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汇总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LZ文人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汇总8篇)

一个好的企业标语应该具有独特性,能够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给人一种记忆深刻的感觉。更新换代:企业标语应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和优化。尊重个性,关爱生活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篇一

市环保局 范杰

2014年12月13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市环保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我局挂钩点翁角村委会开展进村入户送温暖活动,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好办成功,进一步将“进千村入万户”活动落到实处,我局于12日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此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一是全员参与,访民情、送温暖。下乡之前,我局专门开了部署会,要求全局干部全员参加,与群众进行交谈,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并结合自身实际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是积极走访,做好民情日记。为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局要求干部职工多走访、多了解,并做好民情日记。

上午8点整,天刚蒙蒙亮,干部职工们早早来到单位集合出发,虽然有点早,但大家觉得活动比较有意义,心情都比较激动,同事们有的准备了油、有的准备了被子,我结合联系帮扶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准备了一百元钱让他们自己购置些家庭日用品。

上午9点多到达了翁角村,大家三人一组、两人一组的分别到自己帮扶的家庭进行走访和座谈,与群众交心,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群众心声,并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到了群众家里。

今天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我感到很高兴。同时也让我明白,只有深入到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千村入万户活动才能真正的开展好。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篇二

***

3月15日星期二天气 晴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顾家店镇高殿寺村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顺兵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志明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友谊家中。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陈友谊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刘秀英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据陈友谊介绍,目前他们家里只有两亩农田,喂了几口猪,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上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下有还在上学的幼子,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已经很知足了。再说自己是党员,是村组干部,理应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没必要和别人比那么多,日子过得去就行。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

解。陈友谊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离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少数村民购买了农资却不知道主动索要正规的发票,还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动要求签订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听了他的话,我感触颇深。农村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绩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动力。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法律的常识和涉农法规后,我们告辞了。

电视,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场和优惠政策等等,还要及时向镇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错的。谢桂深表赞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努力。

从谢桂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会和我们国税局驻高殿寺村工作组成员们碰了头,简单进行了情况交流之后,一起去一个村民曹礼奎家里吃了午饭,并按照规定付了饭费。

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我路过一片柑橘林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三万”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来年轻时毛主席领导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党政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行农村社会养老。我接过话茬表示,一些村民养老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向上反映。

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篇三

篇一:民情日记--理解“万岁”!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几天的大雨连锦,我村防汛工作面临重要时期,我在村委会办公室已无法静下心来写民情日记了,只有到重点低保户家走访。刚才走了五华里路去谢长古家,现在要到黄长娣家了解情况。

黄长娣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对面,与村小组其他人家相距几百米,属于独村独门独户的情况。再是,为了调解她家与钟义胜、钟运辉家山林纠纷问题,现在去她家还真是一举两得了。

我还是第一次去她家,没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难走,远远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伞,卷高裤脚往河边走去。走到河边,那时正好有位村民在过河,我问她去黄长娣家是不是往这里走?她回答说:这里是可以去,但现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湿了裤子,你过河的话也会浸湿裤子。我说不怕,我就把裤脚卷得高高的,过了之后,裤子还是浸湿了。

我走进黄长娣家之后,当她看到是我,就马上招呼说:兰同志你来了,快进屋座。听到声音,她儿子、女儿都一起来到客厅,烧开的烧开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黄长娣即非常热情,反复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难即,就边吃粽子边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时期有无发生水灾情况,她回答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一切还好。听后,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向她说明到她家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回馈前次诉求的山林纠纷问题。我只有将我向周围人群了解的情况及向钟义胜、钟运辉调查的情况反馈给她。我说:既然你公公把山林卖出去了,凭我们“三送”工作队的权限是无法帮你要回来的,不是我们不去做工作,而是我们的职责所限,权力所限。我们只有调解的权利,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他们不肯调解时,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经过我的反复、耐心解释。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难处,并说:只要你尽心尽职了,我就感谢了,和理解了。我说:理解“万岁”!

篇二:民情日记--难忘的时刻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我记得: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年高考时的作文题就是《难忘的时刻》。这个高考题目,曾让千千万万个学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时刻,激起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一时刻,有无数学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压在这一时刻!把人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一时刻!又有无数的学子,就在这一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

我今天要说的是2014年6月11日,端午节的前一天,这对炉迳村大碰村小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女性,生有一女,养有一子,女儿已远嫁,养子住在全南县城,现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大碰村小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米远。孤村孤院,孤独一人地拿着低保过生活。

由于端午节前夕大雨不断,中雨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儿就压倒了人,万幸中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而且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

