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艺术书的读后感(实用10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HT书生读艺术书的读后感(实用10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一

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有关书籍,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自己几年的教育生涯,深感惭愧和内疚。“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疑问。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二

读完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很好的一本薄薄的书。

人的孤独感是无法回避的事情,克服的办法一是创造,主动去改造自然,实现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联通;另一个就是爱,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实现自我和人群之间的联通。无论是创造还是爱,都是主动性的行为;所以弗洛姆提倡“创造性的人格”。

通俗地说,爱是给予而不是理解。爱确实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说,感情是弱者的感情,但是,过于脆弱的相互依靠的感情可能也无法真正健康而长久。我赞成说,一个懂得并且能够享受孤独的人――独处,而不求助于各种他者(包括人和物)的支持――才有着真正的去爱人的力量。真正的爱里,就应能够同时成就自己和他人。无论是一味索取的爱,还是按照自己的臆想一味给予并且认为对方需要的爱,都是不健康的。

弗洛姆也超多探讨了现代社会是否有利于爱的培养的问题,他认为,西方社会导致了爱的溃散;其主要论据在于,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带来了现代人与自身、与其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了。我赞同,在工业大革命之后,“物”在人类生活中享有了从未有过的地位,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崇拜;但是我不敢肯定,在现代社会之前,爱是普遍的,而现代社会的到来,带来了爱的溃散。可能确实现代对于人之间关系的抨击很多,从文学到哲学的各个方面,但是更加可能是由于人的信仰变化――从崇拜爱与美到崇拜物而贬低人――而造成的。我们甚至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对自己的心灵更加敏感或者麻木。所谓协作精神和相互体谅对于相处的作用,我想不只是现代会这么要求――人和人是不同的,相处之间摩擦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同理心和让步就是必要的润滑剂,而非某个社会形态强加在于人身上的,只但是大众媒体会不会这样坦诚。

让步假设说,现代社会确实存在爱的溃散,这也不能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美德标准带来了这样的状况来概括。如果爱――博爱、母爱、性爱,能够给人带来愉悦,那么人就不会轻易放手它们,不会因为社会崇尚协作精神,就贸然提议说,我们放下相互之间的爱,用协作好处上的共生来替代吧。――人应对鱼和熊掌的第一反应,不会是,两者我该放下哪一个,而首先会是,我能不能同时占用两者。另外,如果我们谈论这个话题的起意在于学会爱,获得幸福感,那么笼统而轻巧地把职责推于社会形态是一种既不负职责又无济于事的行为――我们大能够把时间花在一部电影一桶爆米花,而不是严肃的思考上。

但是,我们确实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或者说工业化的进程,确实改变了人的很多习惯、特征;这样特征和习惯的改变可能最终改变了社会里爱的现状。

确实,现代社会里更多幸福感来源于消费――或者说,人的幸福感向来部分来自于消费,而在工业化之前,消费部分占有份额受到了消费品总量的限制,无法大幅扩张;而工业化带来了这样的可能性,于是人自然地转向这部分更加容易增长的幸福来源,从而构成了大众逐利的场面;而这样的状况有可能造成了大家对于精神层面替代性的忽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也许国际贸易里“福利恶化型”增长的状况会出现。

同时,现代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习性。弗洛姆在“爱的实践”里所提到了几种爱的基本要求:“自律”、“专注”、“耐心”、“极大的热情”(discipline,concentration,patience,passion)。但是现代社会的物质消费约束集确实不利于这些美德的培养,这些美德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远不如一两千年前。我们能够说,人性的的进化是缓慢的,远远慢于意识形态的演化,更加慢于生产力的提升――尤其是在生产力经历了指数甚至更快的增长之后。不可能指望植根于人性的意识形态迅速地能够适应生产力的提升,而同时持续了当初的种种坚韧不摧(或者至少在没有外界冲击状况下,表面的坚韧不摧)。因此,爱成为一种需要学习、时时注意的潜力――培养这样潜力之始,就是从努力靠近弗洛姆所提出的几项要求开始。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三

