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XY字客

通过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主旨和核心观点,促进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如果你正在苦恼于写作范本,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范本,或许能有所启发。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一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深知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发展。

(1)转变家长观念,做到家园共育,使其成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坚实保障。搞好家园共育的宗旨是努力转变家长观念,让他们学习指导方法,如日常的家长会、家长半日活动观摩、家园同乐、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等;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家长直接学习各种指导方法,如语言训练法、图形训练法、符号训练法、操作训练法……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创造,从而与幼儿园达成共识,成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坚实保障。

(2)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都知道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鼓励孩子创造性地学习、探索,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需要,对孩子的大胆质疑和创新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例如:有的孩子以前喜欢拆装一些电动玩具,父母经常会训斥他。经过家园沟通后,父母认识到自己在亲手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时,他们转变了观念,也能和孩子一起快乐地探究起电动玩具的奥秘所在。一个个压制型的家庭正逐步转变成民主型、学习型、创造型的家庭,这也是我们家园共育的初衷之一。

2、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幼儿园环境。

(1)富有创意、激发幻想的活动室环境。在我们大班的活动室中都设置了一幅“流动”画,每月更换一次,内容有抽象画、问题小熊,也可以是一幅无结局的画。在活动室的墙上,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想象、涂鸦,画自己设计的房间、学校,画自己想象的未来世界、恐龙、外星人……就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由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无论是幼儿园、家庭还是社区都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给幼儿创新游戏提供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创新游戏中,不要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要用侧面引导、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

(1)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让幼儿添笔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可组成房子、厨师)、变画,也有主题画、诗画、故事画、粘贴画、美工等。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不局限于老师的范例,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有一次户外活动中,树叶随风飘落下来,于是就有几个孩子学着树叶飘落的样子舞动起自己的手脚。我一下子被孩子们创造的灵感所感染,也和孩子们一起舞动起来,同时,心里琢磨着如何延续孩子们的创造行为,于是便有了“秋天”这一音乐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用各种眼神创造性地表达着对秋天的不同情感:喜爱、赞美、留恋……他们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创造出不同的秋天景观,有秋风,有秋叶,有秋天里拾落叶的孩子……目睹孩子们各种创造性的表达,我深深感受到:每一天都会不经意地出现创造的灵感,要善于观察、发现,注重创造的延续。

(3)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文学活动更是幼儿展开五彩的想象翅膀的重要园地。我们经常通过仿编诗句、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如:排图讲述《小乌龟的外衣》,幼儿可以将图片自由组合排列,只要编讲得合理均可;而《大象帮忙公司》则要求幼儿根据大象的特点编出合理情节,孩子们兴趣高涨,活动非常投入;填图讲述《制服大老虎》中,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编出了制服大老虎的各种办法。老师在此类活动中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敢于创造的能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日常环节的点点滴滴中,教师要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内在的创造冲动充分释放。如:在谈话活动中每二周我们安排了五次训练:词的联想、列举用途、抽象画、听觉训练等。每一个月出一期家园知识,分发一份自编小报,两个月搞一次亲子活动。每天我们还安排了“十分钟提问”,可以是近阶段的热点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时事、动植物等,也可以解答“问题树”上的问题。每个月中我们还设计了主题画,有未来世界的动植物、交通工具、外星球上的生物等。幼儿对这些内容极感兴趣,想象极其丰富,创新意识是我们成人所不及的。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二

近几年,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已成为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多数幼教工作者忽略了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那就是自由游戏或自由玩耍。

其实,这种游戏形式能更好地体现幼儿思维活动的自发性,对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某实验幼儿园中班4周岁幼儿。该实验园共有两个中班,研究者把其中一个中班定为实验班,另一个中班定为对照班。实验班有27名被试,其中男孩11名,女孩16名;对照班有26名被试,其中男孩12名,女孩14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进行,对照班按照原定教学计划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验班则在开展相同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在实验进行的三个月内每天都有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和机会。为此,研究者为实验班重新设置和布置了区域活动。

具体来说,在区域设置上,研究者为实验班增设了游戏区域。除了对照班有的集中教育区、角色游戏区、美工区、计算区、积木区、图书角外,实验班还增设了表演区、娱乐区、插塑区、大型积木区、科学角、动物角和植物角。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美国托兰斯幼儿创造性思维测验,通过开展四项测试活动,分别测试被试创造性思维的三个方面,即流畅性、独创性及想像性。(torrance,1981)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ll.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讨论。

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心智活动流畅无阻,能在较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和设想,反应迅速。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超过对照班,并有显著差异,证明自由玩耍的确有助于提高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这是因为自由玩耍具有很强的自发性、自主性与兴趣性,儿童在自由玩耍时,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并在探索、玩耍的过程中,自主生成新知识。任何外界的干扰如教师的言语干预、玩具的短缺、空间的拦阻以及时间的,限制等都有可能影响其思维的流畅性,因此教师应尽量为幼儿创造自由自在玩耍的空间与时间。

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对事物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虽然在前测、后测中的差值平均数都超过对照班,但都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如果分性别比较,就会发现,实验班男孩显著超过对照班男孩,而实验班女孩与对照班女孩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自由玩耍对提高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存在性别差异。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研究者从观察可知,男孩多喜欢参与插塑区、大型积木区、娱乐区以及科学角的玩耍,而女孩多参与角色游戏区与表演区的玩耍,不同的玩耍所激发的探索程度不同,由此可能导致本实验中出现的这种性别差异。

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想像性在实验前测、后测中的差值平均数虽然超过对照班,但没有显著差异。即使分性别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测试题本身。美国托兰斯幼儿创造性思维测验对想像性的测量全部由测试题的第二部分决定,而第二部分大多数测试题都在我国幼儿动物模仿操中有所体现,因此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想像性方面没有出现明显的实验效果,可能是幼儿这种先前经验的干扰,而与实验本身无关。

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男孩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均超过对照班,有显著差异,而实验班女孩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却未显著超过对照班,这说明自由玩耍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促进存在性别差异。玩耍是幼儿主动探索环境的过程,从实验观察来看,男孩在开始玩耍时,通常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而多数女孩在开始玩耍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教师的依赖;在玩耍过程中,男孩对玩耍的投入也要超过女孩,他们通常根本没有注意研究者及其他旁观者是否在场,而女孩一般会与研究者或旁观者进行过多的言语交流,在玩耍过程中的思维集中程度不及男孩,从而影响了她们在玩中学的效果。

