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介绍琵琶作文大全

时间:2023-05-27 作者:储xy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琵琶篇一

1. 体会诗人贬谪郁闷之思

2. 学习理性的叙事之法

3. 品味描写音乐手法

4. 理解诗歌主旨意蕴

1. 诗歌叙事特点

2. 音乐描写特色

长安米贵典故,说明未显明的白居易才情逼人,以次引入本课学习

参见教学参考课文研讨

教师范读、释词、

千呼万唤始出来(始:才)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是动词)

………

上学期学过一篇体制和这篇一样的文章,是哪篇?哪些地方一致?

——孔雀东南飞,都有序且都是叙事诗

这序在诗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写作时间、地点、事情及缘由

(读序明确上述特点,找出句子与诗歌相对应的部分,以便快速整体把握文意。)

送客——听乐——琵琶女自叙——诗人独白——同病相怜

(略)(详)

(详)

(略)

(略)

——不同,琵琶女自叙由昔至今,既突出昔日风光又强调今日落魄,但更突出昔日的情况,诗歌对琵琶女昔日风光从住地身份、技艺容貌做了突出描写,尤其对她技艺容貌更加强化,那是“欢笑今年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当然落魄亦为明显,亲人远离,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嫁为商妇,独守空船,空忆往事。诗人自叙只突出描写贬到浔阳的环境,“偏僻地湿,无丝竹”“杜鹃啼血猿哀鸣”“呕哑啁哳难为听”。一个侧重昔时,一个倾向近况,互为补充映衬,相得益彰。

问2:诗人又是如何结识琵琶女的,具体说说?

——听琵琶女自叙身世后诗人“又闻此语重唧唧”,

听琵琶曲,听见了琵琶女“不得志”,感到了“心中无限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4:联系诗人的经历,你能说说诗人为何会发出这种感慨呢?

——诗人身为京官,极力参与政治,忧国忧民,不顾身计,却遭贬谪,迁谪浔阳,“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无聊过活,百无聊赖。一样的经历一样遭遇,不免有同病相联之感。

(附图表)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音乐 京官

商妇 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5:诗人借琵琶女来抒发迁谪之意,古代谁这么做过?能举出例子吗?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借昭君来抒发身世家国及怀才不遇之恨,屈原《离骚》借女子之美遭妒而不愿逆志,这些都是借女子来抒发情感的。

——女子容貌盛衰得宠失幸,与男子才华横溢而仕途穷达是一样,男子很容易从女子命运联想到自己遭遇,白居易当然不例外。

——这句诗意已脱离了愿意,而今诗意更为广泛与丰富,它泛指天下所有类似遭遇人的相识相惜。

送客无管弦 转轴拨弦 却坐促弦

忽闻琵琶声 四弦一声 弦管急

1.描写次数: (一) (二) (三)

2.特点: (暗、略) (明、详) (明、略)

3.诗人反应: 主人下马客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江州司马青衫湿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惟见江心秋月白”,不过其中有两句不直接描写音乐,“别有忧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但它们对音乐效果,音乐氛围起到强烈渲染。

描写音乐的特点有三:一、以声音比喻声音,一连用了九个比喻,一系列的喻体五彩缤纷,描绘出音乐的疾徐抑扬之声;二、强化音乐形象感,用一系列喻体丰富视觉和听觉形象,让抽象乐声变得具体可感;三、叠字拟声词重复使用,如同音符的不断显现,使音乐旋律奔泻而来,让音乐更为感性。

描写音乐之声,运用了比喻,拟声词来加强形象,同时还用音乐效果来渲染。

——“寻声暗问弹者谁……初为《霓裳》后《六幺》”

琴声和心音的完美结合,更突出了琵琶女的端庄教养,琴技精湛,更能突出琵琶女之情。

——以情写声,用声传情,声情并茂。

沦落天涯叹知音,琵琶一曲诉衷情,江州司马青衫湿,相逢何必曾相识。

背诵全诗

介绍琵琶篇二

导语:《琵琶行》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

④作“水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

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是诗对琵琶乐声的描写。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成了写乐声的经典诗句。“急雨”、“私语”、“莺语”、“泉流”、“珠落玉盘”、“瓶破水迸”、“骑出刀呜”、“裂帛”等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独运,无与伦比。这一段音乐描写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和李欣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寄语房给事》并列为古典音乐的四篇妙文。但由于它的比喻平实、贴切,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因此比其他三篇流传更广,也更为知名。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以至“泪湿青衫”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

