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琴心月

小班教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培养。小班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步骤和教学重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一

1、小朋友们看看这个时间我们应该干什么那?(外婆讲故事)

2、我们看看外婆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故事吧!

3、看故事书上的名字叫《爱吹牛皮的猴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讲《爱吹牛皮的猴子》故事

1、猴子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认为其它的动物没有它聪明,就从来不和它们玩,就自己去溜达。

2、有一天,在溜达的'时候看到一座山峰,猴子认为我爬树这么烈害,爬一座山也不成问题。猴子就开始从山底开始一路的往上爬,爬时间长了,猴子是又渴又饿,爬到山的一半的时候,猴子抬头一看还有好高,猴子不想往上爬了,往下一看下去也好远,还有危险,猴子上下都很费劲,就大声向其它动物求救。

3、猴子在半山腰进退两难,喊了好久救命都没有任何动物听见,因为山离森林太远,猴子想这回死定了,在猴子坚持不住的时候,有一只雄鹰从山周围飞过,看见猴子快坠下山,就把猴子抓起飞到地面上放下。

4、猴子没有感谢雄鹰救了它,到怨起来雄鹰,怨雄鹰把它带下来,它才没有爬到山顶的。雄鹰说:“我看你需要帮助,在山上像是要掉下来,我就把你抓了下来。”好逞强的猴子跟雄鹰说了一顿大话,雄鹰听了又把猴子抓起送到了山腰,猴子吓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雄鹰又把猴子安全放在了地面上。

三、谈谈猴子和雄鹰

1、猴子被雄鹰救下,没有感谢雄鹰,猴子还说大话是不不对啊!

2、猴子爱吹牛,我们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它这个坏习惯。

3、我们应向雄鹰学习,学习雄鹰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听故事知道要学习什么。

明白猴子和雄鹰之间应向谁学习。

活动准备

《爱吹牛皮的猴子》故事。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二

1、看看、听听、讲讲故事,体验“小”蚂蚁想办法搬“大”西瓜的快乐。

2、大胆地表现故事中简单的语词和动作,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故事、图片。

重点难点:

理解动词“趴”“啃”“捧”等。观察每只小蚂蚁用的不同动作,有“推”“踢”“背”等。

一、感知大小差异,激发阅读兴趣。

1、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啊?

2、师:大西瓜引来了一些小小的动物,会是谁呢?

二、愿意大胆表现,感受情节有趣。

1、蚂蚁怎样吃西瓜。

(2)他们在干嘛?他们是怎么吃的?

(4)它说了什么?

2、蚂蚁怎样搬西瓜。

(2)再请两个朋友,怎么说?

(3)看来四个朋友不行,怎么办?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快一起来搬西瓜。

3、搬不动怎么办?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到底怎么办呢?我也想了一个好办法,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办法。

4、西瓜皮有什么用?

师:西瓜吃完了,剩下什么了?小蚂蚁扛着西瓜皮要干什么?西瓜皮除了可以做小蚂蚁的滑滑梯,还可以做什么呢?活动延伸:

介绍绘本,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三

1、乐意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胆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3、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1、大纸箱一个:上面开一个比较大的.口,面对幼儿一面布置成一个小水池;

2、卡纸立体动物三个;

3、小青蛙、鸭子、乌龟装饰饰若干;

4、泡沫垫子,在场地上布置一个小水池

1、用三只小动物表演游戏给小朋友看引出话题,引起幼儿兴趣;

3、将三只动物重叠拿出纸箱问:第一个是谁?第二个是谁?第三个是谁?幼儿练习完整句式“第一个是。”“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4、老师重复一遍故事,幼儿随老师一起玩游戏结束活动。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四

1、理解故事主要内容,愿意学讲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2、丰富有关动物行动方式的知识经验。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相关图片。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金鱼图片,引导幼儿跟它打招呼。

师:它是谁?(小金鱼)

师;请你们跟它打个招呼好吗?(小金鱼你好)

幼儿跟小金鱼打招呼。

2、引出主题。

师:小金鱼只有一个人,很无聊,你们能帮他想个好办法,让它有劲一点呢?(引出故事“小金鱼找朋友”。)

师:那我们一起帮小金鱼去找(引导幼儿在座位上做小鱼游的动作)

