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翰墨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工具,为教学提供依据。以下是一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和学科需求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启发。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一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一课时。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

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二重读。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问题设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老师体味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这纯粹是因为你们读得好的原因吗?(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4通过比较阅读,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比较鉴赏:“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行行重行行》。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比较鉴赏: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明确:语言特色(清丽典雅)。

艺术风格(深婉细腻)。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一剪梅。

李清照。

赏:音韵美藕残簟秋花飘水流语言:清丽典雅。

意境美上寂寞生风格:深婉细腻。

兰舟闲愁。

盼下。

锦书眉头。

望上。

团圆心头。

相思。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二

教学目的:

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

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品味音韵美。

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二重读。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问题设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老师体味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这纯粹是因为你们读得好的原因吗?(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四、赏析意境美。

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4、通过比较阅读,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比较鉴赏:“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行行重行行》。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五、背诵全词,比较鉴赏李清照写愁的名句,小结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明确:语言特色(清丽典雅)。

艺术风格(深婉细腻)。

六、课堂训练。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七、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在歌手安雯的深情演绎中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阅读语文读本上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记梦》。

九、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三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剪梅》,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说教材:

一、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这首词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李清照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讲《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李清照,他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本词。

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

3、把握婉约词的意境及特点。

说教法。

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李清照积满苦涩忧怨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跟自己亲人分隔两地的经历,更不可能有过结婚后深切思念自己另一半的体会,如不引导,很难体会面对冷月凉席,深切思念自己的丈夫。但李清照又不同于苏轼辛弃疾,她倾向于写深闺体会的婉约词。

二、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情景交融的写法;更能领悟到李清照用词的精妙,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我安排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了点,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三、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婉约词,应读得语调低缓,情感深沉。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李清照的另外两首词为例比较不同,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说板书及作业。

一、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

二、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四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教学步骤: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

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二重读。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问题设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老师体味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这纯粹是因为你们读得好的原因吗?(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4通过比较阅读,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比较鉴赏:“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行行重行行》。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比较鉴赏: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明确:语言特色(清丽典雅)。

艺术风格(深婉细腻)。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七、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在歌手安雯的深情演绎中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阅读语文读本上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记梦》。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五

师:刚才听同学们唱歌,我想起了龚自珍的一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

学生们齐声:“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这位同学爱读书,了解到的知识较多,很好。

生轻轻地笑起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谢谢同学们!同学们给我掌声,说明大家对这首词也很有感觉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生:“愁”

师:对,是一个“愁”字下面就请大家齐读课文,体会一下女子的“愁”

生齐读。

师:同学们情感把握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看词的上片同学们来说一说上片有哪些景物?

生:红藕、玉簟、兰舟、云、大雁、月、楼。

师:这些景物当中,哪些是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师:你能说一下月这一意象的含义吗?可以举一些我们学过的诗词说。

生齐声回答:对丈夫的思念。

师:好,还有哪些你认为很有意蕴的意象?

生:大雁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李清照看到大雁,想到丈夫有没有寄信来呢?

师:好,“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句可以再挖掘一下,你觉得这位女子想说些什么?

生:你什么时候会寄信来呢?好希望你能托鸿雁给我寄一封信来。

师:好,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片。

生读。

师:词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生:秋天?

师:只是秋天吗?秋天是大季节,还有小时刻——。

生:晚上。

生:不对,应该是下午和晚上。

生:有一个水塘,水塘里长着一些莲花。

师:莲花怎么样?

生:快要败了。

师:好,更细致了,继续。

生:远处有一条小河,河上一条小船。

师:诶,很好很好,非常细致,还有了人物。

生:这个女子轻轻地起身,松解一下衣服,款款走上小船上抬头看见白云底下一群大雁飞过。

生:天色暗下去了,月亮出来了她回到自己的阁楼里,又独自站在楼上看月亮。

学生思考,在想怎么表达。

师:你能来说一说吗?感觉怎样就怎样说没关系,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觉得这两句很好。

师:怎么好?为什么好?

他思考着这句诗,很艰难地不知如何来表达,神态为难。

师:其实你心中有一种感觉,觉得它很好,只是现在还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不对?

生:(释然地笑了,点点头)是是。

师:(示意他坐下,对全班学生)跟这位同学相似的情况大家是不是也常会碰到?

学生大声说:是!

学生们轻松地笑了。

师:现在就这两句诗,有同学能说吗?好,你来。

师:好,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同学想说说吗?

师:她的理解与刚才那位同学的不一样,同学们说她的是不是也说得通?

生:是!(学生们显得很激动)。

师:对,对文本的阅读各有各的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我要表扬她要告诉大家的是后人说这是一句谶语,后来赵明诚得病身亡,夫妻二人真的应验了这句“花自飘零,水自流”

师:关于后面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同学能再来说一说吗?

