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字海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的体现,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教案示例,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一

《小数加减法》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如:8+1.2=2,0.46+4=0.5等。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二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数学教案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1,小数加法和减法14-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1,小数加法和减法26-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起相加减。

2、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二、教授新课。

1、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师:请看大屏幕:雅典奥运会中国队选手劳丽诗、李婷获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冠军的场景。课件展示决赛成绩表。

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的问题算式:

(1)在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

53.4-49.8=。

(2)在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

58.2-49.2=。

(3)中国队两轮总成绩是多少分?

53.4+58.2=。

(4)加拿大队两轮总成绩是多少分?

49.8+49.2=。

(5)中国队两轮总成绩领先多少分?

2、揭示课题。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算式中都有小数)。

怎样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3、探究。

(一)小数减法(探究问题1)。

(1)、算一算。

师:中国队第一轮究竟领先多少分(53.4-49.8),你能算吗?请先试试。

(2)、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算法与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是相同的吗?

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议一议。

师:你们组有几种算法,哪种更合适?

全班交流一下,怎样算既合理又简便?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解释思考过程。)。

板书:

53.4。

-49.8。

3.6。

(4)、小结算法。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把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尝试练习:(解决问题2)。

58.2-49.2=。

(1)、试做。

师:刚才一起探索了小数的减法,那么怎样计算小数的加法呢?请同学们独立解决问题(3)和(4)。

(2)、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轻轻地告诉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遇到了什么困难?

(3)、追问。

师: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4)、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53.449.80。

+58.2+49.20。

111.699.00。

(三)解决问题。

师:中国队两轮总成绩领先多少分?怎么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师:把你的算法介绍给全班,好吗?

111.6-99=12.6分3.6+9=12.6分。

师:比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你喜欢哪种方法?

试着计算下面各题。12.4+24.36=7.81-3.735=。

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汇报:小数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结果中点上小数点。补充:计算的结果要化简。小数减法: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五)验算。

计算5.64-1.786.07+4.89。

小数加减法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呢?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或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来检验。减法可以用差加减数,或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举例。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并验算2.98+0.5612.53+4.677.2-6.455-0.41。

2、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购物)。

3、小明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到体育商场买东西。买了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爸爸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你会解决吗?列竖式算一下。

四、作业设计:

教科书p98页练习十六(1、2两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如果是你,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呀?

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四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计算方法。

退位减法。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2、算一算。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五

小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小数加减混合计算一般的小数混合加减运算。

带括号的小数加减混合计算。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小数加减简便计算。

加减混合计算的推广能应用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

能运用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推广到小数中灵活进行简便计算。

计数单位。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是让学生联系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及法则。本单元意图让学生学会把知识的特殊性向一般性转化,遵循小学生由浅入深的渐进式学习特点,把小数加减法剥离具体情境抽象出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本学期第一单元学生就已经学了整数混合运算,本单元让学生理解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同时学生已经在本册书第三单元学了整数运算定律,本单元主要是将整数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推广到小数中应用。通过推广,帮助学生拓展定律的使用范围拓宽自己的知识框架,产生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联系特性。

3、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数位不容易对齐。特别要注意数位不一一对应的加减法,小数部分不够减的情况,不少学生则容易把这种不够减的减法计算做成加法,特别是整数减小数的情况。在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课和练习6课时、单元测验2课时,合计8课时。

教材第95—97页例1、2,“做一做”。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计算方法。

退位减法。

多媒体课件。

1、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通过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2、出示自学提示。

仔细看数学书95、96、97页例1、例2。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六

通过数形系列卡片中圆形个数认知三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归纳数学的思维方法。

幼儿每人一份圆形金鱼系列(1-10)和数字卡片(1―10)

认知三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

一、数圆

幼儿将练习纸上的圆形金鱼看片撕下,玩数金鱼,边数圆形边把相应的数字卡放在“金鱼”下面。

二、找邻居

每张“金鱼”图片下都有对应的数字卡,请幼儿分别给“金鱼”和数字找相应的邻居,要求幼儿会说3有2个相邻数,3比2大1.3比4小1.