(3)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曲调未成情以先出,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由静入动,如同万匹野马,同时出动,万丈瀑布,瞬时倾泻,“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

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视的。凡此种种,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全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辞优美。

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凝炼优美、叩人心扉。

介绍琵琶篇三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代发达音乐文化的产物。具体的看下文!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歌。诗文生动地讲述了诗人从长安被贬至江州任司马,无意在夜船上聆听了一位长安琵琶女的弹奏,并诉说其凄惨身世的故事。在诗人细致地描述中,千余年前浔阳江边的那令人荡气回肠的琵琶演奏场景仿佛浮现于读者眼前。因此,《琵琶行》又堪称一首优美的音乐史诗,是研究唐代琵琶艺术的珍贵资料。故此,我们有必要对《琵琶行》的音乐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并对诗文中唐代琵琶的演奏技法和形制进行探讨,试图了解唐代的琵琶艺术。

一 《琵琶行》的音乐文化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最高峰。当时社会上形成了崇尚音乐的良好氛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还出现了专业的表演阶层,涌现出了众多的音乐表演名家。特别是在首都长安城内,音乐活动更加繁荣,主要有钦定的“千秋节”、各种节日宴舞、宗教场合的“俗讲”、民间的“散乐”以及演奏比赛等。统治者设立了“九部乐”和“十部乐”,区分了“坐部伎”和“立部伎”;在中央还设立了大乐署、太常寺、鼓吹署及教坊等艺术人才的管理和培训机构。唐玄宗时又成立了三个梨园,分设在宫内、长安和洛阳的太常寺。当时还对音乐学生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了筛选:按照成绩的优略分别任“坐部伎”、“立部伎”或“雅乐”。这些政策与措施,不仅提高了当时的音乐表演水平,更重要的是为音乐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唐代还大规模地引入外来音乐文化,进行兼收并蓄。当时设立的“九部乐”、“十部乐”中,就包括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扶南、高丽、高昌等国的音乐。各类音乐在中土地区得到了充分交流与融合,“燕乐”得以丰富,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六么》、《霓裳羽衣曲》、《雨霖铃》等就是优秀作品的代表。丰富的燕乐作品为音乐活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了丰富内容。

唐代还出现了专业的表演阶层,涌现出众多的音乐家。当时有上万艺人工作于各类音乐机构中。这些艺人中有“工乐”、“乐工”、官僚家属和“音声人”。大量优秀的音乐表演艺术家随着良好的音乐环境而不断涌现,如唱声乐的米嘉荣、许和子;器乐中弹琵琶的段善本、康昆仑等,弹筝的李青青,吹笛的李谟,弹箜篌的李 等。他们极大地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发展,并提高了表演水平。

与此同时,唐代又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们为我们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发达的音乐文化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人们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细腻而贴切,他们将声音的艺术转化为优美的文字。于是,在唐诗中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诗篇。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他反对为美而美的唯美主义表演,主张将“情”融入音乐。他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思想,并具备高度的音乐鉴赏能力。他熟知生活中音响各要素与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能够准确细致地将这种联系转换为具体的内心视觉,并用文字描述出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他丰富的乐器演奏知识体现于他流传下来的大量描写音乐演奏的诗文中,如《清夜听琴》、《夜筝》、《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和浙西李大夫作》、《琵琶行》等,形象地描写了演奏琴、筝、筚篥和琵琶的场景,均流传千古。特别是在《琵琶行》中,诗人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对琵琶的演奏特点和表现力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描述,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琵琶演奏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

二 《琵琶行》中琵琶的演奏技法分析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里的“轻拢慢 抹复挑”一句涉及到了当时琵琶的几种演奏方法,需要重点阐释。以往的学者对此观点迥异。近代有些学者解释“拢”、“ ”为不用拨子,而用右手的手指弹奏,相当于后世的夹弹、滚等右手指法。有学者则以为这种解释很不妥当,认为“拢”、“ ”其实相当于后世的推、吟、揉等左手指法,假若“拢”、“ ”均为右手的指法,依照诗文中的描述,则琵琶女既需用“拢”、“ ”等右手手指技法,又需用拨子弹奏,这样在演奏中,她就既需用手弹,又需用拨弹,根本无法讲通。有学者则认为可以讲通。因为“拢 ”与“抹挑”是琵琶女右手“指、拨兼尔用之”的弹奏技法,这位琵琶女处于用拨子发展为用手指弹奏技术的过程之中。她时而用拨,时而用指;需要用大弦弹奏出粗嘈的声音时,她用铜拨弹奏;需要用小弦弹奏出细切的声音时,她用手指弹奏。也有学者支持这种观点,认为“拢、”与“抹、挑”是在琵琶上同时运用了拨弹和手弹两种方法,手弹有利于抒情,拨弹更显气势。“拢 ”说的是左手使用手指的弹奏,“抹挑”则是右手使用拨子的弹奏技法。《辞海》认为“拢 抹挑”是演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并只“用手指轻按”来解释“抹”。后来许多著作多从《辞海》之说。

