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精选9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琴心月2023年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精选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篇一

题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因为有了爸爸的关怀,我才变得更加坚强;因为了目前的呵护,我才变得更加幸福!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简单,是最伟大的啊!

爸爸,我想对你说

爸爸,如果我是一株小草,那你就是温暖我的阳光,滋润我的雨露;如果我是枝叶,那你就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如果我是小鱼儿,那你就是呵护我成长的生命之水。爸爸,你对我的爱是我永远也不能报答的。

杨利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篇二

第一段:引言(100字)

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的经历和成就不仅令人震撼,更为我们普通人树立了榜样。在他踏上太空的旅程中,他经历了种种挑战和困难,但他用坚韧的意志和勇气克服了一切。通过他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少宝贵的人生智慧。

第二段:制胜困难(250字)

作为一个航天员,杨利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困难。在太空中,他需要面对无重力的环境、不同的温度和强大的压力变化。然而,杨利伟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他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对技术的极致理解,成功地适应了这些极端环境,并完成了任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面对困难时保持信心和毅力,我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50字)

在太空任务中,航天员们需要密切地合作和协调。杨利伟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和航天员团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他的心得体会说明了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将任务完成得更好,更能提升个人能力和学习成果。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应该注重团队协作,相互支持和合作,实现更好的成果。

第四段:持续学习的重要性(250字)

杨利伟在进入太空前几年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他了解并熟练掌握了太空飞行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并完美地完成了任务。杨利伟的经历提醒了我们,持续学习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个人和职业生涯的成长。

第五段:勇气与梦想(350字)

杨利伟进入太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他一直怀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梦想,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他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勇气是实现梦想的重要品质。只有勇敢地追逐梦想,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结:(100字)

通过杨利伟的心得体会,我们了解到了坚韧、团队合作、学习和勇气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困难,只要保持信心和毅力,相信团队的力量,持续学习并勇敢地为梦想而奋斗,我们都能取得成功。杨利伟的经历告诉我们,太空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勇敢向前迈进,成功就在不远处等待着我们。

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篇三

我猜,找不到我,你肯定会着急的大喊:“坏丫头,你在哪里呀?快出来。”我会偷偷跑到你身后,蒙住你的眼睛,吓你一跳!哈哈!

奶奶带大的孩子,又有什么别的心思呢?只不过想耳边能时时听到那声慈祥的呼唤:坏丫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篇四

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沉睡着一条巨龙。它拥有最辉煌的历史,最古老的文化和最壮丽的河山。它,就是中国。而今,在金秋十月,在太阳升起的时刻,巨龙,不再沉默。

当神州五号喷射出胜利的火焰时,杨利伟,这个朴素平凡的名字,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记忆。是你,将世界航天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和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

杨利伟,中国为你而骄傲!

你的成功恰似一颗闪耀的珍珠,当人们赞叹它的时候,是否想过它成长的艰辛与漫长?在通往荣誉殿堂的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你披荆斩棘。你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跨过了一个个障碍。在你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和坚强。而当你微笑着走向世界,所有的艰辛和磨难只能衬托出你从容不迫的风度。

杨利伟,中国为你而自豪!

每个炎黄子孙都流淌着中国的血液,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有着共同的愿望――腾飞。你,更是如此。因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天空的向往,你在自身的'平安与祖国的荣誉之间作出了抉择,没有犹豫,没有徘徊,你毅然选择了后者。在“航天英雄”耀眼光环的背后,是汗水和艰辛,奉献与牺牲。当人们惊叹于你的精神时,你却笑着说:“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和牺牲。”没有华丽的词句,一切都平平凡凡,而真诚恰恰出于平凡,它不用轰轰烈烈、感人肺腑,只是出自你的心底,你那颗炽热的中国心。

杨利伟,我们衷心地感谢你!

你在鲜花和掌声中,从容地驾驶着神州五号飞船,满载着中国人的爱与希望,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腾飞而起,飞向浩瀚的宇宙,飞向美好的未来。杨利伟,你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勇攀科学高峰,让东方的巨龙再次焕发青春的光彩。

杨利伟,我想对你说,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在那古老的东方,一条沉睡的巨龙必定会为你而腾飞,向世界展示它的风采!

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篇五

杨利伟出生于_年6月21日辽宁省绥中县。绥中县靠近渤海湾,是大海养育了他,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从小,杨利伟的梦想就是能向蓝天飞去。后来,他长大了以后,经过了四年的刻苦学习驾驶着飞机在天上自由的翱翔。在他飞行的时候,曾经遇到过很多的险情,都是他沉着冷静,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终于实现了他翱翔于蓝天的梦,实现他儿时的梦——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杨利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心态,当他在参加航天员体检时,他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看着杨利伟叔叔的故事,想到自己,觉得自己真是太渺小了。在我们的身上有很多坏毛病:胆小,软弱,怕苦怕累。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了一点小挫折,通常都是两个字“退缩”。我们应该向杨利伟叔叔一样,勇敢的克服困难,向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靠近,最终实现崇高的理想。杨利伟叔叔让我明白: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去克服,就会取得成功!

