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飞雪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计划范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希望以下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子凭着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中午离人近,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能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字、词古今不同使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构想:

课前,可不知学生查阅本文所涉及的科学常识。课上,学生先读通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2、课题中的“辩”辩论的“辩”,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再看一看课文插图,你猜一猜文章中会写什么事。

4、那么,这两个小孩到底在辩论太阳的什么问题,他们在对老人说什么,渎懂了课文就全知道了。

二、把课文读通顺。

1、试读课文。这篇文言文比《学弈》浅显一些,好读一些,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读一遍,知道哪些字不认识,哪些词句不好读,一会儿老师范读,注意听好。

2、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3、自己练习朗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4、同桌互读互评(两遍)。

三、识字。

1、出示投影:

2、读词语,带点的是生字,多读几遍。汝盘盂探汤沧沧凉凉。

3、读生字,分析字形,抄写。

四、熟读成诵。

1、同位互相读课文。

2、请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作业设计:

1、练习朗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一儿:中午太阳离人近。

孔子不能决也。

一儿:早晨太阳离人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和所蕴含的道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读课文,猜知文意。

1、上一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读了课文,现在,检查一下是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在读课文中也会知道是否认识了生字。指五名学生,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完后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课文大意。

3、指名说一说课文所讲的大概意思,整体感知内容。

二、读懂句子,口述文意。

1、自读自悟。自己一句一句地读,参考有关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人读一自然段。说说这——自然段的意思,第1和第5自然段由一个人承担。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认真讨论,实在弄不懂的词句记下来,准备质疑。

3、全班交流。

(1)学生互相质疑释疑,教师相机点拨,排除难点。

(2)自由汇报,读一自然段,讲一自然段句子大意。说完后评点,纠正错误。

4、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自己练讲—同桌互讲一全班讲。

三、熟读,体会思想感情。

1、自己练习朗读,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读出来,边读边想象,读出争辩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体会意境。

(1)教师读叙述语,男生、女生各读一小孩的话。读出争辩的语气。

(2)指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3、讨论质疑:

(1)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2)你从“孔子不能决也”中悟出了什么?

(3)你有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学生必然提出:“太阳到底早晨(或中午)离地球上的人们是远还是近”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认识太阳的许多知识,孔子当时不可能正确解答,现在可以解决了。可将教师教学用书中所附有关参考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也可借此问题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读读学习本课的个人感受。自由读,鼓励发表个人见解。

四、练习背诵课文。

自己练习背一同桌相互背一全班齐背。

作业设计:

1、说说自己懂得的道理。

2、查找、朗读自己喜欢的文言文。

板书设计:

1、太阳和地球的远近关系。

2、为什么太阳中午热,早上凉?

3、为什么太阳给人感觉早上大而中午小呢?

课后反思: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三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课件搜集孔子的资料。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引导:“三人行,必的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老师出示课件孔子的头像,并简介孔子。

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跟老师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课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4、听老师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师板书:一儿、孔子、一儿、日初出、日中。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a.问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孰为汝多知?

(2)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

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

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

(3)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4)小儿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和()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

5、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6、分组齐读3、4小节。

7、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

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2、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5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学法,培养能力。

1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2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3小结。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这里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六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同学们,我们通过读看找议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老师下面准备了几分快餐,欢迎你们自行选择。

2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

3手机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热爱自然,向往自然。本次的阅读链接就是引导学生从诗句中的田园、楹联中的山水、照片中的风景中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既是对本单元主题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的阐释。

教学时间:一课时(总第节)。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谈谈自己的收获。

列举本单元课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说说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因,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引导学生学习文本。

(一)总题: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二)诗句中的田园。

1、陶渊明简介。

2、《饮酒》赏析。

3、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对自然的.理解。

4、孟浩然简介。

5、《过故人庄》赏析。

(三)楹联中的山水。

师:把祖国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观看作是一幅山水画卷,楹联就是题画师。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楹联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欣赏四川名胜青城山的四副楹联。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山水的楹联?

(四)照片中的风景。

1、看书中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你去游览祖国山川时,用相机记录自己的行踪,到大自然去,我们会得到大自然智慧的启迪。你有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照的照片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说一说当时你眼中的美景。

三、小结,指导背诵。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五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齐读第三小节。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六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理解两小儿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比一比文言启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文言语句以及它们的现代文翻译,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比较,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介绍孔子,以“孔子也有难解之惑”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知的文言语句入手,为小学六年级初学文言文设置一个坡度,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以大圣人、大学问家孔子也有“疑难”设疑,让学生形成“愤悱”的思维状态,产生良好的阅读期待,也为第四环节理解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作好铺垫。)。

二、读一读以读为本,理解文意。

1、初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2、示范读,划好停顿,重点指导读出节奏和轻重音。学生熟读并尝试背诵。

3、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课文意思,重点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如“汤”等词。

4、生用现代文复述故事。

(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分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复述故事是难点,须充分理解文意。)。

三、辩一辩以辩促读,自主学习。

1、区别同音形近字“辩、辨、辫”。

2、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话题,分别划出他们的看法和理由。

3、分角色辩论,师读旁白,生分别扮演两小儿读辩论语言;分组辩论;同桌辩论,先用文言辩,再用现代文辩。

(“辩”是文眼,须先辨形析义,再以它“牵一发动全身”,活用教材,以以辩促读,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辩论中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四、说一说自省自悟,启迪深思。

