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丰碑课教案设计(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QJ墨客2023年丰碑课教案设计(通用8篇)

高一教案的设计应该包含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通过研究这些安全教案范文,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需求,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一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两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指导感情朗读。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你认为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4、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二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1、理解课文的不同内容,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2、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录音机、投影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1、理解课文的内容,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齐读课题

3、释题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自己读课文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交流上述问题

4、全班叫交流讨论的结果。

1、学生分小组读课文,把你最感兴趣,感受最深的那部分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质疑问难,相互解答,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记下来,等会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3、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重点引导以下几点:

(1)、找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坚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处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2)、找出描写将军的神态的文字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a、如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表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感情:一是对军需处长的不满和责备;二是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

b、当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呼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个军长敬了一个礼。”

让学生谈一谈体会理解将军的两种感情:一是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

4、指导朗读

第7自然段要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8—10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的口吻。12自然段要读出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的深沉、庄重。

1、配乐朗读全文

2、同学们,课文已学完,此时你想说点什么?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三

《丰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教学这篇课文时,以下几点我做得较突出:

课文所叙述的内容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距离,学生可能因知识的储备有限而难以入境,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领悟。因此,设计时,我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就让学生充分交流了所查资料,回忆了以前学过的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阅读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时的相关资料,了解了环境的恶劣……从而让学生迅速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高尚品质做好了情感铺垫。

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感情走向课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活体验、感受各不相同。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更深入地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世界融为一体,我在教学中多次设计了适合学生想象的情境,如学完军需处长死后神态、外貌、衣着等描写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牺牲前他可能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更深入地了解了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再如,将军得知这位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可能会怎么想?体会将军此时的懊悔、愧疚,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最后战士们受到军需处长精神的鼓舞,走过他身旁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红军战士,你会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总之,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更深入地挖掘了课文的中心。

文章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因此,课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如第七自然段要读得悲壮感人,我指导学生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稍慢,语调平直,而且指导时注重学生的感悟。读第十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读得要深沉、庄重,语速稍慢,而且我把范读、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四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22、丰碑

军舍

需己

处为

长人

严峻考验?沉着坚定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五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

上课时间:

小学五(5)班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板书设计:

丰碑

课堂检测

beiliexiyi

丰()恶()()击()靠

baorunfu

()子()湿()盖

()的环境()的战斗

()的考验()的丰碑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b:自己写一段话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六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

上课时间:

小学五(5)班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高大2容貌美3多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liexiyi

丰()恶()()击()靠

baorunfu

()子()湿()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环境()的战斗

()的考验()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b:自己写一段话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七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儿童展开合理想象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定是十分有益的。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校老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教师用一道过渡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在儿童自读课文第12小节后,抓住第一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同时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一会儿功夫,学生纷纷举手:

“将军想:他就是军需处长?太意外了!”

“将军想:我还未了解情况,就先发火,错怪了老人,真渐愧。”

“多好的老人呀!为了保证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宁可穿单衣结果冻死了!”

“将军想:军需处长真了不起,我们红军部队有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真值得骄傲和自豪。”

教者此时话锋一转:“大家再轻声读第12小节,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

学生边读,边寻找,边体会。像课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湿润了”“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这样难以理解的词句,因为有了前面想象的铺垫,学生也都自己读懂了。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将军情感变化的过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这时教者抓住时机,引导儿童“反刍”第7小节:“当你读到这里,觉得军需处长除了不怕牺牲外,还有什么高尚品质?”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这样通过“反刍”第7小节,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更加鲜明了。

学生“反刍”第7小节以后,教者抓住第二个思维空间,再次引导:“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的呀,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同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了军需处长在风雪弥漫的天气里坐在树下借火吸烟的图画。

学生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图画,一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有的说:“军需处长看着红军战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从他面前走过,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会对战士们说,加油啊!翻过云中山就是胜利!我吸口烟,歇一会儿,马上赶上你们!”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只要战士们有棉衣穿,不挨冻,我就是冻死了也心甘!”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这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牺牲前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对自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感到十分快乐,充分表现了他忠于职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后第二次“反刍”第7小节:“轻声读第7小节,从军需处长的姿势、神态、衣着,体会他的忠于职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的高尚品质。”

通过阅读、体会,又把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一步:军需处长不仅有“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而且有“忠于职守、乐观自信”的精神。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小节。”

由于有了上面的两处想象做铺垫,学生对“晶莹的丰碑”是什么,都十分清楚,无须教师作任何解释。

突破难点以后,教师抓住第三个思维空间,继续引导儿童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教师引导儿童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感情!”

