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范本(2篇)

时间:2024-01-13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范本(2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范本(2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一

1、学会改写的要领

2、忠于原作又不拘泥于原作,大胆想象要合乎情理。

3、恰当剪裁又要加以补充,自由发挥创造能力。

二、写作指导:

(一)导入:

改写,就是对原文进行内容或形式的改变,是按照要求和需要把一种文章改变为另一种文章的作文方法,是对原作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再创造。改写主要有两个基本类型,一个是形式上的改写,另外一个是内容上的改写但在有些时候也兼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改写。形式上的是指体裁、表现方法、语言、人称等方面的改变,而不涉及内容的重大改变;内容上的是指主题思想的转移和中心人物的改换。另外,还有内容与形式兼有的改写。无论内容或形式上的改变,仍然要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否则就不是另外创作了。

(二)指导:

我们常见的改写形式有四种:一、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二、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三、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文改为现代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四、改变文章的叙述方式把顺序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改写也是属于给材料作文,只不过所给的材料是一篇文章,比较特殊,它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和其他的写作方式一样,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下面按改写的类型分别阐述。

1、改人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二是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此时应注意改文中的主要情节应与原文中的情节相符,而且如有人物描写的话,改写后应合乎人物的实际。

2、改体裁,即将原文的体裁改变,以另一种方式将文章表现出来,如将诗歌改成一般文章,将小说改成剧本。改体裁时应注意:既要紧扣原文内容,又要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文章既合乎原文内容,又合乎现代生活审美的要求。

3、改结构,就是在抓住原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将倒叙改为顺叙等。这种改写,一般只要变动文章的开关部分,或删或增,当然,必须注意上下之间的自然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4、改主次,如把主要人物改成次要人物,把次要人物改成主要人物,相应的会涉及详写和略写的问题,所以也可以把详写内容略写,略写内容详写。

5、改手法,主要指改变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将以说明为主的说明文,加上多种修辞,使其具有文艺性,要注意的是手法的改变往往会涉及语言风格的改变,所以要以语言的改变辅助表现手法的改变。

以上几种常用的改写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应遵循几条原则:

1、改写要有章法可依。这里的章法是指命题对改写的要求。写之前应先明确要求,再按要求写,切不可过分地自我发挥。

2、要把握原文精神。原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具体写法等,是改写构思的张本。要领会原文的主题、人物、情节、表达方式等,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对改体裁、改人称、改语体以及字数限制要心中有数。

3、要明确中心与标题。如有的原文是记事的,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中心要相应变,标题自然不应用原文的,要按照要求确定中心,按中心确定标题。

4、要有自己的风格。改写是需要想象力的,在写作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风格,避免千人一面,可以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行文风格,既区别于原文,又有个性。

三、训练题目:

《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是表现战国时期谋士战略思想的文章。文中的曹刿虽然是一介布衣,却具备许多士大夫所没有的素质。文中曹刿与庄公的对话尤其发人深思,试改写此文,文体不限。

要求:1、能把握曹刿等人物的特点,体现曹刿的战略思想。2、可以改写整个故事,也可以改写其中的一个片断。3、注意运用学过的写作手法刻画人物。4、要有合理的细节描写。

四、学生写作:略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二

1、积累文言词语21个。

2、能脱离课下注释翻译文章并背诵。

3、通过比较阅读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性格。

1、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比较阅读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性格。

学生完成两个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和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一、导入新课:

春秋时期,弱小的鲁国迎战强大的齐国。结果在鲁地长勺战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场战例的指挥者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二、朗读正音: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小信未孚

4、夫战,勇气也

5、望其旗靡

三、梳理文章思路:

请同学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述课文内容。

庄公迎战----备战----胜战----曹刿论战

四、疏通文意,积累实词

(采用质疑释疑的方法,让学生先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其它同学回答,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中间适时穿插理解实词和翻译的方法)

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

1、结合词语的文言语境理解。

2、借助平时文言实词的积累,进行推断。

3、结合文言语法知识。

4、参照字形来理解。

翻译的原则。

1、直译要准确

2、句子要通顺。

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文言知识点。(有意识地落实到数量上)

重点实词(12个)间鄙遍加信孚福情忠鼓再靡

古今异义词语(3个)牺牲狱可以

通假字(1个)徧

一词多义(5个)师故请间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而两狼之并躯如故。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既克,公问其故又何间焉?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

