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琉璃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方面的体验与感悟的总结。分享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一

2月4日,立春,而张家口的春天格外的寒冷。这天,我没有睡懒觉,早早的起来和爸爸一起剪“春”字,一朵、两朵、三朵、四朵....。一朵朵鲜红的“春”字,就像一朵朵娇艳的红梅,落在了我的书桌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

我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立春,愿阳光驱散阴霾,还我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国,还我一个樱花灿烂的武汉,还我一个明媚的张垣!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眼噙满了泪水......

向钟爷爷致敬,这是我写给您的一封信,一封您收不到的信,因为我已经把它永远地存封在了我的时间胶囊里,时刻的读一读,时刻的看一看,我今天所写下的文字。

于是,在日记里写道,2020年2月7日,晴,张家口万里无云。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二

8月28日,党中央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表彰一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以党中央名义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考”答题总要求,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期,严一点就可能早日见顶,松一毫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是考验意志的时候,越需要铆足劲。广大“疫考”考生要仔细审好现阶段的“疫考”题目,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既要“顾好当前”,又要“谋求长远”,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抗击疫情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思考到点、落笔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这为各位考生提出了新的答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答题技巧。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既是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战斗力的战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同时要带头尊重科学、相信科学,把科学有序的防控要求落到实处,让科学防疫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管理措施更科学,精准防控更到位,阻断疫情更有力有效。要抓好疫情防控的重点环节,强化医疗物资等的供应保障。同时要紧盯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两手抓、两手硬”,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三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的抗疫精神总结为20个字“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钟南山体会最深的是“生命至上”。

1月18日,疫情暴发初期,钟南山接到去武汉调研的任务。他拿着无座票匆匆登上去武汉的列车。“让我去武汉,是国家对我的信任。”钟南山回忆,1月中旬,深圳已经出现疫情。17日,他到深圳参与3个病人的会诊。18日上午开会时,他突然接到马上赶往武汉的通知。

由于正值春运,当天的机票已经买不到了。钟南山来不及回家,拿着助手帮他收拾好的行李,挤上下午5点45分由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上车后,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便马上拿出文件来研究。

1月19日,在听取武汉当地人员汇报时,钟南山连续追问:“到底有没有人传人?有没有医务人员感染?”

他的怀疑来源于一个事实:广东有一对从武汉回来的夫妇,与他们有较多接触的亲戚从来没有去过武汉,核酸检测却呈阳性。这是人传人的明确表现。

“很多在武汉工作的学生都给我发信息,他们的感觉比较沉重,有些说现在的情况十分危急。”钟南山认为,医务人员感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必须予以重视。

带着“有没有可能人传人”的疑问,钟南山写下提纲。“以我对sars的应对经验,我隐约觉得武汉的疫情并没有那么乐观。”

当天晚上抵达北京后,人员感染名单公布:10多名医务人员已被感染,100多人感染。以他为首的国家专家组经过连夜研究,认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中央迅速作出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交通管控、对其他地区进行有效群防群控的决策。

1月22日,党中央要求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钟南山动情地说,为了让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我们让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付出了巨大代价。因为国家“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四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这是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于敏,这个名字过去数十年里曾经一直是一个秘密,如今已成为一种精神的代名词。

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谓青少年时代在一种“亡国奴的屈辱”中度过。内向、好静思的他,喜欢科学,而且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寄托。1949年他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所器重,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集中攻关原子弹,并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翌年1月,钱三强请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氢弹虽然以原子弹为基础,但其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

于敏喜欢做基础研究,自认为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不过,他没有犹豫,“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后来说。

于敏带领30多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氢弹预研小组,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出发,凭借一张桌子、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台简易的104型电子管计算机,以自强不息的信念,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解决了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而且探索出设计氢弹的途径,为氢弹原理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氢弹研制进入冲刺阶段。1965年1月,于敏和邓稼先、周光召等科学家一起,向氢弹原理的突破发起总攻。1965年9月底,于敏带领一批年轻人前往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所j501计算机对氢弹原理作进一步探索。他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当他将整理出来的方案向大家报告时,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试验,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一致。试验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实”。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西方科学家评论:“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对西方来说,是神话般的不可思议……”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氢弹技术突破后,于敏曾想过离开,回到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他认为,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于是,他把后半生献给了我国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于敏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这位喜欢古诗词的科学家,向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教会孙子的第一首古诗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正如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于敏在事业上鞠躬尽瘁,在科学上唯实不唯上。与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邓稼先曾说:“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毕生信奉“宁静以致远”的于敏,如此解释他心中的那片宁静:“所谓宁静,对于一个科学家,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今年1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于”的于敏去世。老于走了,但这种情怀和精神永远地留了下来。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号召向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学习。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老英雄张富清是何许人。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3月在陕西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5年1月离休。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95岁老英雄张富清老人在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想老英雄永远不会出示自己尘封63年的军功证明。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位党龄71年的老英雄、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践行着自己“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的初心。在张富清老英雄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永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奋斗。”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也让我们记住了伟大的英雄们:

钟南山,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张伯礼,人民英雄,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张定宇,人民英雄,扎根医疗一线的杰出代表,作为渐冻症患者,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陈薇,人民英雄,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医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他们永恒的信念,守护健康、守护生命是他们终生的职责。他们为自己能够挽救生命而欣慰,为能够报效祖国而自豪!“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他们崇高职业精神,永做佑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白衣战士!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六

事件回顾:

前,是他,领军战非典;17年后,又是他,披挂上阵,四处奔波,冲到抗击新疫情的第一线,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他就是光华工程科技奖的成就奖获得者钟南山。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逢危有我,八秩不辞。

他坚信,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逢危有我,八秩不辞。

挂帅持印,舍生奔疫。

耄耋出征,神州独一。

17年前,是他,领军战非典;。

17年后,又是他,披挂上阵,四处奔波,冲到抗击新疫情的第一线,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

