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又是一年中秋散文(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FS文字使者最新又是一年中秋散文(实用8篇)

一分钟的时间对于工作效率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在一分钟内写出精彩的总结?让你的总结令人印象深刻。一分钟所能做的事情多种多样,如果你还不确定如何充分利用这宝贵的一分钟,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些关于如何度过一分钟的实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又是一年中秋散文篇一

秋风清,秋月明。又是一年中秋时。

没有太多的的概念,只为了一种情趣,一种思念,我默默走在熟悉的小道上。

——秋天是个收获的好日子,在月圆的时候许多愿望,以后就是丰硕的。

——一些道理我根本不懂,可母亲还是要说出来,可能是想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浇洒点什么,也许是真的想在我身上有所收获。

慢慢的品味,一边漫步街上灯光,一边穿插远去回音,还要回放我已深深理解的镜头,电影一般的场景——“月饼便宜了!”

“最便宜的月饼一个多少钱?”

那声音有点生硬,有点苍老,不太连贯,还带着一些发颤。这是一位外国老妪!

瞬间,我想到了去年曾写的《圆月不圆》。也是在今晚,也是在这条街上,小姑娘不到十岁,她站在月饼摊前,左手低垂,右手紧紧的插在衣兜里,双眼盯着被人们挑过来捡过去的月饼。许久,一个月饼忽然从摊前滚落下来,停在她脚下,小姑娘突然俯身捡起,冲到摊前,“给我妈妈买一个最便宜的月饼”,说着迅速伸出紧屋的右手,抛下一把硬币,转身急奔而去。

一此硬币还在打转,一些硬币还灯光里闪耀。那是个孤儿——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

这是一位外国老妪!——这条街上的人也都认识。她递过一张五块钱,服务员看了眼她道:“收您五十,找您四十五”,她接过钱也没再点就回身而走。

带着疑惑,我出了五块钱也只买了一个最便宜的月饼。看了看那服务员,又回头瞧瞧那老妪——对于这类事,说话不可高声语,我觉得我的意思再也明白不过,可那服务员浅浅一笑而过。

这时,边上一中年妇女喃喃自语,“真可怜,先是儿子在伊拉克死去,接着又是老伴离世,现在身边再没得个亲人,双眼越来越瞎了。”接着另一妇女道:“还好她老伴生前给咱街上干了许多大好事,人们也都愿帮她。”又有一妇女道:“若不是美国攻打伊拉克,她儿子怎么会死?要知她儿子还没结婚呢,将来一定不能让孩子作国际记者。”

在不经意里,心里有了一点定义,想念,是不用说的。月饼并不只是因为有了中秋节而吃的,她是一个实体,当你拿到手中,就像从中看到某个人,心里瞬间产生一道充实之感。中秋,也跟着显得更为传统,更为伟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又是一年中秋散文篇二

又是一年中秋时,大街小巷,商场里促销的广告缤纷满目,时刻提醒着我们这是个团聚的节日。此时此刻,我们煤矿工人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百米井下,一线工人正紧张有序地检修着现代化的采煤设备;在地面,煤炭销售人员用心服务着每个客户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注定他们要度过一个“不一样”的中秋佳节。

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把千家万户的团圆和欢喜交织在一起,中秋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里传颂着。对于煤矿工作者来说,带着采煤的使命、肩负着服务社会的重担,他们与亲人分离两地,虽然心中也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满满的责任感 。因为他们的付出,让无数家庭欢度佳节,保障了千万个企业的正常运行。他们用行动,用实际,展现了新时期煤矿人的风采和精神风貌。他们用坚守,践行着“回报社会、服务客户”的精神。

假如没有他们的坚守,一个个用煤客户,一辆辆来自千里之外的运煤车,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坚守,他们更多的是尽职尽责,充分体现了“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他们100%站在公司和客户的角度出发,在略有回暖的煤市中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在这浓浓的氛围中,他们看着那遗忘已久的月亮,利用下班时间,手机微信视频和家人“团圆”,正所谓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

“正因为我们在繁忙的节假日期间保障客户的正常拉运,从而换来的是广大客户朋友们对公司品牌的认可,也必然会增强我们服务好广大客户拉运的信念和坚持,想客户之所想、急司机之所急,最大限度地为用煤客户提供最到位、最满意、最热情的服务,永远是新时期煤矿人所追求的服务方向。”红柳林公司销售人员小孙说道。

