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的意思(大全8篇)

时间:2024-01-16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饮酒陶渊明的意思(大全8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饮酒陶渊明的意思(大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饮酒陶渊明的意思篇一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播放器、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

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当他做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天职官回乡,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大量诗作。从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

三、赏析诗歌

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

2、划出节奏、韵律范读朗读

明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4、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四、问题探究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民主协商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远离官场,远离尘俗,这四句肯定了自己心远是正确的选择。“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诗人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采菊”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的峻拔南山,大自然高法美好的景致与结庐人境超脱尘世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意境,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悠然。此句刻画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又刻画一个采菊的形象,人与自然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

本诗的主旨句,抒怀。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

五、指导背诵

六、课堂练习

七、小结拓展

诗人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

八、布置作业 背会并抄写《饮酒》

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_________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_________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_________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_________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饮酒陶渊明的意思篇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饮酒陶渊明的意思篇三

陶潜,也许你这一生的名声也便是你一生的铭记,一生的宿命:你埋没于世间滚滚风尘中,潜进那自乐的心灵家园里。俗世寻不见你的神采,九泉却掩不尽你的魂风。

千百年后,你浮现于我面前,你,陶渊明,那南山下的采菊老人,却似无意地携走了我心间的一瓣菊香。    初识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后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与世无争的静谧的土地上,在阡陌交通的鸡犬相闻间。我叹你如何寻得这一方净土,山也清丽,水也清丽;人皆安详,心皆安详。

你欣然地右手执卷,左手牵壶,来往于这片山水田园间,微醉的身形挪移着,映在那些池竹稻麦上。壶中的可是那忘忧醒神的酒,让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无人懂的丹青妙卷,让你不求甚解地会意去了其中的快乐?人世间没有你陶渊明,可你到底身处天地间,身处那一片桃花源。

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诸葛孔明也坚守不住那一亩三分净土。却唯有你,为那一壶一卷与世俗决裂,自己把自己“关”了起来,着实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无限恢宏的新世界。隐,使你守住心而不动。世间纷扰,诱惑却也不可避免。你当年无心而出山时,定不曾多想鸟倦飞而知还之日。

可这日子来得到底是快,也使你悟得更快,放得更快。时至今日,我依然仰视着你释怀的神话,坚信着包容万物而无染的心胸的存在。

还有你的文章,消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之味的气息,一起塑起了我心中那个壶卷于手、坦然于胸、土灰掩面却神采非常的你―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举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见,唯觉香满怀。   有心云常在,倦飞鸟无从。   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

饮酒陶渊明的意思篇四

饮酒·结庐在人境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他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一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一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一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像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阅读练习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而无车马喧”,写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前来打扰。

诗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却没有什么有地位的人来拜访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诗人归隐后,停止了和旧日仕途友人的来往,天长日久,自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情致。

“见”是无意间看见,如好友相见,表现了诗人把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和“望”是有意欣赏,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5.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景物描写的含义。

山间的云气到傍晚的时候显得很美,这时飞鸟也结伴归巢了。诗人从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的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会勾起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6.诗的最后两句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为什么“欲辨”而又不辨?

有人认为留给读者一个思考和品味的余地;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避祸的遁词,陶渊明迫于当时严酷的政治,不能明说自己的感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饮酒陶渊明的意思篇五

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悠然洒脱的心境,读出诗歌的情感。

2.将诵读与传统吟诵相结合,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体悟陶渊明摆脱世俗名利的羁绊,回归自然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重点:以品带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

难点:理解陶渊明远离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诵读法、吟诵法、品析法、小组合作法。

1.激趣导入:

以酒引入本诗。

2.初读感知,“酒”意微醺。

(1)学生自由诵读。

(2)全班齐读。

3.品析感悟,“酒”后心声。

(1)【小组合作交流】品析诗意,思考如何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朗读技巧:语气、语调、重音、语速。)

预设:悠然_____南山(换字品析)。

描绘写景句的画面,感悟意境及情感。

(2)拓展思考:请结合理解,为本诗再拟一个题目。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拟标题的方法。教师简单讲解“饮酒”为题目的妙处,落脚朗读要读出酒后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语速舒缓,语气轻松愉悦。)