这些迥然不同的释义,使我们在理解《琵琶行》中的演奏技法时难免有些茫然。因此,为了对唐代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对“拢、、抹、挑”等琵琶演奏技法进行一番深入透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其实,唐宋诗歌中多记载有“拢、、抹、挑”等琵琶演奏技法。唐代诗人元稹的《琵琶歌》中有:“六幺散序多拢 。”诗人王建在《宫词一百首》中写道“琵琶先抹六幺头。”诗人李绅在《悲善才》中说:“轻腕拢弦促挥抹。”唐代李群玉的《索曲送酒》中说:“烦君玉指轻拢 ,慢拨鸳鸯送一杯。”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也提到:“部中有一面琵琶,声韵高下,拢 揭掩,节拍无差。”宋代晏殊的《玉楼春》中说:“春葱指甲轻拢 ,五彩条垂双袖卷。”宋欧阳修在《减字木兰花》中也提到:“慢 轻拢,玉指纤纤嫩剥葱。”由此可见,“拢 抹挑”确是唐宋时期琵琶常用的演奏术语。

那么,“拢 抹挑”究竟为何意?1、“拢 ”。《乐府杂录·琵琶》中记载了两位大约与白居易同时期的琵琶演奏高手——曹刚和裴兴奴各自的演奏特长:“曹刚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和弦;兴奴长于拢 ,不拨稍软。”时人谓:“曹刚有右手,兴奴有左手。”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唐代的琵琶演奏确有“拢 ”的技法,而且“拢 ”具体的演奏规范应该是:“拢 ”使用的应是左手而非右手;“拢 ”指的是左手的扣弦。从字面上讲,“拢”指“靠拢,靠近,合拢,聚会”等意思;“ ”指“搓捻,搓揉”等意。如果把这些词意与琵琶左手手指的演奏联系起来,“拢 ”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拢”即“扣”,指左手指按弦的动作;“ ”即“捻”,指左手指揉弦的动作。2、“抹挑”。“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弹奏乐器。白居易《小庭亦有月》云:“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王建《宫廷》之二九曰:“琵琶先抹六幺头,小管丁宁侧调愁。”这里的“抹”均为广义,指的是弹奏之意。从狭义来讲,“抹”则指演奏弹拨乐器时的一种具体指法,与“挑”相对应,食指向内、顺手下拨为抹,反手回拨叫挑。元代人吴澄在《琴言十则》中说:“挑也,食指向外”。可见,对于起按弦作用的左手指来说,使用“抹”与“挑”这两种动作就没有必要了。因此,“抹挑”的运用当属右手的演奏技法应是可以确定的。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到,《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用拨子,而非手指来演奏的。白居易在诗文中明确点出:“曲终收拨当心画”,“沉吟放拨插弦中”。魏晋时期,产生于西域地区的四弦和五弦琵琶传入中原,由于为马上乐器,所以最初用拨子弹奏,声音响亮,便于在行进中欣赏。但由于受阮咸等中土乐器的影响,其演奏方法也由拨弹逐渐向指弹发展。指弹法自唐初就已出现。《新唐书·礼乐志》载:五弦“旧以木拨弹之,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后人习为琵琶。”在唐代时,用拨子和手弹两种方法均普遍流行。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曾说:“奏琵琶有两法,用拨弹,用手奏,是从人之所好而已。”到了宋元时期,指弹法才真正占据了主流,宋代以后,琵琶在形制上还出现了品位。直到明代,指弹法才完全替代了拨弹法,琵琶的演奏方法才最终得以定型。白居易在《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中描写到了拨子:“珠颗泪沾金捍拨。”他在《听琵琶妓弹〈略略〉》一诗中再次提及到了拨子:“腕软拨头轻。”在元稹的《琵琶歌》中也记载了用拨子来弹奏琵琶:“泪垂杆拨朱弦湿。”在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也有使用拨子的记录:“开元中有贺怀智,其乐器以石为槽, 鸡筋作弦,用铁拨弹之。”从实物资料上看,唐代还使用拨子演奏。在大量的唐代绘画中,多是用拨子来弹奏琵琶。在今天的日本皇宫仓库——正仓院内,仍珍藏着唐代琵琶,也是持带有拨子的。龙门石窟造像中的10余件琵琶也都是用拨子演奏的。可见,持拨子弹奏仍占唐代琵琶演奏的主流,用手指弹奏在当时还属一种新兴的演奏技法。

