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琴心月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

规划计划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它能帮助我们提前思考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规划计划范文汇集了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的思维和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一

法治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社会稳定和民生幸福的保障。为了推进法治建设,我国不断加强法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参与相关法治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向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首先,制定和实施法治建设规划是明确法治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明确了法治建设的目标,才能更好地组织和规划相关工作,使法治建设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例如,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规划中,明确了一系列的具体目标,例如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司法体制改革等。这些具体目标的明确,有助于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从而推动法治建设的全面发展。

其次,法治建设规划需要注重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法治建设的过程涉及众多的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工作。在制定和实施法治建设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形成合力。例如,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方面,既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又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使公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既要强化政府机构的法治建设,又要加强公众对政府法治意识的培养。只有形成各方合力,才能够在法治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再次,法治建设规划要注重创新和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制定和实施法治建设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现实问题和司法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创新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例如,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我国探索出了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新模式,推行以案释法和指导性案例制度等。这些创新的做法,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法治建设规划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主监督。法治建设不仅仅是政府和法律机构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法治建设规划时,需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其中。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政府和法律机构的监督,确保法治建设工作的公正和透明。只有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法治建设向前发展。

总之,法治建设规划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需要注重目标明确、统筹协调、创新实践和社会参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些原则,不断完善法治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二

“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7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

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17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7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7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八大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

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

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

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

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

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编制**市“十二五”规划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的一项大型系统工程,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为保证“十二五”规划的协调性、衔接性、可操作性和规划编制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市政府成立**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胡东胜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直各相关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委主任彭海涛兼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落实规划经费。

根据国发〔xx〕33号文件精神,编制**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区域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各地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解决。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三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鲜活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人权法治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和权利。

——坚持统筹推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确保各项制度设计行得通、真管用。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四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导向和遵循。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支柱和风向标,“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征程全面开启,要切实以规划为引领,紧紧拧住法治政府建设这个关键,助推全面依法治国目标早日实现。

党的领导是主心骨。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领导,以正确的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向纵深推进。《规划》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行动纲领,明确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主要原则,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方面的主要任务。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要进一步深化党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增强各级党委及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实际参与度,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抓好落实。

问题导向是突破口。肯定积极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敏锐把握发展趋势和热点难点,从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现状及实践中遇到的新形势新要求入手,着力“清除”《规划》实施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据《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用“治国之重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幸福安康生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一个关键发展时期,要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五

建好组织是做好计生协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坚持以协会换届为契机,结合个别调整,对不适应协会工作的会员劝其退会,及时吸收有能力、有特长、热爱协会工作的同志入会,自去年协会换届以来,会员队伍调整了8人,其中退会3人,入会5人。开展好协会工作,要有好的队伍素质。我们组织会员每季度学习一次,理事每月学习一次。学习协会工作、_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舰科技致富等知识。通过学习,全面提高了村协会组织成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搞好宣传带头。

为了切实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使群众自觉地实行_。我们以“双进”、“双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协会活动室、“灵渠工程”、_文艺节目、黑板报、发放宣传品等形式,搞好经常性的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二是利用春节、五.二九、九九老人节等重大节日,进行_集中宣传,特别是围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力宣传_政策法规,宣传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型生育观念。如会员王亚英通过学习交流认识到少生优生的好处,主动申请终生只要一个女孩。在她的带动下,我村又有刘士达等两户申请办理了终生只要一女孩的手续。会员于芳明通过学习,掌握了梨枣种植管理技术,带头种植梨枣12亩,并动员其他群众搞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梨枣。目前,我们村种植梨枣600多亩,每亩效益4000余元,通过这一项,全村人均收入提高了__元。

