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

时间:2023-10-22 作者:笔尘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

青春是一段寻找自我的旅程,我们要勇敢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如何在青春时期做好规划,使自己的未来更加光明?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度过精彩青春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一

摘要: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一百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关键字: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代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奠定基础。

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指出现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强调“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创举。毛泽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设想过,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办法。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机会实践他们的设想。列宁虽在1918年和1921年两次提出“赎买”的主张,但也因受到俄国资本家的抵制而失败。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从历史上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中政治上大部分中立,一部分有影响的人士表现进步,拥护新民主主义,故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集体参加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代表人物参加了新中国的政府机构。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把一部分民族工商业者的市场和原材料、零配件来源切断,一部分资金冻结,促使他们对于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依赖程度愈来愈深,愈来愈广。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

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以和平方式有秩序地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以“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由于发展迅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难免有些简单粗糙。但应该看到,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采用的“赎买”政策,确实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成功。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包括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商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商业四十条》)、教育工作条例草案(共三个,分别简称《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科学工作条例草案(简称《科研十四条》)、文艺工作条例草案(简称《文艺八条》)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有了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章程”;毛泽东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同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恢复了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突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抗的局面,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大国的地位,为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实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艰辛探索。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作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从政治方面来看,毛泽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他创造性地提出“农、轻、重”的顺序,已为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没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这决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毛泽东提出了要警惕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阴谋的观点,提出防止“和平演变”最重要的是党内,特别是党内的领导人、领导集团。与此相联系,他一贯十分重视反对党内腐败现象的产生,并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他始终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顶住了来自国外的军事挑衅和种种压力。

毛泽东关于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继承和发展了。他为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继承性、创新性,以及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与时俱进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二

[摘要]企业文化理论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它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石,现代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发展。

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它以自发或自觉的态式存在着。中国的老字号同仁堂和瑞福祥正因为有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传承至今。但是,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时尚和热潮。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继人才、物质、资金、知识之后的第五大经营资源而备受企业重视。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科学权威和领导科学权威科特教授预言:未来十年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财富》杂志也曾指出: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胜出其他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不断给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凭借企业文化,使它们保持百年不衰。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理论初始阶段代表作,被称为“美国工商管理圣经”的《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比德斯就坦言,绝不再版这本书,因为“现在的境况和当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在中国,企业文化理论虽然起步较晚,也是在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实行计划经济,所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都共同宣扬“以厂为家”,而职工则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很少有个性的企业文化,而且这个时期的企业文化均处于自发阶段。直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觉地企业文化建设才开始了一个新阶段,但由于思想的局限,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更侧重管理,例如“以职工为本”、“管理出效益”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涌现出海尔、联想、宝钢等一批被世界认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现在,中国企业要想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必须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创建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文化,这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石,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文化。

首先、现代企业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

温家宝说:“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曾庆红说:“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所谓以人为本,首先强调人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人是世界上惟一具有主体性的动物,人可以根据需要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激发人的能动性。其次就是对人的尊重,人不是机器,而是有独立情感和个性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视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关心、爱护、尊重每个个体,让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完整的人格和尊严。再次,强调个体的价值意义,每个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都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通过劳动表现出来,以人为本就是创造机会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提供条件满足个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西方经济学者主张经济增长的模式靠4个因素:资本积累、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凡是优秀企业的经营都要建立在这4个轮子之上,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主张是有缺陷的,因为他缺少了人,知识经济也就是现代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对人的态度,没有了人才,一切将无从谈起。传统经济重资源,轻视人,而现代经济则重视人,以人为本。这里的以人为本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本。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泰勒制”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的管理,由于“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理论的出现,现代的管理更强调尊重,激励,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也不是上级和下级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而是团结、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相互尊重的关系。对人才的态度更加宽容,只要你有聪明才智,就给你最大的自由空间。二是在企业外部,以人为本就是以顾客为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充分满足顾客的需要,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使顾客的自我尊重得到满足。“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传入中国后,引起了企业界的广泛重视,但是真正将这种观念内化提升为企业文化,要走的路还很长。

其次、现代企业文化要体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对社会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入,它是人类以沉痛的代价换来的认识成果,而且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根据联合国组织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持续性原则即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第二、共同性原则,即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的全球性要求全人类通力合作,共同保护地球环境和自然资源。第三、公正性原则即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即要求代内公正也要求代际公正。针对目前我国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资源利用现状,现代企业文化应高瞻远瞩,立足人类整体利益,创建绿色生态型企业文化,使企业在谋划全局,制定发展战略、确定新产品开发方向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参与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而且防治污染、回收资源、节约能源的绿色技术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企业文化不能与之保持一致,最终只会走下坡路,被时代抛弃,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欧美许多大企业都带头生产绿色产品,中国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科技,绿色科技要求绿色管理,绿色管理要求绿色文化,但我国的绿色文化远没有上升到企业价值观的高度,可持续发展也没有内化为企业的约束力,更没有成为企业职工的自发约束力。