他是光华工程科技奖的成就奖获得者,这个奖项自设立以来,仅有五位科学大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和钱正英。

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他就是钟南山。

一个感动中国的名字,一个让全国老百姓记在心里的名字。

钟南山是谁?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

声如洪钟、气贯长虹。

松柏之志,经霜犹茂。

钟南山最早进入公众视野,还是在“非典”肆虐之时。

95后、00后可能不认识他。

20早春,广州。迎春花还未及绽放,一个被称为“非典”的怪病,就如梦魇般扑面而来: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病原体不清楚,疫情无法控制……要控制病情,首先要查清病原体。当时,有观点认为,“非典”是由衣原体细菌导致的。人皆景从,唯有时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下简称呼研所)所长的钟南山及其同事表达了不同看法:“‘非典’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除了病原之争,钟南山还经历了治疗方法、疫情研判两次争论。事实证明钟南山在这三个“岔路口”上的选择是正确的。若非如此,也许当年广东乃至全国的抗击“非典”工作会走更多弯路。

钟南山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引人注目:“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虽然屡获殊荣,但钟南山始终认为,“我不过就是一个大夫”。出身医生世家的钟南山,融入血脉的医者仁心,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在钟南山看来,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多年来,钟南山对病人的好,很多患者都曾经历过:不分年龄,不分贫富,即便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钟南山都一视同仁。

“非典”患者梁合东深情回忆道,他当初患病时非常狂躁,五六个人都制不住他,但钟南山来后没费太大力气就把他压住了,“钟院士让我屏住呼吸,张开喉咙让他看,我一下子就安静了”。

直至现在,在繁重的科研之外,钟南山仍坚持每周三大查房,每周四下午出半天门诊。

“我不是通才,面对疑难杂症,也有无解的时候,但我知道应该请谁来会诊,共同为病人解决问题。”钟南山说,他借助网络和国内400多个医疗点建立联系,最多的时候有8000多人共同参与查房。在网络上,他们还和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的专家就一些典型病例联合查房,交流诊治经验。

父亲曾告诫钟南山,无论在何种境遇之下,都要诚实、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对钟南山影响至深。

“真话不是真理,它不一定是对的,但能启发大家思考就很好。当然讲真话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这是钟南山一直秉承的原则。从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到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的身份虽然变了,但直言敢谏的风格一直未变。

两会,他提出了“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的质疑,呼吁在全国开展pm2.5监测,防治可先在重点区域进行。两会,他和凌峰等院士、专家联名上书,要求严惩暴力伤医行为,直接推动了人民法院等多部门出台《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

他在给出“不要前往武汉”的建议后以84的高龄毅然前往武汉调研和指导防控疫情的工作。

母亲给了儿子两次生命。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是鼓浪屿名门廖家的后裔。鼓浪屿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小岛,在并不算大的岛屿上,拥有许多风格迥异的建筑。位于漳州路的廖家曾经是鼓浪屿上最有名的家族之一,从廖宅的巷子中出来,往右大约30米,一幢红白相间别致的西式别墅映入眼帘,这幢二层别墅就是钟南山外公的祖宅。在这里,钟南山的母亲度过了她美好的少年时光,直到嫁给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才跟随丈夫到南京工作。

1936年10月20日,对于儿科医生钟世藩以及他的爱妻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南京中央医院出生了。

看着孩子可爱的模样,夫妇俩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给孩子取了一个颇有气势的名字——南山。因为南京中央医院刚好坐落于钟山南面。这个意义单纯的名字,日后却印证了这孩子攀越高山、跨越巅峰、不断自我超越的形象。

1937年7月7日,钟南山还未满周岁。这一年的冬天,在南京沦陷前夕,父亲带领一家老小随国民党政府西迁的20余万人离开南京,前往贵阳。行程十分辛苦,颠沛流离,风餐露宿。

回忆起70多年前的经历,钟南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出生后没多久,我们家就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房子被炸塌了,是妈妈和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瓦砾堆里救了出来。听姨姨说,当时我的脸都已经黑了,后来才慢慢喘过气来。现在我能活着,要感谢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母亲的鼓励激发了儿子强烈的自尊心。

钟南山的母亲毕业于协和高级护理专业,毕业后曾由当时的卫生署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这位有着良好素养和强烈自尊的母亲除了热爱医术,还博览群书。她常常陪着两个可爱的孩子玩耍,给他们讲书里各种各样精彩的、动人的故事,讲医院里感人的、有趣的故事,希望孩子们能够先从故事中体会到人生百味。

钟南山那强烈的自尊心,同情弱者、乐于助人的善良品格,便是从母亲那儿继承过来,从母亲的故事中学会的。尤其是母亲的鼓励对钟南山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逃学,学习成绩很差,还留过两次级。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我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知道了很高兴,她对我说,‘南山,你还是很不错的啊!’”钟南山微笑着说:“那时,我觉得妈妈一下子发现了我的一个亮点,我有了自尊心,觉得有人赞美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信守诺言。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一个薄雾蒙蒙的早晨,钟南山一家乘船来到了广州。那年钟南山11岁。

广州,是一个无论什么年代总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地方。初到广州,尽管钟南山和妹妹都不会说广州话,但也能和周围的小朋友们打得火热。

在一次访谈中,钟南山曾展示过一张儿时骑自行车的照片,这张照片记录着一段让他难忘的故事。“当时我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非常羡慕。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励你一辆自行车!’我说‘真的呀’,妈妈说‘真的’。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但11岁的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1949年,我在岭南大学附小(现中山大学附小)读书,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我排在第二名。我很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的。而且,那一年通货膨胀严重,家里生活很困难。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还是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是多么高兴啊。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我现在对我的孩子、对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要么不答应,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钟南山个性活泼好动,且异常聪慧、懂事。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他渐渐对医学有了兴趣。

