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雁落霞

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提前预判学生可能面临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针对四年级科学教学的需要,以下是一些科学实验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一

教学要求:

1、感受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名、段,体会的可爱和生机勃勃。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海上日出》。

二、出示的挂图,观察说话。

三、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观察图画,简单口述图意。

1、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2、观察近处在空中飞翔的。

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

四、检查预习。

默读课文,说说小是什么样儿的,飞行特点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读课文。

评点,读准字音。

六、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的特点。

1、外形特点。

2、透过外形,了解性情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5、看图,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

七、图文对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感受春天的气息。

2、结合“微风吹拂着……柳丝”一句,体会春天柳树的特点。

3、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凭借图画,发挥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关系。

5、理解“生机”。

6、朗读,在头脑中浮现“光彩夺目的春天”。

7、自由读,注意句与句的联系。

8、试背第二段。

八、联系图画中飞行的和落在电线上的,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飞行的,听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听读第四段,看作者怎样描写停在电线上的的。

6、自由读第三四段,浮现画面。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读全文。

进一步感受的可爱和春天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思考:

每个自然段分别讲的是什么?

三、思考、交流。

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述的?

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特点?

(形象的活泼可爱;飞行时的动态美;停歇时的静态美;为春光增色,使春光充满勃勃生机。)

四、巩固练习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识记“俊俏”,背诵课文。

2、自读第二自然段,背诵。

3、自读第三自然段,背诵。

4、自读第四自然段,背诵。

五、字词练习。

1、交流是如何识记生字的。

2、练写生字词。

3、自己尝试默写。

六、自由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古诗三首》。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二

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1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搜集有关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

一、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

二、合作交流,讨论。

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三、小组汇报,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首父爱的歌颂。

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可以让学生演一演14个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砾堆下坚持了38个小时的情景。

(2)通过语句体会: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共人的恐惧,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老师总结: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无处不在)。

(2)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基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剧本,然后排练表演。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课时。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会忘而却步!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

了不起爱。

儿子。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五

教学目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无处不在)。

(2)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点评: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基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探究活动。

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剧本,然后排练表演。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六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习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习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新词。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地震严重吗?(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认真地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开始吧!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3.交流。

(1)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洛杉矶)。

(2)一场怎样的地震?你从哪儿知道的?

大地震:a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b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4.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给人们带来的是巨大的伤害,是无尽的伤痛。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后拍到的图片。你看,昔日繁华的都市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高高的立交桥眨眼变成了残垣断壁;一辆辆漂亮的小轿车被砸的面目全非,一个个无辜的生命被堆堆瓦砾掩埋;震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更是无情的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已变得满目苍痍,地震过后的洛杉矶留给我们的只有阵阵叹息、片片废墟、堆堆瓦砾,还有那火光冲天的大爆炸,还有多少绝望的眼神。课件出示词语:昔日、地震、洛杉矶、叹息、废墟、瓦砾、爆炸、绝望。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着几个词语好吗?

6.在这场残酷的大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8.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三、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1——12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语句中感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开始吧!

(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巡视。)。

2.交流。

(1)第五自然段:别的父母哭喊过后,绝望地离开,可父亲不听别人的劝阻,坚持不离开。

a哪些人劝说父亲?他们是怎么劝的?(大屏幕出现课文片段)。

b面对别人的劝阻,父亲是怎样回应的?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意思差不多,后两句一模一样。)。

c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是啊,父亲的回答就是这样简单而有点重复的三句话,请四人一组合作讨论一下:父亲在说这三句话时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在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d交流。

《1》看着这些好心人,父亲多么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所以恳求地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是的,此时的救援在与时间赛跑。多一个人的帮助,孩子就多一份生还的希望,所以父亲恳求地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2》消防队长负责指挥救援工作,消防队长来了,父亲似乎看到了希望,父亲此刻迫不及待的想得到消防队长的帮助。(消防队长来了,父亲似乎看到了孩子生还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3》警察走过来,劝他马上回家,似乎在告诉他儿子已经没有希望了,劝他放弃,此时的父亲简直崩溃了(绝望了、悲痛欲绝),于是他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消防队长来了,父亲似乎看到了儿子生还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却让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f这位一心想救儿子的父亲,不理解为什么消防队长要拦住他,为什么警察要劝他马上回家,同学们,你能理解吗?(余震、爆炸、病菌——危险)。

3.此时父亲早已把自身的安危抛到九霄云外,此时的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请问:如果你是阿曼达的父亲,你会离开吗?为什么?

《1》儿子还在废墟之下,生死未卜,我当然不会离开。——一位多。

么坚定的父亲呀!

你会离开吗?

《2》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找到儿子,我绝不离开。——一位多么坚忍不拔的父亲。

你会吗?

