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琴心月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

编写大班教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教育专家推荐的大班教案范文,教师可以从中获取到很多有益的信息。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一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3、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1、实地参观:向日葵园地。

2、多幅凡高的画。

3、收集来的向日葵的照片或者图片。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

2、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

1)色彩感受。

教师: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如果都用黄色好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2)线条的感受。

教师: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好象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3)构图的感受。

教师: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它们一样吗?(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通过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3、进行二次对比欣赏。

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

4、教师出示更多的凡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5、教师小结,自由结束活动。

1、凡高简介:文森特·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的格鲁宗戴尔的一个新教牧师之家。1890年逝于巴黎。凡高是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一位画家,不只是他的悲剧性的生涯,更因为它纯粹而真诚的艺术态度,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世人。凡高的艺术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八年多,却留下了大约850件油画作品和数目更多的素描。

2、创作《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3、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本次活动教师并没有运用范画,而是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让幼儿观察向日葵颜色,构图,摆放等,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向日葵花盘朝着不同的方向,颜色也并不都是一样的,向日葵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开的很大,有的开的很小,还有的花瓣已经凋谢了,幼儿知道梵高爷爷是一个很著名的大画家,他能够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教师也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来表现大自然的物体。幼儿在绘画时能够合理构图,花瓶里插的花有高有低,朝着不同的方位,颜色也不同。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

2。了解古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垂柳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

小朋友,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吧。播放歌曲《小松树》。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在温暖的阳光下,小花、小草、小树都睡醒了。

谁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树的名字?(幼儿答:……)。

小朋友,你喜欢什么树?为什么?(幼儿答:……)。

老师这里有一些大树的图片,看谁能先叫出他的名字?(出示各种树的图片让学生猜)。

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听:

播放《柳树姑娘》。

柳树,多天真,多漂亮,多逗人喜爱呀!

唐代有个诗人叫贺知章,他也很喜欢柳树,还写了一首诗,赞美柳树姑娘,叫《咏柳》,我们一起听一听。(播放古诗录音)。

1、读诗,师领读,生跟读。

小朋友,我们看着柳树姑娘,和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好不好?

1)老师这有一些柳树姑娘的图片。(出示图片)。

春天柳树姑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指着柳枝问:这是柳树姑娘的什么呀?柳树姑娘的头发往哪个方向长的?你觉得柳树枝还像什么?(幼儿答:…)。

2、柳树多可爱呀,我们再美美的读一遍《咏柳》。

3、根据《小松树》改编,旧曲新词唱《咏柳》。老师示范,学生跟唱。

老师把《咏柳》变成了一首歌儿,我们一边看着柳树姑娘。一边学歌,好不好?

4、创编舞蹈,老师示范,幼儿跟做。

大家唱的可真好,边唱边跳,才更开心,跟老师一起做动作,看谁的'动作最优美?

5、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跳。

又唱又跳大家一定累了,我们坐好吧。一起做个手指游戏放松一下,《大拇指是爸爸》。

画大树要先画什么?先在桌子上用你的小手试一试。

柳树枝怎么画呢?柳树枝上还长了什么?

谁到黑板上画一画,画完了就回到座位上。

其他幼儿在座位上画柳树。看谁的柳树姑娘画的又快又美丽?

1、分小组来画一画。

小朋友们一边画柳树姑娘,一边听配乐古诗朗读。

2、展示作品,把画贴到黑板上。

大家的柳树姑娘都非常漂亮。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爱护环境,做一个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四

初步感受“抽象画”的艺术风格,培养幼儿大胆的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

欣赏米罗的作品《红太阳吞噬蜘蛛》。

实物投影仪。米罗的画《红太阳吞噬蜘蛛》。蜘蛛模型。字卡。

置抽象派风格的作品若干,及大班幼儿的抽象画作品。美工区为幼儿准备各种工具与材料,工幼儿创作。

一、引题。

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不但喜欢画画,还喜欢看画,我发现了一张有趣的画,今天拿来和小朋友一起欣赏。

二、实物投影,出示米罗的画《红太阳吞噬蜘蛛》,引导幼儿欣赏。

1、幼儿自由观察,大胆讲述。

你从画中看到了什么?试着给画起个名字。

(尽量鼓励幼儿从形状,颜色等方面,描述出自己从画中看到的东西,对能力弱的孩子可让他指出。)。

2、向幼儿介绍这幅画的名称与作者及抽象派作品的风格特征。

画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叫米罗是一位世界有名的大画家,他也动脑筋给他这幅画起了个名字,叫《红太阳吞噬蜘蛛》。

