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兔子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紫衣梦狮子和兔子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狮子和兔子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着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并加以书写。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光凭着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 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重点学习“蹲”“疲”“怒”“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狮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阅读要求。

(1)选择轻声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长句子和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多读几遍。

(3)小组内分段轮流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2、检查识字情况。

3、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导认读,识记。

4、整体感知,齐读课文。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识记字音形义,练习书写

1、抽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扩词。

2、总结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认真观察字形,提出书写难点,教师做重点指导。群:左上方中间的“-”要伸到右侧去。怒,右上方是“又”,不要写成“口”。

4、教师范写,学生描摹。

5.生独立完成生字。

四、小结: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练习扩词。

2、听写本课生词。

一群 叮咬 筋疲力尽 恼羞成怒 讨厌 提醒 解决

3、出示文中带有生词的句子,练习流利地朗读。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懂课文,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一只凶猛的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1)生答:狮子受到红蚂蚁的叮。

(2)引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又疼又痒”。

(1)指名生反馈。

(2)引读课文第3自然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解狮子的表现。

a.“蹦着”:狮子蹦着是为了什么?(希望红蚂蚁从身上掉下来)

b.“翻滚着”:狮子为什么不停翻滚着?(希望压死红蚂蚁)

c.“筋疲力尽”:狮子为什么会筋疲力尽?(理解狮子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来解决问题,结果用尽气力也解决不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1)理解:“‘哧哧’地笑”指的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2)联系上下文,懂得:兔子在笑狮子遭到红蚂蚁的叮咬,只顾着发脾气与花力气,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4、引导:看到兔子在一旁发笑,狮子又是如何表现的?

(1)学生发言。

(2)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

(3)理解:“恼羞成怒”。

a.“恼”:狮子因什么而恼火?(甩不掉红蚂蚁而恼火)

b.“羞”:狮子为什么觉得羞愧?(拿红蚂蚁没办法而羞愧)

c.“怒”:狮子恼羞成怒时是怎么说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引导理解

a.“笑嘻嘻”——对于狮子的蛮横无理,兔子并不与他计较。

b.“如果红蚂蚁叮在我的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这是兔子在教给狮子赶走红蚂蚁的办法,帮助狮子解决问题。

c.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6、导读:那兔子说的这个办法管用吗?

(1)指导反馈。

(2)引读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立即”——立刻、马上。体会兔子所说的办法十分有效。

7、讨论:兔子这样做,是想让狮子明白什么呢?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说说:自己怎样理解兔子说的话。

8、小结:兔子这样做是为了让狮子明白,虽然他的力气很大,但遇到问题时,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还得认真动脑筋,想有效的办法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清楚。

三、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总结:是呀,一只凶猛威武的狮子虽然力大无比,可面对红蚂蚁的叮咬时,光凭着力气与发脾气,却奈何不了红蚂蚁,最后,还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办法就轻易地把红蚂蚁赶走了。看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光着急、害怕是不行的,而应该积极懂脑筋,想处既简单又好用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把这篇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狮子和兔子

狮子: 吼 蹦 翻滚——赶不走

兔子: 跳到水里去 ——立即冲走

(动脑筋——解决问题)

狮子和兔子教案篇二

《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版语文书第四册中的课文。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1、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课时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动物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

(1)出示狮子图片。你们觉得狮子是什么样的?

(2)出示兔子图片。你们觉得兔子是什么样的?

(整体感知狮子和兔子,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狮子和兔子》。

板书课题

3、你们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么?

1、师:有疑问就要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请同学们按照自读要求自学课文。

幻灯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2、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流利。老师,相信课本中的词语也一定难不倒你们。现在,课文中的词语,变成了一个个高高在上的苹果。谁愿意读准词语,把苹果摘下来。

生读词语

3、师:同学们的词语读得可真准啊!现在和同桌一起来学习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幻灯出示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2)生根据幻灯片上的提示,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复述。

(1)生反馈,老师幻灯出示语段。

(2)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3)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

生a:这是一只骄傲的狮子。

生a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能做一只骄傲的狮子,读一读么?

