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

时间:2023-12-22 作者:文轩

教学计划应当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一

玄奘。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3.鉴真和玄奘是唐朝两位著名高僧。请你说说他们的主要事迹,并简要评述他们在中外交往史上的作用。

一、选择题。

1.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唐代高僧是(   )。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2.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二、填表题。

姓名。

到达国家。

主要事迹。

影响。

玄奘。

在隋朝对外交往的基础上,唐朝的对外关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使节、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众。当时,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机构中设有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来宾。

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主要的交通线是西北的陆路和东南沿海的海路。陆路由洛阳、长安经河西走廊、西域,通往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唐朝初年,在攻灭西突厥后,丝绸之路再次畅通无阻。当时,阿拉伯、波斯、大秦以及其他西亚国家的商人,沿着这条道路往来贸易。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基本被阻断,中外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

唐代的对外贸易港口,主要是东南沿海的扬州、明州、泉州与广州。这些港口聚集了大量来自海外各国的船只,也有大量外国人居住。从这些港口出发,可到达东南亚各国以及新罗、日本、波斯、大食等国。唐政府还在广州设立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从中收取商税。

在日益密切的中外交往中,不少国外的东西传入国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我国的产品、技术和文化也大量传到世界各地,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朝国力强盛,海陆交通发达,政府又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都促进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唐朝也以开阔的胸襟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如阿拉伯的医药学、天竺的熬糖法、西域的音乐和舞蹈等,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请结合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二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资料。

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旅游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在国内旅游可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国外可以领略异国风情。下面请大家跟我到世界各地去,看看这些是什么地方。

这都是哪里?

对,这是世界一些大城市的“唐人街”。为什么在现代化大城市中,还称华人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呢?大家想一想。

我们来看唐朝时期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这些国家就是今天的日本、朝鲜半岛、印度半岛和中亚、西亚的国家。想到这些国家去看一看吗?好,现在我们就乘坐时空快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唐朝,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今天我们先去三个地方:日本、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

我们第一站要去的是日本。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日本有名的富士山和樱花,走在日本的街市,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日本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与我国正式交往,隋唐时期的友好交往更为密切。隋朝时,已向中国派遣使团,称为“遣隋使”。

我们可以从《日本书纪》中找到答案。

也就是说唐朝是一个制度规范全面,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

日本现在虽然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但在古代,中国隋唐已经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日本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当时的日本把向中国学习、吸取隋唐文明作为基本国策,经常派遣唐使到唐朝来。

那这些遣唐使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

遣唐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百人,成员中有大使、副使、录事、翻译、医师、画师、工匠、音乐师等,很齐全,他们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更广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使团还向唐朝赠送珍贵的礼品,唐朝也往往以厚礼回赠,这实际上就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那么,这些遣唐使回国后,都做些什么呢?唐朝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呢?大家先看看书来了解了解吧。

从刚才的资料中,大家能概括出这么多方面,真是不简单。日本在建筑、城市建设、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实,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唐朝赴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高僧鉴真。

想了解鉴真大和尚,我们就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这跟鉴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唐招提寺。

有谁知道鉴真东渡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应日本僧人的邀请,鉴真东渡日本,先后历经xx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那么,鉴真到日本后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呢?请看录像。

鉴真向日本传达了当时高度发达的中国文明,推进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鉴真被称为日本文化大恩人。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是的,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在近代,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进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成为日本历史的两个转折点,终于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了解了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渊源,我们在日本的探访就告一段落,下面大家就跟随我到朝鲜半岛去看一看。

朝鲜与我国唇齿相依,山水相连,息息相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有高丽、百济和新罗,它们和我国往来频繁。新罗后来强盛起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它始终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

那么,新罗与唐朝的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频繁的交往中,双方各自得到哪些好处呢?请大家看书,自己找一找。

新罗来中国的留学生很多,他们学习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新罗都城平壤也是依照长安、洛阳建筑的。

那么新罗又对唐朝文化有哪些影响呢?

朝鲜音乐很受我国人民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除此之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由此可见,中朝文化相互影响,渊源也是非常深厚呀。

结束了东亚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

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是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唐朝时,称印度半岛各国为天竺。唐朝与天竺的交往频繁,唐朝吸收了天竺的许多优秀成果,如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唐朝与天竺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就要数高僧玄奘了。现在我们就沿着玄奘的足迹来寻找历史。

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唐僧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这就是玄奘的画像。

那玄奘西游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知道在课前大家查阅了许多有关玄奘西游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大家搜集的资料,讲讲你所知道的有关玄奘的故事。

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呢?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大多都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不同,历史人物是真实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有虚构的情节。我们应该学会辨别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玄奘历尽艰辛,前往天竺,遍访佛教寺院,追求佛经真谛,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这就是当年天竺最大的寺院那烂陀寺遗址,从遗址还可以看出当年那烂陀寺的盛大规模。玄奘就曾在这里学习佛经,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经过长达18年的西游,跋涉5万多里,他终于回到长安,当时正在洛阳的唐太宗立即派宰相房玄龄出城迎接,长安百姓也倾城而出,来欢迎玄奘取经归来,表现了唐朝对外来先进文化的欢迎。

他带回了大量的经书,又花了19年的时间来翻译这些经书,今天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就是玄奘当年译经的地方。

玄奘不仅是一位大翻译家,同时还是一位大旅行家、大作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详细记载了当时西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物种、气候、地理、历史、语言、宗教等情况,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成为现在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在世界上影响巨大,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对,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学习先人的优秀品质,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大家说得都很好。其实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双边的、全方位的对外交往。

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政府采取开明政策,鼓励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所以唐朝对外交往非常活跃,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达到70多个,这一时期唐朝同亚洲、欧洲等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各国来华的使节和商人络绎不绝。

