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16篇(模板)

时间:2023-04-06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一

宝黛初见之时,贾宝玉第一次全貌登场。对于那大段描写其形貌的文字与点名其性格的两首《西江月》现暂且撇开不谈,只讲一下宝玉初见黛玉时的言行,便足以称得上真挚惊心。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这样的言行,怎能不惊心?书里的人惊了慌了,书外的人也惊了慌了。是情深?是痴狂?是宿命?是前缘?好像说什么都对,而说什么又都不对。贾宝玉此时的言行,体现了他的性情,应了一个“亲”字,应了一个“心”字,但更贵在一个“知”字。宝玉,他是知黛玉的,从一开始两人便投了性情。

宝玉说过,“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那么,就以《大学》为解,方不虚诞。

《大学》开篇有这样的句子:“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又有“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以依愚见,这种“知”,应是“格物致知”。郑注有云:“格,来也。物,事也。”直白连在一起,居然是“来事”二字。如今说“会来事”,有褒义上的“聪明”之意。

这种解释自然不合儒家正言。但愚以为古人的认知关涉的是天人关系。格物也相应的是因其天赋异禀所引致。其中性智的天分是最主要的。故所谓“格物”之“格”有“感通”一解。某种天赋的对万物的体悟冥会,能够推出种种对人生世界的认知。简单点讲,一种天生的聪明,加上一点努力和用功,就能通晓世界了。所以打从一开始,真正懂黛玉的只有宝玉一个,因为他“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双方都要聪明,如天圆地方缺一不可,这个知是相知,彼此了解。两个聪明人在一起惺惺相惜,互为知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聪明才能了解,了解才能意诚。这“诚”可解为情真意切。意诚而后心正。彼此真心相对,爱才能得以升华,而不搀杂俗世的功利。从初见开始,贾宝玉就对“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深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所以他的惊人言语,也就令人在愕然之后,更有会心一笑。

相对贾宝玉那样大幅的外貌描写,林黛玉在初见时的形容面貌描写甚少,但却最为适宜。这等简略笔墨,方衬这“情情”的佳人。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以上是甲戌本的描写,仅寥寥几笔,就点出了黛玉的几点特别:眉眼心病。但查阅影印古本的话,会发现当时曹雪芹定下的只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却没有后面这一句“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愚以为后一句补得不妥。请不要小看这双眉眼,正是这双眉眼总览贾府,又是这双眉眼还泪几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上面两句要看出前世的绛珠风韵,也要看出今生的善感多愁。不同“言”,则不同“意”。总是有所欠缺。

所幸后来看到了周汝昌先生的文章,《为了林黛玉的眉和眼》。周先生说过,《石头记》十来个抄本的异文之多,之“麻烦”,是一般人断乎难以想像的,仅仅是“描写”林黛玉的眉、眼的这两句话,就有七种不同的“文本”。但1984年隆冬,周先生受国家古籍整理小组负责人李一氓的重托,亲赴列宁格勒去验看列宁格勒的古钞本,终于发现了至今为止最合适的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周先生又惊又喜。

周先生又惊又喜,读者们也是惊喜交加。“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正应前因后果。再说黛玉的“心”与“病”。黛玉是病由心生。她现世情真意切,情宝玉之情;宿命报恩天定,还绛珠以泪。她也曾经说过:“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可是既然宝黛相见了,命运的齿轮也开始转动,由不得她不病。

很多人讨厌黛玉的小心眼儿,曹雪芹也借着湘云之口批评过她。“你那花言巧语别望着我说。我原不及你林妹妹,别人说她,拿她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她,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她,使不得!……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但就算是黛玉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人,她仍然是重要的。一个敢于去爱,并把爱情作为生命的女孩子,一个有着过人才学和自尊心,却寄人篱下的女孩子,因为有着一份难得的真性情,就算刻薄于言捻酸于行,削了气量减了心胸,再怎么不随意平和,仍然曾经赏钱给婆子们买酒吃,教过香菱学诗,和宝钗细语在秋雨夕,与湘云密谈在凹晶馆……黛玉毕竟是美好的,单凭她那颗定为宝玉无双知己的真心,她也是值得宝玉去爱,值得我们去爱的呀。

此次初见,宝玉癫狂摔玉,满堂皆惊。但真正惜玉的,是林黛玉。她的心太真了,真到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袭人劝解后想给她看看那玉,她又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蒙府本》有侧批道:“他天生带来的美玉,他自己不爱惜,遇知己替他爱惜,——连我看书的人,也着实心疼不了,不觉被人一哭,以谢作者!”宝玉自己的东西自己不心疼,反倒要旁人替他担惊抹泪,即便是书外看客,也为黛玉的心疼而心疼了。连起前因后果,怎不肝肠寸断!如此的眉眼心病,即便有缺陷,依然是生动的,是可爱的,是从第一眼开始,便注定了是宝玉知己的。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于石边高谈快论。石头听他们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动了凡心,便央僧道施展幻术,化为通灵美玉,夹带于一干情鬼之中,投至茫茫红尘之内。因为顽石随同神瑛下凡,所以便原原本本的记下了这一风流孽债。神瑛侍者和通灵美玉,虽然一个有前缘,一个凭机遇,却都成为了绛珠还泪一事的当事人。绛珠还泪,一落凡间,便生成了木石之缘。

确实是木石之缘。通灵美玉并非玉,神瑛侍者也是石。“瑛”是像玉的美石,有玉的光彩但并不是玉。在绛珠还泪的尘世,没有什么金玉之缘亲许钦定,唯有草木之情似玉天成。与绛珠仙草有缘的是神瑛侍者,但木石之缘的对象,愚以为既是贾宝玉,也是通灵玉。当然这样讲“木石之缘”便不只是爱情,更多了份怜惜。通灵美玉从初见开始通灵。“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玉发了痴狂病摔了通灵美玉,如同抗拒着那即将到来的命运。那一摔,叩开了命运之门,正是通灵的开始。由此,通灵宝玉开始记录下前缘所定的情债,自己也在冥冥之中卷入了这场情债。黛玉怜惜着贾宝玉,因此也怜惜了通灵玉。所以自通灵开始,备受黛玉怜惜的石就“合二为一”一般的真正难分难离了;自通灵开始,曹雪芹的笔墨就饱蘸心血的真正大笔而书了。