4.吟诵品味,“酒”韵悠长。

【小组合作读】设计一个诵读或吟诵展示。(个人及小组形式均可)

(几位同学展示其他诗歌的吟诵。)

教师指导吟诵本诗方法: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

(小组合作展示诵读或吟诵。)

全班一起吟诵。

唐令西

饮酒陶渊明的意思篇六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以忘言。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陶渊明的这首诗,喜欢的是他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超然洒脱,还有他平静详和的心态。那份属于心灵的安宁,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每每读来都让我心醉不已,羡慕不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何其轻松与惬意。反复品读才真正的读懂了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深意:真正的安静不在于环境的喧闹或宁静,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安宁。

陶渊明出生在连年兵乱的东晋,身边虽有不少士大夫、官员汲汲名利,而他不屑与之为伍,不为五斗米折腰,过着隐逸俭朴的田园生活,虽然,生活里也曾有断粮无炊的苦境,却让他在这样的生活里感受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短短的一句心远地自偏刻画出的是诗人何等宽广的胸怀和何其超然的心态。好个耐人寻味的心远地自偏,远离开争名夺利的世俗你将拥有轻松;远离开纷纷扰扰的喧哗你会得到快乐;远离开纠缠难了的爱与失意你才能懂得幸福;远离开挣扎徘徊的迷茫你才会明白珍惜。

熙熙攘攘的尘世,人们重复演绎着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于是,月明风清的夜晚里流动的是浮躁,心静如水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那无数的无奈,而我们在疲惫的跋涉里还是渴望着属于自己心灵的安祥属于生命的宁静。

我们需要一颗平静的心,一种平淡的心态:即使身处何种窘境,也一样的从容淡然处之。这是一种境界,是人们在这沸沸扬扬的世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心远地自偏的超然。生活的忙碌奔波中,一路走来,物资富有了,可人们的精神灵魂归属何处,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孤独会时时缠绕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疲惫。而这内心的不平静里,又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和伤感!你是否意识到心灵那样的需要一种平静,你是否也在苦苦探询心远地自偏的真谛。

问自己是否心静如水?问自己是否能感受心灵的宁静?其实,我眼里的宁静也不过如此:对待生活的曲折,多些热爱少些痛苦;面对别人的误解,多些宽容少些仇视;回顾爱情的经历,多点感恩少些怨恨;总结生命的得失,多一份平静少一份不平。如此的生活,即使再多的不如意,也不会失去自我心灵的那份安宁与洒脱。

笑看风云,顺其自然,享受生活,品味幸福,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的得到!

饮酒陶渊明的意思篇七

1、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中国的传统文学博大精深,诗歌犹如其中的一泓清泉 ,常常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清凉的慰藉。陶渊明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人。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更对晋以后的唐宋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饮酒》则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归隐之后的思想,赞美田园生活的无限美好,流露出诗人融入自然的那种闲适自得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憎恨。虽然八年级的学生对陶渊明并不陌生,但对其思想的高度,对其历史地位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利用这首古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将作品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不仅学到学习鉴赏诗歌的常见方法,而且在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同时,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于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3、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真意”“悠然”等词句的含义以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陶渊明并不陌生,前面已经学过了陶渊明的多篇古诗文,其中有古诗《归园田居》,古文《桃花源记》,传记《五柳先生传》,对其人其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积累了很多名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达到“以诗解诗,以文解文”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出于对教材以及作者陶渊明这样的理解以及学生实际,加之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能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为了将这首诗讲出味道来,让学生能从多方面收获。在教学理念上我遵循以下两点: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2、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及手段实施教学。

1、朗读欣赏法

2、讨论探究法

3、情境设置法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以便探求诗歌的言外之味,寻求适合学生解读经典古诗词的赏读途径,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教师先出示一副对联,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这位独爱菊花的田园诗人就是陶渊明。顺势请学生交流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并且结合他作品中的一些语句来评价陶渊明。为了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我给学生作如下示范并出示句式。

这样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导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新世界。