放弃假日,坚守责任,为千千万万坚守在中秋节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们点赞。

又是一年中秋散文篇三

中秋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多种。人们说的最多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的。说是在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苦练本领,终登上昆仑山,射下其中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造福于民。美丽善良的姑娘嫦娥嫁给了他,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日,后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仙丹,服下,便可马上升天成仙,后羿把仙丹交由嫦娥保管,此事让一心术不正的徒弟逄蒙知道了。三天后(农历八月十五),后羿带众徒儿外出狩猎,逄蒙心怀鬼胎的装病留了下来,待后羿及众徒离开不久,他手持宝剑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不肯,情急之下吞下仙丹,立即飞天成仙,落在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傍晚,后羿回家后,得知一切,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他惊奇发现当晚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月亮上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追月而去,但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去,无奈中,后羿只好来到嫦娥常去的后花园,摆上嫦娥爱吃的糖果饼干,遥祭爱妻。百姓闻讯亦在月下摆设想案,祭祀奔月成仙的嫦娥。 中秋节由此而来,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沿泽至今。

神话传说里的一对恩爱夫妻不能团圆,人们过节祈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合家团圆,而在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在宋代更为盛行。据《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以后,各地相继形成中秋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祭祀活动,在连州星子镇,便有中秋舞火龙的习俗。

·中秋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合家团圆,分享快乐,享受幸福,享受亲情。百姓的忙碌,百姓的艰辛,求的难道不是一家人的团圆,一家人的幸福?用眼下的话说,这就是百姓的“中国梦”。

记得小时候,常听祖父祖母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只觉神奇动听,感觉不到中秋节的内涵,上大学的第一个中秋节,为学业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那份想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觉得中秋之夜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祖父祖母讲的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是多么的动听。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又中秋,我想起亲人,想起在天堂的祖父祖母,想起恩师,想起帮助过我的人,想起亲朋好友。

我给女儿讲起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我们又将一家人聚在一起切月饼,共赏月,送祝福!

祝福我的亲人身体健康!

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祝愿亲朋好友合家团聚,幸福美满!

又是一年中秋散文篇四

古人曾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确是的,秋季本来就是一个伤感的季节,秋风携卷着枯黄的落叶翻滚着空气,发出“吱吱”的响声。抬头一看,街道两旁的居民楼中灯火通明。这时我才突然想起:原来今天是中秋节。

苏轼曾经在《水调歌头》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也许这就是中秋的伤感吧!今年的中秋节是我过的第一个未与家人团聚的中秋节。正如诗中所言一样,中秋节我未能与家人团聚,几日后,我有时间时家人又各奔东西,开始了新的生活。或许人生就是因为这种种错过而更加精彩。

望着天空中的明月,我想到了许多。有家人,有朋友,有自己的爱人,当然也有爱自己的`人。皎洁的月光挂在天边,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词:“多想要找到一丝挣扎在你的脸上,可是你美得冷的淡的像月光。”你到底是谁?是谁又敢与中秋的月亮比美呢?中秋的月亮又大又圆。一缕青烟顽皮地挡在月光的前面,可是月亮依旧把它冷艳的月光撒向大地,撒向海面,撒在每一个心中有爱之人的心里。我想“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美就是这样的吧!大理石地面被月光照得发亮,雨后的水洼也波光粼粼,在静谧的夜里显得格外美丽。

今年的中秋没有了往年的团聚,所以便没有了觥筹交错的快乐。但是今年的中秋却让我这个“大俗”之人体验了一次不同于往常的特殊心境,感受到了只属于中秋节的美好。

又是一年中秋散文篇五

时间在人们的周身爬行,爬出了一道道裂痕,爬出了一道道悲痛。中秋到来,人们仿佛又老了一岁。

中秋来临,全国各地沉浸在欢乐祥和的中秋团圆之中。

中秋吃月饼,赏明月,自然成为了中国人的习惯。生活里少不了要走亲访友。有的人早就买好了月饼,把月饼提前送到客户的手中。什么美心,美华,安琪,冰皮,莲蓉月饼,名字都数不清。有的尤其以香港的名牌月饼为贵重。其中还配合名贵的茶叶送给客人。礼尚往来成了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人们要问,是不是名贵月饼?是不是名贵茶叶?月饼要入口,茶叶入胃才知道。现在华丽的包装,假冒伪劣产品居多。只要包装漂亮,以次充好,客人也不好意思说出去。当然我们希望都是正品,质量上乘。不过,名贵的月饼吃多了也反味,多了就是隐患。