在书外,这草木之情的创作者是曹雪芹;在书内,这草木之情的记录者是通灵玉。愚以为,贾宝玉身上有曹雪芹的影子,通灵美玉也是曹雪芹的化身。是他定下了这宿命,也是他通灵来记录这故事。曹雪芹是个哲学家,且是个“二元论”者。如湘云教翠缕二人讨论所讲的,连一个树叶儿也分阴阳。可是,湘云教诲翠缕,不时有一个阴,又有一个阳;是阴尽了化为阳,阳尽了化为阴。这不是“二元”,又是“一元”了。难怪翠缕抗议:“可糊涂死人了!”“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理为阴阳之道,特重阴而轻阳,与古今先贤大大相违。他又极讲究对称学,“相反相成”,注大智慧于书中。故有宝玉,便有黛玉。一个本质非玉,所带之物也为顽石,另一个草木之身,却韧胜金缕质比圭璋。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从初见开始,便相知相怜了。

既然黛玉怜惜着贾宝玉也怜惜了通灵玉,故愚以为,这怜惜在书内是草木怜石,在书外是雪芹自怜。不但贾宝玉有曹雪情芹的影子通灵美玉是曹雪芹的化身,林黛玉也是曹雪芹的一部分。她是与曹同泣之人,是“一把辛酸泪”的代表,是有相同“泪尽而亡”命运之人。林黛玉有矛盾的个性,既生性孤傲又率直天真,是不合时宜的没落文人气质。可再怎么孤傲不群也免不了受俗务牵连。一次鸳鸯事件以被林请走为名支开平儿,一次宝钗扑蝶借林防小红疑心。出淤泥而不染,不宜难乎!白玉也微瑕,也蒙尘,一如雪芹命运。

情债的宿命是宝黛的,通灵的功效是顽石的,执笔的灵秀是雪芹的,书内书外息息相关命运相连,自从宝黛相遇,这八十回残稿的《红楼梦》便才真是通灵了。它联系起了不同时空多少人物,以不朽的文学魅力吸引了多少爱好者,这便是最惊人的通灵之力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定不能预料后世何如。但无论坎坷离合,宝黛也不悔不忏,仍以至情厚意达诚申信。对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来说,更是如此。从翻开此书第一页开始,便不离不弃,由始至终的热爱下去。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二

阅读《红楼梦》的时候,我很喜欢研究林黛玉这个人物。多愁善感使得她极具才华,放在现代,她将是卓越的文艺工作者。但仔细品品她的言行,她有很多思维的认知错误,使得她产生了错误想法,陷入在受害者心态中不能自拔,委屈、小心眼、闷闷不乐、忧郁,生活怎么能快乐呢?

我以下面“送宫花”事件为案例分析林黛玉的几种典型认知错误。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薛姨妈有12支宫花,好心好意送给几位姑娘。王夫人劝她都留给她女儿宝钗,薛姨妈自知宝钗不喜爱花儿粉儿,请周瑞家的送给其他姑娘,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各两支,凤姐四支。周瑞家的因为顺路,先送给了迎春探春,收到后两人停止了下棋,表示感谢;惜春和尼姑在玩,开了玩笑也请丫鬟收下宫花。之后给了平儿四支转交凤姐,最后去给黛玉送了宫花。黛玉有那么多选择, “谢谢薛姨妈惦记”“谢谢您送花过来”……黛玉偏偏说了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其一,黛玉在并不知道事实的情况下添加了自己的故事:别人把不要的东西给自己。这犯了典型的“读心术(mind-reading)”错误。她忿忿不平,却没有和周瑞的家确认下事实,“是因为别人挑剩下的花才给我吗?”而周瑞家的也许会说,“这些花都是相似的,没分别,先送给了顺路的人。如果你这么介意,以后就第一个送给你。”从而转变林黛玉看问题的视角。但林黛玉偏偏自己认定了一个自己版本的事实,不沟通,生闷气,她能开心吗?

其二,黛玉认为有了好东西,她就应该首先得到它,这犯了“应该”句式(shouldy)的错误。为什么林黛玉就一定要第一个得到花儿呢?为什么不是宝钗,三春姑娘?只要别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期待做事情,她就先生气。可是每个人都拥有自由意志,别人为什么要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呢?林黛玉怀有一种对于“公平”的执着,只要认为是不公平就生气。如果怀着同样的心态,惜春、平儿也要嚷嚷,“为什么这花不先给我?”。宝钗也可以嚷嚷,“为什么没有问我,就不给我留花?”。薛姨妈也可以很委屈,她的一片心意被黛玉误解,她还有理由生气呢,以后有花还会送给黛玉吗?

其三,林黛玉过度关注了消极信息,犯了“心里过滤(filtering)”的错误。在一件事情中她只挑负面的细节,却忽视了积极的一面。一共12支花,分给了5个人,那么很多姑娘都没有得到花,她是那个得到的人,却在挑剔,她是最后一个得到的。换一种心态,她可以想,“薛姨妈没有把花儿留给自家女儿和其他姑娘,却留给了我,我真是得感谢她。”如果是个盲目乐观的人,“我一定是最幸运的人,最好的花儿才会被保留到最后给我。”有时候,何妨一点儿盲目的积极呢?

其四,书中未明确提及,但林黛玉也很有可能犯的错误,是“贴标签(labeling)”。她可能会认为薛姨妈或者周瑞家的“看人下菜碟”,产生怨言,却忘记了她们大部分时候都很友好。在生活中,“窝囊废”“蠢货”等等对人贴标签的做法只能推远人和人的距离,引发人和人之间的恶战。如果林黛玉能够分清楚“人的行为”和“人的本质”,她也可以想,“这次的花即使最后给了我,就算这是我生气的行为,但也只是这一次,完全不妨碍她们平素对我不错的。”

这几种认知错误是导致人生气、忿恨、抱怨的几种典型想法。大家会笑黛玉刻薄,却不一定意识到这些认知错误和自身的关系。其实只要留心,这些认知错误在生活中,电视剧剧情中随处可见。

在日常生活中,与爱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等等人际关系中,你是否有给任何人“贴标签”,只因为偶发的行为,就将对对方的判断提升至人格层面?

是否只关注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常常念叨,却忽视了大部分时候他们都还不错?

是否认为他们应该像自己所设定的规则一样行事,如果他们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生气愤怒?

是否没有搞清楚事实,不了解真相也不沟通就对他人下判断?