1、出示话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师点拨引导,理解孔子的“不能决”是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理解两小儿喜欢探索、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表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设计有利于个性化阅读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得语言积累、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加深个人体验。巧妙地设计了“说”的环节,让学生在说中感悟,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得到了发掘,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

五、查一查跳出教材,解疑释惑。

引导学生查阅图书、网络等,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以现代科技知识来解答两小儿之“惑”和孔子不能决之“难”。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六、演一演开放课堂,发展个性。

你是21世纪的少年,假如你能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古代,正遇上两小儿辩日,你会怎么办?请你根据当时情景,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为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把讲台当作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在模拟情境中,转换角色,丰富想像,拓展思维,深化体验,让孩子们的个性在表演中得到充分的张扬。)。

七、写一写超越文本,延伸拓展。

给文中的两小儿和孔子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答案和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

(以写促读,在写中复述文本,入情入境,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将课堂所学内化为知识与能力,实现了超越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在畅叙当今科技发展中抒发自豪之情。)。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七

2.通过对比“口头语言:吃饭了吗?”与“书面语言:饭否?”引发兴趣。

二、目标建设,独自自学。

1.自读课文,读准句读。

2.提出预习中的问题。弈秋,“秋”是人名,“弈”表示善于下棋。

三、小组互助,质疑释疑。

1.小组选一篇有感情朗读。

2.解释每句话的含义。

四、课堂对话,教师精讲。

1.这位老师叫什么名字?弈,秋。

2.介绍“孟子”,解释重点字:惟、缴、俱、弗、若、非然(抢答闯关,会的同学自主站起来回答)。

3.抓住“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领悟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

五、课堂小结,归纳升华。

1.试着背诵课文。

2.小组互相检查。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用抢答的方式解释重点字。孩子们意兴盎然,积极抢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了枯燥的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八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引导:“三人行,必的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老师出示课件孔子的头像,并简介孔子。

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跟老师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课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4、听老师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师板书:一儿、孔子、一儿、日初出、日中。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a.问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孰为汝多知?

(2)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

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

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

(3)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4)小儿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和()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

5、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6、分组齐读3、4小节。

7、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

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2、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5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学法,培养能力。

1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2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3小结。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这里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六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同学们,我们通过读看找议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老师下面准备了几分快餐,欢迎你们自行选择。

2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

3手机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九

导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导学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导学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导学准备。

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和孟子的生平事迹。

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惟缴汝学弈鸿鹄盘盂专心致志沧沧凉凉。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见两小儿辩斗而日中时远也()。

孔子不能决也()及其日中如探汤()。

三、我知道。

1.《学弈》选自,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孟子》记录了孟子。《两小儿辩日》选自,此书中著有许多寓言和民间故事。“辩日”是指。一个小孩的理由是,另一个小孩的理由是。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一人,,。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

四、我不懂。

预习完课文后,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准备交流。

导学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课标第一网。

(1)对照注释弄明白《学弈》每一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说全文的意思。

(2)用两个成语形容这两个学下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表现。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3)“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2.小组内探究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第二课时。

课堂检测。

一、我能行。

1.《学弈》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不能。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的理解是:。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孰为汝多知乎?

三、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主题学习。

学习主题学习丛书《感谢生活》。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3.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诵读。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初远凉初近热。

中近热中远凉。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

1螳螂捕蝉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劝说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2许多大臣都反对吴王攻打楚国,吴王很固执,也很生气,他下达了一道命令,谁来读一读?齐读。

3这是一道怎样的命令?(死命令)什么是死命令?

4吴王下了这样一道死命令,还有人敢去劝阻吗?

5少年凭借什么去劝阻吴王?

二精读。

(一)9、1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少年给吴王讲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什么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件挺有意思的事?(9和11)。

3这三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自己画一个示意图。

4指名到黑板上,用卡片演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5它们心中都在想什么?课文中哪一句话讲了?(11段最后一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6它们三个“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着的祸患”分别是什么?

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或者同桌讨论共同学习9和11自然段,先读一读,再完成表格。

眼前的利益。

隐伏着的祸患。

螳螂。

黄雀。

7他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

(1)如果你是蝉,你在想什么?(指导朗读,把这种高兴、自在读出来)。

(2)螳螂,找出描写螳螂动作的词语,从这几个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螳螂已经蓄势待发,时刻准备好捕蝉)动作描写,写出心理和特点。我们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动作描写去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3)黄雀又在想什么呢?

8小结蝉、螳螂、黄雀、都对眼前的利益志在必得,却忽视了身后存在的危险。

9读9、11自然段,用朗读体现这一危急的时刻和紧张的气氛。

10少年想要借这件挺有意思的事告诉吴王什么道理?

11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齐读)恍然大悟怎么理解?

