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2 作者:影墨

幼儿园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下是一些编写幼儿园教案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一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

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

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重点引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

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

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

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3)“遥”——“遥知”

(4)“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形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

7、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领: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

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

4、指导朗读:再怎么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你仍为“异客”。

5、揭示学法:古诗的语言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二)扶:想象“佳节”,体会“倍思亲”

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统一意见: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师:你知道有那些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4、师: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节,我便想起)。

5、指导朗读: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回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倍思亲”)。

(三)放:想象“少一人”,体会“兄弟情深”

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组内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略作点拨: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3、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余音式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5、师: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

2、师: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创作背景:诗人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练读全诗,力图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感。

五、指导背诵,学法迁移。

1、再现三组画面,依托画面,练习背诵。

2、师:通过反复吟诵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也能学到用到。

3、推荐学习:王维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布置作业。

1、找一找王维写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2、尝试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学一首古诗。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美。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艺术形式的美。

教学流程:

一、导言。

二、读诗。

(一)、出示诗,请同学们小声的诵读这首诗注意把语句读通顺,生字要读准确。

(二)、强调“茱萸”

1、强调写法。

2、什么是茱萸?

(四)、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孤独思念)再来读读这首诗,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字里行间。

三、解诗。

这到底是怎样的愁绪呢?下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理解一下诗句的含义自己练习说给同桌听。

(注意逐句逐字的理解)。

四、品诗。

(一)“异乡异客”

背景介绍:作者王维十五岁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永济,远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首诗相传是少年离家后第二年所做,当时的“异乡”指的是(国都长安)那时的长安是繁盛的,唐代诗人卢照邻在她的长诗《长安古意》中曾描述过那时的盛景(屏幕出示)。

(二)“独”

(三)“倍”

转眼离家已两年有余,彻骨的孤独让思念越发深刻,也让诗人写下了这样一个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那个字最能打动你?从“倍”字你能读懂什么?“每逢佳节”单指重阳节吗?

2、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a、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用诗句对家人说:——。

b、中秋来临,异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d、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四)、诗人用浓烈的情感直抒胸臆后,笔锋一转,又为我们铺设了这样一幅画面,请同学读后两句。

1、是呀!离家已有两年,此前每年的重阳节王维都会和家人一起登高远眺,那又是一幅怎样其乐融融的情景呢?同学们,愿意和王维一起追忆一下那久违的画面吗?让我们闭上眼静静地想一想。

2、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读这两句。

五、读诗。

(一)、音乐,教师范读。

(二)、教师渲染。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

3、全班一起读。

六、结语。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三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体会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师:一则故事、音乐磁带、搜集重阳节的常识、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思念亲人的古诗。

1~2课时。

一、介绍诗人,揭示课文题目。

1.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古诗吗?谁会背?(《鸟鸣涧》《画》《相思》)。

2.王维简介: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揭题、质疑、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歌。要求读通句子。

3.点名读,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朗读者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体会意境。

1.全班齐读诗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弄清诗句字面意思。学生对哪句有所得就说哪句,顺序不限;教师还要重视多方互动与交流的作用,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综合理解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独一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倍感孤寂。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本诗指重阳节。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登高。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种含有浓香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插茱萸,据说可以防灾。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们头上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个人。

(2)质疑,交流。疑问主要由学生提出,答案则由交流得出结论。点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弄懂了些什么。(浓浓的思乡之情,有趣的民间风俗,对比的写作手法,简练的语言风格等)。

(3)有感情地朗读。

先让学生自己悟读,再点名读并评议,接着集体读,最后男、女生比赛读。

(4)背诵诗歌。

自己试背,同桌互背,集体背诵。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笔。

2.学生练笔,展示交流。(把优秀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3.背诵诗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诗外,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思念亲人的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搜集到的诗歌,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诗)。

2.课后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古诗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3)办一期思乡、思亲为主题的古诗手抄报。(小组合作)。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四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五

一、教学目标。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附:板书设计。

倍思亲。

少一人。

兄弟。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六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体会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一则故事、音乐磁带、搜集重阳节的常识、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思念亲人的古诗。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揭示课文题目。

