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学歌教案大班语言 大班教案我要上学了(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文轩2023年上学歌教案大班语言 大班教案我要上学了(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上学歌教案大班语言篇一

孩子们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是从学龄前向学龄期跨越的重要时期。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顺利地入小学,我们设计并开展了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啦》。

1.珍惜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通过回忆谈话、制作纪念册、学唱毕业歌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离园之情及对老师的谢意。

2.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即将上小学的大班小朋友,激发他们向往小学的欲望和热爱幼儿园、热爱老师的情感。

3.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上课、学习的基本情况,了解应该为入小学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激发幼儿做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一)活动室墙饰

1.小学生校园活动的资料、照片,布置成"小学生学习游戏"的专题展览,创设我要上小学的氛围。

2.幼儿绘画作品"我心目中的小学"、"我们就要毕业啦"主题系列墙饰。

(二)美工区

1.准备绘画、制作用的材料,方便小朋友继续制作离园纪念册及制作毕业宣传海报。

2.做毕业典礼的手工作品准备,如:制作拉花、彩球、博士帽等。

3.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献给幼儿园的礼物,手工粘贴作品"可爱的幼儿园"和立体作品"我心目中的小学"。

(三)语言区

1、提供有关毕业主题的书籍。

2、提供可让幼儿阅读、交流、讨论的有关小学的照片、图片、图书等。

(四)操作区

提供小学生用的学习用品,小朋友自己选择用,并学习分类整理,也可与整理小书包密切联系起来。

(五)结构区

提供各种积木、辅助材料,供幼儿拼插搭建"我心目中的小学"。

1.向家长介绍本主题网络及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做的入学准备工作。

2.家长在家提醒幼儿按时作息,养成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一定任务的习惯。

3.请家长协助幼儿排练节目为参加毕业典礼活动做准备。

4.家长多给孩子讲上学的趣事,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及入小学的迫切愿望并多带孩子熟悉上学路线,了解上学的规律,减少心理焦虑,做好入小学的充分的心理准备。

5.向家长发放幼小衔接调查表,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以便家园配合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6.聘请有经验的小学校长为家长举行"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介绍孩子入小学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7.带领幼儿去参观"耦耕小学"。

1.谈话活动:今年毕业典礼做什么?

2.制作"毕业活动"宣传海报,布置毕业生走廊、活动室环境以及与主题相适应的活动区,如:小小学堂等。

3.组织幼儿制作博士帽,共同排练毕业典礼的节目,

4.互赠毕业留言(留画)、填写离园纪念册。

5.家长参与活动:请耦耕小学校长为毕业班家长讲座,发放"幼小衔接调查表"。

6.照毕业照。

7.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8.健康领域:我的小书包,放学路上。

9.毕业班全体小朋友制作毕业纪念品,制作毕业班小朋友送给幼儿园的礼物。

10.召开毕业典礼,邀请毕业班家长共同参加。

上学歌教案大班语言篇二

1、能理解小卓玛上学的旋律,想象乐曲所表现的节奏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

2、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磁带。

1、复习歌曲毕业歌。

能充满感情地演唱,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拍。

2、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1)欣赏乐曲小卓玛上学。

(2)幼儿交流自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

(3)综合幼儿的想象,并以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3、商量舞蹈动作并练习。

教师和孩子共同商量按乐曲跳舞的动作并进行练习,把握要点,表现藏族舞蹈的特征。

(1)分段学习。

(2)整段学习。

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它既强调幼儿个性气质的展现,又强调幼儿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在简单、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在主题《再见吧,幼儿园》中,有一个舞蹈活动《小卓玛上学》,其目标为:根据乐曲旋律、舞蹈所表现的情节,体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有一个藏族的'小姑娘要去上学了,她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通过故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动作的教授,最后进行完整地舞蹈,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像模像样的练习基本动作,虽然动作有些走样,略显笨拙,但却非常可爱,也看出了孩子们的努力。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相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想“熟能生巧”这个词用在活动后的延伸会更有效果。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集体舞教学中,教师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对于新学的动作不能很快的掌握,此时需要教师用语言进行提示,从而助幼儿掌握动作的要领。本次活动我没有进行队列变化,如果要进行队形变化,则需要运用标记、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

上学歌教案大班语言篇三

1、发挥想象,描绘出多种造型的房子。

2、用剪贴的方法将自己的房子与同伴的房子组合在一起,并愿意用添画的方式丰富画面。

3、感受集体组画的乐趣;对重建家园有美好的愿望,并充满信心。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黑板、盖布、六张桌子、和孩子人数相同的椅子。

2、在背景墙贴上一张长背景纸,三幅范画。

3、幼儿人手一支勾线笔、胶棒,剪刀每桌两盒;水彩笔和蜡笔、胶带、废纸篓等。

4、舒缓的背景音乐。

1、引导幼儿欣赏变形房子的图片,感受变形房子的趣味性,并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变形房子。