世界上有很多画家,有的画家画的画很逼真,画上的鱼、鸟、人等就象真的一样,有的画家就不愿意画真的东西,他们只是画一些颜色、形状、线条等来表达他的想法,这样的画叫“抽象画”。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幅画就叫抽象画,它没有具体的东西,刚才小朋友说的都是大家动脑筋想出来的。

3、引导幼儿从画面造型上欣赏,感受作品夸张、变形的手法。

从画中什么地方能感觉到有红太阳?红太阳藏在哪里?和我们画的太阳一样。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五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课件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六

1、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幼儿用书、幼儿用书画面。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听过古诗吗?谁会念的?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谈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山上被白雪覆盖,树叶落光了,一位老爷爷坐在船上,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钓鱼。

(3)教师:你们看了这张图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比较慢的速度朗诵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感觉吧,我感觉到这个画面是很安静,很悠闲自得的感觉。

教师:这张图描述的是一首诗。我们念一念吧。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念一遍古诗)。

教师:你们听了以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如果幼儿已经不太能记得古诗的内容,教师要反复念,加深幼儿记忆)。

(2)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自由回答)。

4、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书,了解古诗的特点。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古诗和现代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念过的诗歌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特点。

教师:每句话的字一样多,有时是五个字的五言律诗,有时是七个字的七言绝句。

教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学念这首古诗吧。

(教师带领幼儿念1—2遍,再幼儿单独念)。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学会了念古诗,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七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造性。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脸谱、画笔、纸等。

(一)观察讨论。

导入:你们知道以前的脸谱可以分几种?(4种)哪4种?(黑脸、白脸、红脸、蓝脸)脸谱是一种神奇的化妆,你们知道脸谱是什么时候化的妆?(唱京剧的时候)讨论:

1、脸谱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画家把它做成艺术品挂在家里,所以现在的脸谱有非常多的颜色。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你们根据它的颜色给脸谱取个名字。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

提示: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画一张什么颜色的脸。

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得两边两样。

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大家。

(三)引导讲评。

教师随机抽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你画的是什么脸,请其他幼儿说说同不同意,为什么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从主要颜色上进行讲评)活动反思:

我认为在此次活动中较好的地方是我给孩子们孩子们欣赏了京剧的表演,这对他们来说帮助很大,孩子能更加直观地看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脸部化妆和服饰,以及动作造型,感受了京剧的氛围,另外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欣赏到京剧音乐的旋律,所以在感受感知的过程中,孩子们很能说,很能描述京剧演员的形象,说明他们在观看时能集中注意力,能对脸谱感兴趣。

但是,在活动讲解脸谱特征时,特别是在讲对称这一要点时我没有把握住好,没有将其拎出来当场示范一下,以便能给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在孩子们讲述过程中,我没有及时抓住要领很系统的给孩子们总结,如对称的五官、对称的图案等,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较深刻的印象,这样在孩子们的画面中就不会出现这一缺点——他们表现出来的脸谱形象并不十分夸张,而且造型较单一。所以,我应在孩子们讲述形容脸谱的同时,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提炼幼儿的语言,给出总结性的讲解。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我知道在许多环节都存在漏洞,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在与幼儿对话中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提炼他们的语言并加以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活动前一定要对教材分析透彻,抓住重点展开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八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如:出塞、擒贼。

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相关的音乐;板书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特别美的画,请小朋友们仔细的观察,并试着讲讲上面都画有什么?

请幼儿说说画上都有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不断引导启发。提问:图上有什么?箭长吗?人怎么样?战马怎么样?用一句话把内容讲出来。

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结并引出古诗的含义。(拉弓就应当拉强硬的弓,用箭就应当选用长箭。要射敌人,先得射中敌人骑的战马:马射中了敌人也就摔下去了;要捉敌人,先要捉敌人的头儿:头头被捉住,敌人就会溃退、投降。)

二、欣赏古诗

古人把这四幅画按意思写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一直流传至今,下面就请小朋友听这首诗。

三、放录音

提问:首古诗共有几句?