该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h·丹纳所著,作者用清晰﹑详实的笔墨,讲述贴近我们生活的艺术。书中作者主要讲了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哲学。

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是世界艺术文明的典范,这三个国家的艺术造诣特点是世界艺术史艺术的缩影。讲到意大利的艺术哲学,作者从画派的特征,艺术产生的各种条件,促进艺术表现人体的原因以及意大利人的生活和趣味介绍。透过作者的文字分析,我们能理解意大利表现的一种文化是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依照古代的风格,同时根据现实的环境,赋予其新的.意义。意大利人在声乐雕刻建筑绘画中融入自己民族的东西,用一定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意图。文中提到意大利艺术表现形式有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人体。意大利缺乏长久的太平和公正的司法制度,人们几乎是处在不安定的状态中,因此表现人体,一定程度上是追求人性自由的诉求。

作者谈论尼德兰的艺术则从尼德兰艺术出现的综合原因以及尼德兰艺术的历史分段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从早期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再到伦勃朗的出现,尼德兰的艺术在不断的发展成熟完善,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艺术哲学》中对希腊的艺术哲学进行分析,则从种族﹑时代﹑风俗三个方面进行。希腊人得行为方式,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成就了一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希腊。谈到希腊的艺术成就,不得不讲它的体育成就。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整本书没有多少难懂的语言,全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艺术哲学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这些门外汉能够初步地了解什么是艺术哲学。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四

爱的艺术说,爱是不断的投入和深入理解,是给予。

是的。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吃喝,做事业不是为了拥有名或钱,我们活着的一切意义是希望对外界有所作用、影响和价值,也就是有能力“给予”社会什么。也许,我们可以成大器,对社会产生大的影响,但不管大器小器,至少我要实现的价值是,对爱人和家人做到“给予”。

我特别不认可一个人学习进步的发展,一个人吃喝玩乐的潇洒,甚至不认为一个人银行户头上的财富数字有什么意义,只有当一个人将相关一切都给予、用于别人,使他们感到幸福收获的时候,这个人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五

这些天,我一直在研读《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详细讲解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学艺术,同时列举了大量实例,读完真的让人受益匪浅。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学。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努力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是展现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教法的灵活性。敢于创新,巧于设计,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出色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

1、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呢?

首先要不断积累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言语艺术

言语体现出的艺术性是教师日积月累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精华和结晶。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有计划、有意识的积累、背诵一些名言警句、民间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典故、故事,不分古今中外,不分名言或是从群众口语,只要是有益或有哲理性的词汇,教师都可以多听、多读、多看、多写、多记,通过学习不断扩种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在教学中一旦可用,便可以从自己的知识库中灵活取。

2、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幽默指数

教师的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外在知识的学习吸收,更应注重乃在修养的自我提升;要广泛涉猎,做博览群书的“杂家”,善于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幽默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幽默风趣地表现出智慧和才华,才能在教学领域里利用教学言语自由地发挥。使学生既佩服教师的学识,又喜欢教师的个人风格。师生之间会更加互相尊重,师生关系会更加亲密融洽。

总之,当代教师仅仅满足于学校里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像一股清泉,不断更新,永不枯竭。“学有所用”,我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从兴趣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六

没看这本书之前一直认为爱是人的一种本能,从无条件的母爱中知道付出与奉献,从父亲的严厉与宠爱中学到坚强与责任,这都是我们潜意识中爱的本质。在读完《爱的艺术》之后才知道原来爱也是一门学问也有理论也需要实践。虽然艾里希——弗洛姆生活的时代和背景已经跟我们大相径庭,但是他对爱的理解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产生很大的分歧。书中引用了一些心理学的术语但是都不是很艰涩难懂,虽然不是完全赞同他的见解,但是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对爱的诠释也使我感觉对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弗洛姆认为造成“爱不用学习的态度”的原因是:大多数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所以他们使用各种途径赢的人心、具有吸引力;还有人认为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人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但是要的到一个合适的爱的对象则难的多;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一种活动、哪一项事业像爱那样,开始时充满期待和希望,而结果又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因此,他主张爱也需要学习。在他论述的过程中我觉的有一段话说的特别好,至少我觉的很真实,“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当他们突然拆掉使他们俩分隔的那堵高墙时,他们感觉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融为一体。但是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是不可能持久的,它只是昙花一现。这两个人渐渐熟悉,而亲密体验的奇妙光环却日渐消退,直到最后他们的冲突、失望及彼此之间的厌烦,把当初仅存的美好感觉完全破坏掉。然而,在一开始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将是这样的结果,实际上,他们并不懂什么是爱,他们只是把彼此之间如痴如醉的迷恋与疯狂当成了双方强烈爱情的表现,但其实,最初那种彼此之间的迷恋也许只说明了他们以前是多么的孤单。”确实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爱情就如昙花般稍纵即逝,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爱,而只知道自己很孤单。为了逃避这种孤单的感觉而选择暂时的麻痹。

