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

时间:2023-12-21 作者:雁落霞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批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示和借鉴。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一

生来就为“美食”家的我,对于美食也是有相当高的评价和追求。这不,我的“厨师”奶奶今天给我端来了一道香气扑鼻的菜,水煮鱼。

当水煮鱼端上桌时,我问奶奶,你这水煮鱼汤汁儿怎么是红色的呢?奶奶笑着说:“我加了好多辣椒”。于是爱吃辣的我,马上拿起了筷子,冲向已经成为“面片”的水煮鱼。“哎呀!怎么这么烫?”奶奶对我说:“慢点吃,没有人和你抢呀!”“没人和我抢?”坐在对面的爷爷就是“隐患。”爷爷说:“我要和你抢喽!”哈哈!我便和爷爷展开了一场“水煮鱼大战。”

吃着吃着我问奶奶,你是如何将鱼切成薄片儿的呢?奶奶说先把鱼清洗一下,然后用刀在鱼的身上划走,前提是必须横着走,片成片儿。”接着我便对水煮鱼的做法产生了好奇,奶奶仔细的为我讲解。

水煮鱼所用的食材很多,有白鲢鱼,豆芽,大葱,干辣椒,姜蒜等各种调料。将鱼洗净片成鱼片,然后剁成鱼块,再将鱼,料酒,生粉,均匀搅拌,入味30分钟左右。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做水煮鱼的步骤这么复杂呀!怪不得水煮鱼一到嘴里便回味无穷!

爷爷告诉我说,水煮鱼虽然好吃,但也有缺点。水煮鱼属于辛辣食物不易多吃。

水煮鱼,我的最爱!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二

今天吃饭时,我发现桌上有一盘粽子。

我好奇问妈妈:"又不是端午怎么有粽子。”"嗯,你不是喜欢吃吗,我今天去超市看到了,所以买了一点,以前到端午吃粽子都要自己动手包,现在超市随时可以买,想吃直接拿出来一蒸就行了,简单方便。"妈妈说着给我碗里放了一个粽子。

看着碗里的粽子,我不禁想到了往年端午节的情景。

每到端午,奶奶都会很早起床去田间的小河旁去采棕叶,奶奶说还带着露珠的粽叶是最新鲜的。

奶奶将采好的棕叶清洗干净,然后再放到烧开的水里浸泡一下:这样包粽子时,棕叶就不会开裂,再把提前泡好的糯头淘洗干净,洗开净系粽子的麻线。

奶奶一般都会包好几种口味的粽子,有加萄萄干的,有加红豆的,还有密枣的,最后还有一种原味的,也就是啥都不加的。

将这些都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包了。

只见奶奶把两片粽叶摊开,围成一个圆椎形,将糯米和需要包的食材放进去,然后包成一个菱形,封口,最后用麻线系好,一个粽子就成功了。

等粽子包完就是煮粽子了。煮粽子时,我就会缠着奶奶,让她给我讲关于端午和粽子的来历,虽然奶奶讲的总是那么两件事,可我就是百听不厌。

我听的正入迷,奶奶突然说。"哎呀!忘了!粽子熟了!我开心的一蹦三尺高,“呼"的一下跑进厨房,一股棕叶的清香扑面而来。

解开几个粽子放入碗中,再撒上白糖。我再也忍不住了,咬上一口,入口滑滑的,糯糯的,一点也不腻人,又香又甜,真好吃,我一连吃了好几个。

或许超市买来的粽子方便又省事,但端牛节的粽子有的不仅仅是那一份香甜可口,它还有那一份浓浓的节日氛围,和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三

祖母包的饺子,皮薄馅多,而且不会像其他那样的饺子,撑得大,还会煮烂。祖母包的饺子,白白的,胖乎乎的,像一个个胖娃娃静静的躺着,看着很有食欲。

祖母快到八旬了,身体依然很健康。她最拿手的就是饺子了。她常常自己包饺子,她说别人包的饺子,只是为了可以吃,而不顾及外表,让人看了没有食欲。

每次祖母包饺子,我就在旁边跟着她,她也不嫌我烦,让我帮她拿面、拿筷子。等到包完,那些硕大的饺子就摆在帘上,像一个果盘一样。放柴、点火,手里拿一把扇子轻轻的摇,红通通的火在柴里燃烧起来,偶尔有几粒玉米在火“爆炸”了,膨膨的响着。炸完的玉米粒,像爆米花一样,不一会儿,几缕热气从锅里探出头来,使那干燥的锅呲呲的响着,水呼呼的叫着。祖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用漏勺反着向锅里过一遍,为的是防止饺子沾到锅底上。水快开而饺子还没熟的时候,祖母就在锅里加两碗冷水。等到饺子熟的时候,屋子里都是水蒸气,仿佛我在天上,身旁都是云一样,祖母就笑呵呵的让我蹲下看看,我照做一看,原来这些白气都在上面飘着。我呆呆的看着这个美景,祖母看着我傻里傻气的模样,也笑了。

等到火快烧完的时候,祖母就会拿着一个洗净的大盆子,用漏勺把饺子盛在里面。满满的饺子,冒着热气,一个个珍珠放在盆子里,亮晶晶的,祖母微笑着把盆子放在桌上,招呼着我们吃饭。