(五)幼儿园应大力扩展活动区的功能。

本次实验排除了教师的言语启发指导,完全让幼儿在活动区自由玩耍,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成了本实验惟一的自变量。实验结果证明,丰富、自由的活动区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玩耍,并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幼儿园应大力扩展活动区的功能,以让幼儿获得更大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三

欧阳艳兴国县保育院。

[内容提要]基于幼儿思维的灵泛性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的优势,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制作多媒体故事,制作主题小课件,人机互动、自主探索学习等形式,引导幼儿进入想像的世界,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搭建有效的平台。

[参考文献]1、王泉根《皮亚杰的启示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

2、未智贤《儿童心理学》。

3、《学前教育研究》。

计算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全新时期。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手段,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尤其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幼儿的思维特点与多媒体优势的契合。

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的思维,谓之“自我中心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缺乏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融合为一,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这就是儿童意识中的“泛灵性”。“游移在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童话、神话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学依据,是儿童文学之所以特别需要幻想、拟人、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儿科”永远需要小花小草,蛇郎鹿姑,山精树怪的直接注脚(王泉根《皮亚杰的启示: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这种思维特点极易让儿童产生天马行空的任意想像,任何一个幼儿只要有契机,都能根据“自我中心思维”驰骋想像,获得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独特感受。

幼儿的这种创造性的独特感受也需借助更好的载体。因为幼儿的思维毕竟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儿童都有一定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儿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丰富的想像力并非天生就有的,需要得到培养和训练。丰富的想像力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像力就越丰富。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能以动画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幼儿面前,化抽象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疑是幼儿获得丰富体验的最有效的载体。

(二)制作多媒体故事,让幼儿在立体的故事阅读中进入想像的世界。运用连环方式的生动形象的一幅幅图画,教师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孩子进入神奇的`故事世界。如制作的《人鱼公主》,当老师讲到(幼儿看到、听到)小美人鱼游到海面上时,小琳的两条胳膊在上下摆动,老师问:“你在干什么?”“我在游泳。”琪琪也学着小琳假装游起泳来。当讲到美人鱼救起王子后躲到礁石后面时,小琳又远远地坐到一边。老师又问:“怎么了?”“我躲在礁石后面呐。”虚拟的神话故事,竟然让孩子们上演了一出出“真实”的戏剧,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真让人感叹不已!

(三)制作主题小课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根据某一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制成主题小课件供幼儿区域活动时自由点击,从而进行美好情感的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我爱将军县》这一主题中,由三方共同收集作为红色土地将军县的“红色”影像资料及相关介绍,然后制成小课件,让幼儿自由地获取未知信息,弥补知识经验的不足,并从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染。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开展各种自主性创造性游戏,如模仿导游解说烈士陵园、将军园等旅游景点,用各种积木建构烈士纪念碑或将军馆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四)人机互动,自主探索学习,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如制作的课件《聪聪旅行记》,聪聪过关时,前面有一条小河,河的旁边有小船、救生圈、木头和一些树枝,请幼儿想出办法,然后再去选择点击画面上的工具。幼儿用手中鼠标不断探索着过河的方法,成功时欢笑,失败后又进行新的尝试,在尝试与探索中感受快乐,寻找最佳过河方法,较好地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巨大,前景广阔,这里进行的实践与探索,也只是沧海一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将继续发挥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遗余力。

尽管多媒体技术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无可辩驳的优势,但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要求高,制作费时费力。因此,并不能作为唯一的或万能的教育教学手段而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学校的相关硬件设施和教师的有限时间和精力是影响和限制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瓶颈。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最有效地利用教师的劳动,以下两点做法或可缓解这一矛盾。

一是加大对幼儿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尽量让人人都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分工协作功能,减少或避免重复劳动,一人制作人人用,人人制作大家用,如此则既能使教师从繁重的课件制作中解脱出来,又能最充分地发挥现有课件的作用。

当然,借鉴和整合相关的网络资源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只是在借鉴时必须有针对性,必须切合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四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添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房子等)、变画(主题画、诗画、粘贴画、美工等),而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不局限于老师的范例,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在活动中,主张先让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再加以指导,这样幼儿的画会充满童趣。

语言活动是幼儿展开五彩想象翅膀的天地。我们通过仿编诗歌、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大班幼儿仿编诗歌《你喜欢夏天吗》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理解感受诗歌的意境,再鼓励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夏天,体验夏天的特征,最后引导幼儿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东西仿照原诗歌里的句式框架表达出来,这时幼儿的想象就特别丰富:“我喜欢夏天扇形的树叶,可以扇风,很凉快”;“我喜欢小鱼和水”;“我喜欢在夏天里跑步,因为夏天没有风,可以跑得快”;我喜欢夏天的蜗牛;我喜欢夏天穿裙子;我喜欢夏天的水果,因为夏天的水果特甜……教师把幼儿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发言极其丰富,无不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未来的垃圾箱联想创作,有的幼儿给垃圾箱画上了提示器,看到谁丢垃圾,就会提醒他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有的幼儿给垃圾箱安上了摄像头,要是谁乱丢垃圾,就会把他拍摄下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心,都可以成为触动孩子联想的引发物,从而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中,因为动作活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运动,幼儿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创造力发展最大的时机,因此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必要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思维的灵活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激发。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呼吸、脸色、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活动量和运动时间进行调控,只有科学地安排运动过程才能起到健体强力,又能促进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1.积极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中,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以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当幼儿的离奇想法超越客观现实时,教师不可以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或者去否定他们,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看到一幼儿把苹果画成方形,教师问幼儿“苹果是圆的,还是方的?”“圆的。”“那你为什么画成方的?”

