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

时间:2023-12-24 作者:念青松

实施方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结果的评估来验证。实施方案的评估和优化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来提高方案的效果。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一

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xx102号)精神及大赛方案要求,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统一指导下,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赛事并制定安徽赛区实施方案。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

科技创新成就大业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1、主办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指导单位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3、支持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人社厅

4、承办单位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简称孵化器协会)

5、协办单位

各市科技局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杭州银行合肥分行

徽商银行合肥创新大道支行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芳晟创业投资基金(北京)

仙瞳芳晟基金(北京)

主任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兰玉杰副主任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高新处,负责大赛的整体方案策划、指导、协调并确定重大事项。办公室下设四个组。

秘书组承担大赛的具体事务和组织工作。

项目组负责参赛项目报名、资格审查及初审等工作。

会务组负责大赛会务、赛场安排、协调,专家接待等工作。宣传组负责与省重点媒体单位联络沟通,在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赛区创新创业氛围。

由组委会聘请成功创业企业家、创投专家、金融机构及行业知名专家等组成,负责参赛项目评审以及大赛选手的创业指导和辅导等工作(人员待定)。

安徽赛区赛事分设团队赛和企业赛。参赛企业应为符合国家划型标准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及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的非上市企业。前三届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获得名次企业不参加本届大赛。

2.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3.计划赛后6个月内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

4.参赛项目的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归属参赛团队,与其它任何企业无产权纠纷。

1.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20xx年销售额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

安徽省参赛创业团队、企业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报名注册,并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参赛相关信息。

报名时间:20xx年5月1日-6月15日

报名截止后,由安徽赛区组委会工作人员根据参赛条件,对报名注册的参赛企业、团队进行形式审核和资格确认。

确认时间:20xx年6月1日-6月30日

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制定的统一评审规则和流程组织安徽赛区赛事,通过逐级淘汰方式产生优胜企业和团队,并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分配的晋级名额推荐进入全国比赛的企业、团队名单。晋级企业需接受安徽赛区组委会组织的尽职调查工作,不接受尽职调查的企业视为退赛。

1.初赛:时间:20xx年7月1日-7月20日

组织天使投资人和机构评委对报名企业参赛商业计划书进行初评,符合条件企业和团队参加赛区复赛。

2.复赛:时间:20xx年7月20日-7月30日

对进入复赛的企业和团队进行相关赛事培训。晋级企业按照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7个领域进行复赛,组织评委现场评选,从复赛的`企业组选取前35名、创业团队组取前10名进入决赛。

3.决赛:时间:20xx年8月1日-8月15日

对进入决赛的企业和团队进行相关赛事培训。晋级决赛的35家企业和10家团队进行决赛。组织评委现场评选,赛出安徽赛区企业组、团队组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企业奖、优秀团队奖。

3.参赛企业按照抽签次序,依次进入所在分组会议室参赛;

4.小组赛事完成后,评委对结果进行合议。根据合议情况最终确定进入决赛企业和团队。

二、三等奖及优秀企业奖、优秀团队奖;

3.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分配的晋级名额,分别从企业组、团队组按获奖排名推荐优胜企业、团队进入全国赛。

评分标

(一)安徽赛区将评出团队组一、二、三等奖各1名,企业组

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3、6名),优秀企业奖20名,优秀团队奖5名。

(二)安徽赛区决赛评出的获奖企业,将获得以下政策支持:

1.符合相关科技计划要求的,予以优先支持;

2.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3.杭州银行合肥分行予以创新创业贷款支持;

4.优先推荐给创投机构、金融机构;

5.企业所在地方科技部门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

(三)入围全国赛的优秀团队

1.获得创业导师的创业辅导;

3.获得创业政策、创业融资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4.优先推荐给大赛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支持。

限公司、汇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安徽云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红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肥火花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纪元时代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誉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肥高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牡丹江南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宜兴江南天源创业合伙企业、合肥市中兴合创半导体创业投资基金、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上海朗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闽商股权投资集团、合肥兴泰投资有限公司、安徽和熙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二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个良好的开端。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

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6.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

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注重选配或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成功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三

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改善国计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你想知道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吧!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36号)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教育厅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教育、实训、指导、服务”的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全面推进我院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前沿,始终把创业教育作为我院学生工作的一项重点,继续加大创业教育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将扶持创业先进典型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导和硬件保障,不能强加意志。

(二)坚持以创新、创造为核心的导向原则。创新和创造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建设过程要始终坚持贯穿这一理念,提倡创新精神,以创造为融合点。

(三)坚持把创业作为最终目标的建设原则。创业教育要重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以就业为起点,再就业中创业。

(一)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三)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速成长。

(五)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主要举措。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全面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念的教育。吧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计划和学分要求,实例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各系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创业教育要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结合、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成立创业教育教研室,开设创业教育类公共课程。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融入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中,统一由教务处处管理。各个系要求要有至少一名教师或者辅导员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老师经培训后可兼职创业教育教学。聘请多名校内外创业教育导师,由学校发放。

聘书。

逐步形成创业教育专家库。

2、在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设立研究基金,申报相关研究课题,鼓励创业教育的创新试点工作,确保创业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相关教师外出参加创业培训进修,不断提升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2、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3、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建立各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各系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训室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训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技能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院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六)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七)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瞄准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八)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九)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为深入推进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我校专业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规划纲要。以育人为根本、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创业为动力,主动适应企业及海南城市带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评价、企业满意率和就业稳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创新创业特色专业”的专业改革思路,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实行模块化教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努力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为海南省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课件。

等教学资源,逐步完善专业内涵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改革,以行业为主导,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开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适合行业需求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及完善学校模拟生产线,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训教学中,培养掌握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调试与维修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企业、销售和维护服务部门,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调试和售后服务工作。