生b:这是一只得意洋洋的狮子。

师:你能读出它的得意洋洋么。

生b:有感情地朗读。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这样一只骄傲的、神气的狮子却遇到了麻烦。它遇到了什么麻烦?

(1)生反馈,老师幻灯出示语段。

(2)如果你身上一直有一群红蚂蚁爬来爬去,怎么也赶不走。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6、一群小小的蚂蚁却让狮子这么难受。狮子得赶紧想个好办法赶走蚂蚁。他用了哪些办法赶走蚂蚁?结果怎样呢?请大家默读3~7自然段,用三角形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1)学生反馈词。

(2)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你从狮子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3)狮子是用尽了力气,结果是累得——筋疲力尽。

(4)这么累,他赶走了蚂蚁么?(没有)狮子这时的心情该是怎样?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7.狮子累得筋疲力尽,兔子却在一旁笑。狮子看见兔子笑,有什么反应?——恼羞成怒。请同学们恼羞成怒地读一读狮子的话。

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们刚才读得感情特别好。那恼羞成怒是什么意思?

生反馈。

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狮子后来又是怎么赶走蚂蚁的呢?一句话提醒了狮子,他(引读第7自然段)

一句话提醒了狮子,他纵身跳进河里,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

(1)狮子用的这个办法好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立即)

(2)他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

指名读兔子的话。

5、对比读,体会

(1)再来看看狮子刚开始是怎么做的?引读。

(2)那后来呢?——引读第七自然段。

(1)生反馈

(2)师小结。

6、这也是兔子想让狮子明白的道理。

(1)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2)你们明白了兔子对狮子说的话么?

出示练习

1、师: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是你通过动脑筋解决的?

2、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二年级下册“动脑筋”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童话,通过浅显、有趣的故事告诉孩子:遇到问题不能只会费力气、发脾气,要学会动脑筋。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我把理解词语并掌握一些解词方法作为重点,把体会兔子说话注意对象、得体和运用“如果……就……”提醒他人,展开了教学,现反思如下: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文本解读,将《狮子和兔子》课文与凡夫的原文做比较,分析课文在语言形式方面的长短处。之后,我又阅读《女巫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塑造性格》,带着对童话全新角度的理解解读课文,懂得童话“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使孩子成长。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的身体里都住着一只狮子、一只兔子,分别代表了暴怒与冷静(智慧)我们不能一味批判狮子,而要接纳它,因为它就是我们的一部分,对孩子说更是如此。要让孩子明白:遇到麻烦,费力气、发脾气实属正常。在此前提,孩子们接纳了自我内心暴怒(暴躁)的那一部分,然后才去学习兔子,冷静的旁观者,实则是教孩子要懂得,遇到麻烦不能只会费力气发脾气,要解决麻烦,得像兔子一样“冷静地观察暴怒的自己”,这就是“动脑筋”的开始,也是从费力气发脾气向“动脑筋”转变的重要一步。最后,我又从课文的字词句方面进行了普通文本解读,进而确定了较为适宜的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的目标重点是字词句的学习。在《狮子和兔子》一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识字法、解词法等方法的教学。

在字方面,本课有同部首形声字“痒、疲、疼”,“蹲、蹦、跳”,“咬、叮、吼、哧、嘻”,学生对形声字有一定了解,有利于学习“认一个,带一串”的归类识字法。

本课在词方面,笔者预设“哧哧”、“纵身”、“立即”、“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词语学生需要理解(经收集问题单后梳理更加确定这一点),因此,我遵循“词在句中”的解词原则,将以上词语放在课文中去理解,通过找近义词理解“立即”,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纵身”,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筋疲力尽”、“恼羞成怒”,并在理解后提炼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解词方法。

在句方面,一来,笔者重视情境化朗读,引导学生投入狮子角色,反复朗读“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一段,学生读得入情入境,饶有狮子的威风和赶不跑蚂蚁的沮丧感;二来,笔者注重创设语言训练的语境,即同学间经常发生矛盾的场景,让学生运用“如果……就……”提醒他人,学会说话要注意对象,要得体,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了“如果……就……”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觉能力。”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通过理解词语来读好课文和结合画面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还让学生揣摩狮子和兔子的心理活动,让他们深入体会狮子遇到麻烦时的窘迫、暴怒,认识到像狮子一样遇到问题只会费力气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应该像兔子一样冷静思考,找出方法,才能解决问题。随着对角色心理活动体验的深入,孩子们对课文和主题的理解渐渐深入了。

