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小兔子学本领教案课后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雁落霞幼儿园大班小兔子学本领教案课后反思(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幼儿园大班小兔子学本领教案课后反思篇一

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一定会说说自己的认识。但是用“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这些词汇说说自己的认识肯定很少吧。《小兔子找太阳》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故事里的角色都是幼儿比较感兴趣、比较熟悉的,所以幼儿十分喜欢欣赏这个故事。故事中通过小兔子找太阳的情节,生动、形象的.向幼儿呈现出太阳的外形特征并能引导幼儿学说好听的叠词。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太阳,让幼儿在愉快地欣赏活动中获得成长。

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大家能理解小兔子为什么会找错太阳,并学会了小兔子和兔妈妈对话,幼儿很喜欢这个故事。但是,如果能更好地把握活动时间,幼儿将会尽情地投入到表演环节中,活动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小兔子学本领教案课后反思篇二

一、说教材

《小兔子找太阳》这篇童话故事中,有着与小班幼儿十分相似的拟人化了的小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对生活、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它爱探求,可又总是出错。这个作品不是简单地将“太阳是什么样的”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通过小兔子一次次出错,自然地使小读者理解这个开始便提出的问题。故事内容生活气息较浓厚,其中角色单一,只有小兔和兔妈妈,情节也较简单,就围绕着太阳这一主题从屋子里面来到屋子外面,并且重复出现的字、词、句子较多,这样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儿的兴趣指向,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符。

二、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三条教育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2、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表演,尝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太阳”。

3、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中小兔对生活、大自然的好奇与探求欲望。

三、说教法

对于陌生环境中的人与物,小班幼儿往往不敢做出积极的反映;而在充满亲情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他们则会大胆表现出他们特有的天真可爱。在新《纲要》有关语言教学的目标与指导要点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另一方面,小班幼儿受其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在语言能力方面还很欠缺,他们的词汇量很少,表达起来较感困难,学习中,他们乐于接受浅显易懂的趣味性较强的东西。因此,根据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幼儿创设故事场景,将这一教学活动设计为让幼儿亲身经历故事情节、在此过程中反复学习教学目标中的难点、并结合图片完整讲述故事内容、表演故事等游戏性教学,试图让幼儿在游戏氛围中通过观察比较反复出现的事物,说说它们的特点,了解它们的不同,讲讲故事中的形容词和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设计: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通过演示兔子木偶,引发幼儿兴趣,导入故事。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边讲故事边木偶表演《小兔找太阳》,讲述到“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呀?”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步拉出画面,我设计了故事情节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到故事情节中,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学习语言,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中,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小兔子的出错,还有问题的讨论:小兔子焦急地找太阳,太阳到底在哪儿?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班幼儿都有乐于帮助他人的心理,而且同样又为引导幼儿回忆并讲述太阳的特征创设说的机会。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欣赏故事录音《小兔子找太阳》。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有完整的印象。并对太阳的特征进行总结。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在创设的情景中表演故事,幼儿在表演中,进一步理解了故事,感受到小兔子在寻找答案中表现出的可爱形象。

在延伸活动中,引导幼儿去感受太阳的温暖,用画笔描述太阳的色彩、特征。

幼儿园大班小兔子学本领教案课后反思篇三

这一周我进行了一堂语言教学活动课《小兔子找太阳》 。虽然小朋友们都玩 的非常开心, 但活动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应该在幼儿观察图片后再 进行完整的讲述,充分给幼儿说的机会。在引导幼儿归纳气球、灯笼、萝卜与太 阳的共同特征时, 教师可先让幼儿说一说。

幼儿对事物的特征不是一下子全部掌 握的,而是一步步慢慢累积的,刚开始只能了解到一点或两点,需要教师的帮助 才能对事物有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另外,小班幼儿关注的是事物的共同特征, 而不是不同点, 所以在教学中让幼儿立刻说出太阳与其它事物的不同点还是有一 定的难度。活动中不足的是最后小兔子找到了太阳,我揭示的太快,应该引导孩 子自己去发现了解,原来太阳不但是红红的`圆圆的,而且还是亮亮的,照在身上 暖洋洋的,减少了给孩子思考观察的空间。还有在第二次完整讲诉故事时,孩子 们对故事内容虽然已经理解, 但让孩子们跟着课件一起说时可能是被课件的动态 效果所吸引, 孩子们说的欲望并不是很高。我想如果我在讲述故事时交代清楚要 求,如分好角色,我来做妈妈、孩子们来做兔宝宝。这样孩子们说的欲望可能会 更高。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还可以,虽然能大胆的表述,但是缺少了 规则意识。

在“尝试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这一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强调了 “红红的、圆圆的” ,老师应该在幼儿观察图片以后进行完整讲述故事,然后利 用课件讲述, 老师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自己参与讲述的机会, 从而达到目标要求。 另外,老师还可以经验迁移,除了灯笼、萝卜、气球是红色的外,生活中还有很 多幼儿知道的红色东西, 发展幼儿的散发性思维。幼儿对事物的特征不是一下子 全部掌握的,而是一步步慢慢累积的,刚开始只能了解到一点或两点,需要教师 的帮助,孩子们自己的操作才能对事物有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另外,教师需加 强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精炼提问。

幼儿园大班小兔子学本领教案课后反思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讲述太阳的外形特征,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贴一贴,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字和词,以及其中的对话等。

2、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并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

二、教学准备:

1、音乐(幼儿熟悉的音乐,配上形容太阳外形特征的歌词),录音(太阳叫小朋友的声音)

2、用以故事表演的场景:一间小房子,两盏灯笼、三个红萝卜、红气球、太阳,兔妈妈、小兔头饰若干;一教师扮演兔妈妈在小房子里配合表演。

3、故事中的角色和物品图片、反复出现的字和词的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幼儿讲述太阳的外形特征

1、教师以兔姐姐的身份带领着头带小兔头饰的幼儿出现

教师:兔弟弟、兔妹妹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动玩玩吧。(听音乐做动作)

2、幼儿讲述太阳的外形特征

教师:刚才的音乐真好听,它唱的是什么?