具体指标为:

具备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符合企业技能型岗位的需要;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就业待遇优势明显。

(二)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岗位需求构建教学内容,以项目型、任务型构建教学单元包,通过电子小产品制作,采用边做边学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学工交替化的立体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融合本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将其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组织专业教师开发主干课程的校本教材1~2本、并编制与之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书、教师教学指导书和学生学习指导书等,完成教学实习实训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设计评价标准等体系架构。

(三)专业发展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聘请职业教育专家、企业的科研人员、高级技师,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设置、专业改造、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职业实用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学生实训、实习及专业课教师培训提供平台;提高办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标准》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突出体现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训环节,达到示范与辐射作用,建成省级一流、开放式的实训基地,保证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需求。具体如下:。

1.添置专业实训新设备,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2.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电子产品生产线,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了解、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

3.各实训室的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实践实训开出率达到100%。

三、试点范围。

20xx年秋季开始,在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试点,重点选择电工电子技术、电子工艺、电子小产品制作与维修三大主干课程进行改革试点;20xx年,选择1门主干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一)统一认识。

发动全院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修改和落实专业建设规划、队伍建设以及相关措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健全机构。

成立以企业代表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使培养方案更具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干,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力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建设精品课程。

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对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按照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进行增减,使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紧密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模块化教学减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得懂,愿意学。把主干课程打造成即能满足社会需求又适合学生学习的精品课程。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

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在专业理论课学习时将实训和小电子产品制作与专业理论课融合在一起,对学生在实训和产品制作中操作情况纳入学生的课程考核;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时重点训练学生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工作时,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这样,一点一滴,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加强校企合作。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高级技师到学校指导教学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多种途径提高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校内,引企入校,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安排,安排电子教研组教师分批到校电子产品生产线参加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工作,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校外,利用近几年电子行业发展迅速的大好形势,开拓新的实训基地。

五、实施步骤。

(一)20xx年9月-20xx年12月,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1.细化具体目标、明确责任义务。

2拟定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

3.选定校内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合作企业。

(二)20xx年元月-20xx年12月,项目组织实施阶段。

1.完成《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争取获得省级立项。

2.按企业订单要求组织电子产品的生产。

3.制定新的三年制高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考核评价方法。(三)20xx年元月-20xx6年12月,项目总结推广阶段。

1.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2.按企业生产的规范要求完善校内的电子产品生产线建设,使学生在校就能体验到的企业的生产氛围。

3.在学校其他专业推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成功做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

(四)20xx年元月-20xx年12月,项目反馈和提高阶段。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建立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全面领导项目工作;成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由教务科长担任组长,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督导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成立专门委员会对项目实施给予指导。

(二)制度建设。

实行项目责任制及任务责任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问题,保证项目计划稳步实施。

(三)经费保障。

每年保障经费3万元用于项目的调研、课题研究。切实履行程序,确保专款专用。

(四)完善项目。

主动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听取企业、主管部门、兄弟学校、行业协会的不同意见,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不断完善项目,达到扩大专业改革试点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9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36号)和黑龙江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xx〕1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二)基本要求。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我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作为“十三五”期间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三)总体目标。

现大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提升师资水平。

1.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哈工大“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作用,采取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增强广大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明确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责任,加大对教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自己科研和创新创业的同时,基于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理论、环境、需求和政策等的研究,编写教材和发表论文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

2.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指导创新创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鼓励一批教师积极开设创新训练类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保证有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开设并讲授创业课程和实施专门化的创业培训。保证各院系有一批经验丰富、积极热心的优秀教师能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参赛项目提供指导。保证有一批专兼职工作者为学生创业活动和实践提供常态化的指导和服务。培养一批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强化对学生日常创新创业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3.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及考核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将国际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创新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并通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催生学生创意。深入实施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改革考试办法,突出考核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效果,促进学生实践式、体验式学习。

4.吸引校外师资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选聘一支由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金融投资专家等组成的校外师资来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一支创业导师队伍,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创业团队配备优秀导师并进行创业指导、创投指导和咨询服务。探索建立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的系统育人、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使学生深入了解市场与资本,引导学生将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紧密结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课程体系。

1.优化培养方案。做好20xx年新一版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明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调整课内外学时分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求新。增大选修课比重,完善师生双向选择机制,强化个性化培养。建立一批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和一批优质的国际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

2.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高现有的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创业课等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增设新的创新研究、创业动力、创业实践、创业管理、创业法律等类课程。自行组织开发或引入校外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类mooc加以共享利用。选聘优秀校外师资开设一批优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举办系列创新创业类讲座。完善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建设。

3.实施创新创业能力认证。在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要掌握的技能和能力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为参加规定内容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学生颁发哈工大创新创业精英培训证书。

养学生的协作攻关和创新能力;依托导师的科研课题来开展毕业设计;通过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依托哈工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领军人培养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英才培养计划”等,发挥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优势,培养工程应用型和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这些计划的根本任务。

(三)完善实训实践体系。

1.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创新意识。全面开放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所、设备和环境支持。提高实验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特别是探究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比例,发挥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2.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实施“基于项目的。

学习计划。

”,推动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组成团队,通过选题、制定计划、收集处理信息、活动探索、制作作品、交流成果等系列活动,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实践创新、团队协作、领导决策、解决问题等系列能力和素质。在成功实施一年级创新项目的基础上,完善大二创新实验项目、大三创新课程设计项目、大四创新毕业设计项目等内容,使项目学习的模式贯穿整个大学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催生创新创业成果。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鼓励学生跨校、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参赛队伍,发挥群体智慧,并安排导师做好指导。整合校内竞赛资源组织各类大赛,建立学院、学校、校外等多维度竞赛服务体系。通过竞赛让学生与校内外、企业等优秀人员交流切磋,不断完善项目和团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