三、积极开展优质服务。

我们村计生协紧紧围绕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全方位的搞好服务活动。在生产方面,带领群众互帮互助,共同致富,在麦收、秋收大忙季节组织帮扶队,对村计生户、双女户进行帮助。去年麦收时,双女户申学生因本人有病,家属在医院照顾他,家中麦子无人收割,非常着急,我和其他几个会员主动联系机械帮他把麦子收到家。村协会还利用各种方式帮助计生户上项目,发展经济。育龄妇女孙福英刚结婚时,想上项目,又没门路,协会理事白丽萍知道后,主动教她理发技术,并帮她开了一个理发店,现在生意很红火,在协会带头和帮助下,目前我们刘庙村会员和会员联系户共开办门店76个,个体企业3个。在生活方面,我们积极帮助计生户解决困难,使他们体会到实行_的优越,如我村宋丕成是双女户,他长年有病,经济比较困难,小女儿去年考上大学,家里交不起学费,村协会知道后,把这一事情报告村两委,建议进行捐款,广大会员和党员、干部一道捐款8千多元,解决了宋丕成小女儿上学困难的问题。我村独生子女户孙月红去年秋因病去世,剩下他妻子和儿子两口人,生活比较困难,会员宋士良帮助他儿联系学习微机,村两委把他儿安排到凤祥集团上班,现在工资近千元。在生育方面,我们围绕产前、产后、术前、术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我村育龄妇女赵丽珍去年年底临产,家中无人照顾,协会理事、专职主任李雪英主动到阳谷照顾她,直到她对象回来。她对象非常感激,在拜年时机给李雪英叩头致谢。通过我们的服务,提高了协会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促进了广大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四、实施政策推动。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育龄群众实行_的积极性,村协会建议对_户制定一些优先、优惠政策。村两委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并制定了对_户八项优先、七项减免、三项落实、一项保障等优惠政策,八项优先即致富场地优先、宅基安排优先、各项承包优先、入学就业优先、贷款扶持优先、提供信息优先、物质供应优先、产品销售优先;七项减免即:义务工减免、承包费减免、独生子女学杂费减免、校服费减免、农业税减免、信息技术费减免、健康查体费减免;三项待遇落实即:独生子女优待政策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落实、_双女户父母养老保障落实;一项养老保障:即全村70岁以上实行_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30元。对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村协会积极的进行参与和监督。以上措施的制定,提高了全体村民实行_的自觉性。如村民刘光贵是双女户,有意招上门女婿,媒人提亲时提出此事,男方孟庆福思想有顾虑,怕来刘庙后被别人看不起,受气。村协会得知情况后,我和村协会的另一名理事,亲自到石佛镇廉庄村的孟庆福家做工作。明确表示,来后不光要和其他村民一样看待,还要优先兑现对他的各项照顾,打消了他的顾虑。婚后,建议村两委在凤祥湖边最好的位置给他安排宅基,并帮助其贷款建起了粮点,年收入五、六万元。使刘光贵一家真正体现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五、搞好集中活动。

春节、“五.二九”、“九九”老人节等重大节日,是开展_协会活动的有利时机。我们村协会和村两委一道坚持在各重大节日期间,开展对_户、孤寡老人开展走访慰问等宣传服务活动,把党的_方针政策送到家、送到人,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体会到实行_的好处。如每年的“五.二九”、“六一”,我们村协会建议村两委一块过,村协会的几名理事,一方面和村两委干部一道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计生户,另一方面我们召开表彰会,对我村评出的好会员、好媳妇、好会员、好婆婆和小学中的独生子女、双女户子女进行表彰,为好会员、好媳妇、好婆婆奖了热水瓶、毛毯等。为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子女每人奖书包、校服、本子、笔等。使他们从小就体会到实行_的好处。特别是对好媳妇、好婆婆的评选过程中,把是否实行了_做为首选条件,也进一步促进广大群众新型生育观的树立。

六、发挥协会载体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工作。

_协会是广大群众自己的组织,在动员组织群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村计生协会在协助村委制订《_村民自治章程》的基础上,村委与村民签订了执行《章程》的协议书,并利用_村务公开等形式,公开_有关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如在今年4月初的_村务公开会上,除公开_婚、孕、育、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等情况外,还配合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村委与持册、持证对象签订了《孕情管理服务合同》。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_工作的程度和实行_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_村民自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经过几年协会工作的开展,我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加入协会组织的人多了,不接近协会的人少了;参与协会活动的人多了,不遵守协会章程的人少了;实行_的人多了,未转变婚育观念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没有经济头脑的人少了;邻里和睦的人多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

总之,我村协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指导、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希望各位领导留下宝贵指导意见,以利我们今后的工作。我村协会将借这次评估的东风,发挥成绩,克服不足,努力使我村的_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六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对《规划》进行了研读与梳理,并要求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大体系”为主体框架,围绕“五大体系”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抓手”作用落细落实,突出统筹性、全面性、保障性、创新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到坚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提供制度支撑,不难发现,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助于国家之治有序进行。

结合《规划》,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从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现状及实践中遇到的新形势新要求入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执法队伍,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建设逐渐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要实现法治建设的目标,制定一项合理的法治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场以“法治建设规划”的主题研讨会,通过与各界专家的交流和思考,我在对法治建设规划的理解和实践上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在这次研讨会中的心得体会。

在研讨会现场,专家们对法治建设规划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剖析。我认识到,法治建设规划作为法治建设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要明确法治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还要合理规划各项法治改革任务和时间表,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只有通过规划,才能宏观规划、统筹协调、统一战线、有序推进,使法治建设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研讨会期间,专家们对法治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我了解到,法治建设规划应包括法律修订、法治宣传教育、法治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法律修订要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改革,完善法律体系;法治宣传教育要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法治体制机制要进行改革创新,构建适应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的法治体系。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内容,并合理规划,才能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一项合理的法治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在研讨会上,专家们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我意识到,制定法治建设规划要基于立法实践和社会实际,充分调研和论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要把握规划的可行性,考虑到制度和体制的改革需要时间和步骤,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时间表和进度,使规划不仅具有远见性,也具有可操作性。只有有力地保障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才能推动法治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