“我喜欢方的,方的不会滚下来。”此时教师当即表扬该幼儿善于开动脑筋,并鼓励他以后做个农业科学家,培育出方形的苹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并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欲望,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探索和思考。

2.允许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并刺激同伴的思考。

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思维的创新。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3.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幼儿不可能通过画一幅画或拼贴一张图就能得到足够的体验。他们需要继续操作材料,不断发展其思维和情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安排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或离开表现材料的活动。当幼儿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教师进行有效地评价能起到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造活动的作用,使幼儿更热心于这种活动。但教师如果试图通过猜测幼儿正在创造什么,或者要求幼儿为其创造的东西命名,以此评价幼儿的创造性产品,是非常失败的。这是因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往往不能十分仔细地考虑自己通过这些材料要表现什么,尽管他们试图这样创作,可能任何人都不认识它。教师要求幼儿给自己作品命名的另一个错误是教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儿的作品上,而不是重视幼儿的创造的动力过程。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进创新力量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对幼儿家庭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

1.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创造力强的人,小时候一般比较顽皮敢于大胆想象。而过分的威严和强制,太多的干涉和禁止,则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妨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家长还要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事物好奇并细致观察,才能在大量复杂的现象中独具慧眼,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孩子、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活跃思维。

2.多让孩子独立思考。

遇到任何问题,家长都要让孩子积极地、独立地思考,这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限制和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机会。当孩子发问或用想象来解释客观事物时,要积极诱导,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3.鼓励孩子有主见、多提问。

培养孩子有主见,必须鼓励孩子去追求、探索,用他自己的方法去接触各种事物。家长应当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勇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鼓励与表扬,家长应学会欣赏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多说“你真行”、“好样的”、“有进步了”。对孩子实施多样化评价要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在进行评价时,不要总是盯住幼儿的错误与失败,而要重视创造活动的过程,发现那些创造性萌芽,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在评价的方法上,要有针对性,对孩子的活动和所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推动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五

教育是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而为了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从幼儿抓起。开展幼儿创造性教育是当前国情下的必须之举,可以推动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当前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势下,幼儿的素质教育也引起重视,而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一部分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幼儿时期人的创造潜能就已经凸显,适时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有利于更好的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这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开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教育可以使幼儿更加自由快乐的成长,这对其以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幼儿时期更容易进行。

托伦斯是美国著名的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他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宝宝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是4岁左右,而5岁以后便开始逐渐下降。同样我国的幼儿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是因为婴幼儿期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会让孩子以游戏以玩为主其中在夹杂一定的教育的成分,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很少约束孩子的游戏或者其他活动,孩子可以自由的去玩,去想,去任意的发挥,家长和老师也不会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孩子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想象遭到别人的指责抑或是否定。因此这时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最为良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以及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他们开始希望孩子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正确的进行思考。他们会告诉宝宝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不是正确的。在这样同一的标准下,孩子们渐渐放弃了自己的想象,为了迎合大人们也为了得到奖励赞赏或者是避免批评指责,他们开始按照大人们的想法去思考去行动。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时候也已经被限制。因此有必要在幼儿时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

(一)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传统教学中关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实际上这些好的经验好的方式并没有得到发扬,故事教学中的定向思维尤为明显,一般是孩子们听着老师讲故事,讲完后老师提问几个问题,孩子们开始在老师划定好的范围内进行学习记忆和理解。在诗歌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是让小朋友一遍一遍的重复,一直到可以背诵为止。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的某些课型,如续编改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这大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这些都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在教学中幼儿的主体性,忽略了幼儿的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的优点。因而在任何教学活动中中,教师应该尽量把幼儿的定向思维活动变通,变为多向性思维活动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激发幼儿认识世界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激发幼儿发现问题的兴趣的有效手段最有效手段就是让孩子亲身体验让孩子自己去试一试。喜欢看一看、试一试是小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好奇心强的体现。让孩子通过自己去看、去做、去摸、去练从而激发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技能的兴趣。比如,我们在教常识课认识磁铁时,一上课就发给幼孩子们儿几块磁铁和各种各样的铁制品、陶瓷塑料制品和其他的金属等等,让他们自己去摆弄去研究,他们积极性很高,很快就玩起来了,很快他们就有所发现并且为此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其他小伙伴。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的带领他们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磁铁可以吸起来有些东西,有些就吸不起来了。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导幼儿将能吸起的和不能吸起的分别放置在两处。许多孩子惊喜地发现:只有铁制品才能被磁铁吸起来。老师在这个时候对孩子给予肯定,孩子们自我的亲身体验中饱尝了发现的快乐。孩子发明创造的开始就是发现,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也是通过激发孩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来实现。因此激发孩子的兴趣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只有在愉快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气氛中,孩子才可以自由的玩耍自由的学习,并且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不给孩子制造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理解接纳支持鼓励孩子的行为。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允许并接受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少批评、多表扬;少反对、多支持;少指责、多欣赏;二是对孩子的合理需求要耐心满足。三是减轻孩子学习的压力。四是掌握提问的技巧,开阔幼儿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诗歌以及文学作品,也通过提问来完成幼儿的教育目标。因此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问题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一提多样性的问题。二提启发式的问题。三开放式提问。四是由教师提问和幼儿提问双向进行。五是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多让幼儿进行故事的仿编或创编。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多思考多观察多跟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情况要善于观察、并进行分析,用合适的方式给幼儿更大的空间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六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获得新知识或未知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幼儿创造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幼儿创造力有其独特的本质特征。开展幼儿创造教育一方面需要教师正确理解幼儿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需要家长树立幼儿教育观,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最佳时机,结合幼儿思维特点,在各领域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发展,下面我就来谈一下如何在教育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在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添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房子等)、变画(主题画、诗画、粘贴画、美工等),而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不局限于老师的范例,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在活动中,主张先让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再加以指导,这样幼儿的画会充满童趣。