一天,钟南山发现家里多了一群可爱的小白鼠。这可把好奇的钟南山乐坏了,他以为这是母亲专门为他找来的玩伴,便急急忙忙地跑去问母亲。母亲笑着反问他:“那你喜不喜欢那些小白鼠呀?”“喜欢!”钟南山脱口而出。看着钟南山特别认真的样子,母亲告诉他:“这是你父亲用来做实验的小白鼠,可不是给你玩的。不过可以在父亲的允许下照看小白鼠。”

原来,钟南山的父亲在美国学成回国后,他的特长是从事乙型脑炎病毒的培养和分离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他的科研题目是小鼠胚胎培养病毒。由于当时科研经费比较缺乏,他就用自己的薪水买来小白鼠,在自家的书房里做起了实验。从此以后,每天放学回家,钟南山总爱到书房里逗弄小白鼠玩。

父亲见钟南山对小白鼠这么热心,就有意让儿子多与它们接触。他觉得,熟悉小白鼠的习性、生理与机能,对于学医之人,是很有好处的。他与钟南山商量,要他帮助自己照看小白鼠。从此,钟南山就成了家里的“白鼠饲养员”,也是一名最负责、最有耐心、最称职的小饲养员。

就这样,作为一个小饲养员,钟南山开始逐步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医学、医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照看小白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他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而这些,正是一个医生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钟南山从广州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中)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钟南山是一名优秀学生。他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他爱钻研、爱思考,因此成绩总是优秀。

1955年,钟南山考上北京医学院,“当时我在华师附中的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物理系,他对我说,‘钟南山,你能不能借我点儿钱,我坐火车没有钱。’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南山,你不知道,我们为了准备你的钱都很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了。’没想到,就在我出发前几天,妈妈把我叫到面前,手里拿了20元钱,对我说,‘把这些钱拿给那位同学吧。’那时的20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800元。”

“_”期间,钟南山的父亲被打成“反动”,母亲也在这场劫难中不幸去世。

钟南山说:“妈妈去世时才56岁,她走得太早了。但妈妈生前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情,我都不会忘记。如果说在治学严谨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对别人无私的奉献。”

关键先生。

1月20日,历史或将记住,对于防控“肺炎”疫情而言,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天。

肯定存在人传人,14名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钟南山接受采访时的回答,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局面。

“看到钟南山就安心了”“有钟南山在,稳住我们不慌”……在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84岁的他临危受命,又一次扮演了关键角色。

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17年前——。

“按照你们的看法,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

“中国医护人员的防护有没有到位?”“没有!”

那是年的4月,北京。面对中外记者,钟南山的“耿直”,引来全国哗然。很快,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被撤换。我国抗非战役打开了新局面。

在出版的《钟南山传》里,透露了当年的一个细节。2003年清明节,钟南山与家人一起为父母亲扫墓。

“爸爸,怎么办?我想说出事实,可又不能……”他双手下意识地握在胸前,喃喃低语。

心中纠结,可想而知。

钟南山出生于1936年10月20日。以年轻人热衷的星座划分,他是天秤座。

这一星座,以擅长平衡“著称”。一边是听话,一边是人命——钟南山,不愿意平衡。

2003年4月,钟南山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王志问他:“你关心政治吗?”

他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想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这本身就是我们的政治。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够做到,这就是他的政治。”

挺身而出,冒死犯险。那一年,他67岁。

sars过后,钟南山仍然以敢说著称。

钟南山80岁。那年生日他收到一份礼物。一幅字四个字“敢医敢言”。

这份礼物,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里。

追梦狂人。

“在我的生活中,对我影响的是我的父亲钟世藩。”

年过耳顺之年的钟南山写过一篇文章——《一个院士的生命历程——钟南山自述》。

钟世藩,我国的儿科学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拿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钟南山在文章中回忆了父亲用自己工资买小白鼠做实验等经历。家里的“实验室”,无疑起到了良好的启蒙作用。

他的母亲呢?廖月琴,肿瘤专家,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出生于医学世家,钟南山从医,可谓“命中注定”。但他回忆,自己的呼吸疾病研究之路,并不平坦。“从对我本人心理的压力来说,(sars)还不是的挑战。”

的挑战,是什么?

1979年的10月,在他43岁生日当天,钟南山远赴英国,开始为期两年的进修。为了节省经费,他们选择的交通工具,是火车。

在英国,中国医生的资格不被承认,钟南山只能以观察者的身份参加查房和参观实验。他的导师只允许他待8个月。换言之,提前滚蛋。

“我一定要争口气”。钟南山写道。他从自己身上抽血,做了近30次试验。为了研究“吸烟(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课题,他猛吸一氧化碳,冒着生命危险让自己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22%,相当于一个人连抽60多支香烟。

最终,他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发现了其推导的不完整性。事后,导师告诉钟南山,他想待多久都可以。

如果这是一个视频,如果网友可以发弹幕,上面一定会写着“真是个狠人”。

1984年,钟南山被授予中国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他,成功了。

208月,钟南山为他的传记《钟南山传》举行见面会暨签售会。他说起两个故事,是关于自己很佩服的两位媒体朋友,一位是王志,一位是叶依(《钟南山传》作者)。

他说十多年前叶依找到钟南山。当时他坐电梯到18楼,叶依走楼梯。“没想到我上去后她马上就上来了。”“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如果有执着追求,有热爱,你常常会成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师曾对我说过的一段话。他说:‘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

如今,年过八旬的钟南山,依然雷打不动地出诊。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部“钟南山院士诊室”,每周会花一个下午亲自为患者看病。

