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文轩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

教案模板可以被多次运用,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经典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一

本课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幼教二年的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也与国家加快“海西”发展的深刻战略背景相吻合。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本教学目标应当是声乐学习的基本目标,不管对于哪一首歌曲其要达到的要求都在于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于强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的介绍、欣赏、分析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方法学生能完整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声乐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歌曲教学,但中学音乐课中唱歌课的常用教学方法、一般的教学过程在集体声乐课教学中还是常常采用的,但终其一点所有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教学服务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本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在类似于“近专业学习”的教学目标构建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作为一个基础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歌曲结构段落、乐句、音乐表现要素的分析,来提高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提高对歌曲演唱情感的准确把握。)。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作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曲目,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还是能胜任的。教学中重点要解决附点音符、落起节奏、大跳音程等音准节奏上的重难点,在声音控制上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做到有控制、不僵硬,在声音的统一上要做更多的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这几方面都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的。另外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鼓浪屿之波歌谱、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钢琴是教学的基本教具,教学媒体则在于辅助揭示课题中一些相关联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发声训练(本环节为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为歌曲的演唱打开喉咙,为声乐训练做好准备,练习曲的选择也跟歌曲教学中常出现的母音、旋律上的难点相适应。)。

1、气息练习。

2、发声练习。

高位置头声区训练,母音训练。

(二)、歌曲《鼓浪屿之波》教学。

1、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

2、了解歌曲,介绍《鼓浪屿之波》。

作品的创作背景: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歌为心声,谁无故园之恋,谁无思乡之情,《鼓浪屿之波》唱出了海峡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情真意切的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通过作品介绍形成对歌曲的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听赏歌曲,找出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通过学生的欣赏感受,分析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为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4、视唱歌谱,学唱歌曲。(着重解决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同时注意词、曲节奏上的对齐。)。

5、按声乐演唱的要求处理歌曲演唱的咬字发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咬字,正确的发声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6、进一步分析歌曲、理解歌曲,为歌曲的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解析。(从歌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的表现内容,歌词的情感含义等方面进行解析,为歌曲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铺垫。将歌曲的曲式放置于这一环节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掌握歌曲之后能更好地分析歌曲的结构段落,掌握歌曲的曲式特点。)。

7、请同学范唱。(了解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全体同学感受独唱的快乐感受。)。

8、音乐活动:歌声飘过台湾海峡。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声乐课作业的布置主要在于让学生课后有练习的空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背歌词、背唱歌曲完整地表达歌曲。)。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二

excel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这个知识点是为以后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打基础,所以是学习excel的一个重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编辑工作表数据的方法,包括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

(2)掌握调整行高与列宽;复制与粘贴单元格等。

(3)掌握管理工作薄的方法,包括在工作簿里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的操作方法,会根据需要快速和精确方式调整工作表的行高与列宽。

(2)能熟练复制、粘贴和移动单元格。

(3)会熟练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2、教学难点:掌握工作表数据的编辑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必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两者的平衡,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达到共同提高。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以5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这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调动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负责组织教学及个别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依托,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使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直观,营造出一个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还是要具体地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因此,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分为三个任务来完成,并把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

任务一:首先通过边讲边操作的方法,对《红星量贩店小家电销售单》的表格进行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再让学生先自主的探索,然后教师总结出所有可以完成删除和插入单元格的方法。然后由学生全部独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再提问:其实调整列宽和行高也有多种方法,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探索研究。教师再通过教师机任意选小组成员进行学生演示调整行高和列宽的多种方法。任务二:教师讲解复制与移动单元格的方法和区别,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不同选项的效果变化。然后以小组形式完成教科书166页《红星量贩店小家电销售单》的表格操作步骤。此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得到切身的体验。

任务三: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怎样进行工作簿的管理?管理工作簿包括新增工作表,删除工作表,工作表的复制和移动。教师只演示新增工作表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探究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方法。学生将本节课编辑的表格保存并上传到教师机上。

(三)作品上传,展示与评价。

通过上传到教师机的作品,以及教师在课堂巡视,教师从每组中选择性地选取作品,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展示的作品中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点评后所有学生再查找自己作品中的问题,进行课堂更改,再上传。

(四)课堂小结。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本节课中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更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169页体验(1)(2),通过对体验题的编辑操作,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三

“健康第一”,以发展学生为本,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健美操,注重营造体育情感环境,保障学生注意力集中,有兴趣。使学生在动感的音乐、健美的动作组合中体验锻炼的乐趣,感受同学的互相合作,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新合作精神。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身体全面和谐发展,为“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基础。

本节课通过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学习为主要内容,充分挖掘体育运动中的健美,审美内涵,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逐步形成学生优美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增强体育创新意识,发展协调能力,提高节奏感,培养合作精神。

本课教学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转变时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学生对健身健美的热爱,在此成长期间,男生素质力量增加,女生形体姿态塑造都为最佳时期。健美操可以调动学生健身的积极性,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自信心,放松心情,缓减压力。

1、认知目标:学生知道并能说出四种基本步伐的名称,并知道健美操成套动作组合是由基本步伐组成。

2、技能目标:90%—100%的学生能参与基本步伐的学习,80%的学生可以跟随音乐节奏完成基本步伐的变换,并且动作到位,协调优美。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并体验成功乐趣,愉悦身心。

教学内容: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一字步,v字步,并步,交叉步)。

教学对象:中专二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音乐与动作的协调。

教学难点:动作的规范性。统一性以及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2、语言提示法;3、递加循环法。

学练方法: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探究性学习。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

2分钟。

常规导入: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服饰要求、安排好见习生、简述课的内容和要求。

1、仔细清点人数。

2、讲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及要求。

1、集合:快、静、齐。

2、明确学习内容。

适时明确提出本节课内容,形成对新知应用的初步创建。

准备部分。

热身:1、放音乐指导学生热身慢跑,要求动作舒展。

3、韧带的拉伸。

1、教师播放音乐。

2、口令。

3、展示一段健美操。

1、自觉慢跑。

2、认真做准备活动。

3、认真观察教师的展示。

1、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2、教师展示一段健美操,从学生的感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师生一起做热身练习,为健美操上课做铺垫。

