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而在自己心中 一座在自己心中的山峰散文(通用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翰墨2023年而在自己心中 一座在自己心中的山峰散文(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而在自己心中篇一

“罗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莱之一峰,尧时洪水泛海浮来傅于罗山”。此乃罗浮之得名也。

本凡人子弟,却因一句,“浮山本蓬莱之一峰。”三度上罗浮,来的理由,我想不出太多。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来,时而熙攘、时而安静地来。是否,这里的每一个物种都是我亲人?或许我早已成了这里的归人。这一山一石,一竹一泉,就像故乡的风景刻进我心里。无论我用何种方式,也不管我归去来兮,总有它深情的目光一路相随。

远远望去,峰岚叠嶂,万千雄姿。它如同一个伟岸的汉子,向人们展示出宽阔的胸膛和结实的肌肉,雄浑壮阔、大气磅礴。带着北方人的豪爽,带着南方人温柔,带着历史的沧桑,如一幅水墨,近景,似一面浮雕。而我,就是夹在中间的一粒微小的'尘。在大自然面前,在雄浑壮阔的罗浮山面前,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和卑微。面对它的众多山头,不管是俯瞰、平视抑或仰望,我都带着满心的虔诚。爱一座山,就像敬一尊佛,每一处都有深深的欢欣,每一处都有看不见的悲悯。

世间没有一座山不是承受着日月星辰的看护和风霜雨露的滋养,没有一座山不是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和探究。几多繁华随流水,只留清白可盟心。沿简单的石级而上,寻找当年的暮鼓晨钟,千年前鼎盛的香火已觅不到踪迹,只剩下一个名字叫罗浮山。座座寺庙在历史的尘埃中,变幻,更改。我闻香而来,采慕历代文人墨客步伐,朝代的更新,提笔风雅的千万之诗句,我将自己掩湮没在了白云雾海之中。仰望头顶的天空,历史仿佛已远离红尘,褪尽繁华,作别喧嚣,只留下一片宁静包裹其中。

心念一动,杂事一堆。总想,丢下世俗一切,逃到这样的山中,听听鸟鸣,闻闻花香,朝数晨露,夕听风声。不问过去,不想未来。可能么?可能么?生活这般俗,躲不过,理还乱。在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日子里,在分不清现实与梦幻的境况下,为着自己一点小小念想,埋头苦干。把日子过得挤挤挨挨,其实连自己都不知道意义何在。

忙碌已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曾经的风花雪月,如今全化作柴米油盐,没有了从容的脚步,没有了小资的心情,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啊,随着年龄而改变的我们,如这里高高的山峰,没有岁月的侵蚀,没有苍桑悲怨。身上多了不容推卸的责任和重担,即使累,也要扛着。不再抱怨,不再幻想,坦然接受生活所赠与的一切,风霜雨雪也好,鲜花繁盛也罢。情寄罗浮山,我是从生活开始的,它就像人到中年的我们。在它身上,因为读懂,所以不言沧桑,因为读懂,所以不语隐忍,我,读到了刚强。

记得小时候,我常坐在自家门前,想象无数次痴望着世界之外的大山白云,幻想着天堂的美丽。山和云缠在一起,那么低那么近,想象自己有一天会攀上那些云朵爬上天。等到长大了,可以登上山顶了,才发现天堂离我仍然很遥远。山那边还是山,天之外还是天,而童年时那些美丽的怀想就栖落在云朵里,一直牵引我往前追求着。

山之包容为大爱,心中有山,坚挺不拔。

而在自己心中篇二

我越来越喜欢佛学经纶,当初,我还劝阻我的朋友,不要过分地沉迷于禅学,这样会失去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情感!我曾错误地以为,信佛的人,是那些无聊的老大爷,老大妈所为,再或是心坎太深,不能自控的人,还有对生活没了信心,没了希望的人所为!

一天,深夜里,一些事情让我很窒息,辗转反侧,披衣下床,无心用蜡笔小新,只得打开网上佛学经纶,慢慢地品味,想从中寻觅那份难以想通的迷乱,渐寻渐深入,终于我从或浅或深的禅音中得到些许的安慰!从此,我爱上了禅学,就像爱恋中的男女那样,深陷不能自拔!修行在尘世,修行在心中!

且行且修,红尘路上,所有的幸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明天的一抹云烟。人世间,一切都有因果,若解禅之本,定悟生命意义!修行在心中!

修行在尘间,让生活在粗茶淡菜中诗意,透过指尖的光阴,淡看烟火,细品岁月静好!