归纳:请幼儿找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发现除1和10以外,其余各数都有2个相邻数。

三、排卡片

幼儿两人一组玩看片游戏。如一个幼儿出示4个圆形的金鱼卡,另外一个幼儿马上拿出3个圆形的金鱼卡和5个圆形的金鱼卡,并同时排出3、4、5这三张数字卡。说出4的相邻数是3和5,3比4小1,5比4大1.游戏反复进行。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七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计算方法。

退位减法。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4.7-0.50.56-0.451.2+0.81-0.4。

0.39+0.157.7+0.63.6-0.84.8-31.7-0.3。

2、算一算:

10.52+3.4815.24-3.849.9+10.11100-0.27。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课后小结: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八

1、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九

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这里将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具体编排如下表: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1、知识点编排集中。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上;计算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简便。所以把小数加减法安排在同一例题中进行教学。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因此让学生充分利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应该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2、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空间很大。

如100页例3104页例4,教学时不必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方法事先呈现给学生,而应该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后,通过交流,领会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1、要灵活选择素材。

要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尝试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数的加减法》中的主题图,雅典奥运会的情景,这个在当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但是现在离这一届奥运会久远了些。他们那个时候还小,孩子们也不太熟悉,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厚。还有,以前是利用元角分的情景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更有利于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得算理。论坛上有人提问:这样的情景设置还有什么其它的编写意图吗?编者陶雪鹤老师:雅典奥运会的情景算运动员的得分,不涉及量的计算。现在的选用的情景体现的主要意图是小数的现实性。从教材试验过程看来,有利有弊,有利是更更突出了小数加减法的现实意义。不足则是没有借助突出算理。借助“元角分”进行教学小数加减法,实质是把小数加减法转换成了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中,老师可对教材情景进行调整或重组,既能选择可以帮助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素材,也可选择帮助理解算理的素材。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情境提供的算式不够典型,都是两位数小数加减两位小数,极易让学生造成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只要把小数的末位对齐即可的想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触及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才能加减。应在例题中出现多种不同的情况:如19.45+6.9822.3-19.4525-21.6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本质。

2、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研读,只是研究和理解,最后还是要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用事实来说话。最后特别提醒老师们包括我自己在实践中时刻谨记以下三点:

2、别忘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3、别忘了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孩子。

感谢雷老师给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十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完小数的读写法,掌握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来教学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通过练习让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算法,然后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景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的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因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中,我先通过让学生计算两道整数加减法题,让学生回忆、交流整数加减法的算法。出示情景图学生列出横式后,我先让学生试做,学生计算时自主的迁移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不自觉地把小数点对齐。即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整数加减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最后再通过提问、交流、巩固“小数点对齐”的问题使学生明白,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如果盖上小数点,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让学生学会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在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引发讨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在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所学知识。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足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为了充分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抽学生上黑板板书、说算法,然后又通过课件演示计算方法,最后多媒体出示。这样下来就用了将近有10分钟进行复习,而使后面的一些巩固练习没有完成。造成课堂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这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尝试计算时,能够把小数点对齐,所以这部分处理较简单,只是告诉同学们应小数点对齐,没有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或借助人民币单位等来理解小数对齐的道理,虽然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能做的不错,但没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对后面学习“位数不相同小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会造成困难。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悟,能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

2、基本技能: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算理。

3、基本思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小数加、减法,并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渗透迁移类推思想和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4、基本活动经验: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积累思考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渗透应用意识。

5、四能目标:引导学生读懂情境,从问题入手,经历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并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放松,活跃气氛。

(播放游乐场过山车游玩视频)。

师:视频里这是玩的什么游乐项目啊?大家看完这段小视频有什么感受啊?

生:过山车。我觉得很刺激,害怕,激动、、、、、、(找2-3人)。

生:海盗船,激流勇进、、、、、、(找3-4人)。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游乐项目吗?

师:好玩吗?听着就觉得很刺激!

师:哇,通过你的介绍我觉得真的很好玩。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任务。

生:碰碰车,旋转木马,旋转秋千,水上滚筒,跳床、、、、、、(找2-3人)。

师:听着大家说的就觉得有趣,在出发之前,你想为游玩准备些什么东西呢?

