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族的调查报告 民族文化调查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念青松2023年民族的调查报告 民族文化调查报告(优质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族的调查报告篇一

一、领略民族文化精髓,构建中国设计理念体系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艺术设计理念体系的宝库。很多公认的先进设计理念其实并非源起于西方,而是更早之前便在我们的各民族文化中熠熠生辉。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指导思想在中国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有着鲜明体现,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正是这种思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再比如,“美善相兼”、“尽善尽美”是我国民间艺人一直秉承的审美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族刺绣艺术,不仅有着鲜明的色彩、明快的线条、活泼的针法,而且其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如蒙古包、门帘、毡子、服饰、荷包、碗袋、驼鞍、马鞍垫等等,含盖到蒙古族人住、穿、用、行的方方面面。正是艺术性(美)和实用性(善)的完美结合赋予了蒙古族刺绣蓬勃的生命力,对于现代主义设计中所探讨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中国民间艺人早就有了深刻的阐释。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设计思想,我们需要真正领悟并提炼出来,使之与当今时代背景吻合,进一步构建出科学系统的中国设计理念体系,这才是中国当代设计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运用民族文化符号,打造个性化视觉风格

艺术设计服务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大体可分为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这三类设计的社会功能都需要通过相应的物质形象来承载,因此视觉效果是任何艺术设计都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的艺术设计同台竞技,缺乏独特视觉风格的设计只会被淹没于信息海洋。中国艺术设计要一枝独秀,必须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设计风格。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积累下来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财富,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财富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根据文化结构的两层次说,民族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如各民族的建筑、绘画、雕塑、工具、服饰等;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如各民族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节日习俗、音乐舞蹈等,这些都是中国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对民族文化的利用,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对这些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和再创造,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视觉风格。就少数民族建筑来说,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生态环境差异很大,同时各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因此民族建筑类型众多,各有特色,如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哈尼族的蘑菇房、黎族的船形屋等等。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解构方法,从民族传统建筑中提取造型和材料等方面的符号元素,这些符号元素,不仅可以应用到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还可以应用到艺术设计的其他领域。精神文化同样能被提炼成具体的视觉符号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中国著名设计师陈绍华设计的申奥标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标志形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采用了流畅的水墨笔触,五环如行云流水,神韵轻柔,极具太极神功。标志完美地融合了传统水墨文化和太极文化,既准确表达了奥运会的主题,其鲜明的中国风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凝聚民族情感,创造丰富的情感体验

地球村的形成把人们的消费区域扩大到了全球范围,激烈的竞争下单纯依靠物质功能已难以打动人心。正如人们选择“iphone”、“香奈儿”不仅仅因为它们的物质价值,更看重的是它们所蕴含的某种文化意味上的象征符号。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以复杂情感替代纯粹功能的审美需求,而设计师们也在探索着将更多的人文关怀融入设计,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界的大势所趋。民族文化积淀着民族的智慧,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追求。在艺术设计中,创造性地提炼和运用好民族文化的独特元素,不仅能形成极具个性的视觉风格,更能使人们直观清晰地体验到文化符号中蕴涵的深刻情感。“吉祥”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延绵千年的永恒主题,它表达了世世代代中国人对于幸福美满的情感追求。中国人是一个重视感情却又含蓄内敛的民族,在感情表达上习惯于借物抒情,婉转间接地表露内心情感。蒙古族的烟荷包,其用途不仅仅是用来装烟,更重要的是用来传情。蒙古族以烟象征火,用烟荷包来表达红红火火的祝福;烟荷包上的刺绣图案也寓意不同,寿桃祝愿父母健康长寿,双喜花象征双喜临门;烟荷包上的飘带数量也寄予了美好情感,两根飘带送给老人代表长命百岁,三根飘带代表两人心心相印。中国吉祥文化数千年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图形符号,通过暗喻、谐音以及象征等手法表情达意,如谐音“福”的蝠、谐音“禄”的鹿,寓意连年有余的莲花和鱼,寓意喜上眉梢喜鹊与梅花等等。作为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精神信仰,中国吉祥文化的.视觉表象及其内涵意象能够增加艺术设计的意境与深度,同时大大提升设计的情感价值。