生:这句表达了我思念你,你必然也同样思念我。

学生思考。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是的,把愁比喻成一江春水滚滚而流。

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愁也有了重量,小船都载不动了,形象可感。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生: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

生:使得情感生动形象可感,更易于产生共鸣。

师:好,下面就请大家再齐读这首词。

生读。

师:看得出大家很喜欢它,有没有同学愿意单独来为大家朗诵?

一个一个站起来读了,男生读得也很有韵味。

师:这首词谱成曲的歌名叫《月满西楼》,有同学会唱吗?

没有人会唱,他们于是要老师唱。

师:那我就勉为其难唱一唱吧。

学生们看着我,沉浸在低缓的韵律当中唱毕,他们又鼓起了掌声。

生: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同学们听到她把哪个字念错了?

生:“舴艋舟”的“舴”,应该是跟“责任”的“责”一样的读音。

生:是。

师:好,同学们,不要害怕发言,发言出错了你会得到纠错的机会。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六

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导入新课】。

“愁”,中国古代文人吟咏出脍炙人口的诗句;“愁”,中国文学史留下熠熠生辉的篇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李白的诗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是杜甫的诗句。豪放的苏轼吟过:“新月与愁烟,满江红。”婉约的秦观也唱过:“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似乎对“愁”更有兴趣,她以女性固有的丰富感情,以词人特有的才气,留下不少言愁之作,抒发情愁、家愁、国愁,如《点绛唇》《一剪梅》《念奴娇》《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等。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学”(以意逆志——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品读诗词,疏通词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玉簟秋罗裳谁寄锦书来。

2、解释下列词语。

玉簟:

锦书:

【诵读课文,感受诗情】。

先听范读,再齐读。

“探”(以意逆志——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品读诗歌,回答问题】。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再探”(知人论世——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开头七组叠字怎样书写感情的?联系所学过的古代诗文,说说叠字的修辞作用。

2.与《一剪梅》相比,两词的“愁”相同吗?原因呢?(知人论世)。

【本节小结】。

1、“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2、“以意逆志”要做到“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也就是说: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3、“知人论世”除了我们平常理解的“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外,更要注意“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认识到教学上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弥补这些不足。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七

鉴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授课时的感受,发觉自己在理论方面有所缺。学生配合很默契,这是课前没有想得的。

课堂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预想的,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最令我满意的还是教学思路十分清晰。

首先,整堂课都围绕着一个“愁”字展开,分析了《一剪梅》中的“愁”,并且比较了这两首词中不同的“愁”。其次,在分析“愁”时,指导学生赏析的方法,这种赏析的方法也是贯穿在整堂课的赏析过程中的。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总的来说,这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也得正视自己的不足:首先,朗读不充分。对任何文章的理解,朗读都十分重要,更何况是一首词。正式上课时,我却因为紧张,几处都忘了让学生朗读。

“寻寻觅觅”提到叠词的音乐美,却没让学生齐读感受一下,这很不当。还好学生极赋深情地朗读,帮我弥补了这一不足。其次,在给学生提示,降低问题难度方面还不能很好的处理。

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八

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诵读——点拨——探究。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出“词眼”。

明确:这首词的词眼是“愁”,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主要采用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两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写愁绪?

明确: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3、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并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愁绪的。

明确:红藕玉簟雁月花水。

1、“红藕香残玉簟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明确:“红藕香残”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分析“雁”与“月”两个意象。

明确:“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雁”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九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

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四、整体感知: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出“词眼”。

明确:这首词的词眼是“愁”,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主要采用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两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写愁绪?

明确: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3、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并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愁绪的。

明确:红藕玉簟雁月花水。

五、缘景明情:

1、“红藕香残玉簟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明确:“红藕香残”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分析“雁”与“月”两个意象。

明确:“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雁”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

词人身处西楼,因惦念丈夫行踪,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感慨雁字空回,锦书难托。感叹明月自满,人未团圆。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相思之情都萦绕于词人心头。(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十

李清照《一剪梅》是一首思念丈夫“别愁”的词,赵明诚出外求学后,她形单孤影,因想念丈夫,而写的一首抒情词。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李清照《一剪梅》的教学方案吧!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明确: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创有《漱玉词》。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三.写作背景介绍。

李清照自幼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感情十分细腻,对于花开花落,四季变化也很敏感。赵明诚在择妻时作了一个梦,梦中注定要有文词之妻,而李清照与赵明诚有是门当户对,并且志趣相投,于是,两个人的婚后生活十分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赵明诚在太学读书,一个月只有两次回家的机会。长期的独守空房,使李清照深感闺中的寂寞孤独,春去秋来,眼见时光如流水一般偷偷溜走,而自己只有孤独寂寞相伴,只能用词来排遣内心的忧愁。于是创作了本词。

