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设计教案(实用7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字海最新幼儿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设计教案(实用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篇一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1、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第七集,一定要去看啊!

幼儿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篇二

1、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玩东西,发言要举手。

2、会说“上课的时候,我们要专心听讲”。

3、学会正确的坐姿。

1、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上课要遵守纪律,会说“上课的时候,我们要专心听讲”。

2、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的坐、立、举手、读书及的握笔写字的姿势。

2、小结:大哥哥、大姐姐上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1、引入: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图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看图:

(1)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丁丁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冬冬正在对丁丁说什么?

(4)图上哪些小朋友专心听讲?他们是怎么做的?

3、说话训练。上课的时候,我们要专心听讲。

(1)跟师讲。

(2)自由讲。

(3)指名练说。

(4)开火车练讲。

1、表扬本节课专心听讲的学生,发红花。

2、自己回忆前几节课的表现,专心听讲的同学自己站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1、回忆引入:

(1)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上哪些课?时间长吗?他们是怎样上课的?

2、学习坐姿:

(1)看图说说:(示图2)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坐的?

(2)老师小结:凳子离开桌子一定距离,身子坐正,眼睛看前面,两只小手放在大腿上,可不能随便玩书包带、裤子或裙子,两只小脚要放平。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巡回检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当姿势。

3、比赛练习:

(1)与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坐得好。

(2)同桌比一比。

(3)大组比一比。

(4)与老师比一比。

4、创设情境练一练坐姿。

(1)引入:每一堂课开始都有铃声,叫上课铃。上课铃一响,大家都要坐得端端正正,静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2)学儿歌:

铃声响,进课堂,

课本铅笔放得好,

静等老师来上课,

比比哪个坐得好。

跟师念两遍。

(3)念完儿歌练一练。

这节课,我们知道上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并且学会了正确的坐姿,希望大家争做认真上课的好孩子。

学儿歌:

我是小学生,

上课小手放得好,

小脚并并拢,

身子坐得正。

小眼睛仔细看,

小耳朵专心听,

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学生。

边念边做动作。

幼儿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篇三

活动目标:

1、 愿意亲近老师,喜欢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2、 能安静地听老师念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意思。

活动过程:

1、 和幼儿围坐成圈,一起拍手。

2、 站在圆圈中间边念儿歌边做夸张的动作。

让我闭上眼睛(用双手遮住眼睛),

伸出双手摸一摸,

这边摸摸(朝左边摸),那边摸摸(朝右边摸),

前面摸摸,后面摸摸。

呦——摸到一个宝宝!

让我好好抱一抱(抱着孩子转一圈)。

3、 反复念儿歌并拥抱每一个孩子。

幼儿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篇四

1. 激发幼儿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沙中作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 体验沙中作画的乐趣。

1.木棒若干根,装有清水的矿泉水瓶(瓶盖处钻有小孔)。场地:干净的沙池。

1. 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样画画的?

幼:用蜡笔在纸上画画。

2. 幼儿利用木棒和装有矿泉水瓶的工具进行沙地上的自由创作画。

3.将幼儿分成四大组,分别占据沙地四个角规划的区域(每组中都有大班与小班的幼儿相配合进行“沙中创作画比赛”。要求:每组幼儿商量自己绘画的内容;必须大小班幼儿共同完成)。

4. 共同欣赏幼儿的沙画作品,并进行点评。

延伸活动:

2.教师展示沙中作画新方法:将一张画纸铺在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之后在白色画纸上铺上一层沙将白纸全部覆盖后,然后用装有颜料的瓶倒置用力捏瓶子让颜料从瓶中流出,最后用这一工具在铺有沙的纸上作画。画好后稍稍等一会,将铺在白纸上的沙除去,白纸上会留下画的轮廓。

3. 幼儿试着用这种方法作画,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玩沙的兴趣。

幼儿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篇五

教学目标:

1.运用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的理论部分内容和观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的知识积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实施讲述活动。

2.进一步学习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1.已学习幼儿园听说活动的理论内容、已观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

2.学生事先编写好活动方案、教具。

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幼儿园实施两个听说游戏活动

二、学生听说游戏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的自我反思

三、组织学生讨论活动的优缺点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

2.目标达成、内容形式适宜程度、活动因素分析、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

四、布置作业――修改听说游戏活动的教案

学生试教方案:

方案1:中班听说游戏《送南瓜》

活动目标:

l.帮助幼儿区别并练习发出n、.l两个音。

2.要求幼儿听倾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初步学会用礼貌用语称呼“您”与“您好”。

3.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游戏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拐杖,围裙,头巾。

2.南瓜教具若干,篮子3-5个。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境。

教师扮作老奶奶,头上扎着头巾,腰间系着围裙,手中拿着拐杖,面向全体幼儿,采用集体和个别练习的方式与幼儿相互问好。如:老奶奶说:“小朋友们好!”幼儿答“奶奶好!”“××小朋友好!”个别幼儿答:“奶奶好!”帮助幼儿练习发准“奶奶”的字音,并会跟年长的人打招呼“您好”。

接着继续以老奶奶的口吻说:“我年纪大了,做事不灵活了,我想请小朋友把种在地里的南瓜送到我家,好吗?”激发幼儿产生帮助老奶奶的愿望。

二、交代游戏的玩法及简单的规则.