再次、现代企业文化要体现“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另一重要原则,全面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整体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任何社会的进步,经济是基础,但是仅仅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社会的真正进步,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协调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经济和政治、人与自然、国际和国内、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结构比较合理、速度和效益比较契合的良性运行状态。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体现全面协调发展,不能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惟一的目的,社会效益也是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砝码,体现社会效益的企业文化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这就要求企业文化重视利润目标又超越利润目标,注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建设,把企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终极价值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效益的注重并不是相矛盾的,如诚信经营,反对欺诈、恶意重伤、诽谤等恶性竞争手段既是现代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又可以产生社会效益,在全社会倡导诚实、信用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的资助不但体现了企业的爱心和情操,更凸现出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这样的企业文化熏陶的员工自然会团结一心,努力向上,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总之,现代企业文化在21世纪的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力,这是取得共识,毋庸置疑的。所以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就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就是方向性的错误。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时代潮流,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理念,它应该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企业文化虽然是“舶来品”,但并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创建世界一流的企业是我们的责任。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时期全新的教育形势也为我们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能够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还必须要高度地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同时更要符合高校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目标。只有如此,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充分地发挥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育人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可以视为是新一轮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文化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外在体现,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与综合形象。时至今日,文化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可以说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考察,不仅要看其经济实力如何,还必须要考虑其文化实力,这种文化实力包括其是否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是否把握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校园文化充满了无尽的活力与朝气,引领着高校的校风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中极具时代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怎样有效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不断地创新校园文化,使其不断地提升文化品位、突出高校特色已经成为我们当前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精神与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高校对于当前主旋律综合文化的重点体现,内容包括了良好的校园学风、校风,包括正规化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以及完善的校园服务和全校师生所坚持的行为准则与共同的价值观念。从另一方面来说,校园文化是主要突出主旋律的课外文化内容,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建设和完成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专业化人才。同时校园文化还具备了先进的观念、完善的制度以及相应的物质文化。首先在观念方面,包含着高校上下全体教职员工与广大学生所共同遵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群体观、道德观与治学观等等,它们主要通过高校的学风、校风以及校训来体现,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之所在;其次校园文化在制度方面体现为高校独特的礼仪、风俗、校园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奖励制度以及社团活动制度等等;最后是校园的物质文化方面,包括高校内部的建筑特色、校容校貌、学生科技、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校服、校标、校歌以及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也是对校园文化的最为直观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而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来自社会上多种价值观念的出现与碰撞,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高等院校自创办之日起,就肩负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可靠接班人与优秀建设者的历史使命。而我们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全面加强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让学生们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坚定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要切实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去引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明确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存的密切关联,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们将自身理想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命运紧密地连结起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理念,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更好地推动先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说是我国实现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稳定器。高校是我国全面推进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其更是传播知识、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高等院校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将人类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行为标准与价值追求不断代地传授给新一代的年青人,使这种文化能够源远流长,永生不息。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在新时期全新的形势下,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迫切地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从而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能够从大局出发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在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本质的体现,其是全党和全体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正日益体现出其先进的优越性,特别是在当前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向高校渗透的情况下,在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缺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指导,那么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无法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最好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本质反应。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开展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首先要想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建设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不断地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紧扣时代主旋律,要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和丰富高校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多元化地满足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精神需求,从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成果,不断地扎实大学生的优秀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要充分地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先进理论的方向性指引作用,高校可以积极邀请或者聘请社会知名学者与社会学专家到校园内开展先进的理论讲座和演讲,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形成学习理论总结,从而在全校上下形成理论学习的新风潮。

(二)要用共同理想强化核心凝聚力,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目标。

共同理想指的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利益与愿望进行有机地结合,通过不断地付诸实践,来检验其正确性。共同理想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与亲和力,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出共同理想的强大动力,夯实广大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他们的工作与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家园,促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追求与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能够突出时代特色、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只有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才能保障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走歪路,才能体现出校园文化进步发展的本质属性,这也是保障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的基本要求。运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指导和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高校创建良好的校风,能够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先进的校园精神,更能够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校园文化。因此,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做到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地建设校园文化,从而真正反映出时代发展所需的校园文化内容。

(四)加强荣辱观教育,创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作出了系统而全面的表达,它准确地阐述了当前社会全体成员所要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更是将先进性与广泛性进行了有机地统一,真正为全社会提供了道德判断的规范与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于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生动反映,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更在更高层次上融入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是对崇高情操的弘扬,是对和谐发展的追求。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实现精神追求与真理追求,高校的全体师生不但要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更要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和先锋。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地将荣辱观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创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从而不断推动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因此,高校必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与教学当中,加强多方面的制度、管理与组织建设,用先进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地强化自身的道德责任意识,从而让良好的思想道德扎根于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文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杨曦。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前沿,2009,(08)。

〔4〕蒋笃君,张静。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3)。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四

论文摘要: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从农村革命和改革中获得巨大成就的领导人,毕生都关注着中国农民问题,关注着农村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各自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两人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之后,重点比较了他们在战略上、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文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农村发展战略思想逻辑关系。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农村经济发展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下,就会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战略与政策,农村发展战略思想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能否实现,能否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重大的全局性问题之一。不同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改革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毛泽东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

(一)农业的根本出路。

毛泽东在1959年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基本模式应该是“集体化加机械化”。其中,机械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关于机械化问题,党内曾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当时刘少奇认为农业合作化离不开工业化,农村只有配备机器、农药、化肥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提高生产的效率,才能引导农民由小生产者向社会主化大生产过渡。对此,毛泽东明确表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了这个问题:(1)中国农业生产力低下,单个的农民不具有购买机械的能力;(2)机械化并不是集体化的前提条件,可以先进行农业合作化。他举例说,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发明机器生产之前,是通过工场化手工作坊促使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以此否定了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主张。时至今日我们再来看这场争论,究竟是先机械化还是农业合作化,也不是绝对的,虽然毛泽东否定了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主张,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把农业机械化当作农业的根本出路。

(二)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首先要解决好吃穿住的问题,才能从事其他更高层次的活动。毛泽东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与此同时,提出了粮食是农业这一基础的基础,并且把粮食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解放之前,因为战争、灾荒,到处饿殍遍野;建国之初,因为粮食短缺,与投机商进行“米棉之战”。对此毛泽东深有感触,为了保证百姓有饭吃,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这样产生了。随着粮食的年年丰收,一些人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毛泽东提醒说,“粮食是多了,从1949年到1956年增加了1400亿斤。但是多少人吃呢?我们这个国家好处就是人多,人多就嘴巴多,嘴巴多就要粮食多。增加这1400亿斤粮食就不见了,有时还觉得没有粮食。”而正式提出“以粮为纲”的指导方针是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之后,尽管是在“大跃进”时期提出来的,但是它仍然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正确的政策,可是“全面发展”、“按比例发展”执行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终将“以粮为纲”发挥到了极至,甚至起到了反面的作用。