经过三次想象,三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丰碑课教案设计篇八

(师生问好,课前活跃气氛)

师:大家一起说,我们今天上什么课?

生:(齐)丰碑。

师:看我写字。(板书“石”)这是什么字?

生:(齐)石字。

师:组词。

生:(齐)石头。石块。

师:知道我要写什么字吗?

生:(齐)碑。

师:那么这个碑肯定是用什么做的?

生:(齐)石头。

师:(板书“碑”)先写一个什么字?

生:(齐)白。

师:注意里面有一竖变成撇出来,然后呢?

生:(齐)一横一竖。

师:谁知道碑是什么东西?

生:碑就是用石头做成的,用来纪念有些人的功绩的。

师:如果这个人没有什么功绩,能不能给他搞一个碑?

生:(齐)能。

生:(齐)李世民。

生:(齐)知道了。

师:那么这个碑我再加一个字(板书“丰”)是什么意思?

生:丰碑就是指高大的石碑。

师:你能举一个例子说这个“丰”字有时也当高大讲吗?能组个词吗?

生:丰。丰满。

师:丰满是多而不是高大。说不出来了?比如说革命烈士,周总理,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什么呀?(学生无人应,教师一字一顿地引导,等待)丰、功、伟。

生:(齐)绩。

师:对了,“丰功”就是大功,伟大的功绩。打开书,在上课前读过课文没有?

生:(齐)读过。

师:你读了几次?

生:五次。

师:你读了几次。

生:不记得了。

师:看来你们都读了好几次了。还想读吗?

生:(齐)想。

生:(齐)好。

师:大家一起来读,开始。

生:(齐)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师:停,冰天雪地是什么样子?

生:寒冷的。

师:恶劣不恶劣?

生:恶劣。

生:(齐)懂。

师:再重读,开始。(生重读这句)

师:听我怎么读。(范读这句)再重读,像我这样读,看我的手势,开始。

(生读文,师配合手势,并领读至第二句)

师:什么叫大冰坨?

生:被大雪冻成了一个很大的冰块。

师:整个山就是一个大冰块,就是这意思。你想想整座山是这么一个冰块应该怎么读。开始。(生齐读,师间中领读,读至“向前挺进。”)

师:刚才用的是“前进”,现在用的是什么?

生:(齐)挺进。

师:比前进更怎么样了?

生:(齐)艰难了。

师:但是人更。

生:坚强了。

生:风太狂了,雪太大了,天气太冷了。

生:这支队伍遇到的困难很大,决心也很大。就是刚才说的“更坚强了”。

师:对。再接着往下读。

(生齐读至“残酷的战斗。”)

师:停,下面课文写了几个可能啊?”

生:(齐)四个。

师:四个可能,情况不一样,看我的手势读,我读前面的,你们读四个“可能”。(读文)“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生:(齐读)“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教师用平直、高扬放慢,再高扬快速加强,平实沉重四种不同手势指导读四个“可能”)

师:对,大家把刚才学的这两段自已再练习一遍然后我们比比谁读得好。

(学生各自读文)

师:下面进行朗读这两段的擂台赛,谁敢第一个走上擂台?好,你先读第一段。

(一生读第一段)

师:我觉得你读得好像挺费劲是不是?你该低的地方没低,所以该高的地方就高不上去了,一开始低一点,再来一次。

(生重读第一段。)

师:谁敢跟他打擂?

(一女生重读这段)

师:谁是胜利者?

生:(齐)她。

师:那你就得走下擂台了。(叫男生坐下)谁敢跟她比?读第二段。(一男生读第二段。师纠正读错的地方。)

师:要是按读的语气来说谁读得好?