介绍琵琶篇四

之前上课时,班里的同学想听歌,老师原本是不同意的,但经过我们的软磨硬泡,老师同意了。听的是纯音乐。

数曲过后,脑海中只存留了一曲——《琵琶语》。

不知何人奏,但知此人情。

刚听这首曲子时,乐曲清扬婉转,淙淙的,如水流过。脑中突然蹦进一只狐,并不普通,是一只怀了爱情的狐。为了情,他放下了千年修为,自废仙力,甘愿去做一位粗布衣衫的凡间女子。虽说不通,却做到了。为情牺牲了一切。

心中怅然,往事一件件在脑中交织,徘徊,回旋……

往窗外一看,走廊上空无一人。阴天,太阳躲了起来,但心中不知为何,猛的暖,《琵琶语》中,正缺少了这种暖。像带刺的玫瑰,艳丽,却又提防着世俗,似有心事。

独自盛开,艳,凄。

轻轻的,泪落。此刻的女子,是否抱着琵琶,掩面哭泣,让泪,悄然滴落。似叶,轻飘,无声。月下弹奏,一声一弘,诉说心事,不尽。

一弘一响,月如雨,滴滴落。曲如水,咚咚流。

脑中闪现,自己有时不开心,郁闷的时候,不也是一样吗?偷偷落泪,怎敢大大方方的哭,任负面情绪散发出来?哭后,心情变又像放飞了的风筝一样,万里无云。看似坚强的我们,又有几个微扬嘴角是发自内心的?又有几个爽朗大笑是淋漓尽致的?没有,只能坚强,让心穿上铠甲,以防不测之时,泪不会落,心不会痛。

多听一遍吧!

不仅仅是感慨了,有同感,更多的是想潸然泪下。想,此人是谁?为何掩面而泣?为事?为人?为情?当然,我择后者。

以后,自己又是怎样呢,会像着只狐一样吗?愿,不会……

乱世之中,又有几个女子愿放下衣食丰足,改为粗布凡衣。从荣华富贵到一贫如洗。她可以,千年修为,秒为云烟,只为达到七情六欲所处之境。谁知?她的付出,她的艰辛,她的心痛,她的悲伤和喜悦。无人可知,无人可及。

一情,一伤,一愈合

一水,一泪,一轻流

一人,一思,一伤情

一想,一念,一悲伤

她,独自疗伤。

介绍琵琶篇五

如何弹好琵琶呢?其实就一个字:练。 但关键怎么练呢?赶紧来看吧!

每个人最初虽然来学琵琶的想法不一样:有人爱好,有人感兴趣的来学,有人为了以后致力于此专业等等,无论哪种,但既然学了,肯定都是抱着想学好的目标。没有人说学了抱着故意来浪费学费的心态吧。(除非土豪)那么既然想学好,就得要练。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不付出,不勤奋刻苦,那就无法进步。乐器是一种技能学习,它不像学自行车,那是运动动作技能,只要会了一辈子就会了。而乐器不同,你光说不练,只能说是嘴巴子戏。

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说你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苦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和正确的态度,我们的`前辈不是也一直教育我们“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嘛。可是“甜”在哪呢?如果没有“甜”在后面诱惑,谁会“苦”。刻苦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演奏的顺利,所以刻苦也是有所指。

从古至今,很多领域都出现过靠自我努力成才成功的人。所以想弹好琴,就要坚持练。这句话大家应该都懂都能明白。有很多老话都说过连续的重要性。如1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3天不练外行知道。还有一句也赠予大家: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4天不练瞪眼看。

有名人说过:“在学习上做到眼勤、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练琴。练的也昏天黑地,累死累活啊。结果还是弹的不好。不服气的问:不是让我练的吗?我也每天练了呀?那到底要练几个小时啊?这是许多人的通病。

首先要知道练琴不是练时间,而是解决问题。都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练什么?问题找到了,抓不住,脑子一片混沌,一天练10个小时也不解决问题。何况这应该是自己的规划,不是别人怎么练你也跟着练。毕竟每个人的问题不一样。你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所以即使是一个字“练”。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那么小伙伴呢,从明天开始,你知道怎么弹好琴了吧?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别再去怪其他因素影响你弹琴啦。