祖母的饺子是独一无二的,它伴随着我的童年。所以每当家里做饺子时,我都会想到祖母的饺子,还有祖母。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四

记得小时候,每每下午放学,我都会去东关小学西边的十字路口吃上一碗豆腐脑,那时的我以为那就是生活中最美的享受。

打我有记事起,那个十字路口就已经有卖豆腐脑的摊子了。记得三四岁时,奶奶每天都会骑着车座带小栏杆的自行车来接我上下幼儿园。

一次放学后,奶奶停好车后就一直在幼儿园门口驻足张望,生怕错过了我的影子。忽然之间,校门口的人变多了,小朋友们也一窝蜂地拥了出来。我夹杂在人群当中,来回张望,最后终于与奶奶四目相望,我飞快地跑到她身边,爬上车,直奔那个路口,不知不觉间,太阳又落下了几分,那个十字路口,是回家的必经之路,所以几乎是每天放学,我都要去喝一碗那里的豆腐脑,品回一下它的美味。

记得有一次,我和奶奶像往常一样经过那里,奶奶却不停车,我使劲摇晃着车子,希望她能停下来,”今天没带钱,明天再吃,咋贼不听话哩!”,奶奶骑车要走,我却拉着屁股拽着车的后座不让她前行,不见车子前进反而后退了几分。

“让孩子过来吃吧!”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传了出来,而这声音正是从那小摊主那里传来的。她中等身材,身材略瘦,两只眼睛水亮水亮的,微黄的短发显得时尚精干,“孩好吃这口,叫孩吃吧!”说着便给我乘了一碗,我赶忙坐下,低头品尝着那熟悉的味道,至于她们说了一些什么话,我也记不得了。

上中学以后,经过那里的次数少了,我也很少再去品尝那童年的美味,但那种味道至今仍然难忘,它是我童年难以忘怀的一道记忆!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五

我最喜欢吃的美食是烤鸭。经过高温烘烤,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油滑多汁的鸭皮和鲜美的鸭肉,再加上一点酱料,吃进去满嘴流油。但对我来说好,最好吃的还不算这个。

吃了鸭肉后必定要点鸭架泡饭,白中杂黑的`汤汁,咕噜咕噜冒着泡。白的粥,绿的菜,一撮黑胡椒碎末,热气腾腾地冒着诱人的香气,等它凉下来的这十分钟大概是最让人垂涎欲滴的时刻了,看着它逐渐地安静下来,香味从浓郁到清淡,却一直缓缓散发着让人不忍离开的香气。一定要先喝汤,再把粥和菜混着吃,最后再细品鸭肉。在口中,汤顺滑流过,粥和菜慢慢嚼,鸭肉细细尝。

现在每当吃到鸭架泡饭,除了美味还有满满的回忆。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六

记得网小时候,每周末必会跟着爸爸光顾菜场旁的早餐店,那油光发亮的拌面、炸得金黄的油条,便是我儿时的回忆。

清晨,我和爸爸来到了那间古朴的早餐店,店主已经炸好了第一锅油条,木凳和木桌已略显陈旧,几把布满灰尘的电扇无力地摇着头。正当我抬头望着店主炸油条看得出神时,两碗热腾腾的拌面被端了上来。

爸爸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把最下面的面翻上来,香气四溢的猪油混着鲜香的酱油,上面还点缀着几颗碧绿的小葱,让人食欲大开。一入口,先感觉有些油腻,之后的酱油咸味与小葱的清香便刺激着舌尖上的每一个味蕾和鼻中的每一个嗅觉细胞,共同传入大脑,只产生了两个字好吃。

吃着香气四溢的拌面,店主炸油条的动作又吸引了我,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只见他把一个面团搓成条状,接着手起刀落,把面团切成许多块。他抓起一把白花花的面粉,如同下雪一般均匀地洒下,然后像大厨一样将面团扔起,再啪的一下掉在桌子上,之后把两块面团叠在一起,用一根小竹棒在中间压一下,马上就要进油锅了,只见他拿起面团,在空中迅速拉长,接着又放入油锅中。这时,他又拿起一双比我手臂还要长的筷子,在油锅里不停地翻滚着锅内的油条。油条的颜色由白逐渐变黄,最后变得如同金子一般黄澄澄的。正当我看得出神时,那金黄的油条已经上桌了,上面的油还不停地往下滴着。咬一口,那酥脆可口的感觉简直无与伦比。

时光飞逝,一转眼,那家早餐店已经随着菜场一同消失了,但那香气四溢的拌面和金黄的油条虽然别的店还有,但那古朴的味道却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却只有那淡淡的回忆。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七

每到端午节,大清早奶奶就忙里忙外地准备食材:大到糯米、猪肉,小到粽叶、调味料,甚至缠粽叶的棉绳,都要经过奶奶的层层把关。而通过“检验”的,自然是食材中的“佼佼者”。

奶奶先将猪肉用酱油、料酒腌制好,再用清水浸泡糯米,直到糯米充分吸收水分,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无瑕的白玉。待糯米半干后,加入红豆沙,搅和均匀,拿出沥干的粽叶,将馅料螺旋式地卷起、包裹,最后用棉绳绑住。奶奶我说:“绑粽子可是个技术活,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松了,馅料就会散出来;紧了,粽子内部可能蒸不熟。”我抬起头看了看,发现奶奶的棉绳松紧刚好。