2.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

语言活动是幼儿展开五彩想象翅膀的天地。我们通过仿编诗歌、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大班幼儿仿编诗歌《你喜欢夏天吗》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理解感受诗歌的意境,再鼓励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夏天,体验夏天的特征,最后引导幼儿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东西仿照原诗歌里的句式框架表达出来,这时幼儿的想象就特别丰富:“我喜欢夏天扇形的树叶,可以扇风,很凉快”;“我喜欢小鱼和水”;“我喜欢在夏天里跑步,因为夏天没有风,可以跑得快”;我喜欢夏天的蜗牛;我喜欢夏天穿裙子;我喜欢夏天的水果,因为夏天的水果特甜……教师把幼儿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发言极其丰富,无不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3.在科学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未来的垃圾箱联想创作,有的幼儿给垃圾箱画上了提示器,看到谁丢垃圾,就会提醒他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有的幼儿给垃圾箱安上了摄像头,要是谁乱丢垃圾,就会把他拍摄下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心,都可以成为触动孩子联想的引发物,从而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中,因为动作活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运动,幼儿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创造力发展最大的时机,因此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必要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思维的灵活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激发。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呼吸、脸色、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活动量和运动时间进行调控,只有科学地安排运动过程才能起到健体强力,又能促进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二、教师为孩子创设创造性空间。

1.积极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中,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以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当幼儿的离奇想法超越客观现实时,教师不可以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或者去否定他们,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看到一幼儿把苹果画成方形,教师问幼儿“苹果是圆的,还是方的?”“圆的。”“那你为什么画成方的?”

“我喜欢方的,方的不会滚下来。”此时教师当即表扬该幼儿善于开动脑筋,并鼓励他以后做个农业科学家,培育出方形的苹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并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欲望,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探索和思考。

2.允许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并刺激同伴的思考。

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思维的创新。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3.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幼儿不可能通过画一幅画或拼贴一张图就能得到足够的体验。他们需要继续操作材料,不断发展其思维和情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安排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或离开表现材料的活动。当幼儿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教师进行有效地评价能起到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造活动的作用,使幼儿更热心于这种活动。但教师如果试图通过猜测幼儿正在创造什么,或者要求幼儿为其创造的东西命名,以此评价幼儿的'创造性产品,是非常失败的。这是因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往往不能十分仔细地考虑自己通过这些材料要表现什么,尽管他们试图这样创作,可能任何人都不认识它。教师要求幼儿给自己作品命名的另一个错误是教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儿的作品上,而不是重视幼儿的创造的动力过程。

三、家长也应为幼儿创设创造性环境。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进创新力量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对幼儿家庭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

1.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创造力强的人,小时候一般比较顽皮敢于大胆想象。而过分的威严和强制,太多的干涉和禁止,则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妨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家长还要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事物好奇并细致观察,才能在大量复杂的现象中独具慧眼,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孩子、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活跃思维。

2.多让孩子独立思考。

遇到任何问题,家长都要让孩子积极地、独立地思考,这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限制和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机会。当孩子发问或用想象来解释客观事物时,要积极诱导,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4.鼓励孩子有主见、多提问。

培养孩子有主见,必须鼓励孩子去追求、探索,用他自己的方法去接触各种事物。家长应当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勇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鼓励与表扬,家长应学会欣赏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多说“你真行”、“好样的”、“有进步了”。对孩子实施多样化评价要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在进行评价时,不要总是盯住幼儿的错误与失败,而要重视创造活动的过程,发现那些创造性萌芽,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在评价的方法上,要有针对性,对孩子的活动和所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推动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总之,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教师要尽量少干预、少管束,多放手、多开导,不能太在意幼儿创造的结果,应多强调创造的过程,要营造一个自由、安全、宽松的精神环境,给幼儿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表现自己,使创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七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纲要》第五部分“评价”这中又指出:“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关键词]:兴趣鼓励引导尊重。

一,鼓励孩子多动手。

(1)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喜欢拆这拆那,碰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应立即加以制止,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愿望,老师要加以引导,要向孩子说明哪些东西可以拆,哪些东西不能拆;同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装的东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除了让孩子拆装一些东西外,还可以让孩子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如运用橡皮泥制作面条等、纸张制作一些飞机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大有收益的。

(2)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的环境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借助玩具表现活动内容,反映孩子的情感和意愿。如:一根小棍子,可以启发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当金箍棒、当钓鱼竿、船桨等等。这样一物多用,即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另外,老师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玩具。如:用废布料做的小娃娃,用各种纸盒做的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孩子通过制作的整个过程发展了注意力、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

(3)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动力,一个孩子如果对一种活动感兴趣,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像是一个孩子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老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有时候,在和孩子学习时,涉及一个小小的“游戏”,在“玩”中就能激发孩子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是童真的,要问他们最喜欢做些什么?我想: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回答“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够在玩中得到学习,得到帮助,得到知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时候,幼儿的探索欲望受到了我们的限制。幼儿时期,是一个好奇、好问的时期,他们会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太阳是从哪儿升起来的?”“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等等,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感兴趣,所以问的也多。

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老师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行为特征。老师应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提问,并耐心启发、解答、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并从孩子的发问中,仔细揣摩孩子的兴趣方向,发现孩子的爱好。

二、扩展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

(1)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似乎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兴趣。

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2)有很多小孩子,在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时,在吃午饭时,都不会自己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诉你“老师,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饭的”这时老师的反映应该是很高兴,然后给予这个小孩肯定和鼓励的的眼神以及话语,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这个小孩将会越来越能干;因为他的努力,他的进步,得到了认可;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被老师所忽视,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那么这一孩子将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提不起那种兴致,慢慢的学习落后与其他的孩子。

三:引导孩子,找到自信。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身边都有美丽的色彩存在,只是看我们怎么去看待,是把这一色彩看成是黑白的色儿还是彩色的了。被看成是黑白环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缺乏自信心的人,觉得反正自己做什么都是一个失败者,一但产生这样的想法,做什么都没那么精神去做,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做和不做都是一样,观察不观察也是一样,想与不想还是一样。”被看成是彩色环绕在身边的,那么就如那些对事物都有着浓厚兴趣,都有一颗努力探索与研究的精神在里面,告诉自己“只要肯努力,铁棒也能磨成针”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童真,很单纯;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就可以培养起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态度与看法。他们就愿意试着去改变,他们便开始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摸索。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的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合作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和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

四、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参加很多的所谓兴趣班。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兴趣班。他们只是认为,孩子学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落后与他人。他们往往忽视了“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的所在”他们在报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的意见,往往没有去尊重孩子们的思想。

(1)其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触的事物,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去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