法治建设规划需要协同各方的力量,具有整体性。从研讨会的讨论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法治建设工作需要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环节,需要政府、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法治建设规划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整合资源和力量,合力推动法治建设的全面发展。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注重政策的交叉配合和整体规划,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利益固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只有形成良好的协同性和整体性,才能推动法治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个好的规划,必须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和监督力。我在研讨会中得到了这一点的深刻认识。在法治建设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规划的有力推进。对于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监督和调整,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和检查,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规划内容和方式,提高法治建设规划的执行力和监督力。只有强化执行力和监督力,才能确保法治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

总之,参与这次研讨会,我对法治建设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治建设规划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科学性、可行性、协同性和整体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相信,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法治建设一定能够逐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xx】143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xx府办明电【20xx】97号)和《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政办发【20xx】101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xx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整体推进、优化布局、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要求,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步伐,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把全镇农村规划建设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原则。科学确定村庄建设布局,确保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积极性,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规划符合农村实际,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三)坚持体现民族特色原则。根据各地自然条件、风俗民情、居住习惯等因素,引导农户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建筑风格和建设户型,实现房屋内部现代化与外部特色化的和谐统一。

(四)坚持适度集中原则。积极探索在资源富集地、集市、城镇周边、公路沿线等区域集中规划、建设村庄,鼓励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地质灾害频发的居住点和小村并入大村建设。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实际,统筹考虑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合理规划布局。

三、目标要求。

到20xx年底,用两年时间完成53个村庄编制目标任务,其中20xx年12月底前完成2个行政村总体规划和30个自然村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20xx年底前完成1个行政村总体规划和20个自然村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

四、编制要求。

(一)把好规划政策。

1、村庄规划包括整治和建设两部分,在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实施,规划编制或修编应与土地利用、基本农田保护、交通、水利和国民经济发展等规划相衔接,对村庄的性质定位、人口和利用规模、产业布局与发展、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进行预测和科学规划。

2、村庄规划建设要落实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引导拆旧建新,以整治“空心村”和利用荒山、荒坡地建设为主。占用耕地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20平方米,占用荒山坡和拆旧建新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50平方米,坚持“一户一宅”,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3、村庄规划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不搞“一刀切”,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大拆大建,以“四通五清六改”(通路、通水、通电、通宽带网,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草炭堆、清粪堆,该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房)为主要内容,立足整治环境,抓好村庄,搞好房屋立面整饰和地坪硬化,拆除闲置旧房,集中建设畜厩,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4、低于30户的村庄原则上不做规划,可考虑整村搬迁至附近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村庄。

(二)注重地形地图测量。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由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筹措资金和委托地形图测量,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技术指导。村庄地形图要以村部为核心,对近期拟定改造整理及新村建设的范围进行测绘,测绘比例尺要求1:500或1:2000,部分村庄采用卫星图片进行现状图采集。

(三)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让村民参与规划,特别是规划前期、中期、后期都要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规划经报批后要公开展示,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结合实际开展法规宣传活动,普及村庄规划知识,提高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使干部群众了解、支持、参与、监督村庄规划工作。

(四)完善规划内容、提高规划编制质量。行政村按“两图一书”(现状分析图、总体规划图和总体规划编制说明书)编制总体规划,自然村按“三图一书”(现状分析图、建设规划图、住房建筑方案图和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书)编制建设规划。同时,尽量采用《富源县农村民居通用图集》,确保村庄规划工作达到规范要求,真正体现民族民居特色。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按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标任务,把各个村庄规划编制进行捆绑打包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编制,形成以规划设计单位为主,镇、村委会、自然村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优质、高效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五)抓好规划评审。严格执行《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报批程序,行政村总体规划需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报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人民政府批准;自然村建设规划需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报村委会审核,由镇人民政府批准。

(六)加强规划成果管理使用。村庄规划成果实行档案化管理,并按要求录入云南省村(镇)规划档案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九

为不断优化社区安全环境,打造“安全社区”品牌,增强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特制定本目标责任书。

一、目标管理对象:

梁永镇柏茂社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家庭住户、工商个体户、建筑施工企业等,均属接受目标责任的对象。

二、目标管理对象安全义务:

1.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积极参与社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履行好家庭(单位)应尽的安全管理职责,养成良好的安全隐患自查习惯,及时报告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严防安全隐患扩大或事故发生。

2.科学使用煤、电、气,不私拉乱接电线,不私自改装燃气管道,不封闭门窗使用煤炭烤火、煮饭。

3.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在街道盲目乱跑,不在街道随意“飙车”,不让小孩独自横穿马路。

4.对房屋及房前屋后的堡坎、电杆等建筑物体、大树要随时留心排查,及时消除小型安全隐患,即时报告重大隐患情况。

5、严控易燃易爆物品,煤油、汽油、烟花爆竹经营,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亮证经营,定点储存,登记销售。

6.不参与吸毒、贩毒,不参与邪教组织,及时举报吸毒、贩毒和参与邪教的人员。

7.讲究商业信誉和良知,不卖过期食品、三无产品、地沟油等垃圾食品,讲究清洁卫生,自觉抵制不卫生、不安全的食品。

8.真诚待人,坦诚做事,不背后议论人,不故意为难人,不参与打架斗殴,维护社会风气,促进社区和谐。

三、社区工作职责:

1.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工作考核,确保事故发生前有预见性指导,事故发生时有应急性救援,事故发生后有科学性处理。

2.建立定期安全隐患排查登记制度、汇报处理制度,指导、帮助居民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3.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组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不定期开展多形式安全演练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安全管理中的经验和典型事迹,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四、责任追究:

管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对安全事故引发者、工作渎职者,造成轻微影响的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影响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调解,造成重大影响的按法律程序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本责任书经居民确认签字后有效,由居委会存档。

下达责任单位:巴州区梁永镇柏茂社区居民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目标责任的居民(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1.社区综治责任书。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十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鲜活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人权法治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和权利。

——坚持统筹推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确保各项制度设计行得通、真管用。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对《规划》进行了研读与梳理,并要求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大体系”为主体框架,围绕“五大体系”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抓手”作用落细落实,突出统筹性、全面性、保障性、创新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到坚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提供制度支撑,不难发现,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助于国家之治有序进行。

结合《规划》,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从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现状及实践中遇到的新形势新要求入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执法队伍,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后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凸显,党风政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量矛盾和问题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相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要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要把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从现在的情况看,只要国际国内不发生大的波折,经过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如期实现。但“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如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国家虽然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而是落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密切相关。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指出:“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铮铮誓言,也是衡量司法工作成败的关键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均以此为目标,各项司法工作都为此而努力。

2017年7月10日,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笔者认为,法治中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完善,为公正司法提供了制度保障。法治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和保障。法治中国对现行司法体制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切入点,发挥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带动整个司法体制改革次第前行。

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在全社会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和侵权须赔偿”的法治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与权威。

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多年来,司法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广大群众广泛认可。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建设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但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但要求享有知情权与表达权,而且要求享有参与权与监督权。法治中国实行司法改革一路前行,深化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完善保障人权的司法制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

总之,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断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利于法治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出台之后,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一幅波澜壮阔的法治图景铺展在了人们面前。

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大体系”为主体框架,围绕“五大体系”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抓手”作用落细落实,突出统筹性、全面性、保障性、创新性,对加快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法治中国乘风破浪,离不开思想灯塔的定向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法治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就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好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这份规划的制定,正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在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使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从规划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到全面落实法治中国建设举措,这份科学系统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法治作为安邦固本的基石,更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保驾护航。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到坚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提供制度支撑,不难发现,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国之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只争朝夕。今天的法治中国建设“船到中流浪更急”,前方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硬仗要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汇聚磅礴的法治力量,埋头真抓实干,迈出坚定的法治步伐,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来体现、来实现的,他们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

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首要的是学习宪法,还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领导干部不但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更要自觉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扛在肩上、记在心上、落在行动上。要通过带头推进全民普法、带头尊法学法、模范守法用法的行动和努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切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十一

去年以来,__市的信息化工作在__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青岛市经信委的关心支持下,克服困难,积极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__年,__市的信息化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核心区域、主导行业、重点领域“两化”融合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支撑平台和“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两化”融合环境,加快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推进社区和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加速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应用,构建牢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上述思路,重点抓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1、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结合即将出台的青岛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意见,起草制定__市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措施。重点围绕纺机机械、橡胶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从龙头企业入手,深度实施工业数字化提升工程。以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在线优化控制、供应链信息化、信息化节能减排、新产品网络化协同设计开发等环节为重点,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好行业龙头企业和典型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推进成熟技术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逐步引导企业向数字工厂方向发展。同时,抓住今年我市重新修订先进制造业考核意见的机遇,争取把两化融合作为其中的一项纳入全市先进制造业的考核,优化两化融合的政策环境。

2、突出信息化项目培育重点。协调推进聚大洋海藻公司erp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射频技术、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的研发和应用,建立信息化项目入库制度,积极争取上级信息化项目资金支持。

3、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发展新优势,促进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信息化运营企业的电子商务诊断和解决方案等优势,建立门户网站,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4、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整合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资源,20__年实现无线网络企业、商场、学校、宾馆等重点区域全覆盖。

5、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推进三网融合。优化提升“光纤到户”建设。

6、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设施、农产品质量追溯领域的应用,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加强新农村信息服务站的管理。

7、积极推动社会其他重点领域信息化。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整合社区服务管理信息资源,健全社区服务信息网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数据共享机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大力推广医院电子病历建设,推进卫生系统信息化。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十二

为切实加强平安创建工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政法、综治部门的职能作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齐抓共管,以平安固驿和法治固驿建设为载体,着力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创建最安全,为全镇发展规划的全面实现和“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健全机制,确保平安创建有效开展。

(一)把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形成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要抓、其它领导配合、事事有人承办、责任层层落实、签订平安创建目标责任书达100%的氛围。

(二)贯彻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平安创建的实施意见,明确创建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三)按市党委关于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认真落实和筹措平安创建工作业务经费,专款专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矛盾纠纷联动调处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一)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