“奶奶,别忘了在我的粽子里加栗子!”我将头探出房门对奶奶说。“馋猫,我还不了解你的口味?不会忘记的。”奶奶对我笑着。奶奶向来熟知家里人吃粽子的口味,妈妈爱吃甜,喜欢吃奶奶包的豆沙粽;爸爸则喜欢吃蛋黄肉粽。而我则最喜欢栗子肉粽的可口美味。

“粽子熟了!”正经历漫长等待我一听见吆喝,就像弹簧一样从椅子上蹦起冲向餐桌。一时间,豆沙的甜蜜、猪肉的喷香,夹杂着粽叶淡淡的清香,朝我的嗅觉发起总攻。我已经顾不得烫不烫手了,赶紧拿了一个,解开棉绳:深棕色的糯米颗颗饱满,油光发亮,仿佛在催促我一试究竟。我再也经不住诱惑,咬上一口,糯米弹而不粘,吸满了肉汁,十分入味;栗子在高压锅的作用下,软糯可口,略带香甜;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真是天下美味!“嗯真好吃!真希望天天能吃到奶奶做的粽子!”全家都笑了,奶奶笑得最开心,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早晨六点起床,去菜市场挑选粽叶、猪肉、豆沙、糯米;因市场的肉不够新鲜而徒步去五公里外的黑猪肉专卖店买肉;坚持着自曾爷爷传下来的手艺,百年光阴,一丝不苟六岁的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美味的粽子,却不理解,粽子中饱含了奶奶对一家人的爱!

不知不觉,手中只咬了一口的粽子凉了。望着它,我明白,端午节里少的正是我记忆中不变的美食,是奶奶亲手包进粽子里的浓浓的爱啊!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八

昨日下学后,出了学校不远处,有一位老奶奶在大声喊着:“卖米糕哩,甜滋滋的米糕!”我有些馋了,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块米糕,尝了一小口,甜味在我嘴里徘徊,浓郁的香甜味沁入我的心里,使我想起了小时吃米糕的情景。

我穿越回到了五岁时,依旧是那热气腾腾的米糕,米糕香甜软糯。我向厨房里望了望大姑和二姑忙碌的身影,她们在里面做着米糕。

回到现在,我吃着那位老奶奶卖的米糕,虽然这块米糕和故乡的米糕样子和做法相似,但是它的味道与家乡的米糕感觉完全不同,也没有故乡的米糕好吃。

回家后,我把那块儿买的米糕给父亲尝,父亲说的确没有家乡的味道好。

“今天我正好回去了,你大姑和二姑给你捎来了米糕,你快来尝尝吧。”父亲的话让我兴奋不已,我把米糕放在碗里,在微波炉里热了一会儿,我吃着老家的米糕,感觉唇齿留香。

“是这个味道,就是这个味道,太好吃了,软软糯糯的,正是小时在老家吃的米糕的味道,还比以前的米糕更好吃了!”我兴奋地说着。我给姑姑们分别打了电话,对她们说:“姑姑,您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米糕真的太好吃了!”

忽然,我想起了文章《桂花雨》中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故乡的桂花香。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九

说起美食,我就想起了许多:西安的肉夹馍、桂林的啤酒鱼、椿记烧鹅、福建佛跳墙……或者是走在讲究于一吃二茶三麻将和讲究“慢”生活的成都,在街头巷尾随便找一家火锅店坐下来,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惬意地吃着,慢慢地度过的悠闲时光。不过无论是法国的鹅肝还是中国的叫花鸡,我最喜欢的还是我那念念不忘的臭豆腐。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

我可不是什么吃货,但说起美食,值得我啧啧称赞的,还是柴桥老家街上的生煎包。

我们来到生煎店,已是早上八点多了。别的早餐店人流已经逐渐散去,这家老店可不同。即使是八点,也是休息日的“高峰期”。

生煎店本来就小,再加上食客进进出出,里面已是人满为患。老板早已忙得满头大汗,伙计们也是团团转。吃的人是大快朵颐,等的人,看着那些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在锅里“滋滋”地响,就不停地咽口水,心急如焚地张望着。

我的.生煎上桌了。我端详着,说颜色,下底是焦中带黑,时不时渗出黄色的油,其余部分是白白的,活像一个个小胖墩;说香味,也不知道是什么,应该是油味儿加葱的香味吧,闻起来有一种清新又油腻的感觉,令我迫不及待地开吃!我夹起来就是一大口,哦,好烫!同时仿佛是被锅盖盖起来的肉味,热气也扑鼻而来。我正烫嘴,却听到那香气说:“热的才好吃哩!来呀,吃呀!”我立刻狼吞虎咽,三两下,一个生煎就下肚了。此时,我只有一个感受:“好吃!”

