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董仲舒名言名句(模板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影墨2023年董仲舒名言名句(模板8篇)

它鼓励我们不断进步和改善自己,不断追求更好的未来。在做出重要决策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决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决议范文,供大家参考。

董仲舒名言名句篇一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名言

1、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2、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3、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4、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5、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6、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7、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8、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0、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11、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1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14、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15、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16、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7、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18、匿病者不得良医。

19、至廉而威。

20、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1、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22、治乱兴废在于己。

2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25、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26、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27、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28、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29、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0、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3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2、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3、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34、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35、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董仲舒名言名句篇二

1.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2.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3.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4.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5.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6.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7.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8.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0.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11.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1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14.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15.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16.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7.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18.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19.至廉而威。

20.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1.匿病者不得良医。

22.治乱兴废在于己。

2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25.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26.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27.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28.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29.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0.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董仲舒名言名句篇三

1、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2、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3、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4、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5、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

6、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7、正其义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8、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9、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10、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11、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12、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13、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14、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在故不齐也,故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f,唯冶者之所铸。

15、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16、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17、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18、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

19、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20、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21、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

22、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23、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24、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嚣顽,抵冒殊i,孰烂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6、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27、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28、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之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

29、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30、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31、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3、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不变道亦不变。

34、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35、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

36、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37、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38、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39、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40、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董仲舒名言名句篇四

东周数百年,天子式微,礼崩乐坏。统治者的”合法性”出现危机。诸侯便逐鹿中原,僭位而上,在一场接力赛中夺取合法性的火炬。这时的诸侯接力赛,还都是贵族与使君的游戏。选手的起码参赛资格就是公、侯、伯。也就是必须拥有那种源自血统、”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的权力”(遇罗克)。至于草莽英雄,最多只能择梧而栖。换句话说,那是政治局委员们对于常委名额和总书记宝座的争夺。

但在秦亡之后,经过废封建、置郡县,贵族政治与封建制度开始了退出历史舞台的进程。当陈胜敢于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项羽生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心,观察历史的人自当看见,这是一个在欧洲要晚上一千余年才可能发生的变化。贵族封建制下的”合法性”已经被彻底打破了,古老的神权政治和源远流长的血统被中断。当出身平民的刘邦一统天下时,汉帝国的政权面临两个上层建筑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既然血统与政统合而为一的局面已经结束,既然一个平民也可以凭借时势将具有神圣来历的第一家族取而代之。那么君临天下的合法性到底从何而来?天下将如何跪拜在草民刘邦的脚下、而有高山仰止之感。除了暴力与铁血,还有什么可以拿来为至高无上的权力加冕?平民出身的汉帝国必须解决一个悖论:我夺取天下是天经地义的,我的政权神圣无比,但是,gameisover,你们再也不能这样了。你们不能够学我,你们再来搞我就是大逆不道!换句话说,既要证明一个现有的非贵族政权的合法性,又要堵住后来人的蠢蠢欲动。

所有的问题加起来,只有一个。

就是亟需一种可以自圆其说、可以深入灵魂、可以又辩证又统一的大一统的意识形态。

董仲舒最终成为几乎所有春秋时期思想资源的集大成者,他像比尔盖茨一样以儒家为蓝本,运用化功大法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的精华熔为一炉。然后”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慢慢将经他之手神秘化、宗教化的儒家之道,变成了包括皇帝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大脑里的操作系统。董先生成功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使一个皇权官僚体制历时两千年,弥久而更新,为金观涛先生所言”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打下了最为显要的地基。

倘若仅仅在于专制加上以德治国,是不够的。在我

[1][2][3][4][5][6]

董仲舒名言名句篇五

但在秦亡之后,经过废封建、置郡县,贵族政治与封建制度开始了退出历史舞台的进程。当陈胜敢于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项羽生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心,观察历史的人自当看见,这是一个在欧洲要晚上一千余年才可能发生的变化。贵族封建制下的”合法性”已经被彻底打破了,古老的神权政治和源远流长的血统被中断。当出身平民的刘邦一统天下时,汉帝国的政权面临两个上层建筑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既然血统与政统合而为一的局面已经结束,既然一个平民也可以凭借时势将具有神圣来历的第一家族取而代之。那么君临天下的合法性到底从何而来?天下将如何跪拜在草民刘邦的脚下、而有高山仰止之感。除了暴力与铁血,还有什么可以拿来为至高无上的权力加冕?平民出身的汉帝国必须解决一个悖论:我夺取天下是天经地义的,我的政权神圣无比,但是,gameisover,你们再也不能这样了。你们不能够学我,你们再来搞我就是大逆不道!换句话说,既要证明一个现有的非贵族政权的合法性,又要堵住后来人的蠢蠢欲动。