4.建立项目评选奖励机制。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方向引导。积极挖掘并依托国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等部门发布的创业项目指南和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从需求反向推进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定期组织哈工大“丁香会杯”创业大赛,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最具潜力的项目,予以表彰并资金奖励,支持改进优化和后期研发。

5.完善优秀项目推介和孵化机制。定期组织创业项目进入创业园的入园答辩会,及时将优秀创业项目引入创业园孵化,将项目变成创业成果。积极向企业推介优秀项目,支持企业对项目和团队进行考察和指导,进而选择合适的项目开展全方位合作,努力将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通过学校层面积极争取省市等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促进项目对接、落地转化、知识产权交易、项目融资,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提高孵化成功率,努力实现产业化。

(四)健全平台体系。

1.建设优质实验室并实施开放。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保证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均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开放管理,为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服务。

2.建设创业基地和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并利用好15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8个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建设。积极整合内部资源,争取外部资源,完善基地条件,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健全运行机制,保证“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四到位,发挥基地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完备的软性服务。

业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拓展学生创业思维,培养创业能力。建设哈工大创新广场,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指导,开辟创业活动空间,提供创业初期各种软件硬件服务、实训和社会创业资源对接等。

4.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根据创客团队和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要,构建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创业咖啡、展示大厅和机械电子加工平台等创新创业活动场所,打造功能齐全、配套支持到位、服务贴心便捷、创新创业联动、技术资本融合、资源连贯畅通、学业创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五)营造环境氛围。

1.建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大力支持现有的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建设;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组建一批新的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2.搭建创新创业学生交流平台。依托“创客周”、“学术报告大赛”、“学术论坛”等活动开展创新交流;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定期开展创业家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真人图书馆、创业训练营、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活动,打造创新创业文化生态。

3.组织丰富的创新创业讲座。选聘知名公司、企业、研究所等单位的创业企业家、技术专家、投资经理以及国内外优质的创新创业师资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报告,与学生交流体会,启迪学生思想,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建设哈工大创新创业网站,构建国家政策宣传、创新项目匹配、创业企业展示、课程预约学习、创业导师对接和创业一站式服务等不同模块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等提供信息服务,为学生打造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和创业孵化服务的网络平台。

5.强化常态化的引导和指导。加强院系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鼓励辅导员自我创新的基础上,系统培训、强化辅导员队伍对学生创新性学习、创新创业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能力,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路人。

(六)强化管理和保障。

1.强化制度保障。根据社会和产业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学分并纳入学业考核要求,优化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对于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在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支持学生休学创业,实施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监督、评价、反馈、改进等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训实践的系列。

规章制度。

2.强化经费保障。设立专项基金,为师资聘请、教学组织、学生活动、创业孵化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优秀项目奖励基金,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积极争取政府拨款、企业和个人捐赠,为学生创业项目推介、孵化、产业化等提供启动资金和引导基金。

3.强化场地和环境保障。加强创新基地、创业教育基地、创业实验室、创新广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的建设。协同校内、省内和国内优质的生产加工平台资源,争取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各部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等政策落地。优化免费一站式注册、法律咨询、财务代理等经营服务,为创业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程指导服务,努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体制机制。

1.构建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决策,优化顶层设计,合理资源配置,加强部门协同。

2.完善教育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院系、专业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和引导作用,完善教学部门牵头、多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

3.健全指导服务机构。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健全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日常运行机制。

(二)注重贯彻实施。

1.各基层院系和专业、有关职能部门等要了解本单位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的职责,制定具体。

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导落实。

2.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宣传引导,出台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激发广大师生从事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全员育人的文化氛围,使哈工大的创新创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四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9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36号)和黑龙江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xx〕1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五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六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积极选聘一支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

(三)课程体系建设。

1.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2.加强创新创业教研室的建设。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探索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逐步提高创业指导和创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提高创业培训实效。

3.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创业教育》(或《创业基础》)必修课程。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孵化环境和扶持保障。

4.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修够一定的学分,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四)实践活动建设。

1.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提高赛事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

2.举办学院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这些社团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沟通、交流和发展。

3.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院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五)基地建设。

1.创造条件为学生前期研发提供帮助,建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2.广开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3.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校中厂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创造条件免费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业项目后期生产提供帮助。

(六)文化建设。

1.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站、校园广播、上景(注:院团委的)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2.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学习实训场所要通过宣传展板、广告栏、橱窗等阵地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让这些场所既是学习实训的场所,又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耳濡目染,入脑入心。

(七)保障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学院和各系部要逐年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为有创业愿望的学生申请商业贷款或风险投资提供支持。

(八)考核评价。

1.加快完善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2.建立对各部门、各系部、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全院上下要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七

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构建成为了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你想知道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吧!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个良好的开端。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

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6.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

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注重选配或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成功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积极选聘一支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

(三)课程体系建设。

1.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2.加强创新创业教研室的建设。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探索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逐步提高创业指导和创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提高创业培训实效。

3.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创业教育》(或《创业基础》)必修课程。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孵化环境和扶持保障。

4.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修够一定的学分,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四)实践活动建设。

1.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提高赛事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

2.举办学院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这些社团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沟通、交流和发展。

3.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院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五)基地建设。

1.创造条件为学生前期研发提供帮助,建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2.广开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3.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校中厂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创造条件免费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业项目后期生产提供帮助。