(二)进一步健全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及时依法妥善有效地处置群体性事件。

(三)树立“主动维稳”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

(四)坚持台帐制、挂牌督办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零报告”制、责任查究制等制度。

(五)完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机构建设,落实国安工作措施。

(七)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及“”等邪教组织,积极开展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对“”习练人员落实“四包一”措施,实现“零进京、零聚集、零插播”。

四、加强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落实防范责任。

(一)进一步完善以控制社会面流动犯罪、重点部位、单位内部、行政边际区域等为主的整体联动治安防范体系。

(二)切实做好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服务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治安防范工作。

(四)健全治安防范网络。

(五)健全治安防范奖励机制。

五、加强“严打”整治工作体系建设,明显增强群众安全感。

(一)健全治安形势分析评估预测、工作决策部署、快速反应、协作配合和经费保障等“严打”工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对辖区内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定期排查制度。

(三)严厉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有组织犯罪及“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

(四)依据统计部门公众安全感测评,各社区、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力争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0%以上。

六、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一)加大社区管理和服务,将流动人口、社区矫正、“两劳”帮教及消防、安全等纳入管理服务范围。

(二)加强爆炸物品、剧毒危险物品管理,加大网吧、娱乐场所、特种行业整治管理,加大禁毒工作力度。

(三)加强消防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做好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七、加强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体系建设,夯实平安创建基础。

(一)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道德素养。

(二)加大对平安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和信息报送工作。

(三)设有平安创建宣传公示栏,每月有一期宣传板报,做到宣传形式多、效果好,共同营造浓厚的平安创建氛围。

(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对见义勇为行为和人员及时宣传、表彰和奖励。

八、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体系建设。

(一)各社区、单位综治办事机构落实、人员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工作程序规范。

(二)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流动人口管理、两劳帮教等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及工作制度健全。

(一)贯彻中央、省、市综治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本社区实际,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二)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新途径、新措施。

(三)进一步拓展创建范围,延伸创建层次,提升创建水平,积极开展“平安小区”、“平安楼幢”、“平安家庭”、“平安店铺”等基层细胞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本责任书签订后,若党政领导因工作变动,由接任人继续履行。

责任人:xuexila。

日期:xx年xx月xx日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十三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党中央领导全国立法工作、研究决定国家立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立法权地方的党委按照党中央大政方针领导本地区立法工作。

完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审议把关作用。健全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牵头起草重要法律草案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起草和修改法律法规中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一般都应当安排审议法律法规案。研究完善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探索增加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法规案的会次安排。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立法中的作用,逐步提高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特别是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委员比例。

注重发挥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好有关法律、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加强政府部门间立法协调。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保证行政法规、规章质量。

拓宽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加强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完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急需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规范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行政程序法。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完善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社会治安等提供有力保障。加强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有关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律体系。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国家安全领域立法。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法律制度。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立法,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要着力解决违法成本过低、处罚力度不足问题。统筹解决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法律法规存在的该硬不硬、该严不严、该重不重问题。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十四

为充分体现安全社区建设全民动员、全员参与,调动和发挥各行业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事故与人员伤害,使辖区居民共享安全、共享和谐,最终达到创建安全社区工作目标。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订立如下责任:

一、总体目标。

20____年__月底状元社区通过验收达到市级安全社区创建标准。第二批安全社区建设启动;201__年底,第一批通过省级安全社区验收;20___年底,第二批安全社区建设通过县、市级安全社区验收。到____末,全镇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安全社区格局。

二、甲方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政府关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开展辖区内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3、组织乙方安全社区创建机构和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指导督促乙方推进并落实乙方承担的创建工作任务。

4、加强对乙方辖区内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以及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完成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实施。

5、及时向乙方提供并反馈有关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信息,并协调与平行单位的关系。

三、乙方责任。

1、服从甲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围绕甲方制定的规划和计划开展好本辖区创建工作。

2、成立本辖区、单位创建工作机构,明确责任人,围绕建设安全社区的总体规划和计划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创建中的各部门协调、实施、验收等具体工作。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一份,交县、镇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各一份备案。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十五

为推动我局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加强工作沟通与信息共享,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现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健全机制。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任务。为切实加强对我局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我局成立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本局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由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内设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局公室设在局综合股,局综合股股长兼任局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局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政策指导、培训学习、信息报送和咨询服务,实行定期例会和重大事项临时会议制度,帮助解决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统筹规划,全面实施。

内控建设是源头治腐的重要抓手、履职能力的重要体现和管财理财的重要基础。通过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贯彻实施,夯实我局各项基础工作,增强政治规矩意识,保持头脑清醒,充分认识内控建设的深刻意义;强化工作推进举措,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按规定动作完成内控建设各项任务;严格执行财经制度,依法依规理财,确保内控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我局内部管理水平。

算腐败,“四项原则”即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五大业务”即在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业务、建设项目业务等5个方面实现全面控制;“六个步骤”即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七种方法”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资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

