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紫薇儿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文的要点和结构,让我们的文章更富有逻辑和条理性。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些范文范本中,有一些是经典的作品,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写作思路和启示。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一

6、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7、法治理念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9、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

10、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1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

12、“微时代”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1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党员教育管理难点与对策研究。

14、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其启示。

15、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1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

17、中外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18、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

19、中外教育管理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比较研究。

20、专业化视野下我国校长管理制度的研究。

21、学校发展阶段论视野下的教师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22、学校管理咨询研究。

23、强势学校管理的教育伦理学思考。

24、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

25、学校营销的实施策略研究。

26、我国中学性教育教材的比较研究。

27、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28、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29、中国与瑞典_美国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30、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31、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与走向研究。

32、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33、基于教育券制度的基础教育投入政策研究。

34、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

35、教育领域预算外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公共财政下我国教育投入问题研究。

37、教育经费投入的非均衡研究。

38、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约束机制研究。

39、论公共财政下基础教育的供给问题。

40、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伦理解读与建构。

41、教育券的制度特色_适应性与对中国的启示。

42、“以校为本”发展性督导评价研究。

43、劳动力流动与政府教育投资的收益_模型与政策。

44、教育策划促进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有关研究。

45、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价值与运作。

46、学校领导的伦理审视。

47、学校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48、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机制研究。

49、校长问责制初探。

50、名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探析。

51、中学教师目标设置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52、校长_教师有效沟通研究。

54、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研究。

55、转型时期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范式的转变。

56、关于教育行政职能的研究。

57、大学中介性组织研究。

58、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

59、管理体制视野中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60、关于建立健全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61、西部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研究。

62、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63、经济学视野中的学校经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64、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平衡的经济分析。

65、国家助学贷款难的诚信思考及对策研究。

66、在沪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对闵行区的个案研究。

67、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68、教育局长的领导有效性。

69、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制研究。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高中教育经费问题研究。

71、教育改革市场趋向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72、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券比较研究。

73、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74、政府向义务教育学校拨款方式的研究。

75、留学中介机构的监管构想。

76、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研究。

77、转型期中国教育投资制度研究。

78、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79、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

80、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81、学生管理:从科学取向到人文取向。

82、基于价值观的领导理论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84、笔墨下的学校管理:教师视野下某所学校文件的实地研究。

85、论校长成长的教育叙事研究。

86、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调查研究与政策建议。

87、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研究。

88、个人功能差异研究及初步应用。

89、校长个性与学校特色。

90、《周易》与现代教育管理。

91、构建和谐学校人际关系初论。

93、学校逆向管理问题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94、规避教育决策失误的问责制度研究。

95、学校空间变革研究。

96、学校品牌的视觉形象研究。

97、现代学校规训制度研究。

98、试论学校品牌的管理。

99、学校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

100、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研究。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二

在我国新课改推行逐步深入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管理工作被提出进一步严苛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新形势下学校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对新形势下强化高中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管理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高校教育是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要素,也是社会不时进步的主要源泉,所以随着经济的不时开展与社会的不时进步,高校教育相关部门及高校必需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使高校及时顺应不时开展的社会与经济,保证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安康、可持续开展。因而,为完成高效教育管理机制的有效创新,本文作者依据本人对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理解,简单剖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然后在此根底上细致剖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并提出相应的创新途径。

(一)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固然我国高校教育机构不时得到变革与创新,但是要满足社会需求及请求,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依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受传统高校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存在行政化和体制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了高校的教育管理程度;第二,多数高校,特别是公办院校正教员的管理不严厉且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创新认识的培育。第三,整体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设置都大幅度趋向于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相关部门过多且没用,招致教育管理人员及部门之间缺乏竞争,使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处理本质性的教育及教育管理问题[1]。

(二)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缺乏科学性

我国很多高校仍然没有认识到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使很多高校呈现不注重、倾向管理及不合理管理现象,招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建立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育与管理,且对国度开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教育管理形式单一

第一,经过相关研讨及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在教育方面都比拟趋向于80%必修课与20%选修课的教育管理形式,该种教育管理形式固然在很大水平上进步了学生的专业学问及技艺,但是学生其他方面的学问及技艺却得不到扩展和提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2]。

第二,在考核方面,很多高校都只运用学分制考核办法,该种教育考核管理办法古板乏味,缺乏创新元素,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激不起教师的教学及管理积极性,满足不了教育变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这种办法还疏忽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不利于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是时期开展的必然请求

我们现处的时期是信息化和数据化的高科技时期,各大范畴的开展都具有很明显的信息化及数据化特征,但高校教育范畴中的教育管理局部还没有跟上信息化时期的步伐,这招致高校教育管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降落。所以为顺应时期的开展请求、满足社会对高校培育人才的需求及综合国力对高校教育的更高请求,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必需基于新形势环境下完成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是处理高校运营过程中呈现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除了上文提到的问题以外,还有有以下几点机制上的弊端:第一,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教育观念还比拟落后;第二,高校教育管理手腕还比拟单一;第三,高校教育管理机制设置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第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及制度构造建立不完善;第五,多数参与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机制需求等,消弭这些弊端最有效的措施便是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3]。

(一)不时创新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不但是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局部,还是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关键,使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成为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对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能够完成高校教育管理的高效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使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进步。这请求高校依据实践划分教育管理制度中的权责,将权责划分到各个院系,并协助各级院系树立分级管理制度,完成对高校教育的权责管理。同时还要对高校教员停止教育管理,并将教员的教育绩效归入教育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构成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教育管理考核体系。

(二)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

高校教育管理不断都是一个较为复杂且繁琐的管理过程,它的复杂性大多数表现在教育管理内容多且复杂,但经过多年的教育管理体系开展,管理内容曾经构成比统一内容体系,现时期简直一切高校的教育管理内容都相同,且都趋向于行政管理,这一体系内容曾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开展请求和需求,所以必需创新和丰厚高校教育管理内容,以此完善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推进高校教育快速、安康和持续的开展,详细的创新途径有:第一,高校应增强个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并增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理论课程,以此完成理论和理论的相分离;第二,高校应根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及请求,开设相应的教育课程,以此完成对教育管理机制针对性创新的目的,丰厚和创新教育管理内容,完成学生专业文化素质及技艺的进步,使高校及时顺应时期的开展速度;第三,高校充沛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生动化和形象化教育内容,完成教育内容的创新,到达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目的[4]。

(三)进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立才能

高专业程度的教育管理人才,是高校实效科学、合理和高效教育管理的中心力气,所以高校要完成对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必需全面进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学问程度及技艺,这请求高校要树立教育管理者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引导教育管理者将中国传统优秀教育管理理念与现代化管理理念相分离,进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立才能,完成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综上所述,为进步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程度,本文第一局部:剖析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缺乏科学性、高校教育管理的手腕单一和没有表现人的主体位置;第二局部:剖析出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必要性:时期开展的必然请求和处理高校运营过程中呈现问题的有效途径;第三局部:剖析出完成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有:不时创新教育管理制度、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时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和进步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立才能。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三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形式的不断转变,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都在积极的倡导教育改革。高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当前形势下的教育发展中,也应该积极的进行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鉴于此,本文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其次就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应用展开了分析,希望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应用能够有所帮助。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保障,也是实现事物本质性转变的重要性因素,在今天的高校教育管理中,应该积极的将创新管理引进到现实管理中,并且在现实高校教育管理中,应该不断地探索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只有保障了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应用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管理创新要求,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能力。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加强对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的教育发展中,都在积极的将创新性元素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在创新性元素的应用管理下,有效的提升了高校教育管理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强化对高校教育管理措施应对研究,这样才能在研究中,及时的找到适合高校教育管理和发展的路径。从现今的教育形势发展来看,有必要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创新性研究。首先对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是适应社会竞争力需求,同时也是满足教育发展的特色化转变需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有效的推动了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性改革[1]。其次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是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在现代化教育发展中,由于教学市场的快速化转变,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有效的推动了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一)创建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