  。

这反映的就是外国使节来唐朝,向中国皇帝进贡的情景。

由此可见,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从汉朝开始,直到明朝,我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开放政策。汉代的丝绸之路联通了欧亚大陆,唐朝的频繁交往远扬了中华国威,明朝的郑和远航缩短了世界距离。尤其是唐朝,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又更加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同时它又无私奉献,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带大家去游览别的地方,谢谢大家,下课。

答:喜欢。

答:国外、国内。

答:“唐人街”。

答:隋唐经济、文化繁荣;声望很高;对外交往活跃。

答:从陆路向东可以到达新罗,向西可以到达波斯、大食、拂菻、天竺;从水路向东可以到达新罗、日本,向西可以到达天竺、波斯、大食、拂菻等国。

答:因为日本当时比较落后,唐朝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他们要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看书后,答:由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组成。

答: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根据唐都长安城建造了平城京;根据唐朝铜钱铸造了日本钱币;根据唐朝服装做成和服;根据中国饮茶之风形成茶道,等等。

学生讲鉴真东渡的故事。

发言:日本很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来发展自己。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新罗与唐交往的史实。

答: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机构,又依照唐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答:朝鲜音乐传入我国。

踊跃回答对唐僧的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所搜集的资料,讲有关玄奘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思考回答:唐朝经济文化发达;唐朝政府鼓励各国来华贸易;有发达的对外交通。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三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 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新授课

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形象导入:可利用教材导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引入新课。或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课,提出“鉴真为什么第六次才东渡成功”“鉴真不避风险,跨海赴日,说明了什么” 一系列小问题,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上。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

四、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本课的“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学生早有耳闻,教师可让他们先讲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师讲述时,重点让学生注意传说故事和历史真相的区别之处。学生对《西游记》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印象较深,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记》的描述的异同之处。

4)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结。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四

1.基础知识:唐朝频繁的贸易往来;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天竺;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来等。

2.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成为世界上经济文化强盛的国家,是与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相联系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今天实行改革的理解;通过对唐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先进经济文化的外传,对朝鲜,日本等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是相互的,对双方人民是有利的。

3.能力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找出鉴真和玄奘、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长安城平面图的共同之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唐和日本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

难点:唐朝频繁贸易往来的原因及较多的地名、国名,学生不易掌握。

三、教学方法。

问题提示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冒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那时候,我国同哪些国家交往。阿倍仲麻吕是谁?鉴真东渡是怎么回事?玄奘西游到了哪儿?学习了本课内容后,你就会知道。

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讨论。

1.唐朝的主要水陆交通情况怎样?

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3.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4.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有哪些相同点?

5.唐鉴真与玄奘有哪些共同点?

6.唐和各国的贸易、科技交流有哪些?

7.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长安城平面图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学生提问,教师答疑。

学生在自学、阅读教材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要激发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大担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逐一作答,也可以待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后,进行归纳再一一作答解疑。

以下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可如下处理:

关于“唐朝主要水陆交通情况”:可制作“唐朝主要交通路线”的多媒体软件,进行讲解,用“拖动”的形式,使交通路线和相关地名“活化”,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进而使得难点化解。也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成为暗射图,利用暗射图进行讲解,把重要的地名、国名事先用纸写好,根据所讲解内容的需要,把相关的地名、国名放入相应的位置。最简单的办法是边讲解,边要求学生在课本所提供的地图上用彩色笔描写出唐朝水陆交通路线,同时也在相应的地名、国名下划横线。

关于“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可归纳为:1.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2.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3.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教师讲解第l、2点时可以同当今我国政府鼓励外国人到中国投资,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等方面内容结合起来讲解,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古为今用的原则。

关于“唐朝和各国友好往来有哪些相同点”,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归纳题,学生归纳时,必须熟悉唐朝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史实,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唐与各国友好往来的有关史实,然后归纳出1.历史悠久;2.人员往来;3.贸易往来;4.科技文化交往等四方面的相同点。事先可制作一张“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的相同点”的表,利用投影仪打出。

关于“唐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先请两位学生分别介绍鉴真和玄奘的事迹,然后,归纳两人都是僧人,都生活于唐代,都对邻邦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关于“唐朝和各国的.贸易、科技交流”问题,首先请学生回答,然后出示事先制好的“唐与各国的贸易、科技交流”表。

关于“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共同之处产生原因”问题,事先将两城平面图利用投影仪打出,然后请二三名学生将两城平面图对照比较,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其他学生可补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街道排列整齐,朱雀大街作为城市中轴线,城内有东西两市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说明日本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受唐朝影响而且唐朝的建筑风格、式样对日本影响也很大。

除上述问题外,学生很可能还会提出一些相类似的问题,有些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对学生的提问,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解疑时,要注意循循诱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包办代替。

(三)巩固小结。

巩固小结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教师简要对本节课内容作一小结,第二段设计与教学目标与内容有关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第一段:教师悬挂“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边指图边叙述:唐朝陆路从长安出发,往东经河北、辽东,可达朝鲜半岛;往西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经新疆可通中亚、西亚和印度,这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海路从登州出发,可达朝鲜、日本;从扬州出发,横渡大海,可直达日本;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至印度,再到波斯湾沿岸,尤其同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等国交往频繁,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这些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唐朝又吸收了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五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

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

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形象导入:可利用教材导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引入新课。或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课,提出“鉴真为什么第六次才东渡成功”“鉴真不避风险,跨海赴日,说明了什么”  一系列小问题,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上。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

四、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本课的“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学生早有耳闻,教师可让他们先讲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师讲述时,重点让学生注意传说故事和历史真相的区别之处。学生对《西游记》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印象较深,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记》的描述的异同之处。

4)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结。

附:板书设计: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四、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

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课后反思: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六

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播放四幅图片,每幅4秒钟,)。

(板书:唐和日本唐和新罗)。

老师:请看大屏幕,对比日本铜钱和唐朝铜钱有何相似之处?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形状和布局一样。

(播放幻灯片)。

老师:仔细观察上述服饰,你觉得这些服饰有哪些相似之处?