三、

明确任务,按时完成召开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布置暨培训大会,组织股室学习财政部、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有关文件精神,系统培训内部控制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各股室、各单位以现有职责范围内的经济业务活动为基础,根据现有工作制度和业务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形成规范的经济业务流程目录。同时,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按照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管理现状,开展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识别潜藏的经济活动风险点,形成符合各股室、各单位实际情况的风险清单和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自评报告。

四、加强评估,强化监督。

开展自我评价和绩效评估,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1、建立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漏洞并加以解决、控制,将内部监督、自我评价与干部考核相结合,采用适当方式予以内部公开。

2、纳入年度绩效评估与考核。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将作为各股室、各单。

位年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局内部控制建设。

3、强化外部监督。各股室、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既对内部控制实行专项检查,又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检查,充分利用各股室、各单位出具的自我评价报告,提高财务管理和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接受监督,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作为安排财政预算、实施预算绩效评价与财务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工作目标。

开展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旨在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区、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审核、分析和使用等工作。

(二)数据准确,报送及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各单位应当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本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并按照本通知及附件要求及时编制和报送内部控制报告。

(三)加强分析,推动整改。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内部控制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并通过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整改,逐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三、报送要求。

(一)地方财政部门。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20**年5月20日前完成对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同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

各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应当直接向财政部(会计司)报送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其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地区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二)各部门。

各中央部门应当于20**年4月20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

其他各级部门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

各单位应当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及报送工作。

四、其他事项。

制工作情况的。

总结。

提炼形成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与其他单位分享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本地区(部门)全面实施好《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二)关于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地区(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

学校内控工作小组成立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落实内部控制各项工作,成立***市中心小学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组成如下:

1.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学校内部控制目标;。

3.组织开展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工作;。

5.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向管理层提示学校重大、重要风险以供决策需要;。

7.完善学校内部控制流程,促进内控流程与信息系统的结合;。

8.建立学校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机制,促进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很自如的作者!

法治工作建设规划(汇总16篇)篇十六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对《规划》进行了研读与梳理,并要求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大体系”为主体框架,围绕“五大体系”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抓手”作用落细落实,突出统筹性、全面性、保障性、创新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到坚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提供制度支撑,不难发现,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助于国家之治有序进行。

结合《规划》,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从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现状及实践中遇到的新形势新要求入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执法队伍,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对《规划》进行了研读与梳理,并要求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大体系”为主体框架,围绕“五大体系”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抓手”作用落细落实,突出统筹性、全面性、保障性、创新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到坚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提供制度支撑,不难发现,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助于国家之治有序进行。

结合《规划》,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从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现状及实践中遇到的新形势新要求入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执法队伍,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

不久前,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强调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化解矛盾纠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公正高效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从各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情况来看,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是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途径。例如,多地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基层信访接待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场所设立矛盾纠纷化解处理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接待来访群众,实现信访引导分流、调解对接移交、法律援助后续补充的有效衔接,有效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

“枫桥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首先应当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各地应当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有效整合基层力量资源,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起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包括调解、仲裁、公证等在内的各种形态的纠纷解决机制,要加强统一部署和安排;对于各类调解组织,要建立配套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要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

以“枫桥经验”助力法治社会建设,还要在精细化、专业化上下功夫。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治理必然朝着精细化、专业化方向迈进,需要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比如,在医疗纠纷、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领域建设专业性调解组织,引导那些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扎实的专业人员进入调解员队伍。在家事领域,建立专业的家事调查员制度,协助法官就未成年人心理状况等问题进行专业评估。在制度领域,则需要深入推进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推动各类调解与司法确认制度更好地对接,积极贯彻落实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建立健全调解员的选任、培训、考核等制度。

当前,社会治理正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治理”,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与治理成本。例如,一些互联网平台运用大众评审方式,解决了大量的网络买卖合同纠纷、网络保险理赔纠纷。这种低成本机制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同时,又不影响当事人诉诸司法的权利。各地在线调解平台的搭建,甚至能让部分纠纷的解决不用迈出家门。相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来体现、来实现的,他们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

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首要的是学习宪法,还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领导干部不但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更要自觉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扛在肩上、记在心上、落在行动上。要通过带头推进全民普法、带头尊法学法、模范守法用法的行动和努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切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铮铮誓言,也是衡量司法工作成败的关键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均以此为目标,各项司法工作都为此而努力。

2017年7月10日,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笔者认为,法治中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完善,为公正司法提供了制度保障。法治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和保障。法治中国对现行司法体制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切入点,发挥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带动整个司法体制改革次第前行。

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在全社会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和侵权须赔偿”的法治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与权威。

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多年来,司法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广大群众广泛认可。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建设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但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但要求享有知情权与表达权,而且要求享有参与权与监督权。法治中国实行司法改革一路前行,深化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完善保障人权的司法制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

总之,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断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利于法治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党的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八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不仅是对法治中国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社会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也得以普遍增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期待。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级党政机关依法处理政务的能力与民众日益增长的依法治国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信访不信法的情况时常发生。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原则,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总体布局,强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要求。这明确了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思路,对建设法治中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二)建设法治中国面临的几个挑战。