(六)文化建设。

1.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站、校园广播、上景(注:院团委的)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2.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学习实训场所要通过宣传展板、广告栏、橱窗等阵地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让这些场所既是学习实训的场所,又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耳濡目染,入脑入心。

(七)保障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学院和各系部要逐年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为有创业愿望的学生申请商业贷款或风险投资提供支持。

(八)考核评价。

1.加快完善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2.建立对各部门、各系部、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全院上下要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个良好的开端。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

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9.加强创新创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注重选配或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成功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9.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八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规划纲要。以育人为根本、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创业为动力,主动适应企业及海南城市带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评价、企业满意率和就业稳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创新创业特色专业”的专业改革思路,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实行模块化教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努力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为海南省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构建稳固的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出既掌握通用电子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又具有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良好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打造优质精品特色课程。依托长期合作的企业,打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逐步完善专业内涵建设。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九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标语、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简报会议等载体,着重加强就业扶持工程岗位开发的原则方法、岗位类别、安置对象、安置程序以及待遇管理等政策措施的宣传,做到“优惠政策、就业信息”全域覆盖,调动用人单位岗位开发主动性。通过区、乡镇办、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网络,利用微信、qq、微博等平台,对用工信息进行实时发送,实现信息共享,为企业与劳动者搭建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和劳动者实现用工求职“无缝对接”。同时,不断提高就业困难人员参与公益性开发的积极性,结合高校毕业生毕业季,发放民生政策宣传资料,加强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扶持民生工程政策的知晓度。还积极挖掘群众身边的创业成功案例,通过宣讲、现身说教,增强创业的自信心。

扎实开展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行动,为符合条件人员和辖区内用人单位搭建平台,提高岗位的安置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已举办10多场招聘会。该区对就业见习岗位需求进行摸底,不断延伸就业服务触角,多方搜集用工岗位,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全面掌握辖区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情况,及时开展就业信息发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10多个见习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见习。同时,完善备案登记制度,做好日常服务。建立健全求职人员信息库和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及时为企业推荐合适人员,适时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

与此同时,该区强化监督优化服务,助推就业良性发展,切实做到“服务惠民”。把握好岗位开发安置程序,规范职能设置、工作流程,使服务对象实现“进一扇门,办百件事”,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就业一站式服务。注重调查走访靠前式服务。

人社部门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和群众,严格按照安徽省人社厅规定的岗位开发方法、步骤、时间要求操作,分别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和求职人员信息台账,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意愿,有针对性地展开服务;注重量身定做,贴近式服务。通过实行电话回访、上门走访、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人员稳定到岗。注重落实政策跟进式服务。

不断规范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程序,积极为符合政策的企业落实补贴事项,对申报事项在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帮助企业降低用人成本,切实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

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要及时吸收环境工程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加强研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把教师们的研究课题和项目通过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出先进性、综合性、研究性,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测手段和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环境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监测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把握在基本监测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先把老方法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老方法的不足,以及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老方法的不足,最后再把最新的监测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并要让学生对新老方法进行对比和思考,那么在以后碰到相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知道如何来进行改进创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一

1.构建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决策,优化顶层设计,合理资源配置,加强部门协同。

2.完善教育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院系、专业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和引导作用,完善教学部门牵头、多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

3.健全指导服务机构。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健全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日常运行机制。

(二)注重贯彻实施。

1.各基层院系和专业、有关职能部门等要了解本单位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的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导落实。

2.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宣传引导,出台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激发广大师生从事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全员育人的文化氛围,使哈工大的创新创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二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9号)精神,加快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战略,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积极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精神,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和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充分考虑我省资本、人才等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优化体制机制,培养创新人才,厚植创新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形成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全省孵化器数量达到50家以上,探索利用互联网建立虚拟孵化器。

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并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

培育一批创业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

健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产生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甘肃特色的众创空间。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构建众创空间。

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充分利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科技大市场、文化创意园、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有利条件,构建一批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鼓励企业建立专业化孵化器和平台,大中型企业带动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

各地要紧密结合区域资源禀赋、特色支柱产业和园区功能布局,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传媒等领域,建立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产业链孵化链条。

鼓励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并举,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委、省人社厅、省文化厅、省商务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政府国资委、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二)营造更宽松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制定和规范更为宽松的行业准入政策,改革产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全面落实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针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等特点,简化住所登记手续,采取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措施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

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给予适当财政补贴,鼓励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免费高带宽互联网接入服务。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府采购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整合汇集各部门制定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由科技部门牵头的劳动协调机制,为企业提供系统的政策服务和辅导。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文化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 政府金融办、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知识产权局、各市州政府)

(三)鼓励全社会参与创新创业。

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重点调动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积极性。

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尽快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

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可以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

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科技成果入股比例不设上线。

财政资助的科研创新发展类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

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开设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逐步普及创业实训,建立大学生创业全程跟踪指导制度,制定创业服务公共财政购买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购买创业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鼓励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家庭农场,创办涉农龙头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科技特派员围绕我省产业发展进行创业服务,研究制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财政购买办法。

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开展全省职工岗位技能提升行动力度,实施全省职工技能素质建设工程,积极创办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开展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为包括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提供转岗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工信委、 政府国资委、省总工会、各市州政府)

(四)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和税收优惠。

各级财税部门要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资金扶持方式,更多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用好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

建立和增加财政支持科技担保的奖励和补偿资金,支持科技担保业的发展。

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

发挥好技术创新驱动基金作用,吸引省内外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新。

全面落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孵化器创新发展。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人社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五)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

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

推动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实施投贷联动,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建立创业投融资平台,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增强众筹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

规范和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促进科技初创企业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退出和流转机制。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专业部门或分支机构。

结合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技术含量的特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和融资担保服务。