……

如果你曾经做过上述的行为,就无需笑话黛玉,在某种程度上,你也犯了林黛玉的认知错误。

如果黛玉能够辨析出自己想法中的认知错误,她应该会成为另外一个人。而如果能够识别我们想法中这些不符合现实的部分,扭转认知错误,我们也会减少情绪波动,更少生气,生活更加愉悦。

为什么林妹妹有这些认知错误呢?可能因为自身患病,疾病本身的疼痛令她不能愉快。而由于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人的想法,故而产生出种种错误的念想;或者由于基因的缘故,她本身比其他人更容易不开心;又或者她自幼丧母,父亲大概忙于公务,疏忽了对她情绪上的照顾,而她的老师也没有关照到她的情绪问题……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林妹妹似的行为或话语,我们首先可能会本能不愉快,但接下来应当认识到,这都是认知错误在作怪,林妹妹需要的是一次思维范式转变。无论为什么产生了认知错误,我们都需要看到,我们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去转变自己的思维范式,改变认知错误,或者帮助我们最珍视的那些人看到他们的思维错误,愉快生活。

当然了,也许有些人就是得保留着这些扭曲和极端才能够创造美,为全人类做贡献,那就任由他去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三

因为剧情转变得太快,所以几乎一口气读完了后40回。看到林妹妹焚稿断痴情的时候,在我心目中的红楼梦已经完结了。那时候宝玉和宝钗阴差阳错地拜堂成亲,在贾母和王熙凤为代表的传统封建礼教的一干人等的安排和指引下,把三个人的性命和人生就扭曲地葬送了。

我时常在想,如果宝玉和林妹妹最后成亲了,那结局是不是会好许多。

但他们明明是青艮峰下的一颗石头和一株草,林妹妹还完眼泪便应该走了,这是前世的情缘,又如何能够改变呢?

而最后宝玉和贾兰一起考取功名,一举成名考取了第七名,却已经跟赤脚和尚出家而去。把我为林妹妹的忿忿不平全部消灭,却为宝钗而感到委屈。

在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中便提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曹雪芹第一次将二人的命运联系杂一起。“玉带林中挂”预示了林黛玉孑然一生,孤单飘零;“金簪雪里埋”注定了薛宝钗一辈子葬送在封建社会中,不得其所。一代人,三缕魂,纠缠解不得,宿命人奈何?

一本书看完下来,其实重点不在于黛玉宝玉宝钗三个人的结局如何,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如何。反倒是每个人角色中,我们都可以在他们所说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人性的多样化。贾母的慈悲与透彻,王夫人邢夫人一等被儒家和封建礼教浸泡出来的女性的卑微和扭曲,贾琏家珍贾蓉一等大家族子弟的世俗和无度,周瑞家王善保家等佣人的势利和多疑,每个人物都在这个时代的大熔炉下被锻造出不同的样子,每个人都几乎都是身不由己,由出身、家庭环境、机遇锻造成或善或恶的模样,多少人挣扎无果,唯有一死明志,多少人屈服其中,却犹如行尸走肉。但在同一个人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大抵是没有好人坏人,只有真人。

每个人看红楼梦都会有着自己的见解,我在书中看不到对命运的抗争,只看到命运的捉弄,我看不到人的主动性,只看到被消磨的纯真。读后感于我而言,红楼梦像是一本讲佛法的书,书中出家人不在少数,红尘不是看破的,而是在历经劫难之后发现红尘本来就残缺不堪。我阅读期间,曾有一些烦恼和困惑,如果用上辈子所欠的情缘来解释,便可以释怀一些。

李诞最近很红,他也是一个喜欢佛学的人,我看了一半他的《宇宙超度指南》,感觉他的point我都get到了。很多人觉得“人间不值得”是一句特别悲观的话,认为秉持“人间走一遭”的观念的人是彻底的消极主义者,其实不然,这是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四

贾宝玉终于又上学了!荣国府里,贾母、王夫人并众姐妹们是一番高兴,以为宝玉这下必定勤学苦练,学业长进,功名指日可待。

且慢高兴!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先前宝玉是那样的厌恶读书。记得吗,不久前,在宁国府里,宝玉倦怠,欲睡中觉时,侄媳“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原来这些字画都是劝人勤学苦读,学会处事做人的。

曾几何时,一向对读书深恶痛疾的宝玉,现在忽然要“速速作成”上学之事。他对秦钟说:“咱们回来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并说:“你今日回家就禀明令尊,我回去再禀明祖母,再无不速成之理。”缠着贾母,急切地要让秦钟陪他去学塾读书。

是什么原因呢?

小说第七回,写贾宝玉和秦钟相见:

那宝玉只一见了秦钟的人品,心中便如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早得与他交接,也不枉生了一世……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结,可知‘贫瘘’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

这是一般的朋友相见吗?这简直可以和贾宝玉、林黛玉相见媲美。

原来,急切要上学只是个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为情爱入学,为风流读书才是真。

且看他们在学堂的表现:

“自秦、宝二人来了,都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因他二人更加亲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由此可见,宝玉和秦钟在学堂的相处,“同来同往,同坐同起,愈加亲密”,关系非同寻常,学童们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再往下看:“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更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亦不知是那一房的亲眷,亦未考真名姓,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他两个外号,一号‘香怜’,一号‘玉爱’……如今宝、秦二人一来,见了他两个,也不免绻缱羡慕……香、玉二人心中,也一般的留情与宝、秦。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不意偏又有几个滑贼看出形景来,都背后挤眉弄眼,或咳嗽扬声。这也非止一日。”

接下去故事的发展是:秦钟香怜恋风流,同学金荣起疑心。流言四起惹口角,群童争斗闹学堂,以至于砚瓦书匣齐飞,门闩马鞭共舞,搞得一片狼藉。

作者写得真精彩!