当然,他仍然常常见诸报端,成为焦点。

8月底,此时距离他留学英国已过了四十年。在一架国际航班上,一名9岁男孩突发过敏,钟南山闻讯赶来。

209月,此时距离“肺炎”疫情还有数月。钟南山的个人荣誉栏又多了一项——“最美奋斗者”。

跨栏高手。

1959年,23岁的钟南山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高光时刻。在首届全运会上,他以54.4秒的成绩刷新了男子400米栏全国纪录,并夺得男子10项全能冠军。“我测得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在1959年。”

你没看错,他是个“运动员”。此前,1956年,钟南山因体育成绩突出,作为北京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院)的运动员代表,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他摘取了400米跑的桂冠。

那届全运会不仅给他带来冠军,还让他与妻子李少芬结缘。“钟南山在当时是北医里很厉害的田径运动员。”李少芬回忆,为了全运会,“两人经常一起训练,慢慢就好了”。

李少芬是谁?1952年至1966年在国家女篮效力,是首届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

他们的女儿钟帷月,没有接过父母衣钵,而是主攻游泳,曾获得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在1994年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这是什么神仙家庭!

“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八十多岁的钟南山,一直坚持健身,一口气十个引体向上,手臂肌肉吊打小伙子!

据报道,年时有记者采访,钟南山和记者一起爬楼梯上十几楼,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

“我跟钟南山有不少共同语言,特别在体育方面,他认为体育运动能锻炼一个人的承受力和上进心,我很赞同。”李少芬说。

关于健康,钟南山还有一句名言:“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健康地活着,这是无数人的心愿。然而,哪有岁月静好,总有钟南山们负重前行。

那年大年初三,钟南山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来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沿。

“如果下一次sars来临,我们有信心第一时间完成诊断。”年9月的一天,在广州举行的一场国际论坛上,钟南山如是说。

如今,下一次“sars”来了。

战役打响。无数医务工作者或正面交锋,或严阵以待。

为生民立命。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评价钟南山院士?”

有一位网友说的特别好,“还能如何评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病魔呈冠状,肆虐我中华,幸有钟馗临武汉;。

非典匿枯形,多亏该院士,何曾汗马放南山?

当时非典,九州色变,老将古稀持帅印,大瘟告捷;。

今日肺炎,武汉沫飞,壮心白首战新冠,燕勒可期。

非典来时有你,凭高超医技挽狂澜,中外蜚声称国士;。

肺炎起处无私,秉耄耋遐龄拯累卵,城乡拱手敬南山!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七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

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英雄无言深藏功与名,张富清靠的是党员的信仰、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坚守初心,不论何时何地;赤诚奉献,不分任何岗位。粮食局、三胡同、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我曾觉得,英雄是活在书本上、活在记忆里的,现在我认识到,英雄就真真切切地在我们身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向老英雄学习,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取得更多、更扎实的成绩。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劳动模范,要不劳动怎么当模范?我觉得劳动模范就是要劳动,跟群众走到一起。

时光退回到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西沟成立了互助生产合作社,22岁的申纪兰担任副社长。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社长李顺达提出“要想打胜仗,男女老少一起上”的口号,党支部把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任务交给了年轻的申纪兰。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好男人走到县,好妇女只能走到院。过去我们妇女是“三台”上的人,碾台、锅台、炕台,要想走出“三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让男人看得起妇女,可不容易。

西沟的妇女们在申纪兰的带领下,慢慢学会了摇犁、锄地等农活,开始享受走出家门,下地劳动的快乐,然而这样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男人是10分工,妇女只能给5分,有时还给不上5分,我还给过2分工。要做不到的,就不争,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公道。

发起男女同工同酬当选全国人民代表。

在西沟党支部的支持下,申纪兰发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劳动竞赛,妇女们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西沟村以中国最早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被载入史册,男女同工同酬也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1954年“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了中国妇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一年,25岁的申纪兰也因为争取男女同工同酬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代表中国妇女参加了在丹麦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

而作为一位农村妇女,当选全国人民代表,更是申纪兰做梦都想不到的。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特别激动啊!高兴,大家也高兴。老百姓说可真没想到,你能当上个代表,我告诉他们说,我没有想过,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梦。

从偏僻的西沟到首都北京的几千里路程,参加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申纪兰整整走了四天四夜,对这位中国最基层的人大代表来说,这一步仅仅是个开始。在履职尽责的路上,申纪兰整整奋斗了65年,已经记不清自己提交了多少建议和议案,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有珍惜合理使用土地的、有减轻农民负担等等、有改善山区公路交通的、有发展农村教育的、都是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当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说话,我是基层代表,我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我(的建议)就要体现农民的心愿。

带领乡亲奔小康光荣获得共和国勋章。

作为一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申纪兰深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1982年中央第一号文件下发,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广大的中国农村拉开,申纪兰带领西沟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出一条“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新路子。1984年,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上太原、赴北京,申请项目资金,寻找投资伙伴,加快西沟乡镇企业的建设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带领西沟从一个纯粹的农业先进典型开始向市场经济迈进。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我们搞了几十年(种地)富不起来,我们现在要集中火力,要办企业,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党中央说的好,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

从1973年到1983年,申纪兰担任了十年山西省妇联主任,但她始终遵循着“六不”的约定,即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当54岁的申纪兰从省妇联主任的岗位上卸任后,她立即回到西沟做起了一个普通农民。这些年,申纪兰带领西沟老百姓搞香菇大棚,培育新型产业,引进漳泽光伏发电,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申纪兰说,她要和西沟乡亲们一起为早日脱贫奔小康的理想继续奋斗。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新时代要有新打算,新时代要有新发展。我们这个脱贫致富,就是用产业脱贫。要把科学种田搞好,要把企业搞好,我们奔向小康就是有个保障。