生:(齐)他。

师:可惜的是有两处错误,那就得走下擂台了。谁再比?(又一男生读二段)

师:谁该下去?(大部分同学说她。)

师:好的,你先坐下,再找一位同学把他读坐下。你没举手你起来,请你推荐一位读得好的。

生:张志帆。

师:好的,你自已举手也很积极,你要是打不下人家去就得。罚款,(众笑)带钱没有?

张志帆:没有。(笑声)

师:一会儿跟你们老师借一点。开始读吧。(张志帆读第二段)

师:用不用罚款了?

生:(齐)不用了。

师:好了,都坐下。大家知道怎么读了吧?

生:(齐)知道了。

师:谁来读第三到第六自然段?(一女生读文)

师:读得真不错,有没有读得比你还好的?

女生:有。郑作龙。

师:好的,你来读。(郑生重读)

师:两个人都不错。大家读第七段。(生齐读第七段)

师:停,这里写这位老战士死得很安祥,很镇定是不是,慌乱不慌乱?

生:(齐)不慌乱。

师:安祥,死得也安然自在,那么你们读的时候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生:(齐)慢一点。

师:对了,虽然他安然自在地牺牲了,但是我们看到他这样,我们不能安然自在,心情应该沉痛,速度再慢一点,再读,开始。

(生齐读第七段,教师随机带读、领读,并指出词的不同意义。记录不再详述)

师:(问张志帆)你起来,你认为哪个同学读的水平跟你相当?

张志帆:她。

师:好,你也起来,你们两个读这段,一个一句倒换着读,你读一句,把她激发起来;她再读一句,把你也激发起来,两个人相互激发,一个一句好不好,开始。(两生开始轮读课文,期间教师特别指导首尾两句)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不错。谁读第八段?好,你来。(一女生读第八段)

师:你想让谁跟你比?

女生:他。

师:好,你起来,你心里先想一下,你点谁跟你比,开始读。(男生读第八段。教师指导将军说的一句话,并让全体读。读完后指另一男生,第二个男生再读此段)

师:下一段谁读?读前先想好对手,读后直接点名。

一生站起来读第九段,之后点另一同学的名,后者重读第九段。

师:下一段。

一生读第十段,之后点名,比读。

师:再下一段。(就这样同学们相互比着读,读至第十二段)大家一起来读第十二段。

(生齐读,教师在本段加强了语气、声调的指导,多次范读、带读,并多次指名读句,亦请全体学生齐读)

师:谁还想比?读过的和被点过名的把手放下。你来。

(一生再读第十二段,之后点名比读。师对后者耳语让她点一同学名)

师:徐同学上前来,你当将军,大家读这段,读到什么动作,你就照做表演,我看你体会没有。开始。

(生齐读),此生根据课文表演将军)

师:演的不错,如果将军不是这样缓缓地敬礼而是一下子很快敬礼,意思一样不一样了?

生:(齐)不一样了。

师:怎么不一样?

生:如果将军缓缓地敬礼,就表达了他非常怀念这位军需处长。

师:那么快点就不能表达出他对军需处长的更深的敬意?

生:我觉得将军这样缓缓地举起右手,表现了他心里非常沉痛。

师:说得多好啊,心情沉痛。这文章写得真好。读倒数第二段。注意声音要激昂一些。开始。(生齐读第十三段,教师指导“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一句)

师:这位军需处长在你心里是什么形象呀?高大不高大?

生:(齐)高大。

师:刚才读得非常好,再读得更好些,看我的手势。开始。

(生齐重读,师配合手势。读至课文最后。在讲课文末段时,教师多次范读,领读,并指个人或全体学读,特别着重体会最后一句,并指导学生读得铿锵有力,详情不录。)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说出来。谁有话要说?也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生各自讨论)

师:好了,先停一下,咱们整整读了一节课,有没有收获?

生:(齐)有。

师:一会儿下课想一想你的收获,再上课把你的收获说出来,现在先休息。下课。

师:刚才整整读了一节课,烦不烦?

生:(齐)不烦。

师:有意思是吧?以后你就这样读课文,什么都不用讲,多读几遍,其意自现,明白了吧?

生:(齐)明白了。

师:那我听一听,通过读,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我感受到军需处长不为自己,专为别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好,看到军需处长的伟大。别人呢?