基本部分。

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

1、一字步,

2、v字步,

3、并步。

4、交叉步)。

1、教学步骤。

在一个8拍健美操音乐下,跟随节奏。

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教师带操,利用语言手势进行教学提示:做什么?(吸腿、踏步)向什么方向做(向左走或者向右)怎样做(双臂夹紧水平上举至耳朵两侧)什么时候做(4、3、2、走)激励的语言(坚持、加油、很棒)。

3、巡回指导并纠正错误。

4、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给予评价。

1、学生根据节拍,原地屈膝弹动。

2、学习四种健美操基本步伐。

3、在练习步伐时,要求学生双手叉腰或者手臂自然摆动。

4、分组练习对比纠错。

5、成果展示。

2、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目的:让学生从小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结束部分。

在柔美的旋律中,进行放松练习。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肯定学生。

1、交流讨。

论自主进行小结。

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将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扬长避短。

预计课效果。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四

《豆腐颂》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用心体会作者通过文本所抒发的情感。这个单元的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且都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豆腐颂》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形神兼备,文辞清丽朴实,作者把豆腐和中华民族历史久远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赋予豆腐丰富的人文内涵,表达了深厚浓郁的民族情感。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托物言志的特点在这篇课文中尤为突出。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既是对前几篇散文学习效果的检测,又是对欣赏散文基本方法的归纳总结。

(二)教学目标定位。

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学习《豆腐颂》这篇课文,不只是要求学生把握文本中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所抒发的情感,真正理解豆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及本文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林海音。

(2)了解豆腐特性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1)通过交流并讨论自学成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

(1)启迪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具备宽厚柔软的豆腐修养。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重点的确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自主找到散落课文各处的“形”,但对于“神”的把握有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明确作者通过豆腐所颂扬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的突破。

中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启迪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从文本中获得关于成人成才的启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必须的道德精神品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将文本交给学生充分解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朗读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在说学法之前,我先说一下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农村职校中职机电专业高二年级的学生,就本单元而言,学生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故都的秋》、《富春江上》、《感悟珍珠港》、《废墟》这四篇散文,已基本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但鉴赏散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篇课文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自读能找出课文具体选了哪些内容作为题材,并能够结合课文一些语句进行赏析,但学生抓表层容易,知本质难,他们所找出的课文选取的题材较零碎,以及这些题材在课文中起何作用学生不能把握。我所教班级不少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都较强,能发表个人观点的学生也占大多数。

根据本课自读课文的特性及学生特点,特确立如下学习方法:

1.自读法。

设计依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故设计导学卡引导学生自学。

2.诵读法。

设计依据:诵读是鉴赏散文绝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诵读感知内容,品味语言,能更好地体会作者通过颂扬豆腐所抒发的情感。

3.赏析法(圈划批注法)。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内容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为课堂上交流做准备。

4.质疑法。

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5.讨论法。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了教授本课的整体思路:课前结合导学卡进行自学、课上学生交流讨论自学成果、教师归纳总结本文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点、学生质疑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谈启示、布置作业。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很好地自学,我设计了导学卡引导学生自学。此设计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从学生主动建构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方法搜集作者林海音的相关信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知人论世,为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文主旨服务。

(2)大纲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和领会,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赏析,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所以导学卡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划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这也是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在学生已结合导学卡充分自学的前提下,课堂教学包括“直接导入”、“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质疑互动”、“拓展延伸”五大环节。

(一)直接导入(1分钟)。

由我们学校校训直接导入——先成人,后成才。

设计依据:这样导入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与成人成才之间的联系,学生带着悬念走进课堂,为实现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二)师生互动,交流讨论自学成果(23分钟)。

1.首先请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在学生概括之后老师用幻灯展示全部的内容要点。

设计依据:这样设计让学生意识到分析课文首先要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2.请学生上讲台交流文本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有异议,可当堂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发动同学讨论。

设计依据: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实用性教学内容上花大力气,把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上讲台进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这种形式锻炼了学生当众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在学生就自己赏析的内容上讲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适当地予以评价。

比如当有同学讲到豆腐做法时,肯定制作工艺的一丝不苟、严谨。

比如有同学讲到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时,肯定为人要勤劳、认真刻苦。

比如有同学提到麻婆豆腐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诚挚的情谊,肯定做生意要有情有义,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帮助。

比如有同学提到豆腐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自成一格,肯定为人也要取长补短,要有自己的个性。

当有同学提到作家子敏的话时,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肯定为人要宽厚、宽。

(三)学生上讲台交流结束后,老师进行总的点评,并借学生所说内容来揭示这篇散文的主旨。(2分钟)。

作者写豆腐颂,不仅颂扬了豆腐的容易搭配、物美价廉、营养均衡、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借豆腐颂扬了勤劳、朴实、宽厚的品质。在散文当中,这也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即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至此,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点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出来。

(四)质疑互动、讨论(5分钟)。

在学生上讲台交流完自学成果以及归纳出出本文的主旨以后,安排质疑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设计依据:学贵有疑,借助质疑这个平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后得到解决,将课堂自主学习推向高潮,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充分解读文本,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共同解决了问题,才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谈启示(8分钟)。

作为一个准社会人、准职业人,你从这篇课文当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为人处世三方面来谈谈。)。

比如:要博采众长,自成一格;要勤劳致富;要爱岗敬业;要诚心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有所创新;从底层做起,有一技之长,实现职校生的自我价值等。

设计依据:职教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为所用并与将来的岗位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而应更多地结合学生的专业,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而服务。比如麻婆姑嫂生活在社会底层,在受生活打击后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创立了“麻婆豆腐”这一品牌。再如能持之以恒三更就起来磨豆腐的群体身上具有着吃苦耐劳的品质等。林海音眼中的豆腐修养为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很多启示。

(六)板书设计。

豆腐颂。

林海音。

特点(表)品质(里)先成人,后成人。

容易搭配博采众长一技在手,终身不愁。

营养均衡清正廉洁。

物美价廉勤劳朴实。

历史悠久宽厚平和。

托物言志。

形散神不散。

板书设计的呈现,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目标明确,结构完整,主旨清晰。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五

2.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1、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录音朗读。

