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笔砚

编写大班教案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提供展示和表达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一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

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

(幼儿观察讨论)。

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交流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t:你记录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头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来,黄沙也沉在水底,盐、冰糖都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它们在水中溶化不见了。咖啡粉变成了好喝的咖啡,颜色也变成了咖啡色,红糖也把水变成了红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开水变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并进行交流。

能取出来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那不能取出来的呢?

t:这个实验有趣吗?

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啊?

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和黄沙放进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但是它们都能用调羹取出来。红糖咖啡粉放进水中,水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了变化;盐和冰糖放进水中,虽然颜色没有改变,但是通过充分的搅拌最后看不见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调羹取不出来。

水宝宝把红糖、盐、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这些物质也溶在水中取不出来,还把水宝宝的颜色、味道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我们叫“溶解”。

石头、黄沙和芝麻油能取出来吗?

石头和油,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t: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设计活动时候,想给孩子们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点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二

1.让幼儿感知、发现水有溶解的作用。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以及溶解的快慢受水温的影响。

3.让幼儿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感知、发现水有溶解的作用。

知道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到水里都能溶解以及溶解的快慢受水温的影响。

1.玻璃杯、口杯、保温杯、勺子、搅拌棒、盘子。

2.白糖、黑豆、冰糖、大米、食盐。

一、故事导入:《小鸭买东西》。

故事内容:有一天,小鸭子去帮妈妈买一袋白糖和一袋大米,回来的途中,经过一条小河,结果,一不小心,白糖和大米都掉到了水里面。于是,小鸭子急忙到河中去寻找,结果只找到了大米,却怎么也找不到白糖。

教师:你们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幼儿讨论、猜测)。

二、演示、讨论。

实验一:白糖去哪里了?

1.先让幼儿观察白糖的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

2.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舀一勺白糖倒入温水中,充分搅拌。让幼儿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究竟到哪儿去了呢?(请幼儿猜测)。

3.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

4.教师小结:原来,白糖跑到水里面去了。我们称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原来,小鸭子的白糖溶解到了河水里面。

实验二:哪个宝宝不见了?

1.演示:教师将黑豆、冰糖、大米分别放到装有水的玻璃杯中,充分搅拌,引导幼儿观察,哪杯水里的宝宝不见了。

2.教师小结:对,是冰糖宝宝不见了。原来,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到水里面都能溶解,有的会(冰糖),有的不会(黑豆、大米)。

实验三:哪杯水里的食盐先不见了?

1.演示:两个玻璃杯,一杯里面加入热水,一杯里面加入冷水,分别加入食盐,同时充分搅拌,引导幼儿观察哪杯水里的食盐先不见了。

2.教师小结:对,是热水里面的食盐宝宝先不见了。原来,溶解的速度有快也有慢,这和水的温度有关。

三、总结应用。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溶解,还知道了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到水里面都能溶解,并且知道了溶解的速度有快也有慢,这和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的速度越快。

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放到水里面可以溶解,哪些不可以溶解,让我们自己动起手来试一试吧!

1.自己动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石子、油、洗衣粉、红糖、果汁粉、大豆等)进行溶解实验,并做好记录。

2.了解泡泡水的原理,并尝试制作。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出乐于参与活动,并把自己的收获能够和同伴分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孩子喜欢去动别人的实验,小组规则意识不强等现象。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三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1、请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对这四样实验材料的猜想,到底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

2、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想并进行交流。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接着做实验,刚刚介绍了这里有许多小工具,有小勺、筷子、和小网,现在你们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用同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在本环节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四、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

幼:不能。

幼1:白糖。

幼2:咖啡。

幼3:盐。

幼4:醋。

(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老师提前准备了一部分,老师做试验,幼儿在观察地过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观看被污染的图片和录像,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师:小朋友看这些图片,看看河流上飘着什么?

幼:塑料袋。

幼:被污染了。

幼1:节约用水。

幼2:不往河流里扔垃圾。

幼3:制作标志,提醒别人。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啊,你们真是环保小卫士!那让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起制作环保标志吧!

(教师通过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并把节约用水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幼儿知道环保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动手做环保标志,使幼儿的想法付诸行动。)。

这次活动贴近孩子生活,所用的实验材料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喝过果珍、糖水和各种饮料,也见过石头和油。只不过孩子们从未仔细观察、比较过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用孩子们并不陌生的活动、内容和熟悉的材料,引发孩子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和深刻地思考,符合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思想。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有很高的探究热情和交流的愿望。孩子们至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能提出自己与同伴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这一活动向我提出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关于溶解的概念怎样分成不同的层次,设计有内在逻辑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和促进幼儿的概念由低级到高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呢?如:发现有些东西能溶于水中,有些不能;物质溶解后,其外观变了,得到的混合物状况不同—混浊或清澈;初步理解物质守恒的原理。因此,怎样引导幼儿沿着概念的箭头和线索前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共同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四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五

1、让幼儿感知、发现水有溶解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及判断能力。

3、让幼儿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感觉探索科学的乐趣。

1、玻璃瓶、口杯、搅拌棒。

2、糖、盐、油、沙子、淀粉、石块、洗洁精、洗衣粉。

3、记录卡、记号笔。

4、轻音乐。

一、导入

2、谁想来尝一尝?