1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古诗吗?谁会背?(《鸟鸣涧》《画》《相思》)。

2王维简介: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揭题、质疑、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歌。要求读通句子。

3点名读,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朗读者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体会意境。

1全班齐读诗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弄清诗句字面意思。学生对哪句有所得就说哪句,顺序不限;教师还要重视多方互动与交流的作用,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综合理解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独一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倍感孤寂。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本诗指重阳节。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登高。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种含有浓香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插茱萸,据说可以防灾。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们头上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个人。

(2)质疑,交流。疑问主要由学生提出,答案则由交流得出结论。点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弄懂了些什么。(浓浓的思乡之情,有趣的民间风俗,对比的写作手法,简练的语言风格等)。

(3)有感情地朗读。

先让学生自己悟读,再点名读并评议,接着集体读,最后男、女生比赛读。

(4)背诵诗歌。

自己试背,同桌互背,集体背诵。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笔。

2学生练笔,展示交流。(把优秀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3背诵诗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诗外,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思念亲人的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搜集到的诗歌,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诗)。

2课后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古诗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3)办一期思乡、思亲为主题的古诗手抄报。(小组合作)。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七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附:板书设计。

倍思亲。

独兄弟。

少一人。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八

同学们现在可能没办法理解作者那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因为现在交通工具那么发达。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希望对大家理解诗人的感情有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诗,首先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懂得意思,还要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给学生从诗句中去体会感悟。)

1、(出示诗句)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一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诗中写了诗人所见景物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读。

(复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应怎样去理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诗中的词句,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1、(出示诗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对王安石的了解,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班级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所得。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学习,以实现迁移、运用,使知识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小组学习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互补。)

2、这三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一段话用上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读三首诗。

(我们今天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文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诵三首诗。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九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背诵古诗。

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材简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

全诗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思亲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异客”,指陌生的客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孤独一人在外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诗中指在家乡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这句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遍”,全都。这句的意思是: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古诗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

可以参考以下节奏朗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后第1、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要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正确选择。

*课后的选做题教师应先了解学过的有关诗句,以作提示。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解题。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诗句通顺连贯。

2.检查学生自读诗歌情况。

3.学生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的大意。

1.再读诗歌,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你读过哪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

(杨蔚、李金瑶)。

参考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题材、风格多样化,特别是田园山水诗,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这样可为后面要学的古诗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2、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并介绍写作时的背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介绍背景时引出一个节日“重阳节”检查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最后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资料。这样可培养学生自己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出示了资料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点,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给予以正确的答案。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有节奏的读诗、理解字词意思、根据字词意思,理解全句全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继续有感情的读诗、背诵古诗。

让学生明确学习古诗的步骤,知道这堂课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怎样去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不要盲目去学习古诗,三年级学生毕竟接触古诗较少,根据上首诗已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步骤,形成的基础,让他们小组去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够独立学懂的知识。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步:划出节奏、诵读诗句。

学生在自己已读基础上,听老师范读全诗,并检查标的停顿的地方是否划对。读后课件出示诗中停顿的地方。根据符号让学生再次尝试读诗并敢于与老师挑战,读的好与否。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我挑战,与别人挑战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第四步:学习诗句、体会感情。

这首诗字词的意思并不难,学生学习的难度应该不大,估计在课下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学会的人应该很多。

在学习古诗中,我采用的形式是“扶”、“放”、“半扶半放”式的学习。

“扶”学生学习题目的“山东”,因为这是古今义发生变化的词。

“放”学生解释“独”、“异乡”、“异客”、“倍”、“遥”因为这些词的解释基本上没有什么难点。

“放”学生根据字词的解释来串讲全诗的诗意。

“半扶半放”教师质疑为何要登高、插茱萸,检查学生收集的资料,这样检查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提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本首诗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最后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资料,为了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以判断自己的对错。

“扶”师介绍今天的重阳节的习俗,又是老人节,从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尊老、爱老、助老。

课件出示诗中字词句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出示字词句的意思,不是为了局限学生思考的空间,为了让学生心中有个准绳,并且为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做铺垫。

