耳用意。

2)对比演唱,讲解“上行”知识。

学生唱“起来,起来,起来”的歌谱,并用手势表现旋律走向。

讲解上行知识。

为什么聂耳在这里运用上行手法?

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谈谈感受。

加上渐强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歌词的情感表达。

3)认识三连音。

找找“冒着敌人的炮火”中有什么节奏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

简介“三连音”

想想“三连音”在战场上像什么声音。

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聂耳不用其他节奏?用其他节奏代替三连音,比较后回答。

4)为什么最后“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一个进?

试试去掉一个进行不行。

5)完成了《国歌》的探秘活动,一起来完整演唱,看谁能表达出聂耳先生心中的想法。

拓展:

《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当我们的奥运健儿在体育赛场上努力拼搏获得冠军的时候,在庄严的国歌声在奥运赛场上响起。(欣赏管弦乐演奏的国歌)。

当香港、澳门重新回到母亲怀抱时,人们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国歌声在空中回荡。(欣赏军乐演奏的国歌)。

升国旗。

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在教室里一起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希望同学们嘹亮的歌声能够在教师上空激荡。

课结束了,被学生的歌声感染的心情异常激动,被学生精彩的发言和入情歌唱深深打动着,随手记下了一些心得体会:

1、谈话导入,营造轻松的体验氛围。

“万事开头难”,这节课的开始是随着几个小小的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

师:中国的国旗是什么?

生:五星红旗。

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这里有的同学说是中华人民红合国国歌,这里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但有的学生能回答出是义勇军进行曲)。

师: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国歌呢?

生:每周一早上升旗的时候;奥运会上,夺冠之后颁奖的时候、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候。

这样的场景不像是知识竞赛,更像是妈妈随口考验自己的孩子,轻松而自如,学生不会因为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而胆战心惊,宽松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师:你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是谁?

生:田汉,聂耳(看课本)。

师:那谁知道其中的故事?

这段对话不是为了考验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验性知识,运用对话的形式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效果好的多,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国歌》的距离,激发出学生学习《国歌》音乐的兴趣。

2、比较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体验。

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方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是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国歌》中有很多地方是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深厚的热情之情,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没有很多音乐知识,也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给没有对战争的切身体会。因此,运用“比较”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兴趣,又能轻松掌握音乐知识。

在体会重音记号在歌曲中时,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困惑怎么去和四年级的学生谈论音乐记号的意义和作用,如果仅仅是讲解知识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听得耐心,也无法真正感受音乐记号的作用。在这个探秘活动中就设计了对比演唱的环节,要求学生用有重音记号、无重音记号两种不同的演唱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真正感受歌词的含义和重音记号在其中的作用,比起由教师空洞讲解重音记号的意义和作用要有趣,有意义的多。更何况是由学生自己“探究秘密”而获得的成果呢?因为是自己探究的结果,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是啊!探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也不一定时科学研究。四年级的学生也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探究活动。

“上行”知识是本课的一个新知识点,假如有教师介绍,学生未必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奥妙,而放在歌曲中探密活动中,有学生通过唱唱歌谱、用手势边线旋律走向、想想为什么聂耳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等一系列活动,去体会到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听着学生一次次激情昂扬的演唱,看着他们挥动着的拳头,探们使用自己和聂耳的共鸣,表达着心中对侵略者的愤恨,表达着心中清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较演唱中学习了新知识,在体验活动中感受了作曲手法。

3、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习知识成为一种乐趣。

回顾本课的内容,为了避免活动的单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歌曲学习过程变成了“探秘活动”,让学生、听课教师耳目一新。通过讲故事、唱唱我心中的《国歌》、《国歌》探密系列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场景和探究活动中学习,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很好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为以后热爱音乐文化做好了准备。我根据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好奇心强、表现欲高等心理引入课堂,将学生经常参与的考一考、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等活动充分融会课堂中,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学生不仅兴致浓厚,,而且体验到音乐活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可以和它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曾强了学生学好音乐得信心,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歌曲音乐为中心,充分运用音乐本题(如旋律、节奏、音乐记号、风格等)的特点,通过情景创设,对比欣赏、旋律哼唱、何演唱比表演等手段,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歌曲训练有机的融合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在感受中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边沿,在比表演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审美愉悦,使音乐教学真正成为“为了学会音乐欣赏”的教育。

要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花样繁多,而踏踏实实地把握作品、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才能在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上出无限的精彩来。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工会活动方案参考(汇总13篇)

    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活动参与者的需求和利益,以确保活动的成功和参与度的提高。活动方案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的学科竞赛

    优质五年级语文孙子兵法读后感范文(18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或者文学作品之后,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文学形式。以下是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的摘录,每篇都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值得一读。

    热门参观宝钢心得体会总结(案例16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家著名的博物馆,展览内

    热门储备粮购销合同(汇总18篇)

    购销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供给相互联系的桥梁。了解了这些购销的最佳实践,相信你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供方:________________需方

    2023年体育教师教育心得(汇总18篇)

    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是汗水和努力,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与体育教师谈心》是

    精选副手的述职述廉报告大全(16篇)

    很多组织和机构都要求其成员写述廉报告,以展示个人在廉政方面的成就和努力。以下是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述廉报告实例,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优秀作文推荐!xxxx年

    热门律师讲座心得体会范文(20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的优点和劣势。这次实训经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总结和自省。

    最优退休人再就业签合同(汇总19篇)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起着保证权益和明确责任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是一些行业合同协议的样例,你可以参考它们来撰写自己的合同。呼和浩特乘务车间一名普通职工。自20__

    热门我发表了小学写事(案例20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在思想、观点、语言等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的文学创作,它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思考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实用这就是中国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在我们今后的人生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小编整理了一些富有感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中国的教育一直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