二、通过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小鸡图片。

师:它先找到了谁?(小金鱼),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它会对小鸡说什么呢?(幼儿猜测)小鸡能和它一起玩吗?小鸡怎么说的?(如幼儿回答不出,可说,“小鸡会游泳吗?那它不能跟小金鱼一起玩,会怎么说?”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师:那我们再帮小金鱼去找,好吗?(引导幼儿做小鱼游动作)

2、出示小鸟图片。

师:这次小金鱼又找了谁?(小鸟,你好)它对小鸟怎么说的?(小鸟、小鸟,我们一起玩?)小鸟能和它一起玩吗?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幼儿学说对话“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人。”)

师:那我们只好再帮小金鱼去找朋友了。(引导幼儿做鱼游动作)

3、出示小蝌蚪图片。

师:最后,小金鱼找到了谁?(小蝌蚪)小蝌蚪能和它一起玩吗?为什么?(小蝌蚪可以和它一起玩,因为它会游泳)它们会说什么话呢?(好的,我们一起玩。)

三、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可跟着一起讲述对话。

师:老师把刚才小金鱼找朋友这件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故事和图片,可跟着一起小声的讲述对话)

四、游戏:小金鱼找朋友一起玩

1、出示会跑(跳)、会飞、会游的动物,请幼儿找一找,说一说:“××会游泳,可以和小金鱼一起玩”,“××会跑(跳、飞),不会游泳,不能和小金鱼做朋友”。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动物想跟小金鱼交朋友,你们看看谁可以跟它一起玩的?为什么?(幼儿把出示的四个动物分别说一说)

2、请幼儿说说,还有谁也可以和小金鱼做朋友一起玩。

师:除了这些,还有谁也可以和小金鱼一起玩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丰富有关动物行动方式的知识经验。)

五、结束。

师:小金鱼已经找到朋友了,现在,我们一起和小金鱼游到外面去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附故事:小金鱼找朋友

池塘里有一条小金鱼,想找好朋友一起玩。游呀游,看到岸上有一只小鸡,他对小鸡说:“小鸡小鸡,我们一起玩,好吗?”小鸡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人!”

小金鱼又游呀游,看到一只小鸟在天上飞,他对小鸟说:“小鸟小鸟,我们一起玩,好吗?”小鸟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人!”小金鱼嘟着嘴又游开了。

他游呀游,看到前面有许多大脑袋、细尾巴、全身乌黑的小东西在游,他赶紧游过去说:“你们好,我是小金鱼。”那些乌黑的小东西说:“你好,我们是小蝌蚪。”小金鱼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好的!”小金鱼终于找到了朋友。他们一起在水中玩得非常开心。

小朋友,你们说,小金鱼的`朋友是谁呀?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看看、听听、讲讲故事,体验“小”蚂蚁想办法搬“大”西瓜的快乐。

2、大胆地表现故事中简单的语词和动作,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重点难点:

理解动词“趴”“啃”“捧”等。观察每只小蚂蚁用的不同动作,有“推”“踢”“背”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大小差异,激发阅读兴趣。

1、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啊?

2、师:大西瓜引来了一些小小的动物,会是谁呢?

二、愿意大胆表现,感受情节有趣。

1、蚂蚁怎样吃西瓜。

(2)他们在干嘛?他们是怎么吃的?

(4)它说了什么?

2、蚂蚁怎样搬西瓜。

(2)再请两个朋友,怎么说?

(3)看来四个朋友不行,怎么办?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快一起来搬西瓜。

3、搬不动怎么办?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到底怎么办呢?我也想了一个好办法,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办法。

4、西瓜皮有什么用?

师:西瓜吃完了,剩下什么了?小蚂蚁扛着西瓜皮要干什么?西瓜皮除了可以做小蚂蚁的滑滑梯,还可以做什么呢?活动延伸:

介绍绘本,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五

1、引导孩子感知气球的色彩美,体会猫咪的行为美。

2、培养孩子安静倾听的习惯。

3、学讲故事中的句子。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1、故事课件。

2、猫咪、小狗、小猴、小猪图片和袋鼠妈妈头饰各一个。

3、红、黄、绿、蓝气球各一只。

导入:教师出示4至不同颜色的气球,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幼儿回答)对了是气球。那这些气球都是什么颜色的?红颜色的气球像什么?黄色的.气球又像什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气球?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四只气球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过程:

1、出示课件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请孩子欣赏。

2、教师边引导幼儿回忆故事边出示教具,问:刚才故事里的小动物都是谁呢?(幼儿回答)

(1)袋鼠妈妈送给谁一束气球?