修行在生活中。放纵欲望,有所为,有所不为。因而常不被情绪左右,淡看名利得失,宁静做自我,从容过生活。

面对生命里那些难以舍弃的东西,就收藏,收藏不起来的,试着淡化,得失如云烟,转眼风吹散。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邂逅,悲欢得舍皆由心定!人经过一次,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默默地去承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

修行,对生命而言,接纳是最好的温柔,当我平静地接纳一个等待多年,朝思暮想,刻骨铭心的重逢,没有痛彻心扉的哭泣,没有默默无语的抽泣,更没有伤心流泪!只有,清心,淡然微笑着凝视,无限深情地凝望,明知道一生一次,生命中的一次相逢,以后一别,不知何时再缘相见,或许成了永远的`一刻!终身难忘的一刻,此时,灵魂深处的思念,牵挂,痛苦全部释然了,心田间涌上了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欣喜!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多么的坚强,多么的沉稳!我为自己的生命升华,感到骄傲,一个遇事情绪化,多愁善感,难以自控的女人,蜕变成一个遇事从容,淡定,简单,素心的善良女人。这不得不归根于修行的因果。一个漫漫岁月里的,望穿秋水的等待,相聚时,没有轰轰烈烈,悲天悯人的气氛,一切是那么的平和,安详淡笑中,更珍惜这一刻的相见!

我只想做一个莲一样美好的女子,就像心轻草亦香,心静花亦美那般女子。在流淌的岁月里,把心中的火焰交给一朵莲,把世俗的喧哗交给河流,没有盲目的期待,没有失望后的孤独,没有虚度的恐惧,只有满心的感恩和眷恋!

一切缘于修行在心中,修行在尘世,修行在蓝天下,禅意在心中!――小草。

而在自己心中篇三

忽然而来的热,让人有些焦躁不安,适逢端午放假,就想逃出去。于是西去银川,除了找个清凉所在,还因为那里有一个写诗的小兄弟。临行前联系他,一路上四个小时,他的短信发了五六次。到达银川的时候,已经下午七点了,没有想到,农历五月的银川依然燥热,与我十多年前来留下的印象大不相同。看来环球同此凉热,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逐渐雷同化了。

一下车,刚从工地上下来的兄弟就跑到车站来接我。见面颇费了一点周折,车站前后门之误,就让我知道了他所在的城市与他存在的隔膜。他黑黝黝的脸庞和几年前相比,多了坚韧和成熟。

迎着夜风穿过银川的街道,在一家四川风味的小排档里小酌,算是为我接风洗尘。我们说起十多年前,尚在一所村学当代课教师的十八岁的他通过邮局寄来一大摞手写的小诗和短文,也说起他忽然搭乘班车来崇信县城找到我,向我请教写作。我们还说起我于某个黄昏突然带着家人出现在他家的村子里,当然更说起的是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创作,并被贴上了打工诗人的标签,大量阅读,勤奋写作,散文、诗歌、小说,都在尝试并日渐成熟,我一再说,最近在刊物上看到他写酒的一组诗,特别有味道,能看出进步飞快。他憨憨地笑笑,钱越来越难挣,现在都很少写了。我说,纸上不写没关系,只要心里写着就成!一杯酒碰过去,溅起清凉的啤酒花。这一晚,我是外来人,他是银川人,他在尽地主之谊。

第二天,他照旧去上班,从城东到城西,把市民或机关预订好的家具搬上楼,安装好,收清余款,向家具城老板计件领取酬劳,这是我想象的情形。九年了,他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这里,走街串巷,楼上楼下,帮别人安置好了一个又一个家,他却不停地在变换出租房。他在诗里写:“这些年,银川的房屋拆迁得特别厉害/而我们这些客人,老得搬家/每拆一次就搬一次/今年,在东边/明年,在西边/搬来搬去,就像一座浮萍/找不到合适的/安放空间。”当然,我知道,这种安放空间不是身体的安放,更多指的是心灵的安放。

十七岁那年,他不堪家里的贫困,出门寻活路,四处漂泊,近处去过西安,远处到过北京、天津和青岛,浪迹天涯的打工日子里,他写下这样的诗:“我望着星空发呆/周遭的冷抖动着他乡的躯体/在命运不属于自己的季节/我不得不学会忍耐……”好在,银川终于成为他稳定下来的城市,将近十年的光阴,他开始慢慢融入了这里,特别是以自己填充了无数寂寞暗夜的文字获得了银川的认可,他加入了银川作协。他的汗水洒在银川的土地上,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当地的报刊上,粮食、农民、民工、黄土地里的父母,还有家里的那头老黄牛,一一被他用原始的、朴实的语句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一天,我在银川的景点流连,每到一处,我就想,其实他离这里很远,并不是每一个寄居在城市的人都会成为城市人,他把城市扛在肩上,城市的美丽却把他推在门外。来前我问他,银川鸣翠湖的荷花开着还是败了?问完我就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银川的荷花与他没有关系。他把所有的时光都扛在肩上,浸泡在汗水里,荷花的开与不开,是别人的事。果然,晚上回来,我历数贺兰山下西夏风情园的盛大,他说,他知道,但他没去过。

