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说课一等奖(汇总5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曼珠2023年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说课一等奖(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说课一等奖篇一

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声的原理,即青蛙妈妈说的一段话。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突破难点,理解回声现象。

在读文过程中,我采用多种读书的方式,如齐读,范读,学生分角色读,师生角色分读等,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比较深的印象,以备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在解决回声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上,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只是利用板画展示青蛙妈妈的做法,学生在观看了板画之后,好象略有所感,各抒己见,虽然有的同学说的`不是很到位,但这都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在交流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他的答案。

总之,这节课下来,我想了很多,虽然我的识字、读文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课文也大致的理解了,但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关注学生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课本只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载体,我们不应过多的把目光放在这个上面,而应该把视野打开,让学生从课本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生活。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说课一等奖篇二

《明天要远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对远足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

首先,充分利用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结合现实导入,用背包装着一些旅行常用物品,进而让学生猜想这是去做什么;其次,导入课文,让学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样子,碧海蓝天的美景,将这些美好的感受带入诗中,利用分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等方法进行朗读。通过课件观察大海不一样的颜色,观察白云的洁白柔软,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期盼之情。本课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节,用这种方法学习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如,“‘睡觉’的时候要闭眼睛,睡与眼睛相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

本节课教学重点清晰明确,以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朗读,练习用“那里的(什么)……,真的像(谁)说的那样……,那么(怎么样)……”说话。为了完成这两个目标,我首先引导学生说,如果明天天气晴朗,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沙澧河边游玩,大家的心情如何?学生兴奋地回答:高兴、激动。这一导入,达到了让学生怀着兴奋地心情朗读课文的目的。接着,让学生初读,认读本课生字。师范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再读。在这多次读的基础上,我又领着学生分小节读,这次读,重点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练习说话。例如第一小节:先指名读,然后让学生找出本节写的重点事物及特点。学生找出了大海和多种颜色,然后提问:大海真的有很多种颜色吗?你认为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的回答不出所料——是蓝色的。在此,我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大海的句子,通过视觉听觉认识到大海是五光十色的。此时,再让孩子读这一小节,效果明显提高了不少。再出示《观沧海》中描写大海的诗句再次认识大海。这样,也符合“立于文本之中,高于文本之外”的教学理念了。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虽比以前好了一点,但还有很多地方表达不够精准,需要我重视重视再重视。平日要用心备课,教学目标要明确。在课堂中,尽量避免说废话。课后多反思。

第二,课堂上我表现得不够灵活,有些呆板。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说课一等奖篇三

回声这种现象每个同学几乎都碰到过,只不过有些同学不清楚这就是回声。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就对同学们说:“小时候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拉长声音大声地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你们碰到过这种情况吗?有什么感受?有的说我趴在缸里喊喂的时候也能听到喂的声音。我连忙问:“你们听到的声音就是……没等我说完,已经有学生说了这就是回声。我连忙板书课题并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这样,我通过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中。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上,有的甚至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对回声的'形成更是不明白。为突破这教学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通过演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让学生理解了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全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例如:师生互读、齐读、默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经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能根据小青蛙对回声的认识的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由赞美到奇怪到欢乐。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说课一等奖篇四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组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情感丰富,具有深刻内涵,而且非常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以下是我教学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我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语言、通过动手改画来感受语言、通过动笔标画词句来学习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及说课一等奖篇五

仔细回忆起这两个星期的每一天,似乎每天都在煎熬当中度过,其间也后悔过,后悔放着“潇洒”日子不过,可是后来的后来,在组长和师父的陪同下,磨了好几次课,尽管每次都不如人意,但是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好像也不是那么后悔当初那个看似有点冲动的决定了。比赛结束了,结果依旧是那样的不理想,知道比赛结果的那一刻,心里确实难受过,那天晚上也“翻过来,翻过去,唉——睡不着”,只不过不是诗歌中小女孩期待天亮去远足的心境,而是一种太过于复杂的思绪,或许是因为离开讲台一年之久,我已经有点生硬了。好在我天生乐观派,消极情绪来得快散得也快,好课永远在下一节,这是最能安慰我的话。感谢冉老师对这一节课的细致点评,也感谢桂老师课下给我提的建议,经过整理,我的反思如下: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在课堂上落到实处。在这一节课中,我没有充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在讲解生字环节没有让学生主动发现,而是被动接受,所以课堂气氛稍显沉闷,在今后教学中,我还是要学着放下手中的“权力”,降低自己的控制欲,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

二、如何有效指导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我之前都陷在这样的误区里,指导朗读过于重视学生的语音语调的高低起伏,所以几乎每篇课文我都会给孩子画上停顿符号和着重符号,忽视了用情境的创设来指导朗读。境能生情,这是上完这一节课我最大的收获,要感谢江雪老师带来的不一样的《明天要远足》,在她的课上,情境的创设为有效的朗读指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语要真诚。在前几次的磨课中,我都为自己的评价语而苦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会表扬孩子了,所以几节课下来,我更加坚定地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一定要放开胆子、夸张地去表扬他们。这是我深陷的第二个误区。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夸张地脱离实际的去表扬学生,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指示。

四、深入解读文本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语言训练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如何找准语言训练点也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需要我们不断去钻研教材,我们也需要时常当当学生,多走进名师课堂,去观察他们是如何解读教材、解读文本的。

课已结束,我还在路上,或许才刚出发。教育教学的路永远没有终点,但我至少还要感谢自己,始终热爱着这一条没有终点却要经常摔跤和受打击的路。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