2、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

1、激趣导入:

通过展示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的航天史。回顾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反映出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回忆旧知:

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理解并区分新闻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美读之后,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导语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特别之处,并且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回顾中国航天史上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和中国航天历程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5、拓展延伸:

(1)了解新闻的概念。

(2)了解新闻的四个特点。

(3)了解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

6、作业布置: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1)教学效果。

一、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现“双向”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又培养了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2)教学启示。

一、应特别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继续努力锻炼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争取做到更好。

二、继续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行学习。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六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是吕瑞芳主编人卫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部分第二节,主要讲解了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本节内容为细菌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它即为以后细菌个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为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高职考试大纲,本着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2熟悉:培养基的种类;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3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2.1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2能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技能操作,争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能自觉培养“慎独”精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速度和生长现象)。

1.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教学难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自控力稍差,做不到专心听课;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但阐述能力稍差,观点概述往往不准确;能围绕设定的问题积极思考,但发现问题的能力稍差。结合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且琐碎的特点,我会在教学中注意直观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本着肯定鼓励的原则,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期望和信心。

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演示法: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2.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归纳法:通过归纳可以梳理明确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清晰。

4.练习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类比法:通过类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一)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简介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并带领大家宣读南丁格尔誓言,进行职业情操的熏陶,激发学习热情。

2.讲授新课:介绍细菌的生长繁殖。

2.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采用类比法教学,以人为例让学生讨论生物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2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使学生建立直观、立体的认识。让他们体会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理解浸泡医疗器械的消毒液、各种灭菌敷料包需详细注明灭菌日期时间、有效期和失效日期时间的必要性,学会使用知识。

2.3细菌的人工培养,我引用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如何才能“知己知彼”导出人工培养的概念,进而引出培养基。在这里我设计了超链接,链接到各种类型的培养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知识点。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我使用了相关图片,让学生先行观察、讨论,然后我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给予评价总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及口头表达能力。介绍完知识点之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练习。最后设计了一个情景:“静脉输液时药物配置前药液检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检查内容及方法,然后总结发言,我针对不足之处给予补充、矫正。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沿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最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总结,从而完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毒素的致病作用。讲解色素引入两张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色素的性质。介绍完知识点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最后创设“药物配置和静脉输液”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发言,我做出评价、补充,不足之处给予矫正。

2.第二介绍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主要结合图片讲授,同时辅以引导探究,让学生即通过直观印象深刻理解知识点,又能深入思考挖掘新的知识。

3.教学总结:

3.1通过提问巩固知识点,保证知识目标的完成。

3.2通过自由发言讲述学习体会和心得,保证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达成。

4.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条件。

(二)方式与速度。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

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本次课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探究法、讨论法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通过习题和情景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了知识点。师生关系融洽,效果较好。

由于授课内容偏多,在扩充知识点和完成教学任务之间有少许矛盾,今后将注意针对教学专业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七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我今天介绍的内容有课程性质与目标等以下五个方面。

在中职学校,英语课程做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英语,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在各行各业逐渐普及,最终将成为职场生活所必需的一项基本能力。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要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使文化课程功能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目标,英语课程的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形成能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和职业技术方面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情感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设计依据与理念。

首先,本课程是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原则而进行设计。

(二)课程结构。

将课程结构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其中的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是充分考虑了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基础语言能力和职场语言能力结合起来,并进行合理安排。

(三)课时分配。

这三部分的课时分配情况是,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教学时数为120学时左右,主要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期开设。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为45学时左右,主要在第二学年下期开设。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我校主要是用作高考班教材,在第三学年使用。

(四)教材选取。

然后是教材的选取,在教材的选择上,我校选用过重庆大学出版社、外研社等出版的职业中学英语教材,这些教材各有所长,现在我校大部分专业正在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模块教材,该教材基础模块共有四册,职业模块生产制造类和服务类各一册,拓展模块一册。

教材的优势。

较之其他版本的教材,这套教材最大的优势是内容简单基础,话题贴近中职学生生活,与时俱进,即便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逐渐对英语课程感兴趣,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十分适合中职英语教学。

然而无论多么优秀的教材,也只能是提供极大的方便,而不是包办一切。任课教师需要依据课时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量”和“形式”的取舍,并辅以相应的打印材料,演示文档,录音材料以及网络材料来组装,整合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例如教研组考虑到春招生初中未毕业、文化基础差等特点,专门为其编定了以兴趣培养为主的趣味英语辅助学习资料。而幼教专业对英语有较高要求,便单独使用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师英语教材。

我们以中职学生能力发展需要来挑选教材,整合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原则。

就像中职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与普通中学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不同一样,职业中学生产制造类专业与服务类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所以相应的,不同类型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也各不相同。

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上期,英语基础模块的教学主要目的是纠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兴趣,夯实英语基础,所以,各专业教学的重难点比较统一,主要是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第二学年的下期,英语职业模块的教学针对生产制造类和服务类专业就各有侧重。对生产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如机械,建筑,汽修,电子等专业,英语课程的重难点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如护理,旅游等专业,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初步处理简单的常规业务所以英语课程的重难点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幼教专业,对英语要求较高,便根据该专业的具体需要,将基础模块与职业模块整合,开设成幼教专业英语,以满足幼师专业的职业需求。由于少儿教师应具备的英语素质有听、说、读、写、唱、画、演,所以幼教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将英语基本技能转换成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

这样按照不同的专业类型来划分英语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使教学服务于专业,教师为用而教,学生为用而学,以“必须”与“够用”为原则,促使英语教育功能化。

一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学生才会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也相对地越来越差,特别是英语学科。

大量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就业,所以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像英语这样的基础公共课程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认为英语学来没用。

还有地区差异,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初中没有得到较好的英语基础教育,个别学生甚至连字母都说不全,而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语音、语法知识相当薄弱,听说能力差,大多学生讲的都是“哑巴”英语。

面对这样的学情,如何消除学生对英语的偏见,纠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成为任课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材的分析。

上课之前,任课教师需对手中的教材进行分析,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每一个教学板块所对应的能力训练目标,针对能力训练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明确核心能力目标和选择性能力目标,并在教学中取舍,进行区别对待。