他在银川十年,我只来了这一次,他岂能放过?这一晚,他约了开“火吧”的.同乡,订了包间,决意与我好好喝一次。生活历练了他,从前在我跟前一贯的拘谨渐渐没有了,我知道他喝酒会过敏,而且有严重的风湿,啤酒不宜多喝,但他说,大不了再吊几天瓶子。对此,我无话可说,在外漂泊的人,见到每一个亲人,他需要表达,除了写诗,就是喝酒,何况我们十年的往来,我力图改善他的生存境遇,虽然未果,却也让他与我虽远犹近,感情日笃。这一晚他和他的小同乡,说着亲切的家乡话,一帮银川的寄居者,用银川式的热情与豪爽,轮番敬我,陪我。

酒至酣处,激情似火,不知道喝了多少杯,已过凌晨,我看到了他瘦小的妻子,刚刚从饭馆下班过来。只有在银川见到他们,我才能体会他们的生存状态,体会到我想象不到的困窘。而让人欣慰的是,他们虽然艰难,但他们的自尊依然高贵。对于我们来讲,美丽的银川永远是别人的城市,你可以把它扛在肩上,你却永远无法把它捂在心里。而与这些寄居者相聚,我却一再被他们的激情感染,我看到他们的梦想从未远离,“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我的兄弟,他有文字可以言说生存的厚重和悲怆,他有诗意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一次次积蓄希望之火。

次日晕晕乎乎地起来,坐车回家,给他发短信,他说:我已经在送家具的路上。我望着车窗外渐渐远去的银川,心想,他肩上打包的家具究竟有多重呢?十年,他用曾经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多少银川人的凡俗日子,他不曾拥有繁华,却在诗中创造着绚烂丰富的世界。

他叫王新荣,笔名泾芮。泾河和芮河,是他永远的根。

而在自己心中篇四

于幽壑清涧中倾泻出丝缕微光,不偏不倚,似乎在暗示我将它守护,珍藏于心中。是巧合,抑或是注定,透过这束微光,我仿佛懂得了什么。

静驻江畔,手捧微光,我分明看见屈子,身着芰荷衣,腰佩兰草带,望着东逝的流水,只见他眉头紧蹙,长太息以掩涕兮,似乎在哀民生之多艰。而此时的楚怀王却歌舞相伴,大夫们亦醉生梦死,弃水深火热的百姓们于不顾,不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可怜的屈子,空怀一腔爱国热血,却无处施展,满腹天下黎民百姓,却无力挽救。他只好著诗篇,显风骚,纵身一跃淹没在茫茫的江中,激起朵朵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缕缕微光。

跟随微光,至于蜀地,我看到了蜀道峰连的奇景,青泥山迂回曲折,百步九转,山路如带萦绕在高入天际的峰峦山岩之巅。缦丽远视蓦地发现,竟有一人抚摸天上的星宿,仰首屏气,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他却依然坚持攀援,喃喃自语,/云乐,不如早还家。原来,他是当年狂放不羁的翰林李白。面对浮华满溢的京都,他不屑一顾,只是循着心灵的微光,奋勇前进。而人却依旧向往荣华,抛弃山水田园之乐,光芒便日渐散去。我攥紧手心的微光,心境莫名的开阔起来。

桂花闲落,山空寂静,我撷取几缕微光,在林中踱步。只闻琴声缓缓淌入双耳,清脆悦聆。循着琴声,追溯流光,冥冥之中只见一人独坐幽篁,抚琴拨弦,弦弦掩抑,声声动人,那是摩诘,陲落南山,兴起独往,行至水穷,坐看云起。伴随着黄昏的斜阳微光,挟卷着晚风轻盈的步履,他是如此泰然。不与他人结伴嬉闹,他独爱孤身一人,行于山林野壑之间,在夕阳西下之时,享受那水花交融时的馨香。世人不懂摩诘独往的意趣,摩诘亦遗世独立,于花开花落之间抛洒出那可人的微光。

背上行囊,守着微光,路遇荆棘亦无畏,因为那丝缕的微光让我懂得人生之路,要慎取躬行,方可诗意栖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而在自己心中篇五

是童年时对一碗鸡蛋西红柿面垂涎欲滴的眼神教会了我,要想得到自己渴求的东西就得用自己的'双手努力的去拼搏。

是少女时寄人篱下受到委屈时无助,愤恨而又倔强的眼神教会了要让自己适应面前的生活环境必须要学会隐忍。

是在父母从小就望女成凤,总嫌自己笨那种失望的眼神,让自己知道了什么是自卑。

是那个自己跟随朋友们出去玩,无奈迷路时一个好心人护送的深夜,让自己知道了世间什么是真情。

是自己第一次在人潮如流的街上骑自行车却和一辆摩托车相撞时那人的破口大骂我满脸泪水的无助,让自己知道了什么是冷漠。

路的尽头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横生,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曾经执着的走出了自己的路。

梦在自己心中,路在自己脚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