师:你先记住你这个问题,一会儿我还请你来回答。这叫问题回家。

生:我想问,为什么军需处长倚*在树上,但他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呢?

师:他的衣服哪去了?(学生七嘴八舌争着回答,有些学生说“军需处长没有棉衣”)

师:是啊,他在发棉衣的时候,作为一个军需处长,他完全能给自己发一件,是不是?

生:(齐)是。

师:但棉衣太少了,不够了,他就把棉衣给了谁了?

生:(齐)战士。

师:自己只好穿着什么?(问提此问题的同学)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

师:还有什么?

生:我想知道将军为什么要给军需处长敬礼?

师:刚才那个同学表演时我问了将军为什么缓缓地举起右手?

生:因为当时将军是十分沉痛的心情。

师:他给军需处长敬礼说明对他怎么样?

生:尊敬他。

师:这还不懂吗?还问我干什么?谁还说?

生:我知道将军为什么愣住了,因为他原来以为军需处长没给战士们发棉衣,就发火了,后来才知道被冻死的是军需处长自己。所以他愣住了。

师:对了。还有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丰碑不是指一些高大的石碑吗?为什么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师:有意思,你也记住你的问题。一会儿就问你。你要说什么?

生:我通过课文知道了军需处长舍已为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为了能让整个军队的战士能穿上棉衣,而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士,而他却被冻死了,他十分的伟大,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师:还有吗?

师:为什么不说“穿”而说“贴”?谁知道?

生:这是因为他身上只有这件单薄的衣服,再没有其他的衣服了,所以会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生:(齐)不行。

师:把他里面的衣服脱掉,光着膀子只穿这件运动衣,我说贴在身上行吗?

生:(齐)行。

师:好好想想。只穿外衣,是贴在身上吗?

生:(齐)不是。

师:那么能贴在身上的衣服一定怎么样?

生:(齐)单薄。

师:也许非常窄小,已被雪打湿了,就贴在身上,对不对?

生:(齐)对。

师:好了,还有什么?

生:我知道了因为什么将军会向军需处长敬一个庄严的军礼。(师叫刚才提此问的同学注意听)因为军需处长克己奉公,值得敬重,将军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军需处长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所以将军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师:明白了吗?

生:(提问的)明白了。

师:你再说?

生:我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这个词语作题目了。

生:这里是说军需处长死得伟大,是说他的行动像一座丰碑。

师:好,先说这些,一会还会说到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了将军愣住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将军知道军需处长是负责军队的给养和装备的负责人,将军心里以为军需处长绝不会没有一件棉衣,他绝不会冻着,可是将军现在看到他只穿着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感到疑惑。

师:所以他就愣住了,先不说了,我想问个问题愿意答吗?

生:(齐)愿意。

师:你认为这篇课文是写谁的?

生:(齐)军需处长。

师: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还有将军。

师:将军,还有谁?

生:整个队伍。

师:那么究竟是写谁的?又有军需处长又有将军,那么主要写的是谁呢?

生:(齐)军需处长。

生:(齐)红军队伍。

师:红军队伍在前进。一个独立的人物是谁?

生:(齐)将军。

师:将军在干什么?

生:(齐)思索。

师:那我们给第一部分课文起一个小标题,是什么?

生:(齐)将军思索。

师:中间加一个字。

生:(齐)加一个“的”字,将军的思索。(板书“将军的思索”)这是第一部分。将军思索什么?从课文里找出关键的几句话。

生:(读文)“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师:这句话说了几种情况?

生:(齐)两种。

师:第一种。

生:(齐)恶劣的环境。

师:第二种。

生:(齐)残酷的战斗。

师:(齐)接着往下读。

生:(齐)“可能吃不上饭。将军思索着。”

师:将军是不是在想这个?

生:(齐)是。

师:那么这支队伍就只有面临着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吗?他本身怎么样?找一找。

生:本身的装备很差。

生:这支队伍不但装备很差,而且要面对恶劣的环境,还要和凶恶的敌人进行残酷的战斗,所以将军思索着。

师:对不对?