在创新教育管理措施实施中,首先要确立的就是创建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只有保障在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的应用中,才能全面的提升教育管理创新能力。再教育管理的创新性探索中,应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中,应该将特色化管理手段运用到教育的管理中。另外在教育管理的创新性发展中,还应该将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在科学的评估机制应用中,及时的将创新管理要素实施好。例如,在教学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评估教学体制,要灵活的运用教学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在教学管理创新中有效的实施好教学管理创新。同时在教育管理创新评估机制的应用中,要注重对评估检查工作的清查,这样才能在评估管理清查中,及时的协调好相关的管理事项。进而在管理创新措施的实施中,及时的将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上来[2]。

(二)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中,应该注重对教育创新管理模式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方式的应用研究中,及时的将相关的人才管理应用策略实施好,同时在人才应用管理策略的实施中,还能够进行专门的管理创新性元素构建。例如,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中,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推广,让学生自爱高校中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带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能力拓展,这样才能在实践能力和人才培养理论知识灌输中,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带动下,将能够实现教育管理的飞跃性转变。也能够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将校企合作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性发展的要素去实施。

(三)高效的利用社会师资资源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形式的不断转变,在这种形势下的教育发展中,要想保障教育管理能够实现创新,就应该在教育管理中,不断地完善教育管理的形式,并且要不断地将教育管理中的创新性要素完善[3]。例如,在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性转变中,积极的将社会师资能源引进到教育创新管理中。通过社会联合性培养输出管理形式应用,从而有效的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教学能力提升。比如,在实际教学管理中,聘请企业专家深入到院校教育管理中,进行专门的教育讲学,从而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中,能够让学生见识到很多在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有效的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领域,并且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发展中,及时而有有效的将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建设落实到教育发展中。因此在这种形势下的教育管理创新中,应该将社会师资能源引进到教育管理中,从而实现院校和社会联合培养输出人才模式。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影响下,要想全面的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就应该在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中,积极的对其创新模式进行探索。通过本文的总结,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应用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创建特色化教育培养模式,其次是要建立小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最后要高效的利用社会识字资源。只有在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中,能够将以上几点策略处理好,这样才能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能力。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四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一)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今社会一日千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一切都冲击着大学生,而我国常常以考试成绩的高低、知识占有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人际交往、恋爱、人格发展、价值取向、择业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心理困惑,特别是近年来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有许多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自理、自立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缺乏坚强意志的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较差,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差,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作者:彭锦屏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刊名:企业经济pku英文刊名:enterpriseeconomy年,卷(期):”"(12)分类号:b84关键词: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五

3、工程量清单计价与统报价模式比较研究。

4、加入世贸对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影响。

5、浅谈投标报价策略及报价技巧。

6、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7、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8、注重工程结算提高索赔意识。

9、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制度的认识。

10、编制预结算过程中几个疑难问题之我见。

11、运用预算电算化软件的一些体会。

12、工程量清单与无标底招标的一些思考。

13、浅谈工程项目内部成本控制及措施。

14、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15、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16、如何进行项目成本管理。

17、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

18、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对策。

19、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特点粗探。

20、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思考。

21、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趋势。

22、试论建筑市场的价格竞争。

23、工程量清单模式下企业投标报价问题的研究。

24、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分析。

25、浅谈建筑企业成本控制。

26、工程拖欠款现象——建筑业的“顽症”

27、我国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的研究。

28、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29、土建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方法。

30、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前景。

31、浅谈施工项目管理。

32、工程索赔方法探讨/工程索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六

从我国目前从事旅游行业的实际人数来看,还远远低于实际需要的人数。旅游行业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旅游方面的管理人才。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关系到旅游行业的未来,如果我国不对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进行发展和创新,就无法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力量。我国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上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这跟国外的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相比还有许多缺陷。从美国等国家在旅游管理教育上的成果来看,我国需要深入学习。因此,我国的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需要对国外成果进行吸收,并且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才能够推动我国旅游行业持久而快速地发展和壮大。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关系到我国在旅游行业所具有的竞争实力,也是制约国家和地区在旅游行业上是否能够获得长远进步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我国从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入手,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并且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高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水平。

我国要想推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的发展,并且对其进行创新,就需要寻求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首先,我国需要改变旅游管理教育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其进行全新的诠释。以前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思想是比较被动的,注重理论知识。如今各个学校应该树立积极主动的教育思想,结合理论和实践,并且联系科学研究,提高旅游管理的教育层次。各个学校需要突破学校教育的界限,不再把学校作为旅游管理教育的唯一场所,而是联系社会上各个旅行社、旅游企业和旅游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信息,并且为学生营造更加宽广的实习平台。其次,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强大的教师队伍,提高旅游管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大多数学校的旅游管理教师的水平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同时不利于教育的创新。所以,各个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旅游管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并且给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实际经验和社会见闻,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理论教学的开展。教师是促进旅游管理教育获得发展并且得以创新的实践者,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上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急切需要更加优秀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但是旅游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时间并不长。所以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各个学校应该不断推动旅游管理方面教育的发展,对旅游管理的教学思想、手段、课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塑造出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为我国旅游行业提供中坚力量,促进我国旅游行业获得长远的进步。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七

初中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初中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想提升初中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需要创新其管理理念,探索出一套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战略。解决初中教育教学管理问题,需要发扬其长处改善其短处,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原则,以科技发展为依托,在管理工作模式上进行改革。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现如今,有的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较为低下,课堂时间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教学主张,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主张。通过近些年的实践研究,下文将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作出如下的探讨。

(一)教学实效较低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是一种师生双方互动、并且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在初中教育中,学生普遍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大多变现为学习成绩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弱,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不合适等多种原因。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教育教学课堂上,往往会导致教师失去作为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其敷衍的态度来应付教学任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从而导致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大幅降低。

(二)教学效果较差

教师是课堂中重要的一个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的学生,如果让不同的教师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会是不同的。例如:有的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无法真实把握学生的需求,教师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从而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变低。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如何努力让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达到最大化,如何使得课堂时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障课堂高效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能。

1.防止学生做无关于课堂的事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投身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应该正面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并且通过教学中自身语调的变化来调节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更加关注于课堂。或者通过进行分阶层教学以及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在教学过程中感受自身的存在感,真正做到有事可做。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的高效极大原因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安排设计,因此要求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编排并且减少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低效无用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心中有数,随机应变,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

将课上好是教师针对课堂而言的不可推却的重要责任之一。任何事情只要是用心做的都会有很好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最为饱满的热情、最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每一节课。面对学生应该用心对待,同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以一个榜样的形象来激励学生前行。懒惰是人类成功最大的敌人,懒惰的思想将导致懒惰的行为,懒惰的行为将带来极坏的结果。参与初中教育的学生往往素质各有长短,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耐心教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用心的教师,教师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一个教师的职责。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务必具备以下五种能力,即1.掌握并运用教材的能力,2.言谈的能力,3.了解学生以及其学习情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除此以外,教师务必注意以下两点。

1.提升课堂讲课能力。教师讲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的目标是将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以便于学生接受。在此之前,教师务必对教材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取决于教师自身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得体。

2.注重教育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的过程,其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应该主观的评断任何学生,应该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个体,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施教。传统的教学观念上将教师视为课堂的主体,即课堂的主宰者,这样观念是错误的,教师应该转变这种传统观念,从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

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孩子,由于家庭、自身等各种原因,导致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该尽量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来充当小助手,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又能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当然,班级管理工作是整个班集体的工作,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参与其中,在班级中体现自身的重要性,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俗语:“跳起来摘苹果。”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中,外界务必施加适当的压力,来使人接受训练,磨练人的意志。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的学生往往有畏惧心理,面对人群有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主动的帮助学士走出困境,培养其自信心,促进其性格全面健康的发展。例如:在一些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任命一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担任班委,促使他们去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逐步培养他们,让学生的性格更加健康。

综上所述,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是初中教育教学出路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应根据就业需要重点教学。而提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认真用心的进行教学活动。只要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才能最好最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好的就业率。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八

2、失效模式影响分析在品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浅谈商业企业品牌战略管理。

4、实施校本管理构建高职院校品牌战略体系。

5、中小企业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6、品牌管理在燃气行业的应用。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品牌客户画像管理初探。

