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

时间:2023-10-29 作者:影墨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者文章后,对其中内容和思想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阅读水平。我最近读了一本很好的书,觉得有必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对作品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消化所阅读的内容。读后感是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是对作者思想和文化的一种品味。最近,我读了一本引人深思的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接下来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一

唐诗的文学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蒋勋是美学大师,诗、书、画俱全,文学作品也颇佳。《蒋勋说唐诗》,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我很难说出专业的见解,只能是信口雌黄。

在我所接触到的诗歌解读的书籍中,蒋勋是我最推崇的。他从多种角度解读了唐诗的魅力,把唐诗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读者的眼前。我只能把书中关注到的点呈现出来。

首先是蒋勋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别人的话,请恕我见识少。)“那些积累了很长时间,和我们的身体、呼吸已经有了共识与默契的语言和文字才叫文学。”文学是有生命的。他不但同于文字记载。只有真正的文学才能够代代的流传。在我10岁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时候,借住在村里一户人家。在他家发现了一副扑克牌,每一张扑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诗,每天晚上妈妈陪我背扑克牌上的古诗打发时间,近两个月的时间,房子盖好,我把五十四张扑克牌上的古诗也背完了。当时就是无意识的,喜欢这些有节奏感的语言,没有带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来。后来对我的语文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诗如果不能跟生命对话,就真的味同嚼蜡。”“文学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我想文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是一种状态的再现,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讲清楚,讲的太清楚就是论文了。”

第二是蒋勋慧眼选诗。他把浓墨重彩留给了《春江花月夜》,留给了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记得读中师的时候就背过《春江花月夜》,觉得这不像一首古人写的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每当月圆之夜,都在人们心底浮现的诗句,让人的心沉静下来。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当我们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很多储存在我们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诗句,在生命的某些经验中会忽然活过来,因为情感从来都是相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第三,蒋勋充分解读了唐诗的丰富。1唐诗的开阔。“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空间的跨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时间上的跨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心理上的跨越。

2唐诗的浪漫与洒脱。“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儿女情长;“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不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3唐诗的哲理。“抽刀断水水更流”。

4唐诗的深情。杜甫对李白的友情,“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家国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乡遇知音的惺惺相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生命的眷恋。

唐诗是美的。“愿逐月华流照君。”但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转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万里,中间唯一可以连贯的东西是月光。当你身边有人离开的时候,可以给他写上这句诗,表达你对他的牵挂。让我们偶尔远离及时通讯工具,留一点距离,留一点空间,留一点时间给唐诗,去感受那个迷人的世界。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二

蒋勋大师是一位在美术上颇有成就的一位艺术大师,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想必于此,蒋大师才会将这位有山水田园诗人、画家称号的王维在他的《蒋勋说唐诗》中作为第三章节来讲,并且提到了李白之前。

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这一成就其实是从他的中年才开始的,时至今日,恐年少的王维也难以想象那年安史之乱是他少年梦想的一个幻灭,同时也是他另一个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个开端。少年王维是一位有志青年,年少精通音律、好画作、通诗赋,并且如同所有年少之人一样,胸怀大致、傲视群雄、所向披靡。如《少年行》就是他年轻时的代表作,把他的个人壮志显现的淋漓尽致:好一个“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好一个“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这首诗同时也是唐诗贵游文学和侠的精神的充分体现。