学生:···。

(播放幻灯片)。

老师: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文字,通过这些文字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日本仿照中国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老师:对,日本仿照中国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很好,再看下张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

老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他们布局都很整齐、坊和市。得出结论:平城京是仿照唐长安城建造的。

(学生讨论)。

老师:好,同学们,讨论结束。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商人往来。

学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老师:很好,请坐。日本人民对鉴真非常尊敬和怀念,称他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播放视频)。

老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玄奘,唐太宗。

老师:玄奘西游真如电视剧中所演有三个徒弟的保护吗?

学生(其齐声回答):不是。

老师:哪位同学给大家简要地讲一讲真实的玄奘西游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是使者高僧玄奘。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老师:和好,请坐。后来玄奘回到唐朝了吗?

学生(一起说):回来了。

老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玄奘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学生:带回大量的佛经,而且他还写了一本书叫《大唐西域记》。

老师:很好,请坐。

(播放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

学生(齐声说):不利于。

老师:我请位同学说一说玄奘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孤独、大漠、风沙、缺水、迷路。

(播放幻灯片,学生讨论)。

老师:好,同学们,讨论结束。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你的高见。

学生:体现了他们的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启发是。

想要做成功一件事情,应该坚定信念,不怕困难。

老师:很好,请坐。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拿东西指着,要不然不按路线就不好播放幻灯片)。

老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学生:还有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不仅让学生找出这些国家,而且要说出这些国家的现在名称)。

老师:从这幅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交往是怎样的?

学生:唐朝的对外交往是活跃的。

(学生合作探究)。

老师:好,第一排、第三排和第五排的同学向前转,恢复原位。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一定要从材料一点到材料三,要不不好播放幻灯片)。

老师:你从材料一得出的什么原因?

老师:你从材料二能得出的什么原因?

学生:唐朝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的政策。

老师:很好,请坐。你从材料三能得出的什么原因?

学生:海陆交通发达;

老师:首先我们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原因的第一条,我们要坚持什么政策呀?

学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播放幻灯片)。

老师:其次我们在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原因的第二条,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学生:提高综合国力,努力发展经济文化实力。

(播放幻灯片)。

老师:还有吗?

学生:有。

老师:再回忆一下,唐朝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有没有学习外国文化?

学生:学习了外国的文化了。

老师:对,所以我们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播放幻灯片)。

学生:b。

老师:第几个?

学生:第二个。

老师:看第二题,选哪一项?

学生:d,。

学生:a。

老师;对,好,看第四题,选哪一项?

学生:选a。

老师:这首诗的意思是:鉴真双眼失明仍坚持漂洋过海到日本,精诚之心上天可以证明,忘我地在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唐朝的文化在奈良城的广泛传播。所以选a.,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又更加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同时它又无私奉献,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课就上到这,剩下点时间,同学们看看书。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七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

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

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形象导入:可利用教材导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引入新课。或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课,提出“鉴真为什么第六次才东渡成功”“鉴真不避风险,跨海赴日,说明了什么”一系列小问题,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上。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

四、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本课的“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学生早有耳闻,教师可让他们先讲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师讲述时,重点让学生注意传说故事和历史真相的区别之处。学生对《西游记》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印象较深,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记》的`描述的异同之处。

4)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结。

附:板书设计: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四、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

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八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小组合作讨论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即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

【重难点】唐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唐朝前期,我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广大,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外交往。

【自学指导】。

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隋唐时中日两国的交往。

1、日本遣唐使何时来到中国?他们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2、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3、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

4、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哪些贡献?

三、唐与新罗的交往。

1、新罗通过哪些方式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四、唐与天竺的交往。

1、你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吗?

2、归纳玄奘在天竺的主要经历。

3、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什么?这部书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呢?请大家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讨论以后回答。

精讲透析:

1、唐朝时,人们怎样称呼中国人?

2、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3、学了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你能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当堂检测】。

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

二、隋唐与日本的关系:

1、隋朝时,已有          到来;

2、唐朝从            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就有十多批。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        创制了日本文字。

4、唐玄宗时,高僧        受邀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           ,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         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朝鲜的       也传入中国,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唐与天竺的关系:

1、贞观初年,高僧        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zhu(今印度)求取佛经。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2、玄奘zang回国后以他的亲身见闻写成《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九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同学们有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漂亮的烟花?那么,大家知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项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活字印刷术。

1.教师简短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正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弊端,人们才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因此发明了________。

答案提示:活字印刷术。

3.读图,学生抢答图中人物是谁。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俺答汗与明朝和好;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萨尔浒之战;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

2、思想认识目标:俺答汗和三娘子与明朝和好,为蒙汉民族的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女真是我国东北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努尔哈赤是女真的杰出领袖;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通过讲授这一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戚继光和戚家军,在其他抗倭军队的配合下,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通过讲授戚继光抗倭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明朝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的教学,培养和提高综合、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难点是教材涉及头绪较多,在讲解中既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面对经济调敝、社会动荡的局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明成祖时,明朝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明朝中后期,国势日益衰落,世界局势变动,明朝对外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明朝和边疆各民族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

2、讲授新课:

一、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元朝被推翻后,蒙古贵族被迫北逃,继续统治长城以北的一些地区。到14世纪末,蒙古分裂为互不统属的鞑靼、瓦剌等部。

16世纪中期,鞑靼强胜起来,出现了一位杰出首领俺答汗。从16世纪40年代起到70年代,俺答汗多次主动地提出恢复蒙汉双方经济联系的马市贸易。在他遭到拒绝后,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强迫明朝政府改变态度。