8、加强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的对策研究。

9、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10、互联网+环境下传统零售企业品牌管理问题研究。

11、电子商务环境下拉手网品牌管理策略研究。

12、供电企业社区客户经理品牌建设--基于云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13、探析大数据形势下企业品牌管理创新。

14、浅析工程设计公司的品牌管理。

15、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品牌建设与管理的思路探讨。

16、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品牌形象的swot分析。

17、良好信用提升公司品牌效益--广东华联建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8、中兴盛达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的建立。

19、数字化时代的品牌管理范式变革。

20、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浅论企业品牌建设与管理。

22、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品牌危机管理。

23、网络环境背景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4、品牌管理师在创新驱动中的核心地位。

25、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品牌管理误区及对策。

26、柳州卷烟厂制丝车间卷烟品牌加工均质化管理浅析。

27、探索市场驱动下江苏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式建设途径。

28、以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创新品牌建设管理。

29、大数据视阈下企业品牌管理创新的理论探析。

30、基于顾客满意度的房地产企业品牌管理研究。

32、新常态下组织的声誉管理与品牌传播。

33、可口可乐公司品牌管理的得与失。

34、关于中国中小企业品牌管理的问题研究。

35、基于pdca循环的国家电网公司品牌管理。

36、品牌管理对中式快餐持续发展的适用性。

37、网络零售商自有品牌商品的组合管理--以京东为例。

38、河南茶叶企业品牌管理及竞争力提升研究。

39、高职院校金融管理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40、常州餐饮老字号的品牌管理研究。

41、知识管理、品牌进化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42、品牌管理视野下的广告和公共关系。

43、基于顾客体验价值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研究。

44、战略性品牌企业的经济管理。

45、浅谈网络关系管理与现代工商企业品牌战略。

46、新形势下品牌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47、论“三方合作”在品牌酒店未来管理模式的价值。

48、合肥鼓楼商厦自营品牌管理问题分析。

49、顾客品牌知识管理与品牌进化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50、专业会展管理中的品牌塑造策略。

51、生态区域品牌资产的评估及管理策略--基于中国第一批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样本。

52、对比和分析国际与本土酒店品牌经营管理。

53、品牌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策略。

54、关于加强农垦企业绿色食品品牌管理的思考。

55、s公司品牌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研究。

56、中小型民营企业品牌管理研究。

57、如何打造绩效管理品牌。

58、基于品牌维护目的的机械产品质量管理探析。

59、经销商商会在品牌与营销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湖北昆仑润滑油经销商商会为例。

60、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管理文化探讨。

61、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雇主品牌构建。

62、基于羽西品牌的设计管理及品牌形象构建的问题研究。

63、基金家族明星基金品牌策略实证研究--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为例。

64、设计管理对于企业品牌建设的作用--以海尔品牌的成功发展为例分析。

65、浅析品牌建设在企业管理提升中的作用。

66、浅析企业品牌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67、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68、多媒体视频技术在品牌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69、房企品牌的塑造与管理。

70、企业人才管理与雇主品牌建设的新思考。

71、新媒体视域下的企业品牌危机管理。

72、公司品牌管理人员开发培训体系的构建。

73、企业营销品牌管理理念辨析的若干问题。

74、品牌服装零售企业双渠道冲突管理策略研究。

75、论无锡汽修联盟品牌连锁企业分级管理的必要性。

76、建筑企业品牌管理的组织与流程分析。

77、城市品牌化路径探析--从城市品牌定位、塑造、营销到管理。

78、企业娱乐营销管理对提升其品牌认知的影响分析。

79、浅析国产手机的品牌管理--以华为为例。

80、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品牌社群经营管理策略探析。

81、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及管理。

82、基于关系视角的品牌管理。

8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资产管理--以企业商标资产保护为视角。

84、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管理问题研究。

85、国际奢侈品品牌的营销管理。

86、老字号日化企业品牌战略管理--以“上海家化”为例。

87、品牌危机管理机制--以乳制品行业为例。

88、政府与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营销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89、以评价为基础的龙绿绿色食品品牌管理。

90、媒体乱象下的银行品牌管理探讨。

91、企业营销与品牌危机管理。

92、华为公司的品牌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93、浅析基于雇主品牌的员工离职管理问题。

94、论中国没有国际化大品牌的原因--从品牌管理的品牌延伸角度分析。

95、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

96、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关系管理的策略。

97、企业品牌管理的立体化趋势与相关启示分析。

98、虚拟品牌社区的研究维度及其营销管理。

99、在我国物流企业管理中如何运用品牌战略。

100、房地产业品牌管理战略分析。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九

调查发现,在本科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本科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本科教育管理教师工作队伍的能力与水平,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全新的本科教育管理实践模式。

本科人才培养;管理;创新;实践。

对于人才的创新培养是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而对这一目标进行实践与施行的便是本科教育,各个类型的本科学校都应对这项基础性工作基于高度的关注。近些年来,许多大学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设口号,以争创高水平大学为己任,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质量的严格要求,促进学生对于学生方面的自我监督、不断追求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与进步,力求在本科教育管理领域不断的进行开拓创新,发展更为人性,更为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制度进行更为全面,更加完善的改革与革新,更好的对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进行把握,为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化、创新性以及个性化而不断努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逐步将管理中心向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上来。

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本科管理当中有关人才创新领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与优化是人才创新发展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且这也是本科学校教学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而在近几年来,以浙江大学为首的“精英大学”不断提出要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在对现有的本科教学架构与教学方案进行改革的同时,要不断深化学生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提出现有管理方案的整体优化方针与策略,为保证学生能得到更为完善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而努力。在对本科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当中,对于现有教学内容与课程架构体系的完善与改革是对人才培养管理创新方面进行完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本科院校都在这项改革过程中采取了稳中求变的发展策略,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教育教学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建立起了包括通识、大类、专业及个性化等四个方面在内的课程体系。而通过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可以逐步建立起通识教育与各个学科内进行内容方面交叉,加强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之间的无缝衔接,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特长培养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在创新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时刻秉承着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初衷,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强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且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核心,对管理的模式与流程进行灵活的、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设计与优化,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要不断进行强化与创新。而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不同环境上要积极营造环境与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符合多样化发展的成人成才的渠道与空间。同时要对本科教育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丰富。目前,许多大学业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目前正在运行的本科教育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与完善。在学校层面上进行学术改革委员会的建立,与此同时,学术改革委员会下设日常教学指导机构,该机构主要对学校内部的日常教育教学及其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性建议。教务处,作为本科院校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的院校管理职能部门,它需要对校级层面针对不同的学科所制定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而在学校的层面上,也需要相应的设立教学管理委员会,为院校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咨询服务。而在院校下级的各个学院,同样需要设立“系”教学单位,并将其作为实际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执行机构。在“系”下面进行课题组及相应机构的设置,通过课题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而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则会为本科学生在未来研究生、博士生生活中更好的进行工作学习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契机。研究型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研究教学实践充分的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对学生的潜力潜能进行有效的激发,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近些年来,许多学校通过创新学习环境的构建、并在教育管理中加强创业创新的教育,为研究性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和大力的推进。另一方面,就是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维度课堂的教育课堂建设。在一些院校当中,需要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容,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方面的革新。同时要不断对网络学习环境的硬件基础设计进行完善,在广大本科学生中大力提倡和宣传网络教学资源,提高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以增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和深入程度。而对于学生型学习氛围的营造,则可以进行小范围内的研讨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彼此想法与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使这种学术氛围得以加强和扩展。还有就是对学校范围内人文氛围的建设,通过学校、院系等不同层面的风气建设,使得具有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得以形成,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与学习习惯。

为了保证学生在日常所接受的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监督管理体系,对日常教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进行实时监督,并积极掌握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对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行不断完善。

为了能够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本科教育管理必须实现不同措施的联合应用,建立对于日常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时掌握与反应。例如,如果在日常的课堂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故或紧急状况,则可以对其进行快速的反映,确定方案并进行实施。近些年来,许多学校都尝试进行中英双语的课程教学,并设置专门岗位对其的质量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实现对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情况的及时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教学管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丰富,保证了双语教学质量,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踊跃程度。

[3]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4]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xx(3):4-9.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

: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空前繁荣,很多民办院校通过整体转型改革,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教育目标,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专科学生教育管理策略,推动专科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为实现全方位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奠定基础。