王维人到中年时,隐居蓝田辋川,当时的他也许只想远离朝政、远离喧嚣、隐居山林、静心修行,没想有才之人却开辟了唐诗新派,并一举成为唐朝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初看这一时期的力作,王维用他常有的五言和五律对自然山水进行了白描,但经过蒋大师的解读,让我们发现这山山水水的平淡背后,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认识、对生命的领悟。如《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前一句是对新家孟城口衰柳的描写,后一句写出了王维觉得生命里面有种无奈,对生命有种哀伤,这种体验正是他经历过开元盛世,看过繁华之后的一种内心的感悟。再如《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中的辛夷花在绽放那红色的花萼,花开花落,本该是一种自然的常态,蒋大师的解读中,王维又向我们道出了一种人生的状态:我们能不能找回自己对自己发红萼的时刻,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在无人问津的时候,是不是一样可以花开花落?又如《栾家濑》中“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描写的依旧是简单的秋雨、急流、白鹭之景,但蒋先生却让我从中又悟出了文字背后诗人对起起落落的人生常态的认识,诗人在客观讲风景,却又深邃地带出了一种生命的状态。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一诗是典型的贵游文学的传统,诗作中“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写尽了唐初奢侈的贵族生活,印证了唐初的贵游文学继承了南朝王谢子弟传统,有一种奢侈、豪华的风尚。诗末一转:“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又道出了这一时期的阶级矛盾,如同杜甫有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边塞诗也是王维诗的一大板块,如我们熟悉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此不一一赘述。

王维的诗多是看山看水,看出山水的本质,看出生命的本质。王维是一位诗佛,在山水之中布道、明理、悟禅、省身。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三

真的喜欢读蒋老师讲解各种文学、书法、美术经典。听他讲过红楼梦、白蛇传、古代神话,寒食贴、富春山居图还有外国的罗浮宫。他擅长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诠释古典意象,从文学到美学,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颇有感触的是李商隐的《锦瑟》,讲出接近五十岁时生命经验的感叹,神秘、美好而又伤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是迷失,还是迷恋?生命中的彷徨,真实与不真实感,现在都不确定了。

“望帝春心托杜鹃”。生命或许有迷惑、迷失、迷恋,生命的真理、道理并不清楚,但有一点确定,生命的热情还在。

“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在夜晚月圆的时候,蚌壳会一一打开,让它的珍珠去吸引月亮的精华。让人感觉到在一个月圆的晚上,海洋之中所有的蚌壳全部张开来,一粒一粒圆形的珍珠与天空上的明月之间有了关系。美丽的美人鱼在月圆的晚上,一边唱歌一边哭,掉下来的每一滴泪水全部变成珍珠。仿佛生命中的无怨无悔、永续不断。

“蓝田日暖玉生烟。”温润的、凉凉的玉,深埋在黑暗的地下,不被人知。但在太阳生升的时候,他会感觉到太阳的温暖。

这是四个生命的经验,是在“思华年”的过程中,为自己找到的四种生命不同的状况。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生命身处华丽的时候,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华丽是在回忆当中才发生的。想想自己的初恋,想想最浪漫的时光,想想最难割舍的情感,大概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甚至从来没有跟别人讲过,但是在生命里面,会反反复复被怀念,被回忆。可是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

可是那个时候,真的已经过去了。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四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一粒诗的种子。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终于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今年暑假,我看了《蒋勋说唐诗》。让我触摸到了安静的王维、狂傲的李白、朴实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爱李白,颇与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志同道合呢。

吾爱李,爱他的大胆创作,爱他的孤独。李诗中无不透露着他那种骄傲的孤独。

李白,他大胆创作。如《蜀道难》开头三字:噫吁嚱!据说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啊啊啊!我见过用一个啊,用两个啊,就是没见过连用三个啊的。我想李清照连用六七个叠词,该是李白三个的延续吧,李白好一个开创先锋。

李白,我认为他也很孤独。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庄思想,多时,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千古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萍随风,飘零。

片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定风止。

随与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观长茂凋之。

无尽无穷甚了期,不知归日是何年。

初尝写诗,才发现千难万难,押韵、平仄、字数、内容形式,而我不及诗人的一星半点儿,更别说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了。突然间明白了,李白骄傲的孤独是因为他的登峰造极无人能企及,而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孤独是多么片面、多么狭隘,这种孤独只有把自己逼近死胡同。

花开终有花落时,在唐朝,这朵花曾娇艳无比地绽放过,可最终凋谢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慕古人的光辉,去欣赏、去模仿。我想,再过几百年,也许又会开出那充满智慧的花瓣吧!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五