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同意开放大同、宣府等处互市,并封他为顺义王。那时蒙汉互市的市场热闹繁荣,蒙汉边界出现了少有的和平局面。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了呼和浩特城。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持政事,维持边界的和平局面达几十年。

二、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女真族,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过着渔猎生活。12世纪初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以后,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逐步融合于汉族之中,还有一部分女真人继续留居东北。15世纪中期,留居东北的女真人中的一支建州女真,辗转迁移到辽东长城外边。建州女真过着农耕、畜牧和渔猎生活,农耕已在女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受到明朝的民族压迫。

2、后金的兴起和萨尔浒之战。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部出了个杰出人物叫努尔哈赤,他勇武健壮,智慧过人,喜读汉书,精通韬略,被明政府授以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之职。1583年,他用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用了30余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女真人的壮丁以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一固山分别有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旗帜为标志。因此,固山又称“旗”,固山的头领又称旗主,女真以及以后满洲的士兵又称八旗兵,八旗兵的家属及以后的满洲人又称旗人或在旗。八旗制是军事组织,也是民政组织,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时出征,平日耕种。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对女真族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政权,国号为“金”,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抗明,很快占领了抚顺等地。明廷闻讯,急忙增饷调兵,集中了10万兵力,向后金反攻。1619年二月,由杨镐统帅分路讨伐。这次战役对明朝来说是非正义的,对后金来讲则是正义的,因为它是后金反抗明朝民族压迫的战争。针对明军四路出击、兵力分散的情况,努尔哈赤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歼灭明军约五万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后金终于赢得了对明作战的主动权。

三、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它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他率领着船工、翻译、采办、医生、水手等27800多人,乘坐60多艘大海船,浩浩荡荡地从长江口刘家港出海,穿过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进入浩瀚的南海,首先到达占城国。离开占城以后,船队又到达爪哇、旧港、苏门答腊、满刺加(今马来亚)、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郑和每到一处,都向当地宣扬明朝的政策,赠送礼物,同该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和当地商人、居民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从1405年到1433年近30年里,郑和率船队先后航海7次,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区,共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的船队同西洋各国进行了平等的贸易。船队所到之处,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队用金银宝货,丝绸和青瓷碗盘等货物,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以及珍奇异物。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郑和下西洋时,邀请各国来华访问。永乐时期,渤泥、满剌加、苏禄等国的国王、王后、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的南京、北京,有时随行人员达500多人。

郑和下西洋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向南洋流动。南洋指的是东南亚一带。我国商人到南洋去总是利用季风,冬去夏回,进行一次贸易就需一年的时间。如果耽误行期就得再等一年。如此年复一年,有些人就在南洋长期居住,还有些福建广东一带失去土地的农民和贫苦的手工业者,也搭商船去南洋谋生。这些劳动者的人数日益增多,构成华侨的大多数。郑和下西洋时,那些地方已有了许多华侨。郑和下西洋后我国去南洋的人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同当地人民一起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了南洋地区。

四、戚继光抗倭。

1、倭寇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

“倭”是对日本的简称。元末明初时,日本的武士、浪人、奸商和海盗,为了掠夺财富,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人民称这些强盗为倭寇。元朝后期,倭寇的骚扰掠夺日趋严重。明初,整饬军队,加强海防,对来犯倭寇予以沉重打击,使倭寇不敢再做大规模的.骚扰。到明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再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倭寇重又猖厥。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1555年,年仅27岁的戚继光被派到浙东防倭,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不可用,认为第一可用的是乡野老实之人。因此到义乌去招募士兵,选拔了农民和矿工3000人,按小队编制起来,教以阵法。戚继光根据江南多沼泽和倭寇武器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别阵法,叫鸳鸯阵,以训练新军,并严明军纪。这支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到处都受到人民的拥护,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连续取得辉煌胜利,被人民称为戚家军。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抗倭,血战一个月,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戚继光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和另一位抗倭将领俞大猷共同抗倭,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了。

戚继光是一位反抗外侮的民族英雄,他的业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后人抗击外侮的斗争。

五、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20年代初,环球航路开辟,进一步刺激了欧洲殖民者到东方掠夺财物,强占殖民地的野心。最早对亚洲进行殖民侵略活动的是葡萄牙。1517年曾侵入我国的珠江,后被中国军民击退。殖民主义者并不死心,1553年,他们又来到珠江口西侧的澳门,谎言商船遭到风暴,请求借澳门晾晒货物,并贿赂当地清朝官员,准许他们在澳门居住。于是他们逐步建筑房屋,势力扩大到万人。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

2、西方传教士来华。

传教土是跟随殖民者之后来到中国进行宗教活动的。他们当中,还有一些人以传教作掩护,在中国搜集情报,直接为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服务。但大部分传教士,为了能在中国进行宗教活动,争取中国官员和士大夫的信任和支持,向中国介绍了一些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这些传教士的活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对引进西方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后来逝世于北京,人们为他立碑,以示纪念。

3、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一、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二、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2、后金的兴起和萨尔浒之战。

三、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四、戚继光抗倭。

1、倭寇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五、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2、西方传教士来华。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俺答汗同明朝和好、后金的兴起、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西洋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通过对教材插图《俺答汗和三娘子亲临互市现场》的处理,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理解历史以及想象历史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教学,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萨尔浒战役的学习以及对以前有关战役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戚继光的高尚品德以及他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通过对后金兴起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国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通过葡萄牙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19澳门回归祖国的巨大意义。

导入:

明朝是继汉、唐、元以来又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然而,我们翻开明朝的版图,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此强大的明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域确如此狭小,今天的新疆以及甘肃、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并不在大明的`版图之内,连举世闻名的敦煌,也淹没在沙山瀚海之中,真是“西出嘉关无故人”啊!(可引导学生看明朝疆域图)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弃长城以北和嘉峪关以西而不顾,实在是有他们的苦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

讲授新课:

一、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在茫茫敕勒川的大青山脚下,有一座被蒙古族人民称为“青城”的城市,那就是呼和浩特。这座城市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历史上汉蒙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修建这座城市的就是蒙古鞑靼部的杰出首领俺答汗,蒙古族人民称他为阿勒坦汗。他在位时,深明民族和睦之大义,多次主动向明朝提出和好互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以兵戎相见,逼迫明朝同意互市。在中国的历史上,以大军咸逼达到和平互市目的的先例大概这是仅有的了,这说明俺答汗对互市的重视,说明他的远见卓识。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同意开放大同、宣府等处互市,并封他为顺义王。那时蒙汉互市的市场热闹繁荣,蒙汉边界出现了少有的和平局面。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了呼和浩特城。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持政事,维持边界的和平局面达几十年。

二、后金的兴起。

明朝版图的东北地区,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女真族。我们知道,女真族是由唐代的黑水h发展而来。宋代,他们建立了强大的金政权。以后,蒙古灭金,女真族的势力衰落了。15世纪中期,建州女真迁到辽东,过着农耕、畜牧和渔猎生活。明朝统治者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强行索取贡物,甚至随意出兵捕杀他们。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部出了个杰出人物叫努尔哈赤,他勇武健壮,智慧过人,喜读汉书,精通韬略,用了30余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女真人的壮丁以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一固山分别有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旗帜为标志。因此,固山又称“旗”,固山的头领又称旗主,女真以及以后满洲的士兵又称八旗兵,八旗兵的家属及以后的满洲人又称旗人或在旗。八旗制是军事组织,也是民政组织,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时出征,平日耕种。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对女真族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政权,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后金建立后,声势强大,明朝感到了它的威胁,便千方百计限制它的发展。而后金也要掠夺土地和财富,16,努尔哈赤起兵攻明,攻占了抚顺等地。16,明朝派杨镐为辽东经略,统兵10多万,分兵四路向后金进攻。明军主力3万余人,在杜松率领下,孤军深入,在萨尔浒扎营。努尔哈赤集中后金主力猛攻萨尔浒,全歼明军主力,杜松阵亡。以后,后金军又连败另两路人马,第四路明军只得退却,后金从此取得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这一战对清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三、郑和下西洋。

明朗前期经济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富强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它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同学们小学已学过,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视频资料,同学们边看边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放影片,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1、郑和下西洋规模大:一是船大,最大的宝船长40丈,宽18丈,载重千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二是船数多,人数多。

2、郑和船队设备先进,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这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郑和远航行程远,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郑和的航程远远超过了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程。

4、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航海的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

从以上几项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郑和作为明王朝的政治使节和商务代表,每到一处即向该地国王或酋长送礼品,表示愿意通好的诚意,在双方协议下进行彼此互利贸易,郑和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许多国王、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来中国。

南洋指的是东南亚一带。早在唐朝时,我国就同南洋各国展开贸易。我国商人到南洋去总是利用季风,冬去夏回,进行一次贸易就需一年的时间。如果耽误行期就得再等一年。如此年复一年,有些人就在南洋长期居住,还有些福建广东一带失去土地的农民和贫苦的手工业者,也搭商船去南洋谋生。这些劳动者的人数日益增多,构成华侨的大多数。郑和下西洋时,那些地方已有了许多华侨。郑和下西洋后我国去南洋的人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同当地人民一起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了南洋地区。由于华侨参予南洋的开发,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华侨用辛勤的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四、戚继光抗倭。

1、倭寇在我国沿海地区的骚扰。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抢劫中国商船,掠杀中国沿海居民,历史上称之为“倭寇”。这些人带着武器和货物,遇到机会就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有时冒充商人,陈列货物做生意,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威胁。明朝初年,整饬军队,加强海防,对来犯倭寇予以沉重打击,使倭寇不敢再做大规模的骚扰。到明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再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倭寇重又猖厥。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戚继光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1555年,年仅27岁的戚继光被派到浙东防倭,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不可用,认为第一可用的是乡野老实之人。因此到义乌去招募士兵,选拔了农民和矿工3000人,按小队编制起来,教以阵法。戚继光根据江南多沼泽和倭寇武器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别阵法,叫鸳鸯阵,以训练新军,并严明军纪。这支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到处都受到人民的拥护,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连续取得辉煌胜利,被人民称为戚家军。

到了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经过大小80余战,每战必胜,歼敌万名;对驱逐倭寇的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业绩将永载史册。

五、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远航,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在他远航之后,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更加频繁。15世纪末至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是为了掠夺财富,进行殖民扩张。因此,随着环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主义者的殖民侵略活动也开始了。最早对亚洲进行殖民侵略活动的是葡萄牙。15曾侵入我国的珠江,后被中国军民击退。殖民主义者并不死心,1553年,他们又来到珠江口西侧的澳门,谎言商船遭到风暴,请求借澳门晾晒货物,并贿赂海道副使汪柏,准许他们在澳门居住。于是他们逐步建筑房屋,势力扩大到万人。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

2.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东来,欧洲天主教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利用十字架配合坚船利炮,对古老的中国展开了一场“精神战争”。

这些传教士有的是为殖民侵略服务,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有的是为了能在中国大陆甚至在北京进行宗教活动,争取明朝官员和士大夫的信任与支持,向中国介绍了一些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先到澳门,研究学习汉语及中国的礼节习俗。后到南京等地传教。16,利玛窦到北京,买通宦官马堂,向明神宗进献鸣钟、八音琴及《坤舆万国全图》等物。由此获准在北京传教。在传教中,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李之藻合译《乾坤体义》、《同文指算》。同时,也把中国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成为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的人。

(教师出示《坤舆万国全图》)这是利玛窦在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不准确的,可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幅最准确的世界全貌图,使中国人第一次得知世界有五大洲,还了解了许多过去没接触到的世界地理知识。

通过上述的讲解可知,有些西方传教士在来华传教的过程中,客观上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当懂得:各国、各民族应当和平相处、互助互利,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战争,世界才能安宁,各国人民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创造美好的生活。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二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下边示例并思考说明了什么?