(2)所谓的爱好并不一定就是兴趣。

其实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幼儿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老师和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3)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许常常会依据新的儿童观告诉自己:幼儿是主动学习者。但是,当幼儿表现出“退缩”“萎靡”或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时,老师又又不得不这样说服自己:“幼儿是不成熟的,不够懂事”的学习者;或干脆按照心理治疗来安慰自己;老师往往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幼儿在另外一些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表现出“进取”“热情”或“专注”的状态呢?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受兴趣和环境的影响变化发展的。

如有一次我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秋天》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树叶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树叶飞的动作,动作优美,当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树叶要飞的还漂亮的,要轻轻的”;于是我和幼儿们一起参与到树叶飞的动作;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在让他们听《两只老虎》中,他们还模仿着老虎的动作和叫声,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

有一次在游戏时间,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在刚听到钢琴曲时表现出了好奇,但没过一会儿就表现出了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在谈到规则教育时,多次用“双刃剑”这一词感慨规则教育的利与弊。

在她看来,成人在借助规则教育这把利剑斩去人性的弱点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同时,似乎也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如一些幼儿变得听话了,但是似乎不再那么亲近教师,甚至也没有以前那么活泼而富有灵性了。规则性教育还包括一个导航性的目标,即《纲要》总则中提到的“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背离了这一重要目标,便会在客观上引发规则教育与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谓的适应性规则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纲要》总则中指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这两个原则,做到“可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

(4)信任孩子,为孩子自豪。

在一次实习当中,执教老师提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一时没人敢举手回答。活动现场很安静,老师有点紧张,她试问:哪个小朋友能回答这个问题?答错了也没关系。勇敢的举起手好吗?“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小女孩胆怯的举起手来,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回答,而是又说了一遍:“哪个小朋友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小女孩着急了,把手举的更高,老师只好让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听的心不在焉,没等小女孩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并未举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显觉得很不开心,很是失落。后来,老师又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都踊跃回答,气氛非常活跃,只有那个原先举手的小女孩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再也没举过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这个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

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问题后,这位老师能针对她的回答作适当点评,对她的勇敢精神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现肯定会不一样。如果老师能更细心一点,体会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觉;帮助她获得成功感,那么她对学习必定会更加充满信心。遗憾的是,老师没有那么做。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比让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应以让孩子说出标准的答案和目标,而应重视孩子是否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当孩子勇敢地举起小手时,老师们一定要给予关注和鼓励,呵护和支持,因为这往往是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时机。

参考文献:

书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出版时间:8月第6次印刷。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书名:《给教师的建议》。

出版时间:1月版。

书名::《幼儿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八

早期阅读中,读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幼儿凭借色彩、图象和成人的言语来理解,以图为主的较小的读物的内容过程。幼儿不识字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读物不可能是白纸黑字的文体,而是以图画为主,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幼儿早期阅读,运用儿童影视片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影视片能将声音、色彩、动画融为一体,使他们获得感性经验。幼儿通过对影视片、美术动画形象来感知把握画面的人物、景象,并发现人物的关系及其动作、表情和背景的画面的变化,在此基础对动画的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小班幼儿在理解“恶狠狠”这个词语时,我们播放了《狼和小羊》的剪裁影片,大灰狼凶恶的形象以动感的画面展示在幼儿面前,真正让幼儿理解了“恶狠狠”的含义。中大班在理解故事角色的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时,我们通过播放影片,以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具有较强感染力的画面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并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把平面的图画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幼儿,课件生动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就可以吸引所有的孩子。美丽的动画展现了童话世界的情境,孩子们仿佛如临其境。通过音像感知了故事内容,激发他们对故事的想象。通过观察动感的画面,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想象。通过观察动感的画面,幼儿对故事情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幼儿在自己阅读时,他能通过观察认知、接触到的画面,对该故事进行大胆讲述,充实了幼儿的词汇,从而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1、摆放幼儿喜爱的图书,满足幼儿的阅读要求。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为他们选择适宜的图书。例如:2~3岁的幼儿年龄小,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色彩鲜艳的物体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重复一个故事,那我们就为他们选择画面生动,色彩鲜艳,语言简单、准确,内容短小、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图书。如:《婴儿画报》、《认识蔬菜》、《认识水果》等作为阅读材料;另外,2~3岁的幼儿正是爱学说的年龄,所以摆放图书、阅读材料时,要考虑不同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摆放图书。如:识字卡。让幼儿学习发音,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念叠音词,这样就会让幼儿得到更多的满足。幼儿一旦学会后,他会自己阅读,并会十分快乐地带领幼儿一同学,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大大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

2、教师经常用生动的语言给幼儿讲故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如果你讲的故事像读书一样,那幼儿会觉得图书里的故事对他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反之,如果你用生动的语气和丰富的表情为幼儿讲述故事,那样你会发现幼儿们都被你的故事带入到神奇的童话世界。例如:一次区域活动是,我带领孩子们在图书区进行阅读工作,我们今天要阅读的内容是《小兔乖乖》,在讲这个故事时,我为幼儿展示的小兔就是声音清脆,活泼可爱的神情;大灰狼则声音低沉,一副恶狠狠的模样,两者之间对比鲜明,孩子们在听故事时,一听到小白兔就马上扮演起小兔的形象来,当听到大灰狼扮成兔妈妈的模样敲小兔家的门时,都激动地叫起来:“小兔别开门,它不是你的妈妈,是大灰狼。”最后,当听到大灰狼被兔妈妈打跑时,孩子们立刻欢呼地跳起来。故事听完后,孩子们只要一看到《小兔乖乖》这本书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拿起书边看边讲,由于对图画和内容很熟悉,他们在阅读时会有成功的体验,他们会愿意在大家面前说:“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乖乖》。”这种成功的体验直接影响到了幼儿的阅读兴起。

3、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他们喜爱的图书。

要想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关键就是适时适量的更换图书。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们的兴趣转移很快,他们这几天喜欢看动物之类的图书,过几天又喜欢看别的内容的书。但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往往会在一个阶段内喜欢某一类的内容。例如:童话、古诗、科学知识等等,教师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应多关注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带来的兴趣转移,尽量满足孩子们对新内容,新图书的要求。当孩子看别的内容的书时,不要盲目地指责孩子,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阅读内容是多变的,所以图书区的读物要丰富。本学期,我班决定让幼儿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共享这么广大的资源,这样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图书区,而且让孩子学会了怎样管理自己的图书,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图书的乐趣。