:民办院校;专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民办院校应根据独立民办院校学生的特征探索适应当前转型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全方位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充当人才市场需求的源头。围绕转型发展的契机和要求,依据当代专科大学生群体特征,通过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路和方法,为做好专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基于我国教育行业发展,各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化,大学成为更多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结合民办院校学生所处家庭背景的不同、“90”后学生个性差异等诸多因素分析,呈现出以下鲜明的专科生群体特征。1.专科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自律性不强由于独立院校招生层次不同,专科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且偏科严重,坚持到课堂上学习,只是因为受到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其中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自律意识较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违反校纪校规。2.家庭条件优越,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专科学生因为出生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在庇爱的环境下长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较难快速适应大学的新环境。此外,当前学生普遍缺乏艰苦朴素作风,抗挫能力相对较弱。3.自尊心强,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大多专科生因为高考前贪玩没有用心读书,高考后只能选择门槛较低的大专类院校继续提升学历。但因现实和理想的差异,与同龄的圈子中优异的同学或者朋友相比,他们在思想上形成了较大压力,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差。这种“等级”差异在他们心理上造成的阴影很难消除。同时,民办院校学生就业难使民办院校专科生存在沉重的心理负担,对未来感到迷茫,自尊心作祟,他们在思想上怨天尤人,对校规校纪不以为然,总觉得无力改变现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4.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更易沉迷网络大多专科学生来自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属于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以及中国当前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任性敏感,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他们很少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追求个性,容易忽视自身的义务,缺乏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喜欢通过网络消费宣泄自己的情感,寻找心理知音。“畸形的成就感”通过游戏得到满足,从此沉迷于“美好”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5.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对危险认识不足当前大部分专科学生受家庭背景的影响,过分受家长的庇护,表现出自身独立性比较弱,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上的是非问题判断力比较弱,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容易导致一些人身财产安全事件的发生。

通过分析专科生的特征可知,独立院校专科生在思想道德、人生追求、组织纪律和自身素质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于本科学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作为转型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专科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突破创新,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助推转型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1.教育管理者稳定性不强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先锋队,他们既是学生教育管理者,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的稳定性、工作能力、文化素养等直接影响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当前在民办院校任职辅导员队伍主要呈现任职时间短、经验不足、文化素养程度不同、流动性大等问题导致专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低效率。2.专科学生差异性大,管理难度大,问题多由于专科学生复杂性的特征,学生群体素质参差不齐,在后续学习中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缺乏集体荣誉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律性强的学生会总结学习失利的教训,重新制定自己未来成长计划,规划自己人生目标,快速适应新环境,沿着自己的计划慢慢改善,使之越来越优秀。而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因脱离家庭的监督管制,加上进校后与优秀同学的差距明显,产生的心理落差导致他们慢慢远离上进群体,以自我为中心,建立自己具有优越感的小团体甚至渐渐地误入歧途。专科学生的分化造成教育管理难度大,影响专科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3.教育管理者管理方法较传统需要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面对专科学生良莠不齐的状况,教育管理者一般延续传承性教育管理模式,制定许多奖惩制度,教育管理的方法、手段单一。专科教育管理者一贯采用对优生重在奖励,而对差生则重在惩罚,制定诸多“不允许”的条款进行惩罚管理,可能会带来逆反心理。缺少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教育管理方法的创新性,致使教育管理效果难以得到提升。4.专科教育迎进来送出去周期短的独特性专科学校是三年学制,大一是专科学生的适应融合期,大二为专科学生定位改变期,大三是学生走向社会期,从适应新环境到走向社会时间周期较短,基本没有经过沉淀与提升期。再加上专科学生复杂而特殊的特征,很难像本科生一样较系统的接受教育管理,影响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果质量。

在转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安全稳定为前提,针对民办院校专科学生的特征和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时总结问题,转变管理工作观念,创新专科教育管理工作思路,建立双向管理模式,助力转型发展稳步前进。所谓“双向”管理模式是指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采取纵向和横向交叉进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1.纵向教育建立“三带一体”的管理模式从“引以为戒”“学习借鉴”“树立榜样”等理念中提炼探索专科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新思路。所谓“三带一体”是指“老带新”“高带低”“优带差”和专科学生群体。“三带”管理方式始终贯穿于专科学生群体的纵向教育管理模式。(1)在纵向教育管理中采用“老带新”管理方式。在教育管理者队伍中,辅导员离职和入职的补位、学生干部骨干的培养等都采取“老带新”管理模式。由于专科学生是三年学制,在校时间只有两年时间,大一进校后成为干事成员,大二提为骨干,大三换届离校参与实习工作。面对专科学生迎进来送出的周期短特征,在学生骨干培养管理上只能采用“老带新”方式,取得很好的效果。(2)在纵向的专科学生教育管理对象中采用“高带低”管理方式。这里的“高带低”泛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通过举办“优秀班集体答辩”观摩、“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会”“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等系列活动,从班风、学风等方面起好榜样作用,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学生,有明确自己未来的航标。(3)在纵向的专科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采用“优带差”管理方式。这里的“优带差”是指优秀学生带动差生。优秀学生的事迹影响差生,鼓励差生学习借鉴优秀学生事迹,引导教育差生慢慢转变,赶上集体步伐,使整体上升一个台阶。以三带方法形成纵向的管理体系,贯穿不同年级的专科生群体进行带动管理。笔者在实践工作中通过运用纵向专科教育管理方式提倡鼓励前30%的优秀同学带动中间60%的同学,影响后10%的同学,使所带专科学生的优生率相比上半年提高了约6%个点。2.横向教育采取激励竞争制的管理模式顺应专科学生自尊心强等特征,建立激励竞争制的横向专科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贯穿学生个体之间、班级之间、同专业之间、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进行横向激励竞争制的教育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教育管理目标,提高专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提高专科学生教育管理效果。(1)个体之间采取激励竞争制的管理模式,以评奖评优、个人表彰等方式对专科学生个体横向激励管理。以设立“大学生自治委员会”等方法促进专科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目的。横向的个体良性竞争能有效激励专科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2)群体之间采取激励竞争制的管理模式,通过“优秀班集体”评选等竞争制系列加强班级班风学风建设;以“班费统一基金”模式促进班级在举办班级活动中的凝聚力建设。在横向管理模式中,通过在全校贯彻“给学生一个平台,让每一个学生成功”学生工作指导思想,以培养当前社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基准,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为目标,结合专科学生特征,通过双向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使专科学生教育管理成果有了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生流失率的大幅度降低;专科学生校外住宿的复杂情况下学年无重大安全事件发生;班风学风上优生率大幅度提高。

在转型发展的轨道上,我们需要结合专科学生的特征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适应当前转型期专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路和方法,奠定专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基础全方位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助推转型发展稳步前进。

[1]李儒峰.专科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xx

[3]沈玉顺主编.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刘旺林.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整体性效果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xx

[6]胥海军.对地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一

(1)强化立项管理,实现以“立”引“改”。首先,在课题申报时,在鼓励教师自由组建研究团队申报的同时,结合学校、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发展规划,针对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难题和学生反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发布导向性课题,鼓励名师牵头、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的方式联合申报;在个别特别注重实践性的课题上,也可邀请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一起加入,以此提升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在立项评审上,在注重申报材料审核的同时,更加注重开题制度的落实,在当面听取项目选题背景、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预期成果等相关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公平公正的评审,同时评审专家也可现场向申报人提问、交流和指导,在立项之初就充分把握项目研究的科学方向。

(2)落实过程督导,实现以“查”促“改”。教育改革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现充分发挥学院监督管理职能,建立教务人员分组联系和教育改革项目中期检查机制,在研究进度、经费执行、论文发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监督考察和提醒,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更加充分发挥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上的指导职能,通过中期检查时的专家指导、评价和教育改革项目分组研讨时的相互交流、探讨,促进项目建设的中期反思和调整;及时了解项目研究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帮助和资源分享,真正实现对教育改革项目的中期督导与促进。