(三)农村未来的平均主义情结。

在毛泽东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中其实对农村未来也有自己的憧憬,那就是共同富裕,但要绝对的平均。面对农民的忍饥挨饿,毛泽东会眼含泪花,自己半年不吃肉,拿野菜当粮食吃;面对农村中的贫富差距,毛泽东忧心忡忡,寝食难安。这反映出毛泽东既希望农村走上快速富裕的道路又不希望农村出现贫富差距的矛盾心理。在他的理解看来,搞平均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必须平均,这其实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延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建立在平均主义基础上的人民公社,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更不用说共产主义了。

二、邓小平关于农村发展战略的理论观点。

(一)“不管黄猫黑猫,那种方法有利于农业,就用那一种方法”

邓小平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农村体制存在的内在矛盾,这时候就已经在思考农村体制改革问题。他说,“所有的形式中,农业是单干搞的好。不管黄猫黑猫,哪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农业,就用哪一种方法。”邓小平认为,任何理论都必须应用于实践,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要以农民看得见的利益为出发点,至于运用何种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首先看的是实际效果,其次看农民意愿,采取试的原则,试验可以多种多样,而不应强求一样。此时的“猫论”并没有传播开来。这就是著名的“猫论”思想,也是“猫论”第一次公之于众。后来到80年代被传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猫论”成为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标志。

(二)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方针:“两个飞跃”

1990年3月,邓小平针对农村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两个飞跃”的重要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对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此后他一直思考并探索新的农村发展的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邓小平对农业第一个飞跃的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概括,指出:“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邓小平在推动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分散经营的不足,家庭承包后还存在一些不易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他在深入总结和充分肯定了中国农业第一个飞跃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又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了关于农业第二个飞跃的思想,第二次飞跃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逐步推进。

(三)“致富不是罪过”,先富带动后富。

国家分配制度的改革历来是一项棘手的问题,在农村中显得更加的敏感和复杂。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就明确表示要讲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重视物质利益,他指出“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随后又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

但我国贫富差距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有日益拉大的趋势,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接近0.5,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0.4,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和谐。对此,邓小平早在上世纪就注意到了,对此,他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让发达地区和先富者多缴利税、技术转让、鼓励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包扶等方法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两极分化问题,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仍然是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命题。

三、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农村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

邓小平说过,“恢复毛泽东的那些正确的东西,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这就决定了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毛泽东和邓小平贡献都是相当大的。虽然他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正如前面两章所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分别从属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体系,但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当我们对毛邓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进行比较时,我们既要看到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的继承,看不见这种继承关系,就会否定或忽视毛泽东对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艰辛探索的巨大作用和历史意义。看不到邓小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战略思想的超越,就会低估甚至抹杀邓小平独特的贡献和创造。我们只有从具体的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的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毛泽东、邓小平的农村发展战略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发展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差异。

另一方面,他也没有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农村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这样就有可能使得当时的农村发展战略存在着一些局限和弱点。而邓小平是有一定经验可循的,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在毛泽东制定农村战略政策过程中他都有参与,可以说基本上经历了毛泽东时期的所有成功与失败。因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他在制定新的农村发展战略政策时就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吸收成功的经验。虽然新的农村发展战略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农村发展的道路也依然存在着坎坷。

(二)个人理解角度的不同导致了农村发展战略问题上的差异。

1、对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的不同理解。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他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并提出短时期内超越发达资本主义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对我国当时所处的阶段没有很好的把握。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科学地提出了我国处于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并明确指出“三步走”战略理论,与毛泽东时期提出的“两步走”有一定的区别,去掉了其中不现实的成分,保留了可以利用的部分,增加了新的内容。

2、对农民阶级性的理解差异。

农民的阶级性问题历来是毛泽东关心的重要问题,毛泽东认为,我国广大农民虽然仍然是小生产者,但他们都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集体化是农民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农民的对于集体化道路的热情问题,毛泽东把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视为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农村直接可以从互助组发展到合作社,农民过早的走上了集体化道路,作为小生产者的积极性被抹杀掉了。而邓小平认为,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有单干的积极性,在这种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之前,是不应该过早从互助组发展到合作社的。这种对农民阶级性或积极性的不同理解上使他们在农村发展道路上产生了不一致,后来农村中发展至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充分证明农民还有单干的积极性。

3、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的定位不同。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毛泽东也想发展生产力,这是他发动“大跃进”一个重要的因素。问题在于他夸大了生产关系的作用,逐渐演变成为“唯生产关系论”。这种认识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中,关注角度的不同,影响了各自的农村发展战略,也对农村发展产生了不同效果。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五

3.大学生倾向分析。

4.大学生bbs发言文明情况观察分析。

5.大学生对班干部的评价研究。

6.大学生的人生理想调查分析。

7.劳动合同违约问题研究。

8.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9.大学学生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调查分析。

10.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分析。

11.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研。

13.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评述。

1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5.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感。

16.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

17.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比较研究。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六

摘要:长征的精神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当代的大学生更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来面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克服生活中的压力与困难,从而使自己走向成功。从而更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我们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要有组织纪律性。做到以上四点就是对长征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你走向成功的必备武器。

关键词:长征艰苦奋斗集体主义价值理想信念。

前言。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所以身为社会主义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是自己获得成功的基石。

一、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不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事业。历史经验证明:一切伟业的成功,任何奇迹的创造,没有崇高的精神支撑是不可能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3]长征途中,战士们没有衣服穿,就将兽皮披在身上,没有鞋子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没有吃的,就用野菜、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宿营,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年轻时受一些挫折、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之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风平浪静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老师的层层呵护中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太多的宠爱与温暖,使这一代人自立能力较差,心理上比较脆弱,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正是因为如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要有组织纪律性。

严明战斗纪律、群众纪律和组织纪律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又一重要法宝。长征途中的红军,在战斗中,争当先锋、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在和群众的关系上,更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亲民之歌”。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加强的。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下现象。如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大学生形象不符,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恋爱方式上,责任意识低,少有真实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虚荣;消费行为上,不考虑自身的消费实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随潮流;把纪律当做束缚人的咒语,把个人无原则的行为当做准绳,行为习惯充满一种反理性的因素。纪律观念薄弱,组织形式涣散,行为习惯随意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撑和保证。大学生时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当代大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长征谱写出了一首红军战士精诚团结,顾全大局,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英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在党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都无不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品质。