《3》我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在与。

死神搏斗,我一定要遵守诺言,一定要救出儿子。——一位多么恪守诺言的父亲。

4.同学们,请你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父亲苦苦挖掘,不肯离开呢?(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5.简简单单的三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父爱;简简单单的三句话,让我们读懂了这是一位(恪守诺言)的父亲,这是一位(坚忍不拔)的父亲,这是一位(永不放弃)的父亲,这当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6.让我们再次读读父亲的这三句话。

当好心人劝他时,他恳求地问:“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迫不及待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7.还从哪儿能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8.你想怎样来读这个句子?想一想,读一读,开始吧!

《1》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好吗?(缓慢低沉)。

为什么要读的这么缓慢低沉?(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筋疲力尽)。

《2》如果作者直接写他挖了36个小时,好吗?(罗列时间更突出了。

父亲挖的时间长,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3》时间是如此的漫长,父亲是多么的劳累!可他仍在苦苦挖掘,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你说这是一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坚忍不拔、)这当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4》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请你读读。《强调36小时、越来越快、声音。

越来越大》__________敬佩,着急。

《5》同学们,那可是大地震过后的36小时呀,也许(会发生大爆炸),

也许(会发生余震),也许(会再次发生塌方),也许(父亲因过度劳累而晕倒),也许(父亲什么也没挖到,一无所获)、可是这位父亲毅然决然地坚持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9.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苦苦挖掘,不肯放弃呢?请你告诉我。(爱、承诺、决心、信念)。

10.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这的的确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11.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了这位父亲是这样一种形象。(课件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全班齐读。

12.此时的他已是疲惫不堪,此时的他已是伤痕累累,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四、拓展练习,情感升华。

1.看到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20xx年汶川地震后这些父亲的形象。

2.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3.请你动情地读给大家听。

a亲爱的阿曼达,你渴不渴?饿不饿?你害怕吗?我来了,我要救你出来,一起回家。

b亲爱的阿曼达,你在哪儿?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我就在你身边,我向你承诺过,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坚持住,爸爸马上就来。等着我,我亲爱的儿子。

c亲爱的宝贝,你在那黑暗的废墟中渴吗?饿吗?害怕吗?如果害怕就闭上眼,想想我和你在一起时那些快乐的回忆。你一定要坚持,你忘了我常对你说的那句话吗?爸爸来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远爱你。

4.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

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这个人就是——父亲。

有一种爱把我们萦绕,这种爱就是——父爱。

有一歌这样唱到:《父爱如山》。

这位坚忍不拔的父亲、这位恪守诺言的父亲,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将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节课我们在交流探讨。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挖掘、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读懂课文,品味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5.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揣摩、体会,品味并感悟“挖掘”一词中蕴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感悟课文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深刻内涵,从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1.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美国的洛杉矶是个美丽的城市,有一年,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2.[播放录像]。

师:看了录像后,你想说什么。

师:是啊,地震的确很可怕,屏幕上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大地震给洛杉矶带来了灾害。自己放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洛杉矶大地震资料]。

师: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拿起右手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播放地震录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再造地震现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预习时都已经读熟课文了,看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读准了吗?

[课件出示“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挖掘等词语]。

请同学们先自己放声读,再指名读,师酌情纠正。

2.请坐端正,轻轻打开课文,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生快速读课文后,交流回答问题。

师:板书“了不起!!!爱”

三、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2.学生默读勾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出示“学习提示”教给学习方法,并逐步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读书习惯。

3.指名同学说父亲在地震后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重点词补读。

师:请同学们抬头看着大屏幕,听我读,我没有读的词句你们一起把它补读出来。

师:我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再听]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再听]师: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总会”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永远,从“不论”可以看出不管发生了什么危险,父亲总会救儿子。)。

师:这么看来,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什么?

再读,能做着手势读这句话吗?

(生做握拳动作读)。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信念。)。

生齐读这句话。

[板书:信念]。

师:同学们,这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了不起”?

(语言描写)。

[板书:语言]。

设计意图:中心句的朗读,采取补读的方式,而且补读的内容都是在理解这句话时应该注意的关键词语。加上随后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养了语感。

5.细品深析“挖掘”一词,感悟父爱的执着和伟大。

师:正是怀着“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的信念,父亲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他在废墟上挖掘着。父亲是怎样挖掘的呢?[课文中没有写],请你们想像父亲挖掘的这种行为,把它描述出来。

(同桌互相小声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板书:挖掘)。

再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父亲在挖掘时还会遇到什么?会怎么办?

(动作描写)。

[板书:语言]。

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8个小时,他已是怎么样?

师: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齐说)不论……。

(齐说)不论……。

师:就这样,父亲挖了36个小时,36个小时是多长时间?

(两天两夜)。

师:你们还能想像得出,此时他又是怎样?

