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ZS文王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提升阅读的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品味和学习。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一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共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爱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靠。于是,她怀着纯净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独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愿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怕被人讥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盼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终点,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我感受颇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从小便在荣国府长大,可是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并无影响,黛玉仍保持着纯真的天性从不顾及后果得失,所以很难融入到大观园里去,而且她从不劝宝玉追功求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没有好人缘儿。

昨夜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也最终归结红楼。

开拓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爱。

因此上演这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二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三

我读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知道了《三国演义》是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群雄争霸,成败有道;《西游记》是说西天取经,斩妖除魔,惩恶扬善,修成正果;《水浒传》是说被逼无奈,揭竿而起,劫富济贫,落草为寇;《红楼梦》是说才子佳人,情痴情种,情投意合,悲剧收场。但这些是主要内容,本本小说都不同,我们要做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从文字语言上来看。最早的《西游记》,写于宋朝,那时文人们都写文言文,《西游记》原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看懂的。而元朝写的《水浒传》,虽说也是文言文,但已有了很大改观,蒙古等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语言有了较大的改变,所以,看《水浒传》的原文就容易多了。元末明初写的《三国演义》就又更进了一步。清代写的《红楼梦》则是一个飞跃。由于清军入关,满人统治汉人,文化又一次大融合,所以,《红楼梦》完全从文言文的圈子里跳了出来,它接近于现在的白话文,我们要看懂原文已相当容易。这是清代文学逐步跳离文言文的一个见证,可见,“五四”以后的新文学运动也不是无端冒出来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红楼梦》这部小说用词相当恰当,语句相当优美,所以它也成了后来白话文初期效仿的对象,这是对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都有很大的影响的一部小说。所以它被称为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当之无愧。

接着,我们还可以从内容上来看。《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事情,那时候封建制度才开始几百年,人们的观念相对没有那么封闭,例如曹操的所作所为,这样奸诈,封建礼教的仁义是决不会允许的。但是那是封建制刚开始,统治不深,所以曹操还能成功。人们也都积极向上,励精图治,望成霸业,看来中国在进步。到了唐代,《西游记》写的就是那盛唐屹立于世界之东,大唐的僧人没有哪个国家敢不尊敬。大唐的通关文书更是通行西域。那时,老百姓们对周边的国家已有所了解,所以在吴承恩笔下才会有一些真实的国家。那时,是封建王朝的极盛,曹操那种人已是不可能成就事业的了。《水浒传》讲的是宋朝,那时封建制的顶峰已过,许多奸臣钻着儒家思想的空子,下坑百姓,上欺天子。国家已被他们搞得满目疮痍,所以一些绿林好汉揭竿而起。但那时封建思想已根深蒂固,潘金莲与西门庆是一例,李逵探母是一例,宋江招安又是一例。人们已丢不下忠孝二字,和对女性的约束,那怕造了反仍然不忘。这种观念直到今天尚有遗存。到了《红楼梦》,是写明代的内容,还是封建专制,父母包办婚姻,使有情人不成眷属。但清代的作者曹雪芹已大胆的多,小说的中心敢公然反对封建礼教,这也表明,明清时封建制已走上了下坡路,尤其是清代,在列强的重压下,急转直下。四部书,反映出了中国的兴衰,也反映出人们的观念从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四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五

记得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名字叫《水浒传》,从字面上来看,可以说是武侠小说一类,但深刻理解的话,可以说是揭露当时朝廷腐败黑暗的一面的。我认为那些口口声声说为国家效力,对皇帝忠心不二,而背后却贪污勾结对国家有威逼的人,他们就没有一点耻辱之感吗?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去残害对国家最忠心的臣子,莫非他们不觉得自己是罪该万死吗?再看看那个皇帝,成天听信谗言,受奸臣的挑拨,不理朝政,听不得任何对自己不利的话,专听自己心悦的话,而事后又感到懊悔,他不认为自己昏庸无道吗?再想那个宋江,为了做官,竟宁愿牺牲自己诞生入死的`兄弟,做什么都依靠他人,最终害死了102位兄弟,他不觉得自己无用对不起兄弟们吗?我想不管谁看完了这本书,心中都为那些英雄们不平,而对高求,庞太师等人恨之入骨。为什么社会上会消失这种人呢?不就是为了争权夺利,享尽荣华富贵,甚至想当上皇帝吗?即使得到了,他们会从心里兴奋,或者他们会因此而收手吗?不,事实告知我们,那是永久也不行能的!再反过来想想,那些贪官污吏都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钱权,是钱权一点点吞食他们的良知,吞食他们人性的一面,而吞食完了,他就会变得残暴无仁。不错,爱钱爱权,人人皆有,但大多数人都有理性,知道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俗话说的好,不义之财,不行久享,那些死有余辜的贪官,在九泉之下也应当反省反省自己了,他们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付出应有的代价!而那些忠臣,也可以仰天长笑了。假如这世界没有贪官的话,我信任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那世界都会变得无比的美妙!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六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七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离奇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从一些实际的例子可以看出,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唐僧——诚心向佛、品格端正;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立下了大功;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有时还吵着嚷着要分行李,但他性情憨直;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本事,但甘心当好后勤;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事、猪八戒的活泼、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格端正,不怕任何困难,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意志,慈悲善良。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让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的精神。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八