在这本书中蒋勋教员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讲解唐诗的繁华,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蒋勋教员认为从魏晋南北朝起头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诗是诗歌到唐代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开放性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唐代的诗人都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像李白,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碰杯邀明月”同时又好大的自恋与孤独。唐代的诗人不断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夕照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起头与宇宙对话。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只在书斋里是写不出如许的'诗句的。

蒋勋教员从时代的特点来说唐诗出现的必然性,使我们更能理解唐诗。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六

2、生命里有真正的追求,就大胆地出走!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把自己置放在安逸、有保障的固定生活里,不会是紧紧抓着腐鼠不放的鸱鴞,要大胆飞出去,飞去广阔的世界。日复一日的原地踏步,只会增加生命的腐烂萎缩,只有不断出走,不断重新出发,才能保有活泼、健康而年轻的生命力,也才感受得到真正创造的快乐,感受得到真正的美。

6、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都会在两种性格之间矛盾。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活下来。我们要内在有自我的坚持,在外又能与人随和相处,能在这两者间平衡,真是大智慧。

9、平常要累积,才能提领自如。

12、坦荡得一如清水时,就会看到最美的东西。

13、美的本质就是创造力。比如说一个美术馆,过去的观念是说摆一张画或一个雕刻。可是现在到大英博物馆,你看他最早介绍人类文明,是一个用石头打出来的手斧,当时的人有一个观念,他用这个观念,用他的手,他的技术,在一个材料上做出他要的样子。艺术史的起源其实是从这里起源,它是创造,动物的世界没有创造,动物不会用工具,人是第一个会用工具的,美的本质上根本在讲创造,与我们世俗上所说的美不完全一样。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七

(一)。

这套书的第一本,我已经读了几天。渐渐地,我已经喜欢上这套书,而且,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红楼梦》再读一读。

之前讨厌的人物,由于知道了背景,我开始理解这个人物;之前喜欢的人物,也有她不完美的地方,我开始客观一些看这个人物。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有曹雪芹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蒋勋的解读中,我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更深地去挖掘这本书体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有个习惯,就是把书中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一边摘抄的过程,我也在思考。其中,有一种不经历不能理解的观点,我十分认同。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当我经历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如坐针毡”,“心急如焚”,“兄弟情深”等等,即使是背过的成语,也有我于生活经历中慢慢感悟的过程。

在蒋勋的解读中,我觉得曹雪芹的生活经历的变化,让他的人生感悟丰满起来,他创作的《红楼梦》展现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小说,也流露出许多。

我感悟的很浅,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慢慢地深化。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八

在“红学”“泛滥”的今天,许多人在潮流的推动下再次翻开那极为厚重的《红楼梦》,不少文学家也纷纷发表自己对《红楼梦》的崭新解读,继而出书蹿红。刘心武便是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与刘心武相比,蒋勋近乎默默无闻,直到这套书的销售量越来越高。

蒋勋在这套书中,从多个角度评析每一回,文章引用与分析相交错,语言深刻与通俗相交叠。

蒋勋在书中强调“回到文本”这个观点。《红楼梦》是一部神奇的书,同一个情节,不同领域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曹雪芹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毕竟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在他记忆中真实、鲜活地存在过的,他只是让回忆重现),反正,《红楼梦》已成为爱情、美食、亲子、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指导书籍了。但是,这不是蒋勋认为的读《红楼梦》。但是,从描写中感悟作者的认真,感悟他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许多红学家抓住一个细节就开始穷追不舍地拓展、想象,拼命地把底层的东西挖出来给读者看,告诉我们当年繁杂礼仪、官场黑暗、家族斗争。这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是曹雪芹想让后世收获的东西。蒋勋告诉我们,《红楼梦》呈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执着、眷恋和不舍,呈现了繁华若梦的“空”.