四、传承民族精神,发挥文化教化功能

在西方文明体系下建构和主导的全球化,不仅表现为技术和经济层面的西方化,而且还包含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的扩张。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的强势冲击下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时代话题。设计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血统和基因,又具有创造新文化的历史使命。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容为艺术设计提供养分的同时,也需要艺术设计努力去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美德,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这是艺术设计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纵观历史,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民族文化都在培育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比如关于人类的起源,在苗族古歌《枫木歌》中,吟唱到枫树干和枫树心生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蛋孵化出人类,这个起源神话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观。同时,在苗族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传统伦理思想。“坐在一块土,便是一家人”、“逢老要尊老,逢小要爱小”,这些世代相传的俗语充分体现出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道德风尚。传统的民族文化中所包涵的积极、优秀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脊梁,推动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艺术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内在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理应与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一致,否则艺术设计也就缺失了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山西民居室内装饰中有名的“炕围画”在美化室内环境的同时就兼具文化教育的重任,如以“桃园三结义”宣扬仁义,以“二十四孝图”宣扬孝悌,以梅、兰、竹、菊比拟君子品德,以“打柴、渔猎、耕田”劝勉子孙勤俭等等。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把教育融于艺术之中是从古之圣贤便开始倡导的。在艺术设计中,适宜地传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反映出中华民族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能够丰富设计的内涵、提升设计的品味,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更履行着文化教化的重要使命。

五、结语

在全球化的强势冲击下,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不断降低。设计界也是如此,中国的设计成了西方设计的拷贝。“瞻前顾后,现代设计的结论几乎都是别国的模式。而当代设计文化的引入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还没有形成,寻找和确立中国现代设计之路便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不能一直跟在西方设计后面邯郸学步,而应该关注其中文化因素、时代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抓住其本质的东西,然后立足于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理念、风格、情感及教化价值的艺术设计,并使之符合当今的时代特征和需求。只有凸显了其民族性和文化身份,中国设计才具有了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特性,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屹立于世界设计顶峰。

作者:宋翠君单位:南通大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民族的调查报告篇二

俄罗斯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衔接欧洲文化和亚洲文化的'一种中间文化,体现了该民族独特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体系.这种文化形态是由地缘位置、社会机制、宗教信仰、蛮族入侵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在诸多世纪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郑芷莲于长春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7刊名:西伯利亚研究英文刊名:siberianstudies年,卷(期):31(1)分类号:g03.512关键词:俄罗斯民族文化宗教地域文化

民族的调查报告篇三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民族的调查报告篇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文化空前的交融和人员空前的流动都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国际社会就更加迫切地意识到需要抓紧时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迎来了非常好的时机。加上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必须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而**是藏民族文化的根据地,作为科技厅下属的一个部门,更作为一个以信息为工作的本所,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去保护藏民族文化。

民族的调查报告篇五

高高的山上云雾缭绕,睡了一夜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小鸟唱着歌迎接喷薄欲出的太阳。薄薄的雾霭中走出一个人,这就是诗人贾岛。

山上杂草丛生,一道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天边。路边的花朵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蜜蜂、蝴蝶不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俯瞰山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一幢幢房屋鳞次栉比,菜园、树林、田野......到处充满了悠闲的田园气氛。

贾岛踱着步,皱着眉头走在山路上,不时地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些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山上清新的空气,动听的鸟啭,泥土的芬芳,美丽的景色,都不能驱赶贾岛心中的郁闷之情。

原来贾岛要去拜访一名隐士,可怎么也找不到。突然,他眼前一亮,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有一位童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小说,贾岛心想:也许这个儿童就是隐士的童子吧。

他加快步伐,走到童子的身边,和蔼地问:“请问童子,你师傅隐居在这儿吗?”

童子放下手中的读本,看了看贾岛,点了点头。

贾岛又问:“那你知道你师傅去哪儿了吗?”

童子说:“不太明白......哦,也许他在山顶吧!”

贾岛迫切的问:“那你可知你师傅去做什么吗?”

童子思讨了片刻,答曰:“师傅去那边采药了,但我不太清楚他的具体去处。”

贾岛翘首遥望山顶,只见那儿云雾环绕,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在晃动,却又马上消失在无边无际的云雾之中......

贾岛眺望着远处,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多么清高、恬静、悠闲自在的生活啊!”

于是,他诗兴大发,提起笔写下了这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