写得最精彩之处,我以为要数作者对那批看热闹的小观众的描述:

“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间鼎沸起来。”

几个“也有”,把这群小顽童又胆小又要“看火烧望兴”(“兴”,俗语,即“烧得旺”之意)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有个物理定律叫“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人们根据这个定律,发明了时速甚至可以高达四百多公里的磁悬浮列车。我一向以为这大致也符合人类的性取向,但这个定律到这里怎么就不灵了呢?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五

与多数中国小说一样,《红楼梦》中也有第三方,又与多数小说不同,《红楼梦》中的第三方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多事。故,在我以前读红楼的时候,经常会忽略第三方的存在,而再次翻开《红楼梦》第一回,却觉得不仅存在着第三方,且第三方不是一个视角,而是好几个。

首先,女娲补天剩余石,即宝玉颈中所挂的通灵宝玉,是整个故事的记述者,通篇《红楼梦》都是顽石回到青埂峰下,情僧路过看到,并抄录下来的。这块通灵宝玉是宝玉落草时带来并在以后被挂在颈中的,那么以它的视角所描写的,应该为宝玉所看到所经历到的故事。想来脂砚斋的批语在后文常向石兄发问,开始时觉得荒唐有趣,仔细想想,却极为正常。

其次,一僧一道为积功德,在警幻案前挂了号,要去超度几个冤鬼。一僧一道能力有限,自己也说自己只能去度脱几个,故,没有在每个角色的故事中出现。但是后文中,有几个重要人物的结局,却与他们分不开关系。

再次,警幻仙姑作为司掌人间风月情事的“神仙姐姐”,连绛珠还泪都是由于她一问而引起的,再加上她的几个司中写着古今女子无法摆脱的结局,可见这个冷静的第三方虽极少参与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最后,第一回云“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由此可见,不论本书的原作者是否为曹公,曹公作为增删者,是不同于前面的情僧、吴玉峰、东鲁孔梅溪三个传抄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与他进行过增删。增了什么,删了什么,我们没有对比,不得而知,然而在程本《红楼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其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

悔又无益,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 之时,饫甘

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

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

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

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

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

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后红学家认为这段话是脂砚斋的记录,故把其放在了脂批中。不管怎样,在书中,这段话都是作者自云的,再想曹雪芹将这部书题曰《金陵十二钗》,那么这十二钗的女子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倒有可能是曹公亲身经历的事情改编而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常有人说《红楼梦》中的很多事情与曹雪芹家的事情暗合吧。因为曹雪芹本身也就是一个第三方嘛。

细想起来,在一部小说中出现五个第三方视角而不让人觉得混乱及喧宾夺主,《红楼梦》在文学上的造诣颇深。以前读小说,最讨厌有一个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第三方,时不时站出来对书中的人物或褒扬或批判,又或者对读者指手画脚一番,而《红楼梦》因为将第三方设计成了五个,每个第三方都以自己的视角看故事,不再是全知全能指手画脚的,读起来混自天成,实值得学习。

第一回中,僧与度脱香菱而甄士隐不舍,到后来甄士隐自己被道士所度,完成了以僧道眼中所看的第一个故事,而贾雨村这个角色则是曹公自己说的“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的,以此为女子做传。带着这样的“任务”,贾雨村一出场,便认为自己遇到了风尘知己。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六

多年前读过红楼梦,可惜那时少年心性,此书又博大精深。我没耐心读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书里细致而繁琐的描写不逊色京剧里的老生开始唱“啊”字,一个字唱几分钟,直让你瞌睡。尽管都是国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当我重拾红楼这块“石头”硬啃,竟然别有一翻味道,越嚼越香,早晚不舍。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作品——《红楼梦》诞生了。《红楼梦》主要是围绕贾宝玉和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展开情节,同时描写了封建时代贵族生活的腐败和颓废,还包括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并且反映了作品产生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介绍了服装、饮食、医药、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学者对其所体现的主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主要因为这部小说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家宫闱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红楼梦》的艺术世界也达到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作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它既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缩影,也是当时社会整个精神文化的缩影。它也成功地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并且善于精确传神地把握人物的语言。

在《红楼梦》中,除去著名的金陵十二钗之外,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这众多的人物个性鲜明、生机勃勃,囊括了形形色色的世间人物形象,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塑造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作品中那一篇篇诗词文章,语言精致,意境优美,同样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林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

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红楼梦》这部经典巨著具有永恒的魅力,亦如王蒙所说:“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虽然作者都是写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但红楼梦内涵精深,即是从这种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万物人为灵长,有情有爱才不枉为人,而爱情更是让人愿生死相随的强烈感受。宝玉生在百花中独爱一枝,那枝已逝何来相恋。“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究竟是物是人非梦一场,万境归空。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七

明清小说,流芳百世。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描写世态炎凉最突出的当属《红楼梦》,《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书。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金钗”非常出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温柔大方、贾元春的高贵、王熙凤的泼辣……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变得多愁善感,对《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字似乎都变成了一幅幅图画,令我心旷神怡。

最令我难忘的,应是“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林黛玉是一个娇柔多姑娘,她纤细的身材在花丛中清扫桃花,收集到一个囊袋里,然后埋在地下。这时宝玉出现了,两人戏看《西厢记》、戏谈《西厢记》,以崔莺莺、张生互喻。人物形象的刻画惟妙惟肖,真是精彩至极。而“宝钗扑蝶”却更有一番风味。宝钗拿了一个扇子,轻轻扑着蝴蝶,可那时玉蝶却如同一对蟋蟀,似乎一闪一闪地跳着往前跑。宝钗那妩媚的身姿一跳一跳地远去,灵巧、可爱。此时的宝钗,没有平时的庄重,一点也不比黛玉逊色。

读了《红楼梦》全书,我也哭了好几回,这里面悲伤的情境太多了。黛玉在宝玉成亲热闹的时候,一个人孤单地走了,那情景该是多么的悲伤。没有任何人陪伴着,就走了……

最后,贾府与王、史、薛这四家都收监的收监、抄家的抄家,也应了前文“护官符”中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实,《红楼梦》中蕴含着许多道理。不能强求的事,千万不要勉强。不能去做坏事,做了一件错事就要弥补,不能隐瞒,那样只会一错再错,满局全输了。做人也要随和一点,如果不给人留面子,就处处碰壁,倒霉的只有自己。

《红楼梦》,你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记住了,你的“木石良缘,金玉良缘”我也记住了,你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更是记住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八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千

起初,对《红楼梦》,只有“情”一字之评,哭哭啼啼的黛玉,为落花而泣,然后有葬花之事。每每看见宝玉与宝钗二人时,便浑身犹如猫抓一般,又难忍心中之妒,只得压抑住自己,看着宝玉宝钗二人有说有笑。

那时,在我心中,黛玉与宝玉应为天生一对,同是二玉,既情投,又义合。虽黛玉不是大户人家,可颇懂礼仪,又识字句,不如其他双目不识一丁的小姐一般庸俗。是那种让人不可亵渎却又忍不住想要保护她的感觉。她很难像宝玉一样融进大家伙的嬉闹戏耍之中,她似乎常常眼带忧郁,眉目之间有淡淡的忧伤。