体会诗人的思想的感情,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亲人。

第五步: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要使学生读好。

1、学生根据所划出的节奏,根据所体会的思想的感情,去尝试的朗读。

2、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带着含义去读、读出节奏感。

3、反复诵读。

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最后全班背诵。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理解句子含义”两个训练点,并突出了按照学习古诗的步骤去学习,注重了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一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材简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

全诗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思亲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异客”,指陌生的客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孤独一人在外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诗中指在家乡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这句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遍”,全都。这句的意思是: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古诗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

可以参考以下节奏朗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后第1、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要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正确选择。

*课后的选做题教师应先了解学过的有关诗句,以作提示。

教学设计参考。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诗句通顺连贯。

2.检查学生自读诗歌情况。

3.学生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的大意。

三、自读自悟,体会意境。

1.再读诗歌,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你读过哪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

(杨蔚、李金瑶)。

参考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题材、风格多样化,特别是田园山水诗,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作者生平资料,了解作者,锻炼搜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常回家看看》,并顺势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感受本诗的情感基调。

3.介绍作者王维。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诗人他身处何处?他感觉如何?

2.自己孤独一人的时候他想到了什么?

3.他独自登上高楼,又作何感想?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你还知道哪些怀念家乡的诗句呢?说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为本首诗配一幅插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9课,本诗是盛唐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思念亲人和家乡的名篇。诗人在诗的开篇直扣主题,描写自己独自一人身处异乡,在这样的节日中,异常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紧接着又写到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习惯登高之时,或许远方的兄弟也在思念身在异乡的自己。诗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古至今,扣动了无数游子思乡的心。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三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嶙髡吡髀兜母星椤?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黑板录音机。

1、小黑板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

(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

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小黑板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异客逢倍遍。

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

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小小组讨论。

3、交流。

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

4、配乐吟诵。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

2、“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你知道它这时的具体含义吗?

3、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1、搜集“思念”主题的诗,歌曲等。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首古诗。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

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

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重点引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

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

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

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3)“遥”——“遥知”

(4)“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形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

7、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领: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

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

4、指导朗读:再怎么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你仍为“异客”。

5、揭示学法:古诗的语言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二)扶:想象“佳节”,体会“倍思亲”

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统一意见: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师:你知道有那些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4、师: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节,我便想起)。

5、指导朗读: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回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倍思亲”)。

(三)放:想象“少一人”,体会“兄弟情深”

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组内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略作点拨: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3、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余音式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5、师: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

2、师: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创作背景:诗人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练读全诗,力图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感。

五、指导背诵,学法迁移。

1、再现三组画面,依托画面,练习背诵。

2、师:通过反复吟诵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也能学到用到。

3、推荐学习:王维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布置作业。

1、找一找王维写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2、尝试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学一首古诗。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五

古诗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显得有点枯燥,但通过故事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会让他们兴致盎然,并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结合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到来,先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意义以及这一天的所具有的一些传统活动,明白诗人要写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1、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2、相关诗句字卡。

3、自制课件。

(一)听老师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提问: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小结:同样是讲一件事,刚才故事讲了好多,古诗只用了四句就讲完了。(明白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3、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1)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引导幼儿结合对故事的记忆,来理解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整体的意境。)。

(2)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根据个人理解简单概括诗意。)。

4、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喜爱之情。

在活动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我知道图片是最为直接能吸引幼儿的视线的,故事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容易理解的,把两者有机结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学得特别的快,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孩子对于重阳节都十分的陌生,虽然能够出示茱萸、重阳糕等相关图片,但是这两种物品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少见到的,教师只是一笔带过,老师应该适时的加以引导或者通过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认识。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六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一、揭题、解题。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懂得意思,还要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给学生从诗句中去体会感悟。)。

三、复习《宿建德江》。

1、(出示诗句)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一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诗中写了诗人所见景物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读。

(复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应怎样去理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诗中的词句,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四、学习《泊船瓜洲》。

1、(出示诗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对王安石的了解,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班级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所得。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学习,以实现迁移、运用,使知识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小组学习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互补。)。