当代大学生在培养自身集体主义价值观时要注意,1、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时,并不抹杀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它强调集体利益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强调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贯彻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并努力促进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四、坚定理想信念。

长征之所以能成功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就是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

名:学。

号:学。

院:班。

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

邵伟敬。

2010132144。

计信学院。

10级电子1班张寒梅。

2010年5月日。

关键字:大学生,考研,动机。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愈加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考研作为追求人生发展的重要选择。那么,大学生的考研动机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调查,探究大学生考研抉择背后所蕴含的精神风貌、学习目标、人生追求,有利于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从而有的方矢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一、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对象与方法。

鉴于网络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次调查采取现代的网上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照顾到性别、年龄、学科等项目的平衡同时,提高调查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的做到调查对象的全面性、针对性和代表性。

三、大四学生,也有部分大。

一、大二学生和少许的研究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职业发展、更好更多的教育、换专业、家庭要求、朋友影响、随大流、学术研究、为实现自我价值等十项。

二、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具有很高的考研热情。

从文字版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倾向于考研的同学占绝对优势。85人中有53%明确表示考研,23.75%表明不会考研,而是选择就业、创业或者出国留学,23.25%还在犹豫是否要选择考研。从年级看,大二学生基本上徘徊于考与不考之间,仅有16%左右的人坚决选择了不考研;大三的被调查者中有48%的人已经决定考研;大四选择考研的人数过半,表示曾经有过考研意向的人更高达89%。

(二)诸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考研的选择。

从网上问卷的调查来看,有48%是为了以后的就业考虑;22%为了受更好更多的教育;8%是因为职业发展的需要;12%的人想去更好的学校和2%想换换专业;家里的要求和朋友的影响仅各占1%;还有8%是因为随大流;17%是学术研究的渴望;18%为实现自我价值。影响大学生作出考研选择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大学生决定考研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社会因素是大学生选择考研与否的重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富有生机、朝气蓬勃,思想积极向上,但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社会。

压力,如就业压力、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与专业的“冷”、“热”变化等。各种社会因素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也成为衡量考研与否的重要砝码,“找到一个好工作”和“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确定考研的动力和诱因。在社会因素的激励下,部分大学生未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长及其人生发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路而只是在压力的迫使下要盲从地赶潮流、不切个人实际地一味加入考研队大军。考研的前提未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上,考研的目的也不是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求发展的正确选择之中,造成考研过程中出现不能良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易形成为共同的学习营造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氛围。

三、积极关注,主动投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做出科学的价值选择(对策建议)。

(一)积极关注,引导大学生做出科学的价值选择。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考研行为,通过班会、学生干部会议、深入学生宿舍和与学生谈心等途径,及时了解大学生考研动机与心态,掌握大学生考研行动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全面介绍和综合分析考研的意义、考研对不同人的得与失、是否适合个人的长远发展等诸多大学生关心考研的热门话题为媒介,提高大学生对考研热的理性认识,帮助他们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价值选择;通过抓主要矛盾,重点针对占主要因素的考研动机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扭转和更正大学生中“为了那一个高学历”而选择考研等各种不成熟、不科学的的动机和心态,引导大学生作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实现其价值选择的科学化、长远化,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与成才、个人的科学发展。

(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考研行动的科学化。

大学生既要准备考研,为考研付出自己的艰辛劳动,同时又要合理规划个人的经济、精力,做到综合与协调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和帮助大学生制定出符合个人情况的、较为合理的考研计划,既做到考研过程中经济、精力与情绪的健康运行,把考研的各种要素与行动控制在个人的承受能力之内,又能够正确地处理考研与专业学习、考研与个人生活、考研与个人综合发展等各个层次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并进,做到学业与事业的双丰收。同时还要关注备考研究生的同学的心理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与心理活动规律,从大学生的选择出发,分析不同大学生的需要层次及其产生原因,确立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及时满足其合理的心理与思想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入心、入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主动投入,为大学生考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注视野,为大学生的考研选择提供选择参考;在教学楼开设专门的考研自习室,为备考研究生的同学提高固定、安全、良好的学习地域和学习环境,并以学生干部为抓手,加强考研自习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和大力提高考研自习室的综合功能;邀请已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为即将和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分享其考研路上的经验、教训与感悟,回答备考研究生的同学的疑问和咨询,使得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对考研有更清楚的认识,在备考研究生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多走捷径,较少不必要的精力、经济和情绪的消耗,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清晰的头脑投入考研行动之中。

(四)培育高雅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考研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而且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传统作风和学术气息转化为环境中大学生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育人的目标。高校应当大力营造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外来文化为补充的校园文化,不但要体现学校特色、注重促进学生发展,以良好的教风、学风为依托,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而且还要经常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融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学术精神、竞争意识,增强其个性发展,增强自我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思维与判断能力,帮助他们作出更加符合自身科学发展的人生选择。

大学生考研动机问卷动机问卷。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现在就读的科目更偏向于哪一科目a文科b理科c工科。

3、就目前来说,您更倾向于a考研b就业c其他。

4、您是什么时候决定考研的。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5、您现在就读的是什么类型的大学。

a211、985高校b普通一本c二、三本d专科。

6、对自己目前的专业前景。

a非常满意b一般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7、家庭支持度。

a反对b一般c支持d非常支持。

8、您考研的动机是。

a3个月b6个月c一年d更久。

10、对现在学校的满意程度。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八

学号:090730xx。

姓名:xxx《复兴之路》片场宏大、感人、激动。主要讲述着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曲折艰难崛起的历史长河。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9年来中国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观看影片的全过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在这160多年的艰苦历程中,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列强的铁蹄蹂躏着中华大地,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灭亡,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政府……然而,到了20世纪初,华夏大地的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革命之势如星火燎原,到了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要正确走向,真正的走向富强繁荣,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个时代,各种思潮交相激荡,各种主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走“中体西用”之路;自由主义者又欲行全盘西化行日本之强盛之道;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则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在此时兴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道: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由此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时光机器走到了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运动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端,然而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然而,中国的先进人士向来不惧怕威胁,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的结束到新中国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一百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

