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

时间:2023-12-27 作者:曼珠

教学计划的设计应该结合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既要具备科学性又要具备可操作性。遵循教学计划的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重点,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一

1、使学生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明白连续借位的数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画线段图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确定大理的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估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指出画在哪儿合适。

(2)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要求条理清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线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3、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

517

-318

9

(4)接下来怎么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独立计算”作为思考的有力铺垫,现在又将问题抛在最关键的地方,将理解算理的难度降到最低,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的讲出算理----十位上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师板书).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检查自己的做法,有错误的改错。

12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借位的减法(板书课题),当然很多同学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自己就做对了,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本p23图)

1、看着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口答)

2、请同桌合作把其中的减法问题写下来,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抽取其中的减法问题,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连续借位减法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你一定能做对,不信就试试看吧!

594 643 610

-129 - 57 - 456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两题,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计算去独立思考,同时也给老师一定的时间去指导个别后进生。

检测b

1、细心完成下面竖式计算。

821 745 867

-248 -679 -568

a 、 68 b 、366 c 、64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难度逐渐加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第3题,渗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第4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二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三

1、熟练掌握累计30多个常用偏旁部首,能说出其名称、表示的大概意思,能写出偏旁部首和例字。

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能够根据偏旁部首猜猜字义。

生:敢。

师:部首们可聪明着呢,它们设置了许多的关卡,看看你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1、第一关:说出下列生字中的部首名称和表示的意思。要求每人依次说一个部首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读读字。(抽生汇报)(设计意图:部首与生字相结合,生字大多数为本学期认字表中及写字表中生字,既巩固了部首又复习了生字)。

师:你们好厉害啊!全都认识了。你还知道什么部首?

师:恭喜过关,继续闯关。有的部首宝宝们长得可像了,你们来。

2、第二关:火眼金睛辨一辨(生字中的部首有什么不同)(抽生说。

出部首的名称,再教读部首对应的生字)(设计意图:区别本学期所学的相似部首)。

5、做游戏还有些部首宝宝们也想换新衣,拿出你们的制作的卡片,在小组内拼拼字吧!(设计意图:巩固部首和字)。

小组汇报,师出示“讼”让生猜猜,拿出字典查查。引出捉迷藏。

6、第五关捉迷藏现在想和你们捉迷藏,你瞧,都跑到字典里去了,你能快速地在字典里面找出它们相对应的字吗?要求,分组查字(ppt出示用表格的方式出示要查的字览、舀、翔、醉,分组查字)(注:所选字为认字表中生字,部首是本册要求掌握的。设计意图:运用部首查字)生汇报。

师:孩子们,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忙,部首给你们的帮助可大了,如果你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部首猜一猜哦。

7、第六关想一想猜一猜(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根据部首猜字义猜读音)。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四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今后学习万以外多位数加减法以及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载体,其中的估算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另外,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必需数学,因此,学生务必切实的掌握好。

二知识结构。

三单元总体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p91-p93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p96-p97例3例4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四课时:估算p98例5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p99-p101练习二十。

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p102-p103练习二十一。

第七课时:有多重p104-p105实践活动。

五课时目标。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通过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

3.通过对主题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数学跟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用处。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较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借助习题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到数学的整洁美。

3.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环保意识。

估算。

1.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估算。

2.通过对各种估算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合理地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练习。

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笔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较迅速的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2.借助习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姿势教育。

3.结合习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应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估算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多重。

1.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进一步增强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感受物体的轻重。

2.通过对学生体重的记录,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六要点和建议。

p91主题图。

要点: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学生能正确解读信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1.留足时间让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2.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形成乘船的策略。教师板书学生的乘船策略。

p92情景图。

要点: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

建议1.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任何解决图上的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讲述自己的口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p93情景图。

要点:减法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口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2(3)班剩下的同学和2(4)班合起来,一只船能乘下吗?

p96情景图。

要点:正确的解读信息;如何进位;竖式的书写。

建议:1.学生可先口算,再独立尝试竖式计算。

p97情景图。

要点:如何退位;竖式的书写(对齐、工整、分开)。

3.教师讲解验算的方法。

p98情景图。

要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合理的策略。

建议:1.可安排猜一猜等导入活动。

2.学生明确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估算,再集体交流、讨论估算方法。

3.比较不同的方法形成认识:估算时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p102整理和复习。

要点:抓住重点进行复习;强调合理的估算策略。

建议1.安排看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2.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3.让学生举例子,且计算。

p104有多重。

要点:感受质量单位,渗透统计意识。

建议1.课前让学生收集、记录有关物体的质量数据。

2.教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3.分小组活动,讲清活动规则。如顺序,记录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五

一、教材内容: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122()。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31()。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903()74。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271+31271+903。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298()。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21918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4141574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457+293881+139。

文档为doc格式。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六

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仔细观察习惯,以及学会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进行小组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计算时,不能很好的进行退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订正了错误,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是以后教学中应注意重点培养的问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读写法和比较大小,掌握了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知识迁移解决多位数的加、减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加法(2课时)

减法(3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重点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

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2、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八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2、估算。

792+186587+412。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180360450340。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54+5=。

26+9=。

20+40=。

15+30=。

47+42=。

师:前面4个加法算式利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能够进行口算,那最后一个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47+42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客车马上就要来了,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大家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板书学生的汇报)。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过将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两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和;方法二中通过将两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而这些都是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联系前一个问题中的两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40+43=83。

(3)引导学生比较并总结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师:问题(2)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的十位上为什么是8而不是7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35+36=71(张)。

(2)36+38=74(张)。

(3)(答案不唯一)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41+42=83(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9+1=4040+43=83。