在贾府中,虽深得老太君喜爱,但她依旧放不开,时常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笑话了去,虽然这“他人”也算她半个家人。对于宝玉,最深印象便是因林妹妹无玉而摔玉之事。自此,我便为他定下了“骄纵”这一结论。后来慢慢读到他们之间暗生情愫,彼此间惺惺相惜。就像贾府里的伟人,有一些孤傲,遗世而独立,盛享内心的凄凉,感受着彼此间的爱意。

我不懂贾府中间的明争暗斗,只知老太君为贾府之首,黛玉深得其喜爱,宝玉也为其心肝。凤辣子王熙凤为人豪爽,大大方方,可我对她却总是喜欢不来。袭人心里总计挂着宝玉,所以对黛玉总有那么一丝的偏见。而宝钗,我只知她插入二玉之间,弄得黛玉香消玉损,颇让人愤怒。

后无事之际,又细细评读,才知其中深意,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来往,人与人之间的明里暗里。似乎与我心中唯一不变的,只有黛玉与宝玉二人矣。

刘姥姥,初以为只是单纯的好动幽默,只是为了让气氛更活跃,才惹得全席人捧腹大笑。后才知,本是年迈之人,本应安享晚年之福,却为儿子借钱一事,只身前往大观园,以哗众取丑,博大家一笑,取得老太君的好感,方才让借钱之事顺利。

而宝钗,从小便受到官场仕途的“教育”。所以在对待宝玉前途之事上,就与黛玉有差别。而这一差别,也就让宝玉心中只有黛玉一人。

其实站在宝钗的角度来看他们三人之间的纠缠时,我于她,只有赞赏的同情。她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皆是大家之风范。不用言说,我们也知薛府将她教的极好。可我却很难站在她的立场,只因二玉在我心中已是天生良配。我不喜她插入二玉之间,可我又喜欢她的落落大方,知书达礼,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如若宝玉走的是官场仕途这条路的话,宝钗将会给他最好的陪伴。

曹雪芹的写作艺术就高超在即使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封建晚期时代,我也仿佛身在其中,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领略到他们不同的风采。

作为中国的著名古典文学,《红楼梦》蕴含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也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可以在其中看到像黛玉等人拥有先进思想的代表人物。

所以,闲时,不妨多读,多品一下。红楼,就如那余音绕梁,每每回读时,都能品出不一样的韵味。不是大致的一眼而过,当你逐字逐句细细品读时,你就能体会到其中无限的内涵!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九

不解红楼妄读书,深惭半懂半含糊。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八十回悲欢离合几多情。作者曹雪芹以心血塑造群钗,据畸笏叟评语考,更为一百零八位奇女子列了情榜。其中榜上排名在先的,便是“情不情”的贾宝玉和“情情”的林黛玉。他们的相恋相知,成为一段真情的绝唱。鄙人好读《红楼梦》,虽才疏学浅,难以领会其中真谛,但仍为其所感不能心释,意欲浅谈一二。泛泛来讲未免太多,如今只浅谈一下此二人的开端——宝黛初见。

宝黛初见之时,贾宝玉第一次全貌登场。对于那大段描写其形貌的文字与点名其性格的两首《西江月》现暂且撇开不谈,只讲一下宝玉初见黛玉时的言行,便足以称得上真挚惊心。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这样的言行,怎能不惊心?书里的人惊了慌了,书外的人也惊了慌了。是情深?是痴狂?是宿命?是前缘?好像说什么都对,而说什么又都不对。贾宝玉此时的言行,体现了他的性情,应了一个“亲”字,应了一个“心”字,但更贵在一个“知”字。宝玉,他是知黛玉的,从一开始两人便投了性情。

宝玉说过,“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那么,就以《大学》为解,方不虚诞。

《大学》开篇有这样的句子:“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又有“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以依愚见,这种“知”,应是“格物致知”。郑注有云:“格,来也。物,事也。”直白连在一起,居然是“来事”二字。如今说“会来事”,有褒义上的“聪明”之意。

这种解释自然不合儒家正言。但愚以为古人的认知关涉的是天人关系。格物也相应的是因其天赋异禀所引致。其中性智的天分是最主要的。故所谓“格物”之“格”有“感通”一解。某种天赋的对万物的体悟冥会,能够推出种种对人生世界的认知。简单点讲,一种天生的聪明,加上一点努力和用功,就能通晓世界了。所以打从一开始,真正懂黛玉的只有宝玉一个,因为他“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双方都要聪明,如天圆地方缺一不可,这个知是相知,彼此了解。两个聪明人在一起惺惺相惜,互为知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聪明才能了解,了解才能意诚。这“诚”可解为情真意切。意诚而后心正。彼此真心相对,爱才能得以升华,而不搀杂俗世的功利。从初见开始,贾宝玉就对“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深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所以他的惊人言语,也就令人在愕然之后,更有会心一笑。

相对贾宝玉那样大幅的外貌描写,林黛玉在初见时的形容面貌描写甚少,但却最为适宜。这等简略笔墨,方衬这“情情”的佳人。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以上是甲戌本的描写,仅寥寥几笔,就点出了黛玉的几点特别:眉眼心病。但查阅影印古本的话,会发现当时曹雪芹定下的只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却没有后面这一句“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愚以为后一句补得不妥。请不要小看这双眉眼,正是这双眉眼总览贾府,又是这双眉眼还泪几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上面两句要看出前世的绛珠风韵,也要看出今生的善感多愁。不同“言”,则不同“意”。总是有所欠缺。

所幸后来看到了周汝昌先生的文章,《为了林黛玉的眉和眼》。周先生说过,《石头记》十来个抄本的异文之多,之“麻烦”,是一般人断乎难以想像的,仅仅是“描写”林黛玉的眉、眼的这两句话,就有七种不同的“文本”。但1984年隆冬,周先生受国家古籍整理小组负责人李一氓的重托,亲赴列宁格勒去验看列宁格勒的古钞本,终于发现了至今为止最合适的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周先生又惊又喜。

周先生又惊又喜,读者们也是惊喜交加。“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正应前因后果。再说黛玉的“心”与“病”。黛玉是病由心生。她现世情真意切,情宝玉之情;宿命报恩天定,还绛珠以泪。她也曾经说过:“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可是既然宝黛相见了,命运的齿轮也开始转动,由不得她不病。

