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句(大全8篇)

时间:2024-01-21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一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名人名言 )《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力

则学文。”——《论语·学而》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

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不迁怒,不二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通常襟怀坦白心气宽广,小人则一般心气局促忧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在某些方面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改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不能的时候,我不会启发

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阐述不清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多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

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道义不能跟随着去尊崇,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就是我的忧虑啊!”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喜欢古代文化,敏锐勤奋地学习追求而得来的呀!”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厚重吗?坚持到死才终止,不也长久吗?”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唯恐再落下。”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三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9.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3.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9.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0.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1.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23.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2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7.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6.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孔子说:“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4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4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5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52.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54.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5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

5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么衰弱?过去的事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危险呀!”

57.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国家危难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临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60.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四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0xx全国)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0xx天津)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0xx湖南)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20xx全国)

——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xx全国、20xx上海)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20xx江苏)

——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20xx全国)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聪明的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和水的流动畅通、随岸赋形相似,所以爱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静不移,同山的肃穆屹立、岿然不动相似,所以爱山。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军队的统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强迫改变的。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发布命令,别人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不善于讲话,但办事很敏捷。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有三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五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9、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3、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9、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0、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1、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23、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2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7、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6、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孔子说:“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4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4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5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52、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54、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5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

5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么衰弱?过去的事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危险呀!”

57、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国家危难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临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60、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六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开始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到了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了他的话然后看他的行动(是否与他说的相符合)。

2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2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5、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30、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32、言必信,行必果。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2、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

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

1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

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1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12、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5、“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1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18、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译文】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1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2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七

2、关了大门做皇帝,自家看自家的戏——藏族

3、真话好说,谎话难编——藏族

4、公众的议论,是量人的铁尺;谁好谁坏,不会相差很远——藏族

5、在激流中行船,稍一松桨就会退之——藏族

6、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藏族

7、没有木头,支不起帐房;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藏族

8、猛象在它战斗时才知道,好人在他的言行中才知道——藏族

9、贪食的猪只图眼前舒适而不顾今后——藏族

10、雄鹿在山顶,能够远远望;雌鹅在巢里,单想所孵蛋——藏族

11、树靠根,人靠心——藏族

12、争问题肚量要宽,拉烈马缰绳要长——藏族

13、说出口的话是药,闷在心里的事是病——藏族

14、小鸟翅膀软,总想攀硬枝——藏族

15、水源浊,河水难清——藏族

16、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藏族

17、闪电的光亮虽强,只是瞬间的存在;星星的光亮虽弱,却是整夜长明——藏族

18、肤浅的人容易为一点小捷而狂喜,但也最容易刹那间灰心丧气——藏族

19、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20、益友百人少,损友一人多——藏族

21、合心的喜鹊能捉鹿,众人做事不会——藏族

22、如果泉水自己不会枯干,泥土不能塞住它——藏族

23、狮从皮不贱——藏族

24、有本事能玩狮子脑袋,有胆量能摸——藏族

25、路靠人走,地靠人种——藏族

26、最好的走马,都是骑出来的;最有才干的人,都是磨炼出来的——藏族

27、蜂背虽花不称虎,蜗虽有角不是牛——藏族

29、人间有装水的瓦罐,世上无锁话的木枷——藏族

30、老年的计谋,年轻人的干劲——藏族

31、要把马练好,缰绳靴刺少不了——藏族

33、提防乌鸦扮金鸡——藏族

34、因其小,失其大——藏族

35、热壶里斟出来的酒是热的,真心里——藏族

36、失去良心的人,像泥神一样,空有一副架子了——藏族

37、黄金的嘴巴,利斧的心肠——藏族

38、话好听好铃,心弯曲如鞍——藏族

39、书要简洁方为妙——藏族

40、滑头的人会丢掉帽子——藏族

42、能干的人常常要被派遣——藏族

43、一个博学者的思考,不如三个普通人的商讨——藏族

44、谋略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使主体能从——藏族

45、消化,是吃东西的标准;能力,是干工作的尺度——藏族

46、害胆病的人,连海螺也看成黄色的——藏族

47、山要崩,绳子箍不住——藏族

48、买马要看口齿,交朋友要摸摸心底——藏族

49、吃多味不美,话多不值钱——藏族

50、奶头子大的乳牛,是有奶挤的好牛;有根据的话儿,是受听的好话——藏族

论语经典名句句篇八

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6.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7.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2.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3.孔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孔子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子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4.写两句《论语》关于诚信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我爸爸大班教案美术 我爸爸大班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高一中秋节作文汇总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2023年高一的中秋节作文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

    2023年我的爸爸作文三年级字 我的爸爸作文三年级字八篇(精选)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最新我的爸爸作文三年级字(八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

    最新培优家长会班主任讲话稿(模板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小学生中秋节作文字(通用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

    最新小学生中秋节作文字(精选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小学生中秋节作文字以上(通用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2023年生活的需要作文字(汇总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