所有的问题加起来,只有一个。

就是亟需一种可以自圆其说、可以深入灵魂、可以又辩证又统一的大一统的意识形态。

董仲舒最终成为几乎所有春秋时期思想资源的集大成者,他像比尔盖茨一样以儒家为蓝本,运用化功大法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的精华熔为一炉。然后”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慢慢将经他之手神秘化、宗教化的儒家之道,变成了包括皇帝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大脑里的操作系统。董先生成功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使一个皇权官僚体制历时两千年,弥久而更新,为金观涛先生所言”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打下了最为显要的地基。

倘若仅仅在于专制加上以德治国,是不够的。在我们常常一言以蔽之的”专制主义”的批语下面,观察历史的人自当看见,绝对的专制在历史上,正如绝对的民主,都是不曾有过的.。年少时我曾天真的以为,皇帝想杀谁就杀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看历史,远远不是那么回事。不然万历皇帝就不会在朝臣面前罢工二十年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说中国的传统是专制主义,不过相对于欧洲而言。董仲舒在皇权专制主义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两千年不变的前提下(”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人三策・第二策》),殚精竭智,完成了儒家对于皇权官僚体制的君主立宪。

下面这句话就是这个君主立宪制的总纲: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春秋繁露・玉杯》)

董仲舒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形而上根据,与作为政治社会哲学的儒家结合起来,就把儒家宗教化了。他回到儒家传统中”天”的概念,把这个”天”加以强调,来为新政体提供合法性的凭藉。”道之大原出于天”(《汉书・董仲舒传》)。董先生的这个”天”,在英文中有时译为”heaven”(主宰之天),有时译为”nature”(自然之天)。前一种译法接近于人格化的上帝,后一种译法则接近于古典”自然法”的概念。人的行为根据,一定要在天的行为中去寻找。因为天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人是天的副本。”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成;人之德行,化天理而成;人之好恶,花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这个”天”,不但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而且为众生设立了一个君王。董仲舒通过”君权神授”论重新为一个平民政权加冕。”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春秋繁露・尧舜汤武》),化为后世所谓”奉天承运”的口头禅。”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但如果君王张扬跋扈,不能够”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犹如秦始皇呢?那么,董先生讲”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意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即是《尚书》所谓”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是董仲舒对三代革命论的继续(”殷革夏命”《尚书・多士》)。

君权神授论,使这一皇权官僚体制中的统治权变得至高无上,皇帝成为九五之尊,上天的儿子,和大祭司。从此君为臣纲,春秋时代那种宾主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已然不在。这些都是”屈民而伸君”的内容,也是董先生对上述第一个政治问题的解决方式。而下面我要强调的是董仲舒对第二个问题的应对,即”屈君而伸天”的立宪制。

董先生对作为”自然法”的”天”,进行了神秘主义的诠释。在下述几个方面构成了对于君权的事实上的限制:

第一、

天人感应论。

第二、

三统循环论

第三、

灾异论

第四、

三纲五常论

第五、

两权分离论

汉家传统向来是霸王道杂之,所谓”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始皇帝用刑太甚,崇尚武功。董仲舒则重申孔子的以德治国,主张”重德远刑”,并以春秋决狱,来匡正律令严峻的弊病。但骨子里对法家和道家的理论却是多有吸纳的。法家有法治的倾向,主张人主”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好则好矣,但这个”法”乃是形而下的制定法,没有本体论的根基,又如何如能将九五之尊的上天之子钳制在内呢?法由人主而定,这个法既不是宗教法、又不是社会契约法。也就无法对”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汉顺帝)的无上威权构成任何掣肘。反过来,要是这个法真的对君王构成某种约束了,这个皇权专制主义的政体在合法性上反而有了逻辑的漏洞。所以这个法家之”法”是不能拿来立宪的,这方面首先要满足”屈民而伸君”的要求。所以董仲舒拿来规范人主的,就只能是形而上的自然法--”天”。