申纪兰,这位来自太行山村的普通农民,一生中,三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等无数荣誉等身,而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申纪兰更是光荣的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我自己就想到我就不够那个格,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就没敢想这些事情。(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地上生出来的,是党领导群众干出来的。我们跟着共和国走过来,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人民办实事。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八

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举行,14亿中国人的代表受到表彰。他们的面孔也许并不惊艳,他们的名字也许默默无闻,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英雄。

过去的七个多月,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历了特殊时期,新冠病毒的出现造成了上万人的感染,几千人在这场磨难中失去了生命,但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无数医生、护士、警察、环卫工人、基层干部勇敢地站了出来,将责任扛在了自己的肩上,迅速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挽救了无数生命。

敢医敢言,国之脊梁。当出现“人传人”现象的时候,无数人千方百计逃离武汉,而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却收拾行囊,逆势而行,带领着无数医护人员深入武汉疫区。他说:“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这不禁让人想起2003年同样让人人心惶惶的非典,钟南山院士也是冲在最前线,虽然如今他已经两鬓斑白,但在所有人的心中,他永远是那样伟岸,无论面对怎样的病毒,只要有他,就不怕。

为了胜利,都在努力。一场战役的胜利,不光要有运筹帷幄的将军,更要有万千冲锋陷阵的勇士。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小哥汪勇在接受采访说:“今晚他的朋友全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疫情付出过的每个人都是英雄,他是新时代的战士,是年轻人的楷模。致敬台上众人皆知的人,也要致敬台下默默无闻的人,是无数无私奉献的勇士才换来了繁荣昌盛的祖国!

走过春夏,生活重归平静,但那些迎战风暴的日子却始终铭记于心,山河无恙,多亏了这些勇敢抗击新冠病毒的人民英雄,他们是14亿中国人的代表,是每一个中国人,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万众一心,是我们众志成城,才能共渡难关,迎来辉煌!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九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的引领,当前,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需要弘扬抗疫精神,凝聚前行力量,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民本精神。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背后,正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与行动。弘扬这种抗疫精神,就是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服务不分大小、不计回报、不说苦累,坚持做到为群众着想,一心为民,终身为民。

弘扬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精神。面对疫情这种不期而遇的新挑战、突如其来的新考验,全国上下无论是疫情核心区的医护人员,还是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普通百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全国上下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万众一心才有众志成城。弘扬这种抗疫精神,就是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中央看齐、向上级看齐,做到上有所呼、下有所应,万众一心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弘扬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物资短缺,条件艰苦。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敢于攻坚,善于破难,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取得了抗疫重大成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弘扬这种抗疫精神,就是要我们秉承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作风,为事业发展贡献青春与汗水、智慧与力量,真正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紧急关头豁得出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十

敬爱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生。与往常相比,的这个春节过得十分不一样,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我们原定的旅行计划全部取消,不能聚餐,不能走亲访友,电视中手机里的信息都是关于新冠病毒的。我感到十分恐慌,仿佛真的会像科幻电影中所说的“地球会被病毒吞灭……”

正在担忧之际,新闻上出现了您的身影,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我十分好奇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呢?通过上网了解,我知道您是一位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冠病毒科研攻关组组长,也是十七年前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您还热爱运动,所以看起来精神矍铄、精力充沛,一点也不像一位八十四岁的老人。

在这次疫情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您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您坐在开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靠着椅背休息。您不顾自己的高龄也不惧病毒感染,逆行到最严重的城市,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大家。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阵阵心酸,您不仅是一位医学专家,还是一位耄耋老人,如果我的爷爷也奔波在抗病毒一线,休息不好还面临着被感染的高风险,那我得有多么心疼呀。另一张是您在大会上戴着口罩眉头紧锁、表情严肃,我知道您这是在担心疫情的发展。现在疫情控制住了,确诊人数一天天减少,您还在一线全力以赴,您的出现让大家好似吃了一颗定心丸,您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定海神针”。

现在我还只是一名小学生,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待在家中。但您的逆行让我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我也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所以我要上好每一次网课,做好每一次作业,长大成为栋梁之材,成为中华好男儿。现在像您这样的英雄在保护着我们,等将来换我们来保护大家。

谢谢您,钟爷爷,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一位敬佩您的小学生。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十一

1950年的元宵节,是孙家栋改变命运的日子,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急需建设空军力量,故此开始在高校招聘飞行人员。孙家栋毫不犹豫,当即报名参军,由于自己身体素质较好且擅长俄文,所以被直接分配给外国航空教官做翻译人员。

1951年时,孙家栋被送往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进修,并在此以学科成绩全优的情况下,获得了学校颁发的纯金质奖章。

在国外的日子,孙家栋时刻不忘祖国的养育之恩,他学成之后,带着所有的知识与满腔热血踏上了归国之路。回到国内的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并跟随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从事导弹与卫星的研究。

1958年时,国外传来重磅消息,人类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可谓是举世震惊。此时的中国已经在逐渐崛起,随即宣布也要“搞一颗人造卫星”。在科研攻关之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气魄。

在此之后,由孙家栋主持制定的“实践一号”人造卫星与新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均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到了,我国宣布正式启动探月工程,此时的孙家栋已经有75岁高龄了,可还是担负起了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相对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探月工程的难度要更加巨大,因为人造地球卫星是围绕地球运动,属于“近地空间”,距离地球较近。可是探月卫星却要发射到很远的距离,围绕月亮飞行,故此无论是在轨道设计、轨道测量、轨道控制等方面,都要重新规划数据,稍有偏差就会使总体工程前功尽弃。

时至,“嫦娥一号”卫星的研究到了关键的升空发射阶段,也是孙家栋最忙的时期。为了能够更好的协调团队之间的合作,使“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孙家栋在祖国各地之间往来奔忙,接近80岁的他甚至每个月都要走坏几双布鞋。