12吴王明白了什么,用卡片摆一摆,揭示吴王明白的这个道理。

13这是一句多么有哲理的话,读一读,再读一遍。其实我们用八个字就能概括这个深刻的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4读到这,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二)体会人物特点。

1少年用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很轻松地劝说那位下了死命令的吴王,现在吴王知道这件挺有意思的事,有意思在哪了吗?(吴王知道这件事其实就发生在他自己身上,只是他当局者迷,看不清楚而已)那这位讲故事的人,究竟是位怎样的少年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体会吧。

2自读3—11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少年的什么特点。

交流:有决心,有耐心: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聪明:选择在花园里等候吴王并讲述故事。

有计谋:什么是计谋,在合适的环境下,用恰当的语言,提出正确的意见让对对方接受,这就是计谋。

三总结。

1聪明的少年用计谋,让专横固执的吴王明白了一个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写作手法。

四练笔。

1用上一连串动词,写出一种动物或者人物的特点或者心理活动。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一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课文,其中10篇精读课文,11篇略读课文。第一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专题,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第二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第三单元以“深深的怀念”的课文的学习为主,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第四单元围绕着“外国名篇名著”,学习了本组课文,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第五单元教材围绕着“科学精神”这个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第六单元教材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专题,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除去第六组,本册教材共有五个语文园地,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全册共安排了三次“资料袋”,五次“阅读链接”。

三、全册教学要求:

1、本册要求会写80字。会使用字典和词典,有一定否认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细心观察,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8、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章的阅读,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9、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浏览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

10、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用普通话,注意语言美。

11、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3、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4、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5、文言文中古今字义不同时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6、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7、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

8、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作者融入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9、领悟课文让人感到的地方,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10、在经典故事中,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感受人物的栩栩如生。

11、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1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单元13课时。

二单元13课时。

三单元13课时。

四单元13课时。

五单元13课时。

六单元13课时。

古诗词背诵14课时。

综合复习13课时。

共105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上好课,备好课。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备好课,进行创新性教学,有创新意识,不受经验和套路的束缚,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独辟蹊径,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思路,选择教学方法。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生的习作训练。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力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成长,多读书,充分利用阅读课,结合蓓蕾读书工程的实施计划,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善于积累,有话可写,方法灵活,新颖,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二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学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难懂。如何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方案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范彬新老师此课的设计无疑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学生体验。

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是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极大转变。在范老师的巧妙设计中,学生们走进文言文,模拟两小儿,先是同桌互辩,接着指名辩论,最后是师生齐辩。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练中,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真真切切的口语表达与实实在在的辩论练习让学生消除了胆怯心理,理解了乏味的文言文知识,而且体味到两小儿辩日的'内涵,此举可谓“一箭双雕”。

二、内涵把握独特。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个哈姆雷特”,这说的是解读的多元性。范老师在解读《两小儿辩日》时可谓“发人所之未发,见人所之未见”。以犀利独到的眼光捕捉到“智慧”的内涵:充满智慧的孔夫子和两小儿,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并通过有效的手段,让孩子们从文中寻找带“自”的句子,再逐句解读;接着引领孩子们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展开想像,启迪思维,领悟辩论的深层含义: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认真观察……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组合、筛选、思维碰撞后,孩子们读懂了孔子,也读懂了两小儿,更读懂了文本的深刻内涵。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

高扬人文旗帜,淡化工具色彩,是当今语文课堂的一个缺点。范老师的这一节课让语文课回归“自我”。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三

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1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早晨中午。

近大车盖盘盂小远。

远凉沧沧凉凉探汤热近。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四

一、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与《学羿》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两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得到启示。本单元的学习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词,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事的态度。

二、教学主题:

目标明晰的阅读教学。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列子、孔子,引导阅读《论语》、《列子》。

3、了解先秦诸子,激发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读懂并背诵课文。

2、引读《论语》、《列子》及先秦诸子经典名句。

五、设计思路及意图:

1、读古文,识古人,看千古趣事。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读。因此在设计中,设计了三读课文。一读课文,读正确。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由读环节让学生自己走入文本,自读自悟,通过教师检查读来纠正字音读正确,通过教师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最后通过齐读来巩固初读效果,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二读课文,读明白。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师生互演,生生互演的方式来释疑、激趣,让课堂充满古韵、古韵,为本次文言文的学习激发情趣,让学生对文言文充满兴趣。三读课文,能背诵。诵读向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当堂中落实的效果会更佳。在课堂上运用动作记忆法,男女学生比赛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热爱背诵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一节好课不单单在于读。窦桂梅老师曾说过,一节好课,应当“有文字、有文学、有文化”,因此在整个课堂中又穿插了文字、文学、文化方面的点滴内容,以充实课堂。如“辩”与“辩”的区分,古时“子”概念,“四书”的介绍等。与此同时,在引导学生学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识人,通过小练笔“从两小儿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与“辩论孔子究竟是智还是不智?”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两小儿与孔子,并从中有所感悟。

2、学而思,思而辩,长当今智慧。

《两小儿辩日》是《文言文两则》中其中的第二则,第一则是孟子的《学弈》。《学弈》写的是两个人跟随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大不相同。旨在告诉人们学习、做事应当一心一意才能成功的道理。因此为了承接上一则文言文,在本则中也体现学习的思想与方法,那就是要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见解,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展开辩论,辨别是非对错。因此,在本课中,安排了读论语中名句的环节,用错字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展开“孔子究竟是智还是不智?”的辩论,就是旨在引导学生要学习两小儿敢于质疑孔子、质疑权威的精神,并从中增长智慧。