幼1:我要设计一个山房子。地震来了,山房子很坚固,我们也就不怕了。

幼2:我要设计一个会飞的西瓜房子。地震来了,我住的房子就可以飞走了。

幼3:我要画一个飞机房子。地震来了,我的飞机房子"嗖――"地一下,就很快地飞走了。

幼4:我要画一个花房子。要画很多漂亮的花,把我的房子装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5:我要设计一个风车房子。风一吹,我的房子就能转动、飞走,就不怕地震了。小朋友都可以坐上我的风车房子,一起玩。

幼6:我要设计一个苹果房子。我住在里面,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想吃的时候,用手一抓就能吃到苹果了。地震来了,我的苹果房子圆圆的,可以滚走。

2、教师介绍活动形式与活动材料。

师:请每个小朋友来当房子设计师,设计一个有趣的房子。先想好设计什么样的房子,然后用笔在纸上画出来,最后请你们把装饰好的房子剪下来,贴在大家园里,我们共同来建设美丽的家园。

3、幼儿设计并装饰自己的房子,教师进行指导。幼儿将自己设计的房子剪下来,贴在家园背景图中,感受重建家园的快乐,幼儿与教师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4、师幼共同欣赏"我们美丽的大家园",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和共建美好家园的快乐。师幼一起唱一唱、跳一跳,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拥有美丽家园的快乐。

美术活动并不难,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去完成。培养孩子绘画的自信心,就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而关键是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认真思考,使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能够逐渐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为顺利进行绘画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上学歌教案大班语言篇四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辩论会”便是其中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对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规则意识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促使每个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倾听同伴的观点,接受同伴的观点.最后形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

1.知道小学与幼jl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萌发上小学的愿望。

2.在辩论中能积极专注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1.幼儿事先已有讨论的经验。

2.教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初步了解。

3.有关辩论的简单标志(如正方、反方标志)及奖牌。

1.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出辩论的话题(可,fe据幼儿的'兴趣与能力选择辩论题展开辩论)。

2.教师简单介绍辩论规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辩方,确定自己的立场。

3.幼儿分组。教师出示正方、反方的标志,并引导幼儿稍作准备。

4.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予以指导。

(1)教师参与较弱的一方,营造辩论的氛围。

(2)引导幼儿围绕辩论题表达观点。

(3)及时捕捉好的观点,引导幼儿继续辩论。

(4)指导幼儿遵守辩论规则。

5.交流小结辩论会的情况,并评选“金牌辩手”。

附:

辩论题一:上小学后能不能带玩具

(分析:孩子上了小学后,发现带玩具成了问题,但有些孩子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变化。因此教师希望通过辩论使孩子们关注这个问题.形成共识:上小学后可以带一些体育玩具,但是不能带其他玩具,并愿意在未来的小学生活中遵守这一规则。)

辩论题二:上小学后;上课时能不能随意喝水、小便

(分析:对孩子来说,上小学最大的困难也许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作息时间有了较大的变化。幼儿园较为自由、松散,小学较为严格、有规律,这一变化很可能使孩子感到不适应。通过辩论,孩子可对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有更明确的了解。以便将来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并形成这样的观点:上课尽量不要随意喝水或去小便,那样做会影响教师和同学们上课,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课前准备工作。)

辩论题三: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先做什么

(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及计划能力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必备的一种能力。选择这个辩论题的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放学后的时间,并形成这样的观点: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可以稍作休息或做一些个人需要的事情,之后应尽快完成作业,不能只顾着玩,将作业留在最后完成。)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上学歌教案大班语言篇五

结合小朋友平时的一些行为、动作让幼儿理解“安全”是小朋友自己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

(师:小朋友在幼儿园应该怎么注意安全,保护自己不受伤?)

请幼儿结合教室内和户外活动时的实际情况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加以补充、总结。

教室内:

1、电源:不能触摸电源,防止发生生命危险。

2、窗户:不能爬到窗户上,也不能往下跳,防止发生意外。

3、课桌椅:幼儿不能爬到桌子上往下跳,也不能推椅子,防止磕碰。

出示字卡:“爬”“跳”,并请幼儿表演。

4、小医院、黑板、钢琴:不能钻到下面,不能爬,做游戏室和上课活动时使用。

5、卫生间:地滑,注意不摔倒,洗手时排好队,不推不挤,防止碰伤。

出示字卡:“推”“挤”,请幼儿表演。

6、尖锐物品:不能玩铅笔、剪刀等尖锐物品。

户外活动:

1、站队:不推不挤,整整齐齐,下楼上楼时要靠右边行。

2、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3、玩滑梯:不推不挤,你先我后,不能爬,不能跳。

复习儿歌:《滑滑梯》: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像爬大山,爬了一级又一级。下来好像坐飞机,忽忽悠悠落到地。

4、转椅:系好安全带,慢慢转。

5、跳跳床:轻轻跳,不撞、不推、不踩别人,不爬围栏。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注意在家里和路上的安全。

幼儿知道交通规则和家里危险的地方,并把这些危险的地方画出来,带到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听,达到互相教育的目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