(3)施行多元验收,实现以“结”实“改”。在教育改革项目结题验收时,首先继续强化结题验收答辩,在全面听取、了解、质疑教育改革项目的建设过程和所得成果后,评判项目成效;其次,逐步推进实际考察,通过课堂教学听讲、基地走访等方式,更加客观、深入地评估项目建设实效;最后,试点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在结题验收答辩和实际考察环节加入学生评委和学生调研的环节,真正了解学生对于教育改革项目实施及效果的反馈,明确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4)注重成果落地,实现以“研”定“改”。对于教育改革项目建设而言,项目研究和建设只是手段,而落实研究内容与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才是其实际意义所在。因此,学院要注重推动教学改革的成果尽快落地,甚至“边建设边落地”,以期通过实际效果的评价调整建设方向,完善建设内容,服务学生培养。同时,注意教育改革项目中优秀成果的示范和推广,通过校内优秀项目展示会、分享会或实地听课等多种方式,在校内形成优秀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影响、激励和带动更多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5)探索奖励机制,实现以“奖”助“改”。对于完成质量高、成果突出的优秀教育改革项目,学院要在积极配合、支持和帮助他们参与校级、省部级及国家级优秀项目评比;同时,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学院各方面资源,在学院内构建了优秀教育改革项目奖励与职称评定、业绩奖励、个人发展等方面挂钩的评定机制,形成“重教育改革、促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激励全院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做出成效。

三、小结。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的手段日益丰富,教学对象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改革项目对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教学中面对的新挑战的重要性,强化教育改革项目建设的积极推进和实效落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探索建立了长效、可持续的教育改革项目管理机制,从立项审批、过程管理、多元验收、成果推广和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全面强化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和推进,有效地助推学院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实,切实提升了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卓越汽车人才的培养。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二

世界形式和国内社会形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正在面临这新环境和新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变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体系正在做相关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要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因此教育管理还要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此外,学生素质和思想观念方面的重大变化要求教育管理及时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新形式下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

一、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方向。

1、在改革阶段,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影响,使高校管理变得更复杂了。首先,学生和教师数量激增,管理工作量加大,但同时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在下降。学生需要更好的教师,既有丰富经验教师资源匮乏,年青的教师各方面还需要锻炼。如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是高校管理中的难点。其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未来能更好的就业。在专业设置方面新增了许多专业,同时跨专业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跨学科资源管理越来越普遍,但目前高校管理在这方面的实践才刚刚开始。最后,高校合并出现校区分散,跨校区管理增加了高校管理的难道和复杂程度。

2、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高校正在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革,但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高校管理。管理体制僵化,缺乏灵活性而且人性化不足。与当前人性化教育理念相背离。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仍然没有摆脱精英教育的思想的`束缚。教学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方面还有很多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最后,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成长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学生个性方面的差异,作为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差异化教育,但现行的教育管理不能有效做到个性化教育管理。最后,现行的教育管理还是以教师为管理的主导地位,学生仍然还是被动接受。没有改变灌输式注入式模式,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还限制了学生独立性人格的发展。

二、新形式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

认真开展新时期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

1、重视高校管理人员对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开展高校各项工作的标准。不解决高校教师对以人为本的认知问题,就无法有效开展教育管理创新。首先,培养教师以人为尊、以人为重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做好高校教师人文主义思想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好教师。其次,做好传统教育制度与新教育理念的和谐转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影响了国内教育几十年的时间,在管理制度创新实践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又要坚持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好改革的过度工作。最后,教育管理创新的方向应以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独立人格,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满足社会需要。

2、重视学校特色教育的打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等知名学府,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有很高的影响力。这些学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有耳熟能详的教学特色。在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高校管理要注重学校特色的打造。例如:校训,校园文化,学生宿舍设计,学科专业优势等。当然在学校管理特色打造方面要做到正确定位,切合学校实际情况。既不能盲目从流,更不能盲目立项。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仅仅依靠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就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3、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是高质量的人才?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具备良好的思考动手能力,具备高责任心,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国内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有效实现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式下,做好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首先,实行较为灵活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减少专业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限制。比如:有些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弹性学分制改革,还有一些些高校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结束后再确定专业。这当前非常有效有益的实践尝试。其次,在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和培养方式上将实践与理论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相应的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面也要不断创新。最后,重视学生与人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组织有效的校园活动,开展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咨询,净化高校学生心灵,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

三、结束语。

新形式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课题。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实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未来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需要所有高校教师一起不断努力开拓的。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三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本文在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给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策,以期对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给我国培养具有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当前高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很难达到该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一些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创业学院,不过更多的高校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理专业相结合,一些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班。但是,这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或多或少都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一)课程缺乏特色。创业涉及各种各样的行业,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从这个角度看,该课程的设置应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创业的主体是人,人是具有个性的,和特点行业结合起来就更是具有独一无二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业课程又需要具有自身的特色,让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能找到兴趣所在,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能找到创新的方向。当前的课程在广泛的适用性上做的比较到位,但是在个性化和特色方面比较缺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实践性较差。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依然是依赖课本,学生学了一肚子理论知识,但是不消化不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研究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前所使用的课本虽然也有一部分指导实践的知识,但是和现实的实践有着很大距离,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由于没有实践作为练习,学生整体能力都有待提高。此外,我国市场经济现在出现很多新的行业和商机。例如滴滴、美团、共性单车等,教材的内容有很大的滞后性,和时代发展相脱节,如果一味依赖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不会学到真本事,缺乏市场竞争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和遭遇失败。(三)评价方式落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传统的书面考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当前高校的评价方式仍然是以书面考试为主,在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方面作用羸弱,也造成了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过多的关注课本而忽略了社会实践,从而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弱,综合能力低。

(一)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的关键是要有创业意识,因此创新创业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首先,培养学生的创业情感。通过让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对于创业的情感,让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成为一种爱好;其次,激发学生创业动机。通过成功案例的讲解、行业的分析、创业前景的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树立目标,产生创业的内驱力和积极的创业心理;再次,坚定创业信念。让学生能够真实的认识创业,认识到创业成功需要的品质意志,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为心理形式,让学生始终怀有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坚强信念。[2]2.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增加各种各样的选修课,例如b2b、共享经济、工业4.0、虚拟货币等新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力求学生具有创业所需的知识,提升学生发现商机、把握商机的能力,增强资源整合的能力。同时,通过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提高学生人际沟通、团队管理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体系的完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3.丰富学生创业知识。首先,增强感性认识。我们要认识到创业知识内涵广阔,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工商、税务等各种知识,纯粹去学理论知识的话,学习效果欠佳。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1.加强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关系,为教师、学生接触社会实践提供基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的认清当前的市场动态,激发创业兴趣;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2.建设校内实践平台。学校应该加强内部平台建设,为学生的实践和创业搭好桥梁,例如可以设立校内创业科技园,校内创业基地等,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借助内部实践平台,可以以学校名义聘请专家到平台指导,组织创业大赛等,吸引大学生关注创业,增强创业实践能力和坚强信念。

总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要立足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突出特色,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

[2]陈炜.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问题简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1):99,98.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四

传统观念虽然历经长久的实践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陈旧的理念就会是阻碍体制创新,影响高校整体发展的绊脚石,医学院校当前要从传统的管理思维中解放出来,摒弃一些不良的管理思想,将服务、权责、竞争、创新有机结合。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将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职业医师考试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面向社会的能力。

1.2保持决策、行政、监督权利三者的平衡

权利的平衡,明确责任和权利的划分是完善管理机制的重点,为了理顺各部门权利关系,避免出现权利失衡的问题,尤其是改变过去权利相对集中在一人手中的问题,就要依靠三种形式改善当前院校的管理制度和过程。一是利用政策法规,二是依靠供求关系,三是完善部门决策机制,高等院校的部门划分是十分严格的,如果要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就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医学院校只有保证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和维护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实现权利的平衡。

1.3提升人才创业积极性

首先要改革和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其次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全院范围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形成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后要为创新人才提供好后勤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树立品牌战略思维不论对于企业发展还是医学院校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医学院校未来发展的态势,战略思维,是市场化教育的发展结果,除了打造品牌,更需要日后长久的维护。以下就具体探讨几个方面。