有的员工问我,我们公司中秋节发什么月饼?我说老板自有安排,不用担心,月饼有的,什么都有的。到了中秋节的夜晚,你们尽情欣赏月亮吧。去寄情山水,去背诵古诗,如“明月千里寄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心里就有一种中秋情结,中秋会在你们的血液里膨胀。

我又想起30年前的中秋。那是我们在老山前线作战,八月十五这一天,天空异常的晴朗。夜里月亮爬上了边关的堑壕,爬上了猫耳洞,爬上了我们的阵地,焦土上一片银白的月光。白天后勤还给每一个战士发了一个月饼。让战士们没有想到的`是,战火硝烟的战场,居然还有月饼?后来才知道,是后方人民专门为前线将士制作的慰问品。我们手捧着沉甸甸的月饼,捧着一颗颗沉重的心。我们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为了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说“一家不圆万家圆”。

今天又是一个中秋圆月的夜晚,躺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战友已经在阴曹地府度过了30个中秋夜晚。我仿佛看见我的战友们还在边关站岗放哨,月亮跳上了他们的钢枪,跳上了他们的领章帽徽钢盔帽,他们头顶着圆月在巡逻,在执行特殊的使命。

又是一年中秋时,边关将士几时回?

又是一年中秋散文篇六

冷月当空,夜如白昼。灯火阑珊处,一家人谈笑而坐,分食月饼。看看自己,却只身一人待在家里。荧幕上闪动着的人影,无不流露处欢欣、喜悦。

沙发上的手机开始振动,有些无力地接起电话,还未出声听筒那边响起了毫无生机的声音:“儿子?今晚爸爸妈妈在公司开会,你自己在家玩吧!”冰冷的声音让我彻底失望。呵,看来又要过一个人的中秋节了。

中秋,一家团圆,围桌相谈,彻夜欢悦。如今,我却单独一人,对月长叹。思乡的情怀随着月亮的皎洁愈发明显。

终于,拨通了那久违的电话,“喂?是外婆吗?中秋节快乐!”话罢,听筒那边传来了略显沧桑又不失清新的声音,“快乐呀!孙啊!”一口未褪的乡音,好似一股暖流直触动我的心坎。以往的事情愈渐清晰。

无形之间,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嬉笑之间,举头望月,明月灿星,无不绚烂。现在偶尔想起,抬头见到的'也只是群星隐蔽,皓月蒙尘的笼罩着黑的天幕。那种原始,原始的人,原始的天,原始的星月,早已不复存在。外公的诗瘾又犯了,对月诵诗:“月好风清,渐有中秋意。……急管繁弦,共庆人间瑞。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随后,外婆也跟着唱起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玉兔银蟾休道远,不识喜人情切,小小的院子里都充满了温馨。

窗外的月以上南梢,听筒那边响起了烟花绽放的声音,脑海中浮现出万束烟花齐盛开的景象,外婆说很美,隐隐约约,又听到外公在对月诉情。荏苒冬春谢,寒暑东流易,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一轮玉盘从未改,但蟾宫下的人已变,中秋的味道也逐渐在改变,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外婆,菜凉了!我也饿了,你去吃吧!”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聊了两个多小时了。“孙啊,那你就去吃饭吧,拜拜啊!”等到了那亲切的乡音消失在听筒中时,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电话。 拆开早已放在桌上许久的月饼,点一盏香茗,奏一曲阳春,对月诉情,把酒言欢。又是一年中秋时,只身一人,我过得很好。

又是一年中秋散文篇七

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转眼间又是一年仲秋时。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八月十五为节。中秋节举行各样仪式祭月、拜月、赏月多是朱门府第的事。乡下人只知道年好过,月好过,日子不好过。

日子跨过农历八月之后,打下的麦子已经筛选、晾晒多遍,干干净净地装进了瓦瓮。稻田四周也撤好了排水沟,豆子、玉米其他秋作物,也翻锄了最后一遍不再需要其他侍奉。白日里各家的大人照例扛了锄头下地,但到田边、地头,一串一串的稻穗沉甸甸地垂挂着、整块整块的豆子已经连成一片、玉米地也成了密不透风的围墙,总是让人不忍挨碰他,也无法挨碰他。只有扛了锄头东转转西悠悠,见着有歪倒的玉米扶一扶,有熟了的北瓜、葫芦摘几个……这时,劳作一夏、一秋的人们的心底,开始像眼前的慢慢地宽展起来。