现在,在北仑我也能吃到生煎,但总觉得吃不出记忆中老家生煎的味道了。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一

一直到现在,我还能吃上奶奶亲手包的蛋饺子。

超市的冰柜里,总有成盒的现成蛋饺,蛋皮均匀光滑,馅很多,足以称为“皮薄馅厚”。但买来一尝,只有蛋皮和肉的腥味占了上风,新鲜和美味却成了若有若无的小角色,根本比不上奶奶包的。

奶奶很喜欢我,每顿饭刚一吃完,就问下一顿吃啥。那天我实在觉得没什么好吃的,奶奶又一个劲儿问,有些不耐烦了。

“明天搞什么吃啊?”

“有什么吃什么,不要每天问,蛮烦的。”

奶奶脾气很好,在我面前总是任劳任怨,像一头老黄牛。她仍是一张慈祥的笑脸:“好,那我弄点蛋饺子吃。”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饺子里有一种饺子叫蛋饺子。

奶奶年纪大了,手还是那么巧。她先把鸡蛋打散,再用小火煎成一张张小蛋皮,往里面包上一个个小肉团,捏好皮,就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蛋饺。

第二天我们再来的时候,饺子已经出了锅,那味道香得谁都想立即咬上一口。我一伸筷子就夹上一个,一把送进嘴里,虽然烫嘴,但确实美味可口。吃了几个饺子,又打了一碗汤,喝上一口,都还能清楚地感受到那一口热汤随着饺子皮(掉下来的小零碎)一起经过喉咙,到达胃里。奶奶满脸笑意的看着我狼吞虎咽,满意地说:“男孩子就得这么吃,就得这么大口大口的吃,才长得壮,才像个男子汉。”

再后来,奶奶去了一家由我姑奶奶开的木料厂当大厨,我们再见一面就十分困难。日子一天天过去,奶奶那张慈祥的、布满皱纹的、总是挂着微笑的脸,也被更多其他的记忆挤在了后面,变得暗淡了。再往后,那张面孔已经陌生了,直到奶奶回来。

一年后,奶奶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继续在那里工作,就回来了。一天中午,我们又接到了奶奶催我们去吃饭的电话,爸爸妈妈都很高兴。爸爸开车把我们带到奶奶家。奶奶似乎没什么变化,我跑过去抱住她,迟迟不肯松手,这时才发现她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眼角边布满皱纹,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奶奶把我松开,走进厨房,端上来的还是那碗金黄金黄的蛋饺。奶奶温和地说:“这下回来了,就只晓得你蛮喜欢吃蛋饺,就又给你做了碗。”我接过碗,夹起一个放进口中,还是熟悉的蛋黄香,还是熟悉的细肉沫,还是曾经的好喝的汤。

现在,奶奶偶尔也会给我做蛋饺,但她的身体不是很好,耳朵也有些背,说话得大声才行,但那张总是洋溢着笑意的脸却在我心中不曾改变。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二

虽然我不是个吃货,但在我心中,在我记忆深处,有碗面,快人心。

刀出鞘,亮白的刀尖停下时,缓了一下。下一秒,手腕向下,刀背向上,拇指贴在刀背上,一刀刀,着实有力,砍在柔软的小葱上。手放一边,刀朝另一边倾斜,一横扫,提手,刀微一抖,手缓而放开,葱花在锅内均匀散开。面条在水中滚,老鸭流着黄汁,青菜变得柔软,与葱花相得益彰。

这碗面,带给我温暖的体验,是舌尖味蕾的升华。面能大快人心,面也能暖人心田。

三年级大考前的最后一个周末。炎热的夏日与堆叠成山的书本作伴,我趴在书桌上,脸微斜,望着手表上的指针转动,弱弱地听见“滴答滴答”声,微眯的双眼转移了视线,看完了文章的最后一个字和最后一个符号。“哎!”不愿多睁的眼,终于闭上了。我直接趴到了饭点,迷糊地起身,迷糊地来到餐桌前。一碗牛肉面,母亲轻轻地推到我面前。扇开面上的云雾,鲜香四溢,直冲鼻尖。我不着急动筷,而是舀一口汤汁轻吮。味蕾就此打开,牛肉的肥嫩,面条的细滑,青菜的清香集于此。烫,是舌尖的热度,提起了精神,打开了心扉,考试的压力早已抛在九霄云外。袅袅香气,丝丝细面,我端起碗,“哧溜”!

面是细滑的,是清新的,但缺少了肉夹馍那猛火烤出来的热情。

走在陕西老街上,叫卖声不绝于耳,一阵似红烧肉的香气在我的鼻尖缭绕,牵引着我走向香气源头。一家百年老店,挂着棕黄的木刻对联,跨过过膝的门槛,是张久经岁月的木桌。镂刻花鸟的木窗旁,是一位老先生,把烫好的三层肉捞出,放入锅内,缓而有力。而后放入盐、焦糖、老抽与八角,手轻摇大勺,缓开小火,从容不迫的动作,撩动的是我的心,焦急的心。他提起手,将汤汁带起,手一斜,将勺上的汤汁冲回肉的表面。他瞟了我一眼,放下勺,拿起了一旁老旧的烟枪,径直走开了。我赶紧跟上前去问:“老先生,是否有做好的?”“有。”他说得云淡风轻。下一刻,烟枪“啪”地拍在桌上,一个转身,按下了一旁的电灯,那是用架子架好的煮熟的肉。他一个箭步上前去,取下一块肉。戴手套的手顺势移好菜板,放肉,抬刀,下一秒,只剩下碎肉,瞬切白饼,肉塞入饼中:“你的好了。”来不及反应,我先是惊吓,而又惊喜,稍缓了一下拿起馍,啃一大口,那种满足感不言而喻。

