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书香墨

优秀作文是展现作者才华和思维深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请大家参考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一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二

1、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2、政府之间的交往,看似有模有样有心有意,实际上大家都清楚,我们玩的是掩耳盗铃。

3、不幸的是,就像他们已经看到的,这种一厢情愿掩耳盗铃式的做法实在是没什么效果。

4、你认为这样掩耳盗铃,就能骗别人吗?

5、你太愚蠢了,不好再做掩耳盗铃的事情了。

6、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对我掩耳盗铃的我必须不会放过你的。

7、不好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8、网络上闹的沸沸扬扬的被自杀事件,使得当地的公安机关愚蠢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

9、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但是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10、网络上闹的沸沸扬扬的“被自杀”事件,使得当地的公安机关愚蠢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

11、做事情必须要诚恳,不好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

12、这两种阴谋论听起来像极了掩耳盗铃。

13、青蛙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大吼一声跳起,把虫子捉住了。

14、他光明正大,从不做掩耳盗铃的怪事。

15、做事情必须要诚恳,不好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

16、这样做犹如掩耳盗铃,除了自我欺骗自我外,还有什么用呢?

18、就是正因你上次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掩耳盗铃导致了你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19、对于自我价值的掩耳盗铃会将你引入邪路。

20、硬把错事合法化,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把戏,事实的真相,大家心头是雪亮的。

21、别以为自我聪明,能够掩饰所做的.坏事,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22、我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必须要诚恳,要踏实,不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23、你找藉口来掩饰贪污的事实,这种掩耳盗铃的技俩,早晚会被发现的。

24、硬把错事合法化,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把戏,事实的真相,大家心头是雪亮的。

25、别以为自我聪明,能够掩饰所做的坏事,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26、掩耳盗钟”之后变成“掩耳盗铃”,用来讽刺自作聪明,自我欺骗自我。

27、这件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实质上在掩耳盗铃。

28、掩耳盗铃只有在这儿是可能的,另外一边儿是不成能的。

29、如果不去发奋,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掩耳盗铃。

30、美国的债券收益率正在飞涨,而西方的央行尽管内部紧张气氛正在加剧,依然持续着掩耳盗铃的姿态。

31、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实事求是,不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32、不好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33、难道你不觉得你这样掩耳盗铃的听课是完全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吗?

34、这篇文章引用了“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题就更突出了。

35、硬要将违法的搜括说成是合法的借贷,岂不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36、这样做犹如掩耳盗铃,除了自我欺骗自我外,还有什么用呢?

37、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但是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38、掩耳盗铃只有在这儿是可能的,另外一边儿是不成能的。

39、她持续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搭不理屈词穷之势,插了队,并且买到了火车票,众人对她骂骂咧咧,她却毫不在乎。

40、掩耳盗铃是一种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愚昧的方法。

41、掩耳盗铃是一种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愚昧的方法。

42、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43、这两种阴谋论听起来像极了掩耳盗铃。

44、你这种愚蠢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45、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个性呢!

46、他们硬把汉奸合法化了,这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47、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

48、如果不去发奋,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掩耳盗铃。

49、一个人做了坏事,还编出一套理由来掩饰,(veryok)那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50、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三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四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二课时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五

我妈妈曾给我买过许多成语故事书,我也积累过许多成语故事,我觉得最有深意的是掩耳盗铃。

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小偷,他特别贪财,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认识他。有一次,他觉得自己家里快没钱了,就当天夜里到大街上转悠,想偷拿一些值钱的东西。他走到一家富人门口,发现门口有一个精致小巧的铃铛。他想:“要把这个铃铛偷走,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他想用手摘,可是刚一碰到铃铛就发出声音,于是他把自己的耳朵堵上,再去偷,这回他自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还没有偷到手就被大富户给抓起来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丑事,有一次我又想玩妈妈的手机了,但是妈妈不让我玩儿,于是我长出了一点小计谋。当天夜里,我把妈妈的手机偷来,上床把手机调到最大声音,然后用被子把自己给蒙起来,以为这样妈妈就听不见了,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果不其然,妈妈听见了……后面的`事,我都不忍心讲下去了。哎,我猜你们一定想起了那些惨不忍睹的场面,到这时想想还回味无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所有的事情是不行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六

1、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2、掩耳盗铃是一种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愚昧的方法。

3、难道你不觉得你这样掩耳盗铃的听课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吗?