谈起《西游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西游记》可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不管是书籍还是电视连续剧,都十分吸引人们的目光!还记得小的时候,我还不识字就把电视剧版的《西游记》看了个透。现在,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西游记》,那么就让我们再次拿起这本书,一起重温童年时代吧!

再次阅读这本书,我的感受完全不同了。原来我喜欢的人物是那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现在我喜欢的却是那位任劳任怨的沙悟净了。但我觉得无论是孙悟空还是沙悟净,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小的时候,大家肯定都问过爸爸妈妈一个这样的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爸爸妈妈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但其实我们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哟!但孙悟空可不是,他没有爸爸妈妈,他是从石头缝了跳出来的!我觉得孙悟空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个永远都不会长大的孩子。他生性调皮,即使当了美猴王,不没能改变他的“野”性,他大闹天宫、偷取仙丹……最后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可是520_年后,他又被放了出来这次他的“野”性有所收敛,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径九九八十一难都一一化解,最终修得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你们还记得唐僧师徒四人当中的那个最不起眼的小师弟吗?你可能不会在意他,因为他不善言语,而且武功不高,但他却是四个徒弟中最踏实的。以前,沙僧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可是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吃人为业。最后被唐僧收为徒弟,从此他改邪归正,而且任劳任怨,一路上的行李都是他背,可是他毫无怨言。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之后,功德圆满,被封为金身罗汉。

孙悟空和沙悟净都是《西游记》中必不可少的人物。在他们俩身上,我可以学到许多:从孙悟空身上我学到了勇敢、果断、不为外界所诱惑和敢于反抗封建等品格;从沙悟净身上我学到了诚实、任劳任怨、知错就改等品质。

除了人物,《西游记》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精彩的故事情节了,我最喜欢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了。它讲述了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的故事: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先是变成了美貌的村姑,又变成了八旬老妇人,最后变成了白发老公公,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虽然诡计多端,可敌不过机智勇敢、武功高超的孙悟空,最终丧命于金箍棒下。这个故事通过叙述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本领和勇于降妖除魔的精神,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读完《西游记》,我收到了深刻的启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人们往往要经历许多磨难,但只有坚持斗争,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九

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山西民间的智力玩具。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后来,以铜或铁代替玉石。它在中国差不多有二千年的历史,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

二.华容道。

华容道是古老的中国游戏,以其变化多端、百玩不厌的特点与魔方、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游戏就是依照“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一故事情节,通过移动各个棋子,帮助曹操从初始位置移到棋盘最下方中部,从出口逃走。不允许跨越棋子,还要设法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到出口。

三.七巧板。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燕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因为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就是“中国的图板”。七巧板变异的种类很多,这里是我国最常规的七巧板。

四.鲁班锁。

鲁班锁传说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智商,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拼拆,儿子忙碌了一整夜,终于完成了,这种玩具后人就叫鲁班锁,其实这就是一个传说,鲁班锁也叫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鲁班锁也叫孔明锁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在没有钉子绳子的情况下,你能将六根木条交叉固定在一起吗?两千多年前的孔明就发明了一种方法,用一种咬合的方式把三组木条垂直相交固定,这种咬合在建筑上被广泛应用,在民间人们把孔明的这种发明制成了一种玩具——孔明锁。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十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今,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即将开幕。