加快科技保险业的发展,推进专利保险试点。

发挥政府投资机构的作用,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投资引导,并通过市场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创业投资。

继续加强甘肃省股权交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在股权融资、股份转让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功能。

(责任单位: 政府金融办、银监会甘肃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保监会甘肃监管局)

(六)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放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

按规定将网络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给予同等就业创业扶持。

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电子商务初创企业的支持,放开外商投资电子商务业务外方持股比例限制。

加强网络、快递物流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项目展示平台。

推动电子商务与贸易流通、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创新和拓展面向“三农”的服务,推进网络购物、网络化制造和经营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成长,建设促进居民消费的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实体店与电商、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

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舞台,提升网上销售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完善网上交易投诉和维权机制,打击网络盗窃、诈骗等违法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和网络交易安全。

引导全省连锁超市等传统企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升级发展模式,鼓励商贸企业发展网络零售,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创新应用,支持全省专业市场借助电子商务扩展交易渠道、升级交易模式,支持小微网商和个人创业者借助专业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分销与零售业务。

加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在电子商务发展成熟的地区率先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院校,成立我省电子商务学院。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厅、省工商局、省教育厅)

(七)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

充分发挥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聚集服务资源优势,组建科技服务业联盟,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

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支持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创业导师、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

着力发挥传统孵化器在基础设施方面和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在专业服务方面的互补优势,促进传统孵化器与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深层合作,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鼓励孵化器建设公共实验室和研发平台,为入孵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或工艺设计服务,共享数据、软件、装备、设施等资源。

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提供检验、检测、认证等方面服务。

联合本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中试车间和厂房,提供技术集成、中试开发、小规模产品试制等方面服务。

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各领域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构,提供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等方面服务。

积极探索o2o服务模式,建立科技创业服务平台,把互联网基因注入科技服务业,实现创业大赛服务、科技创业咨询服务、中小企业信息服务、项目申报服务、技术交易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和创业培训服务。

加快发展会计、审计、保险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

完善专利审查快速通道,对小微企业亟需获得授权的核心专利申请予以优先审查。

优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教育厅、 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省质监局、省知识产权局)

(八)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鼓励孵化器精心营造以“服务创业、服务创意、服务创新”为主题的孵化生态文化环境,积极搭建各类对话交流平台,开展创意设计大赛、创业咖啡训练营、技术项目对接会、创业辅导培训、专题论坛讲座等各类活动。

广泛宣传创新创业的先进人物和优秀团队,激发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参与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

加强各类媒体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报道一批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

丰富创新创业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组织开展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继续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活动,积极支持参与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为投资机构与创新创业者提供对接平台。

(责任单位: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团省委、各市州政府)

(九)加快建立创业孵化人才队伍。

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各类人才激励扶持政策,大力引进相关技术领域的留学人才、领军人才和其他专业性技术人才在孵化器集聚发展。

鼓励和支持孵化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多领域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交流,为入孵企业和创业人才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研发平台支持。

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培养一批创业培训师资,鼓励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或组成辅导团队。

将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辅导紧密结合,加强孵化器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孵化器管理水平和创业孵化成功率。

围绕全省经济建设重大需求,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到甘肃从事创新研究和创业。

(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教育厅、团省委)

(十)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重点区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营造创新环境和政策空间,不断引聚各类创新要素,激发各个创新主体和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构建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科技人员在实验区内创新创业,科研院所可自主处置科技成果的合作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等事项,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90%的比例用于对成果完成人员和成果转化突出贡献人员进行奖励。

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强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人才引进和交流,吸引国内外、省内外企业积极参与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和建设。

加强同国内相关机构的合作交流,建立张江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等技术转移基地等,在项目实施、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合作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引资引智,承接产业转移。

制定“创业在家乡”计划,着力培养本地创业人才支持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创新在岗位”,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责任单位:兰州市政府、白银市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土资源厅、 政府国资委、省地税局、省国税局、 政府金融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加强协调推进,积极研究完善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认真做好大众创新创业政策落实情况调研、发展情况统计等工作,及时报告有关进展情况,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

(二)加强示范引导。

最大限度地盘活利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试点城市、文化创意园、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资源,激励高校、院所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服务,发挥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规模优势。

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机制、新政策,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平台,让所有创业者都能“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的宏观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

凡是市场机制有效的领域,政府要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让市场选择大众创新创业的方向和路径,让价格机制和供需关系来调节大众创新创业的规模和形式,避免直接干预创新创业活动。

要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保障创新创业者合法权益和竞争秩序,不断夯实创新创业基础设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方式要从选拔式、分配式支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转变,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用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小投入”吸引来社会资本的“大投入”,形成市场化的创新资源配置格局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秩序。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

20xx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学校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委、 政府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大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中医专党〔20xx〕2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主要形式

(一)每周举行一次创新创业沙龙活动。

在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每周举办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印制创业知识宣传简报,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学生回校传授创业经验,学校网站开设创业专栏,将各类创业信息和政策及时公布。

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

为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创新能力,在“创新择优、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的原则下,鼓励成绩优良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的策划,经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创业中心论证、学校考核,选择那些目标明确,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优秀项目,给予资金和场地方面的支持。

学校内开辟了创新创业基地,设办公区、商铺区、会议室、洽谈区、文印通讯区等办公场所,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发挥空间。

(三)抓好大学生创业体验项目的试运行。

结合学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学校目前开展了四项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分别为:荆半夏读书吧、“博学”教育培训中心 、“酷奇”车行、百草药种植园。

学校将以上述试运行项目为契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在学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20万元的无息贷款,扶持、培育3--5个创新创业项目正常运转。