3、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二、讨论、演示

1、水为什么是甜的?你在水中看见糖了吗?糖哪去了呢?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在水中可以化掉?

4、你们想不想看看糖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师操作)

5、糖能溶解在水中吗?

6、在黑板上老师有张大的记录卡,卡上有两个杯子,杯子里没有东西的说明能溶解,有东西的说明不能溶解,把你们实验结果画在记录卡上,能溶解的画“v”,不能溶解的画“x”。

7、糖能溶解在水中所以就在能溶解的杯子下面打“v”

三、实验

1、今天,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盐、沙子、石块、油、淀粉,五种不同的材料,那你们猜一下谁会溶解?谁不会溶解在水中呢?好,现在我选出每组的操作员。其他小朋友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每个人都是小小记录员,一定要把你们的记录结果填到记录卡上,看看和你们猜想的是不是一样?(请小朋友在操作过程中,不要争抢,注意协调合作)。

2、幼儿随音乐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小朋友做完后一看记录卡的结果。

4、看看有实验结果和老师不一样的吗?哪个不一样?一起来操作一下。(教师把不一样的实验再进行示范操作,幼儿共同观察得出结果。

5、有些材料放入水中就会不见了,就会溶解到水中了,这就是小溶解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有趣的溶解,那么利用溶解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区分一些物品了。

6、教师出示分别装有盐和油的两个杯子,让幼儿区分哪个是油,哪个是盐,为什么呢?(盐能溶解在水中,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四、应用

1、现在人们很聪明,利用溶解的原理还制作了许多东西,如:小朋友常见的“吹泡泡水”就是用洗衣粉、洗洁精溶解在水中制成的。

2、幼儿分组制作“泡泡水”。

3、泡泡水制作好了,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吹泡泡。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吹泡咆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六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

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

(幼儿观察讨论)。

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交流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t:你记录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头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来,黄沙也沉在水底,盐、冰糖都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它们在水中溶化不见了。咖啡粉变成了好喝的咖啡,颜色也变成了咖啡色,红糖也把水变成了红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开水变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能取出来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那不能取出来的呢?

t:这个实验有趣吗?

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啊?

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七

认识时间和记录时间的技能对大班幼儿来说尤为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我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的问题,常常导致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上课时间的情况发生。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以大班上学期这一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自身需要出发,将科学领域的认知目标与语言、健康等领域相渗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这一科学领域的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帮助幼儿产生初步的时间概念,逐步习得守时、惜时的良好礼仪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的形式了解记录时间的多种方式,对钟表产生兴趣。

2.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初步学会看整点。

3.培养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礼仪行为习惯。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钟表的作用。

物质准备:自制微课视频课件《有趣的钟表》。

【活动过程】。

1.请你猜一猜: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

师说出谜面: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分长短,最后时间都一样。(谜底:钟表)。

2.什么是钟表:引导幼儿了解钟表的作用,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3.钟表的发展:认识我国古代观测时间的工具。

出示日晷、圭表、漏壶、蜡烛和更香的图片,并对观测的具体方式做简单地介绍。

1.怎样看时间:

出示钟面,通过观察了解分针和秒针长度的不同、钟面上的12个数字的空间排列位置。

教师小结:时针、分针和12个数字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2.认识整点:幼儿自由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1)认识7点。

师演示: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7”。

提问:现在是几点?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点。

(2)认识8点。

了解记录时间的一般书写方式。

教师小结:小圆点后面两个0,前面是几就几点。

小口诀: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点。

3.趣味连连看。

观察上排钟面显示的时间,用直线将下排对应的具体时间相连。

4.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中出现的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哪一。

个环节,并说出相对应的整点时间。(进餐环节:11点11:00;离园环节:4点4:00)。

5.请你算一算。

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时间,并说出下一个整点是几点。

教师总结,鼓励懂得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活动延伸】。

1.在游戏环节引导幼儿绘制自己设计的钟面,学会记录整点。

2.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师和家长的适时引导和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秒针,学会记录半点。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多样的活动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课件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八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在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1.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实验的正确方法。

3.体验动手实验的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教具学具:透明量杯、可溶物品和不可溶物品若干;温开水、课件等。