爱的对象。“爱并不是某个具体人的一种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上的倾向。这种态度决定的是一个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决定与自己爱的对象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只爱自己的对象,而对其它人漠不关心,那么他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只不过是一种共生体的依恋,或者是一种更高的意义上的自私。然而,绝大多数的人相信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他们甚至认为只爱一个人不顾其他恰恰是自己强烈的爱的证明。其实这种想法十分荒谬。就像一个人想画画但又不想学习绘画这门艺术,他只关心能不能发现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模特,自认为一旦找到就会画出美丽的作品来,这自然是荒谬可笑的。”其实我并不赞同他这种说法,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彼此眼中只有对方,这在我们看来在正常不过的了。他们只顾及到自己爱的人而忽略了其他人,是因为爱情本身就具有排它性。他们忽略其他人也并不能说明对其他人就没有爱,而是不同性质的爱。这在他看来是荒谬可笑的让我感觉十分不解。

不同形式的爱。弗洛姆在书中列举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爱如:博爱、母亲的爱、性爱、自爱和上帝的爱,在这几种爱中我认为梅斯特——艾克哈特对自爱的一段论述很特别:“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像爱自己一样爱所有人。如果你对别人的爱少于对自己的爱,你在爱自己的时候也不会成功。如果你爱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那么你就是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来爱,就是一个伟大而公正的人。”在我看来现在的社会中爱自己可能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私的行为,但是弗洛姆认为自私和自爱不是一回事,而且是背道而驰的。他认为自私的人并不是太爱自己而是根本不爱自己。他对自己的利益过分的关注正是他缺乏对自身的爱和关心的表现。缺乏自爱表明他缺少内在的创造性,使他感到沮丧、空虚和孤独。所以他会通过其它的满足来弥补自己是去的幸福。看上去他好像对自己非常关心,但实际上只是在掩饰自己在爱的能力方面的欠缺。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自私的人就是自恋的人,他们把对别人的爱投射到自己身上。”他认为自私的人的确不爱别人,但这不仅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去爱别人,而且因为他也没有能力去爱自己。我觉的这个观点很特别,确实能做到爱自己又爱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做到这一点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伟大而公正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下面我说一下我对爱的理解,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也像上了发条的时钟一刻都不敢怠慢。这就使的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无形的压力,爱可能是缓解这种压力最好的秘方,当然我说的爱不仅仅是爱情也包括友爱和亲情。暂且不说这爱到底用不用理论性的学习,先感觉一下自己有没有感觉到孤独,如果有的话不妨找自己的朋友、家人好好聊聊,虽然不会有很明显的改观,但至少会感觉身边还有人关心、关怀着自己。至于爱情我认为可遇而不可求,没有爱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没有爱而去爱,与其有三两次的beinginlove不如有一次的fallinginlove。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七

读完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我想领悟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自我价值并不依附于任何人对我们的评价。让我知道了,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与努力。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与核心,但是,爱是什么?我们真的理解爱,甚至真的在爱吗?这本书的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博爱、自爱、父母之爱、性爱、上帝之爱等等,更能帮我们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自我,洞悉幸福完整背后的秘密。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在于其无偿的给予性,无条件性,不论你身处何地,不论你是好是坏,只要你是母亲的孩子,你便会得到母爱。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得到,而且也根本无法用努力去得到,无法创造,也无法控制。在母爱中我们是处于被爱的地位的,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把被爱转变为去爱,转变为创造爱。我们要学会爱也需要学会给予,给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得到满足,更能使自己欢愉,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当人们明白这些时,爱才能变成成熟的爱,“我被爱是因为我爱”。