(2)红颜色的气球送给了谁?那红颜色的气球像什么?

(让幼儿学说短句:红色的气球像团苹果)

(3)黄颜色的气球送给了谁?黄颜色的气球又像什么?

(让幼儿学说短句:黄色的气球像鸭梨)

(4)绿色的气球送给了谁?小猪在干什么?它为什么哭了?

(5)后来,小猪为什么又笑了呢?

(6)袋鼠妈妈夸猫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她又给了小猫咪一束什么样的气球?

3.猫咪的气球都是什么颜色的?漂亮吗?你喜欢小猫咪吗?为什么呀?

结束:游戏:《顶气球》。袋鼠妈妈不仅给了小花猫气球,今天她看到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好,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气球奖励我们,我们一起玩顶气球的游戏。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六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

2、表情类。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高山流水》课件。

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一、学习知音难求部分。

1、自读1-2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的了解。

2、理解“琴艺高超、遗憾、始终”等词语的意思,从中谈体会。

3、学生汇报所得体会。

4、老师总结。

二、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勾一勾傍晚美景的句子。

2、学生勾画、汇报、朗读。

3、听音乐《高山流水》,边听边想象他们俩相遇时的动人场面,老师随音乐范读课文3-4自然段。

4、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钟子期听了这美妙的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自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描写钟子期语言、神态的句子。理解词语“啧啧赞叹、意味深长、按捺不住、一见如故”,体会“猛地、站、拉、说”感受俞伯牙当时激动的心情。

6、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汇报。

7、俞伯牙听了钟子期的两次赞叹之后的表情是怎样的?

8、抓住重点词、句子、体会并指导朗读。

9、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10、老师小结。

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抽一名学生读课文。

2、品读遗言,谈体会。

3、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如何?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读一读。(十分伤心、失声痛哭、噙着泪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抓住“站、叹、摔”体会伯牙悲痛的心情。

4、倾听俞伯牙吊唁钟子期的乐曲,感受痛失知音的悲伤心情。

5、老师小结。

四、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老师导读引出“纪念”知音并板书。

2、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3、体会题目内涵。

4、老师小结。

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相知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友谊。

2、出示珍惜友谊的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一遍。

3、播放动画片成语故事《高山流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全文。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三则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一教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九

1、引导幼儿专注地听老师讲故事,边听(看)边理解故事内容,乐意开口学说。

2、让幼儿知道遇到问题要动脑筋。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小老鼠)师:小朋友们好!

2、师:今天蒋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老鼠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小老鼠要过河,他能过去吗?为什么呢?那怎么办呢?

2、师:我们来看看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小老鼠哭了吗?它是怎么做的'呢?

5、小老鼠过河了吗?小老鼠是怎么过河的呢?

6、小鸟在空中看见了,夸小老鼠是一只聪明的小老鼠。

三、我们给这个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遍这个故事。

五、人手一本书,讲给爸爸妈妈听。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

1、感受和体验故事情节中友好合作的快乐;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愿。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一些新词和短句。

3、养成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教学挂图五张,幼儿合作游戏三组

1、导入活动

出示竹竿、纸、线绳

幼:……(个别幼儿简单说说。)

师:小朋友真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出了很多玩法,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怎样玩的?

2、讲述故事前半段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从头讲述到“大家都问“怎么玩””,依次出示图片1、2、3)

(2)理解故事学习新词

图一提问:

、小猴是怎么玩竹竿的?

、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二提问:

、小熊是怎么玩卷纸的?

、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三提问:

、大熊大家多快活是怎么玩线绳的?

、它很快就怎样了?

3、幼儿讨论大胆发挥想象

(1)师:到底还能怎么玩呢?请你们帮他们想想办法?想好了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

(2)幼儿讨论,教师注意倾听观察指导。

(3)个别幼儿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来告诉大家,他们还可以怎样玩?