当我看完《复兴之路》后两集,心理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变革的时代已经为我们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98洪水泛滥、2003非典入侵、2008北京奥运、汶川地震到今年的gdp世界第二,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在不同时期,最我们国家的高领导人出现在最前线,鼓舞我们要有战胜一切磨难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和精神,足以让国人自豪,足以震撼世界。从这里,我看到了不屈,学会了坚强。这就像人生,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一切变故,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要学会坚强与镇定。

每个人是都是有精神的。从受尽凌辱的弱国到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国,我们从舞台上展现的这条复兴之路中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

每个人都是有理想的。历代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完美展现在《复兴之路》里的每一分钟。历史提示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有一种信念叫理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虽然今天又有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生活方式,但对祖国的热爱却是亘古不变的,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每一个国家存在,这也是每一个人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今天,可以告慰我们的先辈们,我们一直继续着他们的光荣与理想。

我们执着地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和民主,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学习者先人那样为理想坚持不懈,我们坚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美好。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九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案例呈现:

中国的飞速发展。

联想———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中海油———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tcl———法国汤姆森公司;海尔———美国美泰公司。

这仅是近一两年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事件,在此之前,首钢曾因收购巴西的铁矿和当地钢铁公司而一举惊世。眼下,国际舆论已经不再惊讶‚中国收购‛,而是议论纷纷,甚至渲染气氛,刻意把中国资本输出行为说成‚洪水猛兽‛。资本输出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在全世界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凭什么对中国‚初出茅庐‛的举动大惊小怪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收购‛,从‚三来一补‛内线作战到资本输出外线作战,即使经济外行人士也不难看出其中的战略性变化。外国人没有想到,我们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战略转轨来得这样快。现在外国人也在琢磨,我们自己也不乏忧虑。这一步是否迈得太快了,风险考虑是否充分了?中国资本全面出击时机是否成熟了?应该承认,至少从经验上看,我们是严重不足的。海外收购行为要比在国内‚三来一补‛或深度的合资合作复杂得多,涉及的法律都是我们不熟悉的,加上‚人生地不熟‛,很可能会‚水土不服‛。首钢在巴西的首例收购就曾遇险无数。其次,我们‚财力‛不足,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不仅财力雄厚,而且结构合理,各方面人才,经验都很丰富,尤其在管理和技术两大因素上优势尽占。而我国公司,即使如中石油、联通,中国工商银行这些可以在世界500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型公司,在管理和技术上都有明显的薄弱环节和劣势。我们收购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司,其中‚奥妙‛之一,正是以有形资本换取其经验,管理和技术等无形资本。这正是我们的资本输出与当年西方的资本输出本质上不同的一面。因此,一个巨大的风险蕴藏其中:我们有没有足够的人才和能力调教好‚海外媳妇‛?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看,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因此,大规模的资本输出还不到火候。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迈出了这一步。这是‚破冰之旅‛,是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开始。失败和教训都是难免的,但这一过程完全可以比西方国家当年资本输出少走许多弯路。一是wto时代,为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铺就了黄金大道。国际经济秩序和环境比20世纪、19世纪、18世纪强100倍。我们只要尽快学会、用好wto的相关游戏规则就行了;二是我们具备发展中国家低成本起步的诸多优势。当前,全世界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加速进行,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轨的速度加快,为‚中国收购‛创造了极好的历史契机;三是我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外汇储备极为雄厚,是‚中国收购‛的最大‚担保‛。四是我国企业在与外商合资、合作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多年的反倾销作战也使我们认识到单靠国内市场是难以做大做强,更难以追赶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上所述,‚中国收购‛利大于弊。当‚中国收购‛逐渐被国际普遍认可,接受并欢迎的时候,中国的国际形象才会全面正面地树立起来,中国的现代化才名符其实,中国的对外开放才算彻底实现,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称得上完美、成熟。

案例思考:1.结合案例近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断的加速,海外并购加速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案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收购‛说明了什么?案例解析:

如今,中国大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已不鲜见了,近期的事例就包括:中信证券宣布,与法国里昂证券大股东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达成协议,将以12.52亿美元收购里昂证券100%的股权;中油海宣布以151亿美元100%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中石化同日表示要以15亿美元收购另一家加拿大油气公司。

不夸张地说,‚中国收购‛时代已然来临。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莱昂斯也指出,‚我们的世界正从‘中国制造’阶段进入‘中国收购’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于中国收购的都是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所派的前去收购的经理人至关重要。该经理人要懂得与社会各阶层打交道,要有洞见,不但会讲当地语言,更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他必须既是管理者,又是外交官,可以与当地领导人互动,博取对方好感。

同时,经理人应该有野心,而不是只抱着在异国安顿妻儿,偏安一隅理想的经理人。

遗憾的是,目前央企派驻国外参与收购的经理人,没有雄心壮志者不乏其人,有些人甚至就是为了捞得一些海外镀金的经验,争取回国后借此再往上爬。

文化的融合尚不待言,很多职业经理人的英语水准连日常交流都有困难,对当地人的文化和西方人流行的商业交往模式更是不愿深入了解。

在中国收购时代,经理人还不是关键问题所在。最关键的是央企在进行海外收购时往往个人意识太重,拍脑袋的决定屡见不鲜。有一家央企在收购国外某公司时,都没有到这家被收购的企业进行详细调研,其后派过来进行收购的小组,也只是到被收购企业走马观花地巡视了一下。这家被收购的企业里面有一些中国员工,他们原以为收购小组会找他们聊天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结果却没有任何来自中国的收购方人员和他们联系。后来才知道,收购小组每天被送到不同的景点游玩,哪有时间真地做些功课。

这个收购小组临走时为了感谢被收购企业老板的热情款待,还赠送了好几箱五粮液。后来收购结束,这家央企的大老板亲自飞过来主持兼并仪式。据知情者说,这家央企付出的收购价格是被收购企业合理价格的好几倍。在收购仪式上,央企老总在上面侃侃而谈,底下行内人嘲讽不断:被人家卖了还帮着数钱。由于付出的价格太高,企业自收购之日起就一直亏损,几年下来还没有扭亏。

如果收购之初就有问题,后面派过来的职业经理人就是再能干,也很难有办法让被收购企业重新焕发出活力。

教学建议: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介绍了从‚中国制作‛到‚中国收购‛,深入实际搞调查研究的事例。通过本案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的。必须充分的认识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性质。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我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是全方面的,多层次的,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竞争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14‚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15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飞速的发展!