2.1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

思想是实践的指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医学院校只有树立自身的品牌战略思想才能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高校环境中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如何定位院校层次并树立发展目标,在发展学术的基础上发展科学研究,为社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是医学院校要明确的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切不能为了攀比做不符合学校定位的事情,只有将研究基础做扎实才能有好的发展成果,只有充分考虑历史因素,结合当前自身优势才能不断提升教学层次,扩大师资队伍,提升院校规模。因此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医学院校实现长远发展和永葆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对于高校自身而言,既可以加强培养自身教师素质,也可以对外引进优秀的教师力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优秀的思想可以学习,改善自身不足,加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还要注意适度的开放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保持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实现二者和谐统一,才能进行有效地建设[1]。

2.3通过市场扩张实现品牌影响力

从当前状况看,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调节,打造一个优秀的教育品牌离不开市场规律的推动,对于医学院校的办学体制,要借助市场调节下的资源配置和筹集资金的方式,合理配置人才、资金、市场、基础设施,通过市场筹集资金进行高校之间的合并和扩张,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4特色增值运作方式

特色的增值也是提升医学院校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教育,或者利用企业投资、聘请专家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高校收入的增加,还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相对于学校层面的医学教育管理创新,学生层面上的医学教育管理创新也是必不可少,该层面主要体现在考评管理创新上。

3.1考试方法的改革

(1)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闭卷考试对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很有价值,但考察的知识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而开卷考试则具有题量大,对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综合应用题多等特点。二者搭配,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应用。

(2)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将学员平时的学习笔记、回答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测验等情况与课终考试成绩评定挂钩,将平时学习测评与课终考试一并评定学科成绩可提高学员学习成绩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并且部分学科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20%~40%)。

(3)笔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我们经过各教研室的讨论,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部分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除笔试外要进行实践技能考试,通过3~5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操作考核,并进行直接评分此项实践技能考试按一门课程单独评定成绩。

3.2严格考试制度,提高考试质量

在组建管理机构上,由教务处成立考试中心设立主考、监考和巡考。在试题组卷中,实行专人负责,密封保管、临场启封,确保试题的保密程度;在考试组织上,采取单人隔桌的方式;阅卷时,采用有条形码的集体密封阅卷的形式。

当前医学院校要做的就是努力将理论层面转化为实际教学层面,将办学理念真正转变为自身的办学优势,用理论做为前进的指引,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独特的经营扩张模式打造高校品牌,通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实现医学院校管理体制的创新。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五

学校管理“品”字论。

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人才”之首是“人”的素质,而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又是构成人才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能否成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校长,要着眼于迎接21世纪世界性的经济、科技竞争的挑战,抓好学校管理工作,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在工作中我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内容:科研、质量、活动。这三方面,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构成一个稳固的“品”字结构。(管理的原理来自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而科研、质量、活动就相当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这儿,我把它称为“品”字结构。)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

学校科研管理。

一、反思。

学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方法论――反思。反思,思考,省察过去,着重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励将来。也指:回过头来对往事进行深入地思考,以求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将认识、言行提高一步。“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能使我们认识问题的要害。抓住问题的实质,带动思维的发展,培养科研的意识和习惯。

回顾1984年,在邓小平“三个面向”重要思想指引下,我校在济南市率先进行“小学和谐教育”实验,历经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来学校鉴定和验收的省教育专家一致认为该项实验达到了省内小学和谐教育实验的领先水平,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有重要推广价值。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但通过教育科研,更新了教育观念对我们以后的办学有很大的启发:

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师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性格发展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要想真正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从更为广泛意义上来说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科研实验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搞好科研实验,是时代的需要。

二、发展。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将逐渐向真理接近。但是,在一定的社会时期里,人们不可能终极真理。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也同样如此,都要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认识过程,向前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的时代,知识超速积累和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正发生迅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人们超越通常的知识序列,直接面对现代生活的要求,要求人们掌握获取最新知识的手段,独立、灵活、创造性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最经济的途径和方式适应社会。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终身学习能力也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部在10月25日主持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决定:从起,用5到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我校利用闭路电视系统和古今中外经典电影,开展“电影进课堂”的实验。通过这个尝试,成功的把娱乐转化为教育教学,使学生足不出户,便能观赏自己喜爱的电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思想教育,获取知识。我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学校和山东省首批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同时,我校基于网络环境下开展了“九五”重点子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验,该实验的成功开展,使我校的教育现代化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学校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现代技术示范学校。

学校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学校生存的立足之本。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并且鼓励分管校长、主任及学科组长都制定各项目标,并使其发现自身活动的价值。我们根据相应的目标,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重点从内容、形式、过程、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内容“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决定,“把与生命有关的外延又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测试中,我们注意突出一个“实”字,即着眼于终身教育的要求,着手于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采取层层落实,段段把关,年年提高,确保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形式“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的过程中,力求形式灵活多样,通过看:看试卷,听:听推门课,查:查作业,问:调查问卷,评:作业展评,赛:组织各种能力竞赛,广泛地、多层次地、全方位地了解能力培养情况。

三、过程“严”

为确保把好质量关,有校长亲自组成质量检查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检测内容主要靠“数据管理”,要求所有人“用事实说话”。要求测评试卷不能凭经验命题,不能人为改动或凭主观臆断来解释标准。

四、方法“巧”

方法来自于实践的积累,经验的迸发,思考的顿悟。检查小组不断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与学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力求方法巧妙、简明。例如检测学生语言能力时,我们巧妙创设说话的情境,营造说话的氛围,真实地再现了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抓能力测试,能帮助我们了解测试效果,反馈教与学的综合信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我校也连续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并成为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活动管理。

学校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提供广泛的经验世界的可能性。经验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好的学习。一所学校,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经验生活的机会,它就不可能使他们真正地成为未来的人才。“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道理就是如此,我们非常重视活动育人: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多年来我校一直在师生中开展学“五知”做“五小”这一特色教育活动(五知,知悠久历史,知灿烂文化,知国情大事,知民族精神,知英雄模范;五小,做爱中华的小学人,讲文明的小公民,爱学校的小主人,爱集体的小卫士,孝父母的小帮手)。活动使学生既了解了祖国历史上的荣与辱,又看到了祖国今天的发展与振兴,从而更加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

2、学会共同合作活动。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六

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离不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中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职教育的生源往往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所接受的教育教学以普通高中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形式为主,侧重于教授学生与就业相关的技能,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许多人对中职院校的观念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中职教育一直属于较为“低端”的教育;其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职教师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职业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够重视,导致日常教学仍然通过枯燥乏味、单一机械的教学套路来实现,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学校领导及管理层对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实践程度不够重视,网络化管理平台相对欠缺或尚不完善,高效、便捷、准确、系统性教育管理机制无法充分发挥有效性,信息化教育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间。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和灵魂,这一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贯彻、渗透和有效实践。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处于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较为主观和片面。信息化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接触到更丰富、具体的社会化信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今后的就业、择业都大有裨益。另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校可以为教师构建更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如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发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体制的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管理理念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设。首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的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信息手段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情感化教育;其次,将多种教育理念变为教育模式进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并且切实提高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再次,信息手段与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职教育管理的开发性、系统性和高效性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覆盖来有效解决。网络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和搜索相关的管理信息,可以将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优化管理机构的同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例如,学生的学籍管理方面实现信息化,将使工作更加准确、透明、全面,尤其可以为学生学籍信息的查找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库下载相关信息,也可以将学习资料有选择性地保存于个人信息账户中,便于日后巩固、复习;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采集更加鲜活、生动的素材作为实例进行课堂讲解,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开发新的教学思路,创设更适宜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将自身的课堂学习感受和体验通过信息化平台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改进,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分享教学心得,以评价和反馈的信息为依据进行教学反思和剖析,合理引导、调节、激励教育管理工作进程。

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在中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为整个教育体制的完善带来了有利机遇,但信息泛滥、信息误差等现实问题也给中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职院校的领导、相关管理层以及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不断更新教学、教育及管理观念,提高自身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学革新,强化信息化教育意识,协调统一各教育管理环节,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七