教师:它唱的是太阳。那太阳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告诉我。(当幼儿说出故事内容中反复出现的词时,如红红的、圆圆的,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字卡)

教师:原来,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那我们一起去找太阳吧。

(二)、游戏“找太阳”让幼儿亲身经历故事情节

1、教师:我们先回家找一找,红红的、圆圆的——-(发现灯笼问)这个是红红的、圆圆的,它是(出示字卡“是”)太阳吧。(幼儿回答)我们去问问妈妈。(兔妈妈回答,同时出示字卡“不”)

2、教师:兔妈妈说太阳在哪儿?(屋子外面)那我们到屋子外面去找找。红红的、圆圆的——-(发现红萝卜问)这是(出示字卡“是”)太阳吗?(幼儿回答)我们问问妈妈。(兔妈妈回答,同时出示字卡“不”)

3、教师:兔妈妈说太阳在哪儿?(在天上)那我们找找。红红的、圆圆的——-(发现气球问)这是(出示字卡“是”)太阳吗?(幼儿回答)我们问问妈妈。(兔妈妈回答,同时出示字卡“不”)

4、教师: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呀?(幼儿回答,同时出示大的太阳图片),谁来说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三)、学习摆摆讲讲故事内容

教师:我们坐下来,讲一讲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太阳的。(出示图片,并和幼儿一起找图片和字卡,拼贴成完整的故事内容)

(四)、去室外观察

1、教师:兔弟弟、兔妹妹们真聪明、真能干,你们讲得太好了。

2、听!是谁在叫我们?(放录音)原来是太阳!它让小朋友带一些朋友和它一起去做游戏呢!它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呀?(听录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红红的、圆圆的东西我最喜欢,看上去漂亮又健康,小朋友的小脸就是这样子的呀。)

3、原来太阳喜欢我们小朋友的小脸!那还有哪些东西和太阳一样是红红的、圆圆的?(幼儿回答)

4、我们一起乘上小火车到外面更大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红的、圆圆的。

四、延伸活动

1、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红的、圆圆的,并仿编故事内容。

2、在分区活动中,让幼儿边拼贴图片和字卡,边讲述故事内容。

幼儿园大班小兔子学本领教案课后反思篇五

本次绘本活动我从课外选取《小兔分萝卜》这一故事。通过故事帮助孩子了解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守规则,排队分东西方法的好处。

活动的导入环节一开始我设计了两个简单的问题,之后,又加入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小兔子和萝卜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一开始孩子的们思维没有打开,我就让他们猜猜,后来,他们的思维逐渐被打开,说出了很多的猜测。这一个环节也是为之后孩子们说话做了铺垫,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说话的氛围,达到了一个预热的效果。

在之后的阅读理解环节中,我又通过插问、提问等方式面向全体,再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模仿兔子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感受兔子们分萝卜的情境。今天的故事中还出现了几个成语,我把这几个成语单独提炼出来,用描述、解释、动作感知等形式帮助孩子们了解,孩子们在学一学中也能够较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这一次我在活动问题和流程的设计上,都以突显我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为主,很多地方都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幼儿园里,我们什么时候也会像小兔子一样“乱作一团”?像搬椅子的时候,做游戏的时候等等,孩子们的一些回答正是我们生活中有出现过的,而正是这些与他们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才引发他们思考、感受,有的孩子还直接说出了处理的解决方法,听到同伴说的这些事情,旁边的孩子也都被吸引过来,讨论更加激烈了。

在最后的小游戏中,我的本意也是想从实际出发,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可能在问题的表述上不够贴准确,如果把“小兔子们就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我们有没有比排成一条队伍更好的'方法”变成“小兔子就排了一条队伍,我们想一想,怎样排队能够比兔子更快拿到食物?”或许就能启发幼儿更明确地说出排两队、排三队的好方法。

在问题的设计上,我采取了较开放的形式,旨在让幼儿发挥想象,培养他们动脑、动嘴的能力。而在猜想,以及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孩子们回答的兴趣确实比较浓厚,幼儿在活动中愿意说、想说、并能够大胆说。

当然,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比如:在回答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的答案是偏离中心的,这个时候教师要用怎样的语言来引导幼儿回到主题,就会有更好的回答呈现?还有一点,如果当时我能根据他们的兴趣,看到他们想说的意愿很强烈,是否可以在个别发言后,提供一些幼儿集体、自主交流的时间,以满足他们爱说、想说的愿望,就更好些呢?而在最后的环节中,教师是不是再来一次完整欣赏,帮助孩子们做进一步梳理提升呢?这些问题也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今天的比武课让我在整个过程的准备中,又感受到了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相信只要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反思和琢磨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青年教师能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