弗洛姆指出:“关心、责任心、尊重与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态度的集中表现。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与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如果没有尊重与认识,那么关心与责任心就会变成对爱人的一种控制。在爱情里,尊重与认识非常重要。首先认识自我,自己本身要达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而不依附或依赖他人;其次,要客观地正视对方,认识他的独特个性,并努力使对方成长,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八

按谱做菜,按流程工作,项目管理等等任何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按理想进行,人行走的一路,必然是磕磕绊绊,任何一个小的挫折,都可能使我们放弃走不下去。

“爱的艺术”,难以理解,知了行难,而且还理想主义,能完全践行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只要能努力朝着那个境界努力,要相信对生活幸福会有很好的作用。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九

关于爱是什么,为何我们需要爱等问题,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有着不同于一般人对爱的诠释。爱的艺术并非是一本教人学会如何爱的情爱圣典,而是关于指导人生意义的心灵哲学类书籍。千万不要误以为看了这本书,就学会了爱,爱不是公式,不是操作手册——很多人因为报有这样的误解翻阅这本书后感到很失望,另外一些人则因为同样的误解而错过了这本书。

在《爱的艺术》开始处,弗洛姆就指出爱是一门艺术,而不只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堕入爱的情网,fallinginlove,并不能称为真正的爱情。真正持久的爱情(beinginlove)具有几个必备的要素(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首先,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陷入爱情时那种失去自我的狂热的爱恋在弗洛姆看来实际上是一种热情的奴隶,他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性.爱是一种类似艺术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后天的学习与修炼,与人的精神修炼的成熟度有关。这种学习不是象掌握一门工具、或了解一门知识那样学习,而是象禅宗的艺术一样,弗洛姆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

弗洛姆认为,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荒谬的是,保持孤独的能力是具有爱的能力的条件。”

弗洛姆认为爱情的第一要素是“给”,而不是得。一个人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东西,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新的力量。这一点表现在爱情上就是: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

下面我说一下我对爱的理解,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也像上了发条的时钟一刻都不敢怠慢。这就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无形的压力,爱可能是缓解这种压力最好的秘方,当然我说的爱不仅仅是爱情也包括友爱和亲情。暂且不说这爱到底用不用理论性的学习,先感觉一下自己有没有感觉到孤独,如果有的话不妨找自己的朋友、家人好好聊聊,虽然不会有很明显的改观,但至少会感觉身边还有人关心、关怀着自己。

至于爱情我认为可遇而不可求,没有爱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没有爱而去爱,与其有三两次的beinginlove不如有一次的fallinginlove。

读艺术书的读后感篇十

爱的艺术说,爱是建立在博爱的基础上的,爱是决心和意愿。

是的,这就是我不承认非尔莫属,不会为了眼前的`爱人而贬低其他人的原因。也是我不轻易说出爱这个字的原因。

爱的艺术说,爱需要成熟完整的人格,像爸爸一样批评和要求自己,像妈妈一样无条件原谅自己;爱是给予。不是需要。

是的,我会内疚,会学习改进甚至过程有学的四不像的犯错,我也不停的告诉自己接纳和相信自己。我努力去心疼一个人,但不让自己陷入贪图他的什么而不敢或不甘离开。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师恩的感悟(大全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

    珍珠雨读后感二年级(实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精选7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沈

    最新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读后感(汇总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

    罗刹海市聊斋读后感(模板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接下来我

    溥仪读后感 溥仪我的前半生读后感(实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

    自控力读后感总结(优秀9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

    2023年眼绘本读后感(精选6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

    热门攻坚克难的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心得是培养个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作心得,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范文,供大家参

    最新橄榄树听后感 白色橄榄树读后感(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