在长期从事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立项申报、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方面对教育改革子项目进行了监督与管理,虽较好地把握了学院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全局,在项目总体推进和重点项目成果的提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立项盲目、过程轻视、验收潦草、成果荒废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重“新颖”轻“解题”。在立项过程中,部分申报教师高度重视项目提法新颖,“高洋上”的名字吸引审批者眼球,并过分注重以项目表现本身教学工作业绩及未来教学理念,却忽略教育改革项目的本质是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学方法、模式等的研究,攻克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不足,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2。重“管理”轻“指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子项目的管理,通过多次评审和不断督促等多种方式严格监督项目建设进度,把控项目研究质量,对项目研究建设的顺利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院评审有余但指导不足,子项目各自为战但统筹不足,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在整体上取得重大突破。

3。重“获奖”轻“实效”。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总结验收的过程中,多数时候以发表论文、项目获奖作为成果考评的最主要手段,以获奖数量和大小作为衡量项目成果好坏的最主要标准,而忽略了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效不仅在于通过项目研究和建设的推进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获得理论的提升,还应注重项目研究的实效。理论成果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深入推荐项目研究,强化实践探索,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真正有助于提升教学方法且促进学生培养的教育改革项目才是真正的优秀项目。

4。重“结题”轻“推广”。教育改革项目以申报立项为开始,以结题验收为完结的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改革项目难以起到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教育改革项目的管理必须顺利“申报立项—项目建设—结题验收”,只是教育改革项目的研究过程,“项目试点—问题反馈—推广实施”才是教育教育改革项目深化过程的意识,注重将这两个方面连贯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改革项目建设的作用。

二、强化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学院要不断完善教育改革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模式,打破“断点式”、“终结式”项目管理的藩篱,牢牢树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导向,和“真研真改真落实”的原则标准,形成贯通项目立项、项目建设、成果验收和示范推广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体系;同时,注重明确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管理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角色,做到动态把握、及时督导、灵活协调、多元评价等,使项目管理由被动变主动,帮助项目建设完成好且有实效。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八

在当前新型的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决策了企业的运转,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的重要性。我国与20xx 年出行的财务管理守则对我国的财务管理系统做出了宏观的调控界定,而这也说明了国家对于财务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就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那么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各个高校都应该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制定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在当前财务管理体系中,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善,明确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目标,研究新型的财务管理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新型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综合型多样化人才。

财务管理学科是一门集多种学科种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囊括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众多种类,而财务管理学科所具备的政策性、理论性以及实践性都较强,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不仅只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遇到的难题,提出解决策略。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在财务教学体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正是对财务管理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1.综合应用型人才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位

在当前很多高校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概念都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在了专业性强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上。但是这一目标定位在高校的具体专业学科教育过程中,已经脱离了目前教育现状。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必须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培养综合的专业技术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中。但是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这一目标都是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不知道应用型人才的真正定位。而正是这一定位模糊导致了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无法制定针对新的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对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进行了制约。

2.教师定位根深蒂固,教学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进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师讲授为主。而教师进行教课的过程中多采用教学工具都是以黑板、粉笔以及ppt幻灯片为主,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教育模式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过于看重。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教师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学生在此过程中没有学习主动性,缺失积极性,只能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死记硬背,从而致使学生失去了针对财务管理的创新型思想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开设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对于实验课的开展大都处于探究阶段,没有实际应用于当前的财务管理教育体系中去。而这些不足之处正是导致我国的财务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枯燥无味,缺失专业的实际操作管理能力。

针对企业的盈利、亏损、筹资以及利润的分配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多样化人才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为管理企业价值以及综合性管理企业经济。因此在财务管理职位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大多招收专业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多样化人才。能够对财务管理的知识熟练掌握并且运用,对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综合掌握,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之前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企业财务管理职位的主要核心是要求工作人员的主要决策能力,对企业的投资以及利润划分方面进行合理的决策分配,这些方面没有设置特定的程序制度,但是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判断的能力。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才还必须顺应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

1.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学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应该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多样化为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财务管理人才。在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层面,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基础,因为财务管理学科涉及较广,在操作实践方面,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熟练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在专业素质这一方面,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备高效的专业知识素养。因此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应该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明确,进而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重新塑造教学观念,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对综合素质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有全面的提升,促使学生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分版块教学

在开展财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前进行专业知识的备课,研究哪部分知识内容应该作为主讲知识内容,从而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知识章节重复的现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打破教材的章节限制,建立有规律性的特色授课节奏。从知识的上升层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具有熟练的掌握程度,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复习的授课过程。针对教学大纲中的不同教材,可以采用板块划分的教学模式,分为基础知识、重点应用型、拓展应用型这三种板块。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必讲的理论内容进行讲述,保障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而对实际应用中会采用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以及最后的拓展型应用板块可以根据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具体吸收情况酌情而定。通过板块划分式教学让学生们在财务管理的学习过程中理清学习思路,增强学习的成效。

3.增加实践课程,锻炼学生动手操作

在财务管理的教学课程中,要增设一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课程,顺应社会需求,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样化财务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在教学体系中开设实践环节来达到社会企业所要求的具体工作经验,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此同时,高校在开展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顺应理论内容,保证两者相统一;积极开拓校外实训,与各企业取得联系,争得实践机会,从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接触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便于培养多样化的财务管理人才。因此,财务管理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十九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三、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01。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二十

〔内容提要〕本文从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原因谈起,提出几个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希望能给正在面临这些问题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模式;二级管理;对策分析。

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一级管理模式,由学校研究生学院负责对全校研究生的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二是二级管理模式,由学校的二级学院、教学部、教学中心、研究所等二级单位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围绕本单位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任务,在学校研究生学院的指导下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从一级向二级转变过程中许多高校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只有及时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不断缩短过渡期,早日建立完善的二级管理体制,实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少数高校的个别行为,而是高等教育的共同认识,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明确的政策要求,是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

1.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方式日益增加,促使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计划逐年增加,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增大。

据统计,xx年全国研究生招生64.51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在校研究生191.14万人,比上年增加6.37万人。

就单个高校而言,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已经由从前的几十人、几百人扩大到现在的近千人,甚至上万人,培养方式又分为学术型、专业型、工程型等等。

原有的研究生学院一级管理模式无论从管理人员数量,还是工作机制体制上都无法满足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要。

大规模、多层次的研究生培养现状促使各高校必须通过向二级管理模式转变来增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力量,分散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责任和压力,不断寻求工作机制体制的创新。

2.二级管理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xx年,教育部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招生选拔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监督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二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将研究生学院的职能转变,使其从繁琐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顶层设计中去,不断提高全校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同时《意见》还指出要重视基层学术组织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设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这些要求都需要通过二级管理来逐步推进,不断落实。

3.二级管理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科建设的水平既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也是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标志。

在二级管理模式下,各单位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和学科特色进行统筹规划,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对学科结构、培养方向、招生规模进行及时的优化调整,提高培养质量和学院实力。

4.二级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精细,责任落实更加到位。

在二级管理模式下,有更多的人参与研究生的日常培养教育管理工作,二级单位的主管领导、研究生导师,教辅人员、辅导员等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同属于一个单位,沟通协调更加顺畅,业务流程更加熟悉,工作标准趋于一致,可以各司其职、精细分工。

二、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职能定位不准,职责范围不清。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研究生学院不能及时转变职能定位,该下放给二级单位的职能权限没有下放或者下放不完全,仍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具体工作的执行操作上,加强整体规划、监督考核、统筹协调的意识不足、投入不够。

各二级单位尚未建立起研究生培养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依然习惯于依赖研究生学院的工作布置,主动谋划工作和承担培养职责的积极性不足。

职能定位不准就无法划清研究生学院与二级单位各自的职责范围,导致有的事情谁都管,有的事情没人管的情况经常出现。

2.管理层次增加,工作效率降低,质量下降。

一级管理模式下,由研究生学院的一个或少数几个专职人员可以协调完成的工作,在实行二级管理后就需要分散布置给十几个二级单位执行,再由二级单位上报执行情况进行汇总。

在这个分散再集中的过程中,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还要涉及十几甚至几十个工作人员,使管理层次增加,效率降低。

再加上各二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态度也存在差异,很难使全部二级单位都达到既定的工作标准,导致学校整体工作质量的下降。

3.研究生的学生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新的困难。

研究生的学生会组织、党团组织、班级委员会都难以建立,学生的班级概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无法利用学生组织这个平台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年级、班级人数较少,导致评优评奖指标数都很难分配。