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

各个板块有各自相应的能力训练目标。备课时,教师们手上虽然拿着同样的教材,但由于各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不同,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些教学板块的能力目标,再对教学能力板块进行有侧重的选择,例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要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那么听说板块就成了该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所以任课教师就要在备课时考虑到联系专业实际,丰富听说内容,拓展旅游专业用语,增加听说课的课时数等,而对语法、写作板块的内容就可以做相应的删减和弱化,遵循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原则,避免一刀切,做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

一个单元所需的课时数大致为7节,但根据所授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师也要自行对课时情况进行调整。

三教学模式。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中职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特点,以及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能力训练目标,为了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将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成两种模式: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首先,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适合语言理性知识的传授,以讲授为主,但形式较单一,传授的内容有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后,我们便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手段,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维立体情景将所讲知识全方位传授,突破语言文字信息单向传递的传统教学模式界限,将语言文字与声像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认知内容,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合理运用传统英语教学法与多媒体手段结合模式,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次,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逐渐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针对不同的任务板块,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支撑教学内容,满足对学生能力训练的需要。

下面以一个单元为例,来反映各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例如,导入板块,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场景,直观导入一个单元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听力和口语板块可设计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两人对话、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习而动,做到ido,iremember.

以及最后的单元任务,是为考察学生对整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设计为实践任务,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进行。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为学得主体,掌握对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解惑答疑,学生自学,实践应用等手段来促使学生自我提高,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是教学评价。

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如今我们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比重,以此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

(一)教学团队与条件。

在师资方面,我校英语教研组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团队。教研组成员的职称情况为高级讲师6名,讲师14名,助理讲师10名,取得英语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达90%,是一支专业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在教学条件方面,这两年我校的教学条件逐渐改善,幻灯片、投影仪、视听光盘、液晶电视等多媒体的使用,能基本满足英语教学视听方面的需求。

教师方面,我校英语教师在工作中踏实肯干,积极进取,注重个人专业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多名教师参加过市级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在重庆市各类英语教学竞赛中成绩突出,屡获大奖。邓龙会老师被任命为重庆市中等专业教育委员会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江津区中等学校英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生方面,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校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英语氛围,学生在参与演讲,歌唱、手抄报等各类英语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树立自信,获得快乐的体验。

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是我校幼师专业学生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英语的照片。

为了更好的为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在教学方法上,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尚有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而且我们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继承传统教学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在“主体参与”思想的指导下,精心地设计适合中职学生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评价方面,专业课程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使各专业知识评价受到重视,而英语教学则缺乏外部强有力的评价机制,无论是平时的形成性评级还是期末的终结性评价都很难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导致英语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英语教学评价也应该围绕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建立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

在实践运用方面,虽然在校内我们开展了丰富的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却没有走出去的机会。

英语实践若能像专业课程一样走进企业,走进生产,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学生便会切实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转变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便是我校英语课程的整体情况,感谢大家聆听,请大家批评指正。

以上便是我校英语课程的一个整体情况,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多多批评指正。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八

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这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定教材工艺美术专业《色彩》一书中的第四章静物写生的第四节课。本课分为五个小节,观察思考——构图起稿——着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以及两个附带知识点。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节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本节课就是这一结构的中间环节“技能训练程序”。并将结构造型,色彩表现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为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色彩》教材也要求:“以培养对色彩敏锐的感受能力,了解色彩绘画的基础原理,基础知识及基础技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会运用色彩规律和使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的特点,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种物象色彩表现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

知识目标: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并加以运用。

技能目标:通过静物写生作画的方法、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在写生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品格。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深入刻画阶段的主要任务——培养色彩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复杂性,把难点确定为:调整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提问法、任务驱动法和创设情景法等教学方法。

依据静物写生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围绕上述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色彩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展示法:主要是指优秀作品的展示。

2、实践法:要应用在课堂上静物写生作画步骤的训练上。

对于学生来说,静物写生方法与步骤的准确性和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活动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的实际运用。

3、“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疑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根据色彩课的特点,本节课由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授新课、课间巡回辅导、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1、回顾复习:在教授新课之前,将第二章中的知识要点,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色彩理论。(设计意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为新课的开启奠定基础,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入新课:展示法国著名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塞尚的静物作品以及历年优秀的学生习作。(设计意图:通过佳作的赏析,启发学生追寻大师的足迹,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3、授新课:传授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陶罐、水果及衬布等”为组合的简单静物为例,讲解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观察思考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对象。给学生展示已经摆放好的静物组,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这组静物的直观感受即第一印象。讨论过后,教师进行总结,使用创设静物情景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在绘画教学中使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当学生在面对一组静物时,首先引导他们产生情感,将静物画同其他艺术形式作比较联系,特别是同影视艺术的类比:主体的花瓶陶罐如同影视中的主要角色,杯盘蔬果则是次要角色,衬布则是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在他们之间的位置空间关系上有聚有散,有前有后,在光色交织中正演绎着或美丽动人,或忧伤惆怅,或豪迈激越的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假想情景中,体会静物的生命力。开始由被动的描摹转向融入自我对静物深切情感的自动表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们做到“成竹在胸”。培养学生分析物体的比例关系、形体结构、主次关系、总体色调。并且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使学生对于绘画作品情感的融入有新的体会与感知。)。

2)构图起稿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起稿。依据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

运用几何形体归纳法,将复杂的静物形体结构进行概括。教授学生起稿的方法。(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辅助线的使用,整体观察,整体作画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物体的结构,透视,比例关系观察的能力,掌握造型表现能力。)。

3)着色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色彩基调。训练学生大胆的铺色,眼观全局,

迅速,果断地表现大的色彩关系。培养学生整体观察静物,这也是整个写生过程的关键。遵循写生的技法原则:先湿后干,先深后浅,先报后厚的次序。从物体的暗部开始刻画,在过渡到中间色,找准冷暖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着色阶段,使学生掌握色彩关系的对比协调,按次序作画以及把握整体感觉。)。