本案例可用于第七章第一节中‚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部分的辅助教学,也可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主要是描述中国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绩。教师可以把这个作为讲课的引子开头。也可以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论证。但是不要让学生有骄傲的心里。因为目前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面对全世界,仍然还处于不利地位。仍然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可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和为国家做贡献的决心。引导学生追求更高。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十

“三下乡”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践行志愿者精神。

——大学生志愿者协会赴河北承德社会实践团。

学院。

理学院。

班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1101。

任课教师。

任鹏。

姓名施家胜。

学号20111376。

2013年10月3日。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践行志愿者精神。

——“三下乡”

作者施家胜。

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

1、深入贫困农村,在支教过程中身体力行,为当地孩子带去外面世界的精彩,激发他们求知和走出农村的愿望,促进学生德、智、体、劳等全面发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2、真正的去接触实践,理解实践,充分领悟社会实践的“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创造一个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性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平台。

3、充分利用志愿者的社会宣传作用,呼吁社会,将贫困地区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反映给社会,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教活动,并带动更多大学生的加盟和联合,将此活动传承下去。

4、弘扬东北大学教学之风尚,通过支教,使更多人了解东北大学学生的优良品质,将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精神传递给农村的孩子们。

5、充分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1.2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全面实行义务教育,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行义务教育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同时,这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2、河北省近年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的会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发展因子,例如,经济上区域发展不平衡,政治上区域民主不普及,文化上区域水平不达标等等诸多问题。只就最基本的教育问题来说,城乡的差别就非常的大,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在河北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城市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而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基础设施落后,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接受义务教育。

3、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家庭的期待、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服务意识,树立奉献观念,增强团队精神,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4、针对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我们决定从最底层最根本的教育入手看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向当地教育机构提出自己对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建议,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切实需要帮扶的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当地学生切实感受到受教育长知识的幸福感,在感染教育中,为学生找到理想信念的支撑点,从根本上落实教育真谛的内涵,以点带面,以求普及全国。

1.3应用价值:。

1、通过此次下乡教育帮扶,深度了解了教育水平低下的县乡级地区的教育困难,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问题以展示的形式公开化,让局部封闭信息透明化,达到使广大青年学生对义务教育普及化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次实践可为东北大学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提供一定借鉴,即可与教育水平低下的县乡级地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定期的考察,使我们始终能够了解现今部分地区教育水平发展状况。

2、此次义务支教这种实践方式将使团队成员亲身体会到农村地区的教育困难,进而对当地教育机构提出一些自己的可行性建议,并以亲身经历感染周边同学。搜集的可靠性数据可以用作日后教育体制改革参考的小部分依据,为教育上存在的隐晦性尖刻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第一手资料。

3、深入农村地区的支教必将实现对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奉献精神,锻炼自己的身心,让实践队员了解农村,认识国情;培养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扩大中心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4、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和支援农村教育,丰富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探索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升孩子们的知识能力和确立孩子们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促进学生德、智、体、劳等全面发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5、本次考察会涉及对外宣传方面工作,因此会达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一方面,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带到农村地区,希望学校在软件上与外界联系。将教育水平低下县乡级地区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教育问题上,同时引起当地教育机构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东北大学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辅助了招生宣传工作。

1.4开展实践的重点:。

1、不拘泥于形式的教育,着重抓好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连接点,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帮扶的活动过程中。

2、任何实践所产生效果的最佳状态就是要达到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本次实践要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就要做好宣传工作。此次实践活动要对当地教育现状资料进行采集,进行整理后开展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这一点是为解决部分地区教育顽固性弊端而服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为其解决比较本质的问题。

1.5开展实践的难点:。

1、当地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施教的内容较难把握,在施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进度不一难以深入的状况,以致于实践效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水平。

2、对接团委对我团各项实践安排的辅助不确定度较大,由于实践地距离沈阳较远,难免会出现由于沟通不及时,信息传达不准确而出现行程延误现象,在实践配合上有可能会稍微有点欠缺。

3、暑期组织学生集中进行学习难度较大。由于成员经验不足,实践的时间有限,所以很难深度挖掘信息,难以对政策进行深度分析。

4、实践地是相对陌生的环境,并且是团队的集体的外出考察,成员的安全保障工作成为实践活动开展的另一难点。

1.6主要创新之处:。

1、采用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此次教育帮扶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将现代教育的新鲜血液——素质教育引入,让当地学生切身感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不一样的教育模式,可以为实践效果增添色彩。

2、采用综合性的施教模式。教育帮扶的形式多样,包括书本教育、素质拓展活动、座谈会等等,降低了活动的枯燥乏味性,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让当地学生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

3、采用适时反馈的帮扶机制。在活动进行到一段时间,团队会针对帮扶情况适时开展座谈会交流会,旨在进一步加强了解教育形式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可以比较针对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团队是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团队的名称是大学生志愿者协会赴河北承德社会实践团,我们团队所选择的的立项主题是“三下乡”,团队成员一共有六人,我是队长,其他的成员有:信息学院栾宏斌,宋思文;文法学院聂琦,张红伟;外国语学院李晓月。