吃是一门充满人间烟火的学问。记忆中的面食,带给我味蕾的满足、亲情与爱的体验和艺术般的享受。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三

粽子也是有来历的: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泪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

我们先把米弄湿,再用竹叶包起来,但竹叶会散开,所以我们就用草绳包住。最后把它烧热,香气扑鼻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们开吃了,有白米粽、肉粽……我们都选白米粽吃,因为爸爸说:“米饭有对身体好。”

我们都同意,吃的时候,阵阵香味直向鼻子里钻。吃饱了,我们就开家庭会议。

妈妈说:“宝贝儿,妈妈就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我急忙说:“好的,好的,快点讲,我好期待啊!”

我和爸爸、还有妈妈都笑了,嘴笑起来弯得就像一个倒着地小月牙儿似的。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四

四川有热闹的小镇、丰富的食物,还有秀丽的山涧与高大挺拔的树木。在我眼中,四川就是最漂亮的城市。特别是这里的美食,我一说,保准让你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狂辣食物——“伤心凉粉”

四川的凉粉虽不像重庆的火锅那么有名,但却是夏季一等一的消暑佳品。其中一道特色小吃叫“伤心凉粉”,因为会把人辣出眼泪,才得其“美名”。但是,我们四川人就是爱吃辣,我也很喜欢吃,虽然每次被辣得泪流满面,却欲罢不能。

香甜食物——“开心甜粉”

“开心甜粉”也是凉粉,但它的味道跟“伤心凉粉”简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开心甜粉”是很甜的,但却不会腻。它在小朋友的消暑食谱中极受欢迎。“开心甜粉”的口感也跟“伤心凉粉”不一样。“伤心凉粉”吃起来是滑的,“开心甜粉”吃起来则是糯的,因为它的原料就是糯米。

“伤心凉粉”最应该和“开心甜粉”一起吃。既可以感受到与众不同的香辣口感,又能即时缓解口中的辣,还可以让口中甜甜的。

怎么样?我家乡的凉粉不错吧,有机会一定要去品尝喔!别忘了,我的家乡是四川。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五

每当看到糖葫芦,我就想起了我的祖父。

“好吃!”“好啦!你慢点吃!”我的祖父很擅长做糖葫芦,山楂被冰糖染得亮晶晶的,糖葫芦上的糖风像一条龙尾巴在我的眼前摇来摇去。看着看着,我口水就流了下来。

闻一闻它的味道,一股酸与甜交织的味道融合得天衣无缝。不行了,再闻,我就要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第一口吃下去是酸的,但是你不要急,你含着含着,就会有一股甜甜的味道冲向你的舌头,酸味与甜味配合得完美无瑕。只要你吃了一口就想吃第二口,吃了第二口又想吃第三口……不一会儿,一根冰糖葫芦就吃完了,我向祖父请求说:“祖父,再给我做一串吧!”

在我的请求下,祖父就再做一串。

首先,先把几块冰糖放进锅中融化,然后加点白芝麻,接着把山楂一个一个串起来,用勺子在山楂上淋上糖,然后再甩糖风。一串糖葫芦就做好了。不要看做糖葫芦的工序很少,但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六

每到过年吃到那软糯香甜的年糕,我都会不自觉想起祖母。

小时候,祖母对我甚是疼爱,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我对祖母十分依恋。一次,我因不听妈妈的劝阻,跑出去买年糕,结果半路下起雨来,我慌了,赶紧冒着雨跑了回去。

回到家,我便发起烧来,祖母担心极了,她一边责备妈妈没有拦住我,一边用冷毛巾帮我敷额头,她说想吃年糕她可以做呀。那一刻,我便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好好照顾自己,无论是为了我还是为了祖母。经过那次发烧风波后,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我很是兴奋,祖母也显得很高兴,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忙着采购年货。

新年终于到了,家人们欢聚一堂,祖母家热闹极了,欢笑声、嬉戏声弥漫着整个屋子。祖父端来一个像盆一样的东西,和两根又粗又长的棍子,祖母抱来一大碗蒸得热腾腾的米团。

爸爸和姨父抢起棍子,将碗里的米团倒进盆中,一棍子、一棍子将米团打得啪啪作响,我们几个小孩比大人还兴奋,在一旁加油喝彩。祖母将打好的米团,一个个捏得又大又圆,我们几个小馋猫早就忍不住了,你争我抢地吃起来,外祖母在一旁怜爱地说:“慢点儿,别噎着了……”我们几个只顾吃去了,祖母说的话连半句都不曾听入耳中。

咬一口那洁白的年糕,一种软软糯糯的味道便上心头,根本不需要用牙齿咬,年糕入口即化,比在外面超市买的不知好吃多少倍,在场的人无不称赞祖母制作年糕的手艺之高。

长大之后,我渐渐明白当时的年糕并不是有多么好吃,而是那里饱含着祖母对我深深的爱,它才会变得让我牵肠挂肚,回味无穷。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糕纷纷面市,但再也找不回童年的味道了。

