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环境坏环境教案 保护环境教学反思(汇总7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纸韵好环境坏环境教案 保护环境教学反思(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好环境坏环境教案篇一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这样安排的:

1.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从而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

2. 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得:

首先是导入新课,我设计了一些动作引发同学们的兴趣,环保拍手游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一起来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环境。板书《我身边的环境》。带读题目。

问题设计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作答。然后我就很自然地进入这节课的核心话题——我身边的环境。

但是,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美好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的周围。请看——现实的环境污染图片(幻灯片出示),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

当学生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之后,我又安排了讨论的环节:水脏了,街道脏了,小路脏了,空气脏了我们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想想办法吧。学生明白了这些脏了是不能再洗的,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正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3.最后我安排了:争做环境“小卫士”这一环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我们的行动保护环境。时间方面考虑不周,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手环境没来得及展示出来,如:“光会说还不是环保小卫士,真正的环保小卫士是要靠实际行动来体现的,请给你们的书包、课桌、书本美美容吧”!这样收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好环境坏环境教案篇二

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讲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学生随之提问:蝉、螳螂、黄雀,他们各吃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食物关系)。

按谁被谁吃的方法用(箭头)把它们串连起来,为正确书写食物链打下基础。接近主题。

接着,看课件蔷薇花丛,仿照上面的写法写出花丛中各种动植物之间食物关系,于是教师提问,这些食物关系像什么?揭示主题之一※食物链。

二、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在大自然中一定很多,举一些例子吧,课件辅助,出示多条食物链,判断书写是否正确,强调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方法,从植物开始到比较凶猛的动物结束,同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蚯蚓吃腐殖质,这条食物链就是从腐殖质开始的,腐殖质又吃什么(微生物),自然导出生产者和消费者。

三、做游戏。课件展示水田画面,通过学生戴头饰游戏,把自己书写的食物链串连起来,让学生自己研究发现什么叫※食物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意识,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四、生态平衡,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向大家汇报,从而了解食物链上任何一环发生变化,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危害人类。

保护生态平衡对于我们人类至关重要,他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如何保护生态平衡。

好环境坏环境教案篇三

我生在广州,这里被称为“花城”,我很喜欢我的家乡,我从小生活在这里,我感到它的变化。

汽车,以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由于这里的车越来越多,汽车排出了很多废气;还有许多工厂的烟囱,冒出了许多黑黑的浓烟直接飞向了天空。天空不向以前那么清亮了,总是灰蒙蒙的一片。早上起来时常都看不见蓝天,这样的天气对人的健康很不好,特别容易生病。

工厂里还排出了很多废水,有硫磺色的、深灰色的、还有乌黑色的。这些污水都流到江河里,把清澈的江河水都污染了。如果人们常引用这样的污水,后果更加不堪设想。此时,同学们还不注意节约用水,有的同学开了水龙头不关,让干净的水哗哗的流淌,很不应该。

广州俗称“花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种了很多的花草,道路两旁也有很多的参天大树,连天桥上也种了许多美丽的花,远远望去好象一个个大花环特别漂亮。这些花草树木,帮助我们吸收了很多废气,我们要特别爱护和保护它们。

我现在已经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应该做一些爱护环境、爱护环境的事。例如:当看见同学们没有关好水龙头时,要主动关好。看见有人采摘花朵时,要勇敢上前制止。看见有人乱扔垃圾,要主动上前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我想:人人都为环保出点力,建设美丽的家园就离我们不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好环境坏环境教案篇四

核心提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常常没......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常常没有意识到,有时我们的行为实际上是限制了学生。同样是上这节课,探究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我们经常是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来探究,在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留给他们的课后探究问题也再一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通过这次教学,我深有体会,在备课过程中,只有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思维特点和便于操作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每次上课,每次都有一些缺憾,反思这堂课也有不足。比如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课前我意识到一节课时间不够用,却没有相应的安排调课换成二节连堂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选择并完成类似的另一个探究实验。由于本课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安排学生课堂上完成类似的另一个探究实验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探究的一般过程的理解,同时,这也是课堂反馈的一个极好形式。利用学生捕捉鼠妇的体验,从生活经验出发,加强了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联系,变“书中学”为“做中学”,拓宽了通往生活的路径,搭建了经验共享的平台,在步步探究中展现了获得结论的过程。在教师相应的引领下,学生们经历了发现与探究、批判与质疑、合作与交流、结论与提升的过程,因而他们始终都处在情感共鸣、意见交换、思想碰撞、经验共享的状态中,实现了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在积极参与中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这节课让学生多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能很好的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好环境坏环境教案篇五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构建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问题提出的策略,探究实验的设计,知识检测的方法,都能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境。