师:同学们,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了父亲面对的困难;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父亲的信念始终如一。如果把我们的体会融进这组数字中,仿佛变成了这样。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自己练习读。

师:如果把我们的体会带进有感情的朗读中,会是怎样呢?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生自由练读后再指名读,再请学生读读描写“此时的父亲已是怎样的”句子。

生读句子“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里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伟大的爱?(外貌描写)[板书:外貌]。

师:此时,如果这位父亲就站在我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对于这句话的朗读处理,让学生在凭借联想走进文本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世界的同时,加上课件相关词语的提示,很自然地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和语势。这样熔“导”“练”于一炉,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既注重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内涵。

四、抓空白点想象,重视表达运用。

四人一小组交流,可以表演他们的表现。

2.师:此时,如果阿曼达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指名说。

3.师:同学们,这14位孩子得救了,阿曼达即将出来,他的父亲伸出了双手迎接他。

学生自由练写,师巡视酌情指导。

(请2名同学读,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废墟中的阿曼达和其他孩子经历怎样的煎熬,文章并没有写,课中抓住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在交流中,学生逐渐明白,正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使阿曼达能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阿曼达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废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课堂上重视发挥教材中插图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这节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写话,使学生会表达、会运用。

五、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什么了不起?

(他们有坚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顽强的毅力)。

(语言、动作、外貌)。

师:是啊,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表现出了这是一对具有“坚定的信念,相互的信任,顽强的毅力”的父子,他们凭着永不言败的执着精神,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

(生齐读)。

师:让我们抓住“了不起”、无比幸福“、”紧紧拥抱“这些字眼,一起来祝贺这对重逢的父子吧!

(生齐读)。

3.齐颂小诗,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当我第一次读完这个感人至深的就想到了一首小诗,现在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诗歌《父亲》,配乐,师生齐诵。]。

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六、拓展阅读,领会写法。

师: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最后的短信》,边默读边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用心体会、感受伟大、无私的母爱。

(学生自主学习)。

师小结:阅读写人的文章,就是要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并展开合理的想像。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动作去描写。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子之爱的”,这里借用书本外的阅读材料《最后的短信》的学习,拓展阅读,巩固迁移,领会写法,同时也升华、丰富了情感。

七、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师:地震无情,父亲有爱。这种父爱是通过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来体现的。虽然,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像地震这种惊心动魄的事,但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父爱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请课后选一件你在生活中所感悟到的亲情小事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同时也可以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感谢父母。

2.师:其实,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雅士,热情讴歌书写着父母之爱,课后请同学去读读我国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爱的,到时我们再交流交流。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九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投影片、录音机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十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

3、第一个阶段采用的什么战术?(守)。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

4、默读。用——勾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勾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

6、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7、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反击,反守为攻。

8、自由读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旁边做上批注。

9、刚开始用什么打?结果呢?

10、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应呢?

12、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彻底解决了老虎。

12、小结:我们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

4、作者写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5、武松虽然心中也会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

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四、总结全文,激励阅读

作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武松的形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细细品味。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十一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我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_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现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9段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表面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_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十二

1、在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课文所例举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对学生而言非常陌生,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更是陌生,要让学生了解情况,读懂课文,必须设定一定的教学情景,借助一些声像资料,让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地学习积累。

预习课文,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一、交流、导入新课:

1、(板书)葬礼(“葬”是个生字,举起手一起写)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2、今天,我们要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从前,去观看一场“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给这个词语找几个近义词,理解一下。

3、指导读题:特殊的()()的葬礼。

4、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

二、指导学习课文。

1、要想了解:为什么称他是个“特殊”的葬礼呢?老师先给大家一些提示:

菲格雷特塞特凯达斯瀑布特殊葬礼主持巴西。

请大家先来认一认这些词语(开火车认读词语)。

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语串起来,说说特殊的原因吗?(学生说话练习)。

这个特殊的葬礼是为谁而举行的?(交流,板书:大瀑布)。

2、说到瀑布,你脑海里就会涌现哪些用来形容瀑布的诗句和词语呢?

(结合图片交流)提示: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

3、想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吗?让我们坐上时空飞船,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80年。(多媒体演示)从中国坐飞机直飞巴西的巴拉那河,(地图演示)来到……(观看录象片,语言渲染,引导朗读第二小节)。

4、欣赏完“塞特凯达斯瀑布”,你想说什么?(交流)多美的瀑布呀!能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吗?(出示第二小节,反复朗读)。

5、交流理解:雄伟壮观、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相机指导朗读、板书:雄伟壮观)。

游客们,看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最想做什么?(交流说话)。

6、可惜,天不随人愿,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雄伟壮观的瀑布再也找不到了!(多媒体演示过程)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的瀑布呢?(说话交流)。

7、现在,你又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瀑布呢?(出示第五小节反复指导朗读、选择词语交流理解、板书:奄奄一息)。