生:(齐)对。

师:谁再能说一遍?更简单更利索的。

生:(齐)这只队伍不但装备很差,而且要跟恶劣的环境做斗争和敌人做残酷的战斗,所以将军思索着。

师:很好,这次不用我说的方法说,用你们自己的,发挥你们的创造力。谁来说?

生:这支队伍装备本来已经很差,还要经受恶劣的环境,做出残酷的战斗,所以将军思索着。

师:对。还有没有?用些新的关联词。

生:这支队伍原先装备已经很差。

生:红军队伍要在恶劣的环境前进,而且要进行残酷的斗争,本来他的装备已经很差了,所以将军思索着。

师:可以,就是稍微有点啰嗦。

生:(齐)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要在恶劣的环境里进行残酷的战斗,所以将军思索着。

师:非常漂亮,他把恶劣的环境和残酷战斗说在一起了,说“在恶劣的环境里进行残酷的战斗”,既简练又精彩。

生:这支队伍在恶劣的环境前进,还要用很差的装备和敌人进行残酷的战斗,所以将军思索着。

生:红军队伍的装备已经很差了,他们还要在恶劣的环境中和敌人进行残酷的战斗,所以将军思索着。

师:对。这是课文的第一段,第二段就是谁出来了?

生:(齐)军需处长。

师:一直写到哪里?读最后一句。开始。

生:(齐)“大雪很快地覆盖。晶莹的丰碑。”

师:(板书“晶莹的丰碑”)最后一段,大家一起来读,开始。

(生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队伍。

师:对,写这支队伍的。如果不明白,咱们接着学。你们看看军需处长那一段,你觉得哪一小节最受感动?你能起来读一下,然后把你的理解说出来,最后再做一个小结吗?这叫“一读二讲三结”。自己先做下准备。你感受到哪段对你有触动就读哪段。

(学生各自读文)

生:(读第十二自然段)这一段让我受到感动,将军的职位比军需处长高,可是军需处长这种舍人为己的。

师:怎么成“舍人为己”了?(众笑)

生:(接着)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将军,将军怀着沉痛的感动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还有小结呢?

生:..

师:将军为队伍有这样的部下而感到。

生:自豪。

师:还有内心的无比的崇敬。好的,这就是你的总结了。谁还说?

生:(读第九自然段,师插话,你读得真好!)这一段话使我受到了感触。从这里可以看出将军开始思索着,为自己的队伍担心,又冻僵了一位老战士,他的心情很烦乱。我觉得,从这段话里我认为他是一位十分关心战士的将军,我是从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看出来的。他看到有人冻死了,就很生气。

师:你认为将军对他的战士是爱护的是吧?

生:是。

师:爱护战士干什么还发那么大脾气?

生:因为他开始以为是军需处长没给这位战士发棉衣,所以很生气。

师:对,很好。还有吗?没说过的来说。

生:(读第七自然段)我觉得军需处长对这恶劣的环境并没有什么慌张,所以死得安祥、镇定。对部队装备很差,没有棉衣而没有怨言,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友也无怨言,他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大碍,对此表现得没什么慌张。

师:所以他表现得十分。

生:安祥镇定。

师:她没说完全的,谁想说站起来就说。

生:我十分佩服这位军需处长,因为他自己也应该有棉衣穿,可是他却想到战士们比他更需要棉衣,战士们每时每刻都要和敌人斗争。棉衣可能破了,他就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冻僵了,我觉得这段话表达了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另一生:这一段话赞颂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忘我无私的高尚情操,是一种崇高的品质。

另一生:我还从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看出了军需处长只有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可他不畏惧,依然十分安祥镇定地死去。

另一生:我非常敬佩这位军需处长,因为他为了整个部队居然可以牺牲自己,而且,我还觉得在这支队伍里还有很多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好战士,所以胜利是属于这支队伍的。

另一生:我觉得军需处长十分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军需处长,完全有可能给自己发一件棉衣,而却让给了别的战士,他只有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师:课文上说他像一个晶莹的丰碑,晶莹是什么意思?

生:晶莹的意思就是光亮而透明。

师:什么东西是晶莹的?