生:巧克力,伞,照相机,帐篷,水,零食等。(找3-4人)。

师:大家想的真周到!我想带一些食品是必须的。老师为大家在超市里选出了一些食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课件:薯片、火腿肠、面包、水和巧克力(一起出)。

师:这么多食品,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看谁发现的信息最全。

生:我发现每袋薯片4.29元,每个面包6.45元,一袋火腿肠9.61元,一袋巧克力14.39元,一瓶矿泉水2.58元。。。。。。(找2个学生来说,一定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因为图中的信息多,老师最后在带领学生梳理一遍)。

生:能。

师:那同学们根据其中的两个数学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进行解答。

(指名两名学生板书解答过程一个加法问题一个减法问题)。

师:解答完后小组交流一下,你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开始!(孩子交流时,老师参与其中,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两位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生利用迁移思想尝试解决问题,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放手放学生去尝试。

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交流。

师:请大家坐好,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认真,我们先来看看黑板上的这道题,你给大家说一说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的想法对不对。(学生到讲台给大家边说边讲)。

生:我提的问题是一袋薯片和一个面包一共多少元?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4.29+6.45=。

师:大家看看这样列式对不对?

生:4和6都要写在个位上,4和2写在十分位上,5和9写在百分位上。

生:相同数位对齐。

生:找2-3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就是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第一个孩子表达列竖式方法的时候,老师引导孩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师:请你接着说各个数位上的数怎样相加的?

生:百分位9+5满十向前进一得14,十分位2+4+1得7,个位4+6满十向前进一得10,小数点对齐,最后就是10.74。

4.29。

+6.45。

-------------------------------。

10.74。

师:说的非常好,谁还提出了加法的问题,到前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2:我的问题是一袋薯片和一袋火腿肠一共多少元?列式是4.29+9.61。

师:这样列式对不对?竖式是4.29+9.61,大家听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为什么写13.9,去掉末尾的0?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末尾的零可以省掉。

师:非常好,根据小数的性质,写横式时末尾的零可以省略不写。

设计意图: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所学习过的知识活学活用,使孩子能够注意到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

师:谁还提出了加法的问题?

生3:我的问题是一瓶水和一袋巧克力一共多少钱?列式是2.58+14.39。

写竖式时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8+9满十向前进一得17,十分位5+3+1得9,个位2+14满十向前进一得得16,最后得16.97.

生:要注意小数点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找2人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小数加法列竖式时要做到相同的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为对齐)计算时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要忘了加小数点。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自主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为计算小数减法做基础。

师:看来两位小数的加法大家会做了,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这道减法题是怎么做的。刚才这位同学,你说说你提的什么问题?(学生到讲台给大家边说边讲)。

生1:我的问题是一袋面包比一袋薯片贵多少元?

列式6.45-4.29。

师:大家来看看他的式子写得对不对?

生:对。

师:同学们认真听他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生:我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你能具体的说一说,相同数位怎么对齐吗?

生: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百分位和百分位对齐。

师:这样对齐也就表示什么对齐?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好,下面是怎么计算的?

生:从百分位算起,5-9不够减,向前借一得6,十分位4变成3减2得1,个位6减4得2,结果是2.16.

师:你做的非常好,谁还提出了减法的问题?

生2:我的问题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火腿肠贵多少元?列式。

14.39-9.64。

我把相同数位对齐,百分位9-4得5,十分位3-6不够减,向前借一得7,个位14变成13-9得4,结果是4.75.(学生说完后教师评价)。

师:好,谁还提的是减法的问题,也想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7:我的问题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面包贵多少钱?列式14.39-6.45。

我把相同数位对齐,百分位9-5得4,十分位3-4不够减,向前借一得9,个位14变成13-6得7,结果是7.94.(学生说完后教师评价)。

师:解答这道题你有什么要提醒给大家的吗?

生: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师:谁再说说,计算小数减法应该注意些什么?(找两人说)。

师:的确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设计意图:及时小结并强调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都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突出重点。

生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相加。

生2:也可以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验算。

师:那小数减法呢?

生1:减数加差。

生2:被减数减差。

师: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把你刚才解决的问题在选择一种方法演算一遍,看你算得对不对。(找两个学生验算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做完后看黑板订正黑板上的验算)。

设计意图:计算小数加减法不仅考察学生的仔细认真的计算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师:看来同学们都算对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同学们,老师这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业,大家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出示投影)。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一出示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0315.6223.47.85。

―――――――――――――――――――――――。

7.018.2610017.04。

(逐一看说理由)。

师:大家来看看这几道题,自己先思考一下每道题有没有什么问题,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大家的眼力真好,发现了同学的问题,还帮助他们改正了过来,老师相信大家在计算时肯定不会出现这些错误,我们做几道题试试。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做题积极性,并能发现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醒学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计算下面各题。

