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实用5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温柔雨最新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实用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创新的最好刺激,是对创新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热情。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想象、讲故事、做实验、参与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如,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标本,厘清植物的六大器官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屠呦呦的生物创新给人类带来巨大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动手制作动物细胞模型、测定种子发芽率,到玉林当地的景区——五彩田园参观无土栽培技术,对玉米、向日葵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给家人测量血压、做膝跳反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兴趣倍增,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增强创新的欲望,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好奇、质疑正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众”,“只唯真”“只唯实”,敢于质疑,凡事多问个“为什么”,要有刻苦钻研的劲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开辟新的思维境界。如在学习植物的无性繁殖时,笔者引导学生质疑:荔枝树、龙眼树除了能利用嫁接进行无性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吗?当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一个创新想法:应该都可以用环剥树皮加湿泥土,类似扦插的方法进行快速无性繁殖。不少学生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行,但笔者对该生这种创意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后来该学生与另外三位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寻找有关资料,请教果农师傅,利用周末时间各做了10条龙眼树和荔枝树枝条的实验,一周后这个小组发布了他们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录像视频:共13条枝条从剥掉的树皮处生出了多条白色的根。这过程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激起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主动探索热情,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它不仅能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如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和实践制作“酸奶”和“米酒”、发“豆芽”,用染成不同颜色片段的绳子做dna简易模型,饲养观赏鱼等实践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精神兴奋、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自然而然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们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可和尊重。因此,当出现“标新立异”的学生时,教师要适时激励学生,如在学习《神经系统的组成》时,由于该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有一位学生用一段多股电线制作了形象生动的模型,教师可以用激励的语言评价他,“你真肯动脑!”“你的想象力真强!”“你真有创意!”这位学生的能力得到肯定,创新意识得到强烈的催化和进一步的强化,在后来的学习中,更加努力钻研,去寻求更新、更异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反思是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生不断创新的内驱力,能使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的创新提供有效的指导。教师平时对学生多用反思性语言进行启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做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反思: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唾液分泌的速度和质量?做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反思:你有什么启发?有何收获?这些反思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入强大的循环动力。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成,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对于已认字的成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奇,而对于一个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却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一种努力开拓、勇于创造发明的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迎接21世纪的国际竞争做好充分准备。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

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少的方式:创新精神提胆大、不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犯错误,只是出现错误认知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而质疑要有事实和思考的根据,并不是虚无主义地怀疑一切…“总之,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创新精神。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创新精神的的重要性

1、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未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4、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

有时,我们做不到创新是因为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我们的思路。

培养创新意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反传统”、“反逻辑”的方式来思考,就像每天都走一条路,你可以尝试换另一条路走,这实际上就是实践创新。

确实,创新虽然不神秘,但存在风险。它是一种艰辛的智力劳动,甚至还要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一方面,创新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因素的结合;另一方面,创新的过程往往会伴随着不同的困难,需要强烈的动力、顽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

有些取得成功的伟大人物,他们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他们的强烈兴趣和顽强毅力却是十分突出的,正是因为这些使他们成功,作出伟大的创新。

明白了这些,对我们运用创新意识去做人和做事有很大的帮助。

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社会发展对我们的内在要求。要用创新适应变化,创新又给我们带来惊喜,这份惊喜带来的成就感激励我们不断地创新。

你的每一个小创意可能就像爱因斯坦做的第一张小凳子、达芬奇画的第一个鸡蛋,但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做出大成绩。事实上,每一个大发明都来自于小创意,每个人的小进步也会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推动作用。

成功的机遇总是平等地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但是机遇却会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是否能把握机会,加速成功,首先在于你是否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即是否有创新意识,是否相信自己有创新的潜能,并且是否能在实践中展现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信自己有创新意识,而且创新的潜能是无限的,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得到开发。只要经常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你就会不断地“突破”;只要能坚持“突破”,敢于尝试,你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引导语:创新能力,是由创新和能力两个名词共同构成,而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

1、对产品的改进,使之适应不同市场和政府的要求,是属于:(d)

2、根据创造力的起源不同,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创造力的类型:(b)

a.标准式创造力b.持续式创造力c.探索性创造力d.意外式创造力

3、为什么说创造力对组织而言至关重要,因为:(a)