北京大学女学生朱玲得一种奇怪的病,头发脱落,全身痉挛,被送往医院后甚至出现昏迷症状。医生、专家们对此均束手无策。朱玲的一位同学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她,在internet上发了一个求救的e—mail(电子邮件),使朱玲得到了全球1000多名医学专家的“网上会诊”,从而被确诊为“砣中毒”,最后经治疗转危为安。人们也由此领略了网络的巨大作用。

二、自主知识梳理(学生自己看书完成以下各题,并识记括号里的内容,教师抽测)

1、当今世界是()的世界。中国要富强、要发展、要进步,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的东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的必然选择。

2、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国家开放,()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三、师生互动,探究疑难

(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探究: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而且一天比一天开放

结合课本47页安华和网友艾比的例子,学生分组讨论,举出类似的例子。

学生思考、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

2、探究: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谈古论今交流:盛唐和圆明园情况对比。

思考讨论:我们为什么会由盛转衰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开放与兴盛相伴,封闭与落后并存。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讨论:加入wto的利与弊

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观点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中国入世弊大于利。由正方两方推选代表上台辩论。

教师小结: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倾向。

观点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

观点二: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公司的总裁,你会如何应对呢?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归纳: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1)第一种观点看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但不懂得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固步自封,不求创新,其结果必将导致落后于其他国家,更谈不上自创品牌。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2)第二种观点,看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但一味依靠别人,全盘西化,忽视自身的努力,其结果必将是失去自我,失去民族特色,发展缓慢。因此,我们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要实现全方位的开放

2、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3、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四、拓展运用

在一次思想品德辩论会上,同学们就如何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谈了自己的看法:

甲说: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就应该全面都向西方学习,完全依靠西方先进的东西进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乙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外开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建设现代化。

你的看法呢?

小组快速讨论,派代表发言,看哪一组说的好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组代表评价并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预测点拨:要答好该题,必须认真阅读三个同学的说法,体炼出所包含的政治观点。即:

(1)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2)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

五、课堂检测:

学习检测22页一、请你选择(单项选择1、2;多项选择1、2、3)

六、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三

这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作为一个新的尝试,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手段必将走进课堂,如何利用它达到课改的目标,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我想探讨的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通过课件来学习部分教学内容确实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兴趣、注意力的集中、合作精神方面,包括探究的深度,都有良好的反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但是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制作的内容要让学生容易理解,要生动形象。同时要能够解决教学问题,还要易于操作,否则制作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制作比较实用且效果较好的课件需要的周期较长,因此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本课就是比较适合的.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另外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采取这样的方法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时间的利用更加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来解决遇到的困难,解决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学生有了成就感,就更加喜欢学习生物学了,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这一新的角色就建立起来了,这是符合课改要求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如果完全展开,可以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可能,调整一下“观察思考”的内容,或重新设计一番,使之更实用,是我们今后应探讨的问题,另外,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需进一步训练、提高。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四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属于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课的主题是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两件史事,使学生认识到明代对外关系政策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关系,二是在面对侵略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从而感受我国自古以来作为大国的气度与骨气,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

分析完教材,我来说说对学生的认识。知识上,初一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有粗浅的印象,知道这两件史事的存在,但没有具体细节支撑,也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两件史事。思维上,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能够对历史文本进行初步归纳与解读,并开始有意识地去辩证分析问题,但理性思维仍旧较弱。情感上,学生对这两件史事的发生有着直觉的钦佩与自豪,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细节根据,因此这种钦佩与自豪只停留在感觉层面。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概括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特点及戚继光鸳鸯阵的优势,提升历史信息归纳收集能力。

通过分析史料、分小组讨论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影响,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中感受郑和不畏艰辛、大局为重的精神,能够从戚继光抗倭高超卓越的军事智慧中感受其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怀,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戚继光的军事智慧。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说教学过程,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三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小结作业。

环节一: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我采取了创设情境导入法。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在非洲发现明朝工艺品的视频,并提出问题:我国明朝时期的工艺品怎么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呢?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播放视频创设情景进行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下一步学习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新课讲授。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本环节分为2个部分,一是针对本课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二是关于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对于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首先,我会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郑和的故事,使同学们对郑和其人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我会提出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明成祖为什么会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学生在结合相关史料思考回答之后,我会加以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郑和的个人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郑和出生于回族家庭,受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三是郑和对朱棣的忠诚。此外,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寻找建文帝,及当时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及造船技术,这也是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点知识。

接下来我会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特色,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特点。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郑和航海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航程和经历的国家地区等信息,从而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并归纳出“航程远、次数多”的特点。再比如通过观察郑和的宝船图片和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可以归纳出郑和船队“规模大、分工明确”的特点。

在了解完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特点之后,我会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郑和下西洋场景表演,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到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激励他们为国家复兴而努力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最后,我会展示相关史料,组织学生进小组讨论思考: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在学生组织讨论后,我会进行必要的总结,帮助学生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航海等多种角度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从而挖掘历史表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和史料分析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戚继光抗倭。

对于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学习,首先我会播放相关纪录片,引导学生直观了解倭寇的概况及其肆虐的表现。之后我会补充关于戚继光的相关材料及其来到浙江前线准备进行抗倭的相关史实,通过表格对比敌我双方的实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戚继光面临的严峻困难和挑战。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戚继光练兵的具体实践,比如招募新兵、训练新兵、研究新型战法等,归纳戚继光抗倭的特点,感受戚继光的军事智慧,并且为之后理解戚继光抗倭的胜利奠定基础。