教师用语言交待或配以动作示范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过程,要求幼儿手拿篮子,边念儿歌边走。儿歌念完后必须站在某一个幼儿的面前,然后将篮子交给他。交换位置后.游戏继续进行。听到“老奶奶来了”的声音后,幼儿应将篮子里的南瓜送给老奶奶,井大声地说:“老奶奶您好!这是您的南瓜.”

三、教师参与并引导幼儿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游戏儿歌,重点帮助幼儿发准“奶奶、南瓜和篮子”等字音。

2.教师装扮小朋友。边念儿歌边送南瓜,将篮子送给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开展游戏2-3轮后,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到指令后将南瓜送给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游戏的整个过程。

四、幼儿自主游戏。

五、活动延伸

教师可启发幼儿互相交换送的东西,如:辣椒、梨子、牛奶等.当送的东西变换时。儿歌也应做相应的变动.从而丰富游戏的内容,进一步进行发音练习。 附:游戏儿歌送南瓜小篮子,手中拿。

我给奶奶送南瓜,奶奶乐得笑哈哈。

方案2:大班听说游戏《盖楼房》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巩固创造性地运用“x x越×越×”的句型进行创编活动。

2.教幼儿学会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不重复别人的语句。

活动准备

1、学习看图用“××越×越x”的句型讲一句话。

2、鼓1面,录音带l盒,磁性楼房图片教具两套。

活动过程

设置游戏情境

1.教师先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轻到重,速度由快到慢。然后再放录音,录音机里传出来的风声由大渐小;猫叫声由响到轻;狗叫声由轻到响。

2.启发幼儿用“××越×越×”的句型来表达。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样的?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等,启发幼儿用“××越×越×”的句型来表达事物变化的过程。如:风越刮越小、猫越走越远、狗越叫越响等。

幼儿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篇六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丰富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的图片。

2、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的存在。

3、图片:枝叶、花朵、树儿、花儿、草儿。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难点:理解风与四季的关系。

1、观察讨论,理解诗句。

提问:你看见风吗?风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风是有大有小的)

2、完整欣赏诗歌一遍。(教师范读)

(1)出示图片,理解词汇: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2)出示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让幼儿理解诗歌。

3、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2)教师和幼儿共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幼儿自主朗读。

这首诗歌非常优美,它用拟人的手法以树儿,花儿,草儿的口吻告诉幼儿“风在哪里”,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赋予了有形的生命。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又激发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进行活动之前,我带领他们到大自然感受风的存在,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个铺垫。活动中,我紧紧围绕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展开了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下来很顺利,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课堂氛围较活跃。也达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标。

幼儿活动设计的活动过程篇七

1、知道医生能帮助病人恢复健康,遇到打针和吃药时不用害怕。

2、认识一些常见的医疗工具。

1、医生检查、打针、吃药、吊盐水等图片(自备)娃娃、模拟医生的玩具。

2、音乐《健康歌》。

一、娃娃生病了:

(1)、讨论:娃娃生病了,该带他去哪里?

——“娃娃睡在床上,头上热乎乎的,身上没有力气,感觉很难受,他怎么了?”

(2)、幼儿说说平时各自去医院看病的经历。

二、给娃娃看病:

(1)出示图片:医生检查。(依次出示图片:听诊器、温度计)。

——“娃娃来到医院找谁看病?”

(2)、从图片上观察医生,看看他有哪些医疗器具,怎样帮娃娃检查。

(3)、从各种物品中,寻找对应的玩具或替代物作为体温表、压舌板和听诊器。使用这些物品模拟给娃娃诊断。

总结:医生可以用听诊器帮娃娃检查有没有咳嗽,用温度计帮我们宝宝量体温,看看我们有没有发烧。

(4)、出示图片:打针、吊盐水。

——“医生说娃娃的病重一些,需要吊盐水;(要是娃娃的病轻一些,只需打一针就可以了)。”

观察图片,说说怎样打针和吊盐水。寻找对应的玩具或替代物作为针筒、盐水瓶。

模拟给娃娃治疗。

(5)、出示图片:吃药片、喝药水。

观察图片。

——“”娃娃打过针或(吊过盐水后),觉得好多了,医生还要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不想吃药片、喝药水行吗?”

模拟给娃娃吃药片、喝药水。

——“娃娃生病不怕打针和吃药,又喝了很多白开水,所以很快就好了。”但是医生给我们打针了以后我们的病不能马上就好,所以还要吃点药才能完全好。以后每天吃饭不要挑食,天天锻炼才能身体好,让我们跟着音乐来锻炼身体吧!

三、播放音乐《健康歌》,幼儿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