4、讲述故事的后半段

(1)师:我刚才还听见说竹竿可以……,卷纸可以……线绳可以……你们的办法可真多,猩猩伯伯听到了这件事也想了好办法,我们来看看。

(2)讲故事后半段(出示图片4、5)

5、理解故事后半段。

提问:、猩猩伯伯想了什么办法?

、小动物们怎样做的?

、风筝飞上天,大家心里怎样?

6、完整欣赏故事

7、给故事取名

师:这个故事真好听,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谁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分别说,教师选个合适的名字。)

8、体验友好合作的快乐

(1)提问:你们喜欢猩猩伯伯的办法吗?为什么?

9、延伸活动:幼儿分组玩合作游戏。

(1)玩绳子

(2)玩拼图

(3)……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二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句型:“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

3、通过故事学习正确的敲门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理解故事的内容,学说短句。

《咚咚咚,谁在家》自制图书;小鸭,小兔,蜗牛,蚂蚁,小猫,小朋友图片。

宝贝们,你们去好朋友家做客,如果他们家的门关着,你会怎么办?(敲门、按门铃……)。

师小结:你们想的办法真好。

看老师带来了一本大大的书,书里藏着有趣的故事,一起来听听!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天气真好,太阳公公也出来,小鸭要到好朋友家里做客去啦!(快思..)它走呀走呀,来到了草丛里,咦!发现这里有个大大的洞,会是谁的家?(幼儿猜想……)。

师模仿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问:小鸭是怎么敲门问的呀?谁来学一学?哦,小鸭真有礼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手伸出来,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教师做敲门的动作轻声带领幼儿说: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哈哈,原来是(小兔一家),小兔子说:是的,这是我的家。

2、师:到过小兔家,小鸭继续走呀走呀,看到绿绿的.叶子上,有个窝,谁住在里面呀?(猜想)那我们一起学学小鸭敲门问问:小手伸出来,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哇,真的是,我们和它打个招呼!

3、从蜗牛家出发小鸭又往前走呀走呀,发现这个家很特别,会是谁的家?(猜想)。

哦,那请女孩子学学小鸭来敲敲门?(你们说得真棒)原来是—蚂蚁的家,见到好朋友真高兴,你们也和好朋友抱一抱!

4、离开蜗牛家,小鸭继续走呀走,突然看到一间房子,会是谁的家?(猜想)。

小鸭来到了房子面前,它会怎么敲门的?谁来学一学?(你学的真好,很有礼貌,再请谁来学学)原来是——小猫家。见到小猫,小鸭和小猫高兴的拍拍手。

5、小鸭这一路去了哪几个好朋友家做客的呀?(小兔,蜗牛,蚂蚁,小猫)。

师小结:原来到好朋友家做客要学会轻轻的、有礼貌的敲门。

7、今天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起个名字?

师:我把这本书放在小朋友看书的地方,小朋友有空的时候可以再来看看。

1、感受和体验故事情节中友好合作的快乐;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愿。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一些新词和短句。

3、养成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教学挂图五张,幼儿合作游戏三组。

1、导入活动。

出示竹竿、纸、线绳。

幼:……(个别幼儿简单说说。)。

师:小朋友真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出了很多玩法,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怎样玩的?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从头讲述到“大家都问“怎么玩””,依次出示图片1、2、3)。

(2)理解故事学习新词。

图一提问:

小猴是怎么玩竹竿的?

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二提问:

小熊是怎么玩卷纸的?

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三提问:

大熊大家多快活是怎么玩线绳的?

它很快就怎样了?

3、幼儿讨论大胆发挥想象。

(1)师:到底还能怎么玩呢?请你们帮他们想想办法?想好了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

(2)幼儿讨论,教师注意倾听观察指导。

(3)个别幼儿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来告诉大家,他们还可以怎样玩?

(1)师:我刚才还听见说竹竿可以……,卷纸可以……线绳可以……你们的办法可真多,猩猩伯伯听到了这件事也想了好办法,我们来看看。

(2)讲故事后半段(出示图片4、5)。

5、理解故事后半段。

提问:、猩猩伯伯想了什么办法?

小动物们怎样做的?

风筝飞上天,大家心里怎样?

6、完整欣赏故事。

7、给故事取名。

师:这个故事真好听,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谁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分别说,教师选个合适的名字。)。

8、体验友好合作的快乐。

(1)提问:你们喜欢猩猩伯伯的办法吗?为什么?

