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夸父追日的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22 作者:曼珠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夸父追日的教学反思(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夸父追日》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的丰富。

教学这篇课文,我设计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动宾短语“迈开长腿、举起手臂、伏下身子、抛出手杖”、表示江河湖海的词语“虞渊、渭河、大泽、瀚海”、拟声词“咕嘟咕嘟”,联系上下文理解“颓然”的意思。

2。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夸父为追求光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的精神。教学难点为: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身上的精神。

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的开始,通过激趣导入让学生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神话故事,从而揭示课题,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由于学生对这几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比较了解,所以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有的学生甚至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猜出了神话人物。成功导入新课之后,通过自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词语积累以及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但是,可能是由于教师准备的尚不充分,因此这些环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顺畅效果。进入到第三部分,感受神奇,体会精神。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感受神奇的句子,由词入句,体会神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很可惜,课堂效果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热烈,可能是因为教师状态不佳,或者是学生体会还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部分,很感谢部分朗读不错的同学,基本读出了一些神奇之处,如果教师能更具深情,或许学生能发挥的更好一些。最后的拓展升华部分,让学生练笔,续写神奇,看到部分学生发挥了想象,写的不错,可仍有部分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写得不够精彩。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生成,也是学生平时积累的展现。在课的最后,由于还剩了些许时间,教师公布了课前准备的《夸父逐日》的真实背景,意在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夸父逐日这个故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神话中的,希望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夸父追日》,作为神话故事,课文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是课文的精髓,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加之三年级处于略读课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这节课我确立了以下2个目标:

1、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感受神话的最大特点——神奇。

为把握主要内容,我从“教方法、练概括”入手。这节课中我教学生抓住题眼进行提问,再将答案连成通顺的话,加大概括能力训练的力度,重方法指导,以求进步。

为感受神奇,我从感受题目的不可思议出发,到古今文的对比,感受课文语言的夸张和想象丰富,以把握神奇。抓住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神奇的三个句子,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找出能体现神奇的关键点,并通过夸张地读、带表情读、带动作读等方式在读的过程中再次感受语言的“神奇”。一堂好的略读课,还应该起到构建课内外桥梁的作用,所以在最后的知识链接中,带学生继续去感受其它神话故事神奇的语言,以激发学生课外去阅读神话故事、探究神话故事的兴趣。

反思: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略读课文讲究“简”和“略”,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精”和“细”,我希望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但这个度很难把握。于是我放弃了传统教法,而是紧紧围绕“神奇”二字展开,把古文利用起来,在古今对比中来体现语言的神奇,想象的丰富,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由于只有三十分钟,所以未能放手让学生去说,而是找到课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句子,带着学生品读,今后可以让课堂更大胆、更开放。课堂需要激情,我虽已很投入,但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课堂机智方面仍需不断加强。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级的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就以“神奇”为线索,构造教学步骤:划一划,品一品,写一写,评一评,比较阅读,渗透着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显神奇,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能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较神奇地表达夸父所经历的困难与克服困难的办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

教研员虞勇军老师肯定了我以“神奇”为线索展开的一系列教学,认为这些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充分思考到了文本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同时指出,我们还能够做得更“神奇”些,将“神奇”做透。(1)充分利用课题。课题“夸父追日”中的“追日”本身就很神奇,在此,拓展“神话的起源”,会让学生感到更神奇。(2)在品读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是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这一句时,能够引发学生想象:腿会有多长呢?人会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里会成什么呢?……(3)摘录“让你觉得神奇的句子”这一自主学习作业能够改成讲这个神话故事,一方面贴合神话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添油加醋地讲,比比谁讲得更神奇,会让学生对“神奇”的感受更深。

遗憾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

对于一个教师,总期望自己的课堂不出岔子,能顺利达成目标,因此,在一些细节的设计时,往往会避重就轻,将岔子先排除在外。比如说,我在《夸父追日》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防止学生找出来的.句子很多,却不能立刻提到那些最明显的句子,会拖延课堂上的时间,于是,我这样设计:“请你找出3处让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虞老师提出:课堂要允许学生出岔子,当学生出岔子时,你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这才会有提升。

出岔子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人无完人,同样,课也无完课,允许学生出岔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思维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也督促老师去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出现,怎样会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话虽简单,但要做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只能尽自己所能罢了。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说实在的,在上这节课之前看了很多资料的。但上下来自我感觉并不怎么理想。所以在此作个深刻的反思,有两种观点一直我在思考:

观点一: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读后让人有一种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遗憾。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这不禁让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荆轲可谓英雄也!项羽自刎乌江,壮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枭雄。真是成亦英雄,败也英雄。

在这两者之间我很难取舍,不知道重点该放在那里?当用第一种观点的时候,似乎和本单元的设计有点相违背。当第二种观点的时候,感觉让学生体会夸父的精神也很重要。有点放不下。所以想来想去,两者都能把他放进去。但上了之后问题就出现了,当学生说出夸父那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后。我再让学生体会神话的“神”时,出现了重复的现象。刚刚出现过的句子又出现了。这样一来课堂的思路就很混乱了,倒来倒去。真是想“熊掌和鱼不可兼得”。

在整个过程中还有些细节问题没处理好。比如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和引导,需要不断的加强。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也是一则趣味性很强的神话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故事讲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传奇英雄夸父,为了让人们能时刻享受到太阳的亮光,决定把太阳固定下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就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资料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小韦说:“夸父真傻,怎样能够追上太阳呢?”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大家议论纷纷,都一致认为夸父很傻。有的说:“太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十分热,夸父怎样可能接近呢?”还有的说:“夸父就算追上了太阳,太阳的热量也会把他烤糊的。”孩子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夸父追日的行为,认为他很傻。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完全能够理解。但是作为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不能忽略它的价值,体会其蕴涵的深刻含义。针对孩子们的发言,我做了个小结:“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夸父真的很傻,但是他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敢想敢做,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敢于拼搏,他想的是造福人类,这种奉献精神是伟大的。对于传统的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既保留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也让他们明白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语文学习不只是肤浅的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体会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作者充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将这个神话故事写得很神奇。在品读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是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这一句时,能够引发学生想象:腿会有多长呢?人会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里会成什么呢?……从神话故事的神奇处着眼,循着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需求出发,把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寓于读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让学生感受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透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新课标还指出:在发展语言潜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潜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本课谈话导入引出学习的资料《夸父追日》,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兴趣。之后,质疑“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指导朗读:“每一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让学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为下文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作好铺垫,再以三个词语贯穿着整篇课文,细细地品读课文,从课文中体会感悟夸父的精神。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复述课文,透过初读,熟读、感情朗读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为复述课文打下良好基础。透过本课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复述较机械性。背诵是对原文必须不漏、不变的陈述,而复述能够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能够更改部分资料和表达方式。所以让学生由机械性复述过渡到活用性复述,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去思考的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