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的(通用10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薇儿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的(通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一

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开始就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我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教学实践证明了我的想法,一上课,学生兴趣就迅速地被激发起来,导入新课,新课中,我也设计了一些摸球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地感知“一定”“不可能”“可能”。再次小组活动,根据要求自己设计方案,小组内摸一摸,验证结晨,再一次体验升华。教学至此,学生体验到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这是让学生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就显得顺理成章,轻松自如了。学生初步体验了事情的可能性,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做一判断,再找找身边还有哪些例子在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互相交流,拓宽思维,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作用。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还把数学回归于生活,设计了一个帮超市老板设计一个抽奖箱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结束本节课,延伸到了下能课可能性的大小。总之,本节课,就是让学生要玩中学,学中玩,觉得轻松,愉悦。

一节课的种种设计,无非是为了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通过本节的反思,让我认识到每一课都要尽心精心设计,设计环节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接受效果着想,那么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不足:第一次小组活动时,老师没有把步骤和学生说明确,学生开始觉得不知所措,后来老师走下去,帮助学生,及时补救过来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二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通过探究身份证号码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课前多方调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运用。鉴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收集,了解有关身份证号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并在收集过程中对所收集的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离不开日常生活的丰富素材,数字编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着数学内容生活化去展开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能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内容,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在学习中自觉主动的把具体问题化为数学问题。

3.以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交流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展开对新知的学习。

4.加强实际应用。动作的技能是比知识的记忆要让人难以遗忘的。只有通过练习、操作、知识才能得以更好的巩固与加深。因此在新课教学结束后,我联系实际创设了与身份证号码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三

通过比赛导入课题,学生很快发现比赛存在不公平,激起学生质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又复习了旧知。这样的设计与学生的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激发起探究的欲望,贴近学生的实际。

片断一的教学过程从猜测、实验、整理数据再到分析归纳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了一般统计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操作与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记录方法的学习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获得的信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地探讨出画“正”字的方法,不仅学会这个方法,而且明白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教师巧妙地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掌握了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捷地获得了技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者通过多媒体演示明确活动要求,简洁明快。磨刀不误砍柴功,为学生的活动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智力闯关的练习重在让学生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结果来判断事物存在的几种情况。在解决这几个问题时,学生必须经历由果索因的逆向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了展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延伸练习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真实、生动、有趣的录相画面不仅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情感。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四

简单的搭配,属于组合问题,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逐步学习相关知识,有顺利的思考,有规律的排列,不重不漏等数学思想将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常明显,本课教学中,我在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为理想。

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设计趣味性强。

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我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参考了许多一些案例设计,创设了“衣服搭配―照相合影―拉数游戏―开锁闯关等系列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每一项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实现了知识的顺势迁移,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选择的四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各种数学思想分层次、分步骤地借助素材的探讨进行渗透。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地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引申部分,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在拉数游戏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人人动手,明确了小组分工,确定动手操作人,记录人,发言人,在展示交流中比较得出拉数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怎样拉出的数组排列最有规律性: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这个数学游戏的有序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4、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渗透了思想教育。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开锁游戏,趣味性极强,而且是简单搭配的一种变异,由于在前面学生已经对搭配的种数有了比较固定的算法,所以很多学生一开始都使用了计算的方法:4×4=16种,从而掉入了老师设置的陷阱。在老师质疑下,很快有一个学生对这个结果产生了疑问,通过进一步思考,一部分学生马上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每开一把锁,就会减少一把锁和一把钥匙,因此,不能再用4×4来计算了,接下来,就逐渐有学生说出来正确的试验次数,通过这个开锁游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后,我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自我反思,同时,双桥中心小学的一些数学教师也诚恳提出了我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不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如多次使用了“接下来”这样的过渡语,导致课堂流程不够流畅,缺乏吸引力。