“诸子百家的经典名句并背诵”和听视频《易中天读先秦诸子》环节,意在为学生的初中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以及自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一扇大门。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参考《中华上千五百年》、《论语》、《先秦诸子》等有关书籍。

2、了解孔子,熟读《论语》中的有关语句。

七、教学过程:

(一)引读《论语》,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论语》中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既检查学生预习准备情况,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又为后文的学习首次铺垫)。

2、简要介绍孔子、《论语》及《大学》、《中庸》、《孟子》。出示课件:

(1)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与其最为卓出的衣钵继承者孟子统称为“孔孟”。

(2)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3、过渡:按我们的共同价值观来认为,孔子应该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大圣人,还有人认为孔子不够智慧,知识不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故事,看看孔子究竟是不是一个明智之人?(引导学生在课中质疑,与课文精神相符合,为文章再次铺垫)。

4、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区分“辨”与“辩”。(师故意板书“辨”字,引导学生纠错,区分“辩”与“辨”,同时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为后文学习第三次铺垫)。

5、简要介绍列子。谈“子”。(“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男子的尊称)。

出示课件:

列子,名列御寇,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典籍,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章,140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共有神话、语言故事120多个。其寓言故事,如《黄帝神游》、《寓言故事》、《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二)学习课文,背诵课文。

1、一读古文,读正确。

(1)生自由读,教师巡堂,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2)生检查读,用开火车方式请三名学生读,教师及时纠正字音。

(3)师示范读,读出古文的韵律美,营造古文学习氛围。

(4)生齐声读,巩固初读效果。

2、二读古文,读明白。

(1)小组合作讨论,结合注释:每一段的意思是什么?

(2)检查交流合作学习情况,师请小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句意,简要复述故事。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读旁白,学生分成两大组扮演两小儿。

(4)学生分小组合作演课文,上台演故事。

3、三读古文,能背诵。

(1)师教给背书方法,如分段背诵法,段段串连法,动作记忆法等,师示范背诵。

(2)学生自背,挑选代表比赛背诵。

(三)读古人古事,长当今智慧。

1、练笔:从两小儿身上,你学习到了什么?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如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向圣人求教,说话有理有据)。

2、辩论:孔子究竟是“多智”还是“不智”呢?

(旨在培养学生思辩、质疑的精神,从中学习孔子的谦虚、实事求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敢于挑战权威,虚心学习的精神,并全面认识孔子)。

3、读古人经典名句。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老子、孟子、子思等人的经典名句。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

上网查阅资料或请教师长,判断两小儿的说法究竟谁对谁错?

2、选做题:

(1)搜集诸子百家的资料,背诵自己喜欢的经典名句。

(2)感兴趣的同学观看视频《易中天读先秦诸子》。

教学板书:

读古文,识古人,看千古趣事。

学而思,思而辩,长当今智慧。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五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块瑰宝。其中很多文章就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两小儿辩日》就是这样:通过一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观点不同,也看到了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的孔子。在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做到:

1、倡导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个人对照注释读懂句子去尝试探究;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通过自读自悟出做人要“诚实谦虚”的道理。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我注重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个别差异,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促使学生进步。

3、“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两个层次:(1)读通读懂。通过生自读,合作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2)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这两个层次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层次性。

这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

1、对学法的指导不够。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课堂上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这方面我做得不够。

2、在教学中,似乎有些“重文轻言”。在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言”上显得“轻”:择要释疑,讲解常见的省略、通假字等文言现象方面做得不够;则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的“文”:品内涵,讲感悟启示等。

3、在“读”的教学活动中,个别读书的较少,所以学生展示机会较少。

教学的本质不是展示教师的才华,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活”与“实”相结合,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意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六

今年暑假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朱文君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受益匪浅。“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是读出来的,让朗读成为师生与文字背后的作者实现真正的^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我听课最大的感受。

首先,朱老师善于范读。因为语文是靠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的,作者炽热、丰富的感情寓于生动优美的语句中。朱老师先范读一遍全文,范读时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时而激情澎湃,时而低诉音弦,做到声情并茂,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感情就会很快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学生又特别崇拜老师,加上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听到老师读得那么有滋有味,就会跃跃欲试,模仿着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在模仿教师的范读中学生就有了朗读兴趣。《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六下的课文,说的是:孔子东游,路遇两个儿童在为太阳何时近何时远而争论不下,于是问孔子,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的事。本文在教参中的立意在于表现两个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孔子的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学生虽然开始不太懂,但我觉得学生读着读着就懂了。

其次,我认为朱老师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小古文教学中,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范围看,有指名朗读,有小组朗读,有班级朗读;从数量看,有个别朗读,有整体朗读;从效果目的看,有检查性的朗读,有理解性的朗读,有巩固性的朗读等等形式不一,要求不一,但目的一个,即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强对文本意义的领悟。而在其中最能激励学生朗读积极性的就是朱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特别是朗读竞赛,是学生感受语言、体会内容的有效形式,她既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的内心体验。朱老师将文中两个儿童辩论的部分提出来,让学生之间相互争辩,学生在经历了前面一系列的`诵读之后,尽管是同样的内容,但由于换了一种形式来诵读,学生的兴趣又高涨起来,于是,课堂内争辩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争得不亦乐乎,有些学生甚至相互争得面红耳赤。在这次争辩中,其实老师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这部分内容,使得学生对两个儿童争论的部分印象深刻。继而,朱老师又让学生推荐班上辩论好的同学起来和老师争论,而这次的师生争论也正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理解古文内容的方法。