片片年糕虽无语,但随真情留人间……。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七

我儿时很喜欢吃桂花藕,一盘桂花藕,蒸得粉中透着浅紫的藕片摆在洁白的瓷盘上。藕孔中填着软嫩的糯米,瓷盘上淋着金黄的、裹着几朵花瓣的桂花蜜,用筷子轻轻夹起一片,会看到细细的丝线从藕片中被拉长,滴落着香甜的桂花蜜。

小孩子都喜欢吃香甜软绵的东西,我也不例外。若是放学回家能嗅到空气中有那沁人心脾的香甜弥散,我便会高兴地欢呼雀跃。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繁重的学业使我来到了离学校更近的外婆家。外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一辈子见惯了西北的风沙和暴雨,说话做事总能带着一股子让人眼前一亮的干练。

但她不会做桂花藕。

这种本应独属于江南水乡的、带着淮南气息的甜甜糯糯的菜肴,外婆没吃过,更没做过。因而我那仿佛浸在桂花蜜里的童年似乎就此戛然而止了。

日复一日的学习也使我逐渐淡忘了儿时萦绕在鼻息和嘴角的甜蜜味道,直到那一日。

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午后,我推开外婆家门,那种清淡的、熟悉的香甜又钻入我的鼻翼。我顿时来了精神,撂下书包直奔厨房。果然,外婆正背对着我,矮小的身躯前后忙碌着,手边摆着一罐桂花蜜。

“知道你喜欢吃,一直想学来做给你。这第一次完工的成品不知道味道咋样。快来尝尝!”外婆见了我开心地挥手招呼。她笑得那样慈祥而和蔼,连眼角的笑纹都焕发着精气神。

我瞪大了双双眼,抓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尝了一片。刹那间,香甜、软糯和桂花的清香一齐充盈在口腔。看着外婆的双眼,那双饱经风霜的浑浊的眼中又迸发出了微光——那是在见到我满意而幸福的面部表情后油然而生的一种满意与幸福。

我快乐所以她快乐。

我几乎不舍得将那块藕一气吞下,非要细细慢慢地品,非要体验那甜中裹挟着的每一分爱意与关怀。析出的丝丝缕缕的爱意与关怀在我心尖汇合,形成一股足以让我徜徉其中的洪流。

那盘桂花藕的余韵久久徘徊在我心中,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甜。那是一种不会随着时间而消散的、最深切的甜。那是来自我外婆的爱。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八

银川有居民小区一百五十多处,覆盖了银川城市的一大部分的空间区域,这些地方是人群的聚居地,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且人们每天工作生活出出入入,流动性也相对较高,小区视频电视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出现,是首家在小区内以大众电视的形式亮相,首先这种媒体拥有大量的受众,每个小区的每个民众都有可能成为它的受众,在人们有意或无意间就能够接受到视频电视里传达的信息,这就保证了小区视频电视大量的受众群体,甚至使当前这些媒体当中受众较多的媒体。而且各个年龄段的受众都有。

(二)顾客分析。

小区视频电视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民众,方便民众,为民众的生活提供最便捷,最可靠的信息。银川具有大量的餐饮企业,那里汇聚了丰富的美食和各具特色的菜系,比如:回族特色风味小吃、回族特色面食和各种菜等,还有新疆的特色食品,川菜,粤菜等。这些都可以是本媒体的宣传对象,这些企业也就是我们的顾客。

(三)同类节目比较。

就目前来说,在银川市内,关于介绍食品类的节目不多,在宁夏电视台及银川电视台等媒体,部分节目曾经涉及到过食品类的介绍,但专业做食品介绍的节目还没有;就小区电视来说,目前经营小区电视的企业只有“银川市指路者广告公司”一家;就目前的媒介市场来看,介绍食品的这类节目在宁夏还是一片空白。

1、首先使本广告公司信息得以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该广告公司,了解该广告公司的性质和信息。

2、切实贴近民众,贴近居民的生活,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能够使人们在轻松愉快中工作和生活。

3、以独特的小区视频电视形式出现,是一种以小区为中心的小众传媒载体,与传统的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相比较,它拥有画面、声音,更为具象,与固定电视等相比也更加轻松活跃,便于接近身边的人群,减少了与受众的距离感。

4、实现了与民众的互动,让人们体会到了亲切感,并且以发放小奖品的形式来促使人们参与活动,互动性强烈,民众更加愿意参与,栏目的到达率就更高。

5、在栏目举办的同时进行了产品信息宣传,轻易的为广告主进行了广告宣传,更容易使产品和服务信息得以传播,实现了消费者与顾客双赢的效果。

(一)栏目名称。

《凤城美食指南》。

(二)栏目类别。

纪实类节目。

(三)栏目宗旨。

(四)栏目目标。

方便民众,让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生活,关心与自己切实相关的小信息、小资讯。让人们在娱乐轻松的同时进行消费,把人们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五)栏目定位。