4、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5、做事情一定要诚恳,不要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

6、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7、他光明正大,从不做掩耳盗铃的怪事。

8、就是因为你上次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掩耳盗铃导致了你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9、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10、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11、我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要踏实,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12、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对我掩耳盗铃的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13、我们在做学问上一定不能掩耳盗铃,要的是实事求是。

14、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

15、你太愚蠢了,不要再做掩耳盗铃的事情了。

16、这件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实质上在掩耳盗铃。

17、你这种愚蠢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法]演示法讲述法。

[学法]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八

1、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表演课文。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拓展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九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我通过让学生借助图画自读课文来理解,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然后再让学生演一演,通过表演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成语故事。并揭示寓意。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于寓意的理解也比较透。

《掩耳盗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而是以“演一演”为主线,把学生最感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以表演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一遍遍地读课文,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用“盗铃人被抓住了,你想对盗铃人说些什么?”一个问题,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象。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十

1.学会“掩、盗、偷、碰”四个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理解偷铃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能理解“掩耳盗铃”的寓意。

4.能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懂得人们做了坏事想使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骗自己的道理。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2.培养想象力和口头复述能力。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有所感受。

一课时

1.看故事表演,听范读,想:这个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揭题、释题、读题。

1.自由读课文,读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师归纳目标。

(1)盗铃人是怎么想的?对吗?为什么?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自由读,把他是怎样想、做的句子画出来。汇报。

2.同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你觉得他的想法对吗?讨论汇报。

4.看图发挥想象。

(1)盗铃人当时的表情、动作怎样?他会想些什么?

(2)课文怎样写的?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读。

1.过渡:盗铃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被发现,这时候你弄明白了什么?(指名小结)

2.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路人,看见他想伸手偷铃铛,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小组内说,师生合作演)

举一些事例说说实际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例子。(小组说——指名讲)

创设情境,师生合作演。

复述故事: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十一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一课时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身的耳朵去偷他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身的耳朵偷他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方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身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他人发现了:掩住自身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身听不见,他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身欺骗自身。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他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身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十二

2、你这种愚蠢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3、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4、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对我掩耳盗铃的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5、难道你不觉得你这样掩耳盗铃的听课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吗?

6、掩耳盗铃是一种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愚昧的方法。

7、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

8、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9、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10、做事情一定要诚恳,不要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

11、我们在做学问上一定不能掩耳盗铃,要的是实事求是。

12、我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要踏实,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13、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14、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15、你太愚蠢了,不要再做掩耳盗铃的事情了。

16、就是因为你上次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掩耳盗铃导致了你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17、这件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实质上在掩耳盗铃。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十三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好吃懒做,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晚上就出来活动,经常到别人家顺手牵羊,把别人的劳动果实给偷走。

街坊邻居看到他直摇头、直叹气,又都怕他,生怕被他惦记。大家远远看到他,就小声喊了起来:“张三又来了!快回家关门!”邻居们以前也都劝他学个手艺,可是他什么都不愿意学。

一天,他来到李员外的家门口。看到了门上挂着一个金黄的铃铛。上面的花纹精美巧妙,栩栩如生。看着看着,他仿佛身临其境又来到了酒馆,“小二!给我来二斤牛肉,再加两坛好酒!”他双眼发光,还搓着手,自言自语地说:“这个铃铛是我的,谁也别想拿走,嘿嘿!”

他躲在一旁观察,一个秀才模样的人来到了李员外家门前。他把铃铛一拍,“叮当!叮当!”便发出了响声。门开了,走出两个家丁,一个家丁身强体壮,一个家丁手里拿着木棍。那个秀才行礼后便说:“我来找李员外有些事情要商议。”两个家丁就让那个拜访的人进去了,门又被“咚”的一声关上了。他在一旁寻思:铃铛一碰就会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家丁就会出来,这我可得小心,千万别被抓住了。记得上次偷东西被别人抓住,把我打个半死。

回到家后,他绞尽脑汁想办法。哦,有了!他从被子里拽了一点棉花出来,往两个耳朵里一塞,拍了拍手,“听不到,听不到了!”开心极了。

他便去了李员外家口,纵身一跳,把铃铛给扯了下来。铃铛““叮当!叮当!”直响。“谁呀?”两个家丁开门出来了,发现张三手里正拿着铃铛。“小偷!居然偷我家的铃铛!”他们对着张三你一拳,我一脚地揍了起来。

“哎呀!别打脸!我明明把耳朵塞上了,你们怎么还能听见?”

“笨蛋!是你的耳朵听不到了,我们耳朵还能听的到呢!”

路上行人看了,叫道:“打得好,打得好,叫他再敢偷!”

“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张三被揍得哭爹喊娘。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寓言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自欺欺人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仿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内容,懂得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仿写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谁知道"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指名说。

师:通过读寓言故事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齐读。

新授:

过渡: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二、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词)指名读、齐读课文。

2、思考: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2)思考后同桌讨论:你认为掩耳盗铃的人聪明吗?为什么?指名发言。

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概括掩耳盗铃的行为,指名发言(自欺欺人、聪明反被聪明误)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愚蠢的语气。

(3)说话练习(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用"如果……就……"说一句话。

四、小结: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什么道理?指名发言。

五、拓展: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说。

师介绍: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作者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吕不韦,这部著作涉及政治、军事、教育、文艺、天文等,内容丰富,语言简练。