总之,“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是读出来的,让朗读成为师生与文字背后的作者实现真正的^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七

《两小儿辩日》与《学羿》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两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得到启示。本单元的学习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词,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事的态度。

目标明晰的阅读教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列子、孔子,引导阅读《论语》、《列子》。

3、了解先秦诸子,激发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1、读懂并背诵课文

2、引读《论语》、《列子》及先秦诸子经典名句

1、读古文,识古人,看千古趣事。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读。因此在设计中,设计了三读课文。一读课文,读正确。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由读环节让学生自己走入文本,自读自悟,通过教师检查读来纠正字音读正确,通过教师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最后通过齐读来巩固初读效果,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二读课文,读明白。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师生互演,生生互演的方式来释疑、激趣,让课堂充满古韵、古韵,为本次文言文的学习激发情趣,让学生对文言文充满兴趣。三读课文,能背诵。诵读向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当堂中落实的效果会更佳。在课堂上运用动作记忆法,男女学生比赛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热爱背诵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一节好课不单单在于读。窦桂梅老师曾说过,一节好课,应当“有文字、有文学、有文化”,因此在整个课堂中又穿插了文字、文学、文化方面的点滴内容,以充实课堂。如“辩”与“辩”的区分,古时“子”概念,“四书”的介绍等。与此同时,在引导学生学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识人,通过小练笔“从两小儿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与“辩论孔子究竟是智还是不智?”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两小儿与孔子,并从中有所感悟。

2、学而思,思而辩,长当今智慧。

《两小儿辩日》是《文言文两则》中其中的第二则,第一则是孟子的《学弈》。《学弈》写的是两个人跟随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大不相同。旨在告诉人们学习、做事应当一心一意才能成功的道理。因此为了承接上一则文言文,在本则中也体现学习的思想与方法,那就是要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见解,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展开辩论,辨别是非对错。因此,在本课中,安排了读论语中名句的环节,用错字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展开“孔子究竟是智还是不智?”的辩论,就是旨在引导学生要学习两小儿敢于质疑孔子、质疑权威的精神,并从中增长智慧。

“诸子百家的经典名句并背诵”和听视频《易中天读先秦诸子》环节,意在为学生的初中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以及自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一扇大门。

1、教师:多媒体课件,参考《中华上千五百年》、《论语》、《先秦诸子》等有关书籍。

2、了解孔子,熟读《论语》中的有关语句。

(一)、引读《论语》,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论语》中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既检查学生预习准备情况,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又为后文的学习首次铺垫)

2、简要介绍孔子、《论语》及《大学》、《中庸》、《孟子》。出示课件:

(1)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与其最为卓出的衣钵继承者孟子统称为“孔孟”。

(2)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3、过渡:按我们的共同价值观来认为,孔子应该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大圣人,还有人认为孔子不够智慧,知识不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故事,看看孔子究竟是不是一个明智之人?(引导学生在课中质疑,与课文精神相符合,为文章再次铺垫)

4、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区分“辨”与“辩”。(师故意板书“辨”字,引导学生纠错,区分“辩”与“辨”,同时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为后文学习第三次铺垫)

5、简要介绍列子。谈“子”。(“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男子的尊称)

出示课件:

列子,名列御寇,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典籍,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章,140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共有神话、语言故事120多个。其寓言故事,如《黄帝神游》、《寓言故事》、《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二)、学习课文,背诵课文。

1、一读古文,读正确。

(1)生自由读,教师巡堂,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2)生检查读,用开火车方式请三名学生读,教师及时纠正字音。

(3)师示范读,读出古文的韵律美,营造古文学习氛围。

(4)生齐声读,巩固初读效果。

2、二读古文,读明白。

(1)小组合作讨论,结合注释:每一段的意思是什么?

(2)检查交流合作学习情况,师请小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句意,简要复述故事。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读旁白,学生分成两大组扮演两小儿。

(4)学生分小组合作演课文,上台演故事。

3、三读古文,能背诵。

(1)师教给背书方法,如分段背诵法,段段串连法,动作记忆法等,师示范背诵。

(2)学生自背,挑选代表比赛背诵。

(三)、读古人古事,长当今智慧。

1、练笔:从两小儿身上,你学习到了什么?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如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向圣人求教,说话有理有据)

2、辩论:孔子究竟是“多智”还是“不智”呢?

(旨在培养学生思辩、质疑的精神,从中学习孔子的谦虚、实事求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敢于挑战权威,虚心学习的精神,并全面认识孔子)

3、读古人经典名句。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老子、孟子、子思等人的经典名句。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

上网查阅资料或请教师长,判断两小儿的说法究竟谁对谁错?