9、延伸活动:幼儿分组玩合作游戏。

(1)玩绳子。

(2)玩拼图。

(3)……。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三

1.为幼儿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

1.每个孩子事先准备一个成语故事

2.小礼物若干

一、教师讲解比赛规则

1.要求幼儿口齿清楚、有表情、生动地讲述故事。

2.可以适当地配上动作等肢体语言。

3.做有礼貌的小听众。

二、幼儿按顺序进行比赛

三、请幼儿评选出最佳故事大王,并给获奖的幼儿颁发奖品。

这个活动源于上学期期末,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孩子语言处于一个瓶颈阶段,想要表达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而且孩子的白话比较多,介于这个原因,我想应该让孩子更多地积累词汇,而成语故事既可以让孩子学习表达,更可以让幼儿通过讲述故事理解该成语的意思,帮助幼儿积累成语。

在此次成语故事比赛中,很多幼儿进行了的准备,其中家长的辅导也功不可没。孩子们讲述的故事有《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等,这些故事的寓意比较浅显易懂,孩子们基本上能了解,但在日常表达过程中,怎样去合理利用还是要有一个过程,日常的应用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对孩子言语能力的提升。

在这次故事比赛中,孩子们的讲述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孩子都能将故事的意思表达清楚,有些孩子还能运用肢体动作,但也有一部分孩子还只是停留在背故事的阶段,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是要不断加强。

在评选故事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欣赏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民主选举出来的选手确实是讲述得比较好的,可见孩子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四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二教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

”,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

()()充数

张口()舌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六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七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八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句型:“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

3、通过故事学习正确的敲门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理解故事的内容,学说短句。

《咚咚咚,谁在家》自制图书;小鸭,小兔,蜗牛,蚂蚁,小猫,小朋友图片。

一、语言导入。

宝贝们,你们去好朋友家做客,如果他们家的门关着,你会怎么办?(敲门、按门铃……)

师小结:你们想的办法真好。

二、分页阅读理解。

看老师带来了一本大大的书,书里藏着有趣的.故事,一起来听听!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天气真好,太阳公公也出来,小鸭要到好朋友家里做客去啦!(快思..)它走呀走呀,来到了草丛里,咦!发现这里有个大大的洞,会是谁的家?(幼儿猜想……)

师模仿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问:小鸭是怎么敲门问的呀?谁来学一学?哦,小鸭真有礼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手伸出来,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教师做敲门的动作轻声带领幼儿说: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哈哈,原来是(小兔一家),小兔子说:是的,这是我的家。

2、师:到过小兔家,小鸭继续走呀走呀,看到绿绿的叶子上,有个窝,谁住在里面呀?(猜想)那我们一起学学小鸭敲门问问:小手伸出来,咚咚咚,请问有人在家吗?哇,真的是,我们和它打个招呼!

3、从蜗牛家出发小鸭又往前走呀走呀,发现这个家很特别,会是谁的家?(猜想)

哦,那请女孩子学学小鸭来敲敲门?(你们说得真棒)原来是―蚂蚁的家,见到好朋友真高兴,你们也和好朋友抱一抱!

4、离开蜗牛家,小鸭继续走呀走,突然看到一间房子,会是谁的家?(猜想)

小鸭来到了房子面前,它会怎么敲门的?谁来学一学?(你学的真好,很有礼貌,再请谁来学学)原来是――小猫家。见到小猫,小鸭和小猫高兴的拍拍手。

5、小鸭这一路去了哪几个好朋友家做客的呀?(小兔,蜗牛,蚂蚁,小猫)

师小结:原来到好朋友家做客要学会轻轻的、有礼貌的敲门。

7、今天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起个名字?