本课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因课堂调控不当,导致拖堂;未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认识主题等等,今后,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避免在课堂上“信步闲庭”;如果再教本课,我也会尝试让孩子说说“你在遇到麻烦时更像狮子还是兔子?举例说说。”“学了本文,你觉得遇到麻烦应该如何处理”,当然,这会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语文就成思品课了。

狮子和兔子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与方法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通过读读、议议,了解狮子与兔子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1、正确识记生字,并加以书写。

2、理解重点词语:“筋疲力尽”“哧哧”“恼羞成怒”“笑嘻嘻”,并从中体会狮子和兔子的表现。

3、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引导学生用“认—想—写—用”的步骤与方法独立识字。重点启发学生说说“咬”“醒”“解”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练习,再检测。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概括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练习扩词。

痒、羞、疲、蹲、嘻、凭。.。.。.。

又疼又痒筋疲力尽蹲在恼羞成怒叮咬

笑嘻嘻凭着脾气讨厌提醒解决

2、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一只狮子(),他光凭()和(),没有解决问题,后来在()的帮助下,就很轻松地把红蚂蚁赶走了。

二、读懂课文,深究表现

教师导言:和同位分角色读读课文,说说文中这只狮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兔子呢?

1、谈狮子的,师主要引导学生探究以下重点:(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读出狮子骄傲的语气,感受狮子的力气大、脾气大)

(2)抓住重点词语:吼着、翻滚着、筋疲力尽来理解狮子的表现。

狮子会“吼”些什么?(诅咒红蚂蚁)

“蹦着”“翻滚着”是想干什么?(想把红蚂蚁给弄下来)

狮子为什么会“筋疲力尽”?(理解狮子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来解决问题,结果用尽力气也解决不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4)理解“恼羞成怒”的意思。读好狮子恼羞成怒时说话的语气。

“恼”:狮子为什么恼火?

“羞”:狮子为什么羞愧?

“怒”:狮子恼羞成怒时是怎么说的?

(1)组织讨论:兔子先是“哧哧”的笑,什么是“哧哧”地笑?兔子在笑什么?

(2)指名读第6自然段,引导理解“笑嘻嘻”,体会兔子并不计较狮子的蛮横无理,还在帮狮子。

(3)练习表演读第6自然段,体会兔子是在教给狮子赶走红蚂蚁的办法,帮助狮子解决问题。

狮子和兔子教案篇四

《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教材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1.读准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重点词:恼羞成怒、筋疲力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3.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2.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带大家到童话王国去认识两只小动物。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分别出示狮子、兔子图,贴上,板书题目,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初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讨厌提醒解决一群

咬他蹲在凭着脾气

笑嘻嘻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指名朗读。

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思考: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心情怎样?

过渡:面对自己遇到的麻烦,狮子是怎样对待的?

(三)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出示: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吼着:狮子会吼些什么?(诅咒红蚂蚁)

蹦着:狮子蹦着为什么?(希望红蚂蚁从身上掉下来)

翻滚着:为什么不停的翻滚着?(希望压死红蚂蚁)

3、狮子见小兔在笑,有什么反应?理解“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狮子恼什么?羞什么?怎么怒的?请生读狮子的话。

面对恼羞成怒的狮子,兔子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

狮子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吗?从哪儿看出的?(立即)狮子有没有费劲?

5、对比读,出示句子体会

四、读中感悟,总结教育。

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看兔子想告诉狮子什么?齐读。(板书:动脑筋)那么狮子明白了吗?他明白了什么?