(四)探索开设《创业基础》等课程。

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探索创造出新的创新创业素质模型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规范化。

多途径的搭建开放式实践课程,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养成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科之一,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划。

选择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作为教学工作“导师”,引导其他教师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师培训要求,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活动步骤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从20xx年1月开始实施,至20xx年12月底结束,具体分为审核宣传、推进实施、半年度总结提升、再推进实施、年度总结提升五个步骤。

(一)审核宣传(1月至3月中旬)。

审核学生创业策划案,确定学生创业项目,上报创业明细。

印制第一期创业知识简报,组织举办学生创业体验项目论证会,研究部署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

(二)推进实施(3月中旬至6月底)。

根据学校上半年沙龙活动具体安排(详情见附件),认真落实每周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三)半年度总结提升(7月至8月)。

认真总结上半年活动开展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再制定下半年的具体安排。

(四)再推进实施(9月至11月底)。

根据学校下半年沙龙活动具体安排(待制定),认真落实每周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五)年度总结提升(12月)。

认真总结全年度活动开展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形成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成果,探索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组织与分工

(一)组织机构

在学校已有的“创业协会”基础上,成立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

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是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分俱乐部。

为保证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熊xx

副组长:杨xx

成 员:刘xx

大学生创业中心负责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教育和业务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负责各项目的日常管理。

(二)组织分工

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活动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审定各类创业项目,招就办根据创业项目确定具体资助和金额的划拨,协调日常管理工作。

所有创新创业项目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全程跟踪指导,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学校招就办,再由相关业务部门处理。

20xx年4月27日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三

发动全院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修改和落实专业建设规划、队伍建设以及相关措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健全机构。

成立以企业代表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使培养方案更具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着力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通过多种级别和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学习先进地区和兄弟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暑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劳动,建构先进的教学模式,促进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改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力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建设精品课程。

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对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按照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进行增减,使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紧密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模块化教学减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得懂,愿意学。把主干课程打造成即能满足社会需求又适合学生学习的精品课程。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

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在专业理论课学习时将实训和小电子产品制作与专业理论课融合在一起,对学生在实训和产品制作中操作情况纳入学生的课程考核;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时重点训练学生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工作时,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这样,一点一滴,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加强校企合作。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高级技师到学校指导教学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多种途径提高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校内,引企入校,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安排,安排电子教研组教师分批到校电子产品生产线参加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工作,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校外,利用近几年电子行业发展迅速的大好形势,开拓新的实训基地。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四

目前,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其关键问题是自主创新人才缺乏。在我国,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改变教育理论,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是专业教育的有机构成,是专业教育在创新性、创业性的集中体现。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只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即可,实则不然。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专业教育全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教育教学理论和模式。环境工程专业是一种工程性、应用性都很强的朝阳专业,在以往我们只关注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很少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那么现在我们如何在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过程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呢?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技术经济的飞跃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日益强烈,高等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变革,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课程形态,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来达成教学目标。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部分组成。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未来最具竞争力的知识结构是多元化知识结构,也就是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某一专业方面的专精。因此,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结构必须实现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和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合理结合,在以专业教育课程为主导的同时,也要强调知识的普适性和广度,拓宽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以提供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广度,变传统的专业教育为厚基础的专业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要及时吸收环境工程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加强研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把教师们的研究课题和项目通过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出先进性、综合性、研究性,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测手段和方法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环境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监测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把握在基本监测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先把老方法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老方法的不足,以及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老方法的不足,最后再把最新的监测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并要让学生对新老方法进行对比和思考,那么在以后碰到相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知道如何来进行改进创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我们进行大学教育,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习一点专业知识就行,还要让学生在接收知识的同时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可以把显性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隐性能力上。教学内容确定好以后,这些内容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呢?如果还是以满堂灌的形式来传授的话,对于再认真的学生也只是接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而已,思维开拓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针对不同课程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它的工程应用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很强,针对这门课,我们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首先,教师把相关的基本理论给学生进行介绍,然后给学生项目,让学生们在课外查阅资料进行设计和计算,再然后在课堂上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各组设计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让学生对项目的设计进一步优化,教师对优化后的项目设计进行点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对设计逐步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总的来讲,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整个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来实施的。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五

为深入推进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我校专业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规划纲要。以育人为根本、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创业为动力,主动适应企业及海南城市带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评价、企业满意率和就业稳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创新创业特色专业”的专业改革思路,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实行模块化教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努力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为海南省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构建稳固的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出既掌握通用电子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又具有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良好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打造优质精品特色课程。依托长期合作的企业,打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逐步完善专业内涵建设。

(一)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改革,以行业为主导,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开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适合行业需求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及完善学校模拟生产线,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训教学中,培养掌握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调试与维修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企业、销售和维护服务部门,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调试和售后服务工作。

具体指标为:

具备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符合企业技能型岗位的需要;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就业待遇优势明显。

(二)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岗位需求构建教学内容,以项目型、任务型构建教学单元包,通过电子小产品制作,采用边做边学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学工交替化的立体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融合本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将其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组织专业教师开发主干课程的校本教材1~2本、并编制与之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书、教师教学指导书和学生学习指导书等,完成教学实习实训大纲、考试大纲、课程设计评价标准等体系架构。

(三)专业发展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聘请职业教育专家、企业的科研人员、高级技师,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设置、专业改造、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职业实用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学生实训、实习及专业课教师培训提供平台;提高办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标准》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突出体现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训环节,达到示范与辐射作用,建成省级一流、开放式的实训基地,保证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需求。具体如下:。

1.添置专业实训新设备,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2.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电子产品生产线,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了解、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