三、活动延伸。

师:我把这本书放在小朋友看书的地方,小朋友有空的时候可以再来看看。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十九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乐意和老师一起讲故事,有初步的想象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自制大图书课件。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鸟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出示小鸟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2、提问:请你猜一猜小鸟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1、出示图书(有一条小鸟),讲述:一天,一条好饿的小鸟飞来飞去,在树林里散步。

以小鸟的口吻说:“我好饿好饿啊!我可以吃点什么东西呢?”(快思..)老师学小鸟飞来飞去的去找东西吃。

2、翻书:讲述:好饿的小鸟飞来飞去在翱翔。小鸟发现了什么?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是怎样的苹果?(圆圆的、大大的、红红的……)你猜猜好饿的小鸟会怎样呢?(幼儿自由想象说一说)。

3、翻开吃下苹果的小鸟的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苹果哪儿去了呢?谁来指一指(请幼儿来指一指画面)说一说苹果去哪了?小鸟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自由说一说)。

4、翻书:讲述:第二天,好饿的小鸟飞来飞去在翱翔,它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鸟会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说一说)。

7、翻开吃下葡萄的小蛇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葡萄到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像什么?(幼儿自由说一说)。

8、翻书:讲述:第四天,好饿的小鸟飞来飞去在翱翔,你们看它发现了什么?

讲述:好饿的小鸟惊喜地找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们猜猜好饿的小鸟会怎样?

9、翻书: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好饿的小鸟果然吃下了菠萝,身体变成什么样?

11、翻开吃了大树的小鸟图片(小鸟的样子基本上看不太清楚了),小鸟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鸟的尾巴呢?头呢?)结满红苹果的树呢?小鸟变成了一棵树。

12、讲述:“啊——真好吃。”好饿的小鸟再也不饿了,擦擦嘴扭来扭去地走了。

13、回忆: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鸟都吃到了什么东西?小鸟是怎样走的?我们来学一学,小鸟吃下东西什么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播放教学课件“好饿的小鸟”,让幼儿体会故事的幽默,教师边看边讲述,重复性话语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选材上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幼儿很喜欢故事内容,在大书阅读时更是采取了丰富的形式,如先猜后验证、带着疑问看下页等,把幼儿的兴趣完全都激发出来,最后环节的创新阅读,更是让幼儿体验了一番创造的乐趣,让幼儿在互动、自主的阅读背景下,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有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深究,特别是对于每一页讲述时,侧重点过多,导致活动有些累赘。

(一)教材分析。

《谁松的土》这个故事选自省教材小班语言中的一节,《试试看真好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蝴蝶、蜜蜂、啄木鸟、蚯蚓等小动物,故事讲述了春天到来小桃树在寻找帮自己松土的小动物过程中与小动物们发生的一系列对话。幼儿虽然对故事中的小动物非常熟悉,但是对于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性并不是很了解。故事情节简单,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知识上: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2、技能上:乐于参与讲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过学习故事,学会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三)学重、难点。

由于孩子们对于动物生活习性方面了解和接触的较少,因此在活动中我把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讲述故事中;。

根据故事,我准备了故事挂图,使故事更形象,便于孩子理解,并准备了蚯蚓实物,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触摸蚯蚓,加深对蚯蚓的了解。

知识上的`准备。

通过问答,了解了故事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讨论知道在生活中要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本班孩子虽然活泼,但是有时不能大胆的自我表述。但孩子们对故事很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给幼儿提供说话和表现的机会。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表演法、操作法等。

情境教学法: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角色表演法:角色表演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可爱的动物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观察法:出示蚯蚓实物让孩子们观察,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也是孩子们加深了对蚯蚓的了解。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情景表演法、讨论谈话法等学习方法。

情景表演法:幼儿在表演中,边玩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通过图片讨论出故事情节。2、完整讲述故事、角色表演。3、出示实物,幼儿进行观察。4、幼儿自由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行自由表演。

)在情境和观察挂图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完整讲述故事并角色表演。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掌握重点:故事里是谁帮小桃树松的土?在生活中你可以帮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是呢?幼儿自己说出答案。并有老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角色表演,锻炼语言表达力,增加活动趣味性。

)观察实物,加深了解。

在这个环节中出示蚯蚓的实物,让孩子进行观察并触摸蚯蚓,大胆的说出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锻炼了孩子们思维和表达的同时,也让孩子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增加了对蚯蚓和它的生活习性的了解。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幼儿自由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行自由表演。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延伸部分,通过了上一环节对蚯蚓的观察,让孩子用动作自由表演蚯蚓松土。并让孩子们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通过这次活动充分的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其中分角色进行表演故事让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也很有趣味性。通过活动不仅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同时知道其他动物的本领。让孩子用优美的动作去表现蚯蚓松土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孩子们不太敢与自我表现通过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也敢于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进行表演。后面部分让幼儿观察实物时,更直观,能便于孩子们的观察。孩子们在看到真的蚯蚓时,表现得很兴奋很惊奇。通过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触摸和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活动效果非常好。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二十

1、引导幼儿专注地听老师讲故事,边听(看)边理解故事内容,乐意开口学说。

2、让幼儿知道遇到问题要动脑筋。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1、(出示小老鼠)师:小朋友们好!