2、选做题:

(1)搜集诸子百家的资料,背诵自己喜欢的经典名句。

(2)感兴趣的同学观看视频《易中天读先秦诸子》。

教学板书:

两小儿辩日

读古文,识古人,看千古趣事

学而思,思而辩,长当今智慧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八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一则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说教法。

对于本文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学生多读、理解、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兴趣。

说学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快乐地学习。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孔子吗?谁来简单讲一讲。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所了解关于孔子的知识。当学生谈到一定的程度,教师适当地点拨:孔子是个博学多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令古今世人肃然起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学习之后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文章,注意读出节奏,把课文读通。

(二)解题。

孩子对题目的理解,有助于进一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师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统一为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再让孩子深入思考,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让孩子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去读书。

(三)质疑问难。

教学中要将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通过朗读。然后汇报学习成果。再通过朗读明确两个孩子讨论的是关于太阳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两个孩子各自讨论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

在学习中对孔子的回答,你们怎么想?让学生感受到孔子那种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精神,受其影响。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十九

生1:我知道它写的是两个小孩在辩太阳。

生2(抢着说):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太阳的远近。

生3:他们争得不可开交。

生4:我还知道连孔子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读书。

师:对,让我们随心所欲地读读课文,你想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还可以跟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学生自由读书,有的在讨论)。

生1:老师,我知道了,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太阳是在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

生2:一个孩子认为早上的太阳离人近,中午的太阳离人远。他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师接话:你是从哪儿看出的?

生2(语气较平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师(微笑着对生2):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孩,听你刚才的语气大概说服不了别人吧。

生3(急切地):老师,我知道了。那是一个反问句,他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这样的语气强烈一些。

师:你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服我们大家吗?

(生3读,边读边做手势比划出)。

师(向生2):他的话有说服力吗?

生2(点点头):他读“大如车盖”时音重一些,还用手比划出车盖的大小,仿佛我们面前就有一个大得像车盖一样的太阳,读“则如盘盂”读得轻一些,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中午的太阳很小很小。“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语气要强烈一些。

师:你能再试试吗?

(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看得出你已经读懂了课文。告诉我们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课文的。

生2:有的看注释,有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有的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

师:真不错,看得出你会读书。你的方法很有用。让我们大家也用你的方法来读懂课文。试着说说全文的意思。

(生自由读课文,互相说古文意思)。

师:通过反复读课文,我们一起走进了辩论赛场。激烈的辩论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同学们自己找辩友,在下面练习。

(学生分角色表演)。

师:听,比赛的铃声敲响了。有哪两位同学愿意上来扮演两小孩,老师就暂当孔子吧,我们一起上演一幕《两小儿辩日》。

小孩1:看,那边走过来的一位老先生。哦,是孔子,他的学识渊博,我们去问问他吧。

两小儿:请先生给我们评评理吧。

孔子听后摇摇头,不好意思地说:“孩子们,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还是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请教我们的后人吧。”

小儿1: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呢?

生: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小儿2: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多了,是不是此时的太阳比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生:不是,那是因为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孔子: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的帮助。你们与我们相隔那么遥远,一定对我们的一切感到很好奇,如果你们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吧。

生4:孔子先生,你是个大教育家,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

生6:请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难需要我们这些现代人解答吗?

孔子:小朋友们,我们很快得回到古代去了,你们还想对我们三个人说些什么呢?

生7:你们两小孩儿喜欢探索,不懂就问,我要向你们学习。

生8:孔子先生,你很谦虚,也很诚实,对于不懂的问题没有装懂,也不怕别人笑话,让我佩服。

师:旧的两小儿辩日已经结束了,但新的争辩又快开始了。请大家认真品读课文。下节课我们自由组合开展一场《新两小儿辩日》赛。主题是:“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正方的观点是:“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变化”反方的观点是:“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没有变化?”

二、评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基础上对阅读文本的重新加工改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演、练,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个体独特的体验,使得作者、学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培养其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古人与现代人交流的情境,形成情境串,打破时空的界限,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交流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及自己看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对语言敏锐的感悟能力。

3.最后设计“辩论赛”这个作业,使语文课内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十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子凭着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中午离人近,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能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字、词古今不同使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构想:

课前,可不知学生查阅本文所涉及的科学常识。课上,学生先读通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两小儿辩日》。

1、现在我们学习这组课文的第二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

2、课题中的“辩”辩论的“辩”,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再看一看课文插图,你猜一猜文章中会写什么事。

4、那么,这两个小孩到底在辩论太阳的什么问题,他们在对老人说什么,渎懂了课文就全知道了。

二、把课文读通顺。

1、试读课文。这篇文言文比《学弈》浅显一些,好读一些,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读一遍,知道哪些字不认识,哪些词句不好读,一会儿老师范读,注意听好。

2、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3、自己练习朗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4、同桌互读互评(两遍)。

三、识字。

1、出示投影:

2、读词语,带点的是生字,多读几遍。汝盘盂探汤沧沧凉凉。

3、读生字,分析字形,抄写。

四、熟读成诵。

1、同位互相读课文。

2、请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作业设计:

1、练习朗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一儿:中午太阳离人近。

孔子不能决也。

一儿:早晨太阳离人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和所蕴含的道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读课文,猜知文意。

1、上一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读了课文,现在,检查一下是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在读课文中也会知道是否认识了生字。指五名学生,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完后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课文大意。