……(课文中一词多义的词还有很多,学生课下积累。)

五、试背课文

六、小试身手

子鱼论战

《左传》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1)楚人未既济。

(2)公伤股,门官歼焉。

(3)不禽二毛。

(4)不鼓不成列。

2、翻译下列句子。

1、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3、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七、齐背课文。

八、作业

试把本文和《子鱼论战》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三

1、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学会通过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掌握故事情节。

2、深入文本分析,拓展相关语文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学会通过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掌握故事情节。

深入文本分析,拓展相关语文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ppt情景剧

一、旧知回顾

1、齐读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相机板书)

2、指明反馈。

二、新授

(一)、1、曹刿人物形象分析

出示:我从()看出,曹刿是一个()的人。

2、指明反馈: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缜密

a、为何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译原句,分析理解)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原句,分析理解)

b、实际情况如何?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译原句,分析理解)

c、拓展: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三国志》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擒贼先擒王,攻人先攻心。

(2)爱国、从容(主动请谏、从战)

(3)远见(抓住时机、取得民心)

1抓住时机

a、何时击鼓?(待齐人三鼓)

b、为何击鼓?(振奋军心,进攻命令)

c、为何要待齐人三鼓?(彼竭我盈)

2取得民心

a、战场上作战要抓住时机,仅仅抓住时机就一定能获胜吗?(补充介绍临时招兵制)

b、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分析理解)

(善待百姓——取得民心)

c、拓展: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三、拓展

1、从《曹刿论战》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从《曹刿论战》谈“民不可失,机不再来”。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吗?

四、情景剧表演

曹刿论战

《左传》

爱国、从容

曹刿缜密抓住时机

远见取得民心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四

1. 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利用工具书自觉学习的习惯;养成理解品味语言的习惯。

2. 学习曹刿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爱国精神,理解战争取胜的原因。

1. 理清行文思路。

2.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课时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4)。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选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鲁庄公十年(前684),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本文义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

正音。刿( ) 又何间焉( ) 鄙( )弗敢专也( ) 小惠未徧( ) 玉帛( )小信未孚( ) 公与之乘( ) 辙( )夫战( ) 轼( ) 旗靡( )

1. 听读理解。

(1)曹刿为什么要去求见鲁庄公?

(2) 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获胜一方由谁指挥的这场战争?

2. 课文解析。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生动突出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的远见卓识的特点,行文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记言名篇。

1.熟记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2.背诵课文。

3. 完成书后习题。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五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1自然段。

学习过程:

同学们,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在时间的长河中逆流而上,走进

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去看春秋战国时发生在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这是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弱小的鲁国为什

么能战胜齐国,又是谁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吗?今天我

们所要学得这篇课文就是关于这场战役的,学完这一课你们就会明白的。

(板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1、师:首先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xx你先开始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师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3、可能读错的字词

刿见鄙孚徧靡

4、生齐读板书字词两遍。

1、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第1自然段。

(如有疑问可问同学,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师:自学暂停,下面译讲课文。

xx,你译讲第一句,译讲方法请看投影: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词,最后连起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错,请帮助更正。

依次一人译一句。(若有错,指名更正,生不会,师更正)

估计有疑难的词:

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轻视,看不起

古: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牺牲

今: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

何以战:凭,靠

必以分人:把

比以信:按照,根据

必以情:按照,根据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生齐读第1自然段。

1、下面请大家读背课文第1自然段,先各自练习读,准备背,比一比谁能在5分钟之内准确、流利地背出来。

2、生练习背。

3、检查背诵

指名背齐背

4、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会正确朗读课文,并会译讲、背诵第1自然

探讨。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六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春秋,走进古战场。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左传》中解释了《春秋》记载的这次著名的“长勺之战”。下面我们了解《左传》。

《左传》是春秋时期根据鲁国的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传说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师:下面我们学习《左传》中这篇解释“长勺之战”的《曹刿论战》

1,指读

2,师生合作朗读。一男同学读文章叙述性的语言,教师、女生和男生分别读乡人、曹刿和鲁庄公的语言。

大家朗读得非常准确。在朗读过程中,我们一定发现有许多句子不会翻译,下面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译5分钟。

3、质疑

4、检查

(1)加点词的古今义:

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小大之狱——案件;

(2)衣食所安——养;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

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何以战?”战于长勺(倒装)

(4)重点句子:

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快速背下以上词句理解

6、通译全文

同学们在观时,肯定有一些关于这两个人物的问题,请大家互相思考讨论

1、曹刿为什么仅凭鲁庄公提出的第三个条件,就肯定能与齐军作战?