三、尝试制作小书,让阅读真正容入孩子的生活之中。

想让孩子喜欢阅读,就要让孩子认为,图书就像一个红苹果,越看越爱想吃。其实看书就和吃东西一样,当看到好吃的就越看越想吃。看书也一样,当看到一本喜爱的书,你会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书和我们的生活、游戏是密不可分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带领幼儿制作简单的小书,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1:在图书区,我们将幼儿熟悉的儿歌和古诗配上相应的图画,制成了一本本图书,并配上相对应的汉字。如将古诗《悯农》书中的禾苗翻起,背面就是“禾苗”二字。孩子们可以在阅读这样的图书时,边念古诗边看汉字,通过古诗和文字幼儿就可以猜出文字的意义。2美工区:我们将平时纸工作业的制作步骤,用图画的形式将每个步骤按序画下来,把折纸的方法画成一本书。每次的绘画作品我都要求孩子好好保存,最后将作品装订成一本五彩的图书,孩子在阅读自制的小书时,兴趣特浓厚。这样既教会了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又满足了不同孩子的需要。3语言区:将平时幼儿认识的蔬菜、水果、交通工具等用绘画的形式画下来,在图画的下方写上相对应的汉字,并按其类别分类一一制成小书,孩子们只要一看图,就知道下面是什么字,这样孩子即认识了许多汉字,有增加了幼儿对书的依赖,进一不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像这样的小书我们可以制作许多,大部分可以请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有了这些小小的自制书,孩子们读书的兴趣高了,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书的实际作用,使书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进而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孩子阅读兴趣的形式首先要受家长的影响,所以家长必须带头做好一个热爱读书的好榜样。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小,有不识字,讲给他听又听不懂,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家长应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适时的向孩子朗诵并耐心解释,提高幼儿对文字的兴趣,继而转为自己的阅读兴趣。

1、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声请并茂的朗读。许多家长认为一个故事完整地念给孩子听了,就算是完了,殊不知讲故事也有许多讲究。讲故事并不是像说话一样,它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选择不同的语气,呈现不同的表情、让幼儿从故事里体会到每个主人公的不同特征。在讲故事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应适宜的为孩子排忧解难,从而让他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家长应经常参与到孩子的集体活动中去。例如在每天的放学活动中,我们都会请两位不同的家长到图书区带领一部分幼儿看图书讲故事。自从开展了这个活动后,孩子看图书的兴趣提高了,而且他们也很期待每天的放学,因为他们都希望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园为小朋友讲故事,他们会自豪的说:“这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会显得格外大方、大胆的到小朋友前面去表演讲故事。通过开展以上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各个孩子的不同需要,而且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九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能力有差那么多吗?答案肯定是不会,那为什么活动中总是那么几个孩子会举手呢?有些孩子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他们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怕讲错;是一种习惯,习惯不举手不回答;会紧张,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几次没被请到,就索性不举了。首先我们要做到肯定是鼓励,鼓励那些孩子举手发言,对进步的孩子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感受到举手发言被表扬的喜悦。细心观察,给予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无论错对,都要肯定他举手发言是很棒的。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还进行个别交流,并同时和其家长交流。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十

1.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园时期是在幼儿初期语言发展阶段非常重要,早期阅读为幼儿口语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式。在阅读中,幼儿往往需要观看画面,倾听故事,大胆想象与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倾听,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能从中学会一定的表达词语和句式,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幼儿能从画面中获取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会欣赏和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敢于说,有话说,喜欢说。

2.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书本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不认识字,但能从画面上获得有效信息,在成人的引导下提高认知水平,正是因为幼儿不识字,所以更关注画面,根据画面大胆想象、猜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理解力、概括力、判断力和想象力,锻炼了幼儿的逻辑思维,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有利于幼儿情感和个性、社会性的培养。

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家长与老师的陪同之下欣赏图书以及听有趣的故事,这样做可以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和满足幼儿的新鲜感,幼儿能够感受到被关注、重视、接纳和了解,对于幼儿情感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阅读书中渗透的情感元素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体验和感受,比如从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绘本中感受浓浓的亲子之爱,从图画书《小刺猬》中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初步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逐渐开始形成最初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倾向、道德倾向、性格倾向等。通过早期阅读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幼儿可以通过这个阶段传承一些基本的道德价值。幼儿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一些平日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人际与社会关系的情境,从而在阅读中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

二、“读什么?”---试论早期阅读的阅读内容。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所以我们认为一切有利于幼儿书面语言获得的文字、标记、符号等都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对象。

幼儿的阅读主要是观察画面,从画面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画面内容,通过相互关联的画面,再加上自己的推理和逻辑了解画面的关联,获得故事情节,最后感受故事或绘本背后的含义,或是浓浓的爱意,或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启示。

三、“怎么读?”---试论早期阅读的指导。

(1)营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将有助于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籍、图画书,并适时的进行调整和更换。为幼儿提供一个专门放书的地方,如设立图书角、图书架等,专门存放幼儿的书籍,以便幼儿随时翻阅。除了集体阅读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阅读材料自主阅读。其次要保证幼儿每天的自由阅读时间。只有时常进行阅读,才会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同时要创设温馨平等并有积极回应的精神环境。可以允许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书中的情节,在相互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可能会激发幼儿新的思维的火花,也是幼儿再次学习的机会。

(2)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是幼儿园幼儿早期阅读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幼儿选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种类丰富、有积极意义的阅读材料,并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

(3)家园共育。一方面,父母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喜欢读书,幼儿也会对书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亲子共度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

反复阅读能够加强幼儿对事物产生兴趣,提高幼儿的感知与记忆能力,是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初步加工。家长和老师的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对同一故事产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可以按照幼儿自己的主观来理解这些故事。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能多种活动,使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在阅读活动中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喜欢,包括爱护图书,一页一页地翻书;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安静地看书;看完书把书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等。

总之,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正确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逐渐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成长,收获快乐。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十一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段话生动形象而通俗易懂地阐述了阅读教学的内涵,告诉我们是学生要通过文字这道桥梁和作者“见面”。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明确了学生才是也必须是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只是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摆正这点关系很重要。