四.内容赏析。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分析:首句写红色的荷花开始凋谢了,白色的竹席也有些凉了,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词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融入了一种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是一种融情于景的写法。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板书:融情于景)。

接着写她再次去划船的景象。这句的意思是: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绸制的丝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两句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看到的是无限春光美景,双栖的鸳鸯,烟柳画桥。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分析:前秦窦滔之妻苏若兰曾寄给她丈夫一首织锦回文诗,后来借锦书指代夫妻之间来往的书信。清照所盼望的自然是赵明诚的来信,遗憾的是一直等到了月满西楼,而此时雁自回时,却没有为她带来锦书,于是心中难免就会产生失落和伤感。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分析:“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两人分居异地,却有同一种相思。自己的闲愁自己有深切的体会,又设想对方的闲愁也不易排遣。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板书:青春易逝无人欣赏)。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十一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那么仅仅一首词是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第二阶段,播放朗诵视频《一剪梅》,同时逐句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自由发言,评价词句。第四阶段,拓展阅读,总结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二).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背投),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三).作品鉴赏:

1.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

提问: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十二

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

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淡淡的忧伤。

二、背诵这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赏析这首词。

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

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

四、扩展阅读。

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总结词风。

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总结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前两句)。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第三句)。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五、欣赏歌曲《声声慢》。

六、让学生背诵李清照的诗词。

七、总结本课。

提示学生李清照的诗词中有没有豪放风格的。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八、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十三

教学目的:

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播放歌曲《月满西楼》。

二、知人论世。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

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品味音韵美。

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二重读。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问题设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老师体味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这纯粹是因为你们读得好的原因吗?(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四、赏析意境美。

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4通过比较阅读,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比较鉴赏:“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行行重行行》。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五、背诵全词,比较鉴赏李清照写愁的名句,小结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比较鉴赏: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明确:语言特色(清丽典雅)。

艺术风格(深婉细腻)。

六、课堂训练。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七、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在歌手安雯的深情演绎中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阅读语文读本上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记梦》。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认识到教学上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弥补这些不足。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广泛阅读和学习文学底蕴、文化品位和自我对美的感受和发掘能力,是能否做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重要条件自身对文学的热爱和敏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自己,紧要任务是读书,并作为生活的习惯。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十四

《一剪梅》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这册主要内容是鉴赏诗歌和散文,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一剪梅》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在丈夫赵明诚外出时,自己独守空房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的真实写照。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情感的解读。

1、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3)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和mp3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意象意境感情。

1、新课导入:

(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2)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2、作者及作品介绍。

3、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

(2)听录音范读。

(3)提问学生朗读。

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4)齐读及整体感知。

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思考词的情感基调。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分析全诗。

(1)问题: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圆月、西楼、落花、流水;寂寞相思之愁。

(2)赏析意境美。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3)找出诗中直抒胸臆的句子。

明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但正表现了作者极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却令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

5、音乐欣赏:

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画面意境优美,音乐婉转动人,将课堂结束在师生情感共鸣的最高峰,余音绕梁,意味隽永。

此词上片写此人的独居生活,下片侧重抒情,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布置作业:课下将这首词改写为现代文。

语文教案一剪梅(优质15篇)篇十五

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

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教学步骤:

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淡淡的忧伤。

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

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

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总结词风。

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总结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前两句)。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第三句)。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提示学生李清照的诗词中有没有豪放风格的。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唱《一剪梅》和《声声慢》。

相关范文推荐

    住宿安全协议书(专业13篇)

    合同协议是指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一种约定,用于约束双方行为并保证权益的文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了确保学生在校住宿

    一年级日记去北京范文(16篇)

    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北京特色小吃和餐厅,欢迎大家品尝和体验。昨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

    何佳h青铜葵花读后感(模板13篇)

    写读后感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感悟,加深文章的内涵和感染力。阅读本书后,许多人都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下面是其中的一些,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

    小学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实用23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立意独到、内容丰富、语言精准、结构合理等特点。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评析和点评,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优秀作文的要点和特点。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江苏广

    个学生搭美丽的彩虹桥(专业18篇)

    优秀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优美的语言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来自各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它们展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神秘的城堡教案范文(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份文件。如果您正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以下范文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童话城堡》属于

    小孩子满月酒父亲讲话稿(汇总21篇)

    讲话稿应该注重听众的感受和需求,尽量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来传达信息。通过阅读范例讲话稿,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主题和场合下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浅水洼里的小鱼二年级语文教案(专业13篇)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并提前考虑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小编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课程的教案,供大家参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教材简析:今

    助理工程师年终工作报告(通用20篇)

    工作报告可以记录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工作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入公司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间,

    我需要自信(优质15篇)

    优秀作文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个性特点,能够抓住读者的神经,引发共鸣。在这里,小编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共鸣和启示。生活,犹如一杯香茗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