1.注重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都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然而要他们说出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不会表达。如35+34=?学生有的会说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确的表达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让学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应该说成是30。

2.注重知识梳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转换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小部分学生似乎对口算并不感兴趣,仍然使用笔算,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

最新文章在学校开展的以级为单位的达标课推优活动中,我讲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三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因此本节课适合采用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突破新知。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结如下:

1、在备课时,我在思考根据教材36页内容,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难度的是什么,从自身认知出发,我发现对于情境图的理解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情境图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案,在课本提供的数学信息中还有学生很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几个词语“湿地、哺乳类、爬行类、麋鹿”等,当我拿到课本吸引我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在想学生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心理好奇需求呢?于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决定把时间放置在10分钟左右,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完成对知识的求知欲。

2、由于是计算课,所以在定位学习方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学生的做为先,然后再在评价环节引领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对于课堂学习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出数学问题。活动二是以“啄木鸟”的角色来寻找大树(竖式)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候的注意事项。活动三是争当班级“计算小能手”。

本节课的优点是:

1、设计理念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课堂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评价用语不随意,能够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的进行表扬与建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由于教师的很多想法是突发奇想的,所以往往是只有想法却没有对这个想法的预设和生成情况的各种可能性的提前预案,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赶环节,走流程的情况发生。例如: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把自己想要提的问题以及可以提的问题书写在学习卡上,当时郝宇佳同学第一个汇报所提的问题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老师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所提问题很好,却用了不恰当的语言过渡了一下“好,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我们开看看人家所要让我们解决的问题”,等于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暂时搁置了,回想起来,觉得如果这样的处理的话“好,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我想这样会更恰当。

2、因为对很多预设的.处理不到位,没有关注到细节,所以导致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处有点脱节,连贯性不够强。

3、没有及时的板书课题,对于这一点,我是觉得本节课提出课题《不连续进位加法》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准备在第二课时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之后经过对比,让学生了解此类万以内数加法的特征。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共安排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习。

(二)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时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三)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一

1、使学生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明白连续借位的数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画线段图。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确定大理的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估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指出画在哪儿合适。

(2)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要求条理清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线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3、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517。

-318。

9

(4)接下来怎么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独立计算”作为思考的有力铺垫,现在又将问题抛在最关键的地方,将理解算理的难度降到最低,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的讲出算理----十位上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师板书).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检查自己的做法,有错误的改错。

12。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借位的减法(板书课题),当然很多同学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自己就做对了,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本p23图)。

1、看着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口答)。

2、请同桌合作把其中的减法问题写下来,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抽取其中的减法问题,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连续借位减法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你一定能做对,不信就试试看吧!

594643610。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两题,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计算去独立思考,同时也给老师一定的时间去指导个别后进生。

检测b。

1、细心完成下面竖式计算。

821745867。

a、68b、366c、64。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难度逐渐加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第3题,渗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课本25页第4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二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卡片及课件。

2、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35-8=63-4=26-7=。

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79-37=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4、判断对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要求:

2.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口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看,谁先上船了?(二(1)班和二(2)班)。

(2)怎样口算?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方法二:32+39=71(人),先算32+30=62,再算62+9=71。

现在船上坐了54人,看一看,船上还能不能再上乘客?按班级顺序,该哪个班上船了?

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1)二(3)班还能上几人?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指名汇报,并说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2)小精灵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二(3)班上了14人后,还剩下多少人?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主学习,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32-14=18(人)先算32-10=22,再算22-4=18.还可以怎样算?(用竖式计算)。

3.归纳小结,揭示课题.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两位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做一做.(教材第93页)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2.练习十九第1题.(课件出示)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五

一、教材内容: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122()。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31()。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903()74。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271+31271+903。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298()。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21918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4141574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457+293881+139。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六

主备人:张晓开复备人:课型:计算课时间9.11教学内容:10页11页例1例2及练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方法。

教学理念:例1例2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1.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可能有:

9、最后算60+9=69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小结:

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重点呈现: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

自主探究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注意个别指导。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三、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减法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教学反思。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语文记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模板18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学计划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和成绩,值得认真对待和重视。

    炸鸡产品工作计划(精选15篇)

    有一个良好的工作计划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和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漏洞。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工作计划书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

    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个人求职简历(通用19篇)

    个人简历是一个人在求职过程中向雇主展示个人背景、教育和工作经验的重要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简历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姓名:性别:女

    高中班长个人工作辞职报告(精选13篇)

    辞职报告是对公司和职位的一次充分思考和综合考量的体现。感谢大家的关注,以下是一些辞职报告的范文,供大家借鉴和阅读。尊敬的学校领导: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报告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简历(实用15篇)

    毕业生在学业、社交和个人成长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和收获,这些值得总结和反思。下面是一些名企招聘的官方网站信息,供毕业生参考和申请。工程造价应届毕业生简历、大学生还

    全国交通安全日教育活动方案范文(12篇)

    一份好的活动方案能够帮助我们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活动的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切实增强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防范涉

    学校学工处年度工作计划范例(通用18篇)

    学校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地方,它承载着无数的回忆和成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阳光体育场设施介绍,希望可以促进大家的体育锻炼。由于各级段都开设有五子棋和跳棋棋艺

    小学语文二年级春雨教学设计范文(21篇)

    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安排和控制。教学计划范文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鼓励教师实践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

    狮子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专业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指导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教学活动而编制的详细计划。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样本,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一、教材分析:。1

    项目专员专业简历范文(19篇)

    个人简历是与个人形象相结合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撰写和排版时要注重细节和美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系列个人简历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求职过程中带来一些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