师:一共六道题,分成三组。

师:独立列式解答,并展示学生答案,师生共同分析对错,强调需要注意问题。

师:全做对的同学举手,大家真棒。同学们,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方说,去超市买东西,评比体育测试的成绩,比较人的身高体重,都会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希望你们能够用这节课的收获去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师:刚才咱们只做了其中的两道题,剩下四道计算题还有这道图形题是我们书上做一做的题,我们留作课下练习。好,同学们,下课。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十二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在黑板上的板书。

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钢笔8元。

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水笔2元6角5分。

问: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元几角几分。现在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名说一说: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化简成最简小数。(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样商品的价钱,请你选择两件商品并算出总价。

交流:(可能有的几种情况)。

(1)钢笔和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8+3.4=11.4(元)。

问:这个“11”哪里来?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补充竖式说算理(略)强调:8是整数,3是整数部分的,要和它对齐。

补充一个整数加法的竖式,说说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追问:那该对齐什么?(小数点)。

补充:把8改写成8.0,体会小数点对齐。

那你做这样的题时,会不会把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0补出来?

指出:没必要补,但要注意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

继续算一算:钢笔和讲义夹的总价,钢笔和水笔的总价。

(2)讲义夹和水笔的总价: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

算出结果:7.40。

指出:竖式上算出的结果是两位小数,写在横式上的时候要化简成7.4。

(3)笔记本和讲义夹的总价:

列竖式计算,再次体会小数点对齐。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3、看黑板上的信息,问:笔记本比讲义夹便宜多少钱?

指名列式,板书竖式(略)。

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完成后交流得数。

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3.00,如果有横式,只要写成3。

2、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再订正。

第1题,小数点没对齐。第2题,得数的小数点没点上。第3题,只写了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要写0。

3、口算第50页的第1题。

指名读得数,注意能化简的要化简。

4、完成第50页的第3题。

看线段图,说说图意。看线段图分别提出加法、减法算的问题。再算一算。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十三

大班数学教案《1—10的相邻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1—10的相邻数》含反思教案吧。

根据大一班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以讲故事、带孩子们参观动物园等环节,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课题。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1:师讲故事《找问题。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比2少1又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0。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依次找摆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发给每个小朋友1-10的数字卡,让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讨论,看看谁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邻居。

1、活动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十四

教材及学情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法和学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跳水比赛吗?跳水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强项,请看大屏。(课件出示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和李婷跳水的视屏)中国队又赢了,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祖国的胜利吧。

2、(课件出示跳水决赛统计图)依次出示中国队第一、二轮的得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3、引出课题:同学们看一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小数加、减法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明确自学任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教师明确自学任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自学我最棒。认真自学课本96页例1、97页例2,然后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自学开始。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适时提醒:已经完成自学内容的同学就可以在组内进行两两交流。

三、小组讨论,解疑答惑。

1、师:同学们刚才的自学都非常的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自学的成果和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课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请小组长快速的上来领取你们小组的讨论提纲。让我们比比哪个小组的讨论最积极、最认真,小组讨论开始。

2、巡视:提醒各小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1、师:刚才,老师看到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接下来,就让各小组把你们的讨论成果与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起进入下一环节:讨论成果大展示。(课件出示:讨论成果大展示)。

2、请第一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3、请第二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4、教师点拨: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列竖式的时候当相同数位对齐了,小数点有什么特点呀?(小数点对齐)所以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对齐,那么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板书:小数点对齐)。

5、师:那么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请下一组同学来为我们作一个小结。

6、请第三小组作交流展示。(边交流教师一边用课件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齐读一遍。(课件一条一条出示,学生读。)。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学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呀?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争夺冠军,今天谁能成为我们班学习上的冠军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成果大比拼”的比赛中去一决高下吧。(课件出示:学习成果大比拼)。

2、请同学们拿出技能训练题,为比赛做好准备。

3、第一关:聪明小法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回答,同桌交换批改。(课件出示第一关:聪明小法官)。

4、第二关:细心计算我最棒。(课件出示第二关)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出每组做得最快的小选手,然后请他来当小老师,帮助批改本组其他同学的作业。

5、第三关:改写小数我在行。(课件出示第三关)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自己批改。

6、第四关:学以致用我能行。(课件出示第四关)小组合作完成后,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订正答案。

7、教师小结: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我们的数学知识,它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统计一下自己的成绩。夺得本次比赛全部星星的同学请起立。站着的同学们就是我们班今天的冠军了,让老师为他们颁发奖杯。祝贺你们!(课件出示“奖杯”)我们一起为冠军送上热烈的掌声吧。其他没有夺得冠军的同学们可千万别灰心,今天你们也表现得很棒,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冠军。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谁能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秀15篇)篇十五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了几张照片,请同学们欣赏欣赏!