在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解决了中国要不要搞法治、要搞什么样的法治、如何搞法治这三个重大课题,明确了中国法治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但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次领域,仍然面临一些重大挑战。

1、法治推进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政府推进型的法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主导者的政府既要掌控法治的发展和运转,又要通过法律控制自我权力的行使,往往陷入难以取舍的处境,法治也随之遭遇尴尬。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决定了我国实现法治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也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自然演进型的法治化道路;而我国人治传统的漫长、行政权力的强势以及社会自治力量的不足,也决定了我国不应当完全依靠政府推进来实现法治。

坚持以政府推进为主导,以公民参与为基础,实行政府推进与公民参与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个主体、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动力的作用,在依赖公权力的同时又制约公权力,在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同时建设法治社会,应当是我国法治道路的正确选择。因此,一方面应继续发挥政府在推进法治中的主导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政府推进法治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个体公民、社会组织等主体在法治发展中的建设性力量。

2、法治的权威性有待进一步强化。

法治的权威性要回答的就是法律是否至上的问题。在一个法治的国家中,宪法法律的至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宪法法律的权威性急需强化。有些法律制定出来而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法律的执行情况难以使人乐观。有法而不行,其危害性比没有法律更甚。

在法治的实践中,由于司法机构是代表国家执行法律、裁决纠纷,宪法法律的权威性往往通过司法权威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法治权威性的一个较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司法判决能否得到切实尊重和执行。如果司法不具有权威性,司法不仅不能履行其在法治社会所应具有的职能,而且也不可能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3、法治发展的均衡性有待进一步协调。

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相适应,法治发展也体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我国法治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区域不均衡,不同地区的法治发展差别较大;二是城乡不均衡,农村的法治发展落后于城市;三是领域不均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不同领域所涉及到的法律,其发展状沉也是不够均衡。

法治发展状况的不均衡往往会与法治的统一性之间形成矛盾。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与此相关的人们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上的差别,导致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执法、司法等其他环节,难以完全按照一致的法律标准和规范行事。在利益衡量、社会公正与法治统一性的要求上,无法兼顾。法治发展的不均衡性,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反映,如果不加以协调,也会更进一步拉大这种不平衡。

1、以科学的立法作为基础。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法质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所在。深化法治中国必须以科学的立法作为基础,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一方面,立法和改革决策必须相衔接,在立法过程中,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并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基本原则,通过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以保障法律法规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以严格实施作为前提。

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深化治法中国也必须以严格的实施作为前提。在法治法规实施过程中,必须全面坚持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一方面,通过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把政府权力运行中的权限、程序、责任以法定化的方式固定下来,以保障政策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对行政决策过程的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以及合法性审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3、以公正司法作为保障。

法治的生命在于公正,深化法治中国必须以公正的司法作为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等平台建设,构建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净化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通过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使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和就地解决纠纷和方便当事人诉讼。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实现执行工作的专业化,提升执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司法的渠道,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

4、以优秀队伍作为导引。

深化法治中国,必须以优秀的队伍作为导引。一方面,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健全法律职业准入和认证制度。落实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并健全完善执法司法机关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制度。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和准入、退出管理,完善执业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另一方面,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实施法治人才培养计划力度。加强高等院校法学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法学专业设置。通过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培养造就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5、以全民守法作为目标。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深化法治中国要以全民的守法作为目标。一方面,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如组织多种形式的法治论坛、法治文化成果展、“法治人物”评选、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法制故事宣讲、法制文艺会演、法制电影巡映、法制书画展览等法治文化活动,使公民普遍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意识,养成崇尚法治权威、依法办事的习惯。另一方面,推进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培育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坚持依法执政基本方式,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日趋深入。在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关键抉择中,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出了一条既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法制思想,又借鉴世界法治建设经验,既符合本国实际,也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沿着我们自己走出来的法治道路奋勇前行,必将抵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高境界。

1、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社会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也得以普遍增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期待。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级党政机关依法处理政务的能力与民众日益增长的依法治国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信访不信法的情况时常发生。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原则,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总体布局,强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要求。这明确了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思路,对下一阶段的法治建设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2、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国的母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要求是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保证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这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转变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党要坚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应该把自己的活动重心放在指导立法上,努力使自己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意志。党要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优秀人才依照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党要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分工负责、协调一致行使职权。

3、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条件之下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具体落实。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依法执政是前提,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是关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依法执政,要求党在宪法法律框架内活动,党依照法律进入国家政权、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党保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法治国家建设,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来实现。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又要以法治社会作为依托和支撑。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和条件。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习专门强调,要以法治凝聚共识,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社会氛围。

4、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要求。如果司法人员法治素养不高、依法办案能力不强,甚至办一些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存在严重司法不公现象,那么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最后希望就会被打破,社会将失去最底线的公平正义。因此,习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到公平正义。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正义。社会才能守住公平正义的法治防线,也才能以社会普遍的公平正义托起“中国梦”。