古诗的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四、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

五、跟随伴奏唱古诗

听一些历史故事。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九

1.再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注意动作的`形象和节奏的合拍。

2.大胆主动的邀请同伴合作表演,学习两两合作分角色表演。

3.体验歌曲中小朋友之间宽容所带来的快乐。

再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能与同伴合作表演,学习两两合作分角色表演。

教学挂图、教学课件,幼儿已会记歌词的内容。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们想做一名懂礼貌的好孩子,那怎样做才是懂礼貌?让幼儿自由发言。

3.发生练习。

1=c――f2/4。

1234︱5—︱555︱555︱5432︱。

小朋友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1—‖。

啦。

二、基本部分。

1.放映课件,帮助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引起兴趣。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仔细听后回答问题。

提问:

(1)歌曲是几拍子的?

(2)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教唱歌曲,直到幼儿唱会为止。

5.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教师给与指导。

6.教师帮助幼儿两两分角色表演。

(1)教师和幼儿讨论两两分角色表演的分配方式。

(2)教师引导幼儿商量两两合作表演的角色分配和动作安排。

(3)幼儿主动邀请同伴进行角色表演2-3遍。

7.幼儿边唱歌曲边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宽容相处,互相帮助。

2.下课休息。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十

1、喜欢古诗,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2、熟悉、理解古诗,能大胆地朗读古诗,尝试用动作表演古诗。

课件、图片若干。

一、导入。

教师: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能让红旗飘起来,让风车转起来,猜猜它是谁?”

(让幼儿了解风的知识,引出古诗《风》。)。

二、展开。

1.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了解风的作用,分句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看!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

我们一起念解落三秋叶。

2.教师指导,幼儿模仿学习风的动作,感受风的作用。

教师:谁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教师:咦!江水怎么了?大家用动作学一学。

教师: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吗?

3.完整播放课件,加强幼儿对古诗《风》的理解。

教师: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

4.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古诗,可以适当地反复念读。

教师:表演得真棒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教师:你们念得真好听!我们再来一遍。声音再响亮点、整齐一点,那就更棒了!

三、游戏:听古诗选图片。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做示范。

教师:古诗里藏着风娃娃呢,老师念一句古诗,你看看它在哪张图片上,

就把这张图片高高地举起来。”

3.教师出示图片,分句念古诗,幼儿跟读。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句古诗。

4.教师完整地念古诗《风》,幼儿表演风的动作。

教师:风娃娃想请小朋友来表演,我念古诗你们来做动作。

四、延伸活动。

教师:你们真棒,都能听懂古诗的意思了。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古诗《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十二

2、观察梦姐姐的形象。

过渡:让我们来听听,梦姐姐去做了什么。

二、欣赏散文,发现规律。

1、欣赏散文第一段。

(1)出示图片:小黄鸡做梦。

师:梦姐姐晚上提着花篮到底出来做什么的呢?她是怎样让小黄鸡做梦的?小黄鸡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它梦见了什么?(认识新词:金黄)。

(2)完整朗诵第一段。

2、欣赏散文第二段。

(1)出示图片:小青蛙做梦。

师:小青蛙做了一个怎么样的梦?你们听!(认识新词:碧绿)。

(2)完整朗诵第二段。

师:为什么小黄鸡做一个黄色的梦,小青蛙会做一个绿色的梦呢?

3、欣赏散文第三段。

(1)出示图片:小鸟做梦。

师:小鸟用脚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来了,在它身边撒下一朵红色的花,于是,小鸟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梦见了什么呢?(认识新词:火红)。

(2)完整朗诵第三段。

4、看图、配乐完整朗诵散文。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三幅图上的内容有感情地说一说。

三、创设情境,自由创编。

1、播放音乐,幼儿大胆创编。

师:梦姐姐温柔美丽又善良,给大家带去了许多美好的梦,今天她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让我们也来做个美美的梦。

2、幼儿讲述创编内容。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三

优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态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到各位。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2、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听过古诗吗?谁会念的?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谈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山上被白雪覆盖,树叶落光了,一位老爷爷坐在船上,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钓鱼。

(3)教师:你们看了这张图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比较慢的速度朗诵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感觉吧,我感觉到这个画面是很安静,很悠闲自得的感觉。

教师:这张图描述的是一首诗。我们念一念吧。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念一遍古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师:你们听了以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如果幼儿已经不太能记得古诗的内容,教师要反复念,加深幼儿记忆)。