八月十五到了,眼见着新的稻米就要下来了,主妇也不征求当家的同意,将米缸搬出来扫底下锅。下到菜园地里拽两颗青萝卜洗了,连带萝卜一同切了做上一顿美美的涳干饭(蒸咸米饭。大米下锅煮八捞出涳干水分,萝卜丝、干菜等衬菜粗略抄拌后垫底,倒入煮过、涳干的大米稍蒸,而后揭盖搅拌即成)。饭时门前的捶布石四周,就有了一碗碗热腾腾的咸干饭,捶布石中间搁着大半碗白亮亮的蒜汁。当家的收工进门看到了不怪也不问,一家老少围了捶布石便兴高采烈起来,温馨与写上了每个人的脸。

傍晚时分,往昔暴虐异常的老日头温顺地留下了西山。家庭主妇早早地把在坡边地头摘回的北瓜、葫芦,洗涮了或切片或剁丝,加上咸盐及剁碎了的花椒叶,用水拌了做成饼状,铁锅内抹上少许大油,煎炕成一个个焦黄的“瓜陀”。等到干活的收工回来,连同早就凉在盆子里的稀饭端上院子当中、一摇三晃的木桌上。不用灯不用亮儿,一家人聚在下兴高采烈地用起了晚餐。每个人的头顶都悬挂着一轮,皓月当空,如画。许是司空见惯了,也许是过于劳累,每个人都是端起碗就吃,吃得狼吞虎咽。拜月、赏月之事压根都不曾想起,只是因了那少有的饼子才说“嗯,好吃,瓜陀好吃!”

直到吃过饭把饭碗推向一边,仰起头来方才看到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往日满天的繁星可能是因为过节都放了假,只有玉盘样的明月一个儿当职。那明月不招摇也不,一直“一动不动地”、安详地照看着的每一个角落。有喜的送上些许喜庆,有忧者给以些许抚慰,不偏不倚。

大人们不在意地望了一会儿天空和天空中悬挂着的那一轮明月,并没有发表什么慷慨,只是仰着脸或低着头掐算当年的收成。算着算着就说“先把东头小块地的谷子割了吧,好早点吃上新米!”

那时的那里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的只是秋寒暖乍,有的只是天高云淡和沉寂、空旷,万籁俱静的漫漫长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是一年中秋散文篇八

又是一年中秋时,一年复一年,往日不复,今日不来,如此的一年又一年,一日接一日。

今年的中秋,身处异乡,今年的月饼似乎没有往来的热销,寥寥无几。一早穿梭在市场的洪流中,计划着与s姑娘在我们都难得同时休息的时候,做上一顿好吃,在这个预示着团圆的佳节。

在杂乱的市场里,好几次路过菜摊,目光都流连在那香菜上,常常又总觉得这个菜我不会做,它却还是无法避免的对我有着一股莫名的吸引力,然后带上它回了家。

一到家,忽然就明白了,为何它那么吸引我。原来是关于中秋,关于团圆,关于记忆中最深的眷恋。这是外婆最喜欢的一道菜,来自家乡独特的吃法,这是每一次团圆里必不可少的餐桌佳品。尽管后来外婆不在了,在那个大家庭里,这道菜还是最受欢迎的。如若少了这道菜,舅舅一定会发飚,如果迟了这道菜舅舅一定会发表些意见。这道菜在我们小家庭里没有那么热衷,因为小时候我们都不爱吃这道菜,只是后来渐渐的都长大了,口感没那么挑了,受环境与氛围的影响,多少还是有些欢喜,只是不常吃。简单的一道菜,牵引出了记忆的一角,还有对远方人儿的思念。

人生,意外与惊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等着你的会是什么,很庆幸那些被留下的记忆瞬间,因为那里住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你我他。而对于父母,不能夸夸而谈,我能给他们什么,能陪他们多久,能为他们做到多好多好,但那些我想做的事,想说的话,在合适的时候都做了,就好了。

龙应台在《目送》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又是一年中秋时,月跃上了枝头,远处有无数被点亮的灯火,这一年,我在远方眺望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