3.各实训室的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实践实训开出率达到100%。

20xx年秋季开始,在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试点,重点选择电工电子技术、电子工艺、电子小产品制作与维修三大主干课程进行改革试点;20xx年,选择1门主干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一)统一认识。

发动全院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修改和落实专业建设规划、队伍建设以及相关措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健全机构。

成立以企业代表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使培养方案更具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着力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通过多种级别和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学习先进地区和兄弟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暑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劳动,建构先进的教学模式,促进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改善和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力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建设精品课程。

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对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按照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进行增减,使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紧密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模块化教学减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得懂,愿意学。把主干课程打造成即能满足社会需求又适合学生学习的精品课程。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

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在专业理论课学习时将实训和小电子产品制作与专业理论课融合在一起,对学生在实训和产品制作中操作情况纳入学生的课程考核;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时重点训练学生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工作时,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这样,一点一滴,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加强校企合作。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高级技师到学校指导教学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多种途径提高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校内,引企入校,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安排,安排电子教研组教师分批到校电子产品生产线参加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工作,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校外,利用近几年电子行业发展迅速的大好形势,开拓新的实训基地。

(一)20xx年9月-20xx年12月,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1.细化具体目标、明确责任义务。

2拟定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

3.选定校内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合作企业。

(二)20xx年元月-20xx年12月,项目组织实施阶段。

1.完成《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争取获得省级立项。

2.按企业订单要求组织电子产品的生产。

3.制定新的三年制高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考核评价方法。(三)20xx年元月-20xx6年12月,项目总结推广阶段。

1.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2.按企业生产的规范要求完善校内的电子产品生产线建设,使学生在校就能体验到的企业的生产氛围。

3.在学校其他专业推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成功做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

(四)20xx年元月-20xx年12月,项目反馈和提高阶段。

(一)组织机构。

建立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全面领导项目工作;成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由教务科长担任组长,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督导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成立专门委员会对项目实施给予指导。

(二)制度建设。

实行项目责任制及任务责任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问题,保证项目计划稳步实施。

(三)经费保障。

每年保障经费3万元用于项目的调研、课题研究。切实履行程序,确保专款专用。

(四)完善项目。

主动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听取企业、主管部门、兄弟学校、行业协会的不同意见,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不断完善项目,达到扩大专业改革试点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六

(一)20xx年9月-20xx年12月,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1.细化具体目标、明确责任义务。

2拟定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

3.选定校内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合作企业。

(二)20xx年元月-20xx年12月,项目组织实施阶段。

1.完成《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争取获得省级立项。

2.按企业订单要求组织电子产品的生产。

3.制定新的三年制高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考核评价方法。(三)20xx年元月-20xx6年12月,项目总结推广阶段。

1.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2.按企业生产的规范要求完善校内的电子产品生产线建设,使学生在校就能体验到的企业的生产氛围。

3.在学校其他专业推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成功做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

(四)20xx年元月-20xx年12月,项目反馈和提高阶段。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积极选聘一支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

(三)课程体系建设。

1.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2.加强创新创业教研室的建设。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探索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逐步提高创业指导和创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提高创业培训实效。

3.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创业教育》(或《创业基础》)必修课程。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孵化环境和扶持保障。

4.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修够一定的学分,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四)实践活动建设。

1.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提高赛事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

2.举办学院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这些社团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沟通、交流和发展。

3.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院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五)基地建设。

1.创造条件为学生前期研发提供帮助,建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2.广开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3.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校中厂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创造条件免费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业项目后期生产提供帮助。

(六)文化建设。

1.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站、校园广播、上景(注:院团委的)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2.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学习实训场所要通过宣传展板、广告栏、橱窗等阵地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让这些场所既是学习实训的场所,又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耳濡目染,入脑入心。

(七)保障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学院和各系部要逐年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为有创业愿望的学生申请商业贷款或风险投资提供支持。

(八)考核评价。

1.加快完善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2.建立对各部门、各系部、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全院上下要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八

1.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哈工大“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作用,采取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增强广大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明确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责任,加大对教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自己科研和创新创业的同时,基于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理论、环境、需求和政策等的研究,编写教材和发表论文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

2.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指导创新创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鼓励一批教师积极开设创新训练类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保证有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开设并讲授创业课程和实施专门化的创业培训。保证各院系有一批经验丰富、积极热心的优秀教师能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参赛项目提供指导。保证有一批专兼职工作者为学生创业活动和实践提供常态化的指导和服务。培养一批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强化对学生日常创新创业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3.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及考核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将国际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创新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并通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催生学生创意。深入实施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改革考试办法,突出考核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效果,促进学生实践式、体验式学习。

4.吸引校外师资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选聘一支由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金融投资专家等组成的校外师资来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一支创业导师队伍,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创业团队配备优秀导师并进行创业指导、创投指导和咨询服务。探索建立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的系统育人、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使学生深入了解市场与资本,引导学生将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紧密结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课程体系。

1.优化培养方案。做好20xx年新一版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明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调整课内外学时分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求新。增大选修课比重,完善师生双向选择机制,强化个性化培养。建立一批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和一批优质的国际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

2.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高现有的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创业课等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增设新的创新研究、创业动力、创业实践、创业管理、创业法律等类课程。自行组织开发或引入校外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类mooc加以共享利用。选聘优秀校外师资开设一批优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举办系列创新创业类讲座。完善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建设。

3.实施创新创业能力认证。在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要掌握的技能和能力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为参加规定内容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学生颁发哈工大创新创业精英培训证书。

4.实施科研优势转化。依托哈工大的科研优势,及时将优秀科研成果固化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高水平教师开设创新类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队伍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攻关和创新能力;依托导师的科研课题来开展毕业设计;通过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依托哈工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领军人培养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英才培养计划”等,发挥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优势,培养工程应用型和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这些计划的根本任务。