很多人讨厌黛玉的小心眼儿,曹雪芹也借着湘云之口批评过她。“你那花言巧语别望着我说。我原不及你林妹妹,别人说她,拿她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她,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她,使不得!……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但就算是黛玉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人,她仍然是重要的。一个敢于去爱,并把爱情作为生命的女孩子,一个有着过人才学和自尊心,却寄人篱下的女孩子,因为有着一份难得的真性情,就算刻薄于言捻酸于行,削了气量减了心胸,再怎么不随意平和,仍然曾经赏钱给婆子们买酒吃,教过香菱学诗,和宝钗细语在秋雨夕,与湘云密谈在凹晶馆……黛玉毕竟是美好的,单凭她那颗定为宝玉无双知己的真心,她也是值得宝玉去爱,值得我们去爱的呀。

此次初见,宝玉癫狂摔玉,满堂皆惊。但真正惜玉的,是林黛玉。她的心太真了,真到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袭人劝解后想给她看看那玉,她又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蒙府本》有侧批道:“他天生带来的美玉,他自己不爱惜,遇知己替他爱惜,——连我看书的人,也着实心疼不了,不觉被人一哭,以谢作者!”宝玉自己的东西自己不心疼,反倒要旁人替他担惊抹泪,即便是书外看客,也为黛玉的心疼而心疼了。连起前因后果,怎不肝肠寸断!如此的眉眼心病,即便有缺陷,依然是生动的,是可爱的,是从第一眼开始,便注定了是宝玉知己的。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于石边高谈快论。石头听他们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动了凡心,便央僧道施展幻术,化为通灵美玉,夹带于一干情鬼之中,投至茫茫红尘之内。因为顽石随同神瑛下凡,所以便原原本本的记下了这一风流孽债。神瑛侍者和通灵美玉,虽然一个有前缘,一个凭机遇,却都成为了绛珠还泪一事的当事人。绛珠还泪,一落凡间,便生成了木石之缘。

确实是木石之缘。通灵美玉并非玉,神瑛侍者也是石。“瑛”是像玉的美石,有玉的光彩但并不是玉。在绛珠还泪的尘世,没有什么金玉之缘亲许钦定,唯有草木之情似玉天成。与绛珠仙草有缘的是神瑛侍者,但木石之缘的对象,愚以为既是贾宝玉,也是通灵玉。当然这样讲“木石之缘”便不只是爱情,更多了份怜惜。通灵美玉从初见开始通灵。“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玉发了痴狂病摔了通灵美玉,如同抗拒着那即将到来的命运。那一摔,叩开了命运之门,正是通灵的开始。由此,通灵宝玉开始记录下前缘所定的情债,自己也在冥冥之中卷入了这场情债。黛玉怜惜着贾宝玉,因此也怜惜了通灵玉。所以自通灵开始,备受黛玉怜惜的石就“合二为一”一般的真正难分难离了;自通灵开始,曹雪芹的笔墨就饱蘸心血的真正大笔而书了。

在书外,这草木之情的创作者是曹雪芹;在书内,这草木之情的记录者是通灵玉。愚以为,贾宝玉身上有曹雪芹的影子,通灵美玉也是曹雪芹的化身。是他定下了这宿命,也是他通灵来记录这故事。曹雪芹是个哲学家,且是个“二元论”者。如湘云教翠缕二人讨论所讲的,连一个树叶儿也分阴阳。可是,湘云教诲翠缕,不时有一个阴,又有一个阳;是阴尽了化为阳,阳尽了化为阴。这不是“二元”,又是“一元”了。难怪翠缕抗议:“可糊涂死人了!”“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理为阴阳之道,特重阴而轻阳,与古今先贤大大相违。他又极讲究对称学,“相反相成”,注大智慧于书中。故有宝玉,便有黛玉。一个本质非玉,所带之物也为顽石,另一个草木之身,却韧胜金缕质比圭璋。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从初见开始,便相知相怜了。

既然黛玉怜惜着贾宝玉也怜惜了通灵玉,故愚以为,这怜惜在书内是草木怜石,在书外是雪芹自怜。不但贾宝玉有曹雪情芹的影子通灵美玉是曹雪芹的化身,林黛玉也是曹雪芹的一部分。她是与曹同泣之人,是“一把辛酸泪”的代表,是有相同“泪尽而亡”命运之人。林黛玉有矛盾的个性,既生性孤傲又率直天真,是不合时宜的没落文人气质。可再怎么孤傲不群也免不了受俗务牵连。一次鸳鸯事件以被林请走为名支开平儿,一次宝钗扑蝶借林防小红疑心。出淤泥而不染,不宜难乎!白玉也微瑕,也蒙尘,一如雪芹命运。

情债的宿命是宝黛的,通灵的功效是顽石的,执笔的灵秀是雪芹的,书内书外息息相关命运相连,自从宝黛相遇,这八十回残稿的《红楼梦》便才真是通灵了。它联系起了不同时空多少人物,以不朽的文学魅力吸引了多少爱好者,这便是最惊人的通灵之力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定不能预料后世何如。但无论坎坷离合,宝黛也不悔不忏,仍以至情厚意达诚申信。对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来说,更是如此。从翻开此书第一页开始,便不离不弃,由始至终的热爱下去。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十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但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杯具,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杯具。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欢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能够依靠。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期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我感受颇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从小便在荣国府长大,但是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并无影响,黛玉仍持续着纯真的天性从不顾及后果得失,所以很难融入到大观园里去,而且她从不劝宝玉追功求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没有好人缘儿。

昨夜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也最终归结红楼。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十一