同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发布,并将《歌唱祖国》的歌声传回地球。这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计划获得了圆满成功。在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之中,孙家栋却望着月亮流下来了泪水,这是国家的一次飞跃进步,同时也是他为祖国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

孙家栋胸口悬挂着“共和国勋章”,他显得更加精神矍铄,对于他来说,勋章并不仅仅是一枚荣耀奖章,而是国家与人民对他的肯定,更是实至名归的巨大褒奖。

孙家栋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管是各领域精英,还是平常的工人和百姓,只有勠力同心,艰苦奋斗,新中国才会繁荣伟大,并让世界人民对我们刮目相看。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十二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

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

二、授予下列外国人士“友谊勋章”:

劳尔·卡斯特罗·鲁斯(古巴)、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女,泰国)、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坦桑尼亚)、加林娜·维尼阿米诺夫娜·库利科娃(女,俄罗斯)、让-皮埃尔·拉法兰(法国)、伊莎白·柯鲁克(女,加拿大)。

三、授予下列人士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满族)、顾方舟、程开甲“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于漪(女)、卫兴华、高铭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王蒙、秦怡(女)、郭兰英(女)“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艾热提·马木提(维吾尔族)、申亮亮、麦贤得、张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热地(藏族)“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董建华“‘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李道豫“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樊锦诗(女)“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十三

张富清对于奉献选择了高调,对于功名选择了低调,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彰显了一名老英雄的英姿,锤炼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党性,不禁让人们肃然起敬。让人们敬佩的,不仅是因为他有着赫赫战功,以及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劲头;更是因为他面对荣誉选择的“深藏”,以及不为利益所扰继续前进的境界。

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努力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争先创优、甘愿奉献的浓厚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他从来不向组织要求什么。因为采访时他说,与已牺牲的战友相比,他的功劳与他们相比不算什么,可他还活着,还享受那么多好的待遇,他已经很知足了。在张富清老人眼中,他谦虚说自己不算什么,因为他当时周围的优秀共产党英勇事迹深深影响着他,就应该这样。在我们眼中,他的先进事迹令我们敬佩,我们不仅要努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榜样,也要争当榜样,影响更多的人成为榜样。

功名源于担当和奋斗,“深藏”更显初心之炽烈。正如张富清的日记中所写“勋章箱底压,子女犹未白。整天一脸笑,只知是老兵。”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因为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没什么特别,所以,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从来都不会给组织添麻烦。“功名”记录其担当之勇毅、奋斗之艰辛,“深藏”更凸显其精神之伟大、境界之高远。

敢担当冲锋在前,践初心一以贯之。“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行胜于言,张富清一次次挺身而出的行动,践行了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的初心。不因为战场上的烽火四起而选择丝毫退缩,不因为工作条件的艰苦而挑肥拣瘦,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冲锋陷阵中,在砥砺奋斗中,在勇毅笃行中,不断擦拭初心,不断锤炼党性,树起了精神标杆。

回归本色最动人。深藏功与名60载,不仅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家人,如在精简退职时,首先动员自己妻子离职;在大儿子遇到去恩施市工作机会是,却让其放弃机会,下乡当知青。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都应该向张富清精袖学习,学习他中诚干党、失志奉献的政治品格,不畏艰险、勇干牺牲的战斗精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的高尚情操。

通过学习申纪兰精神,使我感触很深。申纪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勤奋敬业、恪尽职守,坚持原则、严于律己,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勇于吃苦、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范,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省以至全国共产党员作风建设的一座灯塔、一把标尺。申纪兰像一面镜子,对照她,我在感动之余,触动很深。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纪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坚定的政治立场、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和淡泊名利的奉献意识。

一、树公仆情怀服务企业发展。学习纪兰精神,就是像她那样,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做群众的贴心人。具体工作实际,就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热情和忘我工作的精神,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始终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诚帮助企业和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创新方式维护和谐稳定。学习纪兰精神,就要学习她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紧密相结合,创新工作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质监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维护质监和谐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提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本领。作为一名干部,就要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办好事情,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构建和谐的能力。

三、规范行为促进廉洁高效。学习纪兰精神,就要学习她严以律己、不图虚名、不谋私利、处事公正,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做为一名干部,就要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做人,公道正派办事,始终把讲政治、顾大局摆在第一位,做学习和落实《廉政准则》的表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清醒坚定的政治形象;不断增强工作执行力,发扬“严、细、准、快”的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树立求真务实的干事形象;不断增强廉洁自律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落实廉洁从业各项规定,树立从严要求的自律形象;不断增强内在亲和力,始终把自己摆在服务者的位置,真诚为企业、以及办事群众服好务,树立亲和热情的服务形象。今年在全市系统开展向申纪兰同志学习的活动非常及时和必要,我们学习、传承、弘扬、实践纪兰精神,就要常怀感恩之心、平常人之心和积极进取之心,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经济卫士,做一名合格的质监干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继续引深“五增五创”,紧紧围绕“四个创新”,努力推进“四个平台”,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创优发展环境,把学习纪兰精神的成果体现在“质监”建设上、体现在工作落实上,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市局领导和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屠呦呦在北京家中。

20,屠呦呦获颁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在宇宙中遨游的第31230号小行星命名为屠呦呦星;,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她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屠呦呦的事迹还被写入教科书,成为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而所有的荣誉都没有改变屠呦呦的初心和追求。

“感谢党和国家给我这么大的荣誉”是最近几年来屠呦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获诺贝尔奖至今4年了,她依然没有习惯成为一位“明星”科学家,依然是那个追求宁静、心无旁骛做事业的屠呦呦。