4)深入刻画这一阶段是整个写生过程的重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形色结合,在抓住重点的局部深入刻画。培养学生深入具体,看到细微形体关系及细微色变化的能力。以塑造物体的真实感效果为中心,引导学生遵循先主后次,先近后远,从实到虚,逐步深入的顺序。重点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关系,质地感觉,冷暖关系,主次关系。这一阶段要有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平均对待,要善于保留在大关系阶段可取之处,不要做大的全局性的改动。(设计意图:在写生过程中注重表现色彩的本色,注重颜色的把握,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能力和整体表现能力。)。

5)调整完成这一阶段是整个作画过程的难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认真分析,提出问题,调整修改。将作业放到静物一旁,退到一定距离,整体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如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冷暖关系,前后关系是否到位。在作业中逐一寻求答案,根据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思考,找准主要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调整,要从整体出发,抓住整体,将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使画面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设计意图:在调整过程中,培养学生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能力。)。

4、作业练习。

写生一组静物,掌握和应用本课的方法与步骤,要求学生以色彩表现分析为主,在8开水粉纸上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静物的方法步骤的知识层次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辅导中,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同学完成作业后,进行专项临摹的拓展练习。根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设计意图:在练习中,使学生能够将写生的步骤,方法技巧等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达到训练的目的。)。

5、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简单评述。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九

大家好!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发展的高峰时期,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是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唐诗两首。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这唐诗两首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拓展模块第四册第六单元(古诗单元)的第三课。唐诗两首都是写自古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的岳阳楼,同登岳阳楼,抒怀写志迥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亁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将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和人的轻快欢乐的心情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境界,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登岳阳》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诗人胸怀博大宽广,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把内容同是登岳阳楼的两首诗放在同一课中,可领略别样情怀,领悟其各自不同的诗境和风格。

高二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诗歌的能力,但因为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局限,对诗歌的赏析与感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难以和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基于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知诗人登岳阳楼所见之景色和诗人不同的境遇,体会其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2.朗读并背诵诗歌。

(二)能力目标:

1、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三)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杜甫二人不同的遭遇,分别理解李白旷达的胸襟和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关键语句,体会诗歌主题思想。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2.对比两首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而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评价讲述为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反复诵读、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练习巩固。

体现教师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点拨引导、评价讲述。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搜集资料:

1、搜集岳阳楼的图片并归纳出图片中岳阳楼的特点。

2、搜集诗人李白、杜甫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并设计成名片样式。

3、反复朗诵,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意。

通过搜集达到让学生提前了解目的,也能很好的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视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景物因感情的变换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三)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我根据前面教法中分析,我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做到读前提要求,读中设问,读后谈反馈,紧扣教材本身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充分体味教学内容,尤其是情感和意境,体会其风格。

初析诗歌

1、分组初读、听读、仿读:学生通过三遍朗读,会读准字音,划分节奏,读懂字面意思,组与组朗读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初步感知两首诗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教师再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指导。在学生以基本掌握了课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后,然后再配音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研读。

研读的目的是使学生置身诗境,赏析情感。

(1)比较分析,鉴赏古诗。采取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诗歌。(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时,可按小组分别完成“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中的一项。教师提前准备表格发给小组,课堂完成并展示。)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如雁、山、月、病、孤舟等,体会意象之间对比效果,感悟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2)描摹诗人形象。引导探讨诗人此时登楼的形象:我们所描绘的是李白杜甫在楼上看到的风景,而我们眼里,李白、杜甫也是风景之一。此时在楼上看风景的李白、杜甫是以何种姿态站在岳阳楼上,脸上又有什么表情呢?结合诗歌学生不难找出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凭轩涕泗流。

(3)感受诗人情感及艺术风格。组与组探讨合作,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展现课前所作的诗人名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字里行间无不显出李白登楼喜悦心情之高;《登月楼》设置问题:这涕泗中包含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这部分中我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之间可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这涕泗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患,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其身世之悲,国家之痛,忧国忧民之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深沉蕴藉;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3、美读。至此,学生已完全融入情境,让学生高声自主诵读,把课堂气氛带入高潮。(让学生配音乐诵读或学生到手机上自找背景音乐朗读)

4、背诵全文。经过上面几个环节,学生应自然完成。

为了授学生以“渔”,在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赏析的课堂过程:吟诵——赏析方法——主题探讨——诗风。

(四)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并实践所学的鉴赏方法,在赏析两首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宏观上领略诗人诗歌风格。朗读诗人同时期作的诗《早发白帝城》和《登高》,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五)作业:请课后朗读并鉴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情和景的角度比较她与本文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置身于诗境的鉴赏方法赏析孟浩然诗中的景和情。(从百度搜索原文及写作背景,完成之后发到班上的qq群)

《唐诗两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又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做到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让学生正确掌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既了解并运用诗歌赏析方法,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鉴赏能力。

在描摹诗人形象时,学生能入木三分的学着诗人登楼眺望洞庭湖,并能在讲台上大方的表演。

学生的课前准备充足,名片也做得很棒。

当然也有需改进的地方,在分工合作探讨从“形象”方面赏析诗歌时,刚开始学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后通过学生建议和老师提示从诗歌意象出发感受意境,学生才完成了任务。

结束语

本文最后,我以别林斯基的一句话作结:“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以上是我一堂课的整体思路,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

第一章内容《色彩基础知识》。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解色彩,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和色调,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生活的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色彩与人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理解何为色彩,能够辩识各类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能力目标:通过讲解、示图、作用辅导,使学生体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共同启示与情感,体会到不同色彩组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在色彩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联想及色彩的心理效应并会运用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四、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色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以及直观的绘画作品、图片等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因此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学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老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五、学法分析。

学生只“学会”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愿学”,指导学生“会学”。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我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主探究: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先讨论色彩的不同特征与对应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讨论学习法:学生在要论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出于学生的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三)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色彩的实际运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问题:为什么会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

生:因为眼睛的呈像原理。

[设计思路]:在本环节中,强调光的重要性。以及物体色彩的原理。

问题:天为什么呈现蓝色或红色。

问题:为什么红绿灯红是停绿是行。

问题:这两段音乐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

生:1、欢快的、充满活力的、热情地、奔放的-----有明亮的感觉。

2、寒冷的、悲伤的、凄凉的------有灰暗的感觉。

问题:哪些颜色可以表现出这两段音乐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

(二)新授:

ppt图片分别展示蓝天和红绿灯。

问题:天为什么呈现蓝色或红色。

问题:为什么红绿灯红是停绿是行。

[设计思路]:把光波的波长用提问的方式给大家解释出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2、我们绘画用到不同的颜色。

问题1: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

问题2:什么叫色相、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明度?