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利用琐碎分析,代替培养能力。多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把重点放在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上。直至现在,在平常听课时也屡见不鲜。“教材只是例子”,我们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把它肢解了、撕碎了,让学生吞下去、记住它(这样做即使是应付考试也毫无用途);而是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

3、注重机械训练,忽略积累诵读。当前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教学变成了语文训练,这在毕业班尤为突出。这种训练的简单化、试题化、模式化,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反而妨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完全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三、在阅读教学中的做法。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意思是说学生在从书面语言中获取的信息,及对这种信息的理解、体验存在着差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要尊重这种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接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做好评价与激励工作;而不能充当“二传手”,代替学生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1、先学后教,注重学生个体。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先不做任何的介绍和提示,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界,让学生通过自己品读,去发现信息点,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有的感受。例如在学习《雷电颂》一课时,我就是让学生自己先去学,去读,去感受,然后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学生体会到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我表扬了学生。接着就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作者塑造屈原这一形象,就是为了表现屈原的精神品质吗?后来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白了作者是借助屈原这个人物形象,来表现自己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看来,只要对学生有信心,给其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2、提供充分时间,保证充分的诵读。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决不能让学生匆匆一瞥就急于探究文章内涵。尤其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更应该让学生有层次地多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就引导了学生的思考;在悟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许多问题。假如满足于学生的粗读,便浅尝则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解,根本无法推进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教师即使花再大的力气解读,学生也无法获取深刻的感受,更不用谈独特的体验。

3、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开展创造性练笔。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培养,品质的完善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中多元化理解的内容、值得探讨争论的问题或者“空白”,构筑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讨论,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写赏析片段、续写,或者补写“空白”等;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联想、想象的能力。当然,教师也要相继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或亲自点评,推动学生向更高层次、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久之,展示表达会成为一种自觉的阅读行为习惯和创造意识。

4、引导学生通过美读、表演等形式,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有些内容学生不好理解,或者说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主要是因为文字在他们脑海里形成不了概念,无法构成合适的词句表达。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美或者表演的形式来启迪另外一部分学生,这比教师大讲特讲要有效。记得在听一位教师讲《孙权劝学》一课时,教师让体会文中几处对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就是体会不到位,无法准确概括出来最后教师选择了自己概括。其时,教师如果亲自或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一下,再让学生揣摩品读,估计就能体会出来。

以上是笔者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简而言之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读”这一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出充满个性的理解、感受、体验,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十二

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教室室内外的环境,将常规融入其中,结合情感、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在幼儿园的楼梯上、走廊墙面、区角、洗手间等一些地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常规的知识渗入其中,如在卫生间贴上画有图案的七步洗手法,直观的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的洗手,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走廊墙面上贴一些安全的标志等等,引导幼儿自我约束。

二、用故事、儿歌来培养幼儿的常规。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和说儿歌,比如针对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情况,我给幼儿讲了《小猪嘟嘟》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小猪嘟嘟饭前不洗手,吃饭后肚子痛的例子,告诉小朋友小猪是因为没有洗手而将手上的细菌吃到了肚子里,又将小猪嘟嘟饭前打上香皂洗手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强化孩子们饭前洗手的意识,这样,孩子们不但听故事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记得有段时间,我们班的孩子每次进出搬椅子的声音特别大并且不按老师的要求去搬,不是推着就是拉着,于是我就教他们念一首儿歌,(“小椅子,我会搬,两手抓住放胸前,一个一个叠着放,整整齐齐真好看”。)在教的时候把动作加进去让小朋友学,人们常说: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老师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慢慢地,班里出现乱放、乱推小椅子的现象好了很多很多,每次幼儿搬椅子时都是很自觉地边念儿歌边轻轻的搬椅子。

三、及时表扬、及时鼓励来培养常规。

及时表扬可以提高幼儿改正错误的积极性。比如我班硕硕小朋友在课间喝水时总是磨磨蹭蹭,要很长时间才能从喝水室出来,但是有一次,她是全班第一个喝完出来坐好的,于是我立刻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她,并奖励给她一个小五星,以此鼓励,之后她又有几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孩子们也以她为榜样。四、每周一次的谈话活动来培养常规每周五下午我们班都有一节谈话活动,针对性的选择一个话题,大家展开讨论,让孩子自己说,我印象很深刻地是一次安全教育,我们讨论的内容是《户外活动时应该怎样做?》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玩滑梯时应排队,不推不拥挤。”“不能从下往上爬滑梯。”“要在老师看得见的地方玩。”“不能倒着滑滑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有的方面连我都没有想到,我对孩子们的发言进行了肯定的总结,我发现从那以后,户外活动时都不用老师说,孩子们之间就会相互提醒“这样很危险,”“刚刚吃完饭不能乱跑”等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五、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已有的常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幼儿在幼儿园的习惯特别好,但在家中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园配合,做好家长工作,我们主要通过家园栏、家园联系册、校讯通、qq群等方式,向家长及时沟通,介绍常规的重要性,从而使常规教育跟在幼儿园保持一致。总之,幼儿常规教育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把它渗入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进行,相信孩子们的常规一定会培养的很好。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十三

幼儿期是人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最佳时期,但幼儿的创新活动受年龄的限制,它具有自身的几大特点。首先幼儿的创新活动大都无目的可言,他们只是因为好奇、好玩,才一头扎进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手脑并用并反复尝试;其次幼儿的创新活动无明显的成果性;第三幼儿的创新活动主要是追求一种快乐,在活动中幼儿能会展动作、释放精力,获取并体验成功的自我满足;最后,幼儿的创新活动应因人而异,不能片面追求某一结果,而要求孩子们千篇一律。正因为幼儿的这些创新特点,使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创新过程中,应该注重这样一些问题。

一、营造一个自由和谐、民主的家园氛围。

良好的家园环境能使孩子的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家长和老师应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家庭成员之一,同时给孩子下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母亲为了培养歌德的想像力,每天都给他讲故事,但常常讲到某个段落就戛然而止,把后面的故事情节留给歌德去想像,这种活动给歌德后来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二、鼓励幼儿从不同的渠道主动收集有关问题的信息。