介绍琵琶篇六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介绍琵琶篇七

;

琵琶是中华民族古老而优秀的弹拨乐器,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琵琶经历了多次高峰期。其中,唐代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为我国琵琶艺术和琵琶文化的第一次繁荣时期。

一、唐代的琵琶艺术

公元5世纪前后,波斯梨形曲项琵琶经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经过我国人民的再创造而逐渐演化为一件地道的华夏民族乐器。

唐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爱琵琶。在繁华的京都长安,处处可闻琵琶声;即使在西部的凉州也是“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代宫廷设有“大乐署”、“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开设专业的琵琶演奏课程。琵琶还是唐代“燕乐”的主要乐器,处于主奏、领奏的地位。从王建的《宫词》“琵琶先抹《六么》头”中可知,唐代的燕乐大曲《绿腰》由乐曲的开始便采用琵琶演奏。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路漫漫”(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等诗,将琵琶与边关的雄浑幽寥的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诗人抒发离愁别绪的精神寄托。当然,琵琶诗中也不乏积极乐观的作品,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充分表达了戍守边关的将士那豁达、豪迈的气度与情怀。

对琵琶的演奏,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中有:“倒腕斜挑掣流电,春雷直戛腾秋鹘”,形象地描绘出琵琶演奏者运拨斜挑时如闪电般的快利,声振如春雷,其艺术效果令人叫绝!而终生与琵琶结缘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对琵琶艺术的描绘更可谓登峰造极:“……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此诗将琵琶的音响技巧、乐韵情感表达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也正是琵琶有如此的艺术表现力,才激发诗人的如此灵感,为后人留下这首千古绝唱。

《霓裳羽衣曲》:原为唐代著名的大型歌舞曲,后改编为琵琶独奏曲。传说乐曲是开元年间唐玄宗创作的,描写唐玄宗游月宫时见到嫦娥的神话故事。据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记载,全曲共分三十六篇(段),由散序(六篇)、中序(十八篇)、曲破(十二篇)三部分组成。散序的六篇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中序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由慢渐快。曲破以舞为主。白居易在“自注”里写道:“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可见乐曲分为抒情的慢板—过度段—快板—结尾段,和其他大曲极快结束所不同的是乐曲结束在一长音上。

《六么》:又名《绿腰》、《录要》、《乐世》。原为唐代大曲之一,由康昆仑改编为琵琶曲,《乐世》诗序说,唐贞元中,乐工献给德宗一首乐曲,德宗命乐工选出主要段落改编成歌舞大曲,故名《录要》。段安节《乐府杂录》也说:“《绿腰》本《录要》也,乐工进曲,上会录其要者。”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描写了《六么》音乐中最动听的一段:“欧阳永叔云:贪看《六么》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曲节抑扬可喜,舞亦随之。”说明《六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凉州》:唐代著名琵琶曲,由《凉州大曲》发展改编而成。据《乐府杂录》记载,《凉州》原本是正宫调,由康昆仑改编成黄钟宫的琵琶独奏曲,因开始时在玉宸宫殿演奏,故又名《玉宸宫调》,后来又被段善本翻成了《道调凉州》。唐代张固《幽闲鼓吹》中有:“先有段和尚者,善琵琶,自制《西凉州》,昆仑不与,至是以乐妓之半赠之,乃传焉《道调凉州》是也。”白居易《秘夜听高调凉州》诗写道:“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沉寥。”可见《凉州》在当时流传之广。

除此之外,裴神符诗中的《火凤》,元稹诗中的《雨霖铃》、《无限》,白居易诗中的《略略》,李群玉诗中的《鸳鸯》,刘禹锡诗中《薄媚》,还有《明妃曲》、《杨柳枝》、《郁轮袍》、《蕤宾》、《散水》、《出塞》等,均是有关于琵琶的咏颂记载,表明它们都是唐代十分流行的琵琶曲。

二、唐代的琵琶文化

在唐诗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民俗酒筵中的琵琶文化。如:“樽中酒我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谢偃《乐府新歌应教》);“齐歌送清觞,起舞乱参差”(李白《九日登山》);“处处闻管弦,无非送酒声”(刘禹锡《路旁曲》)。在劝酒饮酒的过程中,大都伴以琵琶乐歌及舞蹈相随。“烦君玉指轻拢捻,慢拨《鸳鸯》送一杯”(李群玉《索曲送酒》);“为将金谷引,添令曲未终”(陈叔达《听邻人琵琶》)。以上情景,清楚地表明有酒的场合就有琵琶相伴,以琵琶音乐与歌和之。