(2)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自由回答)。

4、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书,了解古诗的特点。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古诗和现代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念过的诗歌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特点。

教师:每句话的字一样多,有时是五个字的五言律诗,有时是七个字的七言绝句。

5、幼儿完整念古诗。

教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学念这首古诗吧。

(教师带领幼儿念1-2遍,再幼儿单独念)。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学会了念古诗,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十四

1.引导幼儿观察奔马的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动态。

2.引导幼儿欣赏侧锋、中锋所表现的奔马的造型美,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3.启发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徐悲鸿《奔马》图和他的自画像。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放录音: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幼儿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奔跑的马蹄声,小朋友有没有看到过马奔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

2.引导幼儿欣赏、感受马的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动态。

教师出示图:请看一看,画面上这些马在干什么?看上去怎么样?

3.引导幼儿欣赏画家用中锋、侧锋所表现的奔马造型美。

看一看,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成的?笔锋看上去怎么样?墨的浓淡看上去怎么样?

幼儿观察、欣赏、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是用水墨和毛笔画成的水墨画。画面上奔马的整体轮廓是用中锋圆厚有力的线条画成,马尾、马鬃是用侧锋锐利多变的线条画成的。而且这些水墨又是浓淡的.变化,使得这些马看上去变化多样,各有不同,立体感很强,远远看上去,这些马好像要从画面上奔跑下来了。

老师:大家能不能从画面上看出马在什么地方?画面上只画了几匹马,没有画什么背景,但我们从马奔跑的姿态上可以联想到,马是从一个很大很远的地方向我们飞奔而来的。

5.简要介绍画家。

这幅画的名字叫《奔马》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画的?出示徐悲鸿自画像:这幅画是由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爷爷画的,他画过很多很多的画,其中,他画的马是人们最喜欢的,也是最有名的。我们大家要向徐爷爷学习,练好本领,画出美丽的画。

6.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马奔跑的动态。

老师:请大家再认真看一看画面上马奔跑的动作是怎样的,然后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老师和幼儿在录音伴随下做马奔跑的动作。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十五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十六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钧瓷之美》_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让幼儿通过欣赏观音瓶,认识并了解钧瓷的特点,初步感受钧瓷作品的艺术美。

2.通过课件欣赏,了解钧瓷的种类和意义,萌发幼儿喜爱钧瓷、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简单了解钧瓷的制作过程,幼儿尝试运用橡皮泥大胆制作钧瓷模型,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创作的能力。

引导幼儿在欣赏,探索,感受,创作等活动中了解家乡钧瓷。

引导幼儿从钧瓷的造型,釉色,图案,纹理等四方面感受钧瓷之美。

1.《观音瓶》钧瓷一件

2.《钧瓷之美》课件

3.幼儿人手一盒橡皮泥

一、出示实物观音瓶,幼儿欣赏并感知钧瓷的特点。

(一)、通过欣赏,让幼儿感知钧瓷的造型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你们瞧,它是什么?

(二)、通过观察让幼儿感知钧瓷釉色的千变万化。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来摸一摸这件观音瓶,说一说摸起来感觉怎么样?(特点——光滑)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钧瓷的表面呀很光滑,也非常的漂亮。

师:来,孩子们,我们再来看看它的`颜色,你们猜一猜,它上面的颜色是怎么制作上去的呢?(釉色)

师:对,它上面的颜色不是画上去的,也不是涂上去的,是用大火高温烧制自然形成的,象这种在火中烧制出来的颜色叫釉色。你们知道吗?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上绝对不会有两件釉色完全相同的钧瓷作品,这就是钧瓷与众不同的地方。

(三)、通过观察,让幼儿感知钧瓷图案的似真似幻。

师:孩子们你们看,瓶子上面的图案看起来像什么呢?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钧瓷的表面,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会产生自然变化,形成这种像水墨画一样的图案,非常漂亮。

(四)通过观察,感知钧瓷纹理的千姿百态。

师:好,现在我请一名好孩子用来看一看这件钧瓷表面上有什么?(纹理)

师:对,上面有细小的裂纹,这种裂纹不是这件钧瓷烂了,是这件钧瓷自身自然裂开的,就象小朋友刚才发现的自然裂开的一条一条的裂缝,我们叫它纹理,每一件钧瓷上面都有自己裂开的不同的纹理,这也是钧瓷与众不同的地方。