细节处的想象可以日后慢慢添补,但首先,我们要跟着故事情节走,读懂曹雪芹伏笔千里的草蛇灰线,读懂曹雪芹写在热闹处的落寞。“回到文本”,只有读懂文本,我们才有能力更好地去拓展、想象,了解这部百科全书的百科知识。

既然蒋勋的评论是多角度的,那书中也自然少不了红楼中人的处事对现在的启发。在分析探春当家一节中,蒋勋为我们展现了王熙凤、探春、宝钗这三个人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他们所用的方法及结果对现代的管理人员依然有启示。

蒋勋改变了我一味追求80回后真正结局的执念――其实,认真读懂前80回,更重要。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小说最后的结局。但每个人物以及读者的情都刻在了白雪之下,每一颗心,都在各种情感的磨砺下,领悟了“空”.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九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十

《蒋勋说唐诗》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唐诗的解说令我感到耳目一新,深切地感受到了唐诗的别样的魅力,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而作者对其中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解读,令我对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书中通过介绍唐朝各个时期的六位诗人,讲述了唐朝的兴衰与唐诗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作者认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的开放性原因等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和骄傲,同时也充满了沉重的孤独感。唐代的诗人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的,李白永远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要喝酒就跟月亮喝,还从不低头喝,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何等的霸气和洒脱。《将敬酒》的狂放不羁,《蜀道难》的大胆想象,在作者的带领下,我感受着《蜀道难》多变的韵律节奏所表现出的蜀道崎岖难行,地形陡峭险峻的特点。唐代的诗人不断地往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开始与宇宙对话。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书中的第一首诗讲的是《春江花月夜》。在这首诗中,作者认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春天不必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离去。在分析了每句诗的含义后,作者说,这首诗从“用字、用句到哲学思想与文字的优美,都到达了完美的境地”,这其实不全是张若虚个人才气的表现,而是时代的水到渠成。宇宙意识在唐代被诗人凸显出来,因此唐诗显出宏大的格局。唐代诗人总是跟月亮、山川对话,他们的生命都被放到了巨大的空间中,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问,有了“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彩翠时分明,夕兰无所处”等诗句的.出现。

读完这本书,我对唐诗由有了一些新的感触,仿佛是第一次“读”它们,而像王维、白居易、杜甫••••••他们的形象也在我心里重新勾勒了一番,让我对唐诗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不禁感到原来唐诗还可以这样品读,从新的角度去看它总会感受到它新的独特魅力。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十一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最热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通用12篇)篇十二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名为《天涯》的五绝,时常出现在蒋勋先生的画作里。第一次看到时,我很惊讶蒋勋先生的佛性禅心:山光日影,鸟语花香,淡淡斜斜,尽入眼底。后来知道,这诗是唐代李义山的作品,我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这回读书社指定要看《蒋勋说唐诗》(中信出版社版)一书,我细读一过之后,了解到这本《说唐诗》,是从美学与文学的角度来引导欣赏唐诗的美学意蕴:画面感、唐代诗人的生命与宇宙观。在蒋先生的眼里,唐代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黄金时代,其独特的灿烂与华美仿佛人生命的一次出走,一次度假,一次异于汉文化传统农业文明的狂放与豪迈,与异族之风韵类同。他从铺陈唐代的整个大背景开始,然后重点放在“一篇五人”之上,最后以唐代诗歌形式的完美、成熟收束。“一篇”即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五人”是盛唐的王维、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以及晚唐的李商隐。其间,谈到唐代诗人大宇宙观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流露的骄傲、自负时,还花了一些篇幅谈到陈子昂。

作为画家和美学家的蒋勋先生来说唐诗,完全属于跨界之作,对诗篇的解读虽偶有妙思,但鲜有个性和创见(很多见解就是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和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里的结论,读来实在也没有什么深度和新意),然而就因为跨界和蒋勋先生的名声,却带有很强的普及性,读的人反而很多,对闲人读诗词的确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是,我合上书本细思,却只是鲜明地感受到四个字:“美言不信!”内容、表达上纰漏之多,大有焚琴煮鹤、牛嚼牡丹一类煞风景之感。古人云:“开卷有益”,真的是开什么卷都有益吗?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书籍如汗牛充栋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审视阅读呢?这就很有说说的必要了。