我们8.14号从沈阳出发,8.15号早上到达河北承德兴隆县,进行我们的特色支教。在去兴隆县之前我们就对兴隆县做了一定的了解,整个兴隆县到处都是山,这一因素决定了他们闲的交通并不发达。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虽然兴隆县目前在大力的建设之中,但是在农村教育资源还是先当的匮乏。在与当地的教育部门交流之后更加印证了我们之前了解的情况,从而感觉我们这次算是来对地方了。由于当地的小学在进行翻修,我们这一次的素质教育的支教就安排在当地的一户村民家中,因为他家有相对宽敞的地方。我们首先向孩子们播放了我们带去的介绍东北大学的视频,并在视频播完之后说了一些关于我们的大学生活,以及激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努力走出大山。每天的上午我们跟小朋友们进行一些素质拓展类的游戏,下午就对他们的课业进行辅导,在辅导中我们发现有好多小朋友的基础特别差,应该是他这个年级会的东西,他都不会做。但是我们在对他们的暑假作业进行辅导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超纲的题目,我问过小朋友们,他们说有这门课但是从来没上过,因为学校没有老师会,那些题目中最难的要数生物题,高中生都不见得会。我们每天晚上都会跟小朋友们一起看一些励志的电影,我们一共播放了三部,分别是《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小朋友们在看完之后都很有感触,跟我们聊了许多。我觉得我们实践初期的目标基本都实现了。

我很遗憾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只有短短的一周,交给小朋友的也有限。我希望以后有机会东北大学的学生有机会再去那个地方,去帮助那边需要帮助的学生。

3.实践感悟。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4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5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部分照片展示。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十一

结业论文。

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姓名:李建。

班级:电气化14-1学号:8031210123。

浅谈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自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就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说。说到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2011年两会除了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的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反腐倡廉等热点表达更多关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国的民生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也日益突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久治安。而近阶段,国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热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就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发展面临着如同公平与效率难以兼得的冲突状态的困境。可是,教育与社会、经济领域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这一矛盾尤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不同的阶段中,教育公平问题的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教育发展初期,最重要的是普及教育;在教育初步普及后,要注重对教育品质的追求。

对于教育不公平现象--------从宏观上看,一是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巨大。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之间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巨大。三是师资队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之间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差距巨大。从微观上看,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费。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上学比较困难。三是重点学校之间和普通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相差悬殊,择校压力巨大。四是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国家必须:

(1)推动公共教育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2)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3)规范管理,从严治教。(4)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就业。

近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大学生就业当前存在三种矛盾即:一般性就业矛盾----由于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引起的就业矛盾;选择性就业矛盾----扩招前已存在的选择性就业矛盾,扩招后随毕业生的数量增加;结构性就业矛盾----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不适应。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解决此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努力。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采用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各高校也要强化内部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的调整专业设置等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三)就业腐败。

近阶段在就业问题上经常出现就业腐败现象。所以要消除所谓的“财政供养人员编制”,增加机会公平;消除“党组成员一致通过”的旧规,严格遵守《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暂行规定》;以立法方式确认“财政供养人员”的编制员额;加强制度建设,细化管理规章;事业单位招聘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改善民生刻不容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下面就主要谈谈关于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就两会所关注的民生问题来看,民生问题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主要就是就业难。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些代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去;三是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学生就业难危害巨大,它既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途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也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近几年的公务员报考率和大学生的就业严峻形势相当严峻,去年是30:1,今年大约是50:1,其中一部分还是给在职的,到大学生这里怕是60:

1、70:1;收入分配问题,是我国贫富差距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基尼系数是0.4%,但现在已经突破这个警戒线了;医疗费用高、药价居高不下;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农民征收问题,“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民生焦点问题;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一直是近几年来屡禁不止的事情;建设和谐社会问题。其中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就业问题,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新增劳动力、复转军人及大学生等的就业问题。就业直接关系着收入问题,是解决其它大部分问题的最重要一环,就业问题不解决,收入没有来源,其他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和谐社会的建设更是不可能。因此,就业问题无疑是所有问题当中的焦点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在民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财政也大量的往这一方向倾斜,但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并不在其保障的范围之内,从而更是增添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杜绝提前退休现象,鼓励延长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对于大学生就业是不利的,尽管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但对于求职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这一政策规定就减少了工作的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及退休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赶着往事业单位挤,严重影响大学毕业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

4、当前国家把大量的资金往民生建设中倾斜,但其中对大学毕业生的关注尚少,如大学毕业生创业贷款难。

三、在整个的社会体系中,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大学生自身问题。

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其自身的问题是不可分割的,其次又有社会的众多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一个局面。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其次大学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

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要有勇于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挖掘、开拓创业市场,转变“靠父母”、“靠国家”、“走公务员之路”的传统就业思想;要积极的打破思想束缚,给自己一腔激情。

2、岗位紧缺,竞争压力大。

数据统计仅八年来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在3500万以上,而统计就业率在35%左右,加之以往未就业大学生、高校上报的虚假就业数据,可见就业率是何等的低下。要解决好这些毕业生,促进社会的团结稳定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国有、私有)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加强优化人事结构、年龄、文化、综合等问题,多给年轻人提供机会,留余足够的空间。

3、学历继续教育问题。

在与全日制大学教育的同时,学历继续教育应得到承认,以便形成良好的互补。现在在国家、地方招考中有很大一部分职位限制学历,学历继续教育所颁发的毕业证不予于承认,但在进入工作单后却可以凭着学历继续教育的毕业证加工资、晋升。这样的矛盾无疑是对应考者的不公平、增加就业难度、提高就业门槛。国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一致的政策法规。要么统一不认可,要么统一认可。

此次的《报告》已明确指出,要在工作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我想,除了政府在其中的政策引导外,更主要的是从我们大学生自身着手。对我们大学生来讲,我们应始终践行“三个代表”,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和业务能力,并同时为周边的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实际应聘中,应符合自身实际,不怕苦,不嫌弃基层工作机会。譬如我们车辆工程专业,虽然近几年就业形势还可以,但我们不能因此放松平时技能的储备,同时,不能轻视基层工作岗位的锻炼机会,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就业。

4、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

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那?什么都没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四、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民生问题带来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深受民生问题的影响,要真正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将其置于民生建设中进行考虑,并根据国家民生政策,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案,从而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成功就业。

大学生应正确应对当前民生建设中遇到的机遇和问题首先,面对机遇,我们大学生要努力把握。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职业定位(1)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从当前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2)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最重要的还是考虑国家政策及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敢于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就业;(3)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把握好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改变自己的就业心态。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大学生择业时,不能将自己定位过高,只选择大城市,选择高薪职业,而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基层、西部去,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又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加宽广的发挥才能的舞台。践行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