环境创设:主题墙“保护汉江水资源”。

知识经验:幼儿有过物质溶入水的粗浅的科学知识。

一、故事导入:小马买糖。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

2.开始做实验。

实验: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老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小记录本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2)让幼儿从上述四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

(4)指导幼儿做记录。

(5)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6)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

三、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四、总结,活动结束。

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请幼儿回家尝试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里?在家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与同伴交流分享。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九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别。

20。c时。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1.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种类c.溶液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

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

3.20。c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a,40。c时,20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b,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a.a=bb.abd.无法比较。

4.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这说明在时,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形成硝酸钾溶液。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十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一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是搅拌,因为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好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对溶解已有一定认识,在前面的实验中也用到过搅拌的方法。对如何加快溶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实验是证明各种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的探究方法,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验证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习难点:对比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十二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1、盛50ml水的烧杯1、水槽1、天平1。

一、引入问题3’。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5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

二、准备的材料。

1、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盐。

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三、研究的方法。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四、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5毫升的水能溶解勺食盐,即克食盐。

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

1.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

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

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提出来修改。

三、分组实验5’。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8’。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如下:

勺数。

组别。

6勺7勺8勺。

9勺10勺11勺。

12勺13勺。

14勺14勺以上。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

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

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

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

四、教学过程 。

师:现在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请你具体地说明操作步骤。

生丙: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试一试。给试管里的饱和溶液加热,观察试管里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师:应该怎样操作?

生丙: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

师:停止实验操作。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乙:向盛有硝酸铵饱和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剩余的固体又继续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丁:我们是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也可以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使用加热的方法,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戊: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应该说是“加热”还是“升高温度”?

生戊:是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辛:和加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现象相同。说明升高温度也能使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己:又会变成饱和溶液。

师:这是结论。你根据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

生己:试管中又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切的含义。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生丙:还必须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教师边讲边板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学生查阅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家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齐]:31.6。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齐]:用“克”表示。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师:正确。溶液的状态只能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课后,请大家完成作业之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板书思考题】。

怎样测定室温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四、教学过程 。

师:现在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请你具体地说明操作步骤。

生丙: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试一试。给试管里的饱和溶液加热,观察试管里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师:应该怎样操作?

生丙: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

师:停止实验操作。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乙:向盛有硝酸铵饱和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剩余的固体又继续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丁:我们是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也可以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使用加热的方法,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戊: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应该说是“加热”还是“升高温度”?

生戊:是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辛:和加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现象相同。说明升高温度也能使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己:又会变成饱和溶液。

师:这是结论。你根据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

生己:试管中又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切的含义。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生丙:还必须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教师边讲边板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学生查阅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家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齐]:31.6。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齐]:用“克”表示。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师:正确。溶液的状态只能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课后,请大家完成作业 之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板书思考题】。

怎样测定室温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十五

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学会做溶解实验,培养学生作简单实验记录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溶解现象的相同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和仔细认真的科学态度,与人合作勇于探究的态度。

分组实验材料:食盐、高锰酸钾、砂,面粉、味精、土、白糖,烧杯、玻璃棒、棉签、温水、观察记录表、镊子、小勺、水、水彩笔。

演示材料:课件、高锰酸钾和盐的溶解录像。课时安排:

1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要用到水。

二、新课: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什么是溶解,初步建立“溶解概念”

(一)引导学生实验证明猜想。

请同学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2、学生假设。

3、师讲:同学想不想亲自验证猜想。下面请同学们观察。

(1)食盐和砂是什么样子的?(先观察这些物体的样子有利于学生对溶解后肉眼看不见的细小微粒的理解。)再照着老师刚才的样子做一做,做完后议一议:

(2)食盐和砂一进入水中是什么样?

(3)再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出现什么情况?

注意:搅拌时不能让玻璃棒碰撞烧杯壁。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汇报。

(二)引导学生用尝一尝的方法证明盐化在水中。

1、师问:你怎么知道盐化在水中,有什么办法证明一下?

学生:用教师准备的棉签儿尝一尝盐水(尝的时候提示学生尝盐水的不同部位。此环节渗透均匀分散的含义)。

2、学生汇报大致为:水的各个部分都有咸味,说明盐化到水的各个地方。

3、质疑:食盐的颗粒在水中怎样慢慢的消失了,你们想知道么?下面在给你们提供一种观察材料,它叫高锰酸钾,它也会在水中慢慢消失,我们借助它从而知道食盐是怎样化在水中。

(1)用镊子夹一小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2)仔细观察现象,并且把看到的现象用水彩笔描画在图中的烧杯中。

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小结,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溶解过程的录像。

(三)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

1、教师:食盐、高锰酸钾放进水中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点?