[设计思路]:这些都是学生在初中色彩知识中的学习内容,提出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二是为接下来的调色游戏做好准备。

3、出示不同的色卡,让学生自己感受以下几种色彩的共同体验。

(1)色彩的冷暖感;(2)色彩的轻重感;

(3)色彩的软硬感;(4)色彩的兴奋与肃静感;

(5)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6)色彩的华丽与质朴;

(7)色彩的远近感;(8)色彩的扩张与收缩感。

学生有了这些感受以后,对接下来用色彩表达情感有了一定的表达依据。

(三)学生操练。

1、色彩的情感表现。

分组用圆圈涂上颜色代表自己的现在的心情,并加以说明。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能增强学生感受力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游戏与涂色练习,解决难点——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素描靠功夫,色彩靠天赋”,色彩是靠感悟出来的,光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欣赏部分分类引导学生一起感受了一把同类色与对比色的不同色彩魅力,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色彩感悟。

出示两张绘画作品——梵高的《向日葵》、蒙克的《呐喊》。

问题:你能通过画面的色彩,理解此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吗?

一种绘画语言,在绘画中所起的作用,并在今后学习中尝试通过色彩来分析、理解绘画作品。

(四)知识延伸,体验创作的快乐。

1、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搭配色彩。

2、再出示两份色彩搭配的设计图案,供学生欣赏。

3、提出作业要求:以正方形做水平、垂直的疏密分割,在相应的空格中做色彩搭配训练。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绘画练习的。在作业设计上打破了常规的划分区域练习,而是选择了简单图形的色彩设计,这样的图形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色彩搭配上,为了色调的统一,选择同类色的层次变化不仅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画面层次分明效果显而易见。

(六)课后练习。

观察身边不同事物给我们的感受,下次上课并加以解释。

[设计思路]:设计此课后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运用美术。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一

大家好,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作一简短的说明。

本课是职教英语教材第二册第2单元第1课,教材内容围绕描述人物的心情及对事物的喜好展开,通过一些单词及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友谊。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对项目教学法的切实利用,更加充分的保证学生完全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所以在反思过程中,我也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

首先我想说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一、把项目教学法的原则灵活而充分的运用到课前和课中。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准备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学生的项目任务之一是搜集本课课件中所需图片,在搜集图片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了保持课件的新鲜感和学生的好奇心,被选中的图片我没有提前公布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揭晓。当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被老师选中并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的成就感和由此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同时,学生在合作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为课堂上的良好表现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使用丰富的图片信息来加强单词的记忆。单词的记忆,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单词记忆太过单调乏味,这对于活泼好动而又缺乏耐力恒心的90后学生来说尤为突出。为使课堂生动有趣,我运用了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预习单词和搜集图片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些生动活泼,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图片来教授单词;在巩固单词的练习过程中选择了一些小型动画图片,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图片练习了句型,这样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通过课下与学生交流,感觉这种学习单词的方式收效甚佳。

三、营造英语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听说能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景,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乐于开口说英语,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这既体现了我们项目教学的实质内容,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和寓教于乐的学习目的。

四、美化了师生交流的平台。这里所说的交流平台主要是指教学课件。在大多数教师眼中,所谓英语课件,就是把文字罗列在幻灯片上,是教师上课过程中免除了现场板书的麻烦,省出了板书的时间。最多也就是有一个答案后显示的效果。往往不重视课件的美感。但是,一个让学生一眼看上去就赏心悦目的课件,毫无疑问会减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在课件背景图片的选择上下了较大工夫,既照顾到课件信息展示的清晰性同时也注意背景图片的清新美观,不同内容的信息,选择了不同模式的背景,使整个课件清新美观,简洁明快。从课堂上的实际效果来看,是十分理想的。

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从设计到实践都有清晰的体现,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呢?说实话,虽然这堂课上的比较精彩,甚至可以说大有收获,但是上完之后却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上的直接运用不足。在课前准备的任务布置过程中,可以说,我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是比较到位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的运用,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限于把一些老的环节步骤冠以项目两字完事,没能体现出项目教学法的精髓所在,这是本课的一大遗憾。

第二、课堂气氛调动不足。可能部分学生录像时比较紧张,我也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所以没有把学生的激情完全调动起来,导致课堂上没有想象中那么活跃。我应该学会灵活处理课堂上的临时性情绪,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思路和技巧,应学会善用鼓动性语言把不够活跃的学生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整体看来,这仍然不失为一堂较为成功的英语课。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和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对单词的记忆更加深刻,特别是通过项目任务的布置和完成,学生收获很大。而作为老师的我,则深刻体会到了项目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运用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先进理念,并切实把它贯穿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而本堂课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将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和动力。谢谢。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二

《函数的增减性》是中职数学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这一章是中职数学的重点,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函数的性质显得十分重要。

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表示,能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的直观变化,学生能得到函数增减性。

能力结构。

通过初中对函数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能力,抽象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学习心理。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从已经学习的函数中比较容易发现的一个性质,学生渴望进一步学习,这种积极心态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情感基础。

本班学生特点。

本班为苹果园中学高一1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数学素养较好。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

(2)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经历观察发现、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性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领会用运动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虽然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要用准确的符号语言去刻画图象的增减性,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函数单调性描述性概念的形成。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本节课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探究式教学法。以设置情境、设问和疑问进行层层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山与下山的路线分析(上升、下降)。

学生:分析路线曲线的特点(学生描述)。

展示函数图象。

学生:观察图像、描述图像特征。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纠正错误。

结合增减性是局部性质,学生会用直观描述回答: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学生用图象的感性认识初步描述了单调性,下面进一步将学生从感性向理性进行引导。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

在此过程中要复习一下之前学习的区间的知识。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主要通过观察描述。

在例题一的处理上要强调第三幅图函数在定义域内不是单调的,但是在“小区间”内是单调的。注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在此回顾区间的概念。