栏目定位为适合于居住于小区电视所覆盖的各个小区的各个年龄段的居民。

(六)栏目形态。

栏目采取产品展示及主持人串场介绍的方式。

(七)栏目内容。

1、每期介绍五个左右的餐饮品牌,其中各个品牌所经营饮食产品所属菜系不能相同,如每期清真食品、川菜、粤菜各一家等。

2、每期节目都要预告下期节目的内容概要及现场互动礼品的情况。

3、介绍饮食健康方面的一些常识。

4、期间插播公益广告,大概是关于保护环境及健康饮食等方面的。

5、也可推出特别栏目,如教授一些简单的做菜常识及方法,类似于央视的《天天饮食》。

(八)栏目特色。

重点介绍各菜系独特的餐饮风格,风格纯正的菜式品牌,以及企业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经营风格,展示企业实力和特色。其次从区位环境、文化背景、个性化服务到就餐环境等各方面的全面展示,进行市场推广,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及美誉度这方面主要是介绍宁夏的清真食品。

(九)栏目风格。

作为一个纪实类的节目,要尽量的向受众表现节目所诉产品信息的真实性,配合现场活动,营造轻松的,活泼的,引人向上的良好氛围。

(十)编辑及拍摄风格。

1、拍摄酒楼饭店外景、招牌、标识以及内部环境和装饰风格,体现饭店整体形象及规模。

2、从画面上要着重要突出饭店饮食的特色及风情,包括各招牌菜、特色菜品等,体现出饭店的特色和档次。

3、有选择地拍摄员工工作场景,包括服务、制作方面等,体现良好的员工素质和严格的饭店管理。

4、拍摄饭店完善的配套设施。

5、总体上结合整体环境,突出餐饮特色及档次。

(十一)栏目长度。

(十二)栏目播出方式。

每周一期,穿插其他栏目滚动播出。

(十三)栏目设置。

节目不固定每期的制作格式,根据每期的具体内容应有不同的环节设置。

(十四)栏目包装。

1、片头,15秒左右。

2、栏目宣传片,长度15秒左右,每天在小气电视滚动播出。

根据前面的受众分析及顾客分析,及对于小区电视未来前景的判断,此栏目应该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团队协作,具体略。

1、参与栏目商家赞助;

2、公司自筹。

略。

(一)活动方式。

1、可由公司员工、商家特派人员、聘请专业主持人等;

3、电视节目上常见的猜词既猜字游戏。

(二)礼品种类。

1、栏目中所诉求饮食品牌的代金券;

2、栏目中所诉求饮食品牌的打折券;

3、企业节目播出版光盘。

(三)礼品提供。

有每期节目所诉饮食品牌的商家提供。

以上栏目策划方案将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另行调整。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十九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回忆中的人与事,都是不可磨灭、无法改变的。但我相信他们一定都是很美好,犹如被定格了一般,与岁月无关。

我的回忆中,总带着一股热干面的香!

早晨,奶奶来探望我和妹妹,还特意从小区的巷子里带来一份热干面,我呆呆地望着那份热干面,陷入了沉思!

细数来,那家卖热干面的小店已经有些年头了罢!从记事起,它便一直坐落在小区门口的一排商铺边。小区来来往往的人群必会经过那里,上小学的我也加入了其中,每天早上上学总会端着一份热干面在路上边走边吃。偶尔时间比较宽松时,便坐在店里吃,有时还会碰到儿时的玩伴和同学。那一份热腾腾的热干面,便成了我儿时记忆中的美味!我承认,其实店里还有许多其它的面类食物,但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我都一直认为只有那里的热干面才是最好吃的,小店也因此而小有名气。吃早餐的大都是小区里的人,却每隔三两天都要来这里一趟,小店也因此而不断的升级环境,桌子从老式铁皮桌换成了木桌,数量也从四张变成了六张,挤满了整个店面,却也不及络绎来往的人群,我也懵懂的混在其中,稀里糊涂地就长大了,搬了家,便再不怎么来了。

仿佛是黄金期过了一般,小学毕业后,许多人家与我一样搬走了,小店冷清一些了,桂花不盛了!那里很少听到孩子们的打闹了,我们也成长为一名青涩的少年,也时常回忆起那个稀里糊涂的童年,去品尝年少不知愁滋味的用意。每每回想起儿时,我总会记起巷角的那份热干面,小店独特的味道,以至于我曾跑遍武汉每个大街小巷,试图去寻找和比它要好的味道,却还是不如巷角小店的这份热干面!有些东西,总能使人无法忘怀,以至于它哪怕有一点变化,也能使人一眼看出当时的景,当时的人,当时的物,仅有一次,无法重复。但它们却可以被深深地刻在脑海中,不断回忆,永远定格。便纵然也与岁月无关,但经过时光岁月冲洗的人,会永远携带,重温它们!每每回想,便会有一次新的历程与收获,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挑起一筷热干面,放入口中,还是原来的味道,不过,果然已经感觉和原来不同了!

但是,已经没关系了罢!我望着湛蓝的天空,仿佛心中,也有一片蓝天!