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篇六

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他的历险给了全国人民无限的骄傲。经历了繁重的训练和严苛的考验后,他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宇航员的使命。通过这一经历,杨利伟深刻地体会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他的心得体会令人敬佩和感叹。

首先,杨利伟深刻认识到航天事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在太空中俯瞰着地球,看到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星球。这让他更加明白,保护地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从宇宙的视角出发,他深刻感受到了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是如此的珍贵和脆弱。他意识到,只有保护好我们的星球,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更好的未来。因此,他把自己的使命扩大到了保护地球,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其次,杨利伟深刻领悟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航天飞行中,每个环节都需要航天员们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只有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团队,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杨利伟的心中,航天是一个团队的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他在太空中与其他航天员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大家相互扶持,共同克服了一个个难关。这让他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达到更远的目标。

再次,杨利伟深刻体悟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在太空飞行中,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但他们没有退缩。杨利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坚信,只要心存希望,就不会迷失方向。他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重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最后,杨利伟深深感受到了科学和创新的力量。在太空中,他们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寻找新的科技和方法。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就能不断突破人类的极限。杨利伟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科学和创新是航天事业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只有不断追求科学的真理,才能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杨利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深刻地认识到了航天事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的力量,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和创新的力量。他的心得体会不仅令人敬佩和感叹,更让我们明白了航天事业背后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希望我们能够汲取他的经验和智慧,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篇七

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的经历和成就鼓舞着无数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自豪的,更是对他充满敬佩。杨利伟在太空中度过的一切,他的心得体会无疑将会给我们带来启示和帮助。以下是我对他的心得体会的几点探讨。

首先,杨利伟的心得体会启示我们,不论在何种环境下,自己的心态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在太空中,杨利伟的心态一直十分平和,他不惧怕未知的挑战,而是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明白,负面的情绪只会削弱他的意志和信心。因此,他充分利用了太空的环境,与同伴们共同工作,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其次,杨利伟的心得体会还告诉我们,态度决定行动。在太空任务期间,杨利伟始终保持着专业,尽职尽责的态度。他时刻关注任务的执行,保持清醒和敏锐的思维。他清楚,只有正确的态度,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正确的态度,无论做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再次,杨利伟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在太空任务中,杨利伟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太空中工作,而是与地面指挥中心和舱内的其它成员合作完成任务。他在团队中虚心学习,尊重他人的意见,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正是因为他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所以他能够在太空任务中取得长足的进展。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调。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杨利伟的心得体会还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持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杨利伟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他经历了无数的努力和挑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梦想,努力去追寻,不畏艰难困苦,就一定能够将梦想变为现实。无论是什么样的梦想,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总结起来,杨利伟的心得体会为我们指明了成功的方向,他的坚韧、自律、团队合作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了我们无尽的鼓舞。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态度,团队合作和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实现自己的梦想。

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篇八

杨利伟,中国首位太空人,他的名字定格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历史长卷中。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顶尖飞行员,他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人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他的壮举不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为所有中国人树立了耀眼榜样。杨利伟的太空之旅不仅是自己的人生里程碑,更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第二段:对太空之旅的感悟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并非轻松的机会,它是漫长的备战和精心筹划的结果。在太空中,他不仅忍受了巨大的休克,还要承受长时间的失重状态,且必须保持警惕和细心。这种环境下的严酷考验,锻炼了他的毅力和心理素质。太空任务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尽职尽责。

第三段:航天事业带来的影响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太空任务展示了中国在空间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也让世界对中国的科技实力刮目相看。杨利伟的成功可以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航天事业,把中国的航天梦发扬光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中国的太空事业会有更大的突破。

第四段:杨利伟的坚持和奋斗精神

杨利伟在实现自己的太空之旅之前,经历了漫长的飞行员训练。他的成功凝聚了无数次的努力和坚持。在训练的艰辛中,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他的成功是奋斗精神的象征,通过杨利伟的努力和毅力,我们看到了坚持追求的力量。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从杨利伟身上得到启发,坚持自己的梦想,追逐远大的目标。

第五段:反思与展望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让人感慨万分,我们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赏析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要思考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为人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时刻保持对未来的向往,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总结:杨利伟是一个伟大的中国英雄,他的太空之旅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巅峰之作,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大进步。他的坚持和奋斗精神,让我们明白只要努力奋斗,没有什么目标是无法达成的。杨利伟的故事将永远激励和启迪着我们,让我们勇往直前,不断追逐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杨利伟的故事迹介绍篇九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17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看到了什么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行的轨道离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而来。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迹,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

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

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了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讲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

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页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dd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

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44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

首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并在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我的汗水出来了。这时候舱内的温度也在升高,但并没到让我瞬间出汗的程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紧张。

49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当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以前每次进行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黑乎乎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体内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

此时,飞船正处在“黑障”区,距离地面大约80公里到40公里。当飞行到距离地面40公里时,飞船飞出“黑障”区,速度已经降下来,上面说到的异常动静也已减弱。

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

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

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了一通,平稳之后我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

离地面5公里的时候,飞船抛掉防热大底,露出缓冲发动机。同时主伞也有一个动作,它这时变成双吊,飞船被摆正了,在风中晃悠着落向地面。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65飞船停住了。此时是10月16日6时23分。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家庭教育格言经典语录 家庭教育格言(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

    宋词哲理化思考 宋词元曲心得体会(通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急诊护士年终总结个人 急诊科护士个人年终总结(模板5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

    最新花的散文诗六年级(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保洁员年终总结个人(模板7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

    最新少先队入队申请书 少先队入队申请书格式(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手抄报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演讲稿(优质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最新校运会开幕式主持稿(模板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车祸救人(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

    2023年入党结业总结(通用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