(我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境,又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为实现本节课“以诗解诗,以文解文”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当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自主质疑。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敢于怀疑的精神,我引导学生注意题目和诗文的联系。相信善于观察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并且提出这样的疑问:题目虽为《饮酒》,但诗文为何没有提到酒?如果学生之间能结合自己读书所得解答这一解惑更好,如果不能我会给予这样的解答:陶渊明共写《饮酒》诗20首,诗前有小序,序中说,这些诗是其“闲居寡欢”,“既醉之后”所作。《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而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这首诗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为了深入了解关于古人的“酒文化”,我还补充这些材料: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

曹操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

饮酒陶渊明的意思篇八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下面小编收集了改写陶渊明的饮酒,供大家参考。

清晨,人们都睁开了双眼,开始了耕种。

他们把豆子都耕种在南山脚下。放眼望去,野草长得非常茂盛。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大自然像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微风在我不经意间悄悄走过,不然这窗外的山怎会如此绿呢?这样的美景使我顿时心旷神怡,田园生活真好!

我与农人扛着锄头来到了山脚下,想要在这种些豆苗。疯长的草儿使我无法耕种,只得先将杂草除掉。不一会,我的额头上溢出了汗水,但我心里很高兴,也许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直到天黑了,我才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家。在归来的路上,两旁的小草长的很茂密,行走不便。草上的露珠像调皮的娃娃,跳到我的衣服上,将我的衣服打湿了。衣服湿了不要紧,只要我能够天天这样,过着自由的日子,那我就会十分满足。累点又算什么?至少我离开了那阴暗、纷纷扰扰的官场,过起了我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就算每天这样辛苦我也很开心!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一阵湿呼呼的露水味儿,透过窗户,钻进了鼻子。迎着金色的阳光,我信步跨出屋门,来到小院里。又是一个新鲜的早晨,空气清冷。一轮旭日从东面的山间爬了起来。

渐渐的,街道上热闹起来了,来来往往的路人,过往的车马,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一副热闹的景象。

片刻之后,回到小屋中,斟上一杯清酒,随性作几篇文章,不觉沉浸了美妙的仙境,僻静的山林。忽的,又好似来到了桃花盛开的桃林中。

酒醒,我安然来到东篱边,随手采了几多菊花。秋日的菊花呀,又是一副灿烂的景象。悠然间,抬头望见了美丽的南山,或许,就有位老神仙住在那有着淡淡清清雾气的山上吧!

秋日的黄昏下,山谷中的微风带着丝丝凉意,裹着点点花香,向山的这头飘来。归巢的鸟儿们合群结伴飞回了家。

此情此景包含了多少的人生真趣呀,这时候,想要用一个词语去描绘这美妙的景色,却早已忘记将用什么语言去形容了。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纱窗的时候,我已身处自家院中开始了一天的享受。扫扫门庭,喂喂家畜,摘菜淋花,当我劳作完毕斜倚在躺椅上欣赏远处的风景时,门外已是车马喧哗,人声鼎沸。不必理会那些吵杂的声音,因为心灵已经随着天上的白云飘向遥远的.天边。惬意和舒适的感觉缓慢的流淌过全身,满眼的蓝天和形态各异的云朵。刹那间,自身也仿佛身处其间,随着那悠悠的清风飘来飘去,一旁是鸟儿翱翔的身影,另一旁是软绵绵的云彩,如梦似幻,亦幻亦真。

有人曾问我为什么能如此的洒脱自在,我想那是因为心灵选择了避离凡尘俗事自然会幽静远邈。这和“心静自然凉”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心终日为世俗所羁绊、所迷惑、所纠结,那又怎么能够以一颗平静的心情去体会那种悠然自在的感觉呢。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大学新生篮球赛策划书(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最新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总结(四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

    客服工作述职(十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大学生新生篮球赛策划案(1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最新销售的合同不合格(16篇)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签订合同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合同

    2023年六年级科学实验工作总结(四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中学生教师节演讲稿《老师,您辛苦了》(十六篇)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

    2023年中学生教师节演讲稿 中学生教师节演讲稿三分钟(16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

    最新认错检讨书500字(1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2023年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表 公司培训工作总结及年度计划(十一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