8、昔日的瀑布像一位身强力壮的青年小伙——“雄伟壮观”,而今天的他却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出示第四小节、读读、说说原因)。

这些原因的责任者是谁?(交流板书:人为破坏)。

还有原因,如:建造水电站等,有待我们考证,介绍网址(中国环保网)。

9、今天,当你面对这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时,想想他的过去,心情如何?你又想说些什么?(小练笔)。

写后交流,引读课文的最后几小节。

10、大瀑布的消失是多么令人痛心,今天我们只能带着遗憾回家了!(时空隧道演示)。

三、结拓宽:

刚才,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回来了,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想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吗?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句环保广告语。(小练笔)。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十三

1、认知目标: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2、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3、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1课时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江面平静出现白线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看)浩浩荡荡

(听)山崩地裂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深深震撼 回味、赞叹“天下奇观!”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十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

1、在预习时,通过自主努力,学习本课13个生字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三部分,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3、体会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困难,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可贵品质,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

出示河南山区一所小学的一位同学所穿的破旧鞋子

播放轻音乐伴奏带《高山流水》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

1、播放自制动态图片:课文插图“上学路上”的电闪雷鸣,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山沟孩子每天上学情景的句子。

2、播放音频文件《狼嚎》,想象孩子们在上学路上遇到的困难,体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上学心情。

3、播放视频文件《安康小学生大火把上学》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

1、播放视频《山沟里的孩子》纪实片,想象山沟孩子学习时的情景,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部分

组织小组编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1、理解“黑夜”“……”的深意

2、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自己现在的学习情景,体会山沟孩子不怕困难,感悟刻苦学习的精神。

布置作业:想象山沟孩子学习时的情景,再写一两段话

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16篇)篇十六

难点: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推荐阅读文章(电脑、投影)。

盒子一只。

头灯一个(头灯:野营用具,可用松紧带绑在头部照明,设有两道开关:一道开关长亮,另一道为闪烁开关,用于呼救或警示)。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将头灯藏入盒子,请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猜不出。

教师将灯打开,使光透出,请学生猜。——猜出是灯。

教师出示头灯,戴在头部,演示其用法,并讲解:

教师不公布答案,暂时保密!

这个答案你们自己也找得到。打开课本学习第13课,自然会找到答案。

2、揭题——《会说话的灯》——齐读课题。

提问(灯怎么说话?什么灯会说话?……)。

这节课就请大家当当小科普员,一起研究研究会说话的灯。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反馈:听了一遍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指名随意说。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会说话的灯?(用双横线划出)。

指名反馈,板书。

4、再读课文,归类(分段)指导:

a两类:马路上会说话的灯(红绿灯、车灯)/夜晚会说话的灯(航行灯、灯塔、飞行灯、红灯)。

b三类:红绿灯/车灯/夜晚会说话的灯(航行灯、灯塔、飞行灯、红灯)。

5、研读课文2——9自然段:

(1)分组自学。

出示小科普员自学建议:

a、第2——9自然段:感情朗读,用波浪线划出灯说了些什么。

b、最感兴趣的灯:美美地读,与小伙伴交流、研究,准备接受同学的咨询,解答同学的疑问。

c、其他内容:找问题,质疑,考核其他小科普员。

(2)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6、作业:字词抄写作业,选做作业本相关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村级死亡证明(优质23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和评判作文、论文等文章质量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写作的思考和探索。

    生物上学期工作计划(优质16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我们为了更好地管理时间和提高学习或工作效果而制定的一份重要文件。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以便更好地管理时间和任务。以

    企业表彰大会讲话领导(模板22篇)

    演讲稿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便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大家好!在这喜庆祥和,

    我喜欢的卡通人物柯南(通用21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文教学中被认可的一种写作形式,它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水平。请大家关注以下精选的优秀作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提升有所帮助

    八年级写景抒情(专业20篇)

    优秀作文是在文字表达中展现出的独特思维和深入分析的成果,它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秋季幼儿园务工作计划范文(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与幼儿园教职员工充分沟通和协商,共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编写幼儿园工作计划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了解其他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责任班会发言稿(优质14篇)

    发言稿不仅仅是一份文字,更是我们表达自己身份和观点的重要工具。发言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观众听取和接受的程度,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尊敬的老师,亲爱

    教师节感恩老师五年级(优质19篇)

    感恩源于内心的善良和感激,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以下是一则感恩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从感恩中获得力量和改变的故事。转眼间,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来了。这是一个

    公司招骋申请书(通用14篇)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以保持竞争力。经济风暴中,一些公司能够化危机为机遇,脱颖而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成功秘诀。尊敬的领导:您

    小学生五年级我得到了启示(模板18篇)

    作文是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通过写作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写作参考。以往看过一幅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