3、指名说一说课文所讲的大概意思,整体感知内容。

二、读懂句子,口述文意。

1、自读自悟。自己一句一句地读,参考有关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人读一自然段。说说这――自然段的意思,第1和第5自然段由一个人承担。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认真讨论,实在弄不懂的词句记下来,准备质疑。

3、全班交流。

(1)学生互相质疑释疑,教师相机点拨,排除难点。

(2)自由汇报,读一自然段,讲一自然段句子大意。说完后评点,纠正错误。

4、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自己练讲―同桌互讲一全班讲。

三、熟读,体会思想感情。

1、自己练习朗读,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读出来,边读边想象,读出争辩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体会意境。

(1)教师读叙述语,男生、女生各读一小孩的话。读出争辩的语气。

(2)指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3、讨论质疑:

(1)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2)你从“孔子不能决也”中悟出了什么?

(3)你有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学生必然提出:“太阳到底早晨(或中午)离地球上的人们是远还是近”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认识太阳的许多知识,孔子当时不可能正确解答,现在可以解决了。可将教师教学用书中所附有关参考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也可借此问题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读读学习本课的个人感受。自由读,鼓励发表个人见解。

四、练习背诵课文。

自己练习背一同桌相互背一全班齐背。

作业设计:

1、说说自己懂得的道理。

2、查找、朗读自己喜欢的文言文。

板书设计:

1、太阳和地球的远近关系。

2、为什么太阳中午热,早上凉?

3、为什么太阳给人感觉早上大而中午小呢?

课后反思: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十一

李贺的《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诗的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后两句借骏马喻怀。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作者通过写马来表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表达对自由豪放生活的爱慕向往。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的情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提供的注释读懂诗意,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比较难。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师活动。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

教师板书课题《马诗》。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三、感知。

1、默读这首诗理解诗词大意。

2、赏析前两句。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3、老师总结: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4、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再共同想象感受环境的.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是随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6、赏析后两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7、老师总结: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9、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10、品读升华:这首诗与《兵曹胡马》都写了马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拓展延伸:搜集其他描写马的古诗,欣赏交流体会。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十二

一、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与《学羿》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两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得到启示。本单元的学习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词,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事的态度。

二、教学主题:

目标明晰的阅读教学。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列子、孔子,引导阅读《论语》、《列子》。

3、了解先秦诸子,激发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读懂并背诵课文。

2、引读《论语》、《列子》及先秦诸子经典名句。

五、设计思路及意图:

1、读古文,识古人,看千古趣事。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读。因此在设计中,设计了三读课文。一读课文,读正确。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由读环节让学生自己走入文本,自读自悟,通过教师检查读来纠正字音读正确,通过教师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最后通过齐读来巩固初读效果,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二读课文,读明白。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师生互演,生生互演的方式来释疑、激趣,让课堂充满古韵、古韵,为本次文言文的学习激发情趣,让学生对文言文充满兴趣。三读课文,能背诵。诵读向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当堂中落实的效果会更佳。在课堂上运用动作记忆法,男女学生比赛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热爱背诵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一节好课不单单在于读。窦桂梅老师曾说过,一节好课,应当“有文字、有文学、有文化”,因此在整个课堂中又穿插了文字、文学、文化方面的点滴内容,以充实课堂。如“辩”与“辩”的区分,古时“子”概念,“四书”的介绍等。与此同时,在引导学生学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识人,通过小练笔“从两小儿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与“辩论孔子究竟是智还是不智?”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两小儿与孔子,并从中有所感悟。

2、学而思,思而辩,长当今智慧。

《两小儿辩日》是《文言文两则》中其中的第二则,第一则是孟子的《学弈》。《学弈》写的是两个人跟随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大不相同。旨在告诉人们学习、做事应当一心一意才能成功的道理。因此为了承接上一则文言文,在本则中也体现学习的思想与方法,那就是要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见解,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展开辩论,辨别是非对错。因此,在本课中,安排了读论语中名句的环节,用错字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展开“孔子究竟是智还是不智?”的辩论,就是旨在引导学生要学习两小儿敢于质疑孔子、质疑权威的精神,并从中增长智慧。

“诸子百家的经典名句并背诵”和听视频《易中天读先秦诸子》环节,意在为学生的初中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以及自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一扇大门。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参考《中华上千五百年》、《论语》、《先秦诸子》等有关书籍。

2、了解孔子,熟读《论语》中的有关语句。

七、教学过程:

(一)、引读《论语》,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论语》中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既检查学生预习准备情况,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又为后文的学习首次铺垫)。

2、简要介绍孔子、《论语》及《大学》、《中庸》、《孟子》。出示课件:

(1)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与其最为卓出的衣钵继承者孟子统称为“孔孟”。

(2)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3、过渡:按我们的共同价值观来认为,孔子应该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大圣人,还有人认为孔子不够智慧,知识不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故事,看看孔子究竟是不是一个明智之人?(引导学生在课中质疑,与课文精神相符合,为文章再次铺垫)。

4、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区分“辨”与“辩”。(师故意板书“辨”字,引导学生纠错,区分“辩”与“辨”,同时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为后文学习第三次铺垫)。

5、简要介绍列子。谈“子”。(“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男子的尊称)。

出示课件:

列子,名列御寇,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典籍,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章,140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共有神话、语言故事120多个。其寓言故事,如《黄帝神游》、《寓言故事》、《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二)、学习课文,背诵课文。

1、一读古文,读正确。

(1)生自由读,教师巡堂,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2)生检查读,用开火车方式请三名学生读,教师及时纠正字音。

(3)师示范读,读出古文的韵律美,营造古文学习氛围。

(4)生齐声读,巩固初读效果。

2、二读古文,读明白。

(1)小组合作讨论,结合注释:每一段的意思是什么?