”天人感应论”一方面树立了君权神授的渊源,一面则假天之威,提出了对皇帝言行的要求。既然天人相应,君王便当顺应天命,为臣民的表率。行德政以使百姓归心,使上天降下祥瑞,来为合法性验明正身。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哀乐,按上天的意志来行事。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诠释天意,对皇帝甚至提出了从礼仪到举止的一整套规范。这些规范一方面彰显出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和皇权的神圣性,譬如”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等等。早在汉初,叔孙通便主张新制汉仪。待礼成,繁文缛节,场面庄严,人人莫不振恐肃敬,皇帝撵出,全都俯首不敢仰视。原本讨厌儒生的刘邦这才感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这一套针对皇权的外观设计,从此之后长盛不衰。但在另一方面,权力的程序性则构成了对于皇帝一举一动的制衡。譬如中国历朝对于胥吏下乡都有所限制,以防过多扰民。但对于皇帝就不能由形而下的法律来限制。这时关于皇帝出行的繁文缛节,在事实上构成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皇帝扰民的文化力量。比如后来明清故宫天安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面的蹲兽,名”辍保每当君王外出不归,这两只昃腿敖渌回宫,因此又名曰”望君归”。这两座华表今天已成为了现代中国的政治象征物,而它们上面”辍钡纳杓疲其实正代表了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

《春秋繁露・立元神》中还说,”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安精养神,寂寞无为”。要皇帝们都达到董先生的要求,等于是叫他们挥刀自宫,恐怕各各都要逊位做太上皇去了。

我们看到,董仲舒对于皇权的全方位包装,不亚于小品中的巩汉林之于赵丽蓉的定位,并且巧妙地做到了寓抑于尊。

战国邹衍用”五德始终说”的历史循环论,来解释朝代的兴亡绝续。所谓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五行中的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行相克,循环往复。董仲舒在此基础上将”五德”简化为”三统”,即:黑统、白统和赤统。夏朝是黑统,商朝是白统,而周朝则是赤统。也是循环往复。冯友兰先生曾以此为由,说”法西斯主义正黑统,资本主义正白统,共产主义正赤统”(《中国哲学简史》)。

董仲舒名言名句篇六

1、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2、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3、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4、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5、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6、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7、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8、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0、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11、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1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14、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15、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16、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7、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18、匿病者不得良医。

19、至廉而威。

20、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1、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22、治乱兴废在于己。

2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25、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26、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27、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28、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29、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0、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3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2、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3、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34、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35、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文档为doc格式

董仲舒名言名句篇七

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董仲舒

3、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董仲舒

4、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董仲舒

5、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董仲舒

6、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董仲舒

7、圣人为天下兴利也——董仲舒

8、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

董仲舒名言

董仲舒名言名句篇八

1、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2、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3、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

4、治乱兴废在于己。

5、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6、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7、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8、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9、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10、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1、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12、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13、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14、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

15、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16、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17、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18、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19、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

20、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21、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22、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2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5、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26、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8、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29、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30、匿病者不得良医。

31、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32、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33、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34、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5、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36、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37、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38、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3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40、至廉而威。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多边形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8篇)

    传承文化,繁荣国家,文明立身立国。标语的创作应以目标受众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推荐一些优秀的标语范例,希望能启发你们的创

    最新雨点儿教学设计思路(优秀19篇)

    请示有助于我们建立工作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因为通过请示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和协同效应。请示并不意味着依赖,我们仍然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

    小学班级班训口号 小学班训和班级口号(优秀8篇)

    典礼是表达敬意和感谢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典礼的撰写应充分考虑到整个过程的流畅性和节奏感,避免过于拖沓或冗长的现象。无论是什么样的典礼

    最新二十四节气小暑的诗句(大全12篇)

    励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它可以鼓舞人们克服困难、奋发向前,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励志可以唤起我们内心的激情和动力,激发我们追求梦想和实现目标的欲望。励志的

    课文松鼠的教案(模板10篇)

    三年级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中班教案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和启

    幼师未成年保护的心得体会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大全20篇)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下面是一些学员在培训活动中写下的精彩培训心得,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幼师未成年保护的心得

    2023年春游烧烤日记(模板9篇)

    青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阶段,我们应该珍惜它、充分发挥它的价值。青春是开拓和创新的时期,我们要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视野。这是一份青春写真集,记

    最新郭敬明的爱情语录经典句子(实用8篇)

    总结是对过去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一种总结和归纳。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优秀的范文或向他人请教。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

    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设计(模板12篇)

    中班教案的内容应该紧密结合中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小学教案范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之一,以下是精选的范文,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小

    情人节的说说心情短语 情人节说说心情短语小情人(通用17篇)

    导游词可以通过用词巧妙地烘托氛围,增加游客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导游要具备解答游客问题的能力,能够回答游客的各种疑问和需求。导游词的撰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