能够分析出来鸳鸯阵的巧妙之处在于充分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回避了我方因地形产生的军事劣势,可攻可守,从而更加深刻直观地感受戚继光的军事智慧,也能够体会到在这智慧背后戚继光保家卫国的决心。

最后,我会向学生提问:在你们心中,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通过提问,完成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抗倭寇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赢得了当时以至后世人民的称颂。

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

在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对比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总结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从而锻炼学生历史对比的能力,并且提升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课下收集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同时也能让他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加深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我采取了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既简明扼要,又条理清晰。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五

(一)教学难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面对文化冲突。

教学重点:明确保护多元文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及建议:

第一环节:录像导入。

播放《开放的中国》录像片段,在增强学生自豪感的同时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第二环节:情景分析。

随着国家的日益开放,与不同文化共处成为学生必须面临的课题。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小品:《小雪与mary》的故事(p61)。并提出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分析:

1.如果你是mary,会怎么办?

2.我们能以“好”或“坏”来评价mary的处理方式吗?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懂得: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尤其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文化的长处。

为了强化学习其他文化长处这一点,教材安排了《比利时交通文明》的材料,使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材料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讨论。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理智地对待别人的长处、拥有开放的胸怀具有意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补充“日本645年的大化改新”的资料,因为日本的大化改新正是学习我国唐朝的先进文化、律令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结果,从630年起的200多年间,为了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先后派遣唐使19次,实际到达的有13次。这对日本后来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使学生真正理解:我们搞对外开放,从文化的视角看,就是基于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学习别国长处,用来发展自己。

第三环节:相关链接,理解保护多元文化的意义。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二战期间保护日本名城奈良的故事。(p62)。

以此说明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世界的文化就是民族的文化。

正是由于不同文化有其特有的价值,所以要保护有益的文化,包括保护外国的文化。只有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世界才会更精彩。这就是我们,面对文化多元化应取的态度,即“开放的胸怀”。

第四环节: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中国的外来文化”。

课前把这个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分组收集有关对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影响“外来文化”,然后在课堂中展示。并讨论分析三个问题:

1.你所展示的外来文化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2.这些文化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3.你是怎样对待这些外来文化的?

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进一步探讨与交流“如何评价我们现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尤其是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些外来文化,如:哈韩、哈日现象等要深入探究。使学生能比较客观评价“哈日族”与“哈韩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不能迷失了自我。而要批判地继承,更要了解并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开展这一活动,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事先采访一些人群,谈谈对“哈日族”、“哈韩族”的了解和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得出对外来文化应持的正确态度。让学生理解民族魂是我们的根,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第五环节:播放电影《刮痧》片段,积极应对文化差异。

教材中例举了一位中国小留学生发自异乡的电子邮件揭示了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以此为背景材料,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来探讨如何面对文化差异,更好地融人当地主流文化中。通过这个活动,得出相应的交往原则和方法。应该是比较贴近学生。

为了能使学生有更大的震撼力,我选用电影《刮痧》这个材料,并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分析三个问题:

1.请你找出《刮痧》片段中不同文化冲突的最激烈是什么事件。

2.你认为造成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3.要解决这些冲突,你有哪些好的意见?你现在是怎样做的?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现实交往中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激烈性,并理性的分析冲突的原因,从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文化,加强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争做一名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学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在二战中,我国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梁思成的亲人也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为什么还提出要保护日本的城市奈良,使它免于在炮火中毁于一旦?梁思成这样做值得吗?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可事先布置学生在校园里或社会上随机采访一些人,谈谈对“哈日族”“哈韩族”的了解和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我们对外来文化该持何种态度。

可请有留学经历或在国外生活经历的人来校与学生交流,也可请学生事先进行采访。但是有部分学生收集资料能力很差,没能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这一环节还是有些欠缺。

本节课通过录像导入、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理性分析多种文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来如何面对文化冲突,从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文化,争做一名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六

几十年前,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学生就曾经批评一些物理教材涉及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物理现象,不过是用一些字来说出另一些字的意思,供学生生吞活剥地背诵而已。

例如,对摩擦发光的定义是:“当晶体被撞击时所发出的光……”这样的句子没有说明撞击的是什么晶体,为什么会发光。学生即使把这个定义背得滚瓜烂熟,回家后仍不知该这样做实验制造出一星半点的摩擦发光。如果在教材里这样介绍摩擦发光:“当你在黑暗里拿把钳子打在一块糖上,你会看到一丝蓝色的'光。其他晶体也有类似的效应,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个现象称为摩擦发光。”那么学生学习后就很容易做个实验亲自看看摩擦发光,而这将是“一次与大自然相遇的美妙经验”。也只有这种能揭示知识和生活联系的教科书和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堂设计中没有用课本上提供的“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设计问题情境,因为我认为学生对于照相机是不熟悉的。相反,我认为放大镜的聚光作用是每个孩子的游戏内容。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可以将光线聚集清晰。所以,我设计了从放大镜引申出晶状体,再引申出眼球的折光系统的教学顺序。从实践中看,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在课程中,我也有很多遗憾的感觉:

一是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机会和自由探究的机会太少了。因为课时的限制,远视、散光、白内障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没有带领大家讨论。如果能够让有这些知识的同学谈论一下,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经验,将课堂知识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的作用。

二是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还很值得推敲。这些情境中,仍存在不能成分调动学生兴趣、和学生生活环境结合不紧密的现象。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七

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

4.避免中耳炎;。

5.避免外耳道感染。

四、其他感觉器官。

嗅觉——鼻。

味觉——舌。

触、冷、热、压、痛觉——皮肤。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八

【教材分析和设计意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二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根据认知起点和学习起点,首先联系图题图猜想设疑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设计让学生搭建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可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这时再出示书上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接下来教师回归情景图,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本节课的后半部主要是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猜测-实验-结论,感受数学思想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3、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猜想质疑,感受三角形三边关系。