下面我们先来看些蒋勋先生信口开河的例子:

“滟”是什么?是日光或者月光在水波上的反光,这个字本来是水字边,又加上一个形容花的艳丽的字。(第33页)按:滟,水波流动貌,或水满或水满而溢出。何时成反光了?这个字难道还有不是水字旁的么?而且“艳”字本也不是形容花的艳丽的,是鲜艳、漂亮之意,是用来指美女的。后引申指色彩鲜明或指有关爱情方面的事。

这些对字词基本意思的解释,望文生义,随意挥洒,令人生畏。

再如对仗音韵方面的,随手挑几处:

“悠”韵、“愁”韵、“楼”韵大概是古代诗人用的最多的韵,因为这个韵部的字都很漂亮。你不相信可以看看喝酒的“酒”,发愁的“愁”,秋天的“秋”,上楼的“楼”,这些放在一起已经很像诗了。(第39页)按:这几个是韵脚字,全属于“十一尤”韵,有那么多韵部么?而且这是用的最多的韵么?诗人喜欢用的韵,难道不是因为情感或韵部宽的原因而是因为字漂亮么?蒋勋先生在这儿似乎随意发挥了。其实,韵字是有声音意义的,而“四支”“七阳”“一先”“八庚”“十一尤”等韵部,古人写诗喜欢用,是因为宽韵罢了。

讲古诗而没有严谨的遵守格律和音韵方面的知识,只是任意地满嘴跑火车,越普及,读的人越多,就越贻害无穷啊!

文化方面的差错也有很多,我继续从他讲的《春江花月夜》和《长恨歌》中举例:

初唐时,还有很多五言、四言、六言夹杂的诗句出现,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初唐诗人王勃,他最有名的《滕王阁序》,我想大家在教科书里可能都读过,他写:“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是四言,“谁悲失路之人”是六言,“萍水相逢”是四言,“尽是他乡之客”是六言,还是在用“四六”的形式,这是魏晋南北朝的诗人琢磨出来的规矩和结构,一直延续到初唐。(第27页)蒋勋先生说的是诗的演变吧,竟然拿一篇赋文来做依据!这是哪儿对哪儿啊,连文体都不弄灵清,夫复何言?可偏偏就是《滕王阁序》后面的《滕王阁诗》,却是一首转韵的完整的七言诗,其实这就已经是自打嘴巴了。

这只是我仅在两篇以张若虚和白居易为主题的演讲中摘举的例子,其实在书中,王维和李白也都十分受伤。歪曲史实,整蛊国籍血统等等,真是兴会淋漓啊!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学友们只要去翻翻书,都显而易见的。在本书里,蒋勋先生总是喜欢将个别说成普遍,将一次说成永远。说者口滑,听者耳顺,效果呢,的确蛮不错的。至于文外之旨,生命美学,那你就听他掰下去好了。

诸位,像这样不严肃的`演讲,不严谨的写作而成的书,我认为不读也罢!

那么,我们该读些什么书呢?我以为,我们读书,研究文化和文学,首先要会做加减法!先做加法,后做减法;30岁前做加法,30岁后做减法。加法重要,减法更重要,也更为艰难。减法难做,是因为我们曾经处于文化匮乏状态,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不存在敢于大胆取舍的心里高度;其次,缺少品鉴高度,青年一代多无法顺利阅读中国文化的传世经典,整个社会的文化也愈来愈堕落无底线,许多浅妄之徒的作品都显荣一时、哄传一时了。更有些所谓的“专家”跨界反串,赚足眼光,但多是人云亦云,甚或纰漏百出。诸如此类。

但是,只要是精神文化,绝对是有品级上的高低之分的,这是文学的高贵之处!记得《红楼梦》中林黛玉曾推荐香菱去读王维、李白、杜甫三个人的五律、七律和七绝,他们三人就是唐诗的三座高峰,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的: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因此林黛玉才推荐香菱去读他们诗集。所以,在我们这个应该做减法的读书年代,一句话:必须读原典!读高品级的中国文化、文学经典原著!读书人要从当代文化圈的吵嚷和装扮中逃离,滤净心胸,腾空而起,静静地遨游于从《诗经》到屈原、司马迁、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以及其他文学星座的苍穹之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原典呢?