4、顿悟是瞬间对知识的理解领悟,是属于下面哪个阶段的现象:(b)

a.孕育阶段b.明朗阶段c.验证阶段d.准备阶段

5、以下哪项不是与挫折密切相关的因素:(d)

a.挫折情境b.挫折认知c.挫折反应d.挫折影响

6、以下哪项不属于任务水平指标范围内的任务特征:(a)

7、将水壶的特性分别列举成名词特性、形容词特性和动词特性的方法属于:(d)

a.焦点法b.形态分析法c.主体附加法d.特性列举法

8、钢筋混凝土是属于哪种异类组合(a)

a.材料组合b.方法组合c.技术组合d.原件组合

10、以下哪项不是三星集团成功的因素:(c)

11、以下哪些关于创新的描述是错误的:(b)

12、以下哪项不属于技术创新的类型:(d)

a.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b.渐进型创新c.原始性创新d.发展模式创新

13、以下公案,哪项是关于管理创新?(b)

公司基于市场开发新客户和产品

14、创新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包括:(c)

a.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b.知识产权意识c.市场投资意识d.风险意识

15、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结构:(d)

16、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特征:(b)

a.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b.多元复合的实践能力c.信息广泛d.独特的个性化

17、以下哪些方面不属于创新文化范围:(b)

a.组织鼓励b.团队协作能力c.创建学习氛围d.知识共享网络的创建

18、建立针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划体系对企业带来的良性影响,以下哪项影响不是:(c)

19、华为提倡的“狼”性特征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应该具有以下什么样的特征:(c)

a.敏锐的嗅觉b.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c.凶猛好斗d.群体奋斗

20、蒸汽机被内燃机车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c)

a.市场竞争的结果b.市场成熟的结果c.技术变革的结果d.制度发展的结果

21、在国外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美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模式的举措不包括以下哪项?(d)

22、企业要掌握国外技术,真正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c)

23、在确定用户需求和产品定位之后,须进行质量功能展开保证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以下关于质量功能展开的4个阶段,哪项是正确的流程:(d)

24、在追求创新过程中,在了解用户需求方面须注意了解顾客的必要需求、单维需求和取悦需求,以下说法哪项不正确:(b)

25、以下哪项关于技术学习过程对组织产生的影响,描述是错的:(b)

a.组织性转化过程 b.挑战决策机制 c.扩展战略行为的范畴 d.改进管理能力

a.供应商 b.竞争对手 c.销售商 d.科研机构

27、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水平总体来说起步较低,隐形技术知识的存量相对较少,所以技术追赶要以理解与运用国外主流技术为基础,因此发展中国家隐形技术知识的重要来源是:(b)

a.购买专利 b.跨国公司 c.国际论坛 d.与国外大学的技术联系

28、解决方案是在研究开发的哪个阶段中被执行的:(d)

a.发射 b.吸收 c.收敛 d.实施

29、全面的知识管理不包括:(c)

30、以下哪项属于创新型人才?(c)

a.一字型人才 b.t字型人才 c.十字型人才 d.i字型人才

31、以下关于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的描述,哪项不正确?(c)

32、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下哪项不正确?(d)

1、以下哪些方面是知识团队团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abcde)

a.团队成员b.团队构建c.团队氛围d.任务水平e.团队领导

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在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迎面而来,我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媒体介入教学领域,使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生了新的革命,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实施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本身的创新意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问题入手,利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手段,精心创设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依靠自身的潜能,在实践感知中主动地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创设情境,设疑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美国著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喜新猎奇,爱操作摆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表现自己。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手段,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一个人没有创新兴趣,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兴趣和动机。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既能传递教学内容,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培养学习兴趣。2、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求异是创新的核心,联想是创造的翅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做“25×18”时要求学生不局限所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看谁的解题认识方法最多、最简便、最合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情绪高涨,人人都自觉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经反复验证、相互讨论后,出现如下解法:25×18=25×2×9=45025×18=25×6×3=45025×18=18×5×5=45025×18=20×18+5×18=45025×18=25×10+25×8=450这些解题方法是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共同探索中得到的,既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共同探讨、分析比较中,又自觉地发现自身的差异,培养了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探索创新的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呈现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发展学生和创新思维,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内,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的

[1][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