天黑以后,我们在她养子的屋檐下站着、等着、盼着,连绵不断的雨水依然在下着,边缘山区的夜幕是那样的冷冷静静,远远望去,一团漆黑,看不见一颗星星,见不到一?灯光。在村长的提示下,她向几个亲戚打了几个求助电话,想找一个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让她的希望全都破灭了。她只有焦虑地等着、盼着,我们也只有耐心地等着、盼着。可她的养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来,我们大家也胸中无数。此时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着我,几经张口,想说什么,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没有文化,也不善于言辞,既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她看了我很久之后,含着泪水,对我们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这时,我能体会到:虽说只是一句简单的“多谢”!但却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结着她的千言万语!因为,在她遭受天灾,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派来的“三送”干部、村支书、村长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各种困难,陪同着她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时刻;
使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并没有遗弃她这样的孤寡老人,而是处处在关心着她,关怀着她和帮助着她;
是“三送”干部、乡政府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给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和干部们反复打电话给她养子,要他养子今天晚上必须回来,她真的不知在何处安身?为此,她才会十分感动地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晚上九点多钟,她的养子李华总算赶回来了,我和书记、村长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下来了。

要说房屋倒塌的那一时刻,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时刻!而在她遭遇天灾,孤立无助时候,党和政府给送来的关怀、温暖和帮助,同样也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一天!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篇四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2014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来到了**镇**村走访。这天碰巧是小寒,气温在5℃以下,还下着蒙蒙小雨,有点冷飕飕的。**镇是我挂点联系的乡镇,也是我基层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想起那些农民朋友以及与我一道干事创业的同志们,虽未天天见面,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现有人口2680人,其中贫困人口138人,占全村总人口

5.1%;
耕地360余亩,人均纯收入2200元左右。

2.6万元,能够满足全院正常的开销。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难要随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说。看着老人信赖的眼神,我们离开了谢桂英老人家。在困难党员谢绍海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7岁,早年曾在部队服役5年,已患脑溢血多年,生活难于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针服药维持生命。家里就老俩口,靠着政府的困难补助及自己的一点养殖收入维持生活。交谈中,老人还讲出了心里话,作为一名党员,再也没能力为党的事业做贡献,心里很愧疚。从他家里出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体会到一名基层党员信念的坚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通过今天的走访,让我真正了解了基层,真正听到了一线的呼声。回顾今天的走访,短暂而又难忘,让我对走访有了更深的感触,同时也有不少收获。

收获之一:走访调研密切了干群关系。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依靠群众我们党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走访调研架起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基层、集思广益,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对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有着重大意义。

收获之二:走访调研发现了真实问题。在走访慰问中,群众说的最多的话是感谢,而我却亲身感受到了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问题依然突出,路难走、水不畅、环境差等现象还普遍存在;
虽然我们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每年都发放低保资金、一次性生活补贴,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看病贵、就医难等问题,仍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

收获之三:走访调研明确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让我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发展,造福群众。因此,我们要牢记“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设。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篇五

在xx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的路,xx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

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上,一棵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房屋由夯土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xx村的一个小组,为了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终点,xx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犬吠和几声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

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贫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是永远的波澜不惊。

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书记说,“过几天还得来”。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

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老乡,你那机器怎么弄进来的呀?”。“几个人扛进来的”。“哇,好现代哦”!同行的一个小美女说。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m 6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篇六

3月25日, 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尽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专门给弟弟当小工,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但是他有一种与生活较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尽管言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到务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条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这个家庭让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馨,从交流中可以感觉到父母对孩子的无私慈爱之心、用哑语和手势的与孩子的交流。无意中我也瞬时学了二下子,结果孩子一看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在这个小家庭里充满了多少欢乐、幸福,儿女很听话、很懂事、有眼色、多么善良的两个孩子呀?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20xx年元月16日,星期六,我和同事在村领导的带领下到黄泥村刘屋组方向进行贫困户走访。我们先到的是刘屋组刘少如家里,去的时候刘少如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在家,他家上有老母,身体较差,常年吃药,并且妻子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患有腰间盘凸出,因此家庭经济入不敷出。接着我们来到刘屋组刘新功家,刘新功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在高中读书,小的今年读六年级。另外其家中还有一位常年患病的老父,需要人照顾。他家主要是因学因病致贫。走访结束后,天空飘起的丝丝细雨,一天下来我们身体已疲惫不堪,但我们的心情更为沉重。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我们深深感到要解决农民的贫困,主要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冷冷的气候抵不住我走访的热望与激情。通过走访,我倾听了不少百姓心声,收集了不少老大难、新小易问题,获得了不少群众工作经验,这对于我今后开展工作、为民谋利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依然继续我的走访之旅,虽然天气不给力、物候也不赏面子。

南塘组陈玉芳,现年58岁,家庭5口人,皆在村务农,她及邻居孙长柱主要向我们反映了两个问题:

其一,南塘组一口大塘,堰沟全倒掉了,挖一次崩塌一次,长年蓄不住水。

其二,去年南塘组实施土地置换项目,村里砍掉了该组几户人家的的杨葱树和板栗树,但树木的补偿金一直未发放;另外,树砍都砍了,可树所在的地块一直荒着,不给种作物,浪费了地力、物力实在可惜。

对于第一个问题,国家近几年组织开展的水利普查工作业已结束,水利家底已被摸清,下一步就是有针对性的挖塘清淤,提高塘的蓄水高程与蓄水容量,这口塘的后续解决措施具体怎么搞,怎么做才能让南塘组群众满意,秦传兵主任表示愿意领办这个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姜世尧营长说,之所以出现今天这个不尴不尬的僵局,就是当初土地置换时,地没分好,姜营长表态说,这个问题不大不小,但我们争取不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难问题,这件事,我们马上解决,争取给南塘村民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如此说来,姜营长已经领办了这个问题。

通过今天的走访,可以发现,我们村“两委”班子的团结与效率是值得肯定的,低效率的的官僚习气与推诿扯皮的不良作风目下在鹿起是没有生存土壤的。我想,只有班子团结了,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只有这样,好事会被办实,实事会被办好。

秋风瑟瑟,黄叶飘落,万物寂寥,呵气成霜,一个清冷之秋已然来临,可我的热情就像鼓满了风的帆一样。今天是我开始大走访的第一天,一定去尽力打开个好局面。

我独自步行来到我村养殖大户张根胜家。甫一到达,就见张家的二层洋楼格外气派,外墙崭新洁白,厅堂宽敞明亮,整体厨房清清雅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看样子应该是一户宽裕人家、幸福人家。

张师傅正好在家刷碗,当得知我的来意后,我俩便来了一次深入的即席座谈,亲切地拉起了家常。

张师傅是我村数一数二的大户能人,养猪、养鸡、养鱼,还承包了200亩田地,做起了新时期的“地主老爷”,产业颇为多样,规模着实不小。

张师傅说,他去年刚买了一批材料,预备今年动工,奈何资金方面捉襟见肘。他告诉我,他曾试着申请邮储“好借好还”小额贷款,然未获批准;又与我村另外两个种养大户三户联保,以求贷款,仍是一无所获。因此张师傅扩大养殖规模的计划只能暂时束之高阁,弃之一旁。

我想:县镇两级每年不都是有一次“神农杯”评选吗,被评为一星者可得一千元,被评为五星者可得五千元,数目实不多,但多多少少可以解决一下张师傅的燃眉之急。此外,团县委不是也有“青年信用示范户”工程吗,如果创业者能拿到示范户的话,资金申请、审批手续或许会简便一点。我据实将这两个好政策告诉了张师傅,张师傅听后很是惊喜雀跃。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大凡县里搞什么农业技术培训,镇村总会为张师傅保留一个珍贵的参训名额,对于这一点,张师傅表示十分感激党和政府对他的关心与厚爱。

一枝一叶总关情,于细微处见真心。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需要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人民的立场,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才能干好群众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同,我们来到基层锻炼和服务的价值才得以体现。群众的忧苦、难处越多,我心里的纠结难受也越多;群众的笑容、快乐越多,我干事创业的激情会更盛。

天气朗朗,惠风徐徐,鸟声琐碎,日影扶疏,一个暖暖和和的上午,将带来一份充充实实的收获。

从劳形的案牍中暂时解脱出,偷得浮生半日之闲,我决定去走访我村原计生专干、现低保户陈宗芝老人。目前,其他船形组农户都搬到了我村硬实洁净的主干道边,独留陈家还居船形组老庄,因无财力迁址,陈家人不得已而成为了“钉子户”。

今年春上,陈家儿媳因猪头风病不幸辞世,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儿子,老两口以老迈之躯负起了照顾小孙子的重担。陈宗芝老人患心脏病,身体状况很不好,长年吃药,老伴鲁修礼退休有好些年了,退休前鲁老师是鹿起小学、舒茶中学的领导。目前一个月尚有1800多元的退休金,但这些钱要买药品、补品、粮食等,仅够日常开支。陈家儿子智力迟愚,身体欠安,今年其子光在家光修养就有大半年时间,现在杭州某厂打工,收入甚是微薄。目睹现状,实为不忍,我村为陈家申报了低保户,一个月可以领到175元的低保金。

一个使老干部,一个是老教师,一辈子春华秋实,辛勤耕耘,在这样大的年岁尚不能安享晚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我亲身遭遇群众疾苦,却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徒唤奈何、奈何,心底的无助有谁能体会。