2、师:今天蒋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老鼠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小老鼠要过河,他能过去吗?为什么呢?那怎么办呢?

2、师:我们来看看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小老鼠哭了吗?它是怎么做的呢?

5、小老鼠过河了吗?小老鼠是怎么过河的呢?

6、小鸟在空中看见了,夸小老鼠是一只聪明的小老鼠。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二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投影片、教学挂图。

:2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5)说说这三则成语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1、用钢笔描红、临写。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记得是谁的名言吗?)。

1、“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的人)。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三则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真人”呢?为什么?

(楚国人和南郭先生不是:说假话,做假事。张僧繇是:说真话,有真本事)。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深人地认识一下这两个做假之人。

(一)读课文画出能看出他们“假”的词句,说说如何看出来的。

(二)交流如何从具体的词句看出他们的假的。

精读《自相矛盾》。

1、你如何看出“假”的?

(1)“什么矛”、“什么盾”;(指任何的矛或盾,包括自己的吗?)“戳不穿”、“能戳穿”(一会儿说自己的矛戳不穿自己的盾,一会儿又说能戳穿)。

小结:是啊,像这样语言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用书上的词说就是——自相矛盾(齐读)。

(2)“夸口”:什么叫夸口?(吹牛、大话、假话)那你就来吹吹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呢?结合他的职业谈谈。(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1)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是的,在热闹的集市上,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商品,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赚到更多的钱。你现在就是那楚国人,快来夸夸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以书为盾,以笔为矛,再现当时的情境,表演读。自己练习、指名读、推荐读。

(3)同学们听了他的宣传,你们动心了吗?打算买了吗?为什么?(这不是骗人吗?怎么可能呢?)嗯,他周围围观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直接指责他骗人、吹牛,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谁来反问一下他呢?(指名读)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可笑了啊,还要读出一种嘲讽的意味呢。(再指名读)。

3、说假话的结果怎么样呢?看图说说。(急得满头直冒汗,有口说不出话来)这句是书中说的——张口结舌(板书)采访一下:老板,你怎么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啊?(如果我说能戳穿,那么我的第一句就是骗人的了;如果我说戳不穿,那么我的第二句就是骗人的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

小结:他真是左右为难啊,谁来用朗读给我们展现一下他尴尬的样子呢?(指名读)。

4、分角色表演读(只说台词、加上动作和表情,不读旁白)。

5、看到楚国人因说话自相矛盾而落到如此下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如果让聪明的你来帮他卖矛和盾?(我就是那个楚国人我知道错了,请问我该如何去推销我的矛和盾呢?)。

7、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或事呢?

1、你怎么看出他做假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

(2)“每当。。。。鼓。。。按。。。装。。。。”:对于南郭先生的这种表现我们一般会用什么词来讽刺他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

2、他为什么要做假呢?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看。(想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想不劳而获。。。。)。

指名读,读好“居然”、“一样多”

3、做假的结果怎么样呢?为什么?

(1)开始成功了。

怎么知道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谈谈。

抓“许多人一齐吹”(a会吹的人多,一两个不会吹也注意不到,听不出来b南郭先生装得像)。

指名读,读出齐宣王的特殊喜好。

(2)后来失败了。

a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会失败?找找有关句子谈谈。

抓“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喜好的不同。

b你要是南郭先生听到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个单独吹会怎么想?(那还不露馅啊,我一吹大王就知道我不会吹了,那可是欺君大罪啊,我还是溜吧。)。

看图,你们看那些乐师都排着队等着单独吹给齐湣王听呢,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生齐读)“只好”有种无奈啊,再读。

4、看着南郭先生狼狈逃走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只靠弄虚作假。)。

5、那么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呢?(齐读齐背课文、假冒伪劣商品。。。。。。)。

小结:生活中,滥竽充数不仅用来比喻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中充数的人,还用来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的事。

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陶先生的名言,把它铭记在心,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吧。(齐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认识“真人”张僧繇)。