生:水晶、钻石、冰、雪、眼泪、玻璃。

生:因为他被冰封住了,所以他也是晶莹的。

师:冰雪是光亮的所以他也是晶莹的,这是从外观上看,是对的,他的内心呢?

生:还有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舍己为人,是不是无私的?

生:(齐)是。(教师板书“无私”)

师:还有什么?

生:我觉得之所以写他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比喻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我现在问你军需处[]长光亮不光亮,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他是光亮的,因为他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师:没说具体,你来说。

生:虽然军需处长外表也是光亮的,可是内心的光辉比他的外表更加。

生:(齐)不但,而且。

师:不能用“虽然,可是”,用“不但而且”。你说一遍。

生:这是因为军需处长内心的光辉比他外表的晶莹更加的。光亮。(说不下去了)

另一生:不但他外表光亮,而且他的内心也像外表那么光亮,永远鼓舞着人们不断地前进。

生:(齐)无所畏惧。

生:(齐)不是。

师:错了。他的心地透明不透明?

生:(齐)透明。

师:说,怎么透明?

生:因为他心里只想着别人,一点也不为自己着想。

师:他心里有没有阴暗的角落?

生:(齐)没有。

师:他的胸怀是不是能够完全向所有的人敞开?

生:(齐)是。

师:是不是透明?

生:(齐)是。

师:不要理解得太狭窄,“透明”就是从这头能看到那头,不是这个意思。能够敞开胸怀,完全给大家看,没有一点见不得人的私心杂念,这就是透明的。那么你们想一想,刚才讲丰碑的时候是高大的石碑,再拿丰碑去比喻军需处长,那么这个丰碑还是指高大的石碑吗?你要特别注意听。(指问丰碑的孩子)

生:(齐)不是。

师:它含有什么意思?

生:(齐)品质。

师:(指着自己的头部)有没有这个?

生:(齐)思想。

生:(齐)有。

师:有没有使革命进行到底的这种力量啊?

生:(齐)有。

生:(齐)对。

师:战士们受到他的鼓舞没有?

生:(齐)受到了。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齐)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读出来。开始。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我问你们,第一段将军在思索,到了最后,他的思索有没有得到回答?

生:(齐)得到了。

师:怎么回答的?

生:(齐)(读文)“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齐)对。

师:谁给他作的回答?

生:(齐)脚步声,军需处长。

师:军需处长,还有脚步声,大家再把脚步声读一读,开始。

生:(齐)(读文)“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对一个学生)你起来,上课时你提了一个问题,我让你自己思索,就是关于脚步声的,你把当时提的问题再说一遍。

生:为什么那“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能够。

师: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讲。

师:因为战士有着为别人着想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有抗日革命的坚定的信念,这样的队伍怎会的失败呢。

师:说明白了没有?

生:..

师:大致说明白了。这些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是谁发出来的?

生:是红军战士。

师:是这支队伍的红军战士,他们受了什么鼓舞?

生:军需处长。

师:那么步子为什么是沉重的?

生:战士们心情沉重。

师:心情沉重,所以脚步也怎么样啊?

生:(齐)沉重。

师:这些脚步声为什么又是坚定的?

生:因为他们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更坚定了。

师:所以脚步也是。

生:更坚定了。

师:明白了吧,(指另一个同学)你起来,你当时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把军需处长叫做丰碑是不是?现在明白没有?讲。

生:这是因为军需处长身上有无私奉献对死亡无所畏惧的精神,他那种精神鼓舞着所有的红军战士。

师:使这些战士用坚定的脚步声回答了将军的什么?

生:(齐)思索。

师:告诉将军什么?

生:我们的队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能把革命进行到底。

师:是一支。

生:胜利的队伍。

师:你们想想,整篇文章是单单表现军需处长个人的吗?

生:(齐)不是。

师:究竟是表现什么的?大家说吧。

生:(齐)红军战士,红军队伍。

师:作者就是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我们的队伍是无往而不胜的,明白了没有?