2、自身素质的提升(1)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2)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3)要富于创业精神,不仅要做就业准备,更要做创业准备,从而在国家政策创造的良好条件下发挥才干。其次,应对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也要采取积极地态度。当前由于我国社会实际情况较为特殊,国家政策多是往社会保障方面倾斜,力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大时代背景下不可逃避的现实,我们大学生那个唯有从自身做出改变,才不至于处于被动的状态。第一,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心态,顺应国家发展的趋势,跟着国家政策走;第二,要高瞻远瞩,随时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动和走向,关注时事;第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增长自身本领,提高自身竞争力;第四,把握好自身的就业观念,不能一味的认准机关事业单位,要把眼界放宽。总之,大学生就业这一难点问题的解决是不可能抛开当前的社会实际而单独解决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性,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民生建设当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把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放到民生建设当中去考虑,并结合民生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采取相应的方案方法,才能最终很好的解决。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方针政策,关注民生问题,关注社会时事政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我们应始终践行“三个代表”,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和业务能力,并同时为周边的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真正的做到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国家社会及其个人有用的大学生。

最新大学生毛概论文大全(12篇)篇十二

经过为期多日的前期准备和计划,我们开展了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前总以为社会实践活动不是很重要,没有认真对待,但是通过这次的团队合作的实践调研,我意识到它不只是一个形式,其目的还是在于能让我们在此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并且能够很好的与被调查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还能够学习那些优秀和流行的宿舍文化。

我们调查的题目是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我们经过讨论和实践后的调查问题深入程度适中,没有涉及到别人的隐私方面的事情,所以人们都能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调查中我发现大多数宿舍是存在流行文化的,例如有些宿舍会自己评比宿舍最佳学生,有些宿舍打造学习型宿舍等等。但是,有些宿舍依然存在着问题,如宿舍安全隐患问题,某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等等。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有愁苦、分歧,但更多的是欢乐、团结,所以也有沉甸甸的收获。这次调研活动让我明白了“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道理,也让我开阔了视野,并且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相比于单人的调查,小组形式的调查更能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中享有指挥权和决定性的话语权是可以的,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同在一个小组里,目的不是时刻展现你的领导能力,而是将一个小组时刻融合在一起,在小组中占得一席之地;有一定的发言权;有灵活的头脑;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有较好的创造力这就够了,我们需要的是每个人都自觉的为这个小组出份力,而不是只听某个人在那里不停的指挥其他人。

经过了我们小组的工作分配,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终于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让我们都感到非常欣慰,这是我们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作为本次调研活动的组长,我在此次活动中不仅仅要去担当发放调查问卷的工作,同时还要负责搜集信息和进行材料的统计和整理工作,虽然每个人的分工不尽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贡献确实一样的,我终于体会到“众人拾材火焰高”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对于这次实践调研活动,经过大家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我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状况总体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继续弘扬优秀的宿舍文化,摒弃腐朽的宿舍文化,丰富宿舍文化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同时,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发展的引导,防止不良宿舍文化的滋长和蔓延,并帮助大学生认识不良宿舍文化的危害,消除不良宿舍文化;大力提倡和鼓励优秀文化,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秀的健康的向上的宿舍文化。

此次我们调研的目的就是解和掌握我校学生宿舍文化生活状况,以进一步提高我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质量。针对宿舍现存的问题我们也为学校提出了几点建议:1.改进宿舍管理制度,要加强对住宿生的监管,杜绝夜不归宿的现象而引发的安全隐患。2.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引导。网络娱乐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课余活动,运用得当会产生很多积极的方面的影响,运用不当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使用网络的习惯至关重要。3.加强对宿舍学风文化的引导。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积极引导,开展一些以舍风促学风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学风。

总结整个调研活动,我觉得收获颇丰,即使我们在调查其中有碰过壁,尽管在发问卷的过程中有被人拒绝,或者是登门拜访的时候被人拒之门外的现象发生,可是还有更多的是支持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我领悟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的力量很渺小的,然而当把这些渺小的力量结合到一起时便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惊人的力量,这就是团队的作用。这次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历程,我要把它当做我日后前进的动力,激励自己大步前行。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医药销售心得体会总结(案例17篇)

    通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考试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如何写一篇完美

    优秀安全事故案例心得体会(汇总17篇)

    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更加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盲点和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修正。这些教学反思范文呈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追求和对学生发展的关注。1月3号上午xx

    优秀读书卡内容摘抄大全(17篇)

    岗位职责的具体制定应该与员工的能力和经验相匹配。岗位职责的编写需要考虑工作的流程和协作关系。合理分配岗位职责,有助于提升企业组织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最新来料检验工作总结范文(19篇)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同时也承担着风险管理、信用评估等重要的监管职责。以下是一些团日活动的照片和回忆,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美好时刻。自xx年6月xx项目初始施工起

    2023年合伙人会议决议范文(16篇)

    安全标语以简明的语言、生动的图形等形式传达安全知识,起到了预防事故、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作用。安全标语的内容要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能够引起不同人群的共鸣和关注。

    热门工会撤销申请报告(案例17篇)

    在撰写报告范文时,我们应该遵循客观、真实、科学的原则,尽量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的介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分享和学习。

    2023年学校的保密协议(案例18篇)

    一分钟内,我们可以说出许多话,也可以静静思考。提前准备好写总结所需要的素材和要点,可以提高写作效率。以下是一些一分钟决策的技巧和策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新古诗古文手抄报(汇总19篇)

    运动会是学校一年一度的盛会,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平台。运动会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期待并为之努力吧。运动会宣传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

    实用中国英雄感悟(通用16篇)

    奋斗是一种态度,是对梦想的坚定信念,是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不断调整奋斗策略和方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

    实用军车驾驶员体会心得(案例14篇)

    工作心得是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教训的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学习心得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的方向。作为军车驾驶员,我在这个职业中的成长历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