记忆中的美食(通用20篇)篇二十

从小,我便很喜欢吃焖罐肉,但那是我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的美食,因为那是老家的菜。

老家是山区,为了能改善生活,家家户户都会养猪,养了一年的猪到了过年前会宰杀,然后储存起来供来年食用。但是新鲜的猪肉放不久就坏了,为了方便保存,人们便“发明”了焖罐肉。

去年回老家,我有幸看到了姥姥制作焖罐肉的全过程。姥姥将买好的猪肉清洗干净,在肉上均匀地抹些许盐,并放入盆中腌制数天,再将肉放到室外晾晒以便能去除水分。嘴馋的我,已经是迫不及待了。两天后,只见姥姥麻利地将一长条肉切成一个个“小胖子”,再将一个个“小胖子”放入锅中,只见他们逐渐变得金黄,我的口水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姥姥不停翻炒,待到从肉中脂肪中炒出的油已经漫过肉,姥姥便连肉带油放进一个陶罐里封存。我也依依不舍的向我的“朋友”道别。

若你真想品尝焖罐肉的真正的美味,要静等些日子才好,姥姥说刚炒好的肉口感和味道不好,等肉在罐中封存一个月后,味道才是最好的。开罐的日子终于到了,只见姥姥打开罐盖,一阵浓郁的肉香铺面而来。姥姥把肉连着油一起舀起放入锅中,“呲啦”一声油炸开了。姥姥不慌不忙的将多余的油倒出来,再加入姜片和萝卜等食材一起翻炒片刻,加些开水用小火慢炖,从那袅袅的蒸汽中便能闻到那香味。30分钟后,肉香味弥漫整个屋子,全家人的目光好似都聚集到了厨房。撒上切好的蒜苗,大火收汁后便可以起锅了。金黄的焖罐肉、雪白的萝卜、翠绿的蒜苗构成了一副垂涎欲滴的画面。“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便抢先夹了一块焖罐肉,热汁便从肉中喷出来了,我连忙放下筷子。姥姥看到我狼狈的样子,便笑了出来,我也笑了。一老一小的笑声让家乡那本来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

记得母亲有一次在菜场特地买了带皮的猪肉,准备想用家乡的传统的方法做一次焖罐肉。虽说技艺没有姥姥那样的熟练,但是成品的样子与姥姥做的差不了多少。数天后,全家人都迫不及待的想尝尝母亲的手艺。但是口感与味道远没有姥姥做得好。母亲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但是全家人都很纳闷为什么味道和口感会差这么多。

后来才得知,焖罐肉做好后是要放到约1个月才是最好吃的。原来经过热油罐闷、封存后口感与味道才是最好的。

可能有一些东西就像焖罐肉一样,需要等待,需要沉淀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陈酒比新酒口感更好,味道更香。知识不经过沉淀,无法真正地应用到生活中去造福人类,造福社会。这是闷罐肉教给我的哲理。

了解了焖罐肉制作过程的我,觉得这实在是太麻烦了。仅仅为了保存就要费这么大的力,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还这样做,冰箱不是更简便吗?那时,我的答案是,这是传统。

随着思想逐渐的成熟,我又想起了那个问题,我也觉得那时的答案,太肤浅了。有一些不好的传统,我们应该去舍弃,比如一些繁琐的礼节,而且这种舍弃,是从潜意识中发出的。但是为什么人们丢弃那么多东西,却始终没有丢弃制作焖罐肉这种看似十分复杂,十分繁琐的古老做法呢?这个问题一直埋藏在我的心中,久久没有解开。

后来,我去查阅资料,科学探究焖罐肉为什么放几个月都不会坏,才得知盐可以使微生物与细菌脱水并死去,而放入陶罐中的肉与外界的空气接触的甚少,从外界照射的光也不会照射到肉上。油也保存了其香味与口感。经过高温炒熟的肉类含有的细菌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焖罐肉存放几个月后,口感与营养依然鲜美。这可能就是古人的智慧吧。有一些传统我们是不能抛弃的,因为这里面有古人的智慧和经验。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一些传统工艺濒临失传,而传统工艺又是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一个名片,所以保护传统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记忆中的味道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味蕾中、在我的血液中存在着。

愿在将来,还能品尝到焖罐肉,还能记起那存于记忆中的味道……。

相关范文推荐

    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篇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以宣传学习为抓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补课班的一件事(优秀20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艺术,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打动人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北京时间20xx年3月21日早上8时50分

    学画素描四年级范文(13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得体、条理清晰,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下面是一些成功的作家为我们提供的优秀作文范本,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都会有各种

    文科应届生自我鉴定(优秀17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别中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性作用的范例材料。范文七:关于健康的范文,让我们重视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学四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服装设计与工程个人简历(优秀14篇)

    简历不仅是记录个人基本信息的工具,更是展示个人能力和成就的窗口。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个人简历,它巧妙地展示了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现在一般找工作都是在通过网络来找,

    第一季度个人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精选17篇)

    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情况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月度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加出色的总结

    和奶奶一起种菜大全(21篇)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重用词精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提升作文的文采和感染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纳税筹划原则研究的论文(模板19篇)

    年末将至,总结工作是我们对一年来的努力的一种肯定和总结。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利器,我们应该经常参考。写完一篇文章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搭配探讨论文(精选14篇)

    范文范本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规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2.1将观花与观

    看族国的新变化大全(19篇)

    拥有优秀作文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表达观点和理解课堂内容。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和借鉴。世界变化得真快。有大自然的变、,有科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