1、复习三角形知识。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好多平面图形,给你一个图形,你能叫出他的名字吗?(三条线段围成)。

师:判断下面这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说说你的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

2、学生操作引出课题。

请学生上演示台操作围三角形。

1)498(能围成)2)4915(无法围成)。

(讨论围成三角形应该注意的方法)板书课题: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二、动手操作,探究合作,初步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

1、用4厘米、4厘米、6厘米、10厘米、12厘米五根小棒拼三角形。

师:同学们是不是都想亲手实验下到底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刚才老师给你们每一组的都放一个信封,里面5根小棒,长度分别是4厘米、4厘米、6厘米、12厘米、14厘米然后你可以用直尺测量验证下他的长度……(结合课件讲清楚操作要求)。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活动。

(学生分小组活动)。

2、小组交流,达成共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表格。

不能围成。

4412。

4414。

4612。

4614。

能围成。

446。

41214。

61214。

(3)、任选一组集体讨论不能围成围成三角形的原因。

a、集体讨论不能围成的原因。(因为两条短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b、课件演示(4、6、12)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动态过程。

c、同理讨论另外几组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

(4)、任选一组集体讨论能围成的三角形的原因。

a、集体讨论能围成的原因。(因为两条长边大于第三边)。

b、课件演示(4、12、14)能围成三角形的动态过程。

c、同理讨论另外几组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

(5)课件出示(4、6、10)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a、集体讨论不能围成的原因。(因为两条长边等于第三边)。

b、学生猜测、推理验证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c、课件演示(4、6、10)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动态过程。

3、通过刚才实验我们都同意这几组能围成,这几组围不成。请大家想一想:

师: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可以结合刚才的实验用你自己的话说说看。(课件)。

4、分析讨论。

预设1、(有的学生直接用两条短边相加大于长边来说明):两条短边的和大于长边能围成三角形;两条短边之和小于或者等于长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结合摆出的三角形)。

生:因为较短的两条边之和如果大于第三条边,则说明任意一条较短的边与最长的一边之和肯定大于第三条边,所以我们就可以直接用两条短边之和大于长边就可以判断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就行了。

师:嗯,说的非常好,你能结合一个能围成的三角形来深入分析给大家听么?

生:我以(4、12、14)这三条线段为例,两条短边4+12大于长边14,那么长边14加一条短边4一定也大于10,长边14加10也一定大于4…………所以我只要判断两条短边加起来是不是大于长边就可以知道这三条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

板书:4+1214。

4+1412。

12+144。

还有一组可以围成的三边我们也这样来写一写,同学们说,老师写。(板书)。

………。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两条边相加大于另外一条边)另外一条边我们让它跟前两条边区分开,把它称为第三边可以吗?(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师:那么刚才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句话是否严谨?大家觉得应该怎么说才合适?

(只要大致方向接近就行,学生没说出任意,教师就直接板书说明)。

板书:任意。

学生书本上找一个三角形,测量验证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什么意思么?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深入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1、回归主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讨很有价值,我们发现了其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探讨,也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三角形的另外一个特征。

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分析分析小明去学校应该走那条路?为什么?

2、完成课本练习。

师:请同学们翻书到第86页,自己独立做第4题。

(学生做完后汇报展示,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师:你们不仅能用今天的所学来解决问题,还找到了最佳的判断方法,能力真是不可限量啊!

四、拓展延伸,丰富充实,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空间。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不仅能自主、能动地学习新知,而且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下面老师这儿有几道题想让你们来帮忙一起解决下。(课件出示题目,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时间选取题目)。

2、题目2:用15根等长的火柴棒摆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最多可以由几根火柴棒组成?(机动)。

【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非常棒,不仅能猜想,而且能通过实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为你们骄傲,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如既往,灿烂的明天一定会与你拥抱。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九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充分认识到隋唐时期对外开放的特点。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七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到唐朝在当时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工作,我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教学中较成功的地方。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问一系列问题:你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哪一些真实的?哪一些是虚构的?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

2利用比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坚强、坚忍不拔、是良好的思想品质。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料有利于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均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名人身上所具备的诚实品质。本课通过比较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讲学、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进行比较他们的相同点,从而向他们学习为达到一个目标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因为学生可以从历史人物中学到影响其个人选择、态度和价值认识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又直接能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说,历史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作用我们决不能忽视。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没有把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商品经济进行比较。

2、提问时学生都乱回答影响课堂教学,有时包办。

3、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差生没有给予更多的成功体验。

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改进措施如下:

1、认真备课。

2、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他们合作交流,自己去发现问题。

3、作好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不包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家庭教育学生大全(18篇)

    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

    观看足球比赛心得体会(热门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下面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中,您会找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感悟,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今天是“校长杯”的比赛当

    河滨公园游记大全(21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塑造出鲜活的形象和感人的故事。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我的家乡在府谷,那

    对自己微笑小学(优秀18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和个性的方式,我们应该积极去挖掘自己的创作潜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迪。给自己一个微笑吧

    儿保专科个人总结大全(15篇)

    个人总结需要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和概括。以下是一些优秀个人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一、思想道德方面:在思想

    海豚小学生六年级(汇总17篇)

    作文是对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一次检验,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优秀作文的要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范文,一起来学习吧

    开心过大年大全(18篇)

    优秀作文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表达思想,让读者在阅读中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推荐一些有关优秀作文的相关书籍和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最喜庆的日子来了,这

    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范文(17篇)

    教学工作计划不仅是教师自身教学管理的工具,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有关教学工作计划的具体实例和具体措施。教材分析:圆锥的

    我的家乡东莞(实用14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和解决困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东莞,是繁华的城市。东莞,是魅

    学校行政助理个人工作总结(模板21篇)

    通过不断地完成月工作总结,可以形成一种自省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以下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人努力工作的汗水和收获,同时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