在有些问题上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比如例二的第三小题:

y=1/x2.学生对于这一题的解决有很大的难度,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它适当删减。其他题目注意区间的“闭”与“开”,以及与图像对应的关系。

在学生板书是应该注意促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还能是大家更好的发现不足,及时弥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来完成,同时板书设计不宜太过复杂,要简洁明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所学知识。作业要尽量简单基础,不能让学生对于作业有种负担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减少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

总之这节课主要还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现况出发,坚持“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中的第三节“集合的运算”的第三课时—————补集,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集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并能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准确性,发展运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以及现代科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节计划教学时间10课时,已完成教学6课时,已掌握集合、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等),会进行集合的交、并运算,初步会用韦恩图和数轴等来解答集合问题。

对于本课时内容,大纲要求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全集的含义,理解在给定的集合的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和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材通过在有理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的解的情况,引入全集的概念,然后用三种形式对补集的概念进行描述,这是教材的主体。接着通过三道例题介绍了补集的求法,其中第三个例题综合训练了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并且让学生了解“对偶律”。

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了以下几点:

(1)通过前面的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的学习和求交、并运算的学习,暴露出职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薄弱之处:对抽象概念理解不透,不会复述概念;对不等式内容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甚至不能正确用数轴表示交、并运算等。所以本堂课重视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识记补集的定义。

(2)本堂课重点训练学生运用韦恩图和数轴,紧紧抓住集合运算的两个重要工具。

(3)学会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着眼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与方法的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实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层面:了解全集的定义,知道全集是一个相对概念;记住补集的的定义,会用三种形式叙述补集的概念;会进行求补集的运算。

(3)方法层面:学会用韦恩图和数轴等工具进行集合的运算,领会数形结合思想。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体会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重点是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运用和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难点是:全集与补集概念的理解。

如何克服难点呢?其一,抓住全集与补集概念中的关键字眼,举实例说明;其二,利用数轴与韦恩图,充分结合图象来理解全集的概念与补集的性质。

本堂课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与个别辅导,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总结。

开放式课堂教学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动力,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如突破“补集的的概念”这一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对照教材了解概念,闭上课本识记概念,走上讲台叙述概念,小组互相提问概念,由浅入深,扎实掌握补集的概念,又训练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了各小组之间竞争学习意识,调动了学生,活跃了课堂。

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由看书自学到识记,到复述,对求补集运算的学习由仿做到应用,到提高,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掌握了概念学习和解题学习的一般方法,领会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于学生回顾与小结,我制作了四张灯片,第1张是全集的性质,第2张是补集的概念(图表形式),第3张是补集的性质,第4张是交、并、补综合运算的习题。我还利用自制教具辅助补集运算的讲解,这样能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在进行课时小结时,学生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个课时的两大学习目标,从而逐步学会数学学习的归纳总结。

本节课设计六个教学程序:练习回顾、自学讨论、交流提升、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练习回顾设计了两道求交、并运算的习题,集合描述方法分别是列举法和描述法,运用工具分别是韦恩图和数轴,目的是检测和巩固交、并运算,为本课时中交、并、补综合运算奠基,再则发现两道题不同之处,由此引入全集的概念,引入贴切,过渡自然。

自学讨论设计了5个小问题,分别采用了填空、图表、解答等形式,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全集与补集的概念的学习,初步掌握求补集运算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互相提问学习,突破概念学习这一难点。

交流提升是课堂重点,我设计了一个习题其中有4个小题,与课本上例题3相对应,但略有变化,使学生在自学例题的基础上能够仿做,以达到熟练进行求补集运算,能进行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这一目的。仿做,既仿解题方法,又仿解题格式,老师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一点。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出现麻烦,因为它是集合的交、并、补的综合运算题,老师可以对个别基础不好的同学加以辅导,也可以鼓励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在帮助学生小结时,要提醒学生重视韦恩图的运用,在小结对偶律时,要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公式的对偶美,以后在学习命题中的“且或非”和事件中的“和积对立”那些概念时,还会接触到这种对偶美。

巩固练习设计3道习题,对本堂课求补集运算的三种题型进行巩固和检测。

拓展延伸设计了一个习题,与中小学奥赛题有点类似,是求补集运算的提高,是数形结合的升华,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能很好地训练数学思维。

布置作业为学生课外学习巩固安排了3个习题,对求补集运算的三种形式进行训练。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能从中有所体会,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会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很久以后留在学生记忆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方法与思想,是学习的习惯和热情,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结果。

谢谢。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四

齿轮传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第七章机械传动中的重要内容,学好本课知识不仅能使学生认识齿轮的各部位名称、了解齿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并且对于后续学习机械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根据中职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习特点,结合《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识记齿轮传动的概念,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与特点,理解齿轮传动的各部件名称与参数代号。

2、能力目标。

(1)会判断齿轮各部位的名称;

(2)会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

(3)培养良好的小组协作能力。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齿轮传动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使用齿轮相关计算公式从事工程技术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此作为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说教法。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则源于兴趣。因此,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上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置工程实际及相关职业岗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在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兴趣的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适时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3)案例尝试法:以具体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相关公式解题。

2、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教法,相应地采用下列几种学习方法:

(1)观察法: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思考齿轮传动的概念、分类及传动特点。

(2)探究法、发现法: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或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答案。

(3)尝试法:根据教师提供的工程案例,在教师引导下,借助教材相关表格中的参数,小组协作尝试解决工程问题。

1、情境激趣。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工程实际或者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齿轮的场景,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与传动特点。

2、教师设疑、学生小组思考、探究。

在学生兴趣最高点,教师及时设疑,并将学生安排2人一组,参阅教材p142、143学习内容,表7-12,图7-17、18,思考下列问题:

(1)齿轮包括哪些部位?

(2)齿轮有哪几个标准参数?