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正的仆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丽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哀痛和苦痛。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

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惋惜了两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有了从前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必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懊悔吧!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命,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怎样,只惋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十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首先表现在景物的动态上。一座面积有限、四面围墙的园林,难免给人一种凝固、闭锁的感觉,但造园家却能运用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使一座小园平添活力,俯仰成趣。比如一条弯弯的园林小路,因曲折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如亭、廊、楼、阁,是庄重的、静止的,但为什么不让人感到沉闷、压抑呢?这就妙在中国古人创造了飞檐这种形式。它使房顶四角像飞鸟一样展翅欲飞。在屋脊和飞檐上又有龙、凤、麒麟、人物、飞禽走兽等饰物,以及瑞云、卷草这类纹饰,具有腾跃之美和天马行空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木的设置,都是力求营造山高水低、错落有致的空间变化,使得游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园中漫步,随着地形的起伏和建筑的高低错落,既可仰观亭台楼阁,也可俯视绿水红鱼,美不胜收。

造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山是静的,水是动的,二者结合,死山也就变活了。至于那流水的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满生机。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常常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石静影移,都是静态形象中的动态美;而各种动势相互影响,又会产生某种张力,更加强了园林生机勃勃的动态美。这正是任何艺术门类都无法体现的综合艺术,它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动态追求。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不会感到静止与凝滞,其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早就掌握了园林景观的时间性,使良辰和美景互相融合,使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感,构成一个个动态的风景系列。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园林的景色也变化无穷,所以园林审美讲究季节的动态变化。事实上,季节变化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被有意识地突出和强化的,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借助石料的色泽、叠砌的形体、配置的花木以及光影效果,使四季假山各有鲜明的`季节特征,游园一周,如度一年;再如杭州西湖的造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海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物质实体来表现造园家的审美理想,因此它是一种空间艺术。游人对园林的审美活动,总是通过静观与动观这两种不同的赏景方式进行的。适合静观的位置多在厅堂、轩榭、楼阁、亭台、古迹等处,这些地方往往视野开阔,景色迷人,文化底蕴深厚,宜坐宜留。当然,即使是相对静止的景物也因观赏角度的不同而面貌各异,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下列说法不属于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不会感到静止与凝滞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中众多动势的互相作用,强化了古典园林富有生机活力的动态美。

b.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动静结合的特点,体现了园林的综合艺术。

c.中国古典园林的构筑强调有山有水,山静水动,那活泼的流水增添了无限生趣。

d.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都力求营造处处有美的氛围,使人获得诗情画意之感。

2.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集中体现在景物的动态造型上。

b.方位变化多样性的设计,为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动态美。c.园林静景与动景的巧妙搭配,增强了园林生机勃勃的动态美。d.造园家们有意识地突出季节变化之美,构成了一个个动态的风景系列。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石静影移,充分显示了中国古典园林以动衬静的设计创意。

b.柳浪闻莺、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自然景观使西湖呈现出季节变化之美。

c.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一种依赖山水、建筑等有形物质实体来表现造园家们审美理想的空间艺术。

d.引用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在说明静观园林所欣赏的是静态美。

答案:

1.d。

2.a。

3.c答案解析:1.试题分析:d(处处有美、诗情画意不属于动态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试题分析:a(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在文中有四个方面的体现,因而集中一词表述不当)。

3.试题分析:c(a山静泉流,水静鱼游等显示的是动态美,b自然景观有误。d苏诗要说明的是,即使是相对静止的景物也会因观赏角度不同而呈现一定程度的动态美,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十二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未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的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

他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劫害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臣,下至恶霸地主、差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

《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你们有空的时候也来看看吧!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十三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我则首先誉之为“雅洁明净,得清新之致”,两者意思是相同的。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而画呢?也是以南宗的文人画为蓝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园林之筑,应时而生。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园实文,文实园,两者无二致也。

造园看主人。即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除了园主本身之外,造园必有清客。所谓清客,其类不一,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明末张南垣,为王时敏造“乐郊园”,改作者再四。于此可得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尤其在晚明更为突出。我曾经说过那时的诗文、书画、戏曲,同是一种思想感情,用不同形式表现而已。思想感情指的主导是什么?一般是指士大夫思想,而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了。园寓诗文,复再藻饰,有额有联,配以园记题咏,园与诗文合二为一。所以每当人进入中国园林,便有诗情画意之感。如果游者文化修养高,必然能吟出几句好诗来,画家也能画上几笔明清逸之笔的园景来。这些我想是每一个游者所必然产生的情景,而其产生之由就是这个道理。