通过看电视、上网、处出游玩,请教成人等多种手段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样做不仅使幼儿从一开始就对内容有着极大的兴趣,而且让幼儿从小学习和掌握多渠道收集信息的现代学习方式,这必将有利于培养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全面地对问题进行感知和表征、多角度地定义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创造的必要条件。

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创造性动机。

孩子听见外面的鞭炮响了,总想跑出去看看;看见停在路旁的汽车总想去摸摸;听到时钟滴答滴答地响,总想它拆开来看个究竟。他不仅会有这样的行动,而且会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例如,“热水瓶盖子为什么会自己跳出来?”“鱼在水里为什么不闭眼睛?”等等,家长和老师应热情、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提问,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创造热情;另外家长和老师们也应经常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去思考、去观察,不要急于将正确的答案告诉幼儿,也不要对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持否定态度,而是要鼓励幼儿多角度思考,让幼儿从小就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且在许多情景中并没有“最佳”可言,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促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兴趣。

四、注重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不断增加“建筑物”的高度进,倒塌的危险也直线上升,经过多次的挫折,孩子就会从中思考并摸索出一种或几种使“建筑物”搭得既高又不容易倒塌的方法,还有什么学习方法能比搭积木更能锻炼孩子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呢?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他进行有目的地指导,充分调动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告诉他们现成的解决方法,而应该用提问、启发和建议等方法或提供一些有助于克服困难的物质条件,引导和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在我们的幼儿教学及家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错误做法,值得我们注意:

(一)传统的评价标准制约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过去那些听教师的话,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乱说乱**想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殊不知正是这种“好孩子”的标准束缚了孩子创造的积极性。

(二)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剥夺了幼儿的实践和创造的机会。

(三)幼儿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四)片面强调创造性,而忽视了幼儿的正确发展导向。

1.创新思维即包括求异思维,亦包括求同思维。在幼儿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求异思维,做每一件事都要求幼儿“和别人不一样”。幼儿为了做到“和别人不一样”有时就脱离活动的内容,随意的漫无目的回答问题,教师因担心正面的教育处理,可能会伤害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一般会淡化处理。这就使幼儿的价值判断出现混乱,而对以后产生不利影响。

2.片面强调创造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内隐创造潜能的开发,把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划上了等号。其实,操作能力只是创造力的技能难度,而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想像等才是判断个体有无创造力的标准。幼儿创新教育更多的是要培养幼儿那种内隐的创造力。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在幼儿身边发生的能激发幼儿思考、想像以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总之,我们幼儿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成长,并在愉快和谐的所氛中去领悟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无往不胜、无坚不摧。我们——幼教工作者将会为这美好的明天奋斗不息。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精选14篇)篇十四

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即将进入小学阶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前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及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教研组开展了“前阅读和前书写”的研究课题,结合自己实践中的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丰富并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轻松、愉悦、自由的内部环境。

首先,要创设整体的外部环境。我在班中开辟图书角,空间虽不大,但窗明几净,同时一边靠墙有一排木制书架,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一边墙上挂了几幅挂图、几本自制大图书,中间放了一圈小椅子,供幼儿看书和集体阅读活动使用。这样创设一个整体的外部环境,幼儿一走进图书室,触目所及都是书,给人一种良好的定势,因为空间小,师生之间、同伴之间距离近,易于幼儿定下心来看书。而且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每月进行读物更换。在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我们都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儿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其次,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我们努力给幼儿轻松感,以保持兴趣,图书架的制作,我们就考虑了孩子的.高度,便于孩子自己拿放;图书投放时,教师把书分门别类,一叠一叠整齐的放好,每一本书都人手一册,便于支持小班幼儿喜欢拿同一本书的行为;阅读图书过程中,鼓励幼儿轻轻交流,将自己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当幼儿想换书时,则在“哪儿拿的放哪儿”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引导幼儿之间个别的交换。最后,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小品、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出来。我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二、维护幼儿良好的阅读心态。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在班级中设有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分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

三、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一)大班幼儿对文字、书面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

1.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2、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3.编报活动:在了解报纸特点的基础上,先让全班幼儿共同创编一份报,然后每小组自由商量编报,从报纸名称、内容、编排、装饰、绘画都让幼儿自主操作,自主商量决定。

四、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的基础和前提。

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我们在“家园之窗”经常登载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家长会时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园开展阅读活动情况,交流探讨听取家长反馈意见。

五、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

(一)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二)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三)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四)创设和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在实践中,我认为作为“幼小衔接”重要内容的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循序渐进,只要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便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奖学金申请书(专业15篇)

    奖学金申请书是申请人给出自己的解释和说明的机会,通过写作,申请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奖学金申请书的写作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起到一

    新学期发言稿(汇总19篇)

    无论是政治家、演讲家还是企业家,他们都需要借助发言稿来进行演讲,并通过言辞妥当地影响听众。最后,请记住,在写发言稿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方

    师德师风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自查总结(精选13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目标、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活动的核心要点。活动总结范文不仅能让你了解总结的写作方式,还能够展现活动的成果和

    监事竞业禁止协议书(精选14篇)

    竞业协议可以通过公正的方式进行签订和解除,双方在签订协议前可以进行充分的谈判和沟通。以下是一些竞业协议的案例,供大家了解不同情况下的约定和处理方式。

    轮滑工作计划书(专业18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质量。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分享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有一次,姐姐说:“

    是自信的演讲稿(优秀16篇)

    演讲稿范文是指在演讲活动中对演讲主题、内容和结构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

    开展健身运动活动总结(通用18篇)

    在活动总结中,我们可以对活动的流程和组织进行评价,为下一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这些活动总结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和筛选的,可以用来参考不同场合的活动总结写作。

    童年高一的读后感读后感(通用18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和心路历程,留下宝贵的思绪和情感。接下来是一些读者对于经典名著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品味文学的力量和魅力。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论文(专业20篇)

    企业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和环境的变化。请大家阅读以下企业文化的案例和经验,相信会对大家的企业发展有所裨益。企业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

    学会保护自己(模板21篇)

    优秀作文应当有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和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们对事物的独特观点和深刻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