2、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

教师:(出示食盐和高锰酸钾溶解的录像)讲: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放进水中,变成极小极小(肉眼分辨不清)的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的现象,叫做溶解。

(板书课题)。

3、师讲:砂子放入水中,原来的颗粒大小没有任何变化,说明它在水中很不容易溶解。

(四)通过实验证明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

1、出示情景(课件)。

2、把提供的材料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多水的杯中,搅拌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内。组长发给每人一种,拿到后先看看它是什么?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态度)。

3学生观察后向其他人汇报自己拿的是什么物质,然后做实验,结束后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并填写观察实验记录表。

学生汇报。

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有些物质很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就不容易溶解在水中.水有溶解一些物体的作用,这是水的一个重要性质(出示情景课件)。

(五)拓展游戏:溶解肥皂。

三、巩固。

1、在生产和生活中溶解应用的很广泛,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课下继续研究奶粉、黏土、碎树叶等物体能否溶解在水中,并记录实验结果。板书设计: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十六

1、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溶剂的本身性质和温度。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1、通过探究与讨论,发展同学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a)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b)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c)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i.究实验1: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设置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能些因素有关?

2、提出探究任务: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的温度有关。(学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通过实验讨论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

4、归纳总结: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3)同一种物质央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5、引导应用:毛料衣服干洗原理等。

ii.探究实验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确立及相互转化。

1、设置问题:

(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是否能无限制溶解物质?

(2)怎么样可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2、提出探究任务: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温度及其溶剂量有关。

3、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七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边讲边实验。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滴管、饱和硝酸钾和硝酸铵溶液(使用上一节课制得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投影仪。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在一定条件下(室温、10ml水)制得了硝酸钾和硝酸铵的饱和溶液。现在请大家考虑:如何使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具体地说: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使在一定条件下未溶解的硝酸钾和硝酸铵继续溶解?大家先进行讨论,然后,我们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

师:现在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请你具体地说明操作步骤。

生丙: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试一试。给试管里的饱和溶液加热,观察试管里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师:应该怎样操作?

生丙: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

师:很好。下面按大家提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对两种饱和溶液中,一种加入少量的'水,另一种进行加热。实验中,注意滴加液体和加热试管里的液体的操作方法。现在,先检查仪器、药品,然后开始实验。

师:停止实验操作。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乙:向盛有硝酸铵饱和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剩余的固体又继续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丁:我们是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也可以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使用加热的方法,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戊: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应该说是“加热”还是“升高温度”?

生戊:是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辛:和加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现象相同。说明升高温度也能使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己:又会变成饱和溶液。

师:这是结论。你根据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

生己:试管中又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师:对。也就是说,如果将不饱和溶液降温或减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切的含义。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生丙:还必须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家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31.6。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用“克”表示。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生丙:应该说:在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能溶解31.6g。

师:正确。溶液的状态只能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下面,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时,碳酸钙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0.0013g。所以,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课后,请大家完成作业之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怎样测定室温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2023年溶解大班教案(优质18篇)篇十八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g。

学生回答: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不相同。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溶解度数据表具有数据准确、来源可靠的优点;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更齐全的数据,并且能够直观看出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

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范文(18篇)

    一篇优秀作文往往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引发对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深思。这里有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最新值日的学生学生做值日的(热门18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深度和内涵。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篇优秀作文,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写作的技巧和经验。第一段:引言-学生值日周

    最新公司的停水通知(通用19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为未来制定更科学的发展策略。这些公司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电力客户:接xx市供电公司通知

    2023年我家的糊涂虫小学生(优秀20篇)

    优秀学生具备较强的领导才能,他们能够带领团队取得优异的成绩,发挥自己的魅力和影响力。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的评价和表扬,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最新质检部年终个人总结质检部年终个人述职报告大全(14篇)

    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为未来做好规划。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阅读以下个人总结范文,找到自己写个人总结的灵感和思路。尊敬的领导:时光荏苒,转眼

    2023年难忘的相识瞬间(模板20篇)

    优秀作文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阅读背景,能够展现作者的学识水平。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优秀学生的作文佳作,通过阅读它们,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最新员工工作犯错检讨书字员工工作犯错检讨书(汇总18篇)

    检讨书是对自己行为的负责任表现,它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做出的改变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感人的检讨书片段,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和思考。尊敬的领导:您好!递交这份检

    最新教师远程培训的研修总结(精选21篇)

    教师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反思过程,它可以帮助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以下是教育界公认的一些教师总结模板,这些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呈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成

    最新运动会比赛运动会比赛(优质20篇)

    运动会的举办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是一项集体力量的体现。最后,我们将看到一些关于运动会总结的书面材料,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与帮助。1、东华健儿有梦

    最新高一军训开营仪式上的讲话(实用17篇)

    演讲稿可以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写作技巧。这些演讲稿范文包含了各个领域的主题,涵盖了教育、科技、环境等多个方面。各位教师,亲爱的各位