屠呦呦内向文静的性格似乎与生俱来。老辈的家乡人印象中,从小,她就是个清秀、话不多的姑娘。最该青春活泼的中学时代,屠呦呦也是“小透明”一枚。“她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朴素,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属于默默无闻型的。”中学同学陈效中回忆。

但这种性格却很适合做科研。看到她自然学科成绩突出,屠呦呦的中学班主任徐季子颇具慧眼,曾给这名当时并不起眼的女学生写下鼓励的评语:“不要只贪念生活的宁静,应该有面对暴风雨的勇气。”

屠呦呦在工作中。

多年后,屠呦呦凭借着这颗宁静、坚韧的心埋首科研,克服了暴风雨般的重重挫折和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聚光灯来,她努力隐身暗处,质朴、踏实做事。

她的住处没变、没装修,客厅还摆着那套沙发,唯一算是上档次的家具是一架钢琴,主人却是外孙女。阳台的小矮桌上,摆着几盆好侍弄的花草。有时推脱不掉的来访,如果对方送来名贵的盆花,她会倍感压力。

她工作之外心无旁骛,不爱打扮,是个实打实的“粗线条”。年轻时有一回,她的身份证明找不到了,让同事帮忙找。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的东西放得乱七八糟,被大家戏称:“能收拾得那么不妥当,完全不像女生。”这一特点延续至今,因此出席公众场合、见领导、接受采访,都会令她焦虑。所有这类情况,她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常常拉丈夫来当“代言人”。“外界以为她高冷、架子大,其实是害羞、脸皮薄。”一位熟悉她的同事道出真相。

无私奉献不屈不挠。

不会照顾自己的屠呦呦坦言,要让身边的生活琐事变得井井有条,“我依然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家老李做。”她口中的“老李”,是丈夫李廷钊。

虽然在家里角色分工不同,但婚后夫妻俩有着共同的主题——奉献。“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是努力工作,把国家的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说起往事,屠呦呦显得很淡定。如今,人们都知道了,那个代号为“523”的任务,就是抗疟药研究的全国科研大攻关。

“接受‘523’抗疟研究任务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深感国家对我的信任,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辱重托,全力完成任务。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对于屠呦呦来说,国家的召唤就是第一行动指南,披荆斩棘也要不辱使命。

而现实的研究,也确实挑战重重。要博极医药之源,她在挖掘上狠下工夫,凭借熟悉中西医两门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走访民间,请教老中医药专家。仅用3个月的时间,她就收集了多个方药,在此基础上精选编辑了包含640个方药。接着,她又带领课题组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筛选了380余种中药提取物。在经历了上百次失败之后,才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青蒿乙醚提取物。青蒿素发现最为关键的一步,屠呦呦用百折不挠的韧性撑过了。

接下来,要深入临床研究,就必须先制备大量的青蒿乙醚提取物,这时,临床前的毒性试验和制备临床观察用药必不可少。没有星期天,加班到深夜,每天接触大量化学试剂,通风条件又不好,一天下来头晕眼胀,鼻子出血、皮肤过敏等反应陆续出现。“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回家满身都是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我心疼她也支持她。”李廷钊说,那段攻坚期,他看到了妻子柔弱的身体里蕴藏的巨大能量。

青蒿提取物有了,屠呦呦先是以身试药,随后又前往当时的疫区海南岛进一步验证临床疗效。

年轻时代的身体透支,让现在的屠呦呦健康状况不佳。但谈起往事,她觉得理所当然。“当时对我们来说,努力工作,完成国家任务第一,生活要给事业让路的。”说这话时,屠呦呦显得很平静。不动声色下,她把如今的家摆满女儿和外孙女的照片,用相框装裱那份满溢的感性和柔软。

淡泊名利胸怀大爱。

在公众面前,屠呦呦为数不多的感性时刻,无一例外都发生在谈工作和团队时。

“可能有很多人因为诺奖而记住了我,而没有机会深入了解‘523’研究团队。”极少数的几次面对公众和媒体,使命感“发作”的屠呦呦都会谈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在她的介绍下,更多人知道屠呦呦之后,也了解到“523”是由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药物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几十家单位的500余位专家组成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团队。

“试想,没有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又怎么能组织这么多的专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青蒿素并取得药物研发成功呢?”屠呦呦强调,青蒿素的研究历程与成果表明,这是全国“523”项目大协作的产物,这也是当时发达国家都不能解决的难题。

1985年2月,屠呦呦在进行实验。

那是个怎样的让她念念不忘的团队呢?提及时,屠呦呦充满怀念:“团队传承了‘两弹一星’团队对国家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与担当。正是有了这种爱国精神,才有了奋斗与奉献,才有了团结与协作,才有了创新与发展,才使得青蒿素联合疗法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屠呦呦看来,“人类在生存斗争中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如疾病威胁、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与每一位地球人都息息相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需求促进着科技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科技是没有国界的。然而,科技工作者是有国籍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奉献于祖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义不容辞,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责任与担当。”

严格谨慎锐意创新。

虽然屠呦呦经常谈起责任和担当,虽然她极度渴望坐到实验室,拿起自己熟悉的试剂,操作着心爱的设备,但高龄,让这一切都难以直接实现。于是,热爱工作、事必躬亲的她换了个工作模式:每月,作为主任,她雷打不动地听取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工作计划汇报并给予指导;工作推进期间,相关执行专家会不定期登门,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她的日常“休闲爱好”就是看专业报刊、上网查阅跟踪最新学术进展,然后,记录下相关信息和自己的思考,用以指导工作。