(三)完善实训实践体系。

1.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创新意识。全面开放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所、设备和环境支持。提高实验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特别是探究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比例,发挥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2.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推动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组成团队,通过选题、制定计划、收集处理信息、活动探索、制作作品、交流成果等系列活动,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实践创新、团队协作、领导决策、解决问题等系列能力和素质。在成功实施一年级创新项目的基础上,完善大二创新实验项目、大三创新课程设计项目、大四创新毕业设计项目等内容,使项目学习的模式贯穿整个大学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催生创新创业成果。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鼓励学生跨校、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参赛队伍,发挥群体智慧,并安排导师做好指导。整合校内竞赛资源组织各类大赛,建立学院、学校、校外等多维度竞赛服务体系。通过竞赛让学生与校内外、企业等优秀人员交流切磋,不断完善项目和团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

4.建立项目评选奖励机制。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方向引导。积极挖掘并依托国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等部门发布的创业项目指南和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从需求反向推进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定期组织哈工大“丁香会杯”创业大赛,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最具潜力的项目,予以表彰并资金奖励,支持改进优化和后期研发。

5.完善优秀项目推介和孵化机制。定期组织创业项目进入创业园的入园答辩会,及时将优秀创业项目引入创业园孵化,将项目变成创业成果。积极向企业推介优秀项目,支持企业对项目和团队进行考察和指导,进而选择合适的项目开展全方位合作,努力将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通过学校层面积极争取省市等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促进项目对接、落地转化、知识产权交易、项目融资,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提高孵化成功率,努力实现产业化。

(四)健全平台体系。

1.建设优质实验室并实施开放。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保证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均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开放管理,为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服务。

2.建设创业基地和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并利用好15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8个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建设。积极整合内部资源,争取外部资源,完善基地条件,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健全运行机制,保证“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四到位,发挥基地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完备的软性服务。

业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拓展学生创业思维,培养创业能力。建设哈工大创新广场,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指导,开辟创业活动空间,提供创业初期各种软件硬件服务、实训和社会创业资源对接等。

4.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根据创客团队和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要,构建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创业咖啡、展示大厅和机械电子加工平台等创新创业活动场所,打造功能齐全、配套支持到位、服务贴心便捷、创新创业联动、技术资本融合、资源连贯畅通、学业创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五)营造环境氛围。

1.建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大力支持现有的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建设;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组建一批新的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2.搭建创新创业学生交流平台。依托“创客周”、“学术报告大赛”、“学术论坛”等活动开展创新交流;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定期开展创业家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真人图书馆、创业训练营、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活动,打造创新创业文化生态。

3.组织丰富的创新创业讲座。选聘知名公司、企业、研究所等单位的创业企业家、技术专家、投资经理以及国内外优质的创新创业师资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报告,与学生交流体会,启迪学生思想,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建设哈工大创新创业网站,构建国家政策宣传、创新项目匹配、创业企业展示、课程预约学习、创业导师对接和创业一站式服务等不同模块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等提供信息服务,为学生打造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和创业孵化服务的网络平台。

5.强化常态化的引导和指导。加强院系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鼓励辅导员自我创新的基础上,系统培训、强化辅导员队伍对学生创新性学习、创新创业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能力,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路人。

(六)强化管理和保障。

1.强化制度保障。根据社会和产业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学分并纳入学业考核要求,优化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对于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在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支持学生休学创业,实施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监督、评价、反馈、改进等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训实践的系列规章制度。

2.强化经费保障。设立专项基金,为师资聘请、教学组织、学生活动、创业孵化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优秀项目奖励基金,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积极争取政府拨款、企业和个人捐赠,为学生创业项目推介、孵化、产业化等提供启动资金和引导基金。

3.强化场地和环境保障。加强创新基地、创业教育基地、创业实验室、创新广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的建设。协同校内、省内和国内优质的生产加工平台资源,争取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各部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等政策落地。优化免费一站式注册、法律咨询、财务代理等经营服务,为创业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程指导服务,努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十九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创业实施方案大全(20篇)篇二十

以服务创业、富民兴赣、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打造全省最优创业环境为目标,大力宣传创业政策,让创业者人人知晓,形成政策落实倒逼机制,促使各级政府和部门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干事创业积极性。通过宣传创业典型和服务创业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劳动者创业热情和活力,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教师专业提升自我评价(模板18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工作能力。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经典的自我评价范文,希望对大家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有所助益。

    好的阅读习惯(专业18篇)

    一个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用简练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的灵感和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实际上是一个

    蚊子和人类大战优选(汇总17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是内容充实、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思想独特的完美结合。优秀作文是一篇内容充实、论述透彻、语言流畅、结构完整的文章。在写作优秀作文之前,我们需要

    初二温暖的家(热门16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能够立意深刻,触动人心,引发共鸣。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风不言,吹散了多少华

    成长路上小学生(优秀13篇)

    优秀学生是指在学业上取得卓越成绩并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学生。小编搜集了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子一天天

    促销活动现场执行方案(优质18篇)

    在编写活动方案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活动的参与者、时间、地点、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活动方案的范文中包含了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详细信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小学我得到了优选(实用19篇)

    优秀作文是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出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的作品。小编精心搜集了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时

    总结少先队工作总结例文(实用19篇)

    少先队工作总结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准确记录和描述工作中的情况和成果。借鉴以下少先队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改进工作。新学期,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落在了

    微信活动营销方案设计(通用18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比如活动的性质、参与者的背景和特点、时间和场地的限制等,以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通过阅读活动方案范文,

    难忘的中秋三年级大全(19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