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

时间:2023-11-28 作者:BW笔侠

教案模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使教学更加顺利。如果您想了解如何撰写一份有效的教案模板,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写作示范。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宋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宣清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

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二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颂读法。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指导语: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组织朗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组织朗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第二课时。

初备统复备。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结合内容谈感受。

组织背诵。

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

组织交流,评价。

布置任务:请学生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视、帮助)。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三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我的思念是圆的》。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由《七子之歌》导入。

2.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3.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学生做评委)。

4.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6.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作业: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

《水调歌头》。

苏轼。

教学重点: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赏《水调歌头》。

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全班齐读。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能力训练。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四

学习目标:

2.体会诗中的意境。

课前预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收集的关于“月”的名句。

(二)师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三)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四)关于艾青。

1.艾青(1910—),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了向往、追求和讴歌。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又同新鲜的诗美结合在一起。

(五)研习课文《我的思念是圆的》。

1.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该由不圆到圆。

第二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六)课后作业:

在理解原诗、词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首,发挥想像和联想,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五

一、目标全解:

1、了解作者,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解说:初一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三、解题。

1.《十五夜望月》。

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作品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2.题目解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4][5]。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六

一、目标全解:

1、了解作者,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解说:初一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三、解题。

1.《十五夜望月》。

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作品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2.题目解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等障碍。

(2)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停顿,流畅朗读。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解说: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解说:贯彻读思结合的教学原则,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3)《十五夜望月》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思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的非常委婉动人。

(解说: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3.欣赏品味及课堂训练。

(1)(解说:在同一首诗中各句话侧重表达的感情是有区别的,要指导学生把握体会。用词语替换的方法体会诗歌遣字用词的技巧。)。

五、布置作业。

1.怎样体会后两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十五夜望月》。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导入: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

(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

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栖:鸟停息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4]。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八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 赏析《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 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 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 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我的思念是圆的》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由《七子之歌》导入

2、 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3、 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学生做评委)

4、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6、 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作业: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

《水调歌头》

苏轼

教学重点: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赏《水调歌头》

1、 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 学生读书下注释。

(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 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 全班齐读

3、 疏通全文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训练

(1) 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 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 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 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 学生总结

(1) 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

1、 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

2、 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

3、 朗读

三、教学设计:

熟读或者背诵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学生谈谈对中秋的认识:月饼、月亮、团圆、思念)导入所学课文。

二、深入课文:

反复阅读、揣摩诗词,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首,说明理由。

共同欣赏:(侧重于意境的分析)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1、 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 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1、 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2、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3、 拨:上下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学意识的句子,找出,试分析。

4、 佳句欣赏:分组讨论:阐明理由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分组讨论:

(1)、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是圆的?

(2)、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什么高度?

作业:

1、背诵并且默写《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这两首诗词。

2、试做一首中秋诗词。

3、做《一课一练》p15页

课后小结: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九

一、       目标全解:

1、             了解作者,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导语 设计。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解说:初一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  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三、解题。

1.《十五夜望月》。

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作品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等障碍。

(2)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停顿,流畅朗读。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解说: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解说:贯彻读思结合的教学原则,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3)《十五夜望月》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思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的非常委婉动人。

(解说: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3.欣赏品味及课堂训练。

(1)(解说:在同一首诗中各句话侧重表达的感情是有区别的,要指导学生把握体会。用词语替换的方法体会诗歌遣字用词的技巧。)。

五、布置作业 。

1.         怎样体会后两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         背诵并默写《十五夜望月》。

第二课时。

一、       目标全解:

1、             了解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2、             理解词句的含义。

3、             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掌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名句。

二、       作者简介。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有《东坡全集》。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消灭字、词障碍。

(2)读小序了解写作背景,结。

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看其上阎与下闽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解说:在老师指导、讲析之前完成自主阅读,为下面的研读作好准备。)。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l)《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解说:对作品从整体与细节上做分析评价,切实感受作品特色,了解作者风格。)。

3.欣赏品味及课堂训练。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

(解说:词风的豪放正是作者为人旷达的表现,“文如其人”,通过作品风格了解作者品性。)。

四、布置作业 。

1、苏轼虽是豪放派词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约柔美的。将本文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夫聊发少年狂)作比较阅读。

2.背诵《水调歌头》。

第三课时。

一、目标全解:

1、         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领悟诗人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

(1)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了向往、追求和讴歌。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又同新鲜的诗美结合在一起。

(3)题目解说:

三、研习课文。

1、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该由不圆到圆。

第二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我的思念是圆的。

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四、诵读《我的思念是圆的》。

五、布置作业 :

1.背诵《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十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白居易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刘禹锡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

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

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唐·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唐·裴夷直

去年今夜在商州,还为清光上驿楼。

宛是依依旧颜色,自怜人换几般愁。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十一

一、目标全解:

1、了解作者,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解说:初一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三、解题。

1.《十五夜望月》。

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作品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2.题目解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4][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秋咏月诗词教案(模板12篇)篇十二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背诵。

2.能感受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

(一)情景导入:

(投影月夜图画和配合的诗词)。

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团圆的象征,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介绍作者: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有《东坡全集》。

2.《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

(三)  诵读探究:

1.理清诗歌脉络。

上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阙: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2.朗诵全诗。

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思考:

(1)开头两句的月宫境界,反映了什么?

反映词人对天上的向往。

(他写该词时正值政治失意,这正反映了他当时思想的矛盾。)。

(2)后面几句,思想有无转变?

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课后学习:

背诵三首诗词。

2.体会诗中的意境。

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一)导入:

背诵收集的关于“月”的名句。

(二)师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诗句:

(三)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四)关于艾青。

1.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了向往、追求和讴歌。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又同新鲜的诗美结合在一起。

(五)研习课文《我的思念是圆的》。

1.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该由不圆到圆。

第二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六)课后作业:

在理解原诗、词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首,发挥想像和联想,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报告(汇总18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整理和总结一些重要的事迹材料,以便以后参考和回顾。这些事迹材料是对一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总结和概括,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最新月亮忘记了读后感大全(21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进行检验和深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借鉴他人的观点和写作技巧。《月亮忘记了》创作于台湾9.21

    最新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端午节小学(实用18篇)

    在国旗下举行的庆祝活动,将国家的威严和人民的自豪感展示得淋漓尽致。国旗下见证着我们的追求和奋斗,是我们坚守信仰和理想的象征。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最新重庆市场调研报告(优质21篇)

    调研报告需要系统地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源,以便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结论。通过对用户群体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整理了一份关于产品改进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市场营销环境4

    2023年市场部销售工作总结(专业19篇)

    写销售工作总结可以提升个人销售能力,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制定个人成长计划。下面是一些成功销售人员的总结分享,希望对大家的销售业绩有所帮助。光阴如梭,时间飞逝,记得

    最新母爱伴我成长初一(精选18篇)

    优秀作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完成了写作任务,更在于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和领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大家在阅读和分析的时候能够受到启发和借鉴。

    2023年商品代理协议书(实用16篇)

    在现代社会,代理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行为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繁琐的事务。在以下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代理人是如何解决各种挑战和困难的。第二条代理人的职责。代理人应在

    2023年皇帝的新装读后感心得体会(热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

    最新初中课教案(优秀20篇)

    初中教案是教师在备课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详细规划的重要文件。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初中教案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教学的启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最新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工会主席(优质23篇)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定期写工作报告,以便更好地评估和改进我们的工作表现。接下来是一份精选的工作报告范文,希望对你的工作报告写作有所启发。。(2009。年7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