1、说说你眼中的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

2、谈谈对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理解。

1、如何看出他是“真人”的?找出有关词句谈谈。

b“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好神奇啊,一眨眼画上的龙竟然真的活了!谁来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啊?(指名读)。

一下这份神奇吧。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呢?游客会怎么惊叹?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过渡;张僧繇的“真”不仅仅表现在这儿,和南郭先生比他还表现在哪儿呢?读读前面的内容。

(2)“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画技高超,有真才实学)指名读。最能体现他高超的画技还是后面的什么呢?(齐读:大家一再要求。。。。。。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2、做真人的结果如何呢?(令人佩服)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三、三则成语故事学完了,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想吗?能总结出陶行知先生一样的名言更好。把它写下来,当作人生的座右铭。

四、让我们把《画龙点睛》的故事铭记在心里,在今后的人生中争做一个张僧繇这样的“真人”吧。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二十二

这句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两年后周瑜病死,终年35岁。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精于音乐,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

据载: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几分醉意了,也能听出那怕是很细微的差错。每当发现了错误,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错了。因此,当时有句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伸出“顾曲周郎”这句成语,指歌曲评论家、内行人。

成语故事教案小班(热门23篇)篇二十三

1.体验故事中动物朋友越挤越多、越挤越快乐的情感。

2.注意地倾听老师讲故事,并观察画面中角色的变化。

3.能理解并复述作品中的重复句: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愿意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邀请大班幼儿排练故事《挤呀挤》

2.木偶及图片:小老鼠、小猫咪、大灰狗、花公鸡、大肥猪、大奶牛。

一.引导幼儿回顾生活经验。

提问:你和谁挤着睡过觉吗?挤着睡觉有什么感觉?你喜欢吗?

二.讲故事《挤呀挤》

宝宝一个人睡觉,真害怕呀!他“哇哇”哭着去找妈妈。

“吱吱吱”,来了一只小老鼠。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喵喵喵”,来了一只小猫咪。她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

“汪汪汪”,来了一只大灰狗。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喔喔喔”,来了一只花公鸡。他钻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呼噜噜”,来了一只大肥猪。他挤呀挤,挤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咩咩咩“,来了一头大奶牛。她挤呀挤,挤进被窝里,高兴地说;“真暖和呀!”

“嗒嗒”,宝宝回来了。他挤呀挤,挤进被窝里,高兴地说:“有这么多朋友在一起,我不害怕啦!”

三.提问:为什么小动物要来挤者睡觉?宝宝喜欢吗?他怎么说的?

故事里有谁?

四.教师操作木偶表演,以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将动物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五.欣赏大班幼儿表演故事,幼儿跟学重复句。

六.和老师一起讲故事,重点讲重复句。

幼儿听故事时注意力要集中,能模仿小动物的不同声音,重点讲重复句。

相关范文推荐

    生产员工个人述职报告范文(18篇)

    透过写述职报告,员工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写述职报告之前,可以参考这些范文,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内容。

    美好生活的演讲稿(热门20篇)

    演讲稿范文的内容应该有层次感和逻辑性,通过举例、引用名人名言等手法来增加其说服力和可信度。演讲稿范文是一种用于演讲活动的主要写作材料,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特点,可

    二年级语文课文教案(专业15篇)

    通过编写教案,我们可以系统地整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分享的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示。1、会认9个生字,

    疫情下的教师工作总结(优秀23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客观记录和评价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不足并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浏览几篇教师工作总结,看看他们是如何反

    在老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热门23篇)

    演讲稿的撰写需要提前充分准备,包括对话题的深入思考和相关素材的收集整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演讲稿范文,通过阅读它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

    收费站站长工作总结(实用20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纵观自己在这一个月内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月的工作做好准备。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写一份月工作总结,下面是

    高考题目以及解析(精选16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备受认可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探索写作的魅力。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

    锅炉改造报告(专业13篇)

    报告范文是评估我们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写作技巧。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优缺点。青县国资委:我校于20xx

    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大全(19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班主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以下是一份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正在担任班主任的老师有所

    高中生爱情的演讲稿分钟篇(模板17篇)

    演讲稿应当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和触动听众的情感共鸣。如果你正在为写一篇出色的演讲稿范文而苦恼,不妨参考以下这些精选范文,应该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