2、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

1、鲁庄公按照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我认为“取信于民”是治国的根本。

(教师板书:战前——取信于民政治远见

2、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

师: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解释的文字?

(学生阅读文章,从第三段中找到了对应的解释文字。)

曹刿抓住了“彼竭我赢”之时进行进攻,抓住“齐军败绩”之时进行追击。

抓住“辙乱旗靡”之时进行追击,因为当“齐军败绩”时,曹刿并未同意鲁庄公开始追击,可以看出曹刿谨慎小心,深谋远虑。

曹刿深谋远虑还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从第四段曹刿分析胜利的原因看得出,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曹刿有勇有谋,成竹在胸,这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教师板书:战中——捕捉战机,战后——分析胜因军事才能)

师:我们能否用文中词语来概括曹刿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快速阅读,找到了“远谋”。教师板书“远谋”。

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课文略写战争的布置、战场具体情况、胜利过程却详写刿与庄公的对话也正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远谋。

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

战前鲁庄公不知道凭什么可以和齐国开战?战时又急躁草率,战斗胜利了,还不知道取胜的原因。

衬托了曹刿的远谋

我认为鲁庄公是位明君,虽然他不懂打仗,但他能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曹刿的建议,不独断专行,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

师:是啊!鲁庄公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用人,他能听取一个普通百姓的建议,也是难能可贵的!

“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捕捉战机”是战争胜利的直接原因。

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熟悉的有关战争文化的句子还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心者为上,攻城者为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师:我们最后齐背全文,在洪亮的读书声中结束这堂课。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七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

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旁注与纠错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您能介绍一下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一场在史书熠熠生辉的战役——齐鲁长勺之战,走进一位因这场战役而名垂青史的人物——曹刿,共同学习《曹刿论战》。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曹刿论战》选自《》又称《》或《》,家经典之一。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撰。

2、查字典和工具书,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曹刿()间()焉肉食者鄙()

玉帛()夫()战小信未孚()

小惠未徧()望其旗靡()公与之乘()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朗读的浯调: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2、积累实词:

第一段

(1)齐师()伐()我(2)公将()战()

(3)肉食者()谋()之(4)又何间()焉

(5)肉食者鄙()(6)何以()战

(7)衣食所安()(8)弗()敢专()(9)小惠未徧()(10)小大之狱()

第二段

(1)公与之乘()(2)战于()长勺

(3)公将鼓()之(4)败绩()

(5)公将驰()之(6)其辙()

第三段

(1)既克()(2)公问其故()(3)一鼓作()气

(4)再而衰()(5)三而竭()(6)彼竭我盈()

(7)难测()也(8)惧有伏()焉(9)望其旗靡()

3、理清线索:提示: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

4、本文可分几部分?简要概括段意。

提示: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段:

1、“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的态度怎样?说明什么?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5、本段末句“战则请从”表明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

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3、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三)学习第三段: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五、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

1、中心思想。

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3、写作特点。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2、鲁国此次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的远谋?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通用(2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

    如何写学生的保证书通用(五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如何写学生的保证书通用(五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如何写学生的保证书通用(五篇)》的简介: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

    推荐受助感言通用(3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推荐受助感言通用(3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推荐受助感言通用(3篇)》的简介: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

    2023年李清照的古诗词通用(7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2023年李清照的古诗词通用(7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2023年李清照的古诗词通用(7篇)》的简介: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

    形容秋雨绵绵的诗句(精)(4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形容秋雨绵绵的诗句(精)(4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形容秋雨绵绵的诗句(精)(4篇)》的简介: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

    关于苏州园林说课稿通用(3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关于苏州园林说课稿通用(3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关于苏州园林说课稿通用(3篇)》的简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推荐中秋寄语经典(精)(八篇)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推荐中秋寄语经典(精)(八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推荐中秋寄语经典(精)(八篇)》的简介: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

    精选给医生护士的感谢信模板(精)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精选给医生护士的感谢信模板(精)》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精选给医生护士的感谢信模板(精)》的简介: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

    2023年值日生岗位职责如何写 值日生岗位职责(汇总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汇总

    百分文库为您整理了《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汇总》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或生活能提供便利,关于《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汇总》的简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