陈家直面如此困境,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回村部后,与村两委班子协商能否为她个人申请城乡医疗救助之普通疾病住院医疗救助,还有为他们的儿子做残疾程度鉴定,争取民政部门的政策关怀,此外,在他家孙子上学时,能否在希望工程和雨露计划上面对他家施以援手,这样做,算不得雪中送炭,但多少可以为这个特困家庭纾一点困,解一点难。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篇七

昨天接到县委组织部通知说今天省委督查组要到**乡检查指导驻村帮扶工作。为此,我们帮扶组全体成员放弃周末休息,从昨天就到村上,对近期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据我中青班同学、民和县委组织部张玺副部长说督查组到**乡召开座谈会,是因为我们**驻村帮扶组的近期工作比较扎实,是县上专门确定的。这个消息无异对我们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鞭策。说句实话,近一时期我们帮扶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真心帮扶,也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我们走访农户,访贫问寒,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好评。

说完善工作,其实除起草书面

汇报材料

外也没什么具体补充的。只是有一点令我们比较犯难,就是通知说督查组还要了解对重点村投入50万元扶持资金的使用计划。说实话,市里召开动员会的时候提过这事,但是我们心存疑虑,没敢在村里公开讲,只是在私下里征求村干部的意见建议。所以昨天我们召集帮扶组成员及村两委干部,进一步探讨和商议此事,暂时确定将5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兴办村级养殖场或种植专业合作社。因为**村种植全膜玉米已具有一定的.优势,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且一半农户自发搬迁外出,村里有许多闲置的耕地。前两天征求村民们的意见时,大家也对兴办养殖场很感兴趣。

和两份简报及民情日记呈给了督查组成员。督查组组长首先让我汇报。因为组长说普通话,所以我也用生硬的普通话汇报,但不照本宣科念汇报材料。我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汇报,生怕汇报长了让人厌烦。他们听的很认真,还不时地在本子上做记录。大概十来分钟,我的汇报完了。督查组长很高兴,说从汇报和查看简报及民情日记可以看出我们对村情了解得很透,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关于下一步工作的思路清晰,有想法,工作劲头十足,希望我们继续努力,扎实做好帮扶工作。市委段广恩副部长也高度评价,说如果各村都象我们这样开展工作,民和县的驻村帮扶工作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接下来他们向村干部问了几个问题,但是看得出他们有点着急,可能是因为今天去督查的地方很多吧!临走时,他们说这次就不去村上了。我们帮扶组人员面面相觑,似乎有点遗憾。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工作开展的不错,所以说不但不怕检查,而且真心希望他们去村上实地查看、了解。我想不去就不去吧!我们干工作也不是作秀。

在乡上吃过中午饭,我们速速进村。今天的计划是到小库土社的田间地头动员农户加快秋季覆膜,因为眼看地要封冻,大家都很着急。到村上后,我们看到那块地有人就去哪。村民都忙着整地,也准备抓紧覆膜。我们一边宣传动员一边了解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帮扶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在田间地头走访期间我顺便打听了一下这个社的特困户,大家都说冶素来么和马乙吉是最最困难的。冶素来么的情况我们上星期已了解,确实贫困,但马乙吉的情况我们还没有掌握,于是我们决定去看看。在村口我们直接碰见了马乙吉老两口,我们的老谢认识他们。马乙吉老人衣衫褴褛,身背一破麻袋,老伴手提一把破铁锨,跟在后面缓慢行走,咋一看两个人几乎象逃荒要饭的两个老乞丐。我们问他们家在哪?他说没有家,借住村里一外出人家的房舍。为了生存,他们今年种了6亩地,这两天他们拖着病下地收割。我们问他们是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时,他说因为交不起参合金,所以只为体弱多病的老伴交了。我说那你病了怎么办?他说活一天算一天,只能边走边看,没办法。我们又问是否领取农村低保金,他在摇头。听到这里,我无话可说,如果这样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那还有谁能够格呢?临别时我安慰两位老人说你们的困难我们知道了,我们一定会帮助的。回村主任家的路上,两位老人衣衫褴褛的形象总在我眼前浮现。我在心里暗下决心,这次乡上安排我们帮扶组调整村里的低保,我们一定要让低保享受给这些最困难的弱势群众。

村官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篇八

20xx年元月16日,星期六,我和同事在村领导的带领下到-村-方向进行贫困户走访。

我们先到的是-家里,去的时候-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在家,他家上有老母,身体较差,常年吃药,并且妻子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患有腰间盘凸出,因此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接着我们来到-家,-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在高中读书,小的今年读六年级。另外其家中还有一位常年患病的老父,需要人照顾。他家主要是因学因病致贫。

走访结束后,天空飘起的丝丝细雨,一天下来我们身体已疲惫不堪,但我们的心情更为沉重。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我们深深感到要解决农民的贫困,主要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