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文轩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工作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计划。这里有一些创新的教学计划案例,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一

1、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本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却不悲观的情怀。

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入境悟情。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名诗:板题,生齐读诗题。

3、请熟悉本诗的同学谈谈对敬亭山和诗歌的理解。

4、师相机介绍诗人创作背景:《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负得不到施展,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深感孤独与寂寞。

1、师质疑:诗题中哪个字最让你有感触?(生可能谈“独”和“坐”)。

2、请学生以自己的体会诵读诗题。

3、各种形式朗读古诗,正音、评价。

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1、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要求学生标出描写景物的词汇:众鸟、孤云。

(2)指名根据想象画出景物。

(3)质疑:你们从“众鸟飞”、“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体会到什么?

(4)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角色体验朗读(自己就是李白)。

(5)播放朗诵课件,聆听,欣赏。

(6)配乐诵读,想象画面;读出诗韵,读出情感。

2、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

(2)点拨: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当知己。

(3)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

(5)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6)指导朗读。

1、配乐各种形式诵读全诗。

2、自由组合练习诵读。

3、指名背诵。

1、选读李白的古诗。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二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一、谈话导入(课件1)。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出示课件2—走近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课件课题3)。

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课件4)。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5写作背景)。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课件诗歌6)。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配乐齐读。(课件61)。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课件62朗诵)。

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云飘伫立的大山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课件画面71)。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

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示鸟飞图)(课件72)。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出示云去图)(课件73)。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课件8)。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板书: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七、拓展阅读《月下独酌》。

2、出示《月下独酌》(课件9)。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八、创设情景,吟唱古诗。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课件10)。

李白。

鸟飞。

孤独。

云去。

相看。

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识字、写字。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2课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彩色笔涂一涂。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马牛羊鸟鱼虫。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四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一)导入课题,揭题。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孤单寂寞。

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3、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过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五

1、会写“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

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人从孤独到不孤独的情感。

【】。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

【】。

“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本设计以学诗知诗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同时链接相关资料,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达到对《独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

1、课前布置诗人搜集有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

1、诗歌旅行:

读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2、了解诗人:

1、揭示诗题,板书诗题及作者,提示“亭”字写法,生书空。

2、读诗题,给“独”组词,明题意。

3、了解“敬亭山”位置,复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

4、介绍背景资料,理解“独坐”。

据史料记载,其实李白在宣城的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当时也来到宣城。可是,重阳节那天,这位朋友和当地官员一起去游敬亭山,却没有通知好友李白。几天后诗人独自一人登上这敬亭山,所以他——独坐敬亭山。

1、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生评价。全班齐读。

2、师生、生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1)师生合作叠读:

第一次生读全句,师叠后三字。

第二次诗叠前二字,生读全句。

(2)男女生前二后三合作读。

3、生配乐齐读,读出韵味儿。

1、师配乐范读,生想象诗中画面。

2、交流: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物?(鸟、云、敬亭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景美、寂静)。

1、说“众鸟高飞尽”句意,理解“尽”。

2、说“孤云独去闲”句意,理解“孤”“闲”。

3、体会诗人情感:

此时的诗人,看到鸟飞、云去,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寂寞、孤独)。

鸟飞、云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为什么现在使得诗人倍感孤独呢?

4.介绍诗人创作背景:

同学们,这首诗是诗人53岁那年秋天,孤身一人游敬亭山时写下的。那时诗人被贬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了,长期的漂泊,诗人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昔日的好友都把他给遗忘了啊。鸟儿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云儿飘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连朋友都不理不睬,还是只留下我——一个人哪,难怪诗人会感觉——孤独啊(指“孤独”二字)。

1、说三、四句意,理解“厌”

2、体会“人山相看”

(1)谁和谁相看?(诗人和敬亭山)怎样看是“相看”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2)“看”有很多种,谁来说说,还有哪些表示看的词?

(3)诗人和敬亭山是怎样地看啊?(四目相对、目不转睛、含情脉脉地看)。

(4)链接资料,体会“相看”

同学们,知道这是诗人第几次看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诗人为什么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啊?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写话:人山对话。

在大诗人李白的眼中,这哪里是一座山啊,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会一直与他相伴的好朋友啊!一位孤单时想找他作伴、忧愁时想向他倾诉的好朋友啊!