5、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习总书记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发展。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导向和遵循。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支柱和风向标,“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征程全面开启,要切实以规划为引领,紧紧拧住法治政府建设这个关键,助推全面依法治国目标早日实现。

党的领导是主心骨。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领导,以正确的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向纵深推进。《规划》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行动纲领,明确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主要原则,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方面的主要任务。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要进一步深化党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增强各级党委及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实际参与度,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抓好落实。

p“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用“治国之重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幸福安康生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一个关键发展时期,要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铮铮誓言,也是衡量司法工作成败的关键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均以此为目标,各项司法工作都为此而努力。

2017年7月10日,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笔者认为,法治中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完善,为公正司法提供了制度保障。法治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和保障。法治中国对现行司法体制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切入点,发挥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带动整个司法体制改革次第前行。

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在全社会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和侵权须赔偿”的法治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与权威。

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多年来,司法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广大群众广泛认可。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建设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但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但要求享有知情权与表达权,而且要求享有参与权与监督权。法治中国实行司法改革一路前行,深化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完善保障人权的司法制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

总之,法治中国实行司法体制改革一路前行,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断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利于法治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导向和遵循。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支柱和风向标,“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征程全面开启,要切实以规划为引领,紧紧拧住法治政府建设这个关键,助推全面依法治国目标早日实现。

党的领导是主心骨。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领导,以正确的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把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向纵深推进。《规划》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行动纲领,明确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主要原则,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方面的主要任务。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要进一步深化党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增强各级党委及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实际参与度,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抓好落实。

p“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用“治国之重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幸福安康生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一个关键发展时期,要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出台之后,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一幅波澜壮阔的法治图景铺展在了人们面前。

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大体系”为主体框架,围绕“五大体系”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抓手”作用落细落实,突出统筹性、全面性、保障性、创新性,对加快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法治中国乘风破浪,离不开思想灯塔的定向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法治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就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好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这份规划的制定,正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在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使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从规划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到全面落实法治中国建设举措,这份科学系统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法治作为安邦固本的基石,更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保驾护航。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到坚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提供制度支撑,不难发现,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国之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只争朝夕。今天的法治中国建设“船到中流浪更急”,前方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硬仗要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汇聚磅礴的法治力量,埋头真抓实干,迈出坚定的法治步伐,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制定本规划。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鲜活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人权法治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和权利。

——坚持统筹推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确保各项制度设计行得通、真管用。

近日,学习了《谈治国理政》有关建设法治中国的论述,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谈谈一点体会:

“建设法治中国”是我党作为执政党所一直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要成功建设法治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些年,国家查处了很多违法违纪官员,其直接原因就在于这些官员没有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为了自身利益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把自己脱离出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随心所欲、我行我素,这样自然会慢慢走上腐败堕落的道路。此外,目前社会上面临的很多问题往往也都是不遵照法律造成的。比如,每个人都十分关注的“雾霾天”、“彩色水”等现象,其产生的根源就在于部分企业没有依法投入资源保护环境、行政执法机关没有依法做好监督管理。因此,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要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不断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并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度,形成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对于我们中央企业来说,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建设法治企业,积极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出贡献。法治企业的建设,自然是依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是行事原则,规章制度是行动指引。这几年,我们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基本上涵盖了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但是,每次内外部审计、检查均会发现很多不规范现象。究其原因,大都是因制度不健全或不严格执行制度造成的。制度不健全可以及时编制和修订,但是不严格执行制度却显示出了更加危险的信号,说明很多人还没有形成法治思维,只是“凭着经验干”或“跟着感觉走”。

作为一名关键岗位人员,我自己其实深有体会。在日常工作中,也会不知不觉跳出制度的约束,依照经验或感觉去处理问题,造成不规范情况的发生。这说明自身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只有熟练掌握了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应用,慢慢就会形成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意识。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法治企业、法治国家的建设就一定可以成功实现。

相关范文推荐

    保密案例警示教育心得大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种自我检验和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推荐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相互学习和交流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

    活动策划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20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时,我意识到自己在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从而决定要制定合理的计划,提高时间利用

    研究生课程心得体会教师(精选16篇)

    教师心得体会除了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总结,还应包括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以下是一些教师们分享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研究生教

    西游记读后感心得感悟(优质19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提炼出作品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加深对作品的领悟和理解。这里收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今年暑假,电视上到

    大学生航拍心得体会报告(汇总16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他人的分享和启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示例文本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对社会的现实、发展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个人应聘优势及不足如何写简历大全(17篇)

    在编写个人简历时,我们应该注重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要保持简洁明了的风格。以下是一些成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应聘是求职中的一个环

    医院网络舆情心得体会(模板13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力。随后,我们将阅读一篇来自一位普通人的心得体会,从中寻找共鸣和启发。

    浅谈商务谈判论文(优质16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丰富写作素材,提供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范例供我们选择和学习。这些范文范本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文化影响着国家各个方面,

    读书思廉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个经历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下面是一份对自我成长和进步的心得体会,作者通过对自身经验的反思,找到了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租房用电合同协议书(热门15篇)

    合同协议是指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达成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