书籍就像灰灿灿的瓦房,溜出了各式各样纯真的童年,有青绿色的荷叶,有为人遮风挡雨的黄雨伞,有飘扬在胸前的红领巾,还有妈妈那双牵挂的黑眼睛;书籍就像一首甜美的歌,常常带着一双想象的翅膀飞翔在蓝天上,让人总感觉到天上的星星会说话,让人总感觉到山间的小溪会唱歌,让人总感觉到山上的竹子会飞翔;书籍就像一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把朦胧中的孩子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知识的殿堂里尽情地吸收,让他们在智慧宫里尽情地吸取,让他们在聪明海里尽情地摄取。天天看书已成为我的习惯。在一缕缕金色的阳光下,我坐在石头上,靠在大树旁,静静地阅读了《红楼梦》,读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曹雪芹。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他的祖先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索性放达,曾身条优伶而被锁空房。他的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的酸甜苦辣,后以坚持不懈之毅力,历经多年之艰辛创作出极其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书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背景,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时代的内容。《红楼梦》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性格叛逆的两人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王熙凤是一位机关算尽的人,人称“机关算尽‘凤辣子’”。王熙凤却害人终害己,最终含恨而终。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故事很感人、很悲壮、很值得让人思考,也让人觉得遗憾。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位有情人却未成眷属,就造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在《红楼梦》中,最令人搞笑的人是刘姥姥,刘姥姥不止一次被人取笑,在她的心中,被有钱、有势之人取笑只是家常便饭而已。在贾宝玉成婚当天,林黛玉焚稿,作者曹雪芹用不同的环境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贾宝玉同房花烛热热闹闹,一个是林黛玉焚稿冷冷清清。写的多好啊!在《红楼梦》中,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读了《红楼梦》,让我了解了林黛玉心中的悲凉,她渴望得到一份真挚、自由、美满的爱情,却只能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家族中,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让我了解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是不合理的制度,是吃人的社会。当我读到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善弄权术,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但最终落了个卿卿性命的下场时;读到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被取笑的情景时,让我深思,让我开怀大笑。《红楼梦》真是一本百科全书,真是一本经典名著,让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三位名人名言都告诉我们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与书为友、与书形影不离。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十二

提到《红楼梦》,人们总会想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一提到林黛玉,人们总会想到她随时都可能流下的眼泪。可以说,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完美的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典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作者将黛玉的前世,设计为一株浸满泪水的仙草。这也许预示她将要用一生的哀愁来还回泪。多会泪还完了,那生命也可以终结了。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残酷至极: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人篱下。“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一出场,她就给我们一种“病态美”,却也符合她的悲剧命运。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这才刚进贾府就哭的稀里哗啦,为从未谋面的亲人,也为自己凄苦的命运。“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她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她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 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这一段,其实也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

在小说中,她哭了不下n次。有时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吃也不愁吃,穿也不愁穿,瞎哭什么呀!但仔细想一下,答案也就明了。黛玉父母早亡,上无兄长疼爱,下无弟妹怜惜;千里投亲,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日益膨胀。虽有贾母疼爱,但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比起对孙子、孙女的来自然又差了一层。尤其是当这两种疼爱冲突时,贾母当然~~~这怎能叫人不伤心呢?在大观园中,黛玉虽然可与众姐妹一同读书写字,吟诗抚琴,饮酒观花,玩笑游戏,可自己的悲哀又怎能与他们诉说?她唯一信得过的知己便是贾宝玉。对宝玉她可以喜怒不隐,言笑无忌,以最激烈的态度相对。唯其信任宝玉,在宝玉面前她才有十足的霸气;自己愁了,恼了,烦了,可以把这些情绪一股脑儿泼到宝玉身上,而不管宝玉是否冤枉,是否承受得了。她对宝玉是至亲至爱,宝玉对她也是一片深情。但,那个封建的时代害了所有人。即使两人真心相爱,也不可能成亲;就算成亲,也不会幸福。黛玉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拼命追求,哭得乱七八糟。更何况,每日相伴黛玉的诗书琴花等,又最是牵愁引恨之物,黛玉又是一个早慧早熟者,平白无故还要自寻烦恼,哪里还经得起这些物事的招惹。愁肠百结又无人诉说,怎能不受煎熬!终日哀伤愁思,怎能不伤身体!久病缠身,怎能不使她这弱柳娇花过早凋萎!

我想,黛玉之泪,包含了太多忧愁和辛酸。人,最早都是很孤独的。所以才需要家人、朋友、恋人来陪伴。可黛玉朋友不多,没有父母,找不到恋人,孤独极了。再加上那个时代本来就是千红一哭的,所有女性都逃不了悲剧的命运。其实,没人陪你、没人懂你,是很惨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十三

因为剧情转变得太快,所以几乎一口气读完了后40回。看到林妹妹焚稿断痴情的时候,在我心目中的红楼梦已经完结了。那时候宝玉和宝钗阴差阳错地拜堂成亲,在贾母和王熙凤为代表的传统封建礼教的一干人等的安排和指引下,把三个人的性命和人生就扭曲地葬送了。

我时常在想,如果宝玉和林妹妹最后成亲了,那结局是不是会好许多。

但他们明明是青艮峰下的一颗石头和一株草,林妹妹还完眼泪便应该走了,这是前世的情缘,又如何能够改变呢?

而最后宝玉和贾兰一起考取功名,一举成名考取了第七名,却已经跟赤脚和尚出家而去。把我为林妹妹的忿忿不平全部消灭,却为宝钗而感到委屈。

在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中便提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曹雪芹第一次将二人的命运联系杂一起。“玉带林中挂”预示了林黛玉孑然一生,孤单飘零;“金簪雪里埋”注定了薛宝钗一辈子葬送在封建社会中,不得其所。一代人,三缕魂,纠缠解不得,宿命人奈何?

一本书看完下来,其实重点不在于黛玉宝玉宝钗三个人的结局如何,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如何。反倒是每个人角色中,我们都可以在他们所说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人性的多样化。贾母的慈悲与透彻,王夫人邢夫人一等被儒家和封建礼教浸泡出来的女性的卑微和扭曲,贾琏家珍贾蓉一等大家族子弟的世俗和无度,周瑞家王善保家等佣人的势利和多疑,每个人物都在这个时代的大熔炉下被锻造出不同的样子,每个人都几乎都是身不由己,由出身、家庭环境、机遇锻造成或善或恶的模样,多少人挣扎无果,唯有一死明志,多少人屈服其中,却犹如行尸走肉。但在同一个人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大抵是没有好人坏人,只有真人。

每个人看红楼梦都会有着自己的见解,我在书中看不到对命运的抗争,只看到命运的捉弄,我看不到人的主动性,只看到被消磨的纯真。读后感于我而言,红楼梦像是一本讲佛法的书,书中出家人不在少数,红尘不是看破的,而是在历经劫难之后发现红尘本来就残缺不堪。我阅读期间,曾有一些烦恼和困惑,如果用上辈子所欠的情缘来解释,便可以释怀一些。