3、小组协作讨论并相互间交流。

教师安排若干小组将讨论结果呈现,并在小组间相互探讨,最终获得最佳答案。

4、意义构建——案例尝试解决工程问题。

5、课堂交流。

教师安排若干小组将工程案例解题结果呈现,并在课堂上,全体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获得最终正确答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6、课堂总结。

安排若干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7、布置作业。

通常,《机械基础》教材都有配套的同步练习,根据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五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课程设计作以说明。

2.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1、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录音朗读。

2、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

1、激趣导入:

通过展示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的航天史。回顾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反映出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回忆旧知:

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理解并区分新闻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美读之后,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导语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特别之处,并且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回顾中国航天史上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和中国航天历程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5、拓展延伸:

(1)了解新闻的概念。

(2)了解新闻的四个特点。

(3)了解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

6、作业布置: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1)教学效果。

一、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现“双向”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又培养了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2)教学启示。

一、应特别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继续努力锻炼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争取做到更好。

二、继续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行学习。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六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实际上是在前面学习了具体的劳动法律法规后的一节拓展课。经济法课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教学生知法、懂法,更要教学生守法、用法。因此,本节课突出对劳动争议问题的分析解决,其应用性、操作性较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熟悉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德育目标:通过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和写作能力,增强劳动维权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2)结合案情分析,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是本节难点。

4、教材的处理:由于学生对劳动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知,因而对待教学重点我采取理论和案例结合,做到讲理论用案例来说明,案例分析要从中引伸出所要说的理论。理论通俗,案例生动。对教学难点则通过当堂训练方法。

教学是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更需要创造和有所实践,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当堂训练法。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本案例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讲授新课:

(1)学生回答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指出本案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合同实际履行与合同最初约定内容不符,如厂方让女工住在车间、每年1月份回家探亲、扣发工资等行为均已违反劳动合同,使女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引入第一部分知识——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本案中的女工,如何来寻求解决这些劳动争议的办法,进而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在学生讨论之后,(学生可能会提出通过双方协商的办法,也可能提出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司法的途径等。)此时,教师适时引导,转入第二部分内容:“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根据本案案情,由于女工与服装厂的劳动争议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应寻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即请求劳动仲裁。接下来,任务驱动转入第三部分内容:“让学生替案例中的女工写一份劳动仲裁申请书”。包括学习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格式、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撰写;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中职说课稿(专业17篇)篇十七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参评的说课题目是《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地位、内容和作用分析。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是吕瑞芳主编人卫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部分第二节,主要讲解了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本节内容为细菌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它即为以后细菌个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为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高职考试大纲,本着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2熟悉:培养基的种类;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3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2.1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2能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技能操作,争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能自觉培养“慎独”精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速度和生长现象)。

1.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教学难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自控力稍差,做不到专心听课;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但阐述能力稍差,观点概述往往不准确;能围绕设定的问题积极思考,但发现问题的能力稍差。结合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且琐碎的特点,我会在教学中注意直观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本着肯定鼓励的原则,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期望和信心。

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演示法: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2、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归纳法:通过归纳可以梳理明确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清晰。

4、练习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类比法:通过类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分三个环节:授课-习题练习-情境解析,从而达到“学习-学会-会用”的目的。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简介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并带领大家宣读南丁格尔誓言,进行职业情操的熏陶,激发学习热情。

2、讲授新课:介绍细菌的生长繁殖。

2.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采用类比法教学,以人为例让学生讨论生物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2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使学生建立直观、立体的认识。让他们体会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理解浸泡医疗器械的消毒液、各种灭菌敷料包需详细注明灭菌日期时间、有效期和失效日期时间的必要性,学会使用知识。

2.3细菌的人工培养,我引用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如何才能“知己知彼”导出人工培养的概念,进而引出培养基。在这里我设计了超链接,链接到各种类型的培养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知识点。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我使用了相关图片,让学生先行观察、讨论,然后我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给予评价总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及口头表达能力。介绍完知识点之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练习。最后设计了一个情景:“静脉输液时药物配置前药液检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检查内容及方法,然后总结发言,我针对不足之处给予补充、矫正。

(二)第二课时本课时沿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最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总结,从而完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首先介绍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根据专业需求本节重点介绍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这部分知识点多且琐碎,学生容易出现一头雾水的感觉。我通过超链接使授课内容层次感更清晰,便于学生紧跟老师思路。把每一种产物的特点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掌握。讲解毒素时我例举了两个例子:“思念”水饺中毒事件和破伤风,让学生体会毒素的致病作用。讲解色素引入两张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色素的性质。介绍完知识点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最后创设“药物配置和静脉输液”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发言,我做出评价、补充,不足之处给予矫正。

2、第二介绍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主要结合图片讲授,同时辅以引导探究,让学生即通过直观印象深刻理解知识点,又能深入思考挖掘新的知识。

3、教学总结:

3.1通过提问巩固知识点,保证知识目标的完成。

3.2通过自由发言讲述学习体会和心得,保证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达成。

4、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条件。

(二)方式与速度。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

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本次课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探究法、讨论法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通过习题和情景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了知识点。师生关系融洽,效果较好。

由于授课内容偏多,在扩充知识点和完成教学任务之间有少许矛盾,今后将注意针对教学专业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个太阳的说课稿(优质17篇)

    一份好的教案模板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组织和展示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优秀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四个太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实用16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教师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教学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对教学成果和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

    最新体育教研组长个人年度述职报告(模板16篇)

    述职报告的撰写应与工作要求相结合,注重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述职报告的启示和参考。

    2023年员工绩效分配方案(模板20篇)

    编写计划书能够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协作,减少沟通和配合上的误差。这里有一些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计划书示范,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1、师德基本奖:1

    最新晒晒我们班的牛人初一体育大全(16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文字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其背后凝结着作者对生活的感知和思考。想要写一篇优秀作文,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

    2023年服装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4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每个月结束时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举措。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参考。在xx服装店实习共计快两

    最新星巴克兼职实践报告大全(18篇)

    实践报告是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概括,帮助我们形成完整的实践思考链条。如果您正在写实践报告,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范文供您参考,相信会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启发。

    最新医院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总结(实用23篇)

    应急预案是一种提前预防和准备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从危机中解救出来。通过研究应急预案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可以提高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一、指导思想:落实

    最新蒙牛业务员工作总结(优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下面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看看自己的总结是否齐备。本次出差是我来企业

    最新高三上学期新学期计划(精选15篇)

    学期计划是指在学期开始之前,制定学习和发展目标,规划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的一份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学期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认真研读《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