出示原文,师朗读并说明:古代的人写文章语言非常简练,我们读起来感觉不太明白,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今天同学们读的故事,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古文。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十五

近年干旱,处处饥荒,范家因家贫而迁离此地。

某一天,有个路人见他们家门口有一口铜钟,在寒风中孤独地矗立着。

路人想:“这口钟甚合我意,偷去卖了,也有几两银子的收入,发笔小财。”

于是,他蹑手蹑脚地靠近铜钟,近距离仔细打量了一番后,他蹲下身去,双手抱住铜钟,脸憋得通红,使劲地一提,忍不住叫声“起”。可那口钟却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力大无比的菩萨。路人可不甘心,他把身子再蹲下去一些,双手插进钟与地面的缝隙,死死地扣住铜钟的边缘,手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瞪着眼睛,咬紧牙关,从牙缝中挤出一个字,“走——!”。只见那铜钟动了一动,铜钟稍离开了地面一点,那路人就早已累趴在了地上。

路人心想:“这口钟还颇有些分量!要把它背回家就别想了。可我不甘心啊。不行,我今天非得把它弄回家去不可。”

路人的眼光扫到了角落里的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锤。“有了!”路人高兴地快要跳起来了,他黯淡的眼睛中顿时涌出了光芒。“用锤子,用锤子!”路人一边说,一边兴奋地搓着手,似乎找到了灵丹妙药一般。

他从角落里一把操起那把铁锤,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

“对,就这样把它敲碎了,用碎铜片换点碎银子也好的。”路人左手握着锤柄的末端,右手握着锤柄的上端,高高地抡起铁锤,刚要砸下去,突然停在了半空中。

“不对,万一钟声被邻居听见,岂不误事。不但捞不到好处,反而落下个小偷的恶名,那就不美了。”路人一边想,一边把铁锤放下来。“对,把耳朵塞住不就听不见了吗?哎呀,我太聪明了,这么复杂的问题,都给我想通了。”

只见他从口袋中拿出一团棉絮样的东西来,撕成两半,分别塞在了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一切就绪之后,路人往手心上响亮地吐了口唾沫,再次高高地抡起铁锤,毫不犹豫地朝着那口大钟狠狠地砸了下去。

只听“哐——”的一声,一个震天的声音从那口大钟里发出来,就像一个炸雷在铜钟旁炸响,并迅速扑向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路人可没有听见,仍旧起劲地敲着,“哐——哐——哐——”一边敲,还一边做着发财的美梦呢。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十六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岂能盗铃(模板17篇)篇十七

有了!我就装作过路人!这样,他们就会误以为小偷已经逃走了,嘿嘿,看我多聪明!

被抓了可就倒霉死了,这个“偷铃方法”还是我“亲自‘发明’”的,为了想这个方法,我可已经两天两夜没吃饭了!

突然,从大门里冷不丁的冒出一个人:“喂,你偷我家铃铛,我要报官!”

一听到这儿,我立马就想跑,可已经来不及了,那户人家一下子把我揪了进去,我的屁股着了一下地,确定能睡时,我便一下子进入梦乡。

第二天,那户人家带着我去了官府,你问我是怎么醒的?那户人家一下子泼我一盆冷水,还带冰。我就醒了。

在法庭上,我们都争论不休......

最后,我想出来一个“好主意”:买通官府。

我来到法官的身边,对他说了一些承诺的话。

法官一拍惊堂木:“来呀,把这个偷铃的押进大牢!因为他试图买通我!”

哦,这辈子真是倒霉!看来以后不能干偷偷摸摸的事了!

相关范文推荐

    我就是我的励志范文(15篇)

    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白费,即使没有立即收获,信念也会推动我们继续前行。通过阅读这些励志范文,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励志的力量和影响。对于我而言,真正的春天就在我的心里,那

    五年级看图废墟中的孩子(优秀19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要富有思想深度,还要表达方式独特,语言流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了上海

    游雪山五年级(优秀22篇)

    优秀作文充满了力量和灵感,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创造力。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在这次寒假期间,我经历了许许

    伟大的母亲河(热门19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在语言表达、内容思维和结构组织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的写作作品。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广州的风景初中(专业17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引发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写作的启示。你若阳光,照亮世间,

    学生三好学生主要的事迹材料(实用16篇)

    事迹材料是对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一种记录和见证,展现出人性的真挚和美好。以下是一些令人震撼的事迹材料,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无限潜能和奋斗的力量。xx,湖南工学院

    省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优秀15篇)

    事迹材料是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的重要文献。下面是一些精选的事迹材料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以阳光为话题感谢阳光(优秀19篇)

    作文创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对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黯蓝的夜,微凉的海

    生命中最美的遇见(模板22篇)

    优秀作文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突出、思想深刻、语言精炼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们是如何对待写作的,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粉笔的自述五年级(热门17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考方式。优秀作文描绘了作者深入思考的过程,展现出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它不仅具有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