生:(齐)明白了。

生:(齐)明白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没有了,那就下课吧,下课。

将军的思索

晶莹的丰碑—无私思想、精神

无畏—信念、力量

胜利的队伍

一、本课例在读的运用这一点上做了新的尝试和突破。过去我们常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话没错,但它只强调了理解对读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则只体现了读的表现作用(理解了景色很美,就把它美美地读出来——笔者的《第一场雪》是典型的例子),其实,“读懂课文”这几个已被人人说得烂熟了的字早就明确地指出:课文是“读”懂的,并不是懂了再读!正因为我们过去太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所以才忽略了朗读在理解中的作用。因此讲啊,问啊,讲懂了,问懂了,才去朗读一下,朗读逐渐变成了“理解”之后的一个程序,变成了讲和问的调味品。

本课例一开始初读课文,教师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整读了一课时;在第二课时中,仍然着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段。教师反复地用自己的范读向学生传递不同语句的不同语感(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是“语气、语调、节奏、速度等),让学生反复体会,跟读、揣摩、领悟。渐渐地,教师的语感变成了学生的语感,不同的语感表达了不同的语言情境和思想内涵。于是,学生在这种朗读的过程中,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内容。这一过程,正好把“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在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感悟”。这里仅以开头第一小节为例,教师有声有色地读了“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后问学生有什么感觉,这个感觉就是他们从老师的语感中听出来,悟出来的理解。这种“在读中感悟”的例子,在课例中俯拾皆是。

二、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鼓励那些属于个性化的独特的体验,有的还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读书中的疑难,而且尽力使这些质疑经过一段读,议论之后,最终由提问的学生本人作答(教师称这为“问题回家”。)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表达的积极性,培育了自信的品质。课例中仅在第二课时开始后,第一次让学生“读完以后说一说”时,就有11位学生发表了自己读书后的见解(这其间有学生回答教师穿插的问题的发言不计在内),而且每个发言都是自己思考的成果或质疑,没有照搬课文的。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看出前段的朗读确实达到了学生自主理解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

三、《丰碑》一课,不少教师都把它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来讲,把军需处长作为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本教例教师对此有自己的认识;这篇课文是“写事”的,表现的对象是这支红军队伍,是说这支队伍是胜利的队伍。写人的文章是表现人性的,或者说是表现某个人的思想,精神品质的;而写事的文章是表现事理的。《丰碑》就是要说红军队伍是不可战胜的这个道理。文中出现的军需处长,只是这个队伍里一个典型代表。他的出现使将军、使战士,也使读者坚定了“拥有这样的干部的队伍必胜”的信念。军需处长的表现和他对战士们的鼓舞回答了文章立意的关键之点,但他并不是文章的主人公。根据这种认识,教师设计了迥异于他人的教学目的过程,可谓独辟蹊径。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四年级写春天的日记(精选19篇)

    整整六十秒的时间,一分钟既短暂又宝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它。一分钟内,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冥想或冥思,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晰。如果你想在一分钟内展示自己的才华

    最新司机岗位的工作总结(优质14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少先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需要对这些活动进行总结和概括。想要了解学生会工作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吗?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范文吧。

    选择大于努力的经典句子(汇总9篇)

    梦想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它激发了我们的热情和动力。写梦想论文时,要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你的梦想和思考。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梦想实现

    最新祝福的精彩(实用8篇)

    文明礼仪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也体现在社交场合的规范和社会道德的遵守。文明礼仪的表达方式要注重细节,包括礼貌用语、微笑、谦和姿态等。这些文明礼仪总结范文是通过对

    最新一年级的心得感想(优质8篇)

    反思是一种深入思考和自我审视的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一年级

    女人励志语录(精选8篇)

    环保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等各个方面。环保工作的核心在于改变现有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方式。范文中展示了环保工作的重点和成果,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2023年小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演讲稿(模板15篇)

    地震的破坏程度与震级、震源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竞聘总结样本,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小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演讲稿篇一敬爱的老师、亲爱的

    要二胎申请书(精选20篇)

    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申请书的重要性了吧。来看看下面这些成功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和灵感。要二胎申请书篇一尊敬的公司领导

    最新初中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初中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总结(优质8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绩。小编整理了一些写得不错的考试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初中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

    初三年级主任工作汇报 初三九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精选6篇)

    作为编辑,我们需要根据读者需求和出版要求对内容进行筛选和调整。编辑要与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完善文稿的质量。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编辑示范,有新闻报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