李诞最近很红,他也是一个喜欢佛学的人,我看了一半他的《宇宙超度指南》,感觉他的point我都get到了。很多人觉得“人间不值得”是一句特别悲观的话,认为秉持“人间走一遭”的观念的人是彻底的消极主义者,其实不然,这是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十四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读完它后我感触很深。要说说我的感受,并不像著名作家冰心说的“满纸慌唐言,一把辛酸泪”,它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当时朝代女子的悲惨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人多如云,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无疑是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个重要人物,还有王熙凤。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不过我发现他的优点就是善于沟通,性格温顺,不常会发脾气,深得姐妹们的喜爱,与他的姐妹们相处的甚好。我发现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柔柔弱弱,性子胆小,就是因为他的这个缺点,造成了许多的悲剧。就如那一出:在王夫人午睡时,因宝玉调戏金钏,金钏也与他开起玩笑,颇有些调情,不料被王夫人听见,可宝玉一见王夫人起来,就自个溜走了。王夫人愤怒地将金钏撵回家去,金钏于是含羞投井自杀。还有那么一出:话说王夫人检抄大观园时,硬是把晴雯撵了出去,而宝玉却只是眼巴巴的看着,直到晴雯病死。如果说,他不是那么的柔柔弱弱,有勇气的话,他还是可以阻止这些悲剧发生的,毕竟那是他自己的母亲,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事发生,而后独自自责。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是个极其敏感的人,造成她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因为她从小就得了病,而且长期寄人篱下。她给大观园里的众多姐妹和王夫人的印象也并不好,让我不解的是,她这样性格的人如何就能获得贾宝玉的喜欢,而那个端庄稳重,豁达大度的“宝姐姐”不能获得宝玉的喜爱,薛宝钗性格好,人缘极好,处事也很好。她还颇有心机, 就如那一出:话说薛宝钗在滴翠亭扑蝶,无意中听见两丫头小红、坠儿在谈些私情话,但为了让她们以为她没有听到她们的谈话,嫁祸给了林黛玉。不过宝钗比黛玉还是好很多的,可惜她与宝玉无缘!

说到处事好的还有王熙凤,她是最泼辣的一个人,心直口快,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史湘云了,她的心机不如宝钗,文学不如林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风流倜傥,作者笔下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女性。

读完《红楼梦》让我了解到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十五

贾宝玉终于又上学了!荣国府里,贾母、王夫人并众姐妹们是一番高兴,以为宝玉这下必定勤学苦练,学业长进,功名指日可待。

且慢高兴!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先前宝玉是那样的厌恶读书。记得吗,不久前,在宁国府里,宝玉倦怠,欲睡中觉时,侄媳“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原来这些字画都是劝人勤学苦读,学会处事做人的。

曾几何时,一向对读书深恶痛疾的宝玉,现在忽然要“速速作成”上学之事。他对秦钟说:“咱们回来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并说:“你今日回家就禀明令尊,我回去再禀明祖母,再无不速成之理。”缠着贾母,急切地要让秦钟陪他去学塾读书。

是什么原因呢?

小说第七回,写贾宝玉和秦钟相见:

那宝玉只一见了秦钟的人品,心中便如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早得与他交接,也不枉生了一世……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结,可知‘贫瘘’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

这是一般的朋友相见吗?这简直可以和贾宝玉、林黛玉相见媲美。

原来,急切要上学只是个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为情爱入学,为风流读书才是真。

且看他们在学堂的表现:

“自秦、宝二人来了,都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因他二人更加亲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由此可见,宝玉和秦钟在学堂的相处,“同来同往,同坐同起,愈加亲密”,关系非同寻常,学童们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再往下看:“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更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亦不知是那一房的亲眷,亦未考真名姓,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他两个外号,一号‘香怜’,一号‘玉爱’……如今宝、秦二人一来,见了他两个,也不免绻缱羡慕……香、玉二人心中,也一般的留情与宝、秦。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不意偏又有几个滑贼看出形景来,都背后挤眉弄眼,或咳嗽扬声。这也非止一日。”

接下去故事的发展是:秦钟香怜恋风流,同学金荣起疑心。流言四起惹口角,群童争斗闹学堂,以至于砚瓦书匣齐飞,门闩马鞭共舞,搞得一片狼藉。

作者写得真精彩!

写得最精彩之处,我以为要数作者对那批看热闹的小观众的描述:

“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间鼎沸起来。”

几个“也有”,把这群小顽童又胆小又要“看火烧望兴”(“兴”,俗语,即“烧得旺”之意)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有个物理定律叫“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人们根据这个定律,发明了时速甚至可以高达四百多公里的磁悬浮列车。我一向以为这大致也符合人类的性取向,但这个定律到这里怎么就不灵了呢?

红楼梦读书笔记1-4回篇十六

多年前读过红楼梦,可惜那时少年心性,此书又博大精深。我没耐心读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书里细致而繁琐的描写不逊色京剧里的老生开始唱“啊”字,一个字唱几分钟,直让你瞌睡。尽管都是国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当我重拾红楼这块“石头”硬啃,竟然别有一翻味道,越嚼越香,早晚不舍。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作品——《红楼梦》诞生了。《红楼梦》主要是围绕贾宝玉和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展开情节,同时描写了封建时代贵族生活的腐败和颓废,还包括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并且反映了作品产生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介绍了服装、饮食、医药、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学者对其所体现的主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主要因为这部小说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家宫闱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红楼梦》的艺术世界也达到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作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它既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缩影,也是当时社会整个精神文化的缩影。它也成功地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并且善于精确传神地把握人物的语言。

在《红楼梦》中,除去著名的金陵十二钗之外,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这众多的人物个性鲜明、生机勃勃,囊括了形形色色的世间人物形象,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塑造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作品中那一篇篇诗词文章,语言精致,意境优美,同样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林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

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红楼梦》这部经典巨著具有永恒的魅力,亦如王蒙所说:“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虽然作者都是写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但红楼梦内涵精深,即是从这种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万物人为灵长,有情有爱才不枉为人,而爱情更是让人愿生死相随的强烈感受。宝玉生在百花中独爱一枝,那枝已逝何来相恋。“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究竟是物是人非梦一场,万境归空。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在外租房申请书(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最新在外租房申请书(实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最新工作岗位调动申请书理由 工作岗位调动申请书格式(优质1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最新旧房改造申请书 农村房屋改造申请书(通用12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旧房

    自荐申请书(十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大雪问候语早上好(十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最新《夏洛的网》读后感200字(优质四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

    2023年数控专业求职信400字 数控专业求职信800字16篇(模板)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2023年诉讼管辖权异议申请书17篇(汇总)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网络工程毕业生简历(模板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