三、应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工作力量。

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之前,高校应充分调研全校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详细了解各二级单位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能力和条件,由主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校领导统筹协调相关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谨慎地作出决策。

实行二级管理后,学校必须确保各二级单位具备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二级单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不断充实和加强基层研究生工作的基本力量。

2.依托行政工作的二级管理体制,主动转变职能定位,明确职责范围。

研究生二级管理教育模式,要依托和依赖学校行政工作的二级管理体制。

没有行政工作的二级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部分权力就不可能及时彻底地下放给二级单位,而真正的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也无法实现。

研究生学院在教育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应遵循权责对等的理念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只需制定宏观的指导方针和战略规划,具体的实施细则可要求二级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报研究生学院审核备案即可。

及时将“执行”“实施”的职能转变为“规划”“协调”和“监督”。

3.必须明确导师职责并加以考核。

导师是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核心力量,导师不仅传授理论知识和教授研究方法,更是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者和人格品质的塑造者。

高校必须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基本态度,二级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导师职责并建立与之相关联的导师考核制度。

导师职责履行情况也可以与导师的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等指标相联系,以此对导师加以约束,也可充分调动导师积极性,促使导师主动担负责任。

只有导师的职责履行好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才能更顺畅。

4.创新学生组织建设模式。

挣脱原来标准班型、建制齐备、单独建设等理念的束缚,尝试按需设置班委会、与本科学生共建学生会、团支部、党支部等学生组织建设的新模式。

使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与二级单位的`学生工作实现真正的融合。

精选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汇总21篇)篇二十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教育不再只是注重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而是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高校教育管理中对推动终身教育机制深化发展,契合社会岗位现实需求,凸显高教人本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教育管理仍然存在目标不明、保障不力、方式单一、交互不通等问题。对此,应结合社会就业市场长效需求,通过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联合社会企业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理念。

一、在教育管理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义。

1.推动终身教育机制的深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人才为核心竞争要素的国际资本博弈将高校教育置于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中,以终身教育机制为依托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当下教育管理的新理念。一方面,趋于交叉融合的现代化学科知识体系处于高速动态变化中,传统教育机制下单纯关注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模式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终身教育机制改革与完善成为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人才素质的关注不再单纯局限于某一阶段,而是贯穿于个体学习工作的始终。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所担负的教育重任不仅在于传授专业学科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2.契合社会对高校人才输出的需求。

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是素质教育视域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信息时代下以科学技术为推力的社会职能需求瞬息万变,专业学科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使得具备某一类学科知识的大学生难以持久适应岗位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构建基于社会岗位动态需求的教学管理机制,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进入社会后能够根据岗位需求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知识体系。这对提高高校人才输出的社会匹配度与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凸显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教育中的核心价值。

可持续学习、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于学生而言也符合以人为本的个体发展规律。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关注学生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非短期的专业学习成绩,引导学生在全面、准确认识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专业价值观,并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制订校内学习计划以及社会就业方向。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内在挖掘与激发,倡导学生自主尝试以自身专业为中心的边缘学科知识探索,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书籍并培育创新创造意识。这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管理运用中的现存问题。

尽管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广泛普及到了多数高校教育管理中,但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尚缺乏明确的导向。一方面,高校高层教育管理决策者以及基层教学工作者缺乏可持续发展教育意识。当前高校教育目标仍停留于专业知识教学阶段,强调毕业生的短期就业率或学术科研水平,对学生工作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关注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成绩考核结构等方面。其原因在于多数高校教育管理者缺乏必备的可持续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增加了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的难度。在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市场形势下,多数毕业生难以保持理性的专业学习目标和长期的职业规划。许多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择业、就业时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过分关注短期福利待遇和薪酬高低,不能理性分析职位稳定性及其与自身的匹配度。

当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支撑的高校教育管理软硬件保障基础尚未形成稳固的体系。一方面,多数高校倾向于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已经成熟的教学体制下,导致用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各类资源、设施、师资等基础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有限的教育经费制约了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难以针对高校毕业生形成跟踪式的可持续教育;此外,现有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教育管理的导向性没有落实到制度规范层面。由于缺乏强制性条款规制,教学活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执行标准。许多高校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是停留于口号层面,或者在执行时往往虎头蛇尾,难以形成常态化长效性可持续教育机制。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学生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灵活应变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和差异化教育手段,这就要求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遵循多样、民主、统一、创新的原则。而当前的教育管理方式仍存在机动不足、因循守旧、专制僵化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式授课仍是教学活动的主流形式,没有体现民主性和参与性。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前瞻、先进的职业规划意识以及灵活、交互的专业吸取方法,只有在开明、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自主能动性才能被充分激发,所有学生遵循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势必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不仅注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培育,更关注学生就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状态,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大多局限于高校内部,对学生就业后的从业反馈信息关注不足。一方面,尽管多数高校已经建成了校企联合教育机制,但双方合作的实质大多局限于学生实习、定向就业等,高校对学生从业期间的职位稳定性、专业技能提升状况、实践操作水平等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学生与教育管理之间的交互对话十分有限,学生的学习诉求与教育管理措施之间通常存在偏差。这主要是因为就业后学生的职位流动性和企业流动性较大,而学生与高校之间缺乏稳定畅通的交互渠道。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

1.确定以适应社会长效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管理目标。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不可关起门来搞教育,必须根据社会现实需求做好导向工作。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意识。封闭式的教育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形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环境相接轨,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应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针对性需求,从而确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优化教学思路与方法。可持续发展是在宏观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实现的,高校在确定人才培养机制时应着眼于社会长效需求,而非单纯关注本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学生的专业理论成绩。

2.不断充实和巩固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基础保障。

一方面,通过扩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健全可持续发展教育所依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社会实践基地、科研实验场所等。为专业学科知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落实到条款规范中,制定严格的教学活动执行标准和明确的绩效评估方式,以此督促教师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通过内培外引建设一支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加强对现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教育理念先进、具有前瞻性的年轻教师,为教育管理注入新生力量。

3.采用民主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管理方式。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应结合学生的多样化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采取针对性的多样化教育管理方式。首先,教育管理者应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及时获取学生的现实诉求,尊重学生对教育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其次,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设置选修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专业学习选择。再次,关注教育管理的协调发展。在为学生制定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方略的同时,针对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

4.借力校企合作构建交互性的教育管理反馈渠道。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需要高校与社会企业形成合力,以校企联合的形式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校内与校外的双向学习基地。首先,积极邀请企业人员进入高校举办主题讲座,以社会实践视角为学生导向正确的职业规划;帮助在校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侧重点和社会实践价值。其次,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向指导教师,分别负责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从而形成从校内到校外的长效指导机制。再次,高校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记录学生的在职状况、工作经历等,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牛焕琼,晋开颜,刘永宽,宴青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林业教育,,(4):75—78+51.

[2]施佳维.大学教育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248—249.

[3]许冰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32—34.

[4]高秀春.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教育理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3):27—29.

[5]李真慧.高校教育中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5):110—111.

[6]夏罗生,朱树红.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职教育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48—149.

[7]马强.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推进区域教育发展[j].中国德育,,(7):59—62.

[8]马利.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8):124+126.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国家电网营销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3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总结和记录。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群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为切实落实国家电网

    优质水厂的心得体会(汇总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总结能力,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水厂是城市供水

    优质文明行走心得体会范文(21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人在写心得体会时的风格和思考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行走捐是一种公益活动,参

    优秀水田建房报告(汇总18篇)

    在现代社会中,报告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交流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供人们参考。这份报告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详细数据和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热门第一周教学工作总结美篇大全(15篇)

    教学工作总结还可以促进教学交流和经验分享,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典型范文,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和阅读。第一周已经结束了,现在对本班在第一

    精选台灯实训报告心得大全(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

    最热施工现场安全监护总结范文(19篇)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按照大邑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

    优质炒菜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汇总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习的效果。7.这次研讨会让我对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见解。

    最热艰苦奋斗密切联系心得体会(模板23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这些都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热门供电所支部书记述职报告(模板19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可以梳理和整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改进和解决方案。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具体案例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