2、因为时间安排紧张,整节课没有给学生揭示一个明确的课题(简单的搭配)。

3、在完成了开锁游戏,使学生明白不能简单的用乘法来计算最多的实验次数以后,应该告诉学生:虽然我们学习了简单搭配数目的列举和计算方法,但生活中一些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不能教条照搬,像开锁这个游戏,就不能简单的用锁的数目来乘钥匙的数目,而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开一把锁就会减少一把锁和一把钥匙)。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五

我们已经学过了连加法和连减法,知道了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然后用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今天我们就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1)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加法,然后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2)先减后加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按从左到又的顺序,先算减法,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

例1、看图学加减(多媒体出示图)

分析:这是一道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式题。图上画的是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根据图画所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此图也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又表明了计算顺序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即先算4+3=7,然后第二步要用第一步计算结果7减去2得5。

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题性,通过学生计算顺序。

例2、看图学加减(多媒体出示图)

分析:这是一道先减后加的混合计算式题。图上画的是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一会儿又飞来了3只,根据画面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2+3,这又表明此题的计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后算加法。即先算4-2=2,再用第一步结果2加3即可。

本环节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的意义和顺序,加深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六

小学三年级,必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优期好的学生有的聪明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的卢昭,她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她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她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她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积极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作者:南和县大郝小学刘社民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七

本节课我主要以同学为主,力求体现同学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同学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同学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身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置教材。教材给我们出现的例题是同学在学校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学校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学校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同学的生活实际,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同学寻找自身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同学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置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偏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同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同学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有缺乏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干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同学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同学的素材应充沛一点,如选择同学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同学的比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八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

(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九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教过一个学生,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后反思篇十

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乘数末尾有零时竖式的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

师:同学们,130×5你们是怎样口算的?

生1:0×5=0,个位写0;3×5=15,十位写5,向百位进1;1×5=5,加上进位1等于6,所以是650。

生2:先不看个位的0,13×5=65,再补上个位的0,所以是650。

师:同学们口算有这两种不同方法,那你们能试一试列出它的竖式吗?(学生独立尝试列出竖式,师巡视后,请2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列出传统竖式和简便竖式。有学生看了简便竖式后开始提出异议)

师:这里有两种竖式写法,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写法(传统写法),谁能说说它的计算过程。(请一学生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写法(简便写法),这样写可不可以呢?

(马上有同学说是错的,数位没对齐)

师:这样写是可以的。我们刚才口算时可以先不看个位的0,算出13×5=65,再补上个位的0,这种口算方法和这里的竖式写法是不是有联系?(学生说是)这是当乘数末尾有零时,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遍。(带学生写简便写法,提醒注意事项)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试一试列出2400000×3的竖式。

(生独立列,绝大大部分学生采用简便写法)

师:这题你们觉得那种竖式写法更好?为什么?

(生说出简便写法更好,只需要算24×3,然后在后面补5个0。但仍有学生认为两者差不多)

为什么仍有学生认为两者差不多呢。课后我想关键是当学生否定简便写法时,老师迫不及待地想纠正学生的这个观念,而没有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比较、体会,自己去感受这样竖式写法的简便之处。许多学生是受到老师说简便算法的心理暗示而采用了简便竖式的写法。

教学过程改进如下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联系我们刚才计算这题的口算方法,想想到底可不可行呢?

(生思考后,想到这种竖式写法也是先不看个位的0,算完13×5=65,再补上一个0的,也可以)

师:请你们比较一下这两种竖式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再比较一下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针对两种竖式分别汇报)

(生说感受)

1、只有学生亲身的观察思考得来的感受、经验、知识,才是牢固的,能内化的。学生会忘掉80%的知识,学生几年里从课堂记住的东西往往是印象深刻、情感色彩浓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老师的教学不在于灌输了多少,而在于遇到问题时,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2、有学生提出:传统竖式适用于任何情况,而简便竖式只适用于乘数末尾有零的情况。而且只要你知道0乘任何数都等于0,传统竖式计算起来也很快。我觉的教师没有必要一定要学生选择使用简便竖式,应该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自由选择哪一种竖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