大诗人李白孤独时他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听到诗人的心里话又会对他说什么呢?同学们,咱们来动笔写一写。这一组写李白对敬亭山说的话,这一组写敬亭山对李白说的话。(生分组写)。

3、指名“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两组学生对话后师小结:

有这相知多年的好朋友,哪里还会有孤独,哪里还会有寂寞呢,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链接李白写山的诗句,体会“人山相悦”。

他登上南边的莲花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即便是梦中,李白都游玩了东边的天姥山,诗人这样赞叹道——。

来到西边的峨眉山,李白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李白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流连山水之时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所以,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啊?(喜悦)。

是啊,李白与敬亭山两两相悦啊。

3、拓展阅读《月下独酌》,再识诗人。

是啊,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与月亮举杯对饮,同歌共舞,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李白啊!这就是我们眼中的“诗仙”李白!

一定会轻轻吟诵起一首诗——(生背诗)。

2、诗歌诗歌,一首诗也是一首歌,咱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3、李白为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同学们,结束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希望你们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和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也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和李白长——相悦!

【】。

李白。

相看。

相知。

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六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

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板书: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七、拓展阅读《月下独酌》。

2、出示《月下独酌》。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八、创设情景,吟唱古诗。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

3、结束语:李白的一生伟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诗歌世界,你一定会与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与李白长——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七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心情。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图片引入,引出诗人所作《望庐山瀑布》,介绍诗人。

2、揭题:诗人一生漫游过许许多多山山水水,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许多的山水诗篇。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介绍诗的背景。

设计的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配乐欣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合作学习,探究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3、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4、教师详讲古诗意思。

(四)说诗意,模拟画面。

1、小组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2、小组代表口头表达诗意。

(五)议诗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2、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

3、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4、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六)配乐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诵读。

1、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想象的的情景,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八)诵读大比拼。

1、男女生比拼。

2、小组比拼。

3、背诵古诗。

(九)课堂小练笔。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八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1、学习生字。播放。

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九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

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板书: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七、拓展阅读《月下独酌》。

2、出示《月下独酌》。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八、创设情景,吟唱古诗。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

3、结束语:李白的一生伟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诗歌世界,你一定会与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与李白长——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十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指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指读全诗。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1、你还喜欢我们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李白的诗抄在读书笔记上。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十一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孤单寂寞。

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3、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过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鸟飞尽。

云独闲孤独寂寞。

山相对。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十二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1、学习生字。播放。

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文档为doc格式。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知道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独。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知道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强调学习方法: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书: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义。出示诗句含义。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范文(14篇)篇十四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根据三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孤单寂寞。

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3、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过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家长会学生家长代表发言稿范文(17篇)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纽带,通过共同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孩子的综合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以下是一些家长会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希望能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启

    租赁住宅合同协议书范文(23篇)

    租赁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范租赁双方在房屋、车辆、设备等领域的权利和义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租赁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出租方:________(以

    读庄子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用心去做,于是我决定要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与他人建立更好的人际

    最新运动会工作总结稿(优质22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经典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田径运动会落下了帷幕。回观

    2023年申请加入吉他社的申请书范文(20篇)

    申请书是我们透过文字,向招生官或招聘领导展示自己的机会。想要了解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更多申请书吗?别担心,下面是一些范文可以给你一些启示。尊敬的社联组织领导:我是

    旅游管理就业指导论文(通用17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写作上的不足和问题。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某个主题下,被公认为典型和优秀的写作样本。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家访心得体会评比范文(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的总结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感悟大学生大全(18篇)

    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改革和进步。参观医院,我对医疗行业的艰辛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最新景区营销年终总结及工作计划(实用18篇)

    年终总结是对自己目标实现情况和工作效果的一次总结和评估,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可以

    最新孕妇离婚协议书标准版范文(19篇)

    离婚协议是离婚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在签署后必须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是一些离婚协议的实例,希望能给您在起草时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