2、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把狮子身上的红蚂蚁去掉?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狮子和兔子

赶不走笑

冲走了提醒

动脑筋

狮子和兔子教案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6个生字,并能正确说出汉之星编码。

3、运用汉之星理解重点词语:“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4、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6个生字,并能正确说出汉之星编码。

3、运用汉之星理解重点词语:“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教法:情境朗读法、交流讨论法

学法: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课前准备:课件、汉之星教学平台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动物王国认识两位新朋友,看看是谁?(出示狮子、兔子图)

板书课题(狮是左右结构,兔的最后一点不能忘)齐读课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8页,自己读一读。)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解决。

2、出示词语:(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相信课文中的词语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叮咬讨厌提醒解决脾气

笑嘻嘻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1)齐读

(2)游戏认读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谁能大声地读出这些词语,它就会变,谁先来?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老师为你们点赞。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词语会认了,那老师再来考考大家:

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师小结:这只狮子不仅力气大,脾气也很大(师板书)

看,他都不把谁放在眼里?(豹子、大象)

2、指导朗读:

(1)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看到一只骄傲的狮子。

(2)如果在读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和表情就更好了。(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随文识记“咬”字,理解词语“又疼又痒”。

3、指导朗读:

(1)你们什么时候感到过又疼又痒?(谁有过这样的经历?)

(2)红蚂蚁爬到狮子身上的每一个角落,咬得它浑身是包,狮子难受吗?

就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筋疲力尽”并运用。

1、红蚂蚁咬的狮子又疼又痒,狮子多想给它赶走呀!

提问:狮子用了什么办法赶走红蚂蚁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把描写狮子动作的词圈出来。

2、狮子刚才还在晒太阳呢,这会儿它立即从草丛中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大家想一想,它会对红蚂蚁吼些什么?(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狮子发了这么大的脾气,可见他这会儿被红蚂蚁咬得真是难受呀!(指名读)

(2)狮子多难受呀!多想把他赶走呀!(男生读)

(3)狮子被红蚂蚁咬得浑身都起包了。(女生读)

(4)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边读边带上动作。(全体起立)

4、狮子又是跳,又是吼,又是翻滚,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它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1)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运用汉之星查询功能查一查)

(2)你们什么时候感到过筋疲力尽?

(3)狮子浑身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4)谁还是一点力气也没有的`狮子?(指名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随文识记“讨、厌”,理解“恼羞成怒”。

1、狮子尽管力气大,脾气也很大,可是它最终把红蚂蚁赶走了吗?(板书:赶不走)

3、这只狮子已经被红蚂蚁咬的难受死了,听到这样的笑声,马上变得恼羞成怒。

(1)恼羞成怒是什么意思?(运用汉之星查询功能查一查)

4、指导朗读:

(1)狮子是怎样对兔子发怒的?(指名读)

(2)谁还是更发怒的狮子?(指名读)

(3)狮子多么愤怒呀!它把所有的气都撒在兔子身上。(男生读)

(4)狮子被红蚂蚁咬的又疼又痒,可是怎么也赶不走红蚂蚁,它心里烦恼极了,狮子恼羞成怒。(女生读)

5、红蚂蚁可真讨厌啊!这里还有一个词:讨厌,

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编码是什么?会组词吗?

6、这个词回到句子中我们再来读一读。

全体起立,带上动作表演

(五)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运用汉之星指导书写“醒、解、决”。

1、这时,兔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提醒他的?

2、同学们看这个提醒的“醒”字你会写吗?我们和汉之星老师一起写一写(书空笔顺)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师范写)会给它组词吗?(打开汉之星教学平台)

学生书写,把“醒”字写两遍。

3、兔子的办法管用吗?你从哪个词看出这个办法很管用?(立即)

4、这时,兔子在岸上说什么?他想让狮子明白什么?

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必须()。

5、同学们,我们想要写好字也要动脑筋。(出示:解决)

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哪个字你自己能掌握?结构、部首、编码是什么?

“解”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决”字的右边你是怎么认识的?

老师示范写“解”字,学生每个字书写两遍。

同学们真厉害,生字会写了,相信课文一定读得更好。

1、分角色朗读。

男生当狮子,女生当兔子,找一名学生读旁白。

2、请两名学生表演课文第5—8段。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很多生字,还懂得了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希望咱们班的孩子也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狮子和兔子

力气大

赶不走

脾气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