谈谈我自己在《环境对生物影响》一节教学中所采用的,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境的方法。

本节课所要讲的新知识是,第十六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课题到导入,我采用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入课题,以及利用多媒体效果进入教学主题的方式。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课前我的导言是,“五一长假,去你们哪儿了?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同学都会思考他五一长假去哪了?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色?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自然形成,“生物,环境”相关内容。这样一个思维情境的创设,吸引了每一位同学,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课堂来。

2.采用多媒体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几幅自然风光,“水中,远处帆船,盛开的荷花”“东北虎在森林觅食”“土壤中的蚯蚓”欣赏后提出问题,“图片中的生物离开他们的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学生回答“生物离不开环境”,进一步提问“三者的生活环境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导引出课题:第十六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图片鲜明,环境真实,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了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

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了分层。所有同学都能答上来“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三者的生活环境相同点和不同点不是所有学生能根据现有图片分析出来的。利用分层问题的创设,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每一位同学都有问题可思考,无论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学生,都能产生相应的学习效果。

播放东北虎森林捕食的视频。请学生分析东北虎的栖息环境的组成因素,完成相应的分层思考题及《实验报告册》。

利用视频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观察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有可能去探究,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也设计了分层,问题由简单到复杂,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提问,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探究,都有事可干。对复杂问题的探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创设了平台,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

我们往往要采取课后检测来检查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在这节课没有采取往常的检测题的形式,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理论运用实际的检测情境。将一株生长状况级差的盆栽花卉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为我的花卉设计一个拯救方案,并谈谈方案设计的依据,全班讨论看那一方案快速可行。这一检测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一个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面对美丽的花卉即将死亡这一事实,每一位学生都情不自禁的怜惜它,都想改变它的生活状况,所以方案设计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表现了对这件事的极大兴趣。这一件检测过程又是学生的一个积极的参与学习的过程。所以我想,我们的课后检测有没有效果。还需要有心的教师认真的设计创设情境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教师用心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用您创设的教学情境引领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学习中产生乐趣和兴趣。

好环境坏环境教案篇六

本课是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也是本学期的一学习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设置恰当的活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我重视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而且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由我的导学提纲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拓展)。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分组解答问题环节中,应引导本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只顾本组一两名主动性强的同学参加,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二、在组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时,感觉到有点易放难收。给了学生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强,气氛也很热烈,不能很适时地做出总结、点拨。

三、在学生自主回答时,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的思考回答问题,发散思维“过强”影响课题进度。这是我还需要努力改进学生素质。

好环境坏环境教案篇七

授课的教学中,好的引入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与实际相关的一些案例材料来引入新课,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中,我用故事《找尾巴》导入,让生知道壁虎的断尾其实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然后导入本节课的内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比较少的,所以我又展示了几幅图片(北极熊的体色,壁虎的体色,不同环境中青蛙的体色,竹节虫的拟态,长颈鹿的变化,桦尺蛾因为工业污染体色的变化等) ,通过这些形象的案例引发学生兴趣,然后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这一段我还加了趣味阅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生知道我们人类的不同特征也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个阶段引起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很感兴趣,效果很好。并因势利导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生物对于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并且让生明白生物的生存斗争其实是很残酷的,或经历风吹雨打,或饥肠辘辘,会饥寒交迫,会被抓捕,所以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在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除了课本中举得事例,我重点给学生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让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多么重要,让生知道人类对环境的破会早晚会回报给人类,明白其实爱惜环境就是爱惜我们自己,对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效果很好。

回顾本节课,感觉也存在好多不足,如:

1、时间的分配上,有点前紧后松。应当拿出更多让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讲学稿的检查、管理应更系统严格些。

3、如果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小组汇总,课上展示,学生的积极性会进一步地被调动

4、讲课的艺术性有待欠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5、如果对学生播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的影像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自身再学习要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我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2、多借书和看书,经常从网上查阅资料,丰富本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3、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探讨,以解决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4、多和学生沟通,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发挥学生和教师的潜力。

5、在课堂上,不仅关注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差的学生;不仅关注学习活动,更要关注学习状态。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所以希望我能通过再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跟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