屠呦呦在指导助手做实验。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上一次见到屠老师,她提出要重视登革热的研究。她还拿出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关于登革热的剪报和笔记,反复叮嘱登革热和疟疾都属于热带病,应该多试试,看看青蒿素在这其中是否有用武之地。”一位该中心工作人员说。工作中的屠呦呦,严谨、精益求精。实验方向上,她总是亲自把关。对于遇到的具体问题,只要知道了,她就一定会过问,没有机会当面详谈,她也总会打电话询问,并且一定会刨根问底,想办法最终解决。“她从不讳言自己的局限性,总是说,自己是做化学的,不是药理方面的专家,遇到药理问题,会积极帮我们查资料或者推荐专家。”

同事和学生们无一不感受到她的严格和踏实。学生写论文时,她都会悉心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年轻人进步。但学生如果发论文想署她的名字,则被要求必须经她同意,而且多数时候,她并不肯署名。“她既不希望自己遮掩后辈的光芒,也担心自己的头衔会给论文发表带来不必要的‘便利’。”她的同事说。

屠呦呦一生都在青蒿素的研究中上下求索,她严格谨慎但热情、乐见同道进步,踏实但推崇创新。“虽然发现青蒿素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但其治疗疟疾的深层机制仍模糊不清。”抱着这份遗憾,她热切地盼望后辈有所突破。“近年来,青蒿素研究中心引进了新生研究力量,比如创建了青蒿素多靶点学说的王继刚研究员。我们继续以多靶点学说为框架探索着青蒿素的重要靶标和相关通路,有望揭示青蒿素抗疟的深层机理,并促进更有效的临床用药。”

据新华社今年6月的报道,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201月,屠呦呦荣获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颁奖大会上,大家向她表示祝贺。

9月20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看望慰问了屠呦呦等三位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杰出女性。在屠呦呦家,沈跃跃祝贺屠呦呦获得“共和国勋章”,赞赏她是共和国的功臣,是人民的楷模,是广大妇女的骄傲。屠呦呦说,目前“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新进展,下一步要继续攻坚克难,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全世界患者。沈跃跃祝愿她身体健康,不断实现科技创新,为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和促进人类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有人说,一个人的格局不决定于他做了什么,而是他不做什么。也有人说,要认清一个人,不是看他一时做了什么,而是他一直在做什么。成名之后,屠呦呦有了前所未有的声望、荣誉、影响力,可以“兑换”更多利己的“什么”。但无论环境枯燥或鼓噪,她依然坚守着内心的宁静、淡泊,不丢追求真理的勇气、毅力,胸怀家国和大爱……这就是70年来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我国众多科学家的“品格配方”,更是新中国一路走来、继往开来的“成功秘方”。不管经历沉寂、荣耀,屠呦呦“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这份始终不变,注解着“共和国勋章”的意义,更为新一代科研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十四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

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共和国勋章感想心得(通用15篇)篇十五

“袁隆平”这个名字,最近掀起了舆论的热潮。在上个世纪,我们的上一代人对这个人尤为熟悉。他研究水稻,给我们带来了丰收,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近日,袁隆平团队在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家专家参与下在对迪拜热带沙漠地区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在沙漠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这一成果将对世界粮食发展和产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赞誉。

袁隆平已经八十八岁高龄,依然奋斗在科研工作的前线。作为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等,与此同时还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获得了国内外无数奖项,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工匠精神”,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挑战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依然只专注于田畴。一直以来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这么多年依然坚守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不断地突破原有的成绩,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袁隆平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坚持追求的品质,正是体现了大国工匠的风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袁隆平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的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他的杂交水稻在非洲各个国家的推广和种植成功,以及新的沙漠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他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着整个世界,为和平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无论是任何创新都值得肯定和发扬,尤其袁隆平团队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人感到欣喜,更是对创新精神的完美诠释。袁隆平及其团队,敢闯敢拼,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敢于突破技术难题,实现水稻的推广种植和丰收。尤其是这次在迪拜沙漠水稻实验的成功,更是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生命的荒漠中,本就是荒无人烟,降雨量极少,种植需水量极大地农作物――水稻,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突破,和对技术的创新。而正是这种创新精神,解决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饥饿问题。

作为一个为祖国乃至世界人民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的人,我们应该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记住他。现在的人喜欢追星,其实更应该“追”的是这些无私奉献的民族之星,追赶他们的步伐,学习他们的精神,以他们的精神来带动更多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小学生,更应该学习这种正能量的事迹,从中学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要这些祖国的花朵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这些正能量的精神能一直引导着他们,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相关范文推荐

    规划局计划(热门15篇)

    好的规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提前预见问题并做出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规划计划范文,供参考和借鉴。成立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

    朝花夕拾阅读心得和感想(通用18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历和成果。接下来是一些关于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

    蚂蚁造房童话(汇总18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合理的段落结构和连贯的逻辑来展示文采和思考的作文。阅读一些优秀作文能够培养我们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引发我们对美的追求。一天,一只蚂蚁走到家门口,觉得

    疫情心得体会战疫情心得体会(热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且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以下是一些优秀作家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写作和创作得出了一些有深度

    写来自未来的一封信(优秀19篇)

    在写一篇优秀作文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名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通过欣赏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对优秀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

    函授法学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大全(20篇)

    毕业生即将面临人生的新起点,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毕业生总结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珍贵的经历和回忆,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品读和欣赏。

    班主任工作自我鉴定集锦(实用23篇)

    工作鉴定是对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职场精英们的工作鉴定范文教你如何提升自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

    应聘高校辅导员自我介绍(优秀19篇)

    一个成功的自我介绍能够引起他人的兴趣,促使对方与自己进一步交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自我介绍有所帮助。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

    本科程序员自我介绍(专业13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自信和自我价值的机会,也是向他人传达自己的个人特点和能力的方式之一。这里有一些写得相当出色的自我介绍例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各位领导:你们好!我

    实习应聘时的自我介绍(汇总21篇)

    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需要注意强调不同的方面,以符合当下的需要。这些是一些自我介绍的范文和模板,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是江西教育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在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