在唐代饮筵酒令活动中,一边是优美的琵琶伴乐,一边是美酒慢酌……这正是唐代特别是初、盛时期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景象的一个写照。这种大众化的或是欢聚、或是生日、或是迎送等酒筵活动,融聚了琵琶艺术的富丽色彩与唐代都市的享乐风尚,反映出唐代世俗文化普遍的审美观。这无疑为后世的琵琶艺术传承和提高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唐人的日常生活中,琵琶除了在音乐文化娱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在一些宗教迷信活动中亦有一席之地。

当时民间的卜筮活动中就有琵琶的身影,即所谓“跳脱看年命,琵琶道吉凶”(李贺《恼公》)。唐人张鷟的《朝野佥载》里记载了盛唐时,长安崇仁坊的阿来婆善用琵琶占卜。她“每占吉凶,辄先索琵琶,随弹而言事有验”,因而引得“士女填门,饷遗满道”。此外,每年的赛神活动中也有琵琶,王建的《赛神曲》就说到“男抱琵琶女作舞”。

这时的琵琶似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甚至成为皇帝亲自下诏求雨的工具。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之“琵琶篇”记载有唐德宗时,两大琵琶国手康昆仑与段善本在长安东、西市祈雨仪式中赛琵琶的轶事。

康昆仑弹琵琶被称为“长安第一手”。他在祈雨仪式中的一曲新翻《羽调绿腰》弹奏得精彩无比,自以为无人可与之匹敌。谁知一女郎怀抱琵琶说:“我也弹《绿腰》曲,不过我移到枫香调上弹。”只听其下拨如雷,出神入化,技惊四座。康自叹不如,欲拜其为师。不料等女郎换衣再次出场时,根本不是什么女郎,而是庄严寺和尚段善本。第二天皇帝召见段善本,令其教授康昆仑。段认为康的演奏非常杂乱且带邪声,让康十余年不弹琵琶,忘掉以前的弹奏方法,才肯教他。康按照段的话去做,果然把段的技艺全都学到了手。这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唐人的琵琶奏出了唐音,反映出唐代音乐发展的大势,可谓是独领风骚数百年。唐人的琵琶艺术亦使得唐代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热情洋溢,因而在中国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

三、唐代琵琶繁荣对当今的启示

琵琶在唐代获得的辉煌成就,与唐王朝在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强大地位,高昂的民族自信心,唐文化的多面性、包容性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的民族音乐柔丽、含蓄、怡静、内敛、婉约,从而使外来的曲项琵琶能够潜移默化并和土生土长的直项琵琶互相融合,取长补短,迅猛地向“中国化”的方向挺进。琵琶在唐代的流行,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积蕴的成果。唐代政治开明,人民生活安定,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唐朝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同许多国家都保持着友好交往,使异国的文化艺术能传入长安,同时又把中国的文化艺术引向世界。

唐代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西域各兄弟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发扬。这些西域风情也同时丰富了唐朝的音乐文化生活。唐代琵琶在技术上的改革以及流传、发展,是多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琵琶是一种西域传入的乐器,它的发展得益于许多西域音乐家的辛勤付出;另一方面,曲项琵琶的改革是受到传统直项琵琶的影响,中原文人的才华与修养又为琵琶的文化内涵的丰富与艺术理论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琵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任何音乐品种要想生存、进步,除了依靠一定的社会条件外,还必须采取开放态度,同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进行交流、借鉴曾。作为胡乐器的琵琶在传统的漫漫长河中,通过消化、吸收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一切民族乐器学习、借鉴。

与唐代琵琶音乐发展的时代相比,当今的中国也同样有着发展琵琶音乐的社会环境资源。现代中国琵琶音乐的发展应借鉴唐代的经验,走中西音乐结合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在对传统琵琶音乐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的同时,借用西方音乐的某些元素,才能推动琵琶的演奏技术再上一层楼。

作者: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成都)副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成长作文字模板(八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最新成长作文字(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

    2023年成长作文字 成长作文字(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最新游玩广场作文(十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

    美丽的休闲广场作文字优秀(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学弹琵琶作文模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水果琵琶作文通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假如我会飞作文汇总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假如我会飞字作文 假如我会飞一年级看图写话优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

    最新书是我最好的朋友作文字(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