(2)检查交流合作学习情况,师请小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句意,简要复述故事。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读旁白,学生分成两大组扮演两小儿。

(4)学生分小组合作演课文,上台演故事。

3、三读古文,能背诵。

(1)师教给背书方法,如分段背诵法,段段串连法,动作记忆法等,师示范背诵。

(2)学生自背,挑选代表比赛背诵。

(三)、读古人古事,长当今智慧。

1、练笔:从两小儿身上,你学习到了什么?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如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向圣人求教,说话有理有据)。

2、辩论:孔子究竟是“多智”还是“不智”呢?

(旨在培养学生思辩、质疑的精神,从中学习孔子的谦虚、实事求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敢于挑战权威,虚心学习的精神,并全面认识孔子)。

3、读古人经典名句。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老子、孟子、子思等人的经典名句。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

上网查阅资料或请教师长,判断两小儿的说法究竟谁对谁错?

2、选做题:

(1)搜集诸子百家的资料,背诵自己喜欢的经典名句。

(2)感兴趣的同学观看视频《易中天读先秦诸子》。

文言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大全(23篇)篇二十三

为了让同学们对学习的新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首先应当做好教案设计工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欢迎阅读。

1.能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简要表述。

2.掌握阅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创设“辩斗”的对话形式,指导有感隋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1.理解词句意思,做到准确断词断句。

2.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活用文本语言进行“辩斗”,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争论太阳远近的这篇课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以前我们讲过,要读好文言文,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大屏幕展示原文以及停顿符号。师范读,学生尝试读出句中的停顿,尽量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1.要想真正把文言文读好,我们还要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然后按照方法自己尝试理解,实在不会的可以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1)“车盖”和“盘盂”谁大,能否用手势比画?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2)“沧沧凉凉”和“探汤”是形容什么的?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夏天的天气,用一个词语形容秋天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指导中差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不要求按照白话文一句一译地说。)

2.分别指名读出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说出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意思。(根据回答先后板书“近、远”和“远、近”)

3.两个小孩都有道理吗?(分别指名读出孩子的理由)

4.虽然都是一个太阳,但是两个小孩看到的、思考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不一样。两个小孩谁也不肯认输,用课文中的词语就叫——辩斗。

6.请同学们将小孩的观点与理由合并在一起反复读,做到熟读成诵。(此处可以采用引读法,一部分学生读前半部分,一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7.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辩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8.教师扮演小孩和学生一起“辩斗”。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注意反问句的读法)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此言差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摇头动作)

生:此言差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汝错矣!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快速激动)

生:汝错矣!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9.同桌“辩斗”。

1.两个小孩争论不止,孔子赞成谁呢?(读:孔子不能决也。)

2.“孔子不能决也”是什么意思?

3.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当时最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两个小孩是怎么说的?(读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4.“孰为汝多知乎”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两个小孩的笑声中含有什么?(指导朗读这句话)

5.你们觉得孔子听了后会生气吗?他会怎么说?(可以用孔子的话,也可以用现代语言来续补。)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

子曰:三人行……

子笑曰:学而时习之……

1.教师一段一段地读白话课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或背课文。学生尝试相互对读。

2.你发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吗?(简要感知)

3.推荐:在我们班的qq群共享文件里有《夸父逐日》《扁鹊治病)《疑邻盗斧》几篇文章,希望回家读读。

相关范文推荐

    防保科护士年度工作总结(热门21篇)

    月工作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进步和成长。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值得一读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总结有所帮助。时间就像一眨眼。现

    防保科人员个人年终总结(专业20篇)

    在写个人总结时,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经历和成长,总结经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人事行政是公司比较重要的一个部门,同时,写好人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模板15篇)

    自查报告是一种用于检查和评估个人或组织自身工作情况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写自查报告感到困惑的同学,以下是一些范文资料,希望能帮

    绿野仙踪看书心得(精选16篇)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心得体会,我明白了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我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合作能力,为团队

    卓越执行力心得体会(专业1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方式。这次实训经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总结和自省。在20xx年工作即

    防电信诈骗宣传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六月初,我们__支行举行了一场防

    场地活动申请书(优质16篇)

    在写申请书时,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相关经历、能力和特长,以增加被接受的可能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辞职创业申请报告(通用20篇)

    辞职报告是一个人工作生涯的重要节点,通过它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在这家公司的经历和成长。我在此向你们正式递交我的辞职报告。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离开公司,寻找新的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范文(19篇)

    在教师工作总结中,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向。通过对自己这一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

    防汛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范文(16篇)

    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有计划和有条理地组织安排的应急措施。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应急预案模板,可供大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应用。一、总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