我认为,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十讲》中就曾提出:“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吟诵,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生命活态,它能深化对文学经典作品的理解。古典诗词文赋包含了很多文字本身所没有的意义,但这些意义是附随作品的声音一起流传的。吟诵不仅有旋律、节奏、结构,而且声音之高下、强弱、长短、清浊,这一切都是用来表达理解的。古人的心态、情绪、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古人作诗时,往往一边构思,一边吟哦推敲作品的音节的。1前,每个读书人都会吟诵,只有吟诵,才能分辨出哪个字音最美,阴声阳声哪个最好。所以诗都是“吟”成的。你看,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终日歌吟如狂叟”……因此,作为我国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的特有传统方式的吟诵,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

有书友可能会说:“我们朗诵多美啊,何必要吟诵呢?”其实这不是声音美不美的问题,而是对不对的问题。吟诵与朗诵的区别,在于吟诵是汉语自古以来的读书腔,是读我们的声调型语言的,是正确的,而朗诵是话剧腔,是读重音型语言的,读现代文合适,读古典的诗词文赋就矫情了,读不出文气和诗韵。所以古典的诗词文赋要吟诵,而不是朗诵。

其实,用吴语吟诵诗词是最佳方式(当然,粤语、闽南语也好),因为吴语完整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入声词发声急促有力,实乃“汉语之骨”.如果用吴语和普通话分别读一遍杜甫的《佳人》,岳飞的《满江红》或李清照的《声声慢》等,很明显可以感觉到,吴语念得更有力,更押韵,更符合原词的感情特质。这是因为原词用的是入声韵,只有念出这些入声字,才能充分表现出词的声情。其实,一直到民国以后的“老国语”,都保留了入声字的,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保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可惜自推行普通话后,取消入声,人为造成与古代文化的割裂,传承两千多年的雅言消失,“兴于诗”的传统也难以恢复,这是中国文化躯体上斫深见骨的伤痕。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什么?“本”就是修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的各种活动,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等,一切都是以修身为核心的。我们的读书吟诵,写诗写文章,也都是为了修身,为了增加生命的厚度,为了活出人的本色!最后,让我用大荆话为大家吟咏一首古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作者:曾杨才(三禾读书社第七小组)。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道德困境与解决方案(通用19篇)

    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和安排资源,是实现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这些计划书范文覆盖了不同行业和职业的规划案例,可以让你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规划自

    最新殡葬行业营销方案(模板16篇)

    对于需要进行长期规划的项目或活动,编写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计划书的编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最新的发展和趋势。1.1市场调查的原

    优质精神社区康复方案(案例16篇)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加明晰地知道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下面是一份经过专家审定的计划书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优质自愿放弃工程施工承诺书(通用20篇)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人员和物料,确保工程进展顺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施工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乙方:***(员工姓名)甲方同意

    专业党章中的纪律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他人,促进共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参考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第一段:引言(200字

    优质回学校给老师的申请书范文(15篇)

    学校是一个培养学生素质的地方,强调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生活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尊敬的主任:您好!工作近四年来,

    专业纠风除弊心得体会范文(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总结经验,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下面是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写作的思路。近几年,关于纠风的话题在社会

    最热城管大队每周工作计划(通用22篇)

    在编写工作计划书时,我们需要考虑工作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确保任务的有序进行。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工作计划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精选品牌培育策划案例大全(19篇)

    在策划书中,我们需要清晰地定义目标和目标受众,明确时间和预算等重要因素。接下来是一些值得一读的经典策划书,它们的精炼和逻辑性是我们学习的典范。1995年,“白加

    优秀参观武汉古城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得出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加聪明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古城是一个承载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