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写情也,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言园景虚胜实,论文学亦极尽空灵。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生不尽之景,恍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中国造园手法。《文心雕龙》所谓“为情而造文”,我说为情而造景。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此有名可徵者。还有额虽未名,但实际功能与有额者相同。所以园林雅集文酒之会,成为中国游园的一种特殊方式。历史上的清代北京怡园与南京随园的雅集盛况后人传为佳话,留下了不少名篇。至于游者漫兴之作,那真太多了,随园以投赠之诗,张贴而成诗廊。

读晚明文学小品,宛如游园。而且有许多文字真不啻造园法也。这些文人往往家有名园,或参予园事,所以从明中叶后直到清初,在这段时间中,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而文则以典雅骈骊出之。我怀疑其书必经文人润色过,所以非仅仅匠家之书。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李本文学戏曲家也。文震亨《长物志》更不用说了,文家是以书画诗文传世的,且家有名园,苏州艺圃至今犹存。至于园林记必出文人之手,抒景绘情,增色泉石。而园中匾额起点景作用,几尽人皆知的了。

中国园林必置顾曲之处,临水池馆则为其地。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网师园濯缨水阁尽人皆知者。当时俞振飞先生与其尊人粟庐老人客张氏补园,(补园为今拙政园西部),与吴中曲友顾曲于此,小演于此,曲与园境合而情契,故俞先生之戏具书卷气,其功力实得之文学与园林深也。其尊人墨迹属题于我,知我解意也。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因此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恰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得之。设造园者无诗文基础,则人之灵感又自何来。文体不能混杂,诗词歌赋各据不同情感而成之,决不能以小令引慢为长歌。何种感情,何种内容,成何种文体,皆有其独立性。故郊园、市园、平地园、小麓园,各有其体。亭台楼阁,安排布局,皆须恰如其份。能做到这一点,起码如做文章一样,不讥为“不成体统”了。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十四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2】。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水浒传中的歇后语【3】。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实用15篇)篇十五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施耐奄和罗贯中合作而写成的。书里讲的是各种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他们个共性格鲜亮、光荣照人。里面的鲁智深、武松、林冲、宋江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众多英雄人物中,我最喜爱的是武松。

武松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他还有超人的力气和士气,在景阳岗他赤手空拳打老虎,铁锤般的的拳头,三两下就把老虎给打死了。这里我特别佩服武松的英勇和气魄。

武松还是一个光明磊落、敢作敢当的人。当他知道哥哥被西门庆欺侮而死的时候,他先去向官府告状,他信任官府会主持公道。可是官官相互,告状不行,他便亲自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然后便去了自首。从这儿可以看出他是个敢作敢为光明磊落的人。

《水浒传》这本书写得特别精彩好看,把毎个人物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把每个打斗写得都特别逼真。比如景阳岗打虎中,把武器松、店家、老虎的动作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里面的一拳一脚描写的特别到位,人物性格刻画得特别鲜亮。

《水浒传》还反应了宋王朝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它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喜爱看这本书。

相关范文推荐

    退役士兵党员转正申请书(精选16篇)

    党员转正申请书是通过对自己在党组织中的表现和成长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形式。想要写好一篇党员转正申请书,以下范文或许能给您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党支部:我于xx年9月

    感恩先烈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工作技巧和人生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示。读完这些范文

    对国家保密法的心得体会(实用14篇)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阅读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

    药学导论的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写作形式,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

    网络直播签订协议(精选14篇)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竞选学生会组织部的演讲稿(通用19篇)

    参与学生会竞选能够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也是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学生会竞选中,候选人们展示了非常出色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

    卡拉ok大赛主持词(实用18篇)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奋斗。接下来,我会向大家推荐一些著名主持人的精彩表现,一起来欣赏吧。女:各位评委、各位选手:合:

    为民办实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的具体表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教师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为民办实事,是一项教

    自主招聘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心得体会不仅仅是一篇文字,更是我们对自己成长轨迹的一种见证和认可。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针对当前的严峻

    超市考察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23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将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分享,相互借鉴和学习。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山区考察是一次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