(出示一组含有三角形的图片)。

师:从这些图片中,有哪些图形?(三角形等)。

(学生回答)。

师:由此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三角形。(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

(学生操作,画三角形)。

师:老师也想画一个三角形,谁来教教我?(指一位学生一遍说画法,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2)学生先画一条线段,再紧接着画两条,围成三角形。

师:谢谢同学们的帮忙。那么,谁来说说,为什么叫三角形?(根据回答:板书三个角)。

这三个角在哪里?(请学生上前指一指)。

师:是不是三角形里的三只与角有关呢?

(2)三个顶点,学生指出三个顶点;。

师:我们又画又说,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学生交流讨论)。

总结:像这样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判三角。

师:这些图形中哪些不是三角形,为什么?(课件出示几个图形)。

3.试一试。

师: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要有三个顶点,如果我给你4个点,你能选择3个画出一个三角形吗?(请学生到讲台展示自己选了是那三个点,再指一指三个角、三条边)。

师:有没有人选择这三个点(同一格线上的3点)为什么?

所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直线上。

(二)认识底和高。

1.认识底边和高。

师:小矮人喊你来盖楼啦!(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人字梁)。

师:所以人字梁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

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师:刚才同学们都觉得右边的图形要高一点,我们来用尺测量一下吧!

2.画高。

师: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们想知道怎么画出三角形的高吗?

你觉得我们要用什么工具来画高呢?

师:我来教你们一种方法吧!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底边重合,再沿着底边平移,当另一条边到达顶点位置时,就从顶点向底边画垂线段。这个垂线段就是这条底边高。(板书:高和垂直符号)。

师:你能自己尝试画出这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吗?(学生完成练习)。

提问:猜猜看,一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学生可能答1或3)。

师:刚刚我们以这条边画高,换一条边,能不能?再换一条呢?(总结: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一条底边对应一条高)。

3.试一试。

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展示部分学生的练习)。

4.拓展。

已知底是5cm,高是3cm,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展示学生练习)。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包含三角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秘密让人们普遍使用它,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义和分类上。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落到实处,效果也好。在整个课堂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课堂总结也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从这节课可以看出: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学习不仅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认识和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及时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明确努力方向。

相关范文推荐

    大一学生会宣传部工作总结(优秀15篇)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值得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在学生会工作总结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会在各项工作中的成果和亮点,也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

    幼儿园重阳节策划方案(汇总18篇)

    策划方案是指在特定目标和需求下,根据一定的分析和创意,制定出一套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创新的策划方案,以供参考和启发。幼儿发展目标与

    物流财务上半年工作总结(优秀18篇)

    财务工作总结是对财务部门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成果和总体情况进行回顾与归纳的一种文书。以下是一些财务工作总结的精选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01x年上半年财务工作在

    贫困证明申请理由(实用20篇)

    贫困申请书的写作过程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以确保表达的清晰度、连贯性和逻辑性。你可以在下面的申请书示例中找到一些想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尊敬的学校领导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方案策划范文(14篇)

    在编制策划方案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是一些策划方案的实施案例,通过了解它们的成功之处,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策划水平和能力。。一、活动目的

    班主任家长会发言稿小学(优秀19篇)

    家长会是一个为家长提供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平台,让他们参与到孩子教育中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会议事录,希望能给大家参考和启发。各位家长: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假如我有一匹马五年级范文(14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思想深度和个人观点的独特性,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优秀作文是语言文字的精华,是思想与情感的流露,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优

    公司领导辞职报告(模板14篇)

    辞职报告是一种向公司表达自己离职意愿的方式,它可以用来说明个人原因或者职业发展的需要。借鉴以下的辞职报告范文,可以更好地了解辞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从而更好地撰写

    工程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优质17篇)

    合作可以让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借力,共同克服困难和挑战。我们将一起来欣赏下面这些合作成功的案例,或许能够给你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鉴于甲方正在就项目进行(股权/债权)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通用22篇)

    每个月写一份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保持对工作的持续关注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现将我在这一年来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