二,欣赏课件:了解观音瓶的由来,知道许昌禹州是钧瓷的故乡。

师:孩子们,关于这件漂亮的钧瓷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钧瓷的产地禹州一带很时间没有下雨了,太阳火辣辣的把大地都晒的裂开了,人们没有水喝,没有饭吃,没法生活。一天,观音走到这里,看到这里的景象,心里很难过,她想,东海里有很多水,不如把它引到这里来,可是东海离这那么远,用什么东西把水盛来呢,后来呀,她听说禹州这一带生产宝瓷,就借来了一件钧瓷宝瓶,来到东海把水盛到钧瓷里,撒向禹州的上空,不一会儿地里的庄稼就喝足了水,禾苗直挺挺地往上长,看:土里变得绿油油的了。禹州一带的人都非常感谢观音,就把观音装水的瓶子叫“观音瓶”,以后人们又烧制了许多这样的观音瓶,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瓶子也是现在的禹州人烧制的,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就是希望风调雨顺,人们永远吉祥幸福。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十七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从神态、颜色、香味3方面描写了梅花的特点: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树冒着严寒独自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虽仅有20字,却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高洁、坚强的性格。此诗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大班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朗通,感受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小资料。

热门幼儿大班古诗欣赏教案(汇总18篇)篇十八

1、感受作品中鹅的颈项、翅膀线条所表现出的活力和动态美。

2、体验作品中恰倒好处的构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优雅意境。

3、能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或肢体动作。

1、教学挂图《鹅鹅鹅》。

2、蜡笔、画纸。

1、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作品《鹅鹅鹅》。

教师: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欣赏作品的色彩。

(画家除了用大量的白色表现鹅的洁白,还通过画面下的墨绿、上部的土黄和鹅头的朱红来衬托鹅的洁白,这样用色使画面的色彩单纯而又不失活泼。)。

重点感受作品中鹅的形态美。

(画家笔下的鹅都扇动着自己美丽的翅膀,但同时又各具形态。它们在不同的动态下又共同孕育出和谐的韵律美。)。

欣赏作品中鹅的布局。

(画家在布局上不仅把鹅群放在了画面的中央,醒目突出,与此同时还将鹅群排列成s型曲线,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在鹅群的安排上做到了疏密有度,使画面活泼不呆板。)。

2、结合故事《咏鹅》欣赏作品。

教师朗诵古诗《咏鹅》。

教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教师:这首诗说了什么?和这幅画有相似的地方吗?画面的什么地方表现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请幼儿再次用动作表现对古诗和画面的理解。

教师:谁愿意用动作表现“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是真么样子呢?

教师注意用语言营造意境,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的兴趣: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洁白的鹅群游在碧绿的水面,水里倒映着它们美丽的影子,红红的脚掌轻轻划着清澈的河水。它们向天空伸展着长长的、优美的颈项,唱着快乐的歌。

教师:你喜欢这幅画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谁能用动作来表现?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也来画一画。教师一方面鼓励幼儿大胆落笔、一方面重点指导幼儿表现鹅的颈项和翅膀。

4、分享和展示作品。

教师:说说你画的鹅美在什么地方?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运营专员转正工作总结(案例15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总结自己在试用期结束之后的工作表现和成绩的一种重要文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转正工作总结样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最新捐赠活动捐赠方讲话稿(汇总23篇)

    在撰写讲话稿时,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和背景,以确保信息能够被准确理解和接受。以下范文展示了一些不同类型和主题的讲话稿,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与帮助。

    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体会(汇总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得与失、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

    最优酒吧筹备工作计划(模板20篇)

    工作计划书是对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规划和安排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们有效组织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大

    优质黑客业务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结束后的一种自我反省和思考,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是一些写给参加培训者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优秀行政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养成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有助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中的观点和见解都来自真实的经历,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在现代企业中,行政

    最新乐不思蜀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16篇)

    通过总结经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参考他人的心得体会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提高写作水平。

    专业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方案大全(22篇)

    社会实践是指组织学生或工作人员深入社会,开展相关的实际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报告样本,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报告。暑期将至,为进一步贯

    最热文旅宣传策划方案范文(20篇)

    策划方案的实施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灵活性和创造力来应对各种未知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策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

    专业学校疫情会议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第一段:引言(150字)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