五、总结。

2、这三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一段话用上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读三首诗。

(我们今天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文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六、作业。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诵三首诗。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七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

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

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重点引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

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

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

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3)“遥”——“遥知”

(4)“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形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

7、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领: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

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

4、指导朗读:再怎么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你仍为“异客”。

5、揭示学法:古诗的语言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二)扶:想象“佳节”,体会“倍思亲”

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统一意见: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师:你知道有那些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4、师: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节,我便想起)。

5、指导朗读: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回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倍思亲”)。

(三)放:想象“少一人”,体会“兄弟情深”

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组内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略作点拨: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3、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余音式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5、师: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

2、师: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创作背景:诗人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练读全诗,力图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感。

五、指导背诵,学法迁移。

1、再现三组画面,依托画面,练习背诵。

2、师:通过反复吟诵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也能学到用到。

3、推荐学习:王维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布置作业。

1、找一找王维写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2、尝试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学一首古诗。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八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材简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

全诗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思亲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异客”,指陌生的客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孤独一人在外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诗中指在家乡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这句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遍”,全都。这句的意思是: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古诗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

可以参考以下节奏朗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后第1、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要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正确选择。

课后的选做题教师应先了解学过的有关诗句,以作提示。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十九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体会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师:一则故事、音乐磁带、搜集重阳节的常识、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思念亲人的古诗。

1~2课时。

一、介绍诗人,揭示课文题目。

1、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古诗吗?谁会背?(《鸟鸣涧》《画》《相思》)。

2、王维简介: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揭题、质疑、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歌。要求读通句子。

3、点名读,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朗读者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体会意境。

1、全班齐读诗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弄清诗句字面意思。学生对哪句有所得就说哪句,顺序不限;教师还要重视多方互动与交流的作用,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综合理解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独一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倍感孤寂。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本诗指重阳节。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登高。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种含有浓香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插茱萸,据说可以防灾。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们头上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个人。

(2)质疑,交流。疑问主要由学生提出,答案则由交流得出结论。点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弄懂了些什么。(浓浓的思乡之情,有趣的民间风俗,对比的写作手法,简练的语言风格等)。

(3)有感情地朗读。

先让学生自己悟读,再点名读并评议,接着集体读,最后男、女生比赛读。

(4)背诵诗歌。

自己试背,同桌互背,集体背诵。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笔。

2、学生练笔,展示交流。(把优秀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3、背诵诗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诗外,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思念亲人的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搜集到的诗歌,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诗)。

2、课后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古诗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3)办一期思乡、思亲为主题的古诗手抄报。(小组合作)。

幼儿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专业20篇)篇二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月夜忆舍弟。

杜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关范文推荐

    项目开发合同协议书大全(15篇)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该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不被侵犯。在编写合同协议时,参考范文只是一种参考和借鉴,最终的合同协议应根据双方的意愿和需求进

    生命因笑容而美丽(精选18篇)

    优秀作文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不仅在内容上值得称赞,还在语言上展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词汇运用。太阳给月亮写信,铺开湛

    计算机教学论文(模板14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和分析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写作的规范和技巧。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善于利用范文范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

    骨干教师个人培训计划(热门18篇)

    培训计划可以为员工提供成长的平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这是一份经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计划,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取得了成功。为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

    昆虫记读书心得小学(通用16篇)

    读书心得是读者对所读书籍的感悟和理解的表达,它不仅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还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这本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和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通用16篇)

    综合实践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综合实践的典型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范文(12篇)

    读书心得是对自己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思想。这里收集了一些值得分享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地产客服部工作计划(优秀16篇)

    工作计划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以下范文中的工作计划书都经过精心编写和优化,可以帮助你提升工作计划书的质量和效果

    轿车抵押合同(模板17篇)

    合同协议是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法律工具,可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障。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中使用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甲方;_______________(

    上海游记上海游记初二(精选22篇)

    我们到上海时已经是晚上了,我们要从火车站打车到酒店